評課發言稿(集合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8W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能夠利用到發言稿的場合越來越多,發言稿的寫法比較靈活,結構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講稿那麼嚴格,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怎樣寫發言稿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做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評課發言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評課發言稿(集合6篇)

評課發言稿1

我們大家都注意到了,我們進入評課室時桌椅不是這麼擺放的,是像教室的桌椅擺放一樣。我們大家一起動手改變了擺放方式,成為了我們現在的面對面交流。試想:如果我們像學生在教室的坐法那樣,一個老師對著另一個老師的後背評課,會有這麼好的效果嗎?肯定不會。為什麼同樣的語言交流,面對背和麵對面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呢?我想這說明交流的效果除了與語言的表達有關外,還與非語言的交流(表情、眼神等)有關。所以,我們在課堂上的交流,也要發揮非語言交流的功能,這關係著互動效果。我在商丘興華中學聽課時就發現,那裡的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習慣,那就是一旦有學生開口發言,其他學生的目光都是齊刷刷地射向發言的學生,說者盡心,聽者認真,效率自然會高。

在前幾天看到的一篇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北師大自主招生語文捲開始是這樣寫的:請同學們拋棄你程式化的'思維,我們要考查的是你真實的語文能力。這句話將是未來語文考試的方向。什麼是語文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應該深深思考的問題。

這一學期,我們提出了“構建生態和諧教育,打造優質高效課堂”,這是進一步豐富完善三段式開放性教學法的一項重要舉措。打造優質高效課堂,需要我們明確以下四點:一是我們這一節課準備讓學生解決哪些問題(目標問題)?二是我們計劃用多長的時間解決這些問題(效率問題)?三是通過什麼方式解決這些問題(方法問題)?四是這些問題解決的如何(哪些學生解決了?哪些學生沒有解決?這些學生哪些問題沒有解決?課後如何幫助他們解決?)?

圍繞兩位老師的課,大家作為內行都談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分別為兩位老師提幾點建議。l老師的一貫作風是有激情,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是我們學校前幾年那個被稱為“差班”的實驗四班,在你手裡也是激情四射。但是,這一節課上,學生沒有真正地動起來。

“動”的不足,就會導致展示、質疑的不足,開放的不足。二是在內容設定方面,我覺得本文需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寫的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本節課只需解決第一個問題即可,讓學生讀熟課文,掌握詞翻譯,能夠熟練翻譯課文,把下兩個環節留到第二個課時。r老師這節課思路清晰,在如何在一節課內解讀長課文且做到活而不亂為大家提供了借鑑。我覺得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兩點:一是學生展示時最好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口述出來,不要讀課文。找到的是知識,變成自己的話就是能力。二是對於文中的一些重點語句,要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品讀,領會其內在的涵義。

評課發言稿2

我校開展了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率先推進新理念”為指導思想的聽評課活動。整整一個月的聽評課活動讓所有老師都深深體會到: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智慧與能力的提升,更是推進新模式發展的一針強化劑。在張主任的帶領下,十二位老師積極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中,每位老師都展現了自己獨有風采。他們有的立意創新,有的大膽創新,有的.勇於突破,彰顯出各自獨特的教學風格。評委、老師全程參與、細心傾聽了十二位教師的語文課,現將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聚焦課堂比教學。

1、參與面廣,效果良好。

本次公開課活動,大多數語文教師都是提前準備、積極備課、勇於參與,運用新型教學裝置來設計課型。教師們不僅對聽課積極性高,而且評課時也是一針見血地進行指導和糾正,給授課教師提出寶貴的課堂教學建議。

2、“讀”中盡顯語文魅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而讀就是培養語感最積極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本次活動中,大部分語文教師都能以讀促悟,通過朗讀來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或抓關鍵詞句(重點詞語)來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點,這點做得非常到位。朱興運、李萱萱、張振貴等老師在朗讀方面充分體現了“以讀促悟、邊讀邊悟”的語文教學理念。每位老師都能帶領學生充分閱讀文字,從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中去感悟課文、感悟人生。“讀”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

