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評課稿【薦】

來源:果殼範文吧 9.89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評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評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數學評課稿【薦】

國小數學評課稿1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二年級的教材,周老師在上這一節課時,她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實際情況設計了這一堂課。這堂課在教學中呈現出許多的亮點,值得老師們學習和借鑑。

一、這節課的亮點:

1、老師能夠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放手學生又有效調控課堂。例如:在“簡單的排列”整個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基本上都是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去獲取知識的,老師只是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2、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做到讓數學生活化,使學生從生活開始,在生活中學,到生活中用。同時又能不乏情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此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從課堂的開始,老師就以最受兒童歡迎的角色喜羊羊思考穿衣服的搭配方法,到三個人兩兩握手的問題,再到三個人打球,每兩個人打一場,共要打幾場的問題,以及買練習本有幾種付錢方式等問題。這一個個生動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數學知識生活化,印象更加深刻,知識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3、努力創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為了上好這一堂課,周意平老師認真鑽研,反覆推敲在研究簡單的排列即用數字卡片擺出不同的兩位數時,為了讓學生不重複不遺漏,充分讓學生歸納出三種不同的方法,教學設計從兩次試教到今天的教學,每次都有創新,有突破,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二、值得探討的問題

優點還許多值得我們老師們學習和借鑑。既然是研討,現在我就提出一個值得我們一起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這個“數學廣角”是讓低年級兒童對簡單的排列和組合知識的入門,是最基礎的排列和組合。課堂上老師談到了“排列,組合”兩個數學術語。老師也蜻蜓點水般談到了排列與順序有關,組合與順序無關。這樣學生有些難以接受,理解也會很模糊。本堂課有沒有必要考慮讓學生進行分析,推理,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我們可以試想,如果在數字排列時提示學生這些數與數字擺放的.順序有無關係,然後到兩個人握手,兩個人打球與順序有無關係,學生應該能有所領悟,從而得到結論,這樣,學生對知識結構把握會更嚴謹,課堂結構也會顯得更完整。

三、一個小小的建議。

學生用0、2、3擺出不同的兩位數時,學生擺出院0302兩個數時,老師就是讓學生說說理由並簡單地劃去,我覺得此時老師應結合生活談談。因為,在副彩號碼中出現過這類數字,電視中經常可見到這樣的號碼,學生也許誤以為電視媒體也出現錯誤。老師可以提示學生作為號碼可以這樣出現,但數學中作為一個數,0不可以放在最高位。

總而言之,我們要肯定地說,這是一堂成功的數學課。這一堂課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周意平老師今天不僅是最漂亮的老師,更是一位激情四射的導演。她極其從容地引導學生一步步演下去,學下去,學生自始自終饒有興趣地參與著,思考著,氣氛濃烈,效果頗好。

國小數學評課稿2

在聽課過程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師要想上好一堂課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課堂教學是教師教授知識、學生學習的過程,同時也在客觀地考量著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教師在上課之前備課是否認真細緻,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會在課堂上直接體現出來。在聽課期間,我看到一些教師雖然年輕,經驗也許不如老教師豐富深厚,但是在上課的時候對課堂知識點的設計比較合理,在學生面前講課時也顯得思路清晰、井井有條,可見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 對課堂紀律的組織是能否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教師對知識傳授的技巧性固然重要。但從整體來看,如果課堂上沒有良好的紀律做保障,或者說,教師不具備管理、駕馭學生情緒和行為的能力,那麼就不可能順利開展教學。在聽課過程中,我看到一些優秀的教師把對學生的紀律要求編成了簡單上口的順口溜,在課堂上用順口溜的形式對學生提出紀律的要求,並與他們產生互動,這種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還通過及時地評比鼓勵,給學生樹榜樣,督促一些動作慢的學生提高效率,使課堂組織整齊劃一。這種辦法同樣比對學生直接嚴肅的'提要求更有效果。

這次聽評課向我們展示了最新的教學理念在國小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觀,從各個角度來刺激學生的感觀,多媒體的運用不只是浮於表面,而真正起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為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服務,體現了新課標,新課改。

通過這次聽課,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的差距。數學教師想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應以興趣為先導,教師自己製作課件、卡片,為教學打下基礎,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學語言,要規範教學,苦練基本功。我應該積極投身到教學中,以合格教師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為,相信通過我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總之,這次聽評課活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從授課教師身上學到了一些教學技巧,這都會為我以後的教學工作注入強大的動力,將使我儘快走向成熟!

