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考試作文共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考試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考試作文共3篇

語文考試作文 篇1

語文老師的計劃,我們好像怎麼也猜不透,如夏日暴風雨一般,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今天也是如此,第二節課剛下課,語文老師來到班上,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字“全班去階梯教室考試”.天啊!突擊考試!昨天家庭作業沒佈置,資訊也沒說到,早讀課上沒說!好像都是故意給我們一個意外一樣!

因為考試只有一節課的時間,所以大家爭先恐後地湧進教室。到了教室,發下試卷一看,天啊!大多是課外閱讀部分,古詩詞竟是上學期七年級的`!

正自嘆自己將完蛋時!周圍也傳來了同學們真實的聲音:“啊!這一首古詩,我們沒學過呀!”“魯迅喜歡看什麼書呀!”“這個詩全忘了呀!”“這個詞什麼意思呀!”

一時間,同學們神態各異,眉頭緊皺者、眼光亂瞟者、低聲問人者,一時齊發。奮筆疾書的人、筆尖不動的人、急的滿頭大汗的人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短暫的一節課後,我看了看自己的試卷,兩眼淚汪汪的的交了上去,再次環顧周圍,同學們趁著下課時間開始興風作浪,瘋狂問著答案的人,自己不會做,又總被人問的人.......

好一次突擊考試,好一幅生動的考試人物圖!

語文考試作文 篇2

本次語文考試的作文題目是“那一刻,我們 ”。這是教研員 武老師經過認真揣摩09年天津市會考作文趨勢後精心選擇安排的一個作文題目。眾所周知,09年天津市會考作文要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而武老師選擇安排的“那一刻,我們 ”這個作文題也恰恰突出了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

由“我”到“我們”只是多了一個字,看似變化不大,實則難度陡然增加,尤其是因為這是第一次寫這樣的題目(以前多少年來我們主要寫的是“我”)。學生寫作的難度增大了,教師閱卷的難度也增大了。我們都知道,只有教師對作文題目的把握和學生對作文題目的把握水平相當,甚至超越學生,教師才有可能相對輕鬆自如,坦然公正地對學生的作文做出評判。但是就這樣一個題目,如果第一次呈現給我們教師,教師如果不好好備備課,恐怕也難以全面、準確、深刻地給進行學生講解和指導。但是我們所有的老師和學生一樣在考試之前都不知道作文題目,這就出現了一個挑戰,十幾位老師的智慧能不能覆蓋、超越全區兩千八百多名九年級學生的思維。在一天半的閱卷過程中我們認真聆聽武老師的指導意見,反覆研討對作文的把握尺度和評分標準,不斷交流各種新出現的問題,本著“既要愛惜人才,又要為學生前途著想”的原則,艱難地完成了這一工作。不盡人意的地方也許是有的,實際上歷次作文考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它,今後還應繼續想辦法把它解決地更好。因為這一問題關係到教師作文教學和學生作文寫作的動力和導向。

考試雖然結束,但教學仍在繼續。“那一刻,我們 ”這個作文,我們絕對有必要重新指導學生認真審題,修改完善。所以,下面我先講講如何理解、把握這個作文題,這也是全體作文閱卷老師經過思考、交流、討論達成的共識。

“我們”是題目中的第一關鍵詞。這個代詞,要求文章表現包括“我”在內的一個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的群體的生活感受,文章須採取第一人稱的寫法。群體中所包括的這個“我”嚴格來說就應該是作者自己,就本次考試來說作文中所包括的這個“我”給人的感覺應該是與考生現在的身份(天津市紅橋區某中學距離20xx年會考還有不到六個月時間的一名九年級學生)能理解得通,否則就會給人胡編亂造的感覺。像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寫到九年級生活,說“課間我們走出教室跑到山上,到操場玩……”。閱卷老師就給寫了批語“操場設在山上嗎?”這是空間理解不通;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畢業了”,回顧國中畢業時的情景,一看就是死搬別人的東西,時間理解不通。這裡有三點補充:一、雖說強調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要與考生現在的身份理解得通,但是要是在會考中也沒必要讓人把“紅橋區”這一身份因素讓人理解出來;二、“理解得通”不是說作文中包括的那個“我”一定要完全和現在的自己一樣,因為還有“那一刻”這個限定語,既然是“那一刻”,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可以還沒上國中,也可以不在天津市紅橋區(要求或倡導國中生寫真人真事,但我們都知道,沒有哪個老師在閱卷中給派出所打電話查問過有無其人其事,只要符合邏輯規律、人之常情,事之常理,看上去是真的就可以);三、有的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不是自己也沒有絕對地算不扣題,像有的學生把“我”假象成“沙塵暴”這個群體中的一員,有的學生把“我”寫成是“一片樹葉”,有的學生把“我”寫成是“一滴海水”從文學的角度理解還是可以的,扣不扣題主要是看寫的是“我們”還是“我”。當然有的老師會認為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如果不是自己就有點擦邊,所以個別學生喜歡這樣寫,也能寫好,不必反對,但不宜在班內提倡。