3、新課堂教學模式穩步推進,效果明顯。

本次公開課活動中,所有教師都運用了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有些大膽地創新和改革。低段教師(一、二年級)已滲透了課程改革的新模式,學生互助合作已正式展開。(周坤改革較優先)。他們還善於抓住字、詞來講授,強化低段基礎,這是值得我們深感欣慰的地方。朱興運老師在教學中技藝嫻熟,教學風格娓娓道來,有如清泉從山谷中蜿蜒而來,令我們老師嘖嘖讚歎。

4、聽評課強化素質,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為了使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更好融合,以評促教,教學相長。聽課完畢後,語文教研組還安排了互動式評課活動。全體老師暢所欲言,既肯定了執教老師亮點,又誠懇地提出了商榷之處,使聽課、評課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教學中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總之,不論什麼樣的課,都始終把學生成長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論什麼樣課堂,每時每刻不忘為師者的責任,這是我們共同追尋目標。前路漫漫,我們當持之以恆,不斷反思總結,不斷求索進取。

評課發言稿3

首先感謝韋老師和黃老師兩位老師呈現給我們這麼精彩的兩屆語文課。二位老師選同一年級同一單元的兩篇不同課文,展示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兩種風格。

先說黃老師的這節德國篇——《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黃老師在這四十分鐘裡展現了很多亮點。如前面幾位老師評的,教學環節緊湊、學習氣氛輕鬆活躍。我想說的是品詞和德育的兩個亮點。在品詞學句“花團錦簇”“奼紫嫣紅”這一環節時,黃老師先給學生找出描寫奇麗景色的句子,接著投影出示句子,並用鮮豔的顏色標出“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給學生讀句子再解釋詞語意思,然後展現12張鮮花美圖,緊接著質疑,還能用哪些詞語形容這些鮮花?學生紛紛發言,黃老師收集了學生提到的6個詞語,分成A B C三組,再給學生換到課文“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位置讀句子。我覺得這樣品詞很好,但是又覺得好像這樣結束還缺點什麼。如果再追問,用“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描寫好在哪?使學生區別同義詞近義詞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選擇,體會語文用詞的美與準確性,是不是更好?第二亮點是課文的情感昇華部分,黃老師也做得很好。他從課文最後一段內容填空開始,引出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人的心靈美。再給學生合作交流,我們身邊或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最後佈置作業續寫“花的.夢”或者“思鄉的夢”。不知道是不是快到下課時間的原因,學生好像還有些困惑。我認為這一環

節可以結合我們當前建立精神文明的大背景引導學生,“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是一種奉獻精神。奉獻出自己的花,就能欣賞到許多別人的花;有了奉獻就有回報,得到回報後學會感恩,這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奉獻自己種的花,人人種花給別人看,那麼我們將看到怎麼樣的花?這就是“花的夢”。如果我們全社會都講奉獻,人人會感恩,那麼我們的國家將是怎麼樣?這是“思鄉夢”——“我的中國夢”。

再說韋老師的義大利篇——《威尼斯的小艇》,也有很多亮點。

韋老師看似簡單的幾張填空題幻燈片,體現了韋老師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教學要求。三張填空題由易到難設計。學生只有讀會課文,讀懂課文,才能完成練習。在第一張練習,韋老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主要交通工具”定義威尼斯的小艇。第二張練習概括小艇特點,“把小艇比作,寫出了小艇的特點”,引導學生用打比方的方法描述事物,第三張練習“在時候,小艇能夠。”是用排比的句式說小艇的作用。由易到難的練習設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扶到放地引導體現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法。如果再設計一題仿寫的擴充套件練習,是不是更好呢?