國小數學評課稿3

六年級X老我們展現的是一節樸實無華但具有一定教學效果的課。陳老師給我的教學啟示是;

1、教學重難點拿捏準確。一開始複習圓的面積公式為整節課設下鋪墊,因為圓環的.面積也就是大圓的面積減去小圓的面積,重點複習圓的面積計算為一些中下生起到很好的喚醒作用。接著馬上就接入新授課內容,圓環形狀的花圃並匯出本課課題,讓學生在情境中進入新課學習,圍繞圓環面積進行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知識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重點凸顯而出,教學目的非常明確。

2、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讓學生剪圓環,親身體驗圓環的行程過程,直觀的操作降低了中下生對圓環知識的理解難度,也使全體學生對概念理解、公式推導起了很大作用。看似簡單的知識,陳老師還是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六年級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產生動力,這樣學習上才能積極思考,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各種困難。

3、練習設計圍繞重點展開,雖然題目不多,但每道題都有不同特點,各有代表性,第一題是緊靠例題直接給出兩個半徑,第二個圖形是給出兩個直接,求圓環面積,與第一題相比有了一點轉折。第二題是知識運用,通過要求學生認真讀題,然後畫圖理解題意,這個教學環節很值得借鑑,高年級學生對應用題如果真的認真審題,能根據題意畫圖,其實已經解決了一半,好的學習方法能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減少困惑,很值得學習。

自己一點與本節課關係不大的看法,平時黑板板書以及學生作業要求最好能更細心,更規範,黑板上學生的版演結果的單位都沒小括號,展示學生作業本時發現學生也沒有。細微地方不知道考試是否扣分,但嚴謹的細節也是數學科所要求的。

在此我們感謝X老師的辛勤付出,為大家提供這麼好的優秀評課稿,此評課稿僅供參考。

國小數學評課稿4

《認識鐘錶》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過一小時是幾時,讓學生從小建立時間觀念,養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總體來說徐老師的這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思路相當清晰。教學過程中,主要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撥一撥、做一做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展開學習。由於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尤其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容易興奮,也容易分散。教學中徐教師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課堂中通過形象、生動的課件積極主動的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來學習知識。

在這節課中我覺得徐老師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是很好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利用多媒體優勢激發學生興趣。

這節課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徐老師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興趣,突出知識點。例如:在欣賞各種各樣的鐘面時,徐老師用課件準備很多漂亮、形狀不一的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難怪全班學生都想和這些鐘面交朋友。再如:當學生觀察了鐘面後,在他們的彙報交流中認識又粗又短的是時針,又細又長的分針後,又通過課件把時針、分針分別進行閃爍,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學鐘面上有12大格時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不同的顏色,使學生看了一目瞭然。

2、創設教學情節吸引學生。

課中注意創設了很多輕鬆愉悅的情節。如:一開始,徐老師創設了“老師是早上7時起床,你是什麼時候起床的?”這個情景,展開教學,學生興趣很濃。在認識了鐘面以後,徐老師又以乘動車為主線,讓學生撥一撥:8時出發、9時到達寧波、11時到達上海,在鐘面上怎麼撥?因為是學生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學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撥出了這些時刻,正確率很高,教學效果很好。

3、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方式來獲取知識。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徐老師在這節課上,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匯入新課後讓學生自己觀察課件上的鐘面,說說有什麼發現,進而認識鐘面。認識整時,準確地讀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教學時徐老師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有基礎的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鐘錶的,再出示3個鐘面:7時、8時、3時,互相說一說:“鐘面上的時刻各是多少?它們的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幾?”並且比較三個鐘面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什麼地方是不同的?經過比較,學生完全理解了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之後還設計了師說時間讓學生撥,同桌互撥鐘錶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

4、美中不足的是:

①徐老師的問語要適合一年級小朋友,如:在教學7時時,老師問學生怎麼表示,學生根本不懂什麼是表示,那只有老師自己回答了。

②關於課堂常規,在訂正學生課堂上做的練習時,要先讓所有的小朋友都停下來之後再訂正,這樣才有效率。

③碰到課堂中學生回答錯誤而其他學生幫忙改正後,要讓說錯的學生再回答一遍,給他以鼓勵,幫他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國小數學評課稿5

