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評課稿[優秀]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於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們應該怎麼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搭石》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搭石》評課稿[優秀]

《搭石》評課稿1

今天,聽了陳老師執教的《搭石》一課,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搭石》是一篇鄉土氣息濃厚的文章,課文截取了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鄉親們善良、友愛、互敬互幫的美好品德。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張老師用她帶有濃濃感情色彩的語言把學生們帶入了這個民風純樸的鄉間,讓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一、理解詞語,靈活多樣。

陳老師的課教出了濃濃的語文味兒。她始終注重對生字、詞語和重點句子的學習和指導,特別是指導理解“脫鞋挽褲”、“協調有序”和“人影綽綽”這三個詞語,所採用的方法語文味兒十足。老師問:“你從哪裡體會到了美?”學生馬上說:“我從脫鞋挽褲中體會到人的美。”老師順勢就進入學習詞語的環節,讓學生想象了人們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還組成了幾個句式整齊的,像詩歌一樣的句子:“如果人們沒有搭石,人們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趕集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訪友就必須(脫鞋挽褲)。”學生對“脫鞋挽褲”的意思和走過小溪的艱辛就有了瞭解。一次次的引說練讀,學生已經牢固地掌握了這三個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學“協調有序”這個詞語時,沒有讓學生說說是什麼意思,而是用一句“讓我們進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讓孩子們進入了當時的人們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們行走的井然有序。

學習“人影綽綽”這個詞語時,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種解釋讓學生選擇,再讓學生說明為什麼這麼選。老師又拓展了“綽綽有餘”這個成語,再讓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想象理解詞語的意境。

二、體會課文,獨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鄉土文學氣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詩情畫意,陳老師對課堂的設計可謂匠心獨運。先看匯入部分:“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幾句話寫出了一個安詳寧靜的小山村。

再來看教學中的一個亮點。在學完“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老師反覆導讀這句話,語速由慢變快,再由快變慢,孩子們也跟得很有節奏,書聲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沒有亂了步伐一樣,最後總結“這樣的動作就叫作協調有序。”又在讀中領悟了詞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為一體,整個過程簡簡單單,清清爽爽,卻有一番清新雅緻的韻味。

三、寫作指導,融為一體。

陳老師教學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她的每節閱讀課的教學,都會和相關的寫作指導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本節課,陳老師在學習完課文後,問學生:“你知道作者是怎樣寫出這麼優美的文章嗎?”很多同學意識到這是細心觀察的結果,如果不是平時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又怎麼會捕捉到那被人踩在腳底的平平凡凡的搭石呢?陳老師繼續鼓勵大家:“相信你們也會成為生活的細心人,也會寫出如此優美的文章。”通過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語文教學的美,讓人受益無窮。

《搭石》評課稿2

聽了黃老師執教的《搭石》一課,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搭石》是一篇鄉土氣息濃厚的文章,課文截取了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鄉親們善良、友愛、互敬互幫的美好品德。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黃老師用她帶有濃濃感情色彩的語言把學生們帶入了這個民風純樸的鄉間,讓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一、理解詞語,靈活多樣。

黃老師的課教出了濃濃的語文味兒。她始終注重對生字、詞語和重點句子的學習和指導,特別是指導理解“脫鞋挽褲”、“協調有序”和“人影綽綽”這三個詞語,所採用的方法語文味兒十足。讓學生想象了人們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還組成了幾個句式整齊的,像詩歌一樣的句子:“如果人們沒有搭石,人們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趕集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訪友就必須(脫鞋挽褲)。”學生對“脫鞋挽褲”的意思和走過小溪的艱辛就有了瞭解。一次次的引說練讀,學生已經牢固地掌握了這個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學“協調有序”這個詞語時,沒有讓學生說說是什麼意思,而是用一句“讓我們進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在教學中,老師還注意引導學生朗讀,他讓學生反覆讀“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語速由慢變快,再由快變慢,孩子們也跟得很有節奏,書聲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沒有亂了步伐一樣,最後總結“這樣的動作就叫作協調有序。”又在讀中領悟了詞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1融為一體,整個過程簡簡單單,清清爽爽,卻有一番清新雅緻的韻味。從而理解了人們行走的井然有序。

學習“人影綽綽”這個詞語時,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種解釋讓學生選擇,再讓學生說明為什麼這麼選。老師又拓展了“綽綽有餘”這個成語,再讓學生觀看精美的PPT圖片,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想象理解詞語的意境。

