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教育隨筆 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9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月教育隨筆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月教育隨筆 14篇

六月教育隨筆 1

今天早上,中班的早課,早早來到教室。孩子入園之後,晨間活動開始了,今天的晨間活動,我給小朋友講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我砍倒了一顆山櫻花》,我準備了繪本、背景音樂。興趣正濃,開始給幼兒講故事。幼兒安安靜靜的坐著,因為他們最喜歡聽故事。我剛剛拿出繪本,沒想到一個小朋友一盆冷水潑過來,老師這個故事我聽過的,一直說,一直說,導致我的故事活動沒法繼續下去,我只好告訴他,讓他再跟其他小朋友再聽一遍,他依然很堅持自己的想法,老師這個故事我聽過的,我只好改變第二策略,既然他聽過的,就讓他給小朋友們講這個故事。可是叫他起來的時候,他怎麼都不站起來,然後就說是我小班的時候聽過的。我只好換了一個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

這個孩子在班上平時有些調皮,但有些小聰明,自尊心很強。每當活動課上,提出的.問題他總是能搶答,老師很欣賞他,並且常常誇獎他。導致他有點兒優越感、有點驕傲。就像各位看到的這樣,學過的就不想學了,那麼為什麼還有溫故而知新之說,既然不能改變小朋友,那麼我們只好改變自己,準備活動時更新穎,讓他們挑戰更高的難度,讓他知道一山還比一山高。在平時生活中,老師應該對他的要求更高,防止把他誇傻了。自尊太強也不是一件好事。

六月教育隨筆 2

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父親節,在今年“父親節”來臨之際,幼兒園的老師和孩子、一起為爸爸們準備禮物為他們過節!

在今年“父親節”來臨之際,李鵲鎮中心幼兒園各班立足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組織幼兒開展了“父親節”的課程活動“特別的.禮物送給親愛的爸爸”:有繪畫作品“我的好爸爸”、還有手工製作賀卡、扇子、木偶等一份份並不華麗,也不昂貴的“禮物”,離園時,有些孩子把自制的賀卡、“禮品”送給來園接他的父親時,父親驚喜的表情證明了這禮物是多麼的珍貴而美麗;當孩子們說著“希望爸爸,常常能和我一起玩!”“祝爸爸快快樂樂!”“爸爸我愛你”……那一句句天真的祝福語,讓父親感受到自己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

“我來做‘爸爸’”的情景模擬錄影播放,讓父親們明白在孩子心中父親形象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多麼大,也讓父親們獲得一些育兒啟示。該活動既教育幼兒懂得感恩,愛自己的父母,也使男性家長增強了肩負對子女教養責任的意識,同時,增進了濃濃的親子情感。

六月教育隨筆 3

到聾啞學校閱卷,我發現在每個教室的牆上,竟然有兩個燈泡。雖然大白天,燈沒有亮,但很明顯能看出這是兩個彩燈,一個是紅燈,一個是綠燈。

教室裡竟然有紅綠燈?本人生性愚鈍,百思不得其解,這是幹什麼用的呢?

當我把我的發現和疑問,告訴其它老師後,他們有的和我一樣驚訝和疑惑,有的卻笑眯眯地看著我們。很明顯發笑的老師,早就知道聾啞學校有這兩個東東,並且他也一定知道紅綠燈的作用。

在我們反覆的追問下,這位老師不再賣關子,告訴了我們答案。

原來聾啞學校教室裡的紅綠燈,就相當於其它學校裡的鐘或鈴。因為這裡的孩子很多既啞又聾,無法聽見上課或下課的`鈴聲,於是正常的鐘鈴派不上用場。但是他們大多人視力正常,不能聽卻可以看呀!於是便有人發明了聾啞學校的“紅綠燈鈴”,上課亮紅燈,學生肅靜,老師“講課”。下課亮綠燈,學生自由休息,教室內外放行。

聽過這位仁兄的講解,對這個東東的發明人,我油然而升無比的感激與崇敬。別看這一樣小小的發明,給聾啞兒童解決了多大的問題呀!這裡面又凝聚著發明人多少智慧,多少愛心啊!