下面說說如何理解把握“我們”。我們可以是特指,也可以是泛指。所謂特指就是“我們”等於“我”加“你”或“我”加“他”或“我”加“你”再加“他”,即作文中不僅要記敘描寫“我”的言行表現,還要記敘描寫別人的言行表現。幾個人的言行表現要麼形成一種互動,要麼具有共同的特徵。

先說幾個人的言行表現怎麼形成一種互動。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手牽手”,在最後寫到,“我走過去,拉住他的手說:‘我們永遠都是最好的朋友’”這樣就沒有表現出互動,因而“我們”也沒得到落實。如果寫成“我走過去,拉住他的手說:‘我們永遠都是最好的朋友。’他抬起頭用閃著淚花的眼眸看了看我,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這樣就好一些了。還有像“那一刻,我們緊緊擁抱”“那一刻,我們彼此理解了”……這樣的作文,因為“我們”只包括兩個人,所以都格外強調互動。互動的前提一般是在同一時空下才可以進行,但是不完全具備這個條件有時也可以。如,通過打電話,發簡訊,網路聊天等手段也能實現不在同一空間下的互動。互動強調的是一種“我有來言,你有去語”“我投之以桃,你報之以李”。即便連這個條件也不具備,依然能寫,因為互動除了可以理解為言語、行為上的呼應,還可以理解為心靈和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在一起”,寫的是自己和汶川地震中被困在廢墟中的一個女孩。他沒寫好,因為他既沒寫出言語、行為上的呼應,也沒寫好心靈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但是如果他能借助電視直播這個“我”“你”聯絡點用鏡頭對照的方式一面描述“你”被困在廢墟中的情景,一面描述“我”看到每一情景時的對應反應,再加以想象也能給人互動的感覺。如“你在痛苦地呻吟,我在緊張地喘息;斷落的水泥板壓斷了你的腿,卻分明從我的心中流出血;你急切地想求得生存,我焦急地想著怎麼才能救你;救援隊員到來了,你的臉上綻出了笑容,我的心情也隨之平靜下來……”最後再能從“你的遭遇就是我的遭遇,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你的希望就是我的希望,我們的心在那一刻緊連在一起,我們永遠在一起”來總結一下,也能成為一篇不錯的作文。也有寫好的例子,像我們印的例文“那一刻,我們溝通於墨香之中”就是藉助歷史書或文學作品,實現了和不在同一時空下的幾位古人的互動,這種互動就是典型的心靈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所以,無論如何,要寫好我們,“我”和別人之間一定要有個聯絡點。

再說幾個人的言行表現怎麼具有共同的'特徵。這樣寫相對要好操作一些,一般來說可以採用“‘我’怎樣,a怎樣,b怎樣,c怎樣”的形式,或者,“有的怎樣,有的怎樣”這樣的表達思路。看似“我們”的言行各不一樣,但卻具有共同的特徵。這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題目後面補充的內容,或者能被題目後邊補充的內容統攝起來。比較典型的,像我們在閱卷中讀到的一篇《那一刻,我們沸騰了》。