二、體會課文,獨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鄉土文學氣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詩情畫意,黃老師對課堂的設計可謂匠心獨運。先看匯入部分:“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幾句話寫出了一個安詳寧靜的小山村。

再來看教學中的一個亮點。這節課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聽說讀寫中都突出這點。如多次讓學生模擬課文的內容進行表演,表演的同學興趣盎然,觀看的同學情緒高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體會感情。

三、文道相結合,做到教書與育人

黃老師不但把課文上得有聲有色,而且很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如老師出示課件“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美就在身邊,校園中伸手撿紙的彎腰是一種美,上下樓梯的互相謙讓也是一種美”美還會是什麼?這一環節放飛了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的美,把學生的手牽出課堂,又把生活中的美引入課堂,有效地利用了課程資源,讓學生得到深刻的教育。

四、過渡語設計得當

黃老師很注意設計恰當的教學過渡語言,如學習完“擺搭石”第一道風景後,引入第二道風景“走搭石”時,老師這樣說擺搭石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更美的風景還在下面呢,大家想知道嗎?將教學第三道風景時又用過渡語:這些是看得見的美,看不見的美怎樣呢?兩個人走搭石又美在哪裡?

五、板書簡潔,體現了文章的內涵。

板書圖文相結合,簡單明瞭,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內容,突出了搭石是一道優美的風景,家鄉的人們擺搭石、走搭石、為他人著想。

教學永遠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在這一節課,有以下不足之處:

文章第二自然中的品讀過於倉促,是否更應該用多點時間感受老人擺塔石時的美。“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塔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一句的品讀是否這麼來:知道學生在想象畫面的同時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穩的搭石,心裡會怎麼想,表情,動作又會怎麼樣?在挑選合適的石頭時,會怎樣想,怎樣做的?老人滿意離去時,會是怎樣的心理,表情,動作?紮實的教學功底,樸實無華的教學特色,黃老師將人文性與工具性完美地統一起來,“簡約而不簡單”,通過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語文教學的美,讓人受益無窮。

《搭石》評課稿3

縱觀《搭石》這一教學設計,優點具體如下:

1、匯入部分,設計學生以攝影師的角色進入課堂學習,用自己的眼睛發現課文中的美。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是利用變換角色和轉換思維角度的方法來體驗文字。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去發現、去表達,體驗得到充分地釋放。

2、通過學生自主研讀課文學,彙報挖掘到的美,引導深入學習課文,體會文章意境。教師利用了多媒體演示了人們過搭石的情景,然後讓學生去發現美,訴說美。思維想像和文字表達密切結合,很好的體現這樣的閱讀教學的'價值觀。

3、為了讓學生把握好文章的內涵,以及吸引他們的視線。板書注重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結合,同時更凸現出人性的美。

4、重點詞的理解全面到位,例如授課設計中有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理所當然”等進行多樣化詞語教學,以加深孩子對文章句子的理解。例如學習“人影綽綽”這個詞語時,教師出示了字典中的的三種解釋讓學生選擇,再讓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想象理解詞語的意境,這樣語文味頗濃。

本教學設計從課文的整體入手,按著“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表達美”的閱讀思路,層層遞進地展開教學。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文,通過對話交流方式深度解讀文字,體驗文字的價值。很好的把握了語文教學的要義,重視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體驗,同時加強文字與生活的聯絡,既重語言的訓練,又重情感的昇華,比第一節課的講授增添好許色彩。

教學設計研讀下來,靜心思索,想就本節教學設計進行一點商榷:

1、在“青年人背老人過河”這一環節,最好是讓學生背一個學生,真正走一個來回,然後再採訪那個氣喘吁吁的孩子。這時,從孩子的嘴裡再次聽到“理所當然”便多了一份真實的感悟,多了一份真切的感動。

2、課外拓展是否可增加即興練筆的環節。本文作者是一個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擺搭石、過搭石的事兒介紹得這麼具體,這麼美。這時提問同學們:你們平時是否也曾留心觀察身邊的“美”呢?談一談吧!指導學生進行練筆訓練,幫助提高習作能力。並將此佈置為一次練筆作業回家完成。此舉可使學生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進一步提升孩子的寫作。

