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評課稿(優選)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6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搭石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搭石評課稿(優選)

搭石評課稿1

今天聽了區教學能手賽《搭石》一課,下面我談一談聽完這節課後的一點學習收穫和感受。它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短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字裡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本節課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發的感人的場景;感受鄉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快樂,並使學生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

我認為本節課在以下方面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鑑:

1、引導探究,質疑激趣。

愛提問是學生的天性,老師要努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提問、愛提問,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張揚學生個性的需要。“搭石”,對我們城市裡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不太熟知的話題,通過讀題質疑,老師再用讚賞的目光、鼓勵性語言給予肯定,這無疑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更為自由、自信、舒展的平臺,保持良好的朗讀興趣。

2、注重學法指導。

注重學法的指導,是新時期對國小語文教學提出新的要求。葉聖陶先生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我們在教學中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他們學會學習。老師在初讀課文後,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自主學習時,讓學生動筆畫出不懂的詞語,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同時教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如請教學習夥伴、聯絡上下文理解等等。教給學生一些理解詞語的方法。如通過聯絡上下文對“協調有序”“理所當然”等的詞理解。

3、以點帶面,加強對詞語的理解。

在教學中,老師追求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如“協調有序”是文章的重點詞語,從理解到運用、拓展,再到積累,體現了過程和方法,同時也融入了情感。 “理所當然”一詞,談感受來理解,體現了工具性與實踐性相結合。老師就這樣有層次,有梯度,又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學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動中不知不覺積累,感悟運用了新知,紮實有效地落實了雙基訓練。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難點。在課堂上老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對重點

詞語的體會、品讀,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使語文能力得以提高。

教學永遠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在這一節課,有以下不足之處:

讀的形式單調,齊讀多,沒有默讀的訓練。在一堂課中,讀的訓練不僅要做到讀有要求,讀有標準,讀的面要廣,更要注意朗讀形式的多樣化。用不同的朗讀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新鮮感,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讀的興趣。讓學生在多樣的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品味課文語言,在這節課中大部分的讀都是學生的齊讀,在形式上有些單調。另外,課程標準就指出:“各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從中可以知道,默讀既是教學目標,也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作為四年級學生來說,馬上要進入第三學段,更要加強默讀的訓練。文章第三自然中的品讀是否更應該抓住聲音美、動作美、景色美三個角度來欣賞。讓學生感悟一行人走塔石時的美景。“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塔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一句的品讀是否這麼來:知道學生在想象畫面的同時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穩的搭石,心裡會怎麼想,表情,動作又會怎麼樣?在挑選合適的石頭時,會怎樣想,怎樣做的?老人滿意離去時,會是怎樣的心理,表情,動作?

總之,這位老師的課,條理清楚,環環相扣,紮實有效,使我受益匪淺。看別人的課,想自己的課堂;聽別人的課,想自己的語言,讓我們在這種和諧、互學的教研氛圍中攜手共進吧!

搭石評課稿2

今天,聽了陳老師執教的《搭石》一課,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搭石》是一篇鄉土氣息濃厚的文章,課文截取了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鄉親們善良、友愛、互敬互幫的美好品德。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張老師用她帶有濃濃感情色彩的語言把學生們帶入了這個民風純樸的鄉間,讓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一、理解詞語,靈活多樣。

陳老師的課教出了濃濃的語文味兒。她始終注重對生字、詞語和重點句子的學習和指導,特別是指導理解“脫鞋挽褲”、“協調有序”和“人影綽綽”這三個詞語,所採用的方法語文味兒十足。老師問:“你從哪裡體會到了美?”學生馬上說:“我從脫鞋挽褲中體會到人的美。”老師順勢就進入學習詞語的環節,讓學生想象了人們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還組成了幾個句式整齊的,像詩歌一樣的句子:“如果人們沒有搭石,人們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趕集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訪友就必須(脫鞋挽褲)。”學生對“脫鞋挽褲”的`意思和走過小溪的艱辛就有了瞭解。一次次的引說練讀,學生已經牢固地掌握了這三個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學“協調有序”這個詞語時,沒有讓學生說說是什麼意思,而是用一句“讓我們進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讓孩子們進入了當時的人們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們行走的井然有序。

學習“人影綽綽”這個詞語時,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種解釋讓學生選擇,再讓學生說明為什麼這麼選。老師又拓展了“綽綽有餘”這個成語,再讓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想象理解詞語的意境。

二、體會課文,獨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鄉土文學氣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詩情畫意,陳老師對課堂的設計可謂匠心獨運。先看匯入部分:“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幾句話寫出了一個安詳寧靜的小山村。

再來看教學中的一個亮點。在學完“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老師反覆導讀這句話,語速由慢變快,再由快變慢,孩子們也跟得很有節奏,書聲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沒有亂了步伐一樣,最後總結“這樣的動作就叫作協調有序。”又在讀中領悟了詞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為一體,整個過程簡簡單單,清清爽爽,卻有一番清新雅緻的韻味。

三、寫作指導,融為一體。

陳老師教學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她的每節閱讀課的教學,都會和相關的寫作指導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本節課,陳老師在學習完課文後,問學生:“你知道作者是怎樣寫出這麼優美的文章嗎?”很多同學意識到這是細心觀察的結果,如果不是平時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又怎麼會捕捉到那被人踩在腳底的平平凡凡的搭石呢?陳老師繼續鼓勵大家:“相信你們也會成為生活的細心人,也會寫出如此優美的文章。”通過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語文教學的美,讓人受益無窮。

搭石評課稿3

縱觀《搭石》這一教學設計,優點具體如下:

1、匯入部分,設計學生以攝影師的角色進入課堂學習,用自己的眼睛發現課文中的美。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是利用變換角色和轉換思維角度的方法來體驗文字。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去發現、去表達,體驗得到充分地釋放。

2、通過學生自主研讀課文學,彙報挖掘到的美,引導深入學習課文,體會文章意境。教師利用了多媒體演示了人們過搭石的情景,然後讓學生去發現美,訴說美。思維想像和文字表達密切結合,很好的體現這樣的閱讀教學的價值觀。

3、為了讓學生把握好文章的內涵,以及吸引他們的視線。板書注重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結合,同時更凸現出人性的美。

4、重點詞的理解全面到位,例如授課設計中有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理所當然”等進行多樣化詞語教學,以加深孩子對文章句子的理解。例如學習“人影綽綽”這個詞語時,教師出示了字典中的的'三種解釋讓學生選擇,再讓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想象理解詞語的意境,這樣語文味頗濃。

本教學設計從課文的整體入手,按著“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表達美”的閱讀思路,層層遞進地展開教學。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文,通過對話交流方式深度解讀文字,體驗文字的價值。很好的把握了語文教學的要義,重視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體驗,同時加強文字與生活的聯絡,既重語言的訓練,又重情感的昇華,比第一節課的講授增添好許色彩。

教學設計研讀下來,靜心思索,想就本節教學設計進行一點商榷:

1、在“青年人背老人過河”這一環節,最好是讓學生背一個學生,真正走一個來回,然後再採訪那個氣喘吁吁的孩子。這時,從孩子的嘴裡再次聽到“理所當然”便多了一份真實的感悟,多了一份真切的感動。

2、課外拓展是否可增加即興練筆的環節。本文作者是一個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擺搭石、過搭石的事兒介紹得這麼具體,這麼美。這時提問同學們:你們平時是否也曾留心觀察身邊的“美”呢?談一談吧!指導學生進行練筆訓練,幫助提高習作能力。並將此佈置為一次練筆作業回家完成。此舉可使學生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進一步提升孩子的寫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