剛才說的是從特指的角度如何理解、把握“我們”,下面說說如何從泛指的角度如何理解、把握“我們”。所謂泛指,就是說“我們”中除了“我”身份特徵明確,其他人都不太明確,也不在行文中交代,只是用“我們”來表述,但是讀者能知道這個“我們”說的是“中國人”或者“同齡人”,或者“同班學生”等等。從泛指的角度寫“我們”,選材上強調選擇眾所周知,人人都有感觸的事例、情節。如“抗震救災”“北京奧運”“社會普遍現象”“同齡人都有的遭遇”,“同班人都經歷的事情”等等。從泛指的角度寫“我們” 相對來說好套用原來寫“我”的一些素材。但是要善於變化。比如原來寫過的片段是某一群體共有的經歷感受,現在把文中的“我”變成“我們”就可以了,如原來是“每天早上,媽媽都會來喊我起床……”,可以變為“每天早上,我們的媽媽都會來喊我們起床……”;如果原來寫過的片段是針對我個人的,要改變表述句式、內容,使其能反映某一群體共有的經歷感受,如“失落時一句關心的話語,得意時一句善意的提醒,運動會上一條擰乾的毛巾,考試場上一塊小小的橡皮,甚至有時,只是彼此一抹心有靈犀的眼神……”這樣的句式和內容用來寫我們就比較妥當。

“那一刻”是題目中的第二個關鍵詞。限定了時間和情境,但可以寫多個那一刻,所以“三個片段”“若干個排比鏡頭”這些方式依然可用。可以以小見大、小題大作,如以“我們”關注四川地震災區為內容——“那一刻,我們在一起”“那一刻,我們手牽手”;如以“我們”用實際行動關注北京奧運會為內容——“那一刻,我們在歡呼”“那一刻,我們哭了”。這樣,寫作內容具有時代感,大氣不俗。但這兩個素材都有點“過時”了,可以引導學生看看《時事政治》,新近有什麼發生的事可寫。此外,還可寫凡人小事,如“我們”共同面對困難、承擔任務,“我們”共同探索、分享成功。或者讓學生想想有沒有一篇課文或文章、一節班會課、一次老師的教誨、一首歌、一幅圖片、一個情景……讓“我們”產生過表現不同而實質共同的東西?——“那一刻,我們低下了頭” “那一刻,我們笑了” “那一刻,我們沉默了” “那一刻,我們長大了” 。

當然不把“那一刻”理解為一個限定語也可以,像在我們閱卷中遇到一位學生寫的就是“那一刻,我們永遠銘記”,賓語前置,倒過來就是“我們永遠銘記那一刻”,想一想也是可以的。

理解把握住了“那一刻”,再說說如何將題目補充好。強調兩點:一要簡明,二要便於操作。這也是我們指導學生寫任何半命題作文時應注意的問題。“簡”就是說,補充的內容不宜太長,“明”就是說要讓人通過題目基本清楚你所要表達的東西或所要表達的方向。“題好一半文”如果說一篇作文是由“題目”、“開頭”、“主體”、“結尾”這幾塊材料構成的話,題目不簡明就等於首先浪費了一塊材料,這樣這個作品就失去了一次“優秀”的機會。“便於操作”是說補充的內容要保證自己能寫出來,能寫好,追求新穎是第二位的,再說新穎不新穎不只是看題目。本來就是“二鍋頭”,你給它起個名字叫“瓊漿玉液”也還是“二鍋頭”。普通的題目只要構思巧妙一樣可以寫得新穎。像有的學生擬定的題目是“那一刻,我們長大了”,題目很普通,但是他採用對照的寫法“以前總是媽媽幫我們洗衣服,當媽媽因為工作繁忙忘記給我們洗衣服時,我們想到了自己也應該學學洗衣服。當我們把自己的髒衣服放進洗衣機或

語文考試作文 篇3

每個學期的期末考試都是一場大測試,它測試的不僅是每位同學的學習水準,畢竟考完試我們就面臨分班,難道彼此都不會想念麼?

還曾記得,這裡留下過我們的歡聲笑語,這裡帶給我們無窮的智慧樂趣,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有我們觸控過的痕跡;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有我們銘記在心的回憶。

我們曾笑過。那次運動會上,我們都在鼓勁為我們的運動員加油,老師則在賽前為隊員買來了巧克力。“啪”的一聲,比賽開始,我們的心也隨著運動員飛奔起來,高喊著,歡呼著。賽後,不停地為大汗淋漓的隊員遞毛巾,送熱水。成績公佈時,我們一陣喜悅,彼此的歡笑停留在無垠的天際。