《搭石》評課稿4

在本次優質課評比中,我聽了陳xx老師的《搭石》一課,感觸良多。

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切入課題。

在這一環節中,陳老師設計的課前談話非常好,指向性明確,與課文聯絡緊密,之後順利的進入了匯入環節,引出了課題。

2、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走進文字。

讀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在教學中,學生在讀中識字,在這一板塊中,學生學習詞是目標,讀書是手段,看似讀書,實為識字,學生在讀書中識字、識詞,在識字過程中又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陳老師在讓學生在課前進行了預習,預習設計很有層次,從不同型別的詞語到段落都有涉及,課堂中陳老師對本文的生字進行了檢測,實現了學習方式的整合,在讀文識字的過程中,著眼於學生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了教學的整合度和浸潤度。

3、細讀課文,找尋畫面,體驗文字。

要這一環節,陳老師讓學生通過細細讀文。歸納出了五個畫面,讓學生進入文字,去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這一環節,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並讓學生做小老師,上臺板書。教師善於與孩子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選項擇自己喜歡的的畫面去學習、交流,體現了教學的選擇度。

4、學法指導,有序教學,合作自學。

這個環節是讓學生自己來尋找、發現、體驗。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發現,用自己的心去體驗,每個學生的發言都洋溢著自己的個性。學生先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換石圖”這個畫面,在其中領悟了學習方法。在之後段落的學習中,學生應用學到的方法,小組合作,自主學習。這是自主、合作、應用的結合。

5、留下思維空間,再現文字美。

這節課的亮點還在於,學生的想像翅膀被老師一次次放飛,學生思維的`火花被老師一次次點燃,把學生的思維拉的更遠,孩子們在老師的啟發下,假設了不同的人來走搭石,學生的想像思維得到了發展的同時,也表達出了孩子們美好的心靈。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這節果課給我的啟示是隻要我們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尊重學生讀書中的不同體現,讓課文的內涵張顯出來,學生不但懂得了讀書的意義,中的思想感情也會在讀書中得到昇華。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也會讓課堂因生成而美麗。

《搭石》評課稿5

今天聽了區教學能手賽《搭石》一課,下面我談一談聽完這節課後的一點學習收穫和感受。它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短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字裡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本節課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發的感人的場景;感受鄉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快樂,並使學生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

我認為本節課在以下方面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鑑:

1、引導探究,質疑激趣。

愛提問是學生的天性,老師要努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提問、愛提問,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張揚學生個性的需要。“搭石”,對我們城市裡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不太熟知的話題,通過讀題質疑,老師再用讚賞的目光、鼓勵性語言給予肯定,這無疑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更為自由、自信、舒展的平臺,保持良好的朗讀興趣。

2、注重學法指導。

注重學法的指導,是新時期對國小語文教學提出新的要求。葉聖陶先生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我們在教學中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他們學會學習。老師在初讀課文後,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自主學習時,讓學生動筆畫出不懂的詞語,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同時教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如請教學習夥伴、聯絡上下文理解等等。教給學生一些理解詞語的方法。如通過聯絡上下文對“協調有序”“理所當然”等的詞理解。

3、以點帶面,加強對詞語的理解。

在教學中,老師追求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如“協調有序”是文章的重點詞語,從理解到運用、拓展,再到積累,體現了過程和方法,同時也融入了情感。 “理所當然”一詞,談感受來理解,體現了工具性與實踐性相結合。老師就這樣有層次,有梯度,又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學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動中不知不覺積累,感悟運用了新知,紮實有效地落實了雙基訓練。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難點。在課堂上老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對重點

詞語的體會、品讀,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使語文能力得以提高。

教學永遠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在這一節課,有以下不足之處:

讀的形式單調,齊讀多,沒有默讀的訓練。在一堂課中,讀的訓練不僅要做到讀有要求,讀有標準,讀的面要廣,更要注意朗讀形式的多樣化。用不同的朗讀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新鮮感,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讀的興趣。讓學生在多樣的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品味課文語言,在這節課中大部分的讀都是學生的齊讀,在形式上有些單調。另外,課程標準就指出:“各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從中可以知道,默讀既是教學目標,也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作為四年級學生來說,馬上要進入第三學段,更要加強默讀的訓練。文章第三自然中的品讀是否更應該抓住聲音美、動作美、景色美三個角度來欣賞。讓學生感悟一行人走塔石時的美景。“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塔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一句的品讀是否這麼來:知道學生在想象畫面的同時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穩的搭石,心裡會怎麼想,表情,動作又會怎麼樣?在挑選合適的石頭時,會怎樣想,怎樣做的?老人滿意離去時,會是怎樣的心理,表情,動作?