我又不禁聯想到其它一些專為殘疾人士發明的東西,比如輪椅;比如盲文;比如盲道,比如助聽器等等,哪一項不是發明人愛心、汗水、與智慧的結晶啊!

我想:作為普通人,或許我們沒有發明家的才智,不可能給殘疾人太多太大的幫助,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呀!

首先,對他們不要歧視,不要冷漠,不要刁難!

其次,應該給於他們應有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關愛以及幫助!

還有一條,那就是:關鍵要有行動!

六月教育隨筆 4

在日常生活中,我比較注重與孩子的交流,一有空就與孩子們談天,他們也比較喜歡跟我講他們家的趣事,可總有那麼幾個小朋友性格內向、不善言談,遇到事情自己不會解決,也不會求助於別人,更不會告訴老師。

(一)哭

金凱比較調皮,上廁所時與冠群打架,金凱就把冠群的.帽子扔了,冠群就哭起來,我問原因他也不說,只是哭,還是別的小朋友告訴我他的帽子沒了。針對冠群的表現,我對他講:“哭”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只有說出來我們才能找到原因,解決問題。我們應該改掉只會哭不會說的壞毛病,讓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二)求助家長

早上入園時,梓軒站在園門口,拉著爸爸的手說什麼也不放。我走過去問怎麼了,梓軒才對著爸爸撅著小嘴說:“昨天我的手絹不見了。”“昨天手絹不見了,為什麼不及早告訴老師呢,如果老師知道了,一定會先幫著找到小手絹的。”梓軒爸爸說。我也說:“是呀,有事情先告訴老師,我一定會給小朋友解決的,我們現在就先去把小手絹找出來吧。”梓軒這才放開爸爸的手隨我來到教室。梓軒爸爸的做法還是比較好的,我們家長和老師就應該共同教育孩子,在幼兒園裡發生了什麼事,一定要先告訴老師。

六月教育隨筆 5

所謂感恩,就是對別人給予的幫助表示感激,而且將感激呈現出來並回饋他人。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學會感恩,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對於幼兒來說,懂得感恩,就會有一個快樂的成長空間;從國小會感恩,對其一生會起到重要作用。要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就需要我們用心對孩子加以培養。

我在和朋友聊天時,經常聽到朋友說,許多孩子身上存在著只知受惠,不知關心和愛護別人等自私行為。我也這樣認為,就拿我們班上的一些孩子來說吧;我們班以前有個小女孩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奶奶幫她喂完飯,她就躺在沙發上,眼睛盯著動畫片,手裡拿著遙控器,對正在幹家務的奶奶嚷道:“給我洗一個蘋果。”奶奶洗完蘋果遞到她手上,商量著說:“動畫片看完了之後,讓奶奶看戲好不好?”小女孩毫不猶豫:“不行”。還有一個小朋友,午睡時來不及上廁所,把大便拉在了身上,我趕忙幫她處理髒褲子,還帶她到老師的浴室去洗乾淨,把身上噴的想噴噴的,而她卻沒對我說一個“謝”字。似乎老師所做的一卻。都理所當然!還有許多的例子,不難看出,這些孩子對親人、老師的關愛熟視無睹,而有些家長、有些老師對此也毫無反應。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作為家長也好、作為老師也好,我們應該及時引導和教育。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處處受到社會的“恩賜”;父母有養育之恩,老師有教育之恩,同伴有互助之恩,親人有關愛之恩、他人有幫助之恩、大自然有饋贈之恩。人人理應感謝生活,但在急功近利、物慾橫流、情感淡漠、性情浮躁的社會轉型時期,孩子們大多對社會的"恩賜"表現淡漠。我們幼兒園對感恩教育是很注重的,如說;在每年的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我們幼兒園都會安排一些感恩教育活動,我們幼兒園根據每個節日的內涵,讓幼兒瞭解健康的民族習慣、社會禮儀,對媽媽說聲;“我愛你”、給爸爸一個擁抱、給爺爺奶奶送一句祝福等,從而激發孩子對生活的美好情感和感激之情,使孩子富有愛心。

我覺得孝心就好像是一粒小小的種子,如果我們從小就在心裡種下,就一會結出美麗的孝心之果。家長朋友們、老師們讓我們一起努力把我們人類的傳統美德延續在我們的下一代吧!

