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歷史說課稿三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5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歷史說課稿三篇

歷史說課稿 篇1

  1、知識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晉楚爭霸與城濮大戰,瞭解南方的吳越爭霸,掌握戰國的形成過程、名稱、方位及長平之戰的影響。

能力要求:通過比較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併戰爭所體現的不同時代特徵,培養學生在比較中認識歷史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齊桓公、晉文公和越王勾踐建立霸業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國興靠治,人興靠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興人是興國的關鍵。

本課的重點是齊、晉稱霸。

本課的難點是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併戰爭的不同,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等表述中,就隱含著歷史走向統一趨勢的意思,要指導學生分析理解。

1課時

新授課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我國奴隸社會經歷了哪幾個朝代?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東周開始,它包括春秋戰國兩個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走向瓦解、封建社會逐步形成時期。這一時期戰爭頻繁,諸侯爭霸。

  一、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1. 為什麼會出現諸侯間的爭霸鬥爭呢?投影資料並結合教材要求學生歸納教師強調:諸侯本是周王分封的,西周盛時周王對諸侯擁有很大的權威,禮樂征伐自天子 出;但平王東遷後,周王室衰落,諸侯根本不聽天子的命令,政令征戰自諸侯出,但周王依然是名義上的最高領袖,政治影響不容忽視;而各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 口和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展開鬥爭。由此可見:諸侯爭霸的性質應是奴隸主階級的掠奪戰爭。

投影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畫像。出示史料: "平王立,東遷於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 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史記·周本紀》

閱讀材料回答:

1、春秋時期為什麼出現諸侯爭霸的局面?

2、春秋時期出現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稱霸中原的是誰?,3、假如你是齊桓公,應該怎樣作才能成就霸業?

有人說"春秋時代諸侯國連年爭霸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因而應予否定",你同意此觀點嗎?為什麼?教師條理:不同意上述觀點;雖然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給人民帶來災難;但是客觀上有利於實現區域性的區域性統一,促進各民族經濟發展和民族融合,加速新舊制度更替。

過渡:春秋爭霸中的五位霸主是先後相繼的,戰國時期的情況怎樣呢?

二、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形成七雄並立的局面,出示戰國七雄示意圖,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地理位置,說出有什麼特點?(教師總結口訣:"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這七雄中,哪些國家變化最大?誰能指圖說說看?(如果學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可不作講解)1、戰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由家鄉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軍事家孫臏龐涓,學生了解桂陵、馬陵之戰。

2、請大家想一想,身處這樣一個環境中,一個國家怎樣才能避免被消滅的厄運呢?

3、如果你是當時的預言家,請你預測戰國時期的走向(或歷史發展趨勢)是什麼?哪國最有能力主宰歷史?

4、戰國七雄的局面是怎樣被打破的'?長平之戰中秦取勝的原因是?

三、課堂小節:出示歷史歌謠,小節本課。

我們共同學習了春秋和戰國時期大國爭霸的這段歷史,瞭解了爭霸戰爭的來龍去脈,把握了這一時期鮮明的時代特徵即奴隸制走向衰落、封建制的逐漸形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春秋諸侯齊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晉楚爭霸在中原,此時舊制如碎瓦。

戰國七雄並立打,桂陵馬陵留史話。長平戰後秦無敵,秦掃六合統天下。

四、板書設計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1.爭霸的背景:

2.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⑴齊桓公稱霸:

①原因: 齊國是富庶的東方大國,有漁鹽之利;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尊王攘夷"的策略

②方式:公元前7世紀中期會盟諸侯

⑵晉楚爭霸:

①原因: 其有豐富的閱歷和政治經驗

從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採取了富國強兵的系列改革措施;戰爭中策略的成功運用。

②方式:公元前7世紀後期憑藉軍事勝利確立霸主地位③楚莊王成就霸業:公元前6世紀初

⑶吳越爭霸:

⑷春秋時期的霸主有哪些共同點?

有成就巨集圖霸業的雄心壯志;

重用人才;

重視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增強國力;能運用正確的謀略,取得政治上、軍事上的優勢。

戰國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⒈背景:戰國初年不少諸侯國內的卿大夫逐漸取代國君掌握國政,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形成了此格局。

⒉過程:①魏齊爭雄:桂陵之戰、馬陵之戰;②秦國獨霸:長平之戰⒊影響:為加速結束分裂實現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歷史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美國內戰》一課在繼《美國獨立戰爭》之後,介紹了獨立後的美國領土的擴張,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及其激化,內戰爆發概況及其結果。其中領土擴張和內戰是重點,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問題是難點。基於當今歷史課程改革的要求,我考慮採用以下教學程式及方式處理本課教材。

二、教學流程:

1、匯入回憶

通過螢幕展示有關《美國獨立戰爭》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提出問題,在提問回憶的基礎上,老師再繼續追問,設定探究的問題情景,匯入新課,這樣通過舊的知識提出新的問題,既能讓學生接受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2、探究

①讀、探、議

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並思考匯入時提出的探究問題,即:獨立後的美國在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中還存在著什麼內部障礙?然後小組討論,再讓學生髮言,交流討論結果。通過該環節,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分析歸納,獲取處理歷史資訊的能力。通過讀全文,找障礙,這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書上沒有明確的指出障礙是什麼?這是要靠通過讀全文,分析全文內容後才能得出結論的,這時安排小組討論,既可以打破讀書時沉悶的課堂氣氛,更能加強學生的合件能力,如果學生的回答不是很好,老師可適當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出獨立的美國還存在著領土狹小,南北矛盾等障礙,培養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教材的能力。

歷史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7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綜合探究三————《遊歷華夏》,根據教育美育原理和心理學家羅傑斯的人本主義教學模式,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堅持以人為本,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嘗試進行美育與教學的有機結合,以便更好地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本節課標有兩個,一是學會從地圖與圖表獲取資訊,一是學會比較不同地區的不同特點,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教學內容實際上是一節單元綜合課,重在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引領學生挖掘了本土教材客家文化。

我所面對的學情是:

基於對以上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這三個。

對本節的重、難點進行了如下處理:

—————

在學法上,我採取從課前、課堂與課後三個環節的指導。

本節採取的教法主要有這五種。下面,我側重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處理:

因為本節採取的是小組合作的綜合探究課,所以對學生的課前指導宜詳細

而具體。總的準備有2個,其中學生的準備按互補原則又具體分為三個小組:攝影組、地理組、經濟組。每組各有主題、任務、成果展示和評價四個目標。每個小組再進行具體分工。如:

攝影組:網上查詢深圳,鄭州,西安和烏魯木齊的自然景觀圖片及風土人情圖片、下再分設4組:圖片組、課件組:、展覽組、主持組。

地理組:負責所經地區地形與氣候的多樣性及南北與東西地區的差異性、

下再分設地形組、氣候組、南北組、東西組、展覽組,分別帶著各自的問題查詢資料。

地形組:

1、我國地形區有哪些?2、我國地勢有什麼特點?

氣候組:

1、我國的氣候型別有哪些?2、氣候的顯著特點是什麼?3、秦嶺—淮河有哪些地理意義?

南北組與南北組:

1、本地區的自然景觀與風土人情。2、分析差異的原因。

展覽組:

1、負責評選所有圖片,選取精華列印,張貼。2、負責本小組的成果展示與講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