總之,這位老師的課,條理清楚,環環相扣,紮實有效,使我受益匪淺。看別人的課,想自己的課堂;聽別人的課,想自己的語言,讓我們在這種和諧、互學的教研氛圍中攜手共進吧!

《搭石》評課稿6

《搭石》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四年級第六組的課文,捧讀文字,我們會感受到一種鄉間的清新與一份鄉民純樸的情感,作者劉章用質樸感性的語言為我們營造了濃郁的鄉間生活美景,通過展現“擺搭石——走搭石”等尋常生活情景,體現了人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的情感。本節課,盛傑老師從課文的整體入手,站在學生的角度,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分享表達”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文,體驗文字的價值,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髮展、成長的過程。以下幾點體會深刻:

一、以生為本,以學定教。

1、教學樸實,提高實效。

上課伊始,盛老師沒有追求什麼所謂精彩的匯入,而是直接對上節課學習情況進行檢測:聽寫要求掌握的詞語和對“搭石”的認識。方法雖簡單卻有效,學生很快能靜下心來進入到新課的學習狀態。接下來,和學生共同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讓學生圍繞這一句展開自主學習找到自己能感受到的“美”。盛老師給予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引導他們圈點勾畫甚至是批註,既讓孩子們掌握了閱讀學習的基本方法,也為接下來的分享表達做好了充分的鋪墊。課堂上,我們也確實看到了孩子們心無旁騖地自主學習著,這也是我們一直所追求的理想而有效的學習狀態。

2、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本節課的教學,我們看到盛老師很大膽地整體在“放”。我們說這不是隨性地放,而是一種有意識的“放”,這種“放”能讓學生有更多的空間進行思維訓練和語言積累。放時間給學生自學,當然,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我們看到盛老師走進學生中間,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放時間讓學生分享表達,無論是小組還是全班同學一起分享表達,我們都能看到盛老師能認真傾聽,並從傾聽中捕捉資訊,恰當地評論、點撥,引發學生深度地思考。而閱讀又是個性化的學習過程,學生對文字是怎麼理解的就會怎麼表達,他可能不會按照我們原先預設的方案來,課堂上,我們看到盛老師能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進行文字內容的學習,極大地尊重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同時我也認為這也體現了盛老師夯實的教學功底和較為靈活的教學機智。

3、方法靈活,課堂靈動。

在教學中,我們看到在學生表達的基礎之上,盛老師創設了恰當的.情境更好地引導學生感悟蘊含在搭石上的美。她緊緊抓住“一群人走搭石”,“兩個人走搭石”以及“擺搭石”三幅畫面,將讀懂詞句、體驗畫面、感悟情感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導學生理解:搭石在家鄉的人們心中為什麼是一道風景。比如:談到“一群人走搭石”的時候,盛老師抓住“協調有序”這個關鍵詞,通過手勢演繹抬腳和緊跟動作,在手勢加快和語速加快的過程中,與走搭石形成通感,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抬起腳來,緊跟上去”的和諧美。再如談到年輕人遇到老年人怎樣走搭石的內容時,盛老師則以“有的詞語會讓你的心頭輕輕一顫,你就抓住它,多讀幾遍”的方式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抓住“伏”和“理所當然”這兩個關鍵詞語,從品“伏”這個詞再到“理所當然”的過渡,盛老師創設了很多情境,激發學生想象,從而感受到“理所當然”的人性之美。諸如此類,就不一一列舉。除了對詞語獨具匠心的品學外,我們也感受到盛老師指導朗讀方面的別出心裁。比如:在指導朗讀“一行人走搭石”這部分內容時,盛老師除了用手勢演繹“協調有序”幫助學生讀出“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的節奏感之外,她還根據學生的感受,將課文改為詩歌形式,配以音樂引導學生誦讀詩歌,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那有著濃濃鄉情的“搭石”邊,學生便用朗讀將這美好的畫面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到,整節課,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參與面較廣,分享表達較有質量。

二、德育滲透,潤物無聲。

這篇課文洋溢著人性之美,而這種美貫穿了課堂的始終,我們看到整節課學生在研讀與交流中對“美”的理解和體驗愈加深刻。比如:在學習“一行人走搭石”時,通過對文字的研讀、結合生活實際,學生說到群體生活時,人們之間的理解與配合,從而感受到和諧之美的溫暖;再如:學習“兩人走搭石”這一部分時,文字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再加上盛老師創設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的方式,春風化雨般地讓學生體會到“謙讓之美”“敬老之美”的高尚……除此之外,課堂結尾老師播放了蕪湖市制作的《三德歌》的視訊,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正能量。讓孩子們近距離地感受到心靈美其實每天都有,每個人身邊都有!從而激發孩子們尋找身邊的動人風景,領略身邊的美,並付諸行動——從自我做起將愛延續!

