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教育隨筆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教師教育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14篇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 篇1

陳鶴琴是偉大的教育家,他創立了“活教育”的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

活教育與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絡。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應植根於中華文化和教育理論的土壤中,而活教育正是核心素養孕育和發展的搖籃,它的理論、思想與內容體系可以啟用學生的潛能,培育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而這一切,並不影響核心素養的時代特徵和未來社會的要求,恰恰相反,活教育將歷史傳統和時代要求聯絡起來。

活教育的原點:啟用核心素養髮展的主體——兒童

活教育的原點是兒童,即活教育是以兒童發展為核心展開的。

其一,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兒童。”陳鶴琴88歲時寫下一題詞:“一切為兒童”。1935年,他曾寫過《兒童年實施後的幾點巨集願》,開篇就說:“願全國兒童從今日起,不論貧富,不論智愚,一律享受相當教育,達到身心兩方面最充分的可能發展。”這是他的第一巨集願。他始終把兒童、兒童發展記在心裡,寫在行動中,而且不是面對少數兒童,而是面向所有兒童。兒童是活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活教育的歸宿點。兒童原點永遠是活教育的核心,恰似核心素養是所有同心圓的圓心。

其二,活教育的目標是三個信念。陳鶴琴確立的活教育的目標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首先,兒童是人,不是物,他有作為人的價值和尊嚴;兒童是目的,不是手段,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讓兒童成為人的發展。其次,做中國人,家國情懷、民族認同、國家的責任全在裡面了。再其次,做現代中國人,則是讓兒童從中國出發,走向世界,走向未來。陳鶴琴將這三大目標作為教育信念。這一目標、信念與當今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一脈相承的。

其三,活教育明確提出做現代中國人必須具備五個條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體”。他說:“一個健康的人,他有理想,他樂觀、積極、有毅力,他能擔當起大事”,“惟其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擔負起現代中國與世界給予我們的任務。”第二,“要有創造的能力”。他說:“兒童本來就有創造欲,並有創造能力。”第三,“要有服務的精神”。他說:“要為國家服務,為全世界的人類服務,為真理服務。”第四,“要有合作的態度”。他說:“中國人是有合作的態度的,抗戰時期不是證明我們的團結力量很偉大嗎?”但他又指出,中國人缺乏合作精神“確是一種嚴重缺陷”,亟待加強。第五,“要有世界的眼光”。他說:“所謂世界眼光就是對世界的看法”,“惟其認識世界,才能眼光遠大”,“以宇宙為學校……才能做一個世界人”。以上五個條件,與當下核心素養的元素、要求相比照,都是相呼應的、相嵌入的、相融通的,是具有前瞻性的'。

其四,活教育確立了兒童教育的十七條原則。概括起來,其中有:兩個“凡是”——“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們自己想”;兩個“鼓勵”——“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兩個“化”——“教學遊戲化”“教學故事化”;最後一條:“兒童教兒童”,因為“兒童瞭解兒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瞭解的更為深刻”,“兒童鼓勵兒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獲得的更為巨大”,而且,“兒童教兒童,教學相長”。這些原則用於今天不僅一點都不落後,而且仍有時代感、未來性。

通過對活教育原點——兒童有關論述的簡單梳理,我們可以作出一些基本判斷:在兒童這一原點上,活教育與核心素養是完全一致的、相契合的;活教育進一步啟發我們要堅持一個信念,一切從兒童出發,將兒童發展作為核心素養的主題與宗旨;活教育應當成為核心素養孕育的搖籃,首要的是啟用兒童這一主體;核心素養一定要根植於中華文化的沃土中,應從中國教育的優秀傳統中汲取營養,找到自己的根與魂。

活教育的基點:豐富核心素養的情境和資源——生活

活教育有個重要的基點,那就是生活。活教育要引導兒童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勞作,在生活中學會合作、服務和創造。生活是活教育的源頭活水,只有在生活中,教育才是活的,否則是死的。

核心素養的培育、發展離不開生活,離不開豐富的情境,真正的學習是在情境中發生的,核心素養是對真實複雜情境的認知、辨別、頓悟,以及知識、能力、態度的綜合體現。

活教育把宇宙當作學校。陳鶴琴提出,教育的場所不限於學校,生活是學校,宇宙是學校。他講述了“一個活的林間學校”誕生的過程,具體記錄了林間學校一天的生活,從早上七點開始,到傍晚結束。先是講冒險故事,九點半開始分班上課,有“披荊斬棘”課,他稱為“開闢世界的工作”;有草地上的唱歌課,有“動物乘火車”的遊戲,還有作文共同訂正課……可以想見,林間學校正是今天的野外學校、藍天下的學校。課程是情境課程、綜合課程,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是跨界的,小朋友是互助互學的。陳鶴琴告訴我們,教室不應該是封閉的小匣子,它應開啟,應開放,應流動。核心素養當然可以在書本世界裡、在符號世界裡培育,但更為重要的是在情境中萌發、生長起來的。

活教育把大自然、大社會當作活課程、活教材。陳鶴琴說,“書本上的知識是間接的知識,要獲得直接的知識,應該向大自然、大社會去探討。”他還說:“環境中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初看和你所教的沒有關係,仔細研究,也可以變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呢。”這些論述,表明了活教育的課程和教材的理念是,鼓勵兒童積極研究,“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其理論支點是讓兒童建構活知識。陳鶴琴還以生動的語言作了如下講述:“把一本教科書攤開來,遮住兒童的兩隻眼睛,兒童所見的世界,不過是6寸高、8寸闊的書本世界而已”,“兒童的世界多麼大,有偉大的自然亟待他們去發現,有廣闊的大社會亟待他們去探討。否則,在渺小的書本世界裡去求知識,去求學問,去學做人,豈不是等於夢想嗎?”這些都在反覆闡釋同一個問題:新的課程觀、教材觀應是,努力把一個偌大的世界當作課程和教材,課程、教材的大視野帶來教育教學的大格局,大視野、大格局才會有利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和發展。

