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4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學反思1

教後記鑑於七年級學生對於歷史接觸不多,且又興趣不高的情況,我在設計引入時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即從對自己家鄉的描述引入,這樣就使得歷史貼近了生活。

本課有兩大重點內容: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我認為歷史的學習與其他科目一樣,不僅要讓學生學,而且要讓學生懂,讓學生喜歡是最重要的目的了,因為這樣就會變被動的“要我學”為“我要學”因此在課前設計的時候我也仔細思考了這一問題,如: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等簡單的問題就由學生自己看書瞭解就好了,不用事無鉅細的一律在課堂中呈現,而是通過讓學生看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來體會張騫出使過程中的路途遙遠、艱險並想象可能會遇到的危險,為了讓學生感受深刻,我特意插播一段視訊,意在加強學生識圖能力同時昇華張騫的愛國精神,以及學生應當如何學習他,以他為榜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並沒有達成預期的目的`,但是並不能就此否定,這是為什麼呢?問題提出了自然引發學生思考,事實上也由此過渡到了下一環節內容: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以及為什麼會第二次出使西域。自古已是如此:往來頻繁自交好。所以才會設立西域都護府,這點證明了中央政權的強大凝聚力,在這裡我抓住時機適時滲透了反分裂、維穩定、倡繁榮的愛國主義教育。這是本課設計的一個重點:讓學生認識到正是因為緊緊跟隨中央政權才有了新疆的發展,祖國的統一才有了各民族的安樂生活。

在講到另一個重點絲綢之路時:以絲綢之路路線圖來說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教學前,我從網上搜集了大量有關絲綢之路的圖片,製作了很多精美的課件,還佈置學生提前蒐集相關資料,課堂上,我首先設計了讓學生看課題質疑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圍繞課題提出瞭如下問題:為什麼叫做絲綢之路而不是葡萄之路或是是哈密瓜之路呢?從問題入手,啟用學生的思維。展開討論,課堂上學生人人有事可做,大家動腦思考。

在讓學生深入體會課文內容時,我藉助課件再現情景,然後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語言的特點,感悟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輝煌的歷史,激起自豪感。

但是,教學時,我也還存在不少問題,雖然我在不斷嘗試創設一定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了解西部的興趣,但由於這段歷史發生的年代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是太遠了,學生理解起來感覺太陌生,所以對了解比預期的效果差了一點點。看來要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還是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都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七年級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學反思2

教學的生命在於創新。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多種多樣,只要運用得恰當,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的。例如:上《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時,匯入時候,可以先做個這樣的小調查:“同學們,你們最愛吃的水果是?”對這樣的問題比較容易,學生會爭先恐後的回答,然後問:你們知道它們從哪裡傳入的嗎?從而引起學習新課的興趣,由於開始上課提起了胃口,整堂課的氣氛會比較好。

  點評:

教師注重思考,強調學習興趣、方法,注重採取靈活的教學手段。

教學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不斷創新。教學是藝術,藝術不能複製,世界上既然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就沒有兩節完全相同的課堂。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貴在方法多樣靈活。有了興趣,自然讓人興奮,就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們要探索課改新路子,寓課堂以生機。課堂的生命在於創新,讓課堂煥發活力。

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為了千百學生,實現千變萬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