張俊麗老師執教的數學課《正比例》教學思路清晰,教學效果良好。

根據教材和內容的特點,老師選擇了師生互動,以教師的“引”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去理解成正比例的量這一概念。首先,讓學生弄清什麼叫“兩種相關聯”的量,老師引導學生從表格中去發現時間和路程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其次,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考慮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有什麼規律呢?學生看了表之後,發現路程和時間比的比值是一樣的,都是90。讓學生理解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都是90,從而突破了正比例關係的第二個難點。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會一定。把學生對成正比例量的意義的理解成一系統。由於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這一概念,之後的學習還是讓學生對比著例1來自己理解數量和總價的正比例關係。最後,在兩個例題學習的基礎上總結出成正比例量的意義,把這意義從區域性的路程和時間、數量和總價推廣到其他數量之間的關係。

主要優點有以下幾點:

1、新授前先尋找生活中的量,為新課做了很好的鋪墊。

2、注重學生的'體驗,所有由於條件的限制沒有讓每個學生都進行真實的實驗,但是能精心製作課件,模擬實驗,運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相關聯的量”, 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3、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規律”都是由學生得出,在學生完成有困難時 及時的給予點撥。

4、教學時能緊密的練習生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符合新形勢下的教學理念。

國小數學評課稿6

隨感今天上午的三節課,我們的三位老師同上《通分》。各位教師貫穿“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

他們不同的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學構思,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我們聽課者真正感受到數學教學藝術的魅力。教師從容不迫,適時發揮,教學語言和藹可親,給人如沐春風之感;學生活潑好動,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躍然紙上。這些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三位老師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會是深刻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尤其是翁學兵老師的課,思路清晰,由通分的概念自然引到通分的方法,通過舉例,讓學生明白了公分母取最小公倍數比較簡便,特別討論了學生練習中易錯的題,重點難點突出,引導學生步步深入理解,紮實掌握,知識目標落實的比較到位。在教學中,教師只是起著主導作用,學生的積極參與發揮了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作為新教師,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比如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何進行設計課堂教學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卜老師的課的設計大膽、開放,在教學方法上給我一種全新的感受,她的課建立在學生認真預習的基礎上,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主體的教學原則,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原則。對於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是可以適當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但有的學生在老師佈置了預習作業後,開啟課本隨便看看,走馬觀花,預習完畢。在平時教學中,這樣的.現象也比較常見,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引導,教給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使學生能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地預習,取得良好的預習效果。

在平時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讓學生先進行預習,要求學生讀課本,問問自己“我看懂了什麼”“我還有什麼沒有不懂”“我還想了解什麼”,讓學生學會感知、理解新知識,同時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難題、有疑問的地方,以便聽課時重點解決。培養學生多渠道去探索新知,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通過預習方法的指導、訓練,可以使學生學會預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更紮實地掌握知識。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根據大多數學生的預習情況提出問題開展教學。對於重點、難點再進行更深入地講解,使學生的知識得到全面掌握。

外出聽課學習,收穫不少,以上是我個人想法。作為新教師,我也繼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國小數學評課稿7

各位領導、老師們:

在我校領導的精心組織和二位承擔公開課教師的精心準備下,我認為本次活動開展的很成功,我就二位老師的作課情況談幾點我個人粗淺的看法。如有不妥之處,同時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指正。 總體呈現四大亮點:

一、情境創設的特別好,課堂活動緊密聯絡生活實際,體現了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知識這一先進的課程理念。課程標準中明確地告訴我們:數學的教學活動都必須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生原來的認知基礎上的。二位老師都能恰當的運用身邊的教學素材,創造有趣的教學情景。如霍彪老師說自己腦筋不太好要買紅棗補腦如何求單價的問題和張飛老師來我校作課的一些準備工作為線索。

二、注重學生自主探索,二位老師的課堂中,教者都能夠充分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對於一個問題的解決,我們老師不是傳授給現在的方法,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航行的槳,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在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合作交流與動手實踐相結合,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經驗。二位老師的課中,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夠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並充分給足了學生動手、觀察、交流、合作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獲得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學習的主動權。

四、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多樣化,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效率。二位教師都能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同時將觀察、操作、討論、練習、轉化、對比等有效的學習方法與之相結合,大大提高的學習效率。

以上是我聽了這幾節課的總體感受,如果就每一節課而言,我認為二位教師各有所長,每節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

霍彪老師語言優美,儀表大方,激情高。教學環節緊湊,合理把握重點,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都得到成功的體驗。考慮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參與對新知的探究,對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和和自學能力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課堂中能充分利用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學生喜愛的教學情景,如“圖形的排列”、“和尚的故事”為學生對新知的探究和整節課教學任務的完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把一節枯燥的課上的很精彩。

張飛老師的課,教學環節過渡自然,過程由淺入深,方法靈活多樣,是通過教師的有序誘導,學生的積極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主動,創新的個性特徵整堂課給人的感受是穩重、成熟。

當然,我們每位老師的課都不可能達到100%的完美, 一、課堂細節關注不夠全面,比如專業術語的使用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霍彪老師10除以3商3餘1,補0商3又餘1,此時“1”又表示多少呢?

