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角說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3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角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角說課稿

認識角說課稿1

認識角是二年級下冊的知識,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平面圖形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認識角是低年級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認識角教學反思。但是,低年級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採用以下一些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

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我做如下反思:

1、新課程改革倡導

藉助圖形概念形成的教學,使學生經歷“感知—觀察—比較—歸納—抽象”的概念建構過程。在教學中,第一個環節我通過讓學生擺三角形,拿走一根小棒,從而提出課題認識角,然後就讓學生快速的將小棒收起來了。這時學生腦海中還沒有對角有一個籠統的認識。應該先讓學生觀察一下這個角的樣子,然後還原小棒,再分別拿走另外兩小棒觀察那兩個角的樣子,這時學生對角這個圖形就有了初步的認識,再請學生說一說,就給了學生一個“感知—觀察—比較—歸納—抽象”的概念建構過程,這樣也為學生後面能正確指出用圓折出的角做了很好的鋪墊。使學生頭腦中角的概念逐漸清晰。

2、同時新課程改革也倡導幫助學生形成對概念內涵的豐富認識

形成比較和分類、概括和抽象的能力,提升準確、簡練和嚴密的數學語言表達水平。在課上我對學生使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還很欠缺,學生很多時候意思正確,我就急於給予評價。應該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說完整的、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對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品質和態度之外,還對學生清晰掌握概念有很大的幫助。

3、在課堂中要善於製造矛盾衝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沒有問題的課堂不是好課堂。在本節課中有一些讓學生質疑,產生矛盾衝突的地方,我沒有及時的抓住,而是按照自己的設計進行講解。如:在同桌同學用活動角造同樣大小的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可能腦海中差生疑問“我們的角並不一樣”如果我通過引導讓學生提出疑問,然後讓同學之間互相討論,爭論,最後“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一重難點應該能被學生更好的介紹,而且學生的主動性更強,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所以教師在備課或教學中應該形成一種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意識。並且善於抓住教學中能令學生差生矛盾衝突的點。讓學生去探究、去合作,這樣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更強,教學也更高效。

4、教學中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我安排了很多活動,但是活動過多每次活動,都要組織一次教學,這樣就佔用了很多的教學時間。所以,有的活動是否必要,就成為我要思考的問題。教學活動多,應該突出主線,進行簡化。所以在二次備課中,我將摸角的環節去掉,在鞏固練習中,將正例與反例結合,也能達到角的概念的強化和辨析的作用。同時在標角中將平面圖形和圓弧形放在一起,也能達到分層鞏固的目的。這次的經驗,也讓我對以後再操作活動比較多的課時有了思考,活動是否必要?活動與活動還能否結合達到相同的教育效果?力圖考慮更方面的因素使活動更有效,更有價值。

5、語言是表達思想、傳遞資訊的基礎,也是溝通感情的橋樑,在課程改革中,強調學生主體性發展教師促進者的作用

要充分發揮教師促進者的作用,必須把握好課堂中的語言。國小教學語言,要注重多樣化的提問藝術,要善於鼓勵學生的積極性,要注意批評語言的方式的幽默化和評價語言的多元化。而反思我的課堂,雖然學生比較有序,但是似乎缺乏一種激情,少了一種活力。學生本應該學的、玩的很帶勁兒,但是似乎這種氛圍沒有被我帶動起來。所以以後我要加強這方面的實踐,多用熱情的表情和話語感染學生,多鼓勵學生,讓他們感受數學帶給他們的成就感,從而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認識角說課稿2

在教學匯入的環節,用一朵雲朵把他們遮住一部分,讓學生猜出他們各自是什麼圖形並說出理由。引發思考:你認為角是什麼樣子的?學生猜想角是尖尖的、直直的。這樣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本課時的學習充滿期待。

在教學時,我故意畫出兩條不是從頂點出發的直線,問學生這是角嗎?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語言描述方面能力弱,學生知道卻無法用數學語言準確的'描述,此時我引導學生問:這兩條直線從哪裡開始畫?學生頓時反應應該從這個點開始畫兩條直直的線。

在探究角的基本特徵的環節時,我創設了折角和比角兩個環節。在學生嘗試折角後,讓學生談談你是怎麼折的,說說角的各部分名稱。當我出示邊比角長的角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生都認為邊長的角大,經過一番引導,讓學生說說哪裡是角,從中讓學生明白,不管邊有多長,角的弧度線沒有發生變化。其實在教學到這步時,可先匯入問學生角的大小究竟與什麼有關?引匯出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學完之後再來研究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更水到渠成,而不是教師強塞給學生的知識。