六月教育隨筆 6

聽了程老師的一席話,我也深有感觸,小班制條件下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較,它的優勢的確很突出。

我們都清楚學習不是知道了什麼,記住了什麼,學習是學生通過自主活動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過程,在小班制條件下,便於教師針對學生的'認識水平正確地選擇,組織和設計教學的內容,並以開放、對話的方式呈現。

例如《影子》一課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影子和人“形影不離”的特點,但學生對太陽和影子的位置關係搞不清,是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

40位小朋友在老師的幫助下,在課堂上做起了遊戲,我們搬開桌椅,在騰出的空地中間,小朋友們圍著燈站好:“今天,老師把太陽公公也請來了,想不想和太陽公公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影子什麼時候在前,什麼時候在後,什麼時候在左,什麼時候在右。”40個小朋友拉著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在教室裡試著活動,他們邊跑邊互相持著對方的影子。“噢!影子甩不掉。”這就是書上說的“影子像條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因為學生圍成的是一個大圓,所以處在燈光的任何一個位置的影子學生都能很直觀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教師對身體與影子的位置變化關係作任何解釋。

這樣,在實際活動中,本課難點迎刃而解,實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初衷。

六月教育隨筆 7

我班的郭成龍小朋友是個性格內向的小男孩,平時不與人爭吵,也不會犯錯,屬於不用老師操心的那種。但也正是因為這性格,往往就會被我們老師忽略在視線之外,對他就減少了一份關心。每次他媽媽來向我瞭解他在園表現時,我向他反映最多的是孩子比較乖巧,就是太文靜了。他媽媽也說:“哎!沒辦法,在家也是這樣,和他弟弟在一起,弟弟就比他活潑了好多,這是性格問題,沒辦法了。希望老師上課時多叫他回答問題,鍛鍊他的膽量。”對於家長的這種說法,我也是應和著。可是平時還是不能夠讓他真正活潑起來。

在一次體育課上,需要家長配合攜帶墨鏡,到最後也有一小部分人沒帶。課前,我讓他們把自己攜帶好的墨鏡先戴好,其中劉奇小朋友沒帶來,可是我發現她現在也在那裡戴墨鏡,我就問她有沒有帶來,她說沒。那這墨鏡到底是誰的呢?我問了好幾個人,可是都說不是他的,我對他們說,自己的墨鏡帶來了都不認識呀,是自己的就領回去啊。問了半天也沒人應答。結果只要挨個問,問到郭成龍小朋友時候,他才點點頭說他帶來的。看到他膽怯的神情,我把他摟在懷裡,親切地對他說:“這是你帶來的東西,就是你用的,別人拿了你的東西你應該對她說,或者來告訴老師,讓老師幫你解決,知道嗎?”他幾乎是含著眼淚答應了,看到自己的東西在老師的幫助下,失而復得,喜悅之情馬上言於表,好像是和老師產生了共鳴。

在以後的幼兒園生活中,他漸漸變得活潑起來,有時能夠到老師面前告訴他和小朋友之間的小矛盾,通過五星寶貝的評比,上課時也能夠積極發言了,說明他也有很強的上進心。家長來接送孩子時,順便送上幾句表揚的話,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進步,加上老師的`積極鼓勵的話語,這樣一來,孩子感受到了老師的關心,也增強了他的自信心,孩子改變了好多。早上來園能夠主動向老師和同伴問早,各項活動中都能夠看到他積極活動的身影。看到他的轉變,教師和家長也由衷地感到欣慰。期待著有更多的孩子,在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指導下,在老師和家長的關愛下,潛能得到開發,個性和諧地發展,為他們的終生髮展奠定基礎。

六月教育隨筆 8

某縣教研室舉行中學優質課評選活動,我有幸參與了語文學科的聽評課工作。

課題是蘇教版高一必修三《老王》(另見於人教版八年級必修、鄂教版九年級必修)一文的文字研習。參評教師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展示出豐富的教學經驗、新穎的教學手段和良好的基本素質。自然的教態、生動的語言、個性的設計,把我一次次帶回當年瑰麗的中學殿堂,久違的課堂親切感油然而生。