最後說一點這兩節課的不足之處。語文課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功練習,兩位老師在“聽說讀”的練習很到位,就是少了“寫”。兩節課裡,學生幾乎不用動筆寫字。今天,我們的語文教學,能說會寫才是硬道理。

評課發言稿4

本月一共聽了四位老師的公開課,受益良多,感受頗深。方老師的甜美的語言風格,讓人心曠神怡;張老師的循循善誘,發人深省;吳老師的激情澎湃,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黃老師的復沓教學,讓學生加深對文字的理解。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作為語文老師,帶給學生的應該是美的享受,情感的薰陶,個性的發展。針對這四節課,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淺見。

一、課堂上,適當地等待是一種美。

新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不能以教師的描述性語言代替學生的思考,當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丟擲後,教師不要急於讓學生回答,因為學生對文字情感的體驗有一個過程,即從接觸文字到情感的輸出,是需要經過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及以往的經驗等加工分析,最後才會形成相對完整的情感體驗。如,在吳老師《與象共舞》一課中,當老師問出這樣一個問題:在泰國,人和象有沒有距離?學生在沒有充分研讀文字,在沒有真正走進字裡行間去體會的前提下,教師急於給出了答案,並且過渡到下一個環節,讓學生在“人”字邊上寫“象”字,其實,這個環節設計的很好,只可惜上一環節沒有落到實處,這個環節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從教育目標達成性的角度來說,學生情感體驗沒有很好達成。課堂上,教師適當地等待,或許學生會給你一個驚喜。

二、課堂上,好的`學習方法是一種美。

新課標指出:在學習過程中,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閱讀課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關鍵句,通過對它們的體會來達到對整篇課文情感的理解、感悟,這就是所謂的“聚焦”教學。它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既感受得深,又能提高課堂效率。怎麼抓課堂的重點,突破難點,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在方老師《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中,對於居里夫人堅持不懈的精神,可以聚焦到“可能”一詞,從成功和不成功兩方面創設情境體驗,相信學生的感悟會更深,對於後文的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對於閱讀課的教學,切忌泛泛而談,泛泛而讀,切忌面面俱到,沒有取捨這樣既達不到教學目的,學生學到最後感覺這課不上,我也能懂。

三、課堂中,科學的板書設計是一種美。

語文板書是輔助性地完成語文課堂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板書能點睛指要,給人以聯想;形式多樣,給人以豐富感;結構新穎,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不僅僅在公開課上,對於板書設計要精心,在平時的課堂上,也要對板書設計下一番功夫。在張老師《媽媽的賬單》一課,板書設計是母愛、無私、無價。個人認為內容單調了點,形式上也不夠新穎,學生看後可能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如果在初讀課文後,順勢在黑板板書故事的主要人物小彼得(寫左邊)媽媽(寫右邊),緊接著根據賬單內容,在小彼得下面寫60芬尼在媽媽下面寫0芬尼,然後根據學生的理解感悟相機在0芬妮下寫上無私、無價。最後在昇華課題時,畫一個紅色的大愛心,這樣的板書設計,在視覺效果上和板書內容上是否會更完美些呢?

也許正如吳老師的發的說說那樣,教學,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對於年輕的我們來說,要學的還有很多,只有不斷地總結自己教學的得失,積極汲取他人優秀的做法,加之理論上的指導,我想,終有一天,會修成正果的。

評課發言稿5

各位老師、各位專家:

我們本著虔誠的學習態度到此聽課。聽了上午的三節課,讓我們感受到來自執教老師對數學的精益求精與不斷思考,更感受到庵東中心國小濃郁的教研氛圍和孜孜以求的教研精神。老師們針對問題侃侃而談,針尖對麥芒的對話依稀可見。向大家學習之,同時也談談本人對本次活動的切身感受。

首先,這是一次相當成功的區域活動。上面,老師們課上得好;下面,老師們課評得好。我想,這都是為了讓大夥兒對數學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認識與理解,從沈教研員的指導中我們學習到許多,從一線上課教師中我們學習到更多。上課教師緊緊圍繞著本次的研究主題:“在解決問題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紮實掌握基本的數量關係,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展開教學,有的教師特別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形成”,多讓學生述說與感悟;有的教師特別關注“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強調解題的步驟;有的教師特別關注“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的情境設定”,以玩帶學,學以致用。