本節課自始至終貫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整個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在教學完本課時後,我覺得研究教材很重要,只要我們吃透了教材,我們教學設計才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接受能力。

認識角說課稿3

記得這樣一句話:“聽過了,就會忘記,看過了,就會記住,做過了,就會理解”,所以在這節課,我們力爭讓學生去做數學,玩數學,注重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

(一)聯絡生活,抽象出角的圖形

首先給學生提供各種實物教具和學具,讓學生觀察、感知,摸一摸、看一看它們上面的角。這個活動旨在喚起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激起參與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接著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從剪刀、吸管和扇面上抽象出角的過程,使學生逐步擺脫實物,抓住角的本質屬性,初步感知角的特點。通過上面的一系列活動,學生已經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這時我及時組織學生觀察、對比、討論:“這些角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然後設計一組“判斷”練習,通過辯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徵的認識。本環節的最後,引導學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安排了“找一找、指一指、說一說”的體驗活動,讓他們尋找周圍物體上的角,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徵的認識,及時對某些錯誤的認識進行糾正與彌補,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數學,並把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中,把現實問題數學化,把數學知識實踐化,真正體現數學的魅力。當然這要我們教師不斷的努力,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

(二)動手做角,感悟角有大小。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讓學生用準備好的.小棒,用自己的方法來做一個角,同桌互相說一說,擺的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什麼地方,他利用兩根小棒擺出了四個角,說明這個孩子的空間思維能力是比較好的,我在課堂中是抓住了這個生成的,讓他將自己擺的角介紹給了全班同學聽,我覺得在這一點上還是做的比較好的。其後在教師示範後,讓生用紙片動手摺出一個角,並標出角,指出頂點和邊,展示學生作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通過直觀的具體實物,使學生在操作中積累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對角的瞭解更加深刻。

認識角說課稿4

星期一匆匆從湖州趕回來,一堆棘手的事情等待去完成,包括星期四的公開課,這也是本學期數學組第一次教研活動。此次湖州執行學習了幾何畫板,因此此次開課選擇了《角的初步認識》,一節幾何課,也讓自己嚐嚐鮮。首次嘗試用幾何畫板上幾何課,也是很值得回憶的。

一、由熟悉的圖形引入

備課前翻閱各版本教材,多是由操場情境引出角,這樣安排確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形象。但我的這幫孩子們,這個學期才見到素未謀面的操場,且生活經驗缺乏,能按老師的要求乖乖地、準確地找出角嗎?既然數學教學要摸清學生已有基礎,於是,我基於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三角形、長方形、五角星等有角的圖形的基礎,選擇以“露出角,猜出背後的圖形”為切入口引題,並從圖形中抽象出角。

二、運用口訣,簡化難題

朗朗上口的'口訣,有時可以將複雜的步驟簡單化,學生也喜歡。在本課中,我想了兩個口訣:①當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後,我出示“角有一個尖尖點,它的名字叫頂點;角有兩條直直線,它的名字叫做邊”,突出角的尖尖點和直直邊;②在畫角時,也出示了一個口訣,簡化步驟。平時在教學中我也常用口訣,比如在算進位加、退位減時,編出了一個順口溜,學生學得很開心。

三、巧用畫板,變不可能為可能

以前在執教《角的分類》時,一直糾結於在PPT中如何讓邊旋轉起來,而今運用幾何畫板,一切都顯得輕鬆了。①兩條不相交的線,想要變成角,直接拖動來得更簡單,就不需要PPT的動作路徑;②利用不同角度旋轉,讓角不斷改變朝向,但始終是角,通過直觀對比感知,深化角的本質特徵;③設定旋轉,讓角隨意變大變小。通過兩角比賽,讓大小比較富有生命力,在幾何畫板的依託下,能讓學生大腦中建立角的大小觀念。

當然,遺憾總存在於課堂中,由於準備匆忙,課堂必備的語言沒有用心思考,思路也有些混亂。

①內容安排過密,學生學起來並不輕鬆。

②忽視學生獨立參與活動的細節。

③練習有些難,可能想讓練習設計的出彩,卻忽略了學生的能力。

反思也點到即止,匆匆而過,此次開課有歡喜亦有汗水。

首嘗畫板之喜悅,意猶未盡;首見學生之配合,難能可貴;首當其衝之課堂,猶為珍貴!

認識角說課稿5

一、遊戲引入新知,激起興趣

開課前老師問:孩子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老師現在帶你們一起做一個擺小棒遊戲好嗎?請用四根小棒擺出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遊戲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動手操作活動開啟學生認識新知的旅途,讓學生對“角”產生濃厚興趣有了探究的慾望。

二、動手操作驗證思維假設

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研究,都簡明扼要地總結了動手操作對國小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有利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學生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發現規律。在教學創造角這一環節中,老師說我們對角有了這麼多瞭解,請大家利用手中的材料動手創作一個角吧!