我們曾哭過。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敗的心。那次,全班都沒有發揮好,一向名列前茅的我們竟落了個倒數第一。大家都很沮喪,老師也在一旁傷心。我們明白我們的不爭氣,於是我們擦乾眼淚,刻苦學習,開始奮起直追彼此的心裡又都裝滿滿滿的希望與信心。

我們曾鬧過。生活不可能一直平靜,總免不了一些小吵小鬧。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同學之間大打出手。圍觀的人有的上前勸架,有的則在旁繼續起鬨。打完之後,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誰也不理誰,似乎兩人誰也沒有錯。

現在,老師仍在黑板上嘰嘰喳喳不停的寫著,教室裡的氣氛異常凝重,是在為期末考試而衝刺,還是為這份離別而傷心?考過試,宿舍便成了我們的天堂,你一言我一語的,好像有說不完的話。直到生活老師催著午睡,我們這才依依不捨的閉上嘴巴,上床休息。屋裡靜得很,考完下午最後一場,我們就要說再見了20xx年八年級語文期末考試作文20xx年八年級語文期末考試作文。這時,大家都很有感覺的抬頭望了一下彼此,但最終誰也沒有說話。

考場上,我攥著筆抬頭望了望左右,大家都手握著筆在緊張答題。哦,七張試卷,考散了整個夏天。

作文寫作指導:材料作文的應試技巧

應重點念好“三字經”:

1、讀。

①讀文題。要研讀文題,明確考試範圍,瞭解寫作要求。

②讀材料。粗知材料內容,初步理解含義,細細地、全面地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地讀,做到心中有底。

2、析。

粗讀材料之後便要析讀材料,這個過程需要認真地咀嚼、品味、聯想、提煉。這是擬題立意關鍵性的一環,可運用如下方法:

①根據中心擬題立意。

主要用於意義明顯、中心明確的材料,發現的目標,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題中關於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發現了這些內容,就找到據以立意的突破口。

例3:現在,報紙在呼籲減輕中國小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不少的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時間太長,教育部門再三強調,要關心愛護中國小生的身體。請你就此發表有針對性的看法,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②根據條件擬題立意。考試作文

例4:“美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結合你周圍的人和事,引進這段語錄,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記敘,也可以議論,文題自擬。

③發揮想象擬題立意。

如續寫的材料,想象的內容,或是與材料合理銜接的情節,或是與材料合理銜接的論述,想象的過程就是思維的發散,所以要注意發散的合理性。

例5:有一隻老虎,看見曾打敗過自己的水牛被農人吆喝著耕地,便去問牛為什麼怕農人,牛說因為人有“智慧”。老虎向農人要求看看他的'“智慧”。農人說把“智慧” 忘在家裡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來,免得他走後老虎把牛吃掉。老虎聽從了。農人回村把村民叫來,把老虎裝進鐵籠,對老虎說,這就是“智慧”。

要求:閱讀上面的材料,把它擴寫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以記敘為主,合理想象,適當充實情節,注意運用外貌、語言、心理、環境和細節描寫,以簡短的議論結尾,題目自擬。

這種題型,發揮想象尤為重要,想象能使文章更生動,中心更突出。

④提煉觀點擬題立意。

例6:法國科學家居里夫人,新婚時竟拒絕父親為她多置傢俱。她的婚室裡只有一張木桌,兩把椅子20xx年八年級語文期末考試作文九年級作文。這在一般人看來,是太寒酸了。然而,她有她的“理論”;傢俱多了,得擦洗、撣刷,她沒有這個工夫。原來,她把“工夫”全用在實驗室裡。她發現了一種新元素“鐳”,她一連四五個月不分晝夜,從兩千多噸礦石、水和藥品中提煉出1克純“鐳”,從此她的“鐳的母親”的榮耀稱號傳遍了全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觀點只能選用一個,否則中心就變得雜亂了。

3、防。 就是防失誤。要防止如下六個方面的失誤。

①擴寫以後的記敘文原貌依舊,手法單調,敘事枯燥,僅僅只是增加了若干位元組而已;

②改寫後的記敘文與原文意相去甚遠,新增的細節違背生活常理;

③議論文在引述材料之後就拋開材料“另起爐灶”;

④因重視材料而漠視了文題中的關鍵詞,寫出來的文章偏離了所要表達的中心;

⑤觀點提煉不準確,文章立意過偏、過淺;

⑥文體有誤,格式有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