激動、亢奮後是冷靜的理性思考。我發現,除了視覺聽覺上獲取的極大滿足外,留在腦海中真正實用的東西卻很寥寥。這些參評教師都一如我當年的老師,機械地地搬演著同一部枯燥的話劇。

匯入新課、走近作者、自讀課本、整體感知、自主體驗、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程式十分規範,整齊劃一,過程相當完備,無一遺漏;活躍性、動態性、趣味性、藝術性突顯,文字、圖形、聲音、影像、動畫等諸多手段令人眼花繚亂,牢牢操縱控制著執教者的雙手和聽眾的大腦;課本、學案、練習冊上清晰可見的作者簡介、背景介紹、正音釋詞等知識又被教師拎出來花樣展示;段落劃分、主題歸納、語言鑑賞、練習處理等步驟均轉化為教師不厭其煩的自問自答;畫說老王、問詢老王、走近老王、評說老王、品味老王、善待老王、懷念老王、關注“老王”,環節繁多,或重複或交叉,弄不清,理還亂;平淡似水而又情豐意蘊的優美散文被無情地肢解,靜默能悟的佳句被生硬地提升,貼上了晦澀難解的標籤。

原本應該讓學生輕鬆自主認知人物形象的簡單課題,讓教師們有意或無意地複雜化了,學生被困在老師精心設計的迷宮中,西奔,尋找出口。教者疲憊中帶著無奈,學者疲憊中充滿不解。

可不可以運用減法思維,刪繁就簡,讓課堂簡單一些呢?

板書“老王是一個的人”,思考在橫線上填寫什麼修飾語。

或者,抓住“過了十多天,我碰見老王同院的老李。我問‘老王怎麼樣了?好些沒有?’‘早埋了。’”如果現在的你是老李,該如何回答?

教學,是教師帶領學生抓住要點,讓複雜無序的事物儘可能變得簡單易行的過程,以達到化難為易,以少勝多,以約馭博、事半功倍的目的。

教師之所以被牢牢束縛,學生之所以得不到解放,就是因為在不少的課堂教學中,無效的努力太多,過猶不及,勞而無功。首先,目標定位不準,盲目拓展,往往使得課程本身變得複雜、繁瑣,或尾大不掉,或支離破碎。其次,為迎合評委心理,為適應周全的打分標準,程式繁雜,喧賓奪主,得不償失。再次,誤解新課改要求,翻新作秀,“絕招”迭出,顧此失彼,或照搬照抄,失去個性,或被動模仿,落入窠臼。

著名特級教師張慶先生早在10年前就曾振聾發聵地指出:“堵不住煩瑣分析的路,就邁不開語言訓練的步。”只有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才能解決好語文課堂教學“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問題。

首先,教學目標要化整為零。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是通過不斷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自能讀書,自能學習”的.目的。因此,我們要根據學情,從整個學段巨集觀佈局,確定課堂目標,三維目標固然要考慮,但並不是每一節課都要做到平分秋色。要有的放矢,給學生真真實實留下點東西,並集腋成裘,水到渠成。其次,教師要轉變角色,從“臺上”走到“臺下”,從“臺前”走到“臺後”,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協作者。讓學生這個主體在閱讀、理解、分析、爭辯中汲取營養,學會學習。教師的第一要務是運用更大的智慧選準達成目標的突破口,做好指引性設計,綱舉目張。第二是遵循內在認知規律,捕捉靈感,適時撥動,自然教學。第三是恰到好處地簡單收束,適度引領拓展,不必刻意為之,自能“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簡單不等於膚淺,課堂簡單化不等於師生無為化。形式上的簡單化要求,與深入探究的實質要求並不矛盾。課堂簡單化的前提是教師課外更多的腦力投入和課內更強的能力調控。這是教師高能力、高水平的表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提出:“教育能夠是而且必須是一種解放。”課堂簡單化其實就是回覆根本,就是解放的教育。或許簡單一些,我們就能更好更快地進入語文教學的最佳境界。