本節課,老師和孩子一起通過欣賞能看得見的風景,品讀有魅力的語言,感受溫暖人心的心靈美。教師既把握了語文教學的要義,重視語言的積累和訓練,又加強了文字與生活的聯絡,使情感得到了昇華。

《搭石》評課稿7

《搭石》是人教課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對擺搭石、走搭石等畫面的描寫,表現了鄉親們奉獻、勤懇、敬老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德。楊群英老師是一個勤奮的、刻苦鑽研的老師,在她獨立備課、和四年級教研組五次磨課的探索中不斷成長,最終為我們呈現了一堂精彩的語文課。現將楊老師的課做如下簡評:

一、品味語言之美。楊老師的課教出了濃濃的語文味兒。生字詞的教學完全和文句的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特別是指導理解“協調有序”、“清波盪漾”和“人影綽綽”這幾個詞語,所採用的方法語文味兒十足。學“協調有序”一詞時,楊老師問:“誰能用文中的句子來告訴大家動作的協調有序?”然後楊老師說“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學生答“緊跟上去”,再品讀改編的詩歌如此反覆練習多遍,使學生理解了人們行走的井然有序,對協調有序的節奏感也有了一個感性的體驗,“協調有序”一詞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學習“清波盪漾”和“人影綽綽”這兩個詞語時,楊老師通過問題“讀這兩個詞,你感受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想象理解詞語的意境。在這一次次的引說練讀中,學生已經牢固地掌握了這些詞語和句子的意思了。

二、感受詩畫之美。在學完“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老師反覆導讀這句話,語速由慢變快,孩子們也跟得很有節奏,書聲朗朗,起起落落,好象是走搭石的人沒有亂了步伐一樣,最後總結“這樣的動作就叫作協調有序。”又在讀中領悟了詞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為一體,整個過程簡簡單單,清清爽爽,卻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三、感悟“搭石”之美。在開課伊始,楊老師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一句展開對全文的教學。當學生感悟到搭石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不浪費時間時,感悟到老人們留給鄉親們安全、方便、愛時,感悟到人們過搭石動作的協調有序、鄉村風景的美麗如畫時,楊老師都不失時機地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自然作結。最後昇華主題,引導學生感悟到搭石構成的是一道美麗的風景、難忘的風景、獨一無二的風景……至此,搭石的美已深入了孩子的心靈,孩子的感悟已與文字內容形成了共鳴。

楊老師的勤奮加悟性必將讓她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她必將成我們二校一顆閃亮的新星!

《搭石》評課稿8

多遍,使學生理解了人們行走的井然有序,對協調有序的節奏感也有了一個感性的體驗,“協調有序”一詞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學習“清波盪漾”和“人影綽綽”這兩個詞語時,楊老師通過問題“讀這兩個詞,你感受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想象理解詞語的意境。在這一次次的引說練讀中,學生已經牢固地掌握了這些詞語和句子的意思了。

二、感受詩畫之美。

在學完“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老師反覆導讀這句話,語速由慢變快,孩子們也跟得很有節奏,書聲朗朗,起起落落,好象是走搭石的人沒有亂了步伐一樣,最後總結“這樣的動作就叫作協調有序。”又在讀中領悟了詞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為一體,整個過程簡簡單單,清清爽爽,卻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三、感悟“搭石”之美。

在開課伊始,楊老師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一句展開對全文的教學。當學生感悟到搭石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不浪費時間時,感悟到老人們留給鄉親們安全、方便、愛時,感悟到人們過搭石動作的.協調有序、鄉村風景的美麗如畫時,楊老師都不失時機地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自然作結。最後昇華主題,引導學生感悟到搭石構成的是一道美麗的風景、難忘的風景、獨一無二的風景……至此,搭石的美已深入了孩子的心靈,孩子的感悟已與文字內容形成了共鳴。

楊老師的勤奮加悟性必將讓她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她必將成我們二校一顆閃亮的新星!