二、教師沒有完全融入課堂中,這一點,張飛表現的不如霍彪老師。張飛的課顯得略有些呆板。

接下來我想單獨說一說“激情”二字。正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人)說: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在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聽了霍彪老師的課。有一種讓激情飛舞在課堂上感覺。這是我不及人家之處。

曾經看過一則報道,一位美國教授訪問我國的一所高中,無意中對一位班主任說:“你班學生很有前途,至少有18名同學能考上重點大學。”幾年後該班所有學生都考上了大學,而且大多數學生走進了名牌學府。可以想象老師聽了美國教授的預言後是懷著怎樣的激情去教這些學生的,而他可貴的激情又對這些學生產生了怎樣的作用。

我們追求的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如果我們在教學中都能滿懷激情的去挖掘學生的潛力,用放大鏡去找學生的優點,那麼結果又會怎樣呢?

課堂教學需要有激情。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情感體驗,以飽滿的情緒、昂揚的激情去感染學生,更要有激發學生情感的手段和藝術。只有營造了這樣的“激情課堂”氛圍,學生才能由“知之”到“好知”再到“樂知”。這正是我的課堂中缺少的重要東西。也正是我現在需要學習的內容之一。

總之,二位老師通過精心準備,分別為我們奉獻了一節精彩的示範研討課,我想,我們全體數學教師一定會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進一步加大課改力度,逐步探索課堂教學的新路子,為了讓我們北辰路實驗國小的孩子更像孩子,實現快樂課堂、激情課堂、和諧課堂、輕鬆課堂、高效課堂而共同努力。

一句話:

教學是我們的事,教會了是高興的事,會教了是幸福的事!

國小數學評課稿8

李老師所上的這一節課《百分數的認識》是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她這一節課的設計非常清晰,一開始就創設一個罰點球的情境,出示一個統計表,讓學生討論派誰去把握性更大些,經過討論,有的同學寫成分數並把分母通分成100,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百分數,從中理解引用百分數的重要性(變於比較)。緊接著就領著學生去學習百分數的讀、寫法,為突出學生為主體這一理念,在這一環節中,李老師還來個反教為學,讓學生當了一回老師。認識了百分數之後,李老師又借罰點球統計表和種子發芽實驗統計表來探究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接下來就是鞏固練習,在練習中探究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最後讓學生學以致用,就在總結的時候也不乏對新知識的應用。設計可謂用心良苦。

下面就本節課中的一些亮點和不足作如下點評:

一、綜觀全堂,這節課注意了學科的整和,注意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如:讓學生聽新聞解說,把收集到的百分數的意義說給同桌子聽、怎樣讀、寫百分數,還有成語改寫百分數,最後又用一句話說話自己的心情等。

二、說理清晰,不含糊,且各環節之間連線非常自然,過渡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在引出百分數之前,學生把表中得出的分數都化成分母為100,師問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便於比較)這樣就自然過渡到新知;在看成語聯想百分數的時候,師用“你們個個都是百裡挑一的”過渡到新的學習內容。

三、學習形式上注重合作交流。本節課雖屬一節講述為主的課,可操作性不強,但李老師也能迎課改潮流,注重合作交流。如:討論派誰去罰點球;同桌互相讀讀百分數;把收集到百分數表示的意義與同桌說說;玩剪錘布的遊戲時,互相合作,把課堂推向高潮。

四、最亮點的.還在於她的練習設計,我聽過李老師的好幾節課,她在練習的設計上很善於挖掘教學資源,並且是學生熟悉的、能感悟到的資源。如學校附近攤點中食品的合格率為30;一次性筷子的事例;我國耕地少,人口多;課後小結時“100的熱情和99.9的滿意,0.1的遺憾”等等;這些都能很好地滲透愛國主義與環保意識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她讓學生練習的形式也多樣,一般的設計都是出於習題,讓生練後你說我評他補充,而李老師是讓學生看了題目,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突現了自主,也開放了思維,還有新聞解說,真是花樣百出。

五、板書設計精、妙。主要位置板了百分數的意義和重要性,且用了彩色筆作重點提示,下面板書的百分數均為有代表性的:有分子小於、大於100的,有小數的;還有分母是100的,方便學生區別。這樣精練的板書,既能高度濃縮這一節課的內容,有突出了重難點。