活教育的原理是“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完成兒童的完整生活”。陳鶴琴提出“整個的教育”概念,因為生活是完整的,所以教育也要完整。這集中體現在他的“五指活動”中。“五指活動”是指兒童健康活動、兒童社會活動、兒童科學活動、兒童藝術活動、兒童文學活動。這五個領域的活動猶如人的五根手指,是一個整體,能分離,相對獨立,但不可分割,更不能分裂,其目的是從兒童發展需求出發,完成兒童的完整生活,完整的生活才能培養完整的人,進而促進兒童生命體的完整和活潑。這五大領域幾乎覆蓋了兒童的全部生活,與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基礎”“人文底蘊”“科學精神”的基本要點及主要表現描述大體上是一致的。由此,我們得到的啟發是:核心素養雖然分為三個方面六大素養,但一定是個整體,所有學科都要指向這一整體,決不能從核心素養中只找自己學科的要求,以求學科與核心素養的某幾條要求一一對應。一一對應的結果勢必造成核心素養的分裂、割裂,造成“學科本位”。

生活,這一活教育的基點,實質是教育的源泉、教育的環境、教育的資源、教育的情境。活教育之活,活在豐富的生活,活在真實的情境,活在課程、教學向生活開啟,回到知識真正發生的情境中去。核心素養也是活的,學生核心素養要活在生活的源頭活水中,活在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中,可以說,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當是活教育。

活教育的力點: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學習方式的變革

活教育有一個力點,既是著力點,又是一個支點。這個力點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首先,陳鶴琴確定了活教育的方法論。活教育的方法論就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他對這一方法論作了說明——“脫胎於杜威博士當年在芝加哥所主張的‘寓學於做’,但比杜氏的主張更進了一步,不但是在‘做’中學,還要在‘做’中教,不但要在‘做’中教與學,還要不斷在‘做’中爭取進步”。活教育的教學“著重於室外的活動,著重於生活的體驗,以實物作研究物件,以書籍作輔佐參考。換一句話說,就是注重直接的經驗”。他明確指出:“這種直接的經驗是使人進步的最大動力。”“著重於”,並不是“唯一”,他並不否認教室裡的學習,而是更注重室外的體驗所獲得的經驗。培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不也正是這麼去改變去努力的嗎?課改以來,學習方式變革成為改革的重點,這與活教育的“做”的方法論是高度一致的,活教育的方法論給了核心素養髮展十分寶貴的啟示。

其次,以“做”為著力點,活教育確立了幾條原則。一是“使小孩子獲得均衡發展”。“並不是培養兒童某一技能,或使他們精習某一特殊學科,我們不能讓剛出芽的幼苗早熟結果”。二是開展“自動的研究”。他說“最寶貴的是兒童自動研究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小朋友們本已潛在的”,那種“耳提面命的教學方法”限制了潛能的開發。三是開展“分組的學習”。他早就指出:“一般的學校大多是採用分班制,分班制是教師與學生在注意力上交流,只適宜注入式學習。分組學習是小朋友以及小朋友教師雙軌線的交流,適宜於相互討論研究和工作。”還有其他一些原則。這些原則規定了“做”的方向、目的,直抵兒童的生命潛能,而且直指班級授課制、注入式學習的弊端,極具理論性,也極具操作性。可以說,當下的小組合作學習、現場學習、場景學習與活教育是相承的、相通的,也是“活”的。

再次,活教育規定了教學過程的四個步驟:實驗、參考、發表、檢討。陳鶴琴讓每一個小朋友擁有自己的工作簿,“在工作簿上編自己的教材”。這四個步驟形成“做”的鏈,一環連一環,一步深一步。所謂實驗就是具體的設計、操作、研究;所謂的參考就是文獻參考、理性分析,形成研究假設;所謂檢討,就是反思、改進;所謂“發表”,就是表達、展示、與大家分享。陳鶴琴並未將之冠以“模式”,其實正是一個理論化的實踐、實踐化的理論——應稱之為模式,是科學的、有效的。

最近聽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院長作報告,他說,“做”就是學。他還認為,“做”應當有工具,但有工具還得有想法。他甚至提出,不妨讓學生從金字塔的塔尖學起、做起,才會有高階思維、高峰體驗,才會有高期待。這位院長講的與陳鶴琴所論述的所實驗的,不是具有高度的內在一致性嗎?永遠的活教育,永遠的陳鶴琴。讓我們繼承和深化活教育,讓活教育成為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搖籃,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那裡孕育、生長、發展吧。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 篇2

月考後,學生們受了打擊,有想轉文的,有想棄學的。在他們看來,每天付出很多了,成績卻依然不進則退。一個同學直接給我寫來紙條向我質疑:

您說“要待數學如初戀”,然而初戀對你始終沒有好臉色,從不給一個及格分,您說這樣的初戀還值得我一直付出下去嗎?

親愛的孩子們,什麼事情,只是想好就能好的呢?哪件事情不是付出辛苦得來的呢?你跟著老師聽課了,就算付出努力了?你晚上寫作業花了兩三個小時,做得很辛苦,就算付出努力了?

學習那些事兒,是要自己反覆思考反覆琢磨才能內化的,老師在當年學習的時候,因為學習不知不覺忘了時間,錯過午飯,錯過午夜,依然精神抖擻;而你們,坐在那裡,動輒走神昏昏欲睡讓人心疼……

你說你把數學當成初戀,而每天,我在講臺上津津有味的對你講著你的初戀如何的`楚楚動人魅力四射,而你,卻恍然如夢,眼皮打架;若為你的初戀,她當如何怨你的漠不關心?待到夜深人靜曲終人散,你再在燈下獨自苦苦追悔,苦苦追尋,豈不晚矣?

崔萬志,從小患有小兒麻痺症,腿腳不便,嘴巴也不順溜!然而他竟然考上大學,設計並銷售成全國旗袍老大,走上我是演說家的舞臺,贏得觀眾和評委的喝彩!他講的那麼吃力,但表達得那麼到位!全場泣下,掌聲雷鳴!

