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入讀國小準備

來源:果殼範文吧 4.72K

大班的幼兒很快就要入讀國小了,家長從現在起就要為孩子做好入讀國小的準備:

大班幼兒入讀國小準備

一、做好上國小的心理準備

從幼兒園生活到國小學習生活,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大的轉折,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做好上國小的心理準備比如,與孩子聊天時有意識地聊一聊國小校的事情,要由衷地祝賀孩子長大了,要成為一名國小生了,讓孩子從家長的中吻中感受成長的自豪,從而增強自信心,內心產生羨慕國小生、想當國小生的願望。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決不能用上國小對孩子施加壓力,進行恐嚇。如:“你再不聽話,讓學校的老師管你。”“學校的老師可厲害了。”家長這種恐嚇的話會造成孩子對上學的恐懼感,產生心理壓力。

二、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學校的學習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生活護理是很精細的,孩子的學習也是在遊戲中進行的,一天的生活是鬆散型的。而上國小以後,學習的模式成為課堂教學,課間休息時要自己整理書本,自己喝水,自己上廁所等,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決。因此,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即將成為一名國小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師,要慢慢地學會生存、生活、學習和勞動。

三 、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簡單勞動的能力

在入國小前的這一段時間裡,家長要特別注意培養孩子在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習慣,逐漸減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顧,也就是說要學會生存。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讓他們學會自己鋪床疊被,自己起床,脫穿衣服、鞋、襪,學會洗臉、洗腳、漱口、刷牙,學會擺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飯,收拾飯桌等。要求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學點簡單的勞動技能,會開、關門窗,掃地、擦桌椅,會自己取放玩具、圖書、其它用具等。

四、孩子學習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給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規知識,學會削鉛筆、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它工具。經常聽到家長說:孩子不會整理書包,書包裡亂得像“紙簍”,家長只好每天幫他整理書包。國小生這種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學前期家長包辦一切,未能培養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在上學前的這段時間裡,家長要讓孩子自己整理圖書、玩具,收拾書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五、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

培養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國小低年級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往往並非智力落後,而是由於注意力渙散,精神集中不起來,我們知道,對於學生來講,聽講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在上學初期不能形成良好的聽講習慣,對他以後的學習生涯會有很大困難。因此,家長要在學前期多與孩子一起看看書,下下棋,玩玩拼圖遊戲,這些活動都是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進行的,對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很有益處。

六、培養孩子生活規律化

幼兒園的生活、學習跟國小的模式有較大的區別。所以,從現在開始,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們懂得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要做好,什麼時間不該做什麼事情,並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如該寫作業時一定要認真寫,寫完後收拾利索才能去看電視和玩。要讓孩子早起、早睡,按時吃飯的習慣,使生活有規律忙適應即將開始的國小生活節律。

七、要讓孩子學會承受挫折、學會忍耐、分享、合作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我們就必須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在學校裡,因為某種原因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之間產生了摩擦,因自理能力的欠缺遭遇尷尬而受到同學嘲笑等等,這些小挫折都是有可能遇到的,怎麼辦?要讓孩子知道,誰都會遇到這些事情,爸爸媽媽小的時候也遇到過這些事情,它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只要知錯能該就行,別人笑不要太在意。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有越來越多的同伴,要讓孩子慢慢懂得,與同伴相片要學會分享、合作,不可能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幾乎每個孩子都是在一大堆成人的簇擁下成長起來的,分享、合作的意識普遍較差,這不是孩子的過錯,而是客觀環境造成的。因此,我們成人要儘早明白這個道理,在平時製造一些機會,培養孩子的忍耐、分享和合作能力。比如:晚上,孩子看完動畫片還想看,家長要制止他,告訴他今天不可以看了,明天再看;吃東西時要想到別人,要與家中的其他人一起吃等等。

總之,家長對孩子進行入學準備教育,不是僅僅只讓他們多認識幾個字,會算幾道算術題,而應從心理、情感、自理等方面對孩子進行入學準備的培養和教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