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養成教育計劃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9W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工作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養成教育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養成教育計劃

  國小養成教育計劃1

農村相對城填來說,地廣人稀,居住較為分散。由於歷史原因,人們的衛生觀念和意識淡薄,曾有這樣的說法:“不乾不淨,吃了不生病”。所以孩子在大人的行為習慣影響下,不講衛生,隨地吐痰、隨手亂丟垃圾、雜物等等現象極為普遍,已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為了讓學生摒棄這一壞習慣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正確認識整潔之美,激發愛美之心。

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必須讓學生知道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我們只有讓學生從思想上加以認同,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學生自覺地按照要求去做。使學生真正認識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讓學生知道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僅僅是第一步,我們還必須讓學生知道怎樣做才能養成好習慣,必備的行為規範知識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礎,讓學生了解衛生行為習慣的具體要求,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做到事事有標準,樣樣有規範。

  二、班級學生衛生習慣養成的內容。

(1)、學習用品擺放整齊,使用保持清潔。

(2)、書包乾淨,能自己整理。

(3)、桌椅擺放整齊。

(4)、定期清理桌箱。

  三,反覆訓練,形成習慣。

俗話說:“百說不如一練”,“習慣”要“習”才能“慣”,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訓練。要讓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引導學生圍繞良好習慣的行為要求,反覆進行行為訓練。

  四、重視家庭教育。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我校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及家長的表率作用,以達到“近朱者赤”的目的。家長是孩子最先模仿的物件,學生衛生習慣離不開家長的鼎立支援,一個從邋遢家庭走出來的孩子,對髒醜現象就會熟視無睹。為此,我們重視家教指導,要求家長重視孩子們衛生習慣的培養,並率先示範,為孩子營造整潔、清爽的家庭環境。

  五、及時評價,合理獎懲。

為確保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班級成立了班級檢查小組。學生檢查小組的職責是天天檢查、不定時檢查。查完後紀錄在冊並告訴當天值日生衛生情況,及時解決出現的不良狀況。評每週、每月的衛生明星組和個人小明星。到月底評出明星個人。

  國小養成教育計劃2

養成教育就是教育者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訓練活動使教育者的各行規範化、標準化的教育過程。

國小階段是實施養成教育,培養學生各種行為習慣的關鍵期。錯過了關鍵期,養成教育可能事倍功半,致使終身難補。學生對道德行為的認識要發展到理性指導下的行為實踐,並使其達到內化,然後將行為規範變為自覺行動,形成習慣,成為品格。教學實踐中有以下幾點養成教育的方法。

  1、通過榜樣感召

盧俊說:“千萬不要乾巴巴地同兒童講什麼理論,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說的道理,你就得用一種東西去標示它”,因為“在達到理智年齡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觀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國小生具有富於幻想,主動活潑,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情感外露,易衝動,善於模仿,易受暗示和感染,可塑性和依賴性大等特點,其行為的獨立性和自覺性差,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時,必須利用直觀、形象的榜樣作用。

如訓練學生完成作業時,要求學生做作業前先複習老師在上課時講的知識,然後仔細審題,看請題目的條件要求,再開始動筆;書寫時,要字跡工整,認真不馬虎;做完作業以後,要仔細檢查,避免出錯。在家庭作業的時間安排上要求學生放學回到家裡,先完成作業後再玩或看電視,為了避免有的學生因看電視時間過長或玩的上癮而影響作業的完成。

榜樣感召是以榜樣人物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為、優異成績教育影響受教育者。榜樣包括教育的言教身教,優秀學生的榜樣效應以及英雄模範人物的楷模激勵。榜樣能給國小生提供鮮明、生動、可模仿的形象,典型和行為模式,使國小生在對自己喜愛的榜樣的思想行為的仿效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認識、激發內在的上進心,強化自我鍛鍊,成長的自覺行為;通過典型的形象,示範的行動去影響、帶動、吸引學生,具有感召效應。

  2、創設情境陶冶

情境陶冶是指教育者有意識創設的教育環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薰陶。在行為習慣養成中,情境陶冶能起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作用。

班主任在養成教育中要有意識地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因為國小生易受情境的暗示。如新學期開學,學生報道前,就要組織班幹部把教室打掃乾淨,把學生用品,衛生工具放置到妥當的地方,使學生一進入教室就感到一種整潔、守紀、勤學、向上的氛圍;要訓練學生養成早讀的良好習慣,班主任就要組織先到教室的學生早讀,並引導其他的學生隨到隨讀,後來的同學見教室裡的同學都在認真地早讀,也就會悄悄地走進教室,很快地拿出課本認真地讀起來。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裡,同學們就慢慢形成了一種自覺早讀的學習習慣:早讀時間就會出現沒有一個人說話,沒有一個同學下座位,教室裡總是書聲琅琅的景象。

  3、利用集體育人

馬卡連柯說:“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後,集體自身就能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不管用什麼樣的勸說,也做不到一個真正組織起來的自豪的集體所能做到的一切。”培根也說:“一種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良好的道德風氣的環境,但最有利於培養良好的社會公民的。”

因此,班主任在養成教育中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班集體意識,培養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學生形成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文明習慣。可利用班隊活動或課餘時間組織國小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集體的溫暖,形成熱愛集體的文明行為。