學習不難,我等何用?成績不難,差生何在?放下手機,別說不會,從現在開始,坐下來,沉下心,咬咬牙!一個個難題,都有方法!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 篇3

某縣教研室舉行中學優質課評選活動,我有幸參與了語文學科的聽評課工作。

課題是蘇教版高一必修三《老王》(另見於人教版八年級必修、鄂教版九年級必修)一文的文字研習。參評教師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展示出豐富的教學經驗、新穎的教學手段和良好的基本素質。自然的教態、生動的語言、個性的設計,把我一次次帶回當年瑰麗的中學殿堂,久違的課堂親切感油然而生。

激動、亢奮後是冷靜的理性思考。我發現,除了視覺聽覺上獲取的極大滿足外,留在腦海中真正實用的東西卻很寥寥。這些參評教師都一如我當年的老師,機械地地搬演著同一部枯燥的話劇。

匯入新課、走近作者、自讀課本、整體感知、自主體驗、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程式十分規範,整齊劃一,過程相當完備,無一遺漏;活躍性、動態性、趣味性、藝術性突顯,文字、圖形、聲音、影像、動畫等諸多手段令人眼花繚亂,牢牢操縱控制著執教者的.雙手和聽眾的大腦;課本、學案、練習冊上清晰可見的作者簡介、背景介紹、正音釋詞等知識又被教師拎出來花樣展示;段落劃分、主題歸納、語言鑑賞、練習處理等步驟均轉化為教師不厭其煩的自問自答;畫說老王、問詢老王、走近老王、評說老王、品味老王、善待老王、懷念老王、關注“老王”,環節繁多,或重複或交叉,弄不清,理還亂;平淡似水而又情豐意蘊的優美散文被無情地肢解,靜默能悟的佳句被生硬地提升,貼上了晦澀難解的標籤。

原本應該讓學生輕鬆自主認知人物形象的簡單課題,讓教師們有意或無意地複雜化了,學生被困在老師精心設計的迷宮中,東突西奔,尋找出口。教者疲憊中帶著無奈,學者疲憊中充滿不解。

可不可以運用減法思維,刪繁就簡,讓課堂簡單一些呢?

板書“老王是一個的人”,思考在橫線上填寫什麼修飾語。

或者,抓住“過了十多天,我碰見老王同院的老李。我問‘老王怎麼樣了?好些沒有?’‘早埋了。’”如果現在的你是老李,該如何回答?

教學,是教師帶領學生抓住要點,讓複雜無序的事物儘可能變得簡單易行的過程,以達到化難為易,以少勝多,以約馭博、事半功倍的目的。

教師之所以被牢牢束縛,學生之所以得不到解放,就是因為在不少的課堂教學中,無效的努力太多,過猶不及,勞而無功。首先,目標定位不準,盲目拓展,往往使得課程本身變得複雜、繁瑣,或尾大不掉,或支離破碎。其次,為迎合評委心理,為適應周全的打分標準,程式繁雜,喧賓奪主,得不償失。再次,誤解新課改要求,翻新作秀,“絕招”迭出,顧此失彼,或照搬照抄,失去個性,或被動模仿,落入窠臼。

著名特級教師張慶先生早在10年前就曾振聾發聵地指出:“堵不住煩瑣分析的路,就邁不開語言訓練的步。”只有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才能解決好語文課堂教學“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問題。

首先,教學目標要化整為零。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是通過不斷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自能讀書,自能學習”的目的。因此,我們要根據學情,從整個學段巨集觀佈局,確定課堂目標,三維目標固然要考慮,但並不是每一節課都要做到平分秋色。要有的放矢,給學生真真實實留下點東西,並集腋成裘,水到渠成。其次,教師要轉變角色,從“臺上”走到“臺下”,從“臺前”走到“臺後”,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協作者。讓學生這個主體在閱讀、理解、分析、爭辯中汲取營養,學會學習。教師的第一要務是運用更大的智慧選準達成目標的突破口,做好指引性設計,綱舉目張。第二是遵循內在認知規律,捕捉靈感,適時撥動,自然教學。第三是恰到好處地簡單收束,適度引領拓展,不必刻意為之,自能“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簡單不等於膚淺,課堂簡單化不等於師生無為化。形式上的簡單化要求,與深入探究的實質要求並不矛盾。課堂簡單化的前提是教師課外更多的腦力投入和課內更強的能力調控。這是教師高能力、高水平的表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提出:“教育能夠是而且必須是一種解放。”課堂簡單化其實就是回覆根本,就是解放的教育。或許簡單一些,我們就能更好更快地進入語文教學的最佳境界。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 篇4

透過我的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地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的成長,真的很重要。記得一次交流會上,有個老師就講起了他對日常教育教學的反思,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專門準備了反思記錄本,只要有想到的資料,及時寫在上頭,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大概資料或是一點想法,然後他會利用空餘的時間,把這些資料中個性感興趣的話題寫一寫,也便就成了我們所謂的反思,我想這就是一種堅持吧。

我想,僅有堅持不懈坐著反思教育的老師,才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所收穫的人。教師不僅僅僅是傳知解惑,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學會知識;教知識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從知識的發生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潛力是教學的關鍵。

一個擁有用心態度的人,總是能在各種逆境中尋找到堅持下去的理由。由此想到我們平時教學中的反思也是一樣,僅有首先抱有用心反思的態度,才能真正做到反思,做好反思。

所以,想要真正反思成功,先有用心的態度吧。

自古以來,關於“堅持”的名言有許多許多,譬如比阿斯說:“要從容地著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底。”又譬如《論語》中那句“欲速則不達。”人們為什麼要一向重複著堅持,可見它是多麼的金貴。

從事教育工作三年來,我就始終秉持這樣的信念,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會堅持到底。此刻的學生與我們存在著很大的觀念差異,並且個性都比較強,不能對他們採取壓制的手法,剛開始雖然取得一些成效可是效果卻會適得其反,我們並不是階級敵人,要真正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更要兼顧大多數人的利益。應對本學科的特點,要認真思考怎樣讓他們更好的理解。

教師首先要吃透學情,要明白學生需要什麼、學生在什麼狀況下能發揮潛力!興趣、方法、習慣、性格、個性、心理品質、目標、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視。

教學要有效果,關鍵在課堂;課堂要有效果,關鍵在學生參與!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課堂教學是關鍵。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 篇5

不知不覺中,工作已經四年了,本以為最難忘的教師節是第一次過教師節,可直到去年,才發現,去年才是最高興的一年,因為我的第一撥學生已經畢業了,他們那天都會來看我了,我一向在操場上等他們進來,看著他們進來看到我,一個個的衝過來和我擁抱,並送給了我一封封長信,以及一個個並不算精美,但必須是精心準備的禮物後,真是“得此生,能夠無悔亦!”