這一節課,從學生反饋的情況看,效果很好,既實現了目標和重點,又突破了難點。體現在:

1、學生會讀寫百分數;

2、學生能說出收集的百分數的意義;

3、做遊戲後能說出輸贏的百分數;

4、能說出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知道百分數不能帶單位等。

唯一不足的就是在本節課中,教師語言的感染力不夠,沒能很好地激起濃厚的學習氛圍。

總之,通過這一節課,我們不難看出,李老師功底是多麼的深厚,備課是多麼的深入,不愧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國小數學評課稿9

週三早讀時間,我們數學組針對開學以來的常規進行了常規展評教研。

數學組的老師們都很積極,學校組織這樣的活動,是對我們機體常規的一次督促。我想我們不僅僅是為了一次檢查,更是為了老師們教學水平的進步,以學習他人的優秀之處為目的,更好的成長自己,借鑑成為自己的。相信通過今天的常規展評,老師們會反思自己的常規。這次常規包含了教案、聽評課記錄、學習筆記、學生作業這四個方面的常規。看到老師們的教案批閱的'痕跡,像xxx老師,xx老師,批閱認真。給人美感。由於是集體備課,所以備課上力求完美。一方面每位教師都能認真備課:

(1)少部分教師做到統觀全冊。均有超前備課。

(2)書寫較以前規範,教學環節齊全,教學過程比較詳實,個別教師教案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抄襲教案的現象逐步減少。

(3)備課從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設計及教學手段的運用能體現新的課改理念,能注重學法的指導。

(4)集體備課基本能做到二次備課,備教材、備學生。另一方面教師寫的教學後感比前一段時間有所提高,少部分教師的課後反思能體現教師對教材處理的新方法,能側重對自己教法和學生學法的指導,並且還能對自己不得法的教學手段、方式、方法進行解剖。聽課記錄更是教師成長的捷徑,只有會聽評課,才會成長的更快,尤其是新教師。教師主動聽課、評課的積極性有所提高,並把精彩的瞬間記錄下來。作業方面,本次檢查發現大部分教師作業設定適量、適度,均能及時批改作業。有等級有激勵的語言。學生作業中的錯題能及時更改。多數學生書寫比較認真,格式比較規範。教師批改記錄比較細緻,能夠反映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做法及糾正措施。像任忠豔老師的那叫一個漂亮,我想也與老師的面批面改離不開的;孟慧麗老師班的作業也很精彩,她告訴我說:讓學生用同一個顏色的鋼筆寫作業,並且要求提前說到,那就沒有大問題了。看來要想學生的作業乾淨整齊,那老師就要用心做到督促和要求共在。

完成教學常規是對老師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實教學常規才能使教學工作得以正常有序開展的根本保證。只有搞好教學常規才能有成功的教育。教學常規培養教師的基本功,決定教師的教學能力。

國小數學評課稿10

張老師執教的《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91—93頁例1和例2。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掌握這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中有用,而且是以後學習筆算多位數加減的基礎,為了使計算教學不再枯燥、抽象,張老師以學生乘船去鳥島看鳥為主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在教學中,讓學生經歷“面對新的需要解決問題——在討論中探求解決的方法——廣泛交流——發現並體會計算方法——嘗試應用”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感受知識體系的構建。

1、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豐富的背景,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的聯絡,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課始,張老師利用學案,引出課本主題圖,創設情境“去鳥島”,讓學生通過觀察主題圖,主動地收集資料,選擇資訊,處理資訊,從而自然有效地把“哪兩個班可以合坐一條船”這一生活中的乘船方案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猜測。

2、創設教學所要的“問題串”展開教學。“先估計一下,一艘船能坐得下嗎?”“至少要準備幾艘船?”“哪兩個班級可以乘一條船,你可以設計幾種不同的乘船方案?”引導學生設計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逐步養成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的習慣,也可以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也就有效進行了例1的教學,避免口算教學給人以枯燥、單調的感覺。對於例2的教學則從例1中過度引出:“你有什麼辦法可以使不行的方案轉變成可以?”學生自然想到了船上若有多餘68人的人數可以到另一艘船或不滿68人的再繼續上來幾人,“那還能上來幾人呢?”從而展開對例2的研究探索,前後連貫,條理清楚。