其二、我對沈鑫瑩老師執教《兩步乘法解決問題》的`思考,經過多方素材的取證(蘇教版、人教版相結合),實踐之,改進之(聽說試教過幾次),鑄就成了一堂如此精典之課,著實讓我們學到了許多。

(1)關注學生的思維形成過程。如引出乒乓球的問題中,面對紛繁多樣的“資訊”怎麼辦?引領教師給了我們很好的明示:根據哪些條件可以求出什麼?哪兩個條件之間有直接的聯絡?哪兩個條件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絡?思考後,又讓學生通過眾多形式(通過師生對話、同桌互說、四人小組說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說)讓孩子們述說算理,讓孩子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關注教學的細節。細節處方顯大智。老師巧妙地用“先算”兩字就抓住了中間問題(也是教學的重、難點),實在妙哉;

每每學生列出正確算式之餘,老師不急於求成,可是讓他述說思考過程;當學生回答出現小括號時,老師又追問:“小括號能不能去掉?”……

(3)合理地“避免”。從會後的交流中,我們不難看出庵東鎮小的教師正在探究的“解決問題課題”,認為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無法用語言來表述的解決策略就不需要在全班面前涉及,如若學生能講出個所以然也罷。面對這種適合全體學生的教學方式,我們表示接受。是呀,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方式看看行,想想可以,可就是說不清所以然,連老師們都糊塗的事,國小生更說不清。如:每層有5個教室,每個教室6盆花,(圖中隱含共有4層),一共有多少盆花?

方法一:先算一共有幾個教室,即4×5×6=120(盆)方法二:先算每層有幾盆花,即5×6×4=120(盆);

此時學生自然根據乘法交換的規律列式:4×6×5=120(盆)。問他是怎麼想的,他說還沒想好。其實呀,給他再多的時間他還是想不出來的。就此種方法,如果我們只以預設的方式認同是不是有點膚淺了?我倒認為這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真正踐行“演算法多樣化”的良好機會,也是學生接觸“假設思考”的好時機。我們不妨幫助學生這樣理解:“先假設每層只有1個教室,那麼每層就有4×6(盆);可事實是每層有5個教室那就再乘5解決。”當然,此方法建議有直觀圖示比較好。如教學“三個方陣共多少人”中將三個方陣合在一起進行計算;或在求“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中將乒乓球從盒子裡拿出來重排後再計算。我十分相信,大多數學生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理解與掌握的。

其三、我對張金忠老師執教《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思考。張老師的課是我一直以來十分佩服的。教學思路之流暢,教學環節之緊密,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對數學教學有獨到的見解,善於對教學進行重組與整理。例如他今天所設定的一連串任務情境恰如其分地驗證了他的這種教學風格。大家都知道,設定一組好的任務情境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天講春遊謂恰到好處);設定一組優秀的任務情境可以很好的達成教學任務,突破教學重、難點;設定不能層次的教學任務還可以歷練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今天張老師很好的詮釋了這一理念。

(1)教師角色的恰當拿捏。《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今天的張老師從對學生解決問題思路和引導逐步放手,讓學生自主發揮;

從老師與某個學生的點對點對話到同桌之間、四人小組之間的多方位對話;從教師的板演到學生上臺板演。細心的聽者會發現,學生的活動要遠大於老師的主導,這不正好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嗎?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課程標準》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每每出現一個任務時,張老師總是先讓孩子們獨立思考。是呀,獨立思考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只是平常的工作中我們很少顧及。而張老師願意花時間,等待學生獨立思考(特別是當學生需要想一想,再組織一下語言時,張老師還是選擇了傾聽,他相信孩子自己能解決)。

(3)鼓勵學生演算法多樣化。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讓每一學生掌握每一種解決顯然是不科學的,那麼當教學過程中學生沒能出現教學預設時怎麼辦?從張老師的行動可以表明:毫不含糊,教師講。例如:在解決“同學們排隊射氣球,3人一排,站3排,一共擊破了18個氣球,平均每人擊破多少個氣球”這道題時,學生只出現兩種方法:其一、先算一共有多少人,即3×3=9(人)18÷9=2(個);