六月教育隨筆 9

後天就是父親節了,父親節是一年中特別感謝父親的節日,約始於二十世紀初。每個國家的父親節日期都不盡相同,在中國,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父親節。為了增加幼兒與父親之間的合作,培養親子之間的關係,更為了讓家長走進幼兒園瞭解幼兒園等。我班特舉辦了以《感恩父親,與父同樂》為主題的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小朋友都是親自動手繪畫獻給父親,而且很多的小朋友都在畫上留下了對父親的祝福。給爸爸介紹自己畫的`畫的時候一個比一個積極而且都介紹的頭頭是道。看到爸爸們滿臉欣慰的笑容我知道這是孩子們送給父親最好的禮物。

在親子共同合作製作合影照片的時候,家長都被孩子的積極董事給感染了,踴躍的參與到活動中來。與孩子製作的同時也不忘了把機會留給孩子,並引導孩子,讓寶寶多動手做。對此,對給位家長提出肯定,相信您以後堅持這樣做,我們的寶寶會成長進步的更快!

六月教育隨筆 10

“那是我小時侯,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大,忘不了一聲長嘆半壺老酒……”伴隨著感人的歌曲迎來了20xx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一個屬於父親的節日。

在父親節即將到來的.日子裡,我和班裡的孩子們一起欣賞了歌曲《父親》;帶孩子們用各種方式表達對爸爸的愛,孩子們一起觀看《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動畫片感受父子情誼;利用閒暇時間談話《爸爸最喜歡吃什麼水果》、《送給爸爸的祝福》等等讓孩子和爸爸的心靠得更近。孩子們相互介紹父親的職業和興趣愛好。“我的爸爸會做燜羊肉,可好吃了。”“我的爸爸是個帥哥……”“我的爸爸會踢球。”“我的爸爸會做風箏。”誇起自己的父親,孩子一臉驕傲的神色。

總之,這樣的教育活動,讓孩子知道了父親的偉大,加深了父子之間的感情。同時,培養了幼兒對父親的尊敬和親近感,並使孩子能對父親保持一種感恩的心情,同時也讓當爸爸的男人們體會到了自己的自尊!

人們常掛在嘴邊兒上的是“世上只有媽媽好”,卻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人物的感受,那就是我們最親愛的爸爸,讓我們共同祝願普天下所有的父親快樂健康!

六月教育隨筆 11

昨天是父親節,父親節是一年中特別感謝父親的節日,當母親含辛茹苦地照顧我們時,父親也在努力地扮演著上帝所賦予他的溫柔角色,當我們努力思考著該為父親買什麼樣的禮物過父親節之時,不妨反省一下我們是否愛我們的父親?像他一樣曾為我們無私地付出一生呢。

感恩父母,孝順父母是我們書院教育中倡導的根本,父親節這天老師們精心的安排了相關的主題活動,給孩子們講述父親節的意義、由來、習俗和祝福等。中和班的樂樂回家後依教奉行給爸爸行跪拜禮,邊拜嘴裡還邊說著一拜父親的生育之恩,二拜父親的養育之恩,三拜父親的'教育之恩,拜完後抱著爸爸說:“爸爸您辛苦了,爸爸我愛您”,這一舉動讓一位人到不惑之年的父親淚流滿面。當一個孩子懂得感恩父母時,他才會感恩兄弟姐妹,感恩老師,感恩周圍的一切,這個次第無法跨越。讓我們所有的有緣人跨出人生的第一步。

六月教育隨筆 12

幼兒教師的語言技巧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工具,幼兒教師主要是通過語言和孩子們進行交流,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如何運用語言顯得尤其重要。走進幼兒園,我們不難看出,有些孩子對有的幼兒教師非常親近,有話敢說、願意說,老師的話也聽得進,而對另一些老師則疏遠,不夠親近,也不愛聽老師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幼兒教師的語言運用是否恰當造成的。下面為您介紹幼兒教師的語言技巧。