《搭石》評課稿9

《搭石》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四年級第六組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圍繞“愛”編排,捧讀文字,我們會感受到一種鄉間的清新與一份鄉民純樸的情感,《搭石》這篇課文通過質樸感性的筆觸把我們帶入了鄉間人們秋涼擺搭石,路人修搭石,人們協有序走搭石,相互謙讓過搭石的一幕幕畫面,體現了人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的情感。教者從課文的整體入手,採用了“自主、探究”式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文,體驗文字的價值,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切入課題。

課伊始,殷老師便用一幅美麗的搭石圖,一曲優美的鋼琴曲,配以教師美美的詩意語文,把孩子帶入了一個美麗的世界(“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麗的搭石。”)幾句簡短的話,搭石已在聽課老師和學生心中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文字的興趣。

二、細讀課文,找尋畫面,體驗文字。

這一環節,殷老師讓學生通過細細讀文,想象畫面,讓生歸納出了五個畫面,(擺、固、走、讓、背過)通過這五個畫面,讓學生進入文字,去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在這裡教師還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合作展開學習,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教師善於與孩子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選項擇自己喜歡的的畫面去學習、交流,體現了教學的選擇度。

三、以點帶面,加強對詞語的理解。

在教學中,老師始終注重對生字、詞語和重點句子的學習和指導,特別是指導理解“脫鞋綰褲”、“協調有序”、“人影綽綽”、“清波漾漾”和“相背而行”這五個詞語,所採用的方法語文味兒十足。比如老師問:“如果沒有搭石人們怎麼辦?”學生馬上說:“人們就要‘脫鞋綰褲’。”老師順勢就進入學習詞語的環節,先讓學生解釋一下“綰”是什麼意思,再讓學生想象了人們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還組成了幾個句式整齊的,像詩歌一樣的句子:“如果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脫鞋綰褲);人們收工就必須(脫鞋綰褲),人們趕集就必須(脫鞋綰褲);人們訪友就必須(脫鞋綰褲)。”學生對“脫鞋綰褲”的意思和走過小溪的艱辛就有了瞭解。一次次的引說練讀,學生已經牢固地掌握了這個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學“協調有序”這個詞語時,就讓學生自己說說是什麼意思,然後用一句“讓我們進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讓孩子們進入了當時的人們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們行走的協調有序。

學習“人影綽綽”、“清波漾漾”這兩個詞語時,不僅讓學生看圖理解,而且還指導讀,通過一看,一想,一讀,美麗的畫卷便躍然於學生的腦海之間。最後在教“相背而行”“伏”字時,老師又是通過讓學生表演的形式來理解,很形象,老師無需過多的解釋,學生便在這種形象直觀的表演中理解了詞意。老師就是這樣有層次,有梯度,又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學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動中不知不覺積累,感悟運用了新知,紮實有效地落實了語言文字訓練,使語文能力得以提高。

四、以讀帶練,培養學生對語文的情感。

殷老師的課從始至終貫穿著“美”,一是畫面美,二是心靈美。“美”是《搭石》這篇文章的靈魂。怎樣才能讓學生感悟到美,那就是一遍遍地讀。理解字詞是為了更好地讀,而讀是為了更好的感悟。新課標強調: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一定要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讀。這一點殷老師在課堂中把握得很好。朗朗的讀書聲貫穿了整個課堂。尤其是課文的第三小節,讀的形式很靈活。如:老師的範讀,學生的自由讀,編成小詩品讀,配樂讀,老師引讀等,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中加深了對美的感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當學生真正讀出了情感,品出了味道,對蘊含的內在美“鄉親們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德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厚實的功底,樸實無華的教學特色,殷老師將人文性與工具性完美地統一起來,“簡約而不簡單”,通過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語文教學的美,讓人受益無窮。

《搭石》評課稿10

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學生對文字是怎麼理解的,是他們自己體驗出來的,而不是靠教師的講解、告訴和瑣碎的追問。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簡單,只是用引領的方式提出了一個整合性問題“誰想說一說你的發現和感受?”,這和傳統的做法不一樣,傳統的語文教學,總是老師提出幾個具體的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教師解讀替代了學生的解讀,學生是教師的附庸,那樣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潛能,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學生也不可能真正的走進文字。問題應該讓學生自己讀出來。