但同時,一份愧疚也油然而生,班中47人,除一人出國外,回來了42人,剩下的4人全是會考考砸了的學生,或許是對我有些憎惡,或許是對我有些歉意,或許是還無法從會考的失敗中擺脫出來,無法應對我和同學們的眼神,他們最終沒有回來,新教師感言。其中,還有一位因會考考砸而未到的女生髮來資訊表示歉意:“王教師,您好。首先,祝您節日歡樂!記得您以往說過“會考之後有人就聚不齊了”,當時,我怎樣也沒有想到那個缺席的人會是我…對此我感到十分愧疚和抱歉。但您放心,三年後將會有一個全新的任某某出此刻您的'面前。對於剛剛開始的高中生活,一切都好,只是常常會想念您及其他教師、同學,但我想當我真正融入此刻的班級時就會好些了。再次祝您節日歡樂,請您原諒我無法讓自我像其他同學一樣,手捧鮮花地出此刻您的面前,但我會在那裡為您及其他以往教過我的教師深深的祝福,願您一切都好。您永遠的學生——任某某”

那天,我其實很高興,和學生們在一齊聊天,回憶著一齊走過的三年時光,之後,還一齊去了ktv,與學生們一齊唱了很多歌:《再見》、《紅蜻蜓》、《朋友》。可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回來我想我會更加的高興,因為我真的想你們了。明年教師節,不管會考你們考得怎樣,不管未來你們能否考上清華北大,你們都回來吧,因為我想你們了。

任某某,如果你能看到教師的這篇札記,請你相信,教師是哭著寫完它的,此刻每一天坐地鐵上下班,坐到北苑時,都不敢讓自我的臉面向東方,怕自我看到你們家,怕自我回憶起去你家家訪時的樣貌,更怕自我又想起你從前稚嫩的樣貌。之後,忍不住給你打了電話,強忍住感情,和你說了很多,最終你答應以後必須會參加每次同學聚會,這才是教師最高興的事。

沒過幾天,要換手機,手機號要一個一個重新輸入時,我把你們所有的聯絡方式都輸入了下來,也許,許多可能一輩子都再也用不上,但我還是會留著你們每個人的聯絡方式。因為,也許,我不是你們人生中最好的教師,也許,你們不是我最優秀的學生,但請你們相信,我是最在乎你們的教師,而你們也是我最在乎的學生。

正是這樣的一個真正意義的教師節,讓我明白:也許,世界上再沒有一個職業像教師一樣,包含著這麼無私、這麼複雜的感情在裡面。可是,也正是這次教師節,讓我更加體會到教師的職責感。同時,也讓我把教師這個職業看成一份事業,讓我更加熱愛這份工作,它也支援著我,必須把工作做得更好,因為,它除了關係著自我的未來,更關係著班中無數孩子們的未來。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 篇6

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實現共同目標而自願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而實現共同目標,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但是,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缺乏與同伴間的交往與合作的能力。在與同伴相處過程中,經常表現出不合群、獨佔、爭搶玩具、甚至打人等不良行為。對於中班幼兒來說,幼兒間願意合作很難,需要老師的培養,我們老師要儘量在遊戲、學習、運動中創設一些情景,使幼兒逐步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促進幼兒間的合作,體驗合作後的快樂。我在一日活動中開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在教學活動中為幼兒合作提供材料

開學初在語言活動十二生肖中提供了一個幼兒合作的環節,利用十二生肖圖片進行排排隊,三個幼兒一份材料。給幼兒充分的自由,孩子主動選擇兩位孩子進行一起操作,在這操作的過程中能看到孩子間的分工、協調,能力強的幼兒一下子就完成。可是也有發生爭吵的,為了自己能拿上固體膠,搶著拿圖片貼上,使操作活動無法進行。看到這種現象,說明幼兒之間缺少合作的意識,在以後的操作活動中都以兩個或三個孩子一起完成同一個目標。幾次活動後,幼兒嚐到了與同伴間合作的快樂,漸漸地萌發了合作的意識,材料能促進幼兒之間的合作。

二、在一日活動中為幼兒合作提供環境

幼兒自由活動時喜歡看圖書、聽故事、擺弄玩具。根據這一特點,創設良好的環境,鼓勵幼兒把家裡好看的圖書、好玩的玩具帶到幼兒園,與大家共同分享,相互講述故事的內容,交談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另外引導幼兒做一些安靜的遊戲,如:搶椅子、捉小魚等,通過這種自主的環境來促進幼兒間的合作化,幼兒在這樣的自發自主的活動中,得到了鍛鍊協商與合作的.機會。

三、在運動活動中為幼兒合作提供機會

幼兒運動中幫助他們設計了各種倆人和三人一起玩的遊戲,給幼兒的合作提供了機會,並教會幼兒一些合作技巧。如:拋接球、跳紙棒、翻繩、炒豆豆、運貨等。通過這些遊戲活動增進了幼兒間的合作,自行選擇玩伴,共同商討遊戲規則,漸漸地使幼兒間的合作與交往成為一種需要,一種必然。

同時,老師們平時注意收集資訊,及時拍攝幼兒間合作的情景,並把照片或錄影展示給孩子們,讓他們共同欣賞、相互講述,充分體驗合作的快樂。合作是幼兒未來的發展,適應社會,立足社會是將來的人們必須具有的而且是不可缺乏的素質,因此,從小培養幼兒間的良好合作意識以及合作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 篇7

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顆凡星,雖不奪目,但卻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雖不壯觀,但卻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為人師的這些日子裡,我學習著、實踐著;努力著、進取著;奉獻著、收穫著;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動的足跡。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1990年我踏上三尺講臺的第一天起,這句話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銘。

作為一名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是我的職責。平時對自身的師德修養比較重視,努力以自我的行為、作風和品質去感染薰陶和影響學生;年青的我,以認真踏實不斷進取的精神對待自我的工作;以對學生的愛心和職責感,熱愛尊重和嚴格要求全體學生;以虛心好學的精神與組內教師團結協作、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這天,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課程新理念、在實踐中勇於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將“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人文教育”、“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整合”等實踐滲透在日常教學中,以使自我的教學與時俱進,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在實踐中,不僅僅增強了對教育科學研究的興趣,還提高了研究潛力和教學水平,更嘗試著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收穫頗豐。不斷地將研究課,互觀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著我們的許多問題,在認識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潛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潛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在知識傳授的同時,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僅有親近學生,研究學生,才能展現自我,樹立自我的'威望。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僅有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愛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教師對他的“親”和"愛"。所以多年來,我總會在工作中不斷思索,在思索中不斷提高自我工作的藝術性。雖然因為工作的繁忙有時會影響自我的情緒,有時甚至忘記了微笑。但透過理論學習,反思與同伴互助,很快意識到自我就應怎樣做。所以在處理問題時多溶入了些寬容、理解,多講了些藝術性。我也最終發現,僅有我帶著一顆真誠的心去走近孩子,關心孩子,即便是批評,也會被他們所理解。孩子們僅有真正理解了我這個他們所喜歡的教師,才會理解我。

每接一個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對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給他信心,喚醒他內心的渴望,這就等於給他自我體內安了發動機。而運轉發動機的“機油”就是我們給予孩子的讚譽和信任!

