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後感集合1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愛的教育讀後感集合13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

書是知識的寶庫,陪伴我快樂的成長。如果要問我讀過的眾多書中,最喜歡哪一本書的話。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作者是著名小說家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他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寫下了安利柯九個多月的四年級生活。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裡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夏沔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由此可見,《愛的教育》不僅能教育孩子,而且能教育那些正在教育別人的人。

在看《愛的教育》時,我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蹟所感動,流出了淚水。《掃煙囪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等和我們國小生有關的故事中,歌頌了我們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我們要愛祖國、愛人民。

我最喜歡的就是《千里尋母》這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記錄了馬珥珂不畏艱險從義大利跑到南美洲尋找媽媽,幾經周折,最終使媽媽成功做完手術,一家團圓的故事。這讓我不禁想起了中國神話故事《沉香救母》,這些故事都表達了母子之間的親情。讚揚了“百善孝為先”的高尚品質。

還有安利柯與同學們告別似的情景,最令人感動。同學們互相贈送禮品,與自己的好夥伴道別。安利柯也和他最好的夥伴戴洛西、小石匠等人戀戀不捨地道別。尤其是他們相處了近一年的老師,老師一直把他們當做孩子一樣看待,自己的孩子要走了,心情也很複雜,他最後送給同學們的話是:“同學們,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的!”同學們也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們也絕對不會忘記您的!”我馬上也要面臨這一時刻了,國小中與同學們度過六年的時光,我怎麼能忘記呢?想起馬上要的同學和老師分離了,我也有多麼的不捨啊!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感情似乎比對任何感情還要深。

有一次我在散步的時候,看見了一位老爺爺,他身穿一件褪色的軍大衣,足蹬一雙破布鞋,蓬頭垢面,手裡還拿著一個破碗,原來這位老爺爺是乞丐。我當時還有二十元錢,可是我還準備給姥姥買生日禮物呢。我給不給這個老爺爺呢?我該怎麼辦?看著老爺爺那麼可憐,我頓時想起了《愛的教育》中的一個小片段:一個小同學的錢丟了,許多大學生都把自己買文具,吃飯的錢借給了他,這個小同學的臉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我想了想,那麼多人把吃飯和買文具的錢都給了一個小男孩,我這些錢算什麼呢,何況給姥姥帶的東西不一定非要買,比如可以做小卡片,給她一個擁抱等等,一定比買禮物還要珍貴。我終於還是把錢放到了這位老爺爺的碗裡。老爺爺的眼睛溼潤了,他不停地對我說“謝謝”,我又幫助了一個有困難的人,我也很開心。原來人間自有真情在,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幫助更多有困難的人。

《愛的教育》的主旨是要讓人間處處充滿愛,就像《愛的奉獻》中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我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2

這是一部教育類的著作,但在我看來,但更傾向於兒童文學,相較於那些寓言、童話,這本《愛的教育》更加直接地教人在生活中如何去愛人、愛己、愛國、愛家。

它是由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發表於1886年,贏得了廣泛聲譽,甚至於可媲美盧梭的《愛彌爾》所帶給人們的價值。

《愛的教育》以一個國小生的眼光,通過日記體的形式,描寫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各式各樣令人感動的小故事,字裡行間都把“愛”展現得精湛厚重、淋漓盡致,激勵著青少年們迎接現實生活的挑戰,用愛心去創造美好的世界。正如作家所說:它飽含的教益、慰藉和激盪的情愫無不使所有的人留下動情的眼淚。

在這個物慾橫流、道德缺失的時代裡,人們心中或多或少地缺乏一種博愛思想。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如今,人們更多地重視的是自我的滿足,多時渴望得到而吝嗇付出。

我們所談的教育,特別是如今提倡的素質教育,使人們從單純地重視知識傳授而有所轉變,在基礎教育中,人們越來越重視人的素質教育。國民素質的真正體現並非完全取決於學問的高低,而是道德修養的高低的體現。也誠如我們的孔夫子所提倡的施行“仁愛”的教育方式。

愛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它可以擁有海納百川的包容大度,一種知禮守儀的從容不迫,一種向善的態度言行。東西方文化儘管有很大的差異,但在宣揚仁愛這個大主題上面卻是空前的一致。

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就是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再守禮又有什麼意義?”孔子在這裡闡述了“仁”與“禮”的關係,即,“仁”是一個人內在的東西,而“禮”是一個人外在的東西,所謂“誠於中而形於外”,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仁愛之心,不管他外在表現多麼彬彬有禮,都沒有太大的意義。