最後處理也很獨特。搭石在學生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人們的善美深深的感染了每個學生。最後讓學生踏著“搭石”,離開教室,用自己的行動去體驗、去表現那種人性美,可謂是獨具匠心的設計。

這是一篇以愛為主題的文章,教育學生從平凡的小事中去感受美。文章以一個小山村的搭石為背景,描寫了村民的人性美。教者從課文的整體入手,按著“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表達美”的閱讀思路,層層遞進地展開教學。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文,通過對話交流方式深度解讀文字,體驗文字的價值,在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性的語言富有詩意,評價性的語言富有激勵,提問不瑣碎,追問不盲目,歸納不牽強。教師很好的把握了語文教學的要義,重視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體驗,同時加強文字與生活的聯絡,既重語言的訓練,又重情感的昇華,張馳有度,節奏明快,進展有序。情境美,文字美,語言美、想象美,音樂美,朗讀美構成可整個課堂教學的和諧美。

《搭石》評課稿11

《搭石》一文作者從平凡的搭石中發現了美,描繪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美德畫面。表現了鄉親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著想,友好互助的美德。

範老師這節課以文中所描繪的畫面為突破口,緊扣“美”,設計問題,文中描繪了幾幅美麗的畫面?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閱讀課文,在閱讀中發現美,在交流中感受美,在老師的點撥下,以簡單明瞭的小標題形成概括美,從而理清了本課的脈絡,使學生完成了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教學任務,同時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

其次本節課的匯入也頗具特色,範老師由一幅關於搭石的自然風景畫匯入,使學生在欣賞風景的同時,初步認識了塔石,激發了學生學文的興趣。然後圍繞塔石質疑,再次激發了學生的腦細胞,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提問問題的能力。

字詞教學,對詞語的理解方法形式多樣,值得學習:如“人影綽綽”採取圖片與查字典相結合,讓學生在欣賞圖片的同時也理解詞語的意思。在理解“協調有序”時則練習文中的句子,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理解“清波漾漾”則讓學生把“漾漾”和“盪漾”做比較。

然而再美的課堂也會有令人遺憾的地方,在理解“協調有序”“綽綽”時若能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絡,學生會理解得更具體,更準確。

《搭石》評課稿12

我有幸聆聽劉老師執教的《搭石》,由於剛給學生上過這節課,所以聽完這節課後感嘆劉老師的美美的教學風格,更從中瞭解到了更多自己的不足。

劉老師上的是《搭石》的第二課時。老師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自讀二至五自然段並讓學生體會“從哪裡感受到了美?”劉老師緊緊圍繞“文中哪些詞句能讓你感受到美”這一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自讀後彙報了很多句子,老師針對這些美美的句子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感悟,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在評價後再感悟,再昇華。在課堂中,老師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字,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通過默讀、思考、勾畫、標註,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朗讀,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通過朗讀——評價、描述畫面——評價,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良好品質。

詞語的理解更是教學的重點目標之一,課中,老師追求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如“協調有序”是文章的重點詞語,從理解到運用、拓展,再到積累,體現了過程和方法,同時也融入了情感。 “理所當然”一詞,談感受來理解,體現了工具性與實踐性相結合。老師就這樣有層次,有梯度,又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學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動中不知不覺積累,感悟運用了新知,紮實有效地落實了雙基訓練。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難點。在課堂上老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對重點詞語的體會、品讀,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使語文能力得以提高。

《搭石》評課稿13

我今天聽了任麗老師的課,有以下幾點拙見,下面我來分點說一下:

1、本課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以讀感悟,實現了學生與教師對話,與文字對話,與生活對話,引出勤苦的人們在小溪上鋪上了一排石頭,引出課文課題,簡潔明瞭,切入主題。

2、角色換位,培養想象,拓展文字。這個環節是讓學生自己來尋找美、發現美、體驗美。美就在文字之中,就在字裡行間,走進文字,讀出文字,這才是閱讀教學的境界。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發現,用自己的心去體驗,每個學生的`發言都洋溢著自己的個性。孩子們在老師的啟發下,假設了不同的人來走搭石,學生的想像思維得到了發展的同時,也表達出了孩子們美好的心靈,特別是一個孩子說出盲人走搭石,他站在河裡領著盲人過河,這個細節,教師應該對學生髮言給予表揚,同時,我想應該把掌聲送給他。