反思自我多年來工作的歷程,回顧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跡。我要感激曾熱忱幫忙過我的領導們;要感激曾無私指導過我的老教師;也要感激曾悉心教育過的小朋友。正是無數個他們的存在,才使我體驗到成長的喜悅、教師的歡樂和人生的價值……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 篇8

以前,在農村教學的老師,條件都是非常的差!差到什麼程度呢?黑板是那種水泥做的,然後用了好幾年了,一坑一窪的!寫起來費勁!教學任務非常重,所有往往都是很多教師要教兩門學科,每天的課程大概都是4-5堂的課程。更重要的是以前的學校沒有計算機,老師要出試卷怎麼辦呢?用鋼板刻!如此出一張試卷要好幾個小時。最重要的是:那時農村學校教師工資待遇很低,一個月只有一百多元,其它什麼福利待遇都沒有。

然而,在以前這樣的環境下的.教師,往往都是沒太多與苦惱,因為,不涉及太多這樣那樣的干擾和顧慮,所以都能清靜的教書,讓很多農村學生考上了大學,走出了農村。

樸實勤奮的農村學生,尊師重教的學生家長,融洽相處的學校同事!這是一個以前農村教師的寫照!

可是現在呢?教書不能完全的清靜了!是什麼瓜分了我的時間呢?

現在,學校的環境越來越漂亮,隨著教育資源班班通,網路班班通的建設,教學設施越來越先進,老師的可用資源也特別的多,包括學校用21世紀教育的校網通資源可以輕鬆減掉教學資源的問題,那些ppt課件一個個的漂亮,完整!然後現在出卷,也太方便了,大家都用組卷系統的來出試卷,點點滑鼠,瀏覽瀏覽就搞掂了,實在輕鬆,高效!

然後,還有很多外部的事情,讓我覺得學生越來越難管了,社會對教師的偏見越來越多了,教師也越來越難當了。即使你沒收到過家長的禮物,也有人說你們教師向家長索要禮物。即使你正當的批評教育學生,如果學生出現一些問題,責任也是你們教師承擔。即使你不遺餘力的教學生,學生成績沒上去,也是你們教師教學水平差。

還有,現在學校教師們為了評職稱,需要做很多事情?不爭取去評又不行,可要去爭取呢?!爭得面紅耳赤,撕破了臉皮,沒有了以往同事之間的融洽相處。然後績效考核,哎喲,那個差距太大了,學校跟教師的距離也從此拉得遠遠的!

現在,我只想清靜的教書!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 篇9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人類禮貌的傳承者,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人們給了教師無數頂桂冠,每一頂都那麼誘人,這也許是我最初愛上這個職業的原因吧。

今年,幸運的我如願以償成為某某中心國小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第一次以國小教師的身份走進課堂,感覺一切都是那樣完美,然而,醉酒方知為師難阿!才幾天工夫,我先前良好的自我感覺一掃而空,應對一大群麻雀似的孩子們,我才真正意識到教師職業是何等的艱辛和瑣碎。三尺講臺站上去容易,要站好可真難阿!這難道就是我將要為之奮鬥一生、奉獻一生的事業嗎?我有點茫然。這時候李校長看破了我的心事,對我說:“教師工作是細緻的,繁瑣的,有時候甚至很苦很累,但務必記住教師乾的是良心的活。”聽了這些話後,我很慚愧,也豁然開朗。“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阿!

此後,在校長的推薦下,沒課時我就旁聽老教師的課,學習老教師的上課經驗。我也有了一個執著的信念,要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業,努力工作不斷進取,盡我所能,讓每一個學生能成人,讓每一個家長都放心,”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新課程理念,已成為我從教的最高準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著平凡的事情。

還記得開學第二週,我們班有個叫少博的小男孩,能說會道很可愛,可是在學習方面,他給人的感覺就沒那麼好了,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動作很慢,不肯動腦筋,書面作業相當潦草,發現問題後,我找他談話,期望他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能改,爭取提高,可是剛說完後,第二天就又犯了,上課竟然變本加例,當時真的心

都冷了,想想還是算了,要不放棄吧,但又覺得十分不幹心,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我要對得起自我的良心,我必須要轉化他!

為了轉化他,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1、我先讓他認識到自我的錯誤,做為學生就應尊重教師團結同學,樹立做個好孩子的.思想。

2、在批改作業時我用了足夠多的激勵語言,儘可能的激發他的提高。例如:這次作業很棒,有提高;教師其實很喜歡你,如果你把字寫的再好一點就更完美了等等。

3、在課堂上,反覆地提問他問題,在回答正確時,我毫不吝舍地給予肯定,表楊,回答錯誤時,我會稍微引導他,讓他再想想。

4、課後,我會詢問他身旁的同學,看一下他的表現狀況,以及在生活上家庭上的一些狀況。

一週以後,我發現他的狀況有所好轉,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了,作業安時完成,回答問題也用心了,於是,我開始反思這種狀況,我發現,我把這種方法用在了另外一個不愛說話其他狀況與少博同學差不多的學生身上,效果是一樣的,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從這件事中,我深刻認識到,要做好一個教師務必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位學生的實際狀況是不一樣的,教師務必深入瞭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及落後的原因,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正確引導。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 篇10

數學看似嚴肅、枯燥,尤其在課堂教學中不如語文課堂生動、豐富,不如語文課富有感情色彩。但如果用心上好一節數學課,仍會讓你收穫到意想不到的快樂。學生學得也輕鬆,自然而然地願意上數學課。要讓學生願意上數學課一定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不管做什麼事,只要有了興趣,才能認真地對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直是許多數學教師關注的問題。根據幾年來數學教學的經歷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首先教師必須對自己所教學科感興趣,自然就帶動了學生上數學課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作一名用心的教師,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細節激發學生興趣。比如數學課本中的“你知道嗎”,從中有很多常識,如阿拉伯數字是誰發明的,它是怎樣傳到中國的?人的心臟一年要跳多少次?諸如這類的問題學生也是很感興趣的,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滲透給孩子們,他們會被數學課的豐富而吸引,自然對數學課就產生了興趣。

第二,從生活中捕捉數學,讓學生覺得數學課堂很親切,很有用處,而不是枯燥的數字累積。

數學源於生活,只有從實際出發,才能便於操作,容易理解。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絡,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比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真正讓學生自己動手量身邊的物體,用自己身體部位作測量工具測量或估計路程的遠近或物體的大小長短。還有,在學習統籌方法和等量代換時不防讓學生親自體驗一下它們在生活中的作用,完全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做一做,換一換。

