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2W

中國四在古典名著這一《西遊記》可謂家諭戶曉,婦孺皆知,即使沒看過原著也讀過小人書看過電視劇,據說《西遊記》是世界上重播次數最多的電視劇,不但中國人愛看,連外國人都愛看。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看《西遊記》有不同的樂趣,小孩看滑稽搞笑,大人看超脫現實,就從事教育職業的人來講從中也能得到有益的領悟,因為唐僧師徒四人就是一個小班制的班級,唐僧也是一個出色的“轉差”名師。

西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試想唐僧從小在寺院裡長大,接受的佛家教育培養,年紀輕輕就成為長安有名的傳道僧人,如果是現在他至少也是個經常講公開課的名師,是教師中的“大腕”,要不然觀音菩薩也不會將三個犯了錯誤的學生交給他來教育。特別是孫悟空,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聰明敏銳卻不諳世事,經常做出格的舉動,在須菩提祖師那學了一些本事更是忘乎所以,大鬧金鑾殿不說還把玉帝趕到桌下,這樣大逆不道的罪過被罰壓在五行山下也是應該的;豬八戒調戲婦女,而且是老闆喜歡的女人,被貶下界;沙僧還算是個好學生,老實本份不擅溝通,但在天庭惹禍打碎名貴文物也不是小錯。但經過十四年的西天取經路,三個學生都改過自新修成正果不能不說是唐僧是有功勞的。

那麼唐僧這位名師有什麼高著教化他的三個徒弟呢?

唐僧是“長征”式苦行教育的踐行者,2006年中央電視臺組織紀念長征勝利70週年“重走長征路”活動,最多也不過走二萬五千裡,參與者備受教育。而唐僧師徒四個走了十萬八千里,歷時十四年,不可謂不苦,不可謂不累,用的就是這種勞筋骨苦心志的教育策略。轟動一時的準安“行走”教育跟唐僧比起來簡直小屋見大屋,唐僧才是行走教育的創始者,唐僧沒有把學生關在屋裡讀死書,死讀書,整天做卷子參加考試,而是把學生送回大自然,因為他認為行萬里路就相當於讀萬卷書。

唐僧是終身學習的典範,唐僧從小愛讀書,即使當上老師也手不釋卷,有幾次正是在聚精會神地讀書被妖精抓走。按說唐僧已是得道高僧,經卷內容已爛熟於心,可還是愛讀書,因為他知道學無止境,如果不繼續學習遲早會被社會洮汰。他主動申請西天取經,到外國深造,他的好學精神打動了唐皇,於是派唐僧公費出國留學,還與唐皇結為異姓兄弟,這等禮遇可不是誰都有機會的。唐僧擅長辯論,在與妖怪化身的道人辯論中有理有據,言辭鑿鑿,說明他博覽群書知識豐富,而且有堅定的信念?I衛自己的信仰。當老師就要學習唐僧的好學精神,時刻感到知識危機,做永不落伍的老師。

唐僧具有因材施教的先進思想,唐僧知道知人善任,大徒弟孫悟空本領高強,在衝鋒陷陣時首先想到的是孫悟空,探路化齋都由孫悟空承包,但他衝動魯莽,不太聽話,於是唐僧就用緊箍咒來約束他。二徒弟豬八戒意志不堅定,好吃懶做,唐僧用的是賞識教育,把他時刻放在身邊,關心他並從心裡喜歡他。沙僧老實謹慎,為人誠懇厚道,任勞任怨,於是唐僧就讓他挑擔子,知道他不會丟三落四,不會懷有二心。

唐僧是舉止文雅的紳士,唐僧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少年老成,舉止穩重,為人低調,長相標誌,具有書生氣,談吐文雅,從不說髒話,即使多次被妖怪抓走險些送命也沒有多說一句氣憤辱罵的話。三個徒弟受他的薰陶做起文明人了,在幾次進入別國宮庭,遇見國王大臣時都表現的舉止得體,進退有度,孫悟空為國王診病,豬八戒撞天婚,就表現得很有知識很有涵養。

唐僧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孫悟空經常惹事,三打白骨精時唐僧曾兩次原諒他,即使最後一次驅趕他,用緊箍咒咒他,心也是不忍的,實在是超過了他的心理底線了,才決定放棄。但唐僧明白過來後還是把孫悟空留了下來,避免流失在社會中,給社會造成危害,也成就了孫悟空日後的正果。

唐僧有些做法也有不盡如意的地方,比如時常說教、古板、不會武功、做事一根筋等,即使是一些長處也很難得到現代學生的認可。但我們不能不承認唐僧是個好老師,我們應學習他的過人之處,讓我們的學生都能成“正果”,而不是誤人子弟一輩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