而在這種情況下,《愛的教育》是和我國所提倡的孔子的仁愛不謀而合的。由此可見,古往今來,愛對人們的教育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在《愛的教育》中,教導我們要樹立自己的信仰,對朋友予以包容,對錯誤要正確對待,對貧者要報以關懷,對父母要尊敬愛戴。要學會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意志,要有為國家興亡而隨時準備獻出生命的奉獻精神。

作品通過日記體的格式來敘寫,它顯得更系統更有序,也更能吸引讀者,它的每一則故事都教給人不同的道理,這樣用日記體串連比單個的排列組合一個個故事更容易引人入勝,具有連貫性、穿插性。

而通過對作品中主人公以及他所發生的故事的描寫,一方面向我們講述瞭如何施行教育,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孩子天性中的純潔、善良。我們知道,孩子的啟蒙教育是有為重要的,人的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就在兒童時代。這部作品也正是順應這一特點,用孩子的眼光去寫成。

這部作品中有一些故事是與其它的故事不同的,即《每月例話》。它不是與主人公安利柯相關的事,以為國家獻出了生命的那些少年的故事為題材,因為與孩子的年齡相近,所以讓孩子覺得貼近,這樣的故事更能達到效果。

其實,愛的教育就是一種意識教育,由小愛到大愛,由大愛到博愛。

我們經常把愛掛在嘴邊,而愛的真正涵義我們卻難以真正界定。

在西方,愛是一種信仰,一種與人為善,最終引導人們走向光明的方法。

在教育中,多的是教育論述和理論,而專門這樣以故事的方式來和我們討論教育的著作是少之又少的。我們缺乏的就是一種平實的教育方法。所以,這部《愛的教育》是難能可貴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3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睛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說它和我差不多年紀,今天我捧在手裡細細品味的時候,被書中無數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

《愛的教育》是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義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就像空氣,充斥在生活的周圍,充滿了人的內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生命。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患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每個人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實,我們也可以擠出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們多聽聽這些“愛的故事”,感受和體驗愛,學習付出愛。我想,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無法用準確的文字來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的更加悲觀時,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對嗎?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

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4

由王尚文主編的《新語文讀本》選載了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中的兩篇。“閱讀建議”中這樣說:“你也剛剛告別了國小,開始中學生的新生活。你懷念國小時的老師和同學嗎?本文著重寫了班主任老師配巴尼先生在開學和學期結束時的兩次講話。老師說:‘我愛你們,也需要你們的愛。’你能從作者的描寫中,體會出這是怎樣一種愛嗎?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愛?建議讀《愛的教育》全部。——就以此作為你中學時代閱讀的開始好嗎?”於是我就在寒假中選了《愛的教育》來看。

原來這是一篇篇義大利國小生安利柯的日記組成的一本書,記錄了他的日常生活,他與父母,他與親戚,他與同學,他與老師,他的朋友,他遇見的陌生人……《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我想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各不相同,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汙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5

我利用閒暇之餘認真拜讀了義大利作者亞米契斯所寫的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電子版《愛的教育》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感悟。

還未真正進入正文,譯者序言就有這麼一段“這本書一般認為是有名的兒童讀物,但我認為不但兒童應讀,實可作為普通的讀物,特別應介紹給與兒童教育有直接關係的父母、教師們,叫大家流些慚愧或感激之淚。學校教育到現在空虛極了,單從形式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馬燈似的更變迎合,而於教育生命的某物、從未有人培養顧及。好像掘池,有人說四方形好,有人又說圓形好,朝三暮四的改個不休,而於池的所以維持的要素—水,反無人注意,“教育的水是什麼呢?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或許我更不應該將它做為一本兒童讀物,我更應該認真拜讀,瞭解其中教育的真諦。

懷著敬畏之心,我認真的拜讀起這本書,本書是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發生在他身邊的許多感人的小故事。

其中始頁就有這麼一段話“我高高興興的回家了。可是因為那位親愛快活的先生已不在,學校也不如重前有趣味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厭學,我們作為一個老師應該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有氣氛。現在出現了一個個網紅老師,他們將枯燥的化學公式,常見病的急救方式等編成歌,“陡”耳朵上走很陡等拆字法應用到教學中。這些都是我們教育的革新,我們在今後的教育中,要多跟孩子們溝通,發現探索孩子的興趣。我們教師的一個努力,一次教學風格個革新,可能就會激發孩子們探索知識的興趣。