1、平等交談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說這樣的話,“請坐好”、“請你跟我這樣做”等等。在這裡教師是作為指揮者的身份出現的。而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教師應視幼兒為平等的合作伙伴。應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討論的方式指導幼兒的活動,支援幼兒的探索。比如,當幼兒不願意幫老師收玩具時,我們可以說:“你可以幫我一下嗎?”以此來得到幼兒的幫助,鍛鍊幼兒,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氣說:“快點,幫老師收玩具!”;當幼兒在美工角活動時,為了防止幼兒亂扔紙屑,我們可以委婉地提醒幼兒:“你們需要一個垃圾筐嗎?”這樣幼兒就會清楚地意識到要把紙屑扔到垃圾筐裡,而不能扔在地上,但如果直接說:“不許把紙扔在地上。”則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所以,我們應常說,“你好”、“請”、“沒關係”、“能不能”、“我們一起來好嗎?”、“你說應該怎樣呢?”、“你先試試看,如果需要幫忙就叫我。”、“你可以幫我一下嗎?”等等。

2、因人用語

教師語言的選擇和運用必須考慮幼兒現有的語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語”,比如,對性格不同的.幼兒,語言的使用就應不同:比較內向、較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應更多地採用親切地語調,關懷地語氣對他們說話,以消除幼兒緊張的心理;對反應較慢的幼兒,教師要有耐心,在語速上要適當地放慢一些;對脾氣較急的孩子,教師的語調要顯得沉穩,語速適中,使幼兒的急躁情緒得以緩和。再如,對剛入園的小班幼兒要多使用些兒童化、擬人化的語言,將一些無生命的東西賦予生命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而對於略大一些的中大班幼兒則要注意語言的堅定和親切,使幼兒感到老師的話是經過思考的,不是隨隨便便說的,是值得聽的。總之,對不同的幼兒,教師應採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因人用語,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3、“趣”化

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要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有一次午飯時,孩子們很吵,於是我說:“咦,我們教室裡什麼時候飛進來那麼多小蜜蜂,嗡嗡嗡嗡的,多吵呀!我們快把它們請出去,別打擾我們吃飯了。”孩子們聽了都笑了起來,笑過之後便安靜下來吃飯了。這就是富有趣味性語言的魅力。此外,生動形象的語言還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把幼兒潛在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在愉快地氣氛中自覺、主動地學習。如進行故事教學時,教師講故事的語言就應該誇張、生動,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澀的聲音扮演鴨爸爸;用惡狠狠的腔調演繹大灰狼;用陰鬱沉悶的怪聲表現老巫婆等等,這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兒帶入了童話世界,之後的交流、教學也會進行得順利且充滿活力。

4、“激”化

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鼓勵和支援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與無望時,教師就要幫助幼兒,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如在進行科技活動時,經常會有幼兒不敢自己動手操作,總想依賴教師,這時教師就可以說:“你去嘗試一下,失敗了也沒關係呀!”、“你試試看”、“再想想,就能想出來了。”、“這件事應該難不倒你的。”等等這樣的語言來激勵幼兒,這些語言對即將失去信心的幼兒來說,無疑是一種支援性的力量,可以成為幼兒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當幼兒擁有了自己的發現和看法時,教師也應及時鼓勵,不要吝嗇“嗯,真不錯”、“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別!”等等都是不錯的。因為這些語言能給幼兒極大的鼓舞並能激發他們進一步表現的慾望。

5、“詩”化

富有詩意、具有韻律美、節奏明快的語言可以使教學出神入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比較差,經常將鞋子穿反,在教幼兒穿鞋子分清左右腳時,我是這樣告訴幼兒:“左邊的鞋是鞋爸爸,右邊的鞋是鞋媽媽,爸爸和媽媽一對好朋友,永遠不吵架。”在教幼兒疊衣服時,我告訴幼兒:“釦子找釦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彎彎腰,帽兒點點頭。”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鬆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本領,不僅提高了其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在繪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所畫的內容按步驟、要求編成生動形象、簡短易懂的兒歌,邊畫邊說。比如,教幼兒畫魚時,我們可以一邊畫一邊說“一條小魚水中游,搖搖尾巴點點頭,一會上,一會下,游來游去真自由。”這樣就逐步畫出了魚身、魚尾、魚頭、上魚鰭、下魚鰭和魚泡泡,這種“詩”化的語言不僅激起了幼兒繪畫的興趣,幫助了幼兒順利地完成了繪畫活動,而且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可謂是事半功倍。