(1)折角:在小組內互相摸摸折出的`角,(示範:用角的“頂點”刺刺自己的手心)談一談對角的具體感知。

(2)擺角:(可以用小棒擺、可以用水彩筆擺等)

(3)用釘子板和毛線拉出一個角

學生根據角的特徵動手創造角,鼓勵學生把頭腦中角的表象再現出來的過程,加深了對角的認識,也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課堂中學生參與到觀察、比較、交流的學習活動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本節課不足之處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夠強大尤其是對課堂的生成處理不好被教案綁架,不能靈活處理生成資源。如:有位同學講了一個關於角的童話故事,在這裡可以直接引入角的頂點和邊的知識,老師沒處理好生成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讓有效的教學時間浪費了。

認識角說課稿6

《認識角》這節課是“空間與圖形”領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知識,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的空間觀念將得到進一步發展,由於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主要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學生的空間觀念還不強,學生對角的認識往往只是藉助於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我把重點定位於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難點是讓學生了解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所以教學時我採用的是先讓學生感知角,豐富學生的感知;二是在生活中找角,鞏固對角的'認識;三是做角,加深對角的認識與理解;四是畫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五是演示角的大小,發展學生的思維;六是總結介紹角,提升學生能力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活動,我有以下一點體會:

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動手做中發現數學。通過讓學生感知角——找角——做角——畫角——演示角——介紹角一系列活動來進行,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整節課下來,學生不僅積極參與主動獲取新知、同時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鍛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在過程中我也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用了找一找、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想一想、玩一玩、比一比、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去感悟,去體會“角”,初步瞭解角的大小與兩邊之間的關係這一特徵。

總之,整節課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悟,不僅主動獲取新知,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思想。教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總是教然後才知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師的數學語言不夠精煉嚴謹,以後多學習加強鍛鍊;二是個別同學玩活動角時沒有思考問題,老師放任自流,沒能及時調控好,以後需加強。三是角的大小比較中我沒有特別強調和總結,因此這部分的內容有些學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徹。

認識角說課稿7

“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要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並不容易,學生接受起來也較為困難,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我把重點定位於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難點是讓學生感知角有大小。本節課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學生常見的“做手工”為素材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願望。接著用課件演示開啟的剪刀、開啟的扇子、三角板等,從生活中最常見的物體引入角,再讓學生找出這些角,同時區域性放大,讓學生觀察。在學生有了大量感知的情況下,通過移動和漸變的視覺效果,抽象出角的`幾何形狀,揭示角的定義。這樣由形象到表象到概念都有具體形象的過渡,對於空間觀念較差的低年級學生而言,降低了認知的難度,從而保持並促進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課的結尾,我還設計了“伴隨音樂,欣賞圖片”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這節課帶給我許多收穫:

1、本節課,在認識角這個環節,我根據教學目標利用多媒體演示讓學生經歷從生活情境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設計了找圖片中的角、摸角、搭角、找生活中的角等活動將角抽象出來使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角,學生學習效果不錯!

2、在體驗角的特徵時,我安排了一個環節,讓學生在三角尺上找出一個角,摸一摸它的頂點和它的邊,讓學生說感覺,通過摸角(觸覺的參與)這一活動加深了學生對角的特徵的理解。

3、通過本節課我認識到在以後的教學中對教材的解讀要更加充分,每節課要充分理解教材的意圖,每節課都要充分看教學用書,要充分領會“大卡通”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4、要精心設計好每一個問題,問題不能過於細碎,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大空間。

不足之處是,本課設計雖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但在教學實踐中,我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地進行調控,我應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設計適合學生實際的問題加以引導。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整節課為達到認識角、感知角有大小,我安排了一系列活動,由於活動次數過多,導致時間不夠充足,沒能讓孩子真正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去,活動效果不明顯,課件的演示和老師的講解“代替”了學生真實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安排活動不能流於表象,要給學生充足的活動時間。教師要樹立培養學生能力的意識,在教學中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教學發揮更大的作用。

課堂教學中,我也有困惑:首先,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確實有傳統教學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它又不是一種十全十美的教學手段,同時也存在著侷限性,怎樣把多媒體的輔助教學與其它傳統手段有機結合並使之更好的為課堂教學服務,其次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有流於過場的傾向,怎樣實現這一學習方式的優化及發揮其最大功用,這些問題仍值得不斷探究和實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