3、重視學生的演算法多樣化和演算法優化。在課堂中,張老師那親切的引導:“你是怎麼算的'?”“你能說得明白點嗎?”“誰能用先算……再算……最後算……完整地表達出來?”“誰還有不同的口算方法?”“比一比,看誰說得更明白!”……讓我親眼目睹了學生思維碰撞迸發的火花,“我是先算十位上的20加30等於50,再算各位上的3加1等於4,最後算50加4等於54。”“我是先把31估成30,23加30等於53,再算53加剩餘的1等於54。”……正是張老師那一句句親切的話語,給學生提夠了充分的思考時間和寬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在共同經歷了探索不同解決解法、交流計算方法的相互碰撞中,獲得數學活動成功的體驗,得到情感滿足,建立了學習自信心。

口算教學不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簡單的幾道數學題,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本節課的難點在於口算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在教學中,張老師充分利用板書,讓學生自己主動去觀察、探討,“比較兩道算式有什麼不同?你想對它們說什麼?”“進位時,我們該怎麼辦?”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時在表達討論交流中促進數學思維活動,從而使學生體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

當然本節課的還有一個亮點就是練習的設計:摘蘋果。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

國小數學評課稿11

今天聽張老師的《用萬做單位的數》一課受益頗多。在張老師的課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的細緻,感受到她的用心,感受到她新的理念,感受到她願意花更多的時間來培養學生有條理的去思考的能力,下面就從三方面說說我學習的感受。

 一、喚起舊知,為新知鋪墊。

《用萬做單位的數》這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把大數目改寫成整萬和認識小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課始張老師就對小數的化簡以及整萬進行了複習,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加強知識間的遷移,為新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整合教材,為新知揚帆。

在學習新課內容時,張老師沒有照搬教材,而是選擇了現在國內的熱點大事,也是學生非常熟悉的xx事件來引出我們新知的學習,接著又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宇宙情境圖,出示地球月球間的平均距離大約是384400千米這個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讀題時就感到了不便,從內心激發他們需要改寫的願望,滲透改寫的意識,感受到要改寫的迫切需求。這一點正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這個知識點的原因。

三、自主探索,為新知促成。

新課標提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這一點張老師做的非常好,張老師沒有采用直接傳授的方法來教給學生怎麼改寫,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嘗試如何改寫,很好的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而且在學生嘗試之後張老師又讓學生說說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培養了學生有條理,有依據地進行思考的習慣,以及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和描述學習過程的能力,開放了他們的思維,增強了他們的能力。

這節課中張老師還“悄悄的”滲透了歸納和演繹的數學思想,課中老師讓學生多次歸納做這類題的方法,剛開始學生說的有些零散,在老師的幫助下,最後一起歸納出了比較全面的解題方法,學生也學會了用這類方法來解題,很好的演繹和詮釋了用萬或億作單位改寫數的一般方法。

我們從中學到了如何去更好的整合教材,讓教材更適合我們的學生;學到了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需求,學到了如何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相信在這樣一次次的學習中我們會有進步,我們的教育之路會走的更順更遠。

國小數學評課稿12

以下是其它老師對徐老師這節《整理與複習》講課的評課語:

黃老師評語:

首先徐老師的教態很自然,作為一個新老師我覺得這一點做得很好,本節課徐老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匯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課堂上 注意從生活中取材,從觀察超市、整理書本等都有有趣的生活情境。由於是發生在身邊的事例,學生容易產生親切感,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自然地形成數學 與生活的連結。一點不成熟的看法: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總覺得不是特別明確,思路不夠清晰。個人看法,請批評指正。

金老師評語:

徐老師上的《分類與整理》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整理學具、觀察超市等)匯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接著徐老師讓學生說說分類的好 處、找找生活中的分類現象,使數學不只是侷限在課本上,學生能感受到數學知識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應該為生活服務。但是,在給氣球分類的環節,徐老 師只講解根據形狀分類,是不是應該加上根據顏色給氣球分類呢?

尹老師評語:

徐老師執教的是一下的《分類與整理》,在教學中,徐老師以生活例子貫穿始終,將數學與生活緊密地聯絡在一起,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 邊。值得我們探討的是:探討一:在教學上,徐老師說分類是為了看起來整齊,我認為分類的作用不只是看起來整齊,最主要的是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吧。探討二: 徐老師讓學生進行分類,但沒有把學生的分類作為一個有效資源利用起來,而是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我認為應讓學生說說你是怎麼分的,並讓學生一邊說一邊投 影,讓學生感受成功的自豪感。探討三:最後的秋遊,老師在學生練習紙上畫了一根線,但學生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我認為老師之前沒有講的緣故,這裡需要老師 引導。以上存屬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請多指教!