要讓數學課走進生活並不難,只要我們用心去琢磨,自己先用心去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就能引導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去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自然也就愛學數學,愛上數學課。

第三,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讓學生作課堂的主人。

課堂上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應該做到:學生能做的一定讓學生做,學生能說的一定讓學生說。這樣,才能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著與合作者。而不是全部知識的“統帥”,全部知識都要由教師一個人來和盤托出,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學生自然不會產生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創新,探究了。另外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提供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於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收穫的快樂。

總之,課堂應該是富有魅力的地方;課堂應該是學生獲得自信的地方;課堂應該是師生智慧碰撞的地方;課堂應該是煥發出生命活力的地方。只要我們用心去教學,相信會有這樣的課堂,讓我們都為有這樣的課堂而努力吧!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 篇11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但是,教育者需要對懲戒有正確的認識。

我認為,首先,懲戒不是傷害,而是幫助。教育中的懲罰,是指對學生某種思想、行為給予否定性的評價,採取一定措施使之改正且內化為自覺約束力的教育方法,旨在使學生受到警示,控制不良的思想、行為。它與體罰和變相體罰的根本區別就在於——體罰和變相體罰是一種傷害或者摧殘;而懲戒卻是一種幫助、一種教育,促進個體進行反思、反省,無傷於身體和精神。

美國總統里根小時候踢足球時,不小心弄破了鄰居家的窗戶玻璃,主人家要他賠償12.5美分。里根的父親沒有打罵他,而是讓他自己掙錢償還這筆錢作為懲戒。小里根通過賣報、洗碗等方式,順利償還了賠償金,得到了教育:他認識到損害人家的財產必須賠償的生活規則,明白犯了錯誤必須付出代價、必須負責的人生道理,培養了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其次,懲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立德樹人,在於發展人、成就人。懲戒和賞識一樣,都只是一種輔助的.教育形式、一種達成目的的教育手段。懲戒和勞教、管制犯人有本質的區別。它不關乎洩私憤、報私仇的事兒,而是通過一種特殊的方法或手段,促進個體改變不良狀態,激發個體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實施懲戒,不存在懲惡揚善的性質,它只是對於偏離正常發展道路的孩子進行的一種善意的提醒和特殊的關懷,使之能夠知錯就改,重新回到健康發展的軌道。簡而言之,懲戒不是最終目的,而是達成教育目標的一種手段而已。

英國著名科學家約翰·麥克勞德上國小時,因為好奇狗的內臟是什麼樣子,與小夥伴們偷偷地把校長的寵物狗殺了。校長氣得七竅生煙,卻沒有暴力懲罰“主謀”小約翰,而是罰他畫一幅人體骨骼圖和一張人體血液迴圈圖。約翰·麥克勞德被校長的寬容打動了,不得不認真查詢資料,最終艱難地達到了校長的要求。生活中,我們常常罰闖禍的學生面壁思過十分鐘、毀壞桌椅者自己動手修理桌椅、亂扔垃圾者掃地做清潔等。這些做法都是以懲戒為手段來教育學生,使其認識到錯誤,積極改正,並激發學生內在的成長慾望和內心的榮譽感,推動他們自覺主動地向真、向善。

再次,懲戒既重過程,又看結果。懲戒意在懲前毖後,治病救人。過程是結果的有效保障。如果只關注過程或只注重結果,懲戒必然是不完整、不完善的。在實施教育懲戒時,我們不能只看過程,而對最終的結果不上心。懲戒學生之後,還應當及時追蹤、診斷,力求藥到病除。換而言之,既要關注學生接受懲戒過程中的態度、表現,還要看隨後學生的態度、表現。比如懲戒肇事者僅僅書寫出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使其反思自己為什麼錯誤,如何改正錯誤,並能在實際行動中表吸出來。這樣,懲戒教育才算落到實處,才會產生應有的效果。

教育懲戒不姓“罰”,而姓“育”。實施懲戒,重心始終是學生的健康發展、順利成長。如果以這種態度對待懲戒,有什麼可“畏懼”的?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 篇12

浩渺星空,蒼茫大地,在中國這份神奇而樸素的熱土上孕育出了多少仁人志士,他們志存高遠,為理想執著拼搏,用自己的思考與行動給世人留下了一份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徜徉在教育歷史的長河中,追尋著那永久定格在世人心目中的教育家的身影,為他們的教育情懷與教育真理而深深震撼。比如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與近現代教育家陶行知讓我虔誠地崇敬。驚歎之餘不禁拷問自己的心靈,今天的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的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又該有什麼樣的標準?

筆者不才,這個問題或許不是我一個“有名小卒”所能回答的。但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身處教學第一線,越發感覺到教育世俗的功利性暴露無遺,紮紮實實的“應試教育”禁錮師生的思維,教育不再是令人心動的美景,而是麻木與悲涼。教師的生存壓力之大,學生的個性不再鮮明,學校不再是師生成長的樂園,而是演變成了為考試而考試的“魔鬼訓練營”。這種不堪承受的教育環境漸漸地抹煞著人的靈魂。真正有思想有勇氣敢實踐敢探索,敢為天下先的教育人士成了稀世珍寶。

教育,理應懷著自然、宗教的情懷,以科學、樸素的心態去經營,以執著、勇氣的精神去創造。它應摒棄濃厚的功利性色彩,在僵化的教育體制與痛苦的教育環境之間尋求到有效的突破口,這並不是每一位校長、專家、教授能輕易做到的。中國如今的國情現狀決定了它很難誕生真正開闢歷史先河的教育家。按陶行知先生說:“依我看來,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兩種要素當中得了一種,方才可以算為第一流的人物。

一)敢探未發明的新理

二)敢入未開化的邊疆

敢探未發明的新理,即是創造精神;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是開闢精神。創造時,目光要深;開闢時,目光要遠。總起來說,創造、開闢都要有膽量。陶先生目光深邃,所談標準確實是真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是成”。他言必行,行必果,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動向世人詮釋了堪稱教育家的真正內涵。陶行知稱得上是近現代史上中國乃至世界上真正意義上的一位教育家。那麼真正的教育家應該具備哪些條件?筆者據陶先生之精闢妙語有以下幾點淺知灼見。