6、“簡”化

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較弱,這就決定了教師在使用語言時應當避繁求簡。教師在與幼兒交談時應使用句法結構較為簡短,詞彙涉及範圍較小的語句。比如,當幼兒不願意吃胡蘿蔔時,我們如果說:“胡蘿蔔裡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給身體提供所需要的營養,預防各種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們都要吃胡蘿蔔。”這樣的話孩子們很不容易理解,效果自然就會不盡如人意。但如果簡單地說:“胡蘿蔔很有營養,吃了對小朋友的身體有好處。”我想孩子們應該會對胡蘿蔔有新的認識。因此,教師的語言應力求簡單、直白。

7、體態語

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與情感,可以通過面部表情、體態表現出來。幼兒教師的體態語對幼兒有強烈的感染作用。比如,教師的微笑可以縮短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能使幼兒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內在的親師感;教師的手勢或眼神的暗示能使幼兒在犯錯時心領神會,自覺改正;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肢體動作不僅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而且能使抽象的內容變得更為直觀,從而使幼兒更容易理解。總之,恰當地使用體態語能夠使教育教學錦上添花。

六月教育隨筆 13

我現在教育的幼兒中,有一個五歲多的男孩,名叫文書恆,他的樣子看上去不是很可愛,有時甚至會讓你覺得討厭。為什麼呢?因為他身上有很多的毛病,他常常不守紀律,有時也不完成大人交代的任務,做事不能有始有終,有時還會和你對著幹。但是他也有很多讓人喜歡的地方,他很天真,他樂意聽好話,也喜歡在課堂上發言,還願意幫助老師做些事情。這就是他——文書恆。

開始到我班上的時候,我並不瞭解他。所以經常被他欺騙。我每次教學活動一結束都會強調,人人都要完成了作業以後才能和大人回家,大多數的孩子都很自覺,沒有完成都不會走,可他不一樣,剛發下作業,他胡亂地做一下,就離開座位玩去,一不留神他就回家去了,等我發現時,他早就不見人影了,連續幾次都如此。通過幾次後,我就特別留意他,並對他進行個別的強調,每交代完任務後,我的一句話就是:文書恆,你一定要做完作業才能走,知道嗎?他不做聲,也不點頭,更不搖頭,我以為他能按要求完成,可是幾次下來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任何改變。不僅如此,他後來連課都乾脆不願上了,家長勸也不行,老師請不來,我看到這種情況,心裡真有點想放棄他,不願去管他,所以,有一天他的父親來接他,我就試探著說“你們文書恆好象不想學,你看怎麼樣呢?”他父親態度堅決地說“這怎麼行呢?要學,一定要學,其實他學到了很多東西,帶回來的作業都會做,就是有時候要高興,他高興就做,不高興就不做”。瞭解到這些情況,我心裡當時真有點愧疚,作為一個教師怎麼能有放棄的想法呢?

以後的日子裡,我儘量調整好心情去面對他,對他的優點常常只用放大鏡,只要他有一點進步,就儘可能的鼓勵他,如有一次他的作業在老師的陪同下完成了,但錯了一道,我對他說“文書恆,你真了不起,全部都做完了,還就錯一道,如果你現在再去改過來,李老師就給你打一百分,那你的'能量就增加了許多,如果你再把帶回家的作業也能到家裡做完,那你的能量就更高了,你想不想增加能量呀?”他高興而又天真地點點頭,同時拉著他爸爸的手說“爸爸快點我要回家做作業”。

從這以後,他上課再也不要老師請了,能自己主動地坐到位子上做一些練習,作業也能基本完成,所以,每次活動,當看到我時,第一句話就問“李老師,你今天又帶了作業嗎,我家裡的作業都做過完了,現在我還想做”我總是對他說“你真了不起,你的能量太厲害了,我等會兒把作業給你,做完的話那你的能量又會增加很多,那算算龍也更喜歡你了,知道嗎?”他總是會意地點點頭。每當這時,我會很認真地注視他,並且感到他越來越可愛……