陳老師評語:

徐老師執教的《分類與整理》從孩子的身邊事物入手,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聯絡在一起,體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基本理念。本節課從學生的 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努力讓學生在一個生動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 樂,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課堂上徐老師語言親切自然,教態大方,和學生們很親近,沒有距離感,如果將語速稍稍放慢 些,後面的孩子會不會聽得更清楚,更明白老師的意思呢?

金老師評語:

徐老師這節課是從學生生活當中經常遇到的--整理書包來匯入的,這樣子學生更加感興趣,從而引出分類。在出示生活當中的的`各種分類的情況。這裡 我在想能不能讓學生在整理書包的情景中去把雜亂的書本分分類呢。還有在講授分類的時候好像只講到了按形狀分,還有按顏色分類學生提到了就一筆帶過了。在分 類的過程中徐老師還是很注重學生的動手過程的。

王老師評語:

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課堂上注意從生活中取材,從觀察超市、整理學具到課堂練習,都有有趣的生活情境。由於是發生在身邊的事例,學生容 易產生親切感,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自然地形成數學與生活的連結。讓學生說說分類的好處、找找生活中的分類現象,使數學不只是侷限在課本上,學生能 感受到數學知識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應該為生活服務。

季老師評語:

今天聽了徐老師的《分類與整理》一課,上課一開始,徐老師就讓學生觀察很亂的書和整理好的書包進行比較,引出新的知識——分類與整理,在學習分 類的過程中也始終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來創設情境。徐老師為學生創設了寬鬆、愉快的課堂,讓學生感覺是走進了生活的課堂中去,這點挺好的。個人認為這節 課讓學生學會分類的方法,體驗不同標準下分類的多樣性這很重要,而徐老師在分氣球時,只注重講解形狀的分類,而對顏色沒有怎麼講,是不是少了一點方法的多 樣性。

黃老師評語:

今天聽了徐老師的課,有幾點想法:首先值得肯定的徐老師的教態和颱風,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其次是徐老師善於觀察,利用身邊的例子,結合數 學知識,更有利於本節課的教學;縱觀整節課,老師循循善誘,學生躍躍欲試,學習氛圍十足。在此同時,我也有幾點想法:課堂上老師語言較多,有時候一句話重 復了很多遍,是學生沒有在認真聽還是老師提問的語言不夠精煉呢?這節課的重難點是什麼?徐老師又是如何突破這個重難點呢?孩子們的腦子裡已經有這個東西 了,那老師該怎麼做才能使那些是是而非的知識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形成正確且深刻的印象呢,我相信下次上課徐老師能給我們演繹得更好!

國小數學評課稿13

姚老師在教學本節課時,主要是以直觀的內容為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充分發揮白板輔助教學的優勢,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始終充滿信心,充滿熱情地學習數學。不僅如此,教學中,姚老師還用飽滿的熱情、形象的活動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動形式,為學生創設了獨立思考、自我體驗、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使得教學過程始終民主、平等、寬鬆。本節課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1、創設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數學廣角”屬“實踐活動”的範疇,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數學與書本上數學之間的聯絡,強調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姚老師以買東西怎麼付錢,學生的學號可能是幾,握手等,用學生經常接觸的生活問題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讓學生在生活問題和實際情境中來學習組合和排列,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們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存在於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2、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主動參與數學過程、自主探究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排列組合知識比較抽象,教師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連一連、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開展小組合作和獨立思考相結合,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通過分析、比較發現其中的規律。例如在3個數字有幾個不同兩位數這個環節上,教師又開展小組討論,選擇方法的最優化,找到不重複又不遺漏的方法,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進行探究,突出策略的'多樣性,方法的多樣性,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在教學服裝搭配時時,教師引導學生不僅可以先確定衣服再去搭配;也可以先確定褲子再去搭配。整堂課對學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順序的,教師都給予充分的肯定,給學生以人文關懷,著力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維。

4、關注情感與評價激勵。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節課中秦老師的教學語言生動又激勵性,尤其是對學生的情感投入起著積極的激勵作用,使得學生情不自禁地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同時也一次次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只是學到了一些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比較準確的數學方法去解決生活中搭配問題。

在這裡也提點我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1、在教學中滲透優化的思想還不到位。用1、2、3三個數字擺兩位數時,讓學生說說怎樣擺才能不重複不遺漏;優選的 方案多幾個學生說說你是怎麼想的?還有誰會說?如果讓學生從漏排的與有序排的比較中得知按規律排的好處,會加深印象。課堂教學中還可以把握和創造學生的錯誤作為教學的生成性的資源。