1、思想的獨創性

一個真正的教育家應該擁有自己的文化素養,能夠探索獨創性的教育思想。何謂獨創性,就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繼往開來,具有劃時代的現實創造意義。比如,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就是具有獨特的創造性。由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生活即教育”,看似簡單地把教育與生活換個位置,但其本質卻體現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超越性與開創性。實踐已經證明還仍然繼續證明“生活即教育”思想更趨於科學、合理。其次,由“學校即社會”到“社會即學校”的變化,也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又一個新的發展。它把教育的視野、教育的空間延伸到社會層面上來,確實是獨具一格。最後,“教,學,做合一”的思想主張教中學,學中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要做中教,做中學,教,學,做合一。相比兩千年多前《學記》中經典的教育真理“教學相長”有了進一步的創新和發展。當然,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可圈可點可學可思的地方太多,不管是哪一條都具有獨特的創造性。正是因為獨創性的思想才使陶行知教育思想影響深遠。

2、行動的開創性

有句話說:理論永遠是灰色的,只有紮根於生活,用作行動與實踐,它才會永葆鮮明、活力。真正的教育家絕不僅僅是提出教育觀點,就能形成教育思想。而是能勇於探索,勇於行動,勇於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思想得到不斷地檢驗、修正與完善。這樣的教育思想才會更具有真理性與現實的`指導意義。比如,陶行知創辦了以鄉村學校為模式的曉莊師範。這在當時教育相對滯後的背景下,這一行動確實是一個明智的創舉。而我們現今的教育專家、教授、乃至校長有多少能真正地敢於把自己真實的教育理想應用於實踐,指導於實踐。而缺少實踐行動這一重要的一環,再多的理論也不過於烏託幫式構想,於教育而言,無疑於空中樓閣,海市蜃樓,不會散發相對長久的芬芳與魅力。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就是來源於他開創性的行動與實踐,又被實踐證明了的真理。它必將對現在和今後的教育有較強的指導意義。不論是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還是其它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借鑑意義。這不得不說,真正的教育家就應該有大無畏的勇氣去行動。敢嘗別人未嘗的,敢做別人未做的,雖然其路艱辛,但教育思想會因此而散發更多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 篇13

時光荏苒,轉眼20xx年已經向我們揮手道別。真的好快,彷彿昨日還伏案在寫新年的計劃,今天已經到了年末的總結盤點時間。提筆輕嘆時光太匆匆,匆匆得來不及記錄這一年來的點點滴滴。泡一杯香茗,放在桌角,看那霧氣嫋嫋,氤氳起時光的流轉,我的思緒沉浮在匆匆的20xx。這一年,確確實實經歷了一些事,結識了一些人,多了一份歷練和成長,多了一份成熟和堅定,一直堅信:付出就會有回報,回報會遲到,但一定不會失約。

20xx年2月4日是立春之日,在春天的第一天,我們商丘名師工作室的全體成員捧著鮮花在喜悅中相聚,籌劃著新一年的目標和計劃,一起期待:一場春天,即將盛放。無意間走進山東蘭山“敘事者”教育群,加入了一個尋找不一樣的教育的團隊。跟一群熱愛教育的人,用筆喚醒沉睡的心靈,堅持每週寫一篇1000字以上的博文,記錄思考的瞬間,書寫成長的感悟;每月閱讀一本書,閱讀教育專業書籍,與高尚靈魂對話,深度擁有一本書,擁有一次安靜的、專業的、享受的閱讀,而不是簡單的瀏覽文字。就這樣跟著“敘事者”群走了一段,堅持每天和孩子們一起讀書寫字,於是,隨心所欲地寫了12篇與八五班《一起走過的日子》和30多篇生活和教育的隨筆,又寫了20篇鄉鎮學校的專題報道和5篇微課,也淺淺地讀了《靜悄悄的革命》《蘇東坡傳》《兒童的人格教育》等幾本書籍。那段時間,我感覺自己像在春天裡意氣風發地奔跑。

4月,我經歷了一次挑戰。省裡面的基礎教育教研室送教下鄉活動,由省基礎教研室小語會祕書長張琳老師帶隊來到民權站,送來一節觀摩課,臨時要求本地老師也要展示一節,我們縣教研室幾經商量,把這項緊急而艱鉅的任務交給我。一夜之間獨自備出一節公開課,這絕對是一次挑戰。為了這個挑戰,我深夜未眠。還好,第二天我仍能精神抖擻地站在千人禮堂的舞臺上,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去,做到了眼裡只有學生,忘了課堂以外的其他。我和素昧謀面的孩子們默契配合,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贏得臺下熱烈的掌聲。走下舞臺,我如釋重負。張老師親切地和我握手,給我以鼓勵,並親自上臺對我的課作出客觀的評價,並在落實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上給我以詳細的指導和明確的方向。這次挑戰歷練了我。五月份的英文是May。古羅馬傳說中有位叫瑪雅的女神,掌管著春天和生命,May是由她的名字Mains演變而來。5月份,商丘教研室的女神李斬棘老師也創造了一個奇蹟。她帶領我們一群熱愛語文教育的青年骨幹教師,在網路研修上學習成長,以專業的教育理論引領我們探討群文閱讀教學的.方向,鑽研國小語文微課的精髓,交流教育教學中的收穫和感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跟著她的指導深入地解讀教材,再跳出教材來落實語言文字的運用,讓我深刻體會到教材只是個例子。儘管當時我擔任著國中八年級語文,但是我仍從對國小語文教材的鑽研和開發中獲取了很多寶貴的啟示和經驗。

六月的炎炎夏日,給正在生長的萬物以充分的光和熱,也令年輕的心有些躁動不安。城市那麼大,我想去轉轉。城市的招教那麼多,我想去試試。當在網上看到鄭州招聘在職教師資訊時,我一人悄悄去現場報了名,參加了現場試講和答辯的公開競賽,沒想到我竟以第二名的成績進入鄭州市二七區教體局選拔錄取名額之列。去?還是不去?這真得讓我好好考慮一下。

七月暑假如期而至,我去商丘師範學院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國培班學習研修。期間,我如一塊乾枯的海綿,貪婪地吮吸著教育專業知識的雨露,又似一個飢餓的孩子,盡情享用著專家講座的饕餮大餐。專心聽著,生怕漏掉一句話;拿筆記著,擔心落下一個關鍵詞;積極參與每一次互動,為的是不錯過與專家交流的寶貴機會。有幸現場結識申宣成博士,他說:多結識“牛”人,多讀“牛”人的書,等你讀的書用牛車拉的時候,你就成了“牛”人。

