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發展歷史

來源:果殼範文吧 8.37K

圍棋起源於中國古代。推測起源時間為大約公元前6世紀。傳說堯的兒子丹朱頑劣,堯發明圍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圍棋的最早可靠記載見於春秋時期的《左傳》。戰國時期的弈秋是見於史籍的第一位棋手。南北朝時候,棋盤定型為現在的19道棋盤,並且出現了評定棋手水平的圍棋九品制。圍棋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知識階層修身養性的一項必修課目,為“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唐代出現了棋待詔官職。著名棋手王積薪作“圍棋十訣”在現代圍棋中依舊適用。

圍棋發展歷史

清朝初年,出現了中國古代圍棋的發展一個高峰期。大批著名棋手湧現,留下大量名局棋譜,如黃龍士與徐星友的“血淚篇”,施襄夏與範西屏的“當湖十局”。同時,圍棋理論的研究亦達到一個高峰,代表作有徐星友的《兼山堂弈譜》和施襄夏的'《弈理指歸》等。但隨後,中國圍棋漸漸衰微,圍棋發展的中心也轉移到日本。

圍棋在公元7世紀傳入日本,很快就流行於宮廷和貴族之中。戰國末期,豐臣秀吉設立“棋所”,德川幕府時代,出現了在、將軍面前對弈的“御城棋”,日本圍棋逐漸興盛,出現了本因坊,安井,井上,林等圍棋世家。其中坊門尤其人才輩出,先後出現了道策、丈和、 秀和、秀策、秀甫、秀榮等傑出棋士。日本圍棋由於廢除了中國古代圍棋的座子制(古代中國圍棋是放四個座子,就是兩黑兩白放在對角星的位置上,雙方在這個基礎上開始佈局),佈局理論得以極大發展。

明治維新以後,棋手失去幕府支援,開始謀求新的謀生手段,導致了新聞棋戰和現代段位制的出現,並創立了全國性的日本棋院。昭和時代,吳清源和木谷實共同宣起了“新佈局”的潮流,開始了現代圍棋的時代。其後日本棋界一流棋手輩出,如阪田榮男,藤澤秀行,高川格,及後來的大竹英雄,武宮正樹,小林光一,石田芳夫等。

1984年,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開幕,拉開了中日圍棋交流的序幕。聶衛平在前三屆擂臺賽中取得11連勝,極大的推動了中國圍棋的普及。

1988年4月16日國家體委釋出《圍棋國家段位標準》《圍棋國家段位標準實施細則》和《圍棋地方段位制》。 1988年,曹薰鉉在第一屆應氏杯世界圍棋錦標賽中奪冠,同樣引發了韓國圍棋的熱潮。此後,大量世界性新聞棋戰出現。在這些棋戰中,李昌鎬從眾多棋手中脫穎而出,成為當時棋界第一人。2004年後,李昌鎬的狀態有所下滑,李世石、古力等新銳勢力開始對其發起衝擊,國際棋戰呈現中韓對抗,日本落後的局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