記得“我們的先生”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先生看見一個面上生著紅粒的學生,讓他終止默寫,並且認真的檢視他的身體,問他身體狀況,在此間後面有個同學趁先生不注意,玩起了洋娃娃,被先生髮現了,學生已經俯頭預備受責,可先生只是說了句,下次不要這樣了,其它就什麼也沒說了。放學後這名孩子找到學生說:“先生饒了我這次!”先生親吻著孩子的額頭說:“快回去吧,好孩子。”如今的教育中我們可能很少有老師能像這位先生一樣,用情用愛來對待自己的學生。中國有句古話叫真心換真心,當我們老師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我想孩子也會有感激之情的。當他們送上一張賀卡,我們也會倍感幸福。當我們面對學生的一些錯誤時,我們不應該一味的去批評,更多的應該去包容,從側面讓他們去認識到他們的錯誤,自覺的去承認錯誤,改正錯誤,比一味的去批評懲罰更有教育意義。

每一個小故事都耐人深思,就像譯者所說:“在閱讀時還深深的感到刺激,不覺眼有些溼潤,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人的資格外,我在家中已為人妻,在工作中也是執鞭七年的老師。書中講述了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社會之同情,都近於理想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感覺到理想世間的情味,認為世間要如此才好,於是不覺得感激得流淚。

由於自己的職業關係,在閱讀中,讓我認識到了一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一個學校對孩子的影響,我所慶幸在我還未為人母,初入教育事業不久,就能有契機認真拜讀這麼好的作品。這每一個小故事都會鞭策給自己孩子一個良好的家教。對同學要耐心的進行教導指引,對待工作要虛心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沉澱,做一個有趣的老師,做一個讓同學同事喜歡的老師。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6

最近,被一本教育部《中國小生閱讀指導目錄》中的一本書感動了,雖然是國小3-4年級推薦書目,但我覺得該書不只是一本兒童讀物,家長更該好好讀一讀。

這本書就是《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阿米琪斯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世界最受歡迎的讀物之一。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恩利科的四年級小男孩的成長故事。內容主要包括髮生在恩利科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日記裡有他所敬愛的老師們,有他日日相處的同學們,有他的嚴父慈母,還有許許多多讓他非得用筆記下不可的人兒。

書中有親子之愛。無論是來自底層的父母,還是有錢有勢的紳士,他們大都是以正面的積極的姿態出現的,沒有當今社會上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而是嚴格要求孩子們,引導他們與人為善,和睦相處。尤其是恩利科的父親,他對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常常採取一種設身處地的教育方式,告誡、鼓勵、教育恩利科,及時糾正恩利科錯誤的思想傾向。正是在父母的精心教育下,恩利科成長為純真善良、樂觀進取的優秀少年。

書中有師生之愛。書中描寫了多個老師形象,他們熱愛學生、盡職盡責。如恩利科一年級的老師,她從不會忘記她的學生,多少年後也能回憶起學生的名字,時刻牽掛著他們的成長,而她的學生們也非常牽掛她,經常來看望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思里科父親的老師,一個八十四的老人,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桃李滿天下。他每年留出每個學生的作業儲存起來,作為他永久的回憶。而恩利科的父親,也不辭路遠地去看望他的老師。

書中有同學之愛。如卡羅內,是班裡最強壯的男生。他是非分明,敢於和邪惡抗爭,常常保護弱小的同學。如德羅西,是極受同學尊敬的班長,待人友善,樂於助人,是品學兼優的模範學生。書中描寫最多的就是同學之間的純潔的愛,讓人不由地回憶起曾經的童年、曾經的同學。

書中有祖國之愛。“每月故事”基本上講得都是一個個愛國的故事。如《帕多瓦的愛國青年》、《倫巴第的小哨兵》、《撒丁島的小鼓手》等,書中時刻體現出人們對家鄉、對祖國的深沉的愛。

總之,這是一本很溫暖的書,紙頁間滲溢著滿滿的愛意。雖然已是成人,卻還是被書裡孩子們的善良和可愛所打動,被書中處處流露的美好的品質所感動。或許,這就是一個充滿愛與溫暖的烏托邦世界吧。雖是幻影,但讓我們明白,受教育過程中,一個人最核心的是學會愛。我們的孩子不只需要學習知識,更需要學會感恩,學會感受幸福,學會去愛。

作家夏丏尊評價說:“書中敘述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感,社會之同情,都已近於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得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為世間要如此才好。於是不覺就感激、就流淚。這書一般被認為是有名的兒童讀物,但我以為不但兒童應讀,實可作為普通的讀物。特別地應介紹給與兒童有直接關係的父母教師們,叫大家流些慚愧或感激之淚。”

說的真好。更該讀讀這本書的應該是父母們。連嶽說:“父母們跟著孩子,把《中國小生閱讀指導目錄》裡的那幾百本書讀完,素質與見識,都非常人可及。”看大學聯考狀元的經驗分享,無一不體現出父母的格局與努力。言傳身教,與孩子一起學習與成長,當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7

這幾天,我一直都在忙碌著。可能你會問,有什麼可忙的呢?我告訴你,我這幾天都忙著讀《愛的教育》這本書了!而且,還是在網上讀的呢!