“牛”人的激勵使我不再猶豫,收拾好八月份的行囊,我來到了鄭州市第八十二中學。

九月,校園裡染上了金秋的色彩。長廊邊上的一排梧桐樹,在肆意生長了一個夏天之後挺拔著,屹立著,等待著秋日陽光的最後檢閱。葉已變黃,漸漸褪去昔日的青綠,那滿樹的金黃在湛藍天空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如熊熊的火焰在燃燒。

來到八十二中不久,我就被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熱情所感染,他們個個都是那樣愛崗敬業,團結協作,一心一意撲在教育教學工作上,無私地默默奉獻而不計回報。我很快融入新的集體,新的團隊,並有幸結識了另一位“牛”人——洪豔華老師。她是一位良師,帶領我們語文組全體成員發揮“鷹一樣的個人,雁一樣的團隊”精神,一起鑽研語文教學業務,領略語文的詩意與浪漫。她說:“唯有具備一些浪漫情懷,才可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備一些浪漫情懷,才可能真正地理解語文,熱愛語文,欣賞語文。”跟隨洪老師,堅實地走在語文教學的康莊大道上,我們不是詩人,但我們可以讓生活充滿詩意。

十月,秋雨連綿,淅淅瀝瀝,讓人多了一份沉思和積澱。我應周口師範學院之邀,再次來到周師校園,為國培班教師交流“一個草根教師的專業成長”,談的都是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教學實踐中積累的點滴收穫。也許是我這個草根老師太樸實,在國培班一線骨幹教師中間引起強烈反響,郟縣的李延紅老師聽完報告後寫了一首小詩《贈袁昌環老師》——“鄉村任教激情滿,發憤讀書勤鑽研。才華橫溢名師贊,省城學校納才賢。”葉縣的顧迎春老師也當場作詩一首送給我——“草根教師袁昌環,執著追求才華展。從鄉到縣進省城,躊躇滿志欲問天。聽其講課淚潸然,悔對三百六十天。成功從來無捷徑,失敗皆因懶懶懶!”是啊,“成功從來無捷徑”,每一份成功都是源自執著,源自不懈的努力。我把這小詩當做最好的禮物珍藏在部落格裡,以勉勵自己在未來的日子裡更加努力。

11月2日,在洪老師的指導下,我講了一節校級公開課,讓大家認識了我。守著班級,守著講臺,我這棵“草根”要在這裡紮根。初冬的一場大雪,覆蓋了大地的所有熱情。不再熱血沸騰,一切都冷靜下來,驀然發現,今年的十二本書我還沒有讀完,這才意識到步子走得太快,靈魂會落在後面。忙碌和喧囂中尋回一份寧靜,在與20xx年護手道別之際,我只想安靜地讀書,安靜地寫字。捧起桌角冒著熱氣的茶盞,暖暖的,回味香茗苦澀之後留下的清香,淡淡的,亦如回首我的20xx,付出就會有回報,回報會遲到,但一定不會失約。在沒有鮮花和掌聲時,為自己保持一種淡然的心境,在風雨兼程的前行中做到初心不落。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 篇14

我出生在教師家庭,父親是中學教師,母親是國小教師。我的父親和母親是上個世紀40年代出生的人,他們當教師的時候,收入很低,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都很差,常常累得生病住院,還經常帶病堅持工作。父親57歲那年,在工作中突發腦溢血而病逝,堪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父親的學生無一不尊重和愛戴他,父親的去世對我震動很大。父親一身清平,除了精神上感到滿足以外,晚年沒有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如果父親活著,退休工資也可以領三千多元,遺憾的是,他還差三年退休就不幸病逝了。

母親想念父親的時候,總是念叨:“要是你爸爸還活著,那該多好呀!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你調到了主城區工作,還在主城區買了房。你爸爸辛苦了一輩子,沒有能享福呀!”

父親是為工作而累死的,明知自己有高血壓,還常常早出晚歸,從不輕易請假,並且經常演算數學題到深夜。如果父親多想想自己的身體和健康,他一定還活著。父親病逝以後,我常常追問自己:究竟應該怎樣當老師?

我從教十多年了,當教師十多年來,我也像父親那樣廢寢忘食地工作,並取得了很多驕人的成績。我40歲那年,長了聲帶息肉,為了不耽誤畢業班的教學工作,一直拖延了半年,用沙啞的聲音堅持上課,直到大學聯考結束才去做了切除聲帶息肉的手術。

我做完聲帶息肉手術出院後,在衛生間洗澡時,不慎跌倒,右手骨折。當時,學校安排我接高二某班的班主任以及文科重點班的課,為了不辜負學校的信任,我打著繃帶就離開了醫院,我用左手寫字備課,用左手在黑板上板書,我的行為深得學生的敬佩和領導同事的好評。

我有胃病和嚴重的咽喉炎。知識分子過勞死的事例常常見諸報端,過去,我為了學生,為了班級,經常不按時吃飯,或者用開水泡一包方便麵吃就算一頓。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利於教師的健康。

在學校,教師最大的壓力是班級評比。無數的教師為了在評比中獲勝被壓垮,例如,20xx年10月,石柱中學的一名女教師,才走上教壇一年,不堪重負,就在寢室自縊身亡。教師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教師的身心健康問題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最近在網上瘋轉的一篇文章是《我只是一個教師》,儘管其觀點有些偏激,可是,它從一個側面真實地反映了教師的生存狀態。

我當過縣級的優秀班主任,省級的骨幹教師,也當過學校的中層幹部,這些只是學校對我工作成績的肯定。我們教學生要淡泊名利,身為教師就應該身體力行;我們教學生要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首先我們自己就應該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

教育是光輝的.事業,教師只是一個職業。

我不希望看到老師們像我的父親那樣病逝於工作中。父親忘我工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學校給他開了隆重的追悼會,但是,他英年早逝給自己的親人帶來了莫大的痛苦和遺憾。

我剛走上教師崗位時,父親說,教師應該教好書,做好人。父親是數學老師,說話時,沒有華麗的詞藻,他樸實的話語一直激勵著我努力工作、積極進取。

在我的眼裡,父親是好教師,我一直對父親的話堅信不疑。當我跨入中年教師行列,才開始認識到,教師不僅應該教好書,做好人,而且應該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

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我希望千千萬萬的教師,不僅要好好教書育人,而且要熱愛生命和健康,不要用犧牲生命和健康去換取所謂的成績和榮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