3、詞語的理解更是教學的重點目標之一,這節課中,任老師追求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如“協調有序”是文章的重點詞語,從理解到運用、拓展,再到積累,體現了過程和方法,融入了情感。由“話”變“畫”,來教“清波盪漾、人影綽綽”,讓學生在不斷誦讀中品味疊音詞,悟出音律美,體會水光、人影兩相和的美融為一體。

4、其中有幾點建議我整理了一下,首先是教師應該及時糾正和評價孩子的答案。任老師認真傾聽完學生的回答後缺少總結性的語言。其次,本課沒有設計小組討論環節,應該設立此環節,使孩子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再次,搭石應該是方正堅固的,任老師在板書的時候忽略了它的形狀,畫成了橢圓的。

總之,在任老師的課堂上讓我感受到了“美”的真實所在,使我受益匪淺。

《搭石》評課稿14

聽了郭老師教學的《搭石》一課,郭老師那激情飛揚的語言,細緻的講解,紮實有效的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學到了很多。

一、抓住重點句段,講解細緻、透徹,讓學生在重點句段中理解文章,體味情感。如對“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等詞語的理解,採用了看圖片,選擇的形式來理解,同時讓學生明白相同的字在不同詞語中的理解不同。“你從這些詞語體會到了什麼?”尊重學生的自主感受。

二、“仿說句子”這一環節,教師根據書上的例子,引導學生說“假如遇到下雪天,——總要——。”讓學生仿照書上的'句子來想象說。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深入一層,而且降低了學生直接寫的難度,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想象說出句子,通過當時的學生反饋來看,這一環節的設計無疑是成功的。

三、教師最後對寫作背景的介紹,使學生更加了解了其人,理解了其文,昇華了其情。

《搭石》評課稿15

今天,聽了周龍英老師執教的《搭石》一課,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搭石》是一篇鄉土氣息濃厚的文章,課文截取了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鄉親們善良、友愛、互敬互幫的美好品德。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張老師用她帶有濃濃感情色彩的語言把學生們帶入了這個民風純樸的鄉間,讓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一、理解詞語,靈活多樣。

周老師的課教出了濃濃的語文味兒。她始終注重對生字、詞語和重點句子的學習和指導,特別是指導理解“脫鞋挽褲”、“協調有序”和“人影綽綽”這三個詞語,所採用的方法語文味兒十足。老師問:“你從哪裡體會到了美?”學生馬上說:“我從脫鞋挽褲中體會到人的美。”老師順勢就進入學習詞語的環節,先讓學生表演一下“綰”的動作,再讓學生想象了人們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還組成了幾個句式整齊的,像詩歌一樣的句子:“如果人們沒有搭石,人們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趕集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訪友就必須(脫鞋挽褲)。”學生對“脫鞋挽褲”的意思和走過小溪的艱辛就有了瞭解。一次次的引說練讀,學生已經牢固地掌握了這三個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學“協調有序”這個詞語時,沒有讓學生說說是什麼意思,而是用一句“讓我們進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讓孩子們進入了當時的人們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們行走的井然有序。

學習“人影綽綽”這個詞語時,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種解釋讓學生選擇,再讓學生說明為什麼這麼選。老師又拓展了“綽綽有餘”這個成語,再讓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想象理解詞語的意境。

二、體會課文,獨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鄉土文學氣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詩情畫意,張老師對課堂的`設計可謂匠心獨運。先看匯入部分:“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幾句話寫出了一個安詳寧靜的小山村。再來看教學中的一個亮點。在學完“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老師反覆導讀這句話,語速由慢變快,再由快變慢,孩子們也跟得很有節奏,書聲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沒有亂了步伐一樣,最後總結“這樣的動作就叫作協調有序。”又在讀中領悟了詞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為一體,整個過程簡簡單單,清清爽爽,卻有一番清新雅緻的韻味。

三、寫作指導,融為一體。

周老師教學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她的每節閱讀課的教學,都會和相關的寫作指導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本節課,周老師在學習完課文後,問學生:“你知道作者是怎樣寫出這麼優美的文

章嗎?”很多同學意識到這是細心觀察的結果,如果不是平時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又怎麼會捕捉到那被人踩在腳底的平平凡凡的搭石呢?周老師繼續鼓勵大家:“相信你們也會成為生活的細心人,也會寫出如此優美的文章。”同時,向大家推薦曹文軒的小說課下閱讀。紮實的教學功底,樸實無華的教學特色,周老師將人文性與工具性完美地統一起來,“簡約而不簡單”,通過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語文教學的美,讓人受益無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