《愛的教育》這本書我並沒有讀完。而在讀它時我並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這本書的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這真的很令我感動!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在這繽紛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呢?我帶著這個疑問,與這個義大利國小生一同去跋涉,去探求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裡,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使人讀著就像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一樣,每天在我們身邊出現,可是它是那樣的渺小、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但是我們的生活卻少不了它,其實愛的含義已經融入了生命之中。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是最容易被人所忽略的東西,正如這博大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是無法感受到的。愛之所以那麼的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們。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的陽光中的。他們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不一樣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那就是對自己的祖國深深的愛,對親友真摯的情懷。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故事”。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陶冶,同樣讓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夏丐尊老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感覺到很輕鬆,每天也會因為有對新事物的感悟,學習從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的走下去,甚至投入生命,不在乎它將會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熱愛。讀《愛的教育》時,我深深地融入了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些,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汙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8

《愛的教育》中,把愛用點點滴滴的小事完美地體現了出來。書中平凡但細膩的文字淋漓盡致表達了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宜、鄉國之戀······書中處處洋溢著愛和真情。

首先《愛的教育》這個書名就值得我們的思考,愛究竟是什麼?一個義大利國小生一年的日記,告訴我們,“愛”的意義深遠,小到同學之間的一聲問候,老師對我們的鼓勵,父母的關愛,還有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獻血、捐獻骨髓,希望工程,還有········

其中讓我最感動的是一篇每月故事《三千里尋母記》,主人公馬爾可僅有十三歲,為了尋找母親,他不怕路途遙遠,每天睡在乾草堆上,只吃一點麵包,忍受飢餓的折磨。鞋底磨穿了,腳底板長起了血泡,再加上往日的奔波,使他病倒了。最後馬爾可終於找到了他的母親,一家人團聚了。

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裡,家裡既有爸爸媽媽的關愛,又有爺爺奶奶的關愛。在學校裡,老師、同學中也充滿著愛。我們每天都被濃濃的愛包圍著,沐浴在愛的海洋裡,相對於故事中的有些小主人公,我們是多麼幸福啊!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要辜負這濃濃的愛!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是啊,愛是一個燈塔,如果你迷路了,那就順著它的光線,走向溫暖的港灣吧,它會為你撫平創傷,製造出一個平靜的港灣。

愛,像空氣,每一天都會在我們的身邊,它在每一個角落。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因為它的意義已融入生命。例如父母的愛,感恩裡有本日記是與父母共同讀寫的,而此刻學生買的本子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或者會有密碼。最簡單的東西會容易忽略,正如這偉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有很多人都會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是對個人而言,而是以整個國家為榮的尊嚴與情感。

《愛的教育》是一部小說,也是一部鉅著,是義大利著名的作家埃·德·阿米琪斯寫的,是他的代表作,原名《心》。是以一個國小四年級學生安利柯的口吻來寫的。《愛的教育》引導我們自我去關注、欣賞、品味、思考生活,讓我們用愛心與作者對話。

埃·德·阿米琪斯不但寫出了愛與被愛的感受,還把一個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純真善良的安利柯,愛保護弱小的卡隆,品學兼優的代洛西,學習用功的潑來可西,待人友善的克萊諦,愛讀書的斯帶地……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日記就是《爸爸的教誨》了。是爸爸告訴“我”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而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失去媽媽,媽媽對我們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親人之間的愛,是人世間所有感情中最神聖的感情。雖然有的人是殺人犯,但只要他還愛媽媽,心裡就會有一段完美的記憶留著。相反,即使有的人是名人,只要他不愛媽媽,那他就是可鄙可賤的人。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永遠無法用文字來形容的,但我明白,擁有愛的人,並付出愛,就能真正體會到愛與被愛的滋味,因為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9

