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樂的歷史起源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1W

關於鼓吹樂的起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總括起來有兩種,一種認為出自胡樂,即西域音樂;另一種認為處於中土,即中原音樂。

鼓吹樂的歷史起源

持第一種說法的最早見於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鼓吹曲辭》其載:鼓吹起源於何也,漢班壹雄朔野有之矣。鳴笳以和簫聲,非八音也。班壹是秦末漢初人,因避亂到了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在與當地人遊獵之中,使用了鼓吹,樂器主要是笳、簫。笳這種樂器,據馬端臨《文獻通考》是“卷蘆葉為笳,吹之以作樂。”又稱葭、?,杜摯在《笳賦》載:李伯陽如西戎所造。李伯陽是否出使西戎,已無從考證,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曾遠嫁西戎,作《胡笳十八拍》訴說衷腸。因此,笳作為西域樂器的觀點是肯定的,說他不屬“八音”是正確的。簫,這裡指排簫,其前身稱?,應邵在《風俗通義》中對其形制是這樣描述的,說“其形參差,像鳳之翼,十管,長一尺。”歷朝歷代對排簫有不同的名稱,戰國時代稱簫,《宋書·樂志》中稱為籟,排簫的名字,起始於宋代。簫是八音中的竹之屬,因此,說簫非八音是誤記。因此。說鼓吹樂起源於西域的觀點不能完全成立。

第二種觀點認為,鼓吹樂起源於黃帝時期,作為軍樂用。《宋書·樂志》載:鼓吹,蓋短簫鐃歌。蔡邕曰:軍樂,。黃帝時岐伯所作,以揚德建屋,勸士諷敵也。《舊唐書·音樂一》載:侍御史唐紹上諫曰:竊聞鼓吹之作,本為軍容,昔黃帝涿鹿有功,以示警衛,故網鼓曲有《靈夔吼》、《鵰鶚爭》、《石墜崖》《壯士怒》之類《晉書·樂志》載:蚩尤氏帥魑魅與黃帝戰於涿鹿,帝乃十名吹叫為龍鳴以御之。從以上文獻可以看出,作為中原的鼓吹樂與第一種觀點胡樂說相比,無論從年代上還是功用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而且指出鼓吹樂的雛形是鼓樂,還列出鼓曲名稱,並且還以角為龍鳴,可見在當時的軍樂中已明確有“鼓”、角兩種樂器。那麼,最早的鼓吹樂是不是鼓角和明這種形式呢?據歷代文獻和今人著作記載,鼓吹樂中確係有角這類樂器,因此原始鼓吹樂以鼓角和鳴這種從形式的可能性較大,角這件樂器《北堂書鈔》說它“出羌胡、吳越,不能確定其一”。《晉書·樂志》:胡角者,本以應胡笳之聲,後漸用於橫吹。由此可以看出,叫這件樂器的發明與使用不止在一個地方。有可能隨著歷史的變遷,生產力的發展,再加上漢民族與西域民族的長期融合,所以,角這件樂器在地域上也就不分得那麼明顯了。《隋書·樂志》載:故又有《黃雀》、《釣竿》二曲,略而不同,並議定其名,被與鼓吹。諸州鎮戍,各給鼓吹樂諸王為州,皆給赤鼓、赤角,皇子則給吳鼓、長鳴角,上州刺史皆給青鼓、青角,中州以下及諸鎮戍,皆給黑鼓、黑角。由此可以看出,鼓吹樂起源於中原的可能性最大,所用樂器中以鼓角為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