六月教育隨筆 14

美術欣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課業形式,它和繪畫及工藝教學組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從美術教學總的目標和任務出發,欣賞教學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還應重視思想素質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把他們引向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發展的道路。國小美術欣賞課業在美術教學中佔用的課時雖然最少,但教與學的矛盾卻常常比較突出,因此也是美術教學中的難點所在。如何提高欣賞課的教學質量,值得我們美術教師去研究和探討。

一、在欣賞課中凸現人文性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此美術也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的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

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藝術技巧來撥動人的心絃,使人精神奮發,與之共鳴,從而產生強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賞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過構思,構圖和色彩,表現了中華民族永遠站起來了的信心和氣魄。欣賞白石老人的國畫《卻教蜂蝶為花忙》,透過蜜蜂在豔麗的鳳仙花旁飛舞採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頌揚了勤奮勞動的精神。作者從普通的生活景緻中表達出高雅的審美情趣,學生通過對作品的品味、鑑賞激起了對普通勞動者的敬慕。如雕塑《艱苦歲月》,表現的是長征中一位紅軍小戰士依偎在老紅軍身旁,被悠揚的笛聲所吸引的感人場面。但其表現的並不僅僅是這些,作品還歌頌了紅軍戰士在艱苦條件下不怕犧牲不怕吃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也表現出了紅軍戰士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鴻的《八駿圖》,畫面中絕非單單表現了八匹馬,而主要謳歌了那種勇往直前、戰鬥不息的大無畏精神。通過中國曆代美術作品簡介和欣賞,讓學生基本瞭解我國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的情況,使他們對祖國極其豐富的古代文化和藝術遺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引導學生去理解、領會和感受藝術的美,通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審美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感。如欣賞《秦始王兵馬俑》,從中感受祖國藝術文化的瑰麗,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在欣賞優秀兒童作品時,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兒童情趣,是兒童心理世界的反映,這類內容學生覺得親切,容易產生共鳴。

二、在欣賞課中體現自主性

在美術欣賞課中,教師往往一講到底,這樣,造成教師的投入,而學生漠然的尷尬局面,欣賞課變成了“講賞”課。然而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應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主體主動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教師時刻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不斷探索與自省,全方位的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教師要轉變觀念,由知識的佔有人轉變為引導學生學習的人,教師的知識和經驗成為學生可利用的資源之一,教師的任務由過去單純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啟發誘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與資訊的優化選擇為主。美術欣賞課更是主客體的統一,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於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教師過多過細的講解,既不利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有不利於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

可採取的教學策略如下:

(1)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收集與欣賞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縮短學生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直接興趣。

(2)在出示欣賞作品後,讓學生仔細地讀畫幾分鐘,然後請學生說說對作品的印象和直覺(初步的感覺)。

(3)用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可以從色彩、線條,給人的情緒上去細細的體味。

(4)必要時,對於欣賞中提出的一些問題,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評價,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這樣既發揚了每個學生的優勢,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又鍛鍊了他們之間的合作能力。

三、在欣賞課中培養創造性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敢畫,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激勵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欣賞教學與工藝、繪畫的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學生如果有了工藝、繪畫的實踐,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認識藝術品。如教學民間繪畫和工藝品欣賞時,讓學生試著畫一畫,做一做,既有助於對作品的理解,又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在教學《民間竹編工藝欣賞》時,首先展示許多竹編工藝品,當學生被工藝品所吸引時,緊接著播放介紹竹編工藝的錄影,講解竹編的製作過程。此時的學生,早已把老師為他們準備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動手編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個“小玩意兒”在孩子們的手中誕生了。看著孩子們的歡喜勁兒,彷彿是什麼偉大的創作。然後教師引導學生把圖片上的實物和欣賞的作品進行比較,做出評價,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欣賞竹編工藝。

這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就在欣賞、創作中迸發了。

陶行知先生說:“讓我們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鏡,要看事實,看未來;解放頭腦,撕掉精神的裹頭巾,要想得通,想得遠;解放嘴巴,享受言論自由,談天,談地,談出真理來;解放雙手,甩去無形的手套,大膽創作,向前開闢;解放空間,把學生從文化的鳥籠裡解放出來,飛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尋覓,去捕捉。”

讓我們勇於發掘孩子們的創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的發展,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而儘自己之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