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曆史名人:韓國的馬拉松傳說 — 孫基禎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6W

孫基禎生於朝鮮新義州,當時朝鮮半島已經淪為日本殖民地。他是第一個奧運會馬拉松比賽冠軍的亞洲人,奧運史上第一個跑進2小時30分大關的馬拉松運動員。在奧運會上他一直表示自己來自朝鮮,拒絕代表日本,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心。

韓國曆史名人:韓國的馬拉松傳說 — 孫基禎

在廣州亞運會上,韓國男子馬拉松選手池永駿,在亞運會最後一天舉行的馬拉松比賽中以2小時11分11秒的成績獲得冠軍,為韓國代表團摘得了該屆亞運會第76枚金牌。從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到2002年的釜山亞運會,韓國曾連續四次摘得馬拉松專案金牌,時隔8年之後,韓國運動員再次獲得了這一專案的冠軍,使韓國重新獲得了作為馬拉松強國的那種自信。那麼韓國是從何時開始被稱為馬拉松強國的呢?

1936年8月9日,在第11屆柏林奧運會上,為了爭奪最後一枚金牌,來自28個國家的51位運動健將展開了激烈角逐。開始上屆奧運會金牌獲得者、來自阿根廷的卡爾斯扎巴拉一直保持著領先位置,然而當運動員們跑進第30公里以後,領跑的.人變成了一位亞洲選手。這個人當時還不是著名的運動明星,是一個來自平安北道的韓國青年,他叫做孫基禎。孫基禎經過俾斯麥後,在第10公里處超越了與他處於同一位置的英國選手哈珀,並在第15公里處進入了前5名。經過第28公里處他進入衝刺階段,從第30公里處便開始佔據了頭名的位置,並一直保持到了最後。在現場10萬名觀眾的歡呼聲中,孫基禎衝過終點,以2小時29分19秒的成績創造了當時新的世界紀錄。

1912年8月29日,孫基禎出生於新義州。他從小就表現出了很強的運動天賦。在國小6年級時,他參加在新義州和中國東北安東縣舉行的“新義田徑運動會”,並在5千米專案中擊敗中青年運動員,奪得了冠軍。16歲時,他在中國丹東就職,於是每天跑步往返於新義州-鴨綠江鐵橋-丹東這個近8公里的路線上。

很早就在馬拉松專案暫露頭角的孫基禎在1932年代表新義州參加了第二屆東亞馬拉松大會並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由此他在20歲的時候進入了著名的田徑學院-養正高普學院學習。第二年他參加了第三屆東亞馬拉松大會,以領先27秒的成績戰勝了當時亞洲馬拉松第一人柳海鵬,並取得冠軍。從此,孫基禎在1933年到1936年間共參加了13次馬拉松運動會,在其中10次運動會中奪得冠軍。1935年11月3日,在柏林奧運會的馬拉松預選賽上,他以兩小時26分42秒的成績創造了非官方的世界新紀錄,並闖入柏林奧運會的馬拉松決賽。在柏林奧運會,他打破世界紀錄並獲得了金牌。但作為在奧運會馬拉松專案上第一位摘得桂冠的東方人,他卻低下了頭。因為當時韓半島處於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時期,孫義禎代表的不是韓國隊而是日本隊,他在大會上使用的姓名也是日本名字(そん きてい),就連胸前佩帶的國旗也不是韓國的太極旗,而是日本日章旗。在頒獎儀式上,他遮住了胸前的日本國旗,並在接受採訪時向人們說明自己的祖國是大韓民國,而且堅持只用韓文簽名。因此,孫基禎被日本政府剝奪了以後比賽的參賽資格,而他這種反抗精神卻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當然孫基禎在世界大賽上摘得桂冠,最高興的還是他的祖國。當他突破2小時30分運動極限、取得馬拉松冠軍的訊息一傳出,世界各地的韓國人都走出大街小巷並高喊,“韓國人贏了!韓國人在世界比賽中獲勝了!”。喪失國權的韓國人埋在心中的痛苦,在此時轉換成了民族自豪感,迸發出來。連《中央日報》在報道孫基禎獲獎訊息時,也有意地將孫基禎摘掉胸前日本國旗的“事件”報道出來,表達了韓民族的心聲。為此該報被總督府處以“永久停刊”的處罰,並逮捕了與事件有關的5名記者。然而對於韓國人來說,孫基禎卻帶來了最大的希望。

奧運會奪冠後,孫基禎先後在普成專門學校,即高麗大學的前身學習,後又進入日本明志大學。畢業後他致力於培養年輕運動員,他教出的學生徐潤福和鹹基?分別在1947年和1950年的馬拉松大賽上奪冠。20世紀60年代,他出任大韓田徑聯盟會長並擔任大韓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委員,以一個行政人員的身份引領韓國體育界。而他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他希望看到一個胸前佩帶太極旗的運動員奪得奧運會金牌。終於在他創造世界紀錄56年以後,也就是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黃永祖圓了他的這個夢想。2002年11月15日,他走完了人生90載歲月。孫基禎直到閉上雙眼的前一刻,還在為韓國馬拉松事業操心,也正是因為有了他,韓國的馬拉松才有了傳統。而在每一次馬拉松比賽的激烈角逐中,他的精神使每個韓國人的心中都激起波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