其二18÷(3×3)=2(個)兩種思路顯然權屬一種,於是教師出示:18÷3=6(個)6÷3=2(個),聰慧的學生一點撥便知是“先求一排同學擊破了6個”。

(4)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難度越來越大,數學思考強度也越來越大。第一層次為“解決划船、遊樂場”,要求學生先想一想、不明白的四人小組交流,再列式;

第二層次為“解決射擊場”,要求學生可以獨立想一想,再列式;第三層次為“解決智慧宮”,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列式,同時抓住學生的“錯誤資源”或“不足資源”,讓其板演,“因錯出彩”。我們體驗到張老師十分注重對課的坡度設計,同時善於抓住教學有利資源,特別是錯誤資源,讓他們知道“為什麼錯?錯在哪兒?怎麼修正。”

熱鬧的交流暫時結束了,但思考並未此打住。沈教研員的話言還在腦海迴盪,讓大家好好咀嚼:“兩步計算的解決問題重在解題思路的培養”、“應培養低年級學生講出解題思路”、“解決問題的形式始終是為目標服務的”……

評課發言稿6

看了這段教學視訊,讓我對何老師的精彩教學非常敬佩,也讓我對國小美術教學產生了很多想法和反思。相對於過於花俏的美術課,這節課時樸實的,是注重實效的,它實實在在的鍛鍊了孩子們的美術技能,培養和提高了孩子的審美能力和素養。

美術課要教給學生什麼?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造型藝術,首先要弄清楚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的教學目的是什麼?不是培養畫家,不是培養特長生,不是美術專業的考前培訓,而是提高國民綜合素質中關於美的素養的一門學科。

在美術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這個目的被細分成豐富多彩的各種課型,被分為一個個小的教學目標貫穿在不同年級段的美術課中。

基於以上因素,授課者在備課中,要想清楚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通過本節課,要教什麼?要讓學生學會什麼?樹好這個靶子,才能在教學設計中有的放矢,刪繁就簡,緊扣教學目標和主題。

美術課如何教?

一節課有了明確的目標,下來要思考解決的就是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問題。俗話說,教無定法,在班級授課環境下,受課堂時間的制約,我認為最好選用簡單有效的教學方法,去除掉花俏的擺設環節,迴歸到簡單、實用、快樂的高效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好教學活動,讓孩子有極強的表現慾望。一般來說,好的作品欣賞、好的匯入、或者是教師的高效示範展示,都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緊扣美術的本體,一定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術”的問題,也就是最基本的表現方法和技巧。這是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也是隻有美術課才能解決的問題。為了讓學生直觀的學習到美術造型的表現方法和表現技巧,教師的示範顯得尤為重要。大氣,直觀,準確到位的示範,不但可以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還能為孩子們接下來的.自主表現掃清障礙,使人豁然開朗,眼前一亮。另外,教師示範的過程,本身就應該是一個精彩的表演,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濃厚興趣。

美術作業怎樣評價?

美術課一般不會留課外作業,基本都在課堂上完成。評價一般採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幾種形式。但是現在更多的課堂評價都是為了完成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而評價,為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做出的表面的、膚淺的、倉促的評價,達不到真正的評價目的。美術課的作業評價標準沒有固定的答案和模式,但是不管採用哪種方式評價,都應該要緊扣教學目標,鑑於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的限制,自評的時候可以教師可以給出評價指標和關鍵字,讓學生從指定的幾個方面去談。他評的範圍可以更廣泛,更適合人數較多的班級進行。教師的評價往往被學生認為是權威的評價,所以教師的評價要注意少些定性的評價,多些建議、多些鼓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美術素養都能獲得成長和發展。

不過,由於時間的緊迫,現在我們很多美術課的評價環節流於形式,沒有真正的評價,這於我們現在班額過大,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所限都有關係。讓我們對美術課的評價和激趣好好探究,讓美術課更加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