在《愛的教育》裡,沒有多麼華麗的辭藻,沒有空洞的說教,更沒有悲壯的英雄實際。只有簡單易懂的字句,只有一些平凡又善良的人物,以及他們普通的日常生活。但正就是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讓人動情,字裡行間洋溢著兒童的純真與情趣,也讓我們在愛中得到教育。

愛,沒有限制。它可以大到愛國,小到愛自己。在安利柯的成長過程中,他真切地感受著身邊的事物帶給他的影響,例如賣炭人、小石匠、少年鼓手等等。讀者在閱讀中見證他怎樣學習、怎樣生活、怎樣去愛的過程,同時也讓自己對愛引發一些思考。

也許在小時候,父母對於我們的教育普遍停留在好好學習,考取優異成績的要求上,儘可能滿足孩子各種需求。但就是,當我們習慣於接受他人的關愛,認為別人對自己的愛就是理所當然時,愛的反面詞“冷漠”很容易會在我們身上體現出來。在《愛的教育》這本書中,作者通過記述無數個發生在學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告訴讀者: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與尊重。

另外,小說還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附在日記後面的還有以第二人稱寫的教子篇。安利柯的父親就就是通過給他寫信,同他交談,邀請他的朋友等方法來教育安利柯,教他學會與人相處,要求他熱愛祖國,積極上進,孝順父母等;他的母親通過寫信,交談等告訴他人要有愛心,有同情心,與人為善。可見,這不僅僅就是一本兒童讀物,家長們閱讀此書也會對自己的家庭教育起著一定的幫助。

最後,也就是最重要的,作者想主張的教育思想就是愛的教育。在小說中,我們會發現,無論就是安利柯的嚴父還就是慈母,無論就是他的老師或就是姐姐,都打心裡的愛著安利柯,他們為他傾注心血,用愛感化他,用愛教育他,同樣的,也將愛植入他的心底。在父親的信裡面,雖然句句透露著威嚴,偶爾還帶有譴責之意,可就是字裡行間卻就是藏不住對孩子的愛。他為了安利柯不用心讀書而煩惱,為了安利柯不孝順母親而傷心,為了安利柯與同學交往的方式不當而擔心,可以看出,他真心愛著安利柯,為他操心。而且父親關心的不僅僅就是小事,更重要的就是,他教育安利柯要熱愛祖國,熱愛勞動人民,要求他為了祖國應該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告訴他對待勞動人民應該友善,尊重他們,從這可以看出,安利柯的父親有多大的胸懷,有多大的愛心,同時也如此要求著他。安利柯的母親就是一位樂善好施的善良女人,她帶著安利柯去救濟困難的朋友,她寫信告訴安利柯,希望他能夠有一顆仁愛的心,教育他不能對路邊行乞的人視而不見,應該給予可憐的人兒更多的關愛。這位母親就就是這樣,身體力行的告訴著安利柯什麼就是愛,教他愛別人。安利柯的幾位老師,包括校長都十分偉大,他們嘔心瀝血,不計較個人得失,全身心的愛著學生們,為他們操心,不遺餘力的教育他們,不求回報,只求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此外,安利柯身邊的同學,如卡隆,潑來可西,代洛西等,他們如此友愛,有著一顆寬容他人的心,處處體現了愛,這也給了安利柯很大的感觸,讓他更加切身體會到什麼就是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0

《愛的教育》是由義大利作者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於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說。同名電影《愛的教育》是鍾啟文導演於1961 香港所拍攝。作品中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

這本書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義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汙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1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片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啊,如果這個世界處處充滿了愛,該多麼美好啊!

當我在暑假裡看了《愛的教育》後,更是讓我對我的想法更加堅信。

《愛的教育》是一本日體小說,講述了一個名為恩利科的小男孩的成長故事。這裡面每一個故事雖然短小,但它們都圍繞著一個主題——愛。有了愛,世間的一切都將變得美好。

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其中一篇每月故事:“小抄寫員”。故事中講了小小年紀的朱利奧為了減輕父親揹負的生活重擔,深夜堅持為父親抄寫包裹訂單,並且忍受著父親對他的責罵和誤解,直到四個月後才被發現……

當我讀到“啊,爸爸!沒有您的愛,我是活不下去的——無論怎樣,請您不要這樣說。”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是朱利奧難以忍受父親對他的不關心而發自內心的呼喊,也不難看出朱利奧把爸爸對他的愛當成了一種精神支柱,和他對爸爸的關心和珍惜。