2.3人握手問題的處理不夠到位,學生自己說了說之後,就師生共同討論由教師板書完成。我認為在這一環節最好發現不是正確的答案的學生組,可以讓學生到臺上來握一握,議一議這樣更能使知識落到實處。

國小數學評課稿14

今天上午聽了顧老師的課後,我覺得有這幾點值得我學習:

一、準備充分。從精美的掛圖和頭飾中,不難看出顧老師為這節公開課付出了心血和汗水。這些直觀教具的運用,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板書工整。這節課教師在黑板上的板書很多,但並沒有因為板書內容多,而字跡潦草。工整的板書與課文的掛圖渾然一體、相得益彰,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結構完整。作為一節閱讀課,這節課既有上節課字詞教學內容上的回顧,又有故事內涵上的挖掘;既有課文的分析理解,又有課本劇的表演;既有學生與文字的接觸,又有師生思維的碰撞;既分析了文中兩種動物的形象,又教育了學生。

顧老師以其紮實地教學基本功,敬業的工作態度,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課堂教學,始終是一個令人遺憾的工程。如果想要精益求精,讓自己的教學更加完美,我覺得在以下幾方面仍要努力改進。

一、第一次讓學生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在學生讀完課文後,師生合作把該問題解決了,但確切地說是老師把這個問題的答案告訴了學生。這樣做剝奪了學生認真思維、組織語言、進行表達的權利,放棄了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如果是我,我會按“讀——思——說——評”的環節,組織教學。

二、再讀課文時,讓學生思考:狐狸對烏鴉說了幾次話?分別說了什麼?我覺得這個問題的設計,沒有思考的價值。它是幫助教師把一篇完整的生動的故事分解得支離破碎的.罪魁禍首。如果我是教者我會設計這樣兩個問題統率這節課的教學:這是一隻怎樣的狐狸和烏鴉?你想對這隻狐狸和烏鴉分別說什麼?放手讓學生閱讀、討論、交流,這樣做至少避免了老師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的錯誤傾向。

三、對文字的表演,應建立在熟讀理解、內化吸收的基礎上。否則,這樣的表演,就會顯得很倉促、很呆板。不但會讓表演者顯得很窘迫,而且也很難贏得觀眾的喝彩和掌聲。另外,我覺得語文姓語,不姓演,沒有特別的需要,不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高耗低效的所謂課本劇的表演上。在課堂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首要的任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近文字,與文字展開深層次的對話,讓學生的心靈在閱讀文字中受到震憾,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心靈體驗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四、要有對課文的拓展延伸的意識。要讓學生觀察文中的插圖——烏鴉肉被騙走後的情,要充分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此時的烏鴉會是什麼心情?它會吸取什麼教訓?努力實現“課雖終,但意無窮”的效果,讓“讀、想象、體驗、表達”延伸到課外,與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

國小數學評課稿15

在整個教學設計上謝老師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教育理念,將教學思路擬定為“談話激趣設疑匯入——猜想——驗證{自主探究}——鞏固內化——拓展延伸”,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善用激趣設疑匯入: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和鼓勵。剛開始上課,謝老師用選王大會設懸念,三種類型的角在激烈的爭執,到的誰的內角和大呢?這樣,在很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願望和興趣,而且也很自然地揭示了課題。

2、巧用猜想:學生有了探索的願望和興趣,可是不能沒有目標的去探索,那樣只會事倍功半,甚至沒有結果,這時謝老師就提到到底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度呢,我們總不能口說無憑吧?使後邊的探索和驗證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

3、善用驗證{自主探索}:學生形成統一的猜想{即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後,謝老師就把課堂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探究活動{即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動中,把放和引有機的結合,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從不同的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讓每個學生自主參與驗證活動,而且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動過程中解決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論證推理能力。具體過程為:量一量——拼一拼——看一看。

4、善於引導鞏固內化: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過練習。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要通過一定的思考練習,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對此,謝老師非常注意將數學的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之中,很好的發揮練習的作用,如第一關牛刀小試:給出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度,學生求第三個角,從中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關過關斬將:讓學生判斷有兩個小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度數,使學生在圖形變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從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這些練習設計目的明確,針對性強,使學生不但鞏固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數學思維得到不斷的發展。

5、有一定的拓展創新: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學生學習內容的呈現是從簡單到複雜,思維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前面學習的知識往往是後面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可以先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遷移。本課最後,謝老師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學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後,你知道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嗎?這道題通過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遷移就可以完成,既能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又能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中謝老師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於落實和發展。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