如開學初,我組織班級學生開展“我為班級獻份力”活動,孩子們給班級帶來了掛鉤、新掃把、還有許多垃圾袋,為班級衛生出了一份力;有的同學拿來了一本本課外書,豐富了班級的圖書角。我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抓的可能是點,但帶動的是一個面,重點面結合,重在對學生集體進行教育,通過集體來影響、教育、約束個體,使學生在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關心他人、嚴肅認真、刻苦努力的氛圍中受到感染、鞭策、激勵和鼓舞,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協調家庭與社會教育

在養成教育中,我們發現造成學生不良行為的因素很多,其中社會家庭的影響就是重要的因素,學校養成教育是否達到最終目的,主要看學生良好習慣的遷移和發展,看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對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續,因而家庭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用不可忽視。工作中我們做到,學校應協調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力量,宣傳學校的家庭和社會多方面的理解和配合,使他們都能參與到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活動中來,並與學校在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達成共識。尤其要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援和配合,請他們為子女改變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提供有利的家庭環境。

班主任也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並給予及時熱情的鼓勵,如對一週內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的同學獎勵一面;學習上有所進步就給予讚許;生活上做點好事就進行表揚等。還可以書面激勵,如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可在作業本上及時寫上評語:“你的作業工整,又有進步了。”在素質報告單上寫上:“打掃衛生,你總是關好窗戶,最後一個離開教室。”

通過監督檢查和及時地總結和反饋,使學生正確的行為得到強化,不良行為得以匡正。

  國小養成教育計劃3

俗話說:“嫩枝容易彎也容易直。”這也說明了加強國小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年齡小,知識少,行為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也正如現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所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那麼,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 結合班級實際制定好習慣養成計劃

我班在好習慣養成教育中提出了“一聲問候,兩個輕聲,三處整齊,四個自覺”的要求,開學初同學們學守則、提要求、訂常規,制定好習慣養成的班級計劃:

(1)早晨到校時要和老師同學相互問好;

(2)自覺上好早自習,珍惜時間;

(3)認真唱好歌,做好廣播體操,老師在和不在一個樣;

(4)課桌裡的學習用品排放整齊,書本、文具等用品應保持整潔、乾淨;

(5)課間文明休息,走路輕聲,不在教室追逐打鬧,不大聲喧譁;

(6)保持教室地面整潔,課桌裡無廢紙屑。

好習慣養成計劃訂出後,對我們的習慣養成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 在行為上引導,反覆訓練

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正如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指出的那樣:“心知道該怎樣,未必就能養成好習慣;必須怎樣做去,才可以養成好習慣。”

於是我在落實開學初制定的六個好習慣時,做了具體分解。如書本文具課桌裡的擺放;個人及環境衛生每週都提出明確可行的要求,並堅持:

1、反覆強調、訓練,隨時檢查,經常講評,直至形成良好習慣;

2、認真執行,持之以恆,環環相扣地緊抓下去,有一種不厭其煩、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3、注意抓好典型,反覆強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養成認真負責的態度。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通過循循善誘,以點帶面,逐步有少數人能做到變為多數人擁有,最後匯聚成集體的強大力量,成為集體共有的“財富”。全體同學們在鍛鍊中不斷成長,終於使班級形成了良好的習慣。

  三、 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促進好習慣的養成

有計劃,反覆抓,確實能促進好習慣養成,但相應的評價機制更能快速促使同學們養成好習慣。於是我班根據同學們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評價方法的改變:班級設有值日班長記錄表。根據每週提出的好習慣具體要求,進行檢查評比。每天有值日班長進行檢查並記錄,班主任進行不定期地抽查,一週評比一次,評選文明之星、優秀作業、閱讀之星、等誰達到了評比的要求,就換一顆星,張貼在班級“我最棒”的競賽欄目中,作為優秀小組評比的依據。在表揚的同時,我

對一些經常要違規的同學也進行一些小小的“處罰”。比如:排隊不能做到快靜齊,就留下來進行單獨訓練;還有不能按要求做到離開教室桌面整齊的,及時指出讓其改正。

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規範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長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國小養成教育計劃4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入學之後,一方面由於學前段的教育不同,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也是參差不齊,另一方面,一年級的學生本來就比較好動,加上學習環境的突然改變,學生會很難適應國小的學習方式與方法。通過習慣養成這一校本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在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等方面都得到發展。讓他們儘快適應國小階段的學習。

  二、指導思想: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行為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三、本學期習慣培養的具體目標要求:

行為習慣:

1、尊敬國旗國歌

2、講文明懂謙讓(十一月重點)

3、維護公共衛生(本學期重點)

4、課間午間活動正常秩序(本學期重點)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本學期重點)

6、孝敬父母(本學期重點)

學習習慣:

1、做好課前準備(九月十月重點)

2、寫字姿勢:一拳一尺一寸(本學期重點)

3、上課聽清老師的要求,發言先舉手(本學期重點)

4、與書報交朋友(本學期重點)

衛生習慣:

1、衛生好習慣(本學期重點)

2、國小生衛生習慣(本學期重點)

3、講究個人衛生(本學期重點)

  四、教學措施:

1、新生入學一月內加強各項習慣的培養力度,尤其是開學一週內集中訓練學習常規。

2、寓訓練於遊戲中,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習得習慣,體會到國小學習的樂趣,熱愛學校生活。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時時滲透國小生日常行為要養成好習慣的思想。

4、做好家長工作,家校聯動,向家長講明習慣對人生髮展的重要性,在家庭鞏固各種正確的習慣。

5、努力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