朱利奧父子之間的感情是多麼深厚!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對家人做出瞭如此大的貢獻,相比之下,我自愧不如。我總以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足夠了,可他卻恰恰相反。我真應該學習朱利奧。學會分擔一點家中的責任。

《愛的教育》是一本不厚的書,卻讓我看到了世間美好的一面,看到了身邊各種愛,懂得了愛與被愛,真不愧是一本世名著。

在這個世界上父母的愛是最無私,最偉大的,我們在父母的愛中降臨這個世界,不,更加確切地說有更多更多的人對於我們的降臨充滿期待。現在有很多人會說自己沒人愛,整天“可憐兮兮”的,其實真的是沒有人愛你嗎?答案是否定的,每個人都是被愛的,只是我們沒有像《愛的教育》中安利柯那樣善於發現、記錄愛罷了。

在《愛的教育》中,安利柯記錄的是他在四年級中父母、同學以及其他人對他表現出來的愛。“愛”這個字眼貫穿了整篇小說,成為了文章的主旨。在安利柯的描述中,字裡行間都滲透出濃濃的愛意,父母之愛、老師之愛、同學之愛......

現如今我成為了一名教師,我感觸最深的就是理解了何為老師的愛,自問:身為一名四年級教師的我能做到書中那樣嗎?剛剛踏上教育崗位的我對於這份工作還有很多忐忑和不安,不知道怎麼和學生相處;不知道怎樣對待“氣人”的學生。我希望我能在課上成為他們的老師,教授他們知識,而課下成為他們的朋友,無話不說,分享小祕密。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課上成為了他們的教師,但是課下沒有成為他們的朋友,有很多時候他們有問題並沒有向我求助,這讓我很苦惱。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如果想要讓學生們信任我,和他們成為朋友,更多的是需要付出耐心和愛心,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都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先去思考,然後再與學生交流。正如文中安利柯記錄的一件件小事那樣,雖然事情很小很小,但是對於安利柯來說帶給他的震撼卻很大。我希望作為一名老師,通過身邊的小事來教育孩子的行為、處事,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如安利柯那樣善於發現愛,感受愛,而我能夠帶給學生愛,教會他們如何去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2

《愛的教育》中有關“先生”的章節就有9篇:我們的先生 【十八日】、我的女先 、助教師 【四日】 、病中的先生 【二十五日】、父親的先生 【十三日】、女先生之死 【二十七日】。9篇中的師生情都是真摯和有愛的,教師把學生都是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主動付出,而且是面向全體、公平對待。教師在付出的同時,都非常渴望得到學生的愛戴。

在“我們的老師”中,作者通過描寫老師的表情和語言,勾勒出一個慈祥、親切而又不失威嚴的好老師,當他看到同學扮鬼臉時,他並沒有責怪,而是說了一句“以後不要這樣了!”最後那個學生請求老師的原諒,這一個小小的故事體現了老師用真心感化學生,而不是簡單的批評。在“我們的先生”中寫道:看見有一個面上生著紅粒的學生,就讓他中止默寫,兩手託了她的頭檢視,又摸他的額,問他有沒有發熱。“我沒有一個家屬,你們就是我的家屬。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我現在並不要你們用口來答應我,我確已知道你們已在心裡答應我‘願意’了。我感謝你們。”這位老師直白地表達方式,給學生明確的友好訊號,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當下的師生關係很難有這樣直白的方式,但是給予我們啟發的是:只有和學生坦誠相待,關愛有加,就能夠贏得學生的信耐和愛戴。教師切記高高在上,扮演師者的控制角色。

又如“我的二年級女先生”中寫道:為了學生都能聽見上課的內容而大聲說話。她關心每一個教過的學生,還抽空去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去他們的家中探病。她很在意學生是否記得她“啊!安利柯!”先生臨走向著我說,“你到了能解難題、做長文章的時候,仍肯愛你以前的女先生嗎?”等到出了門,還在階沿下揚聲說:“請你不要忘了我!安利柯啊!”這位老師關注個別教育,利用“家訪”更好地瞭解學生,與學生建立可以“交心”的情感。生活中接觸能夠給學生一種放鬆和舒適,同時教師瞭解到的學生狀態是全面的。因此,“家訪”是一種非常好的開展個別教育的手段和途徑,每一個教師應該利用好這樣的方式。

最感人的老師是安利柯父親的老師,一個八十四的老人,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他每年留出每個學生的作業儲存起來,作為他永久的回憶,他是令我們肅然起敬的。幾十年後,還能記起學生的故事,那是有多麼深的愛生情感起到的作用。真是這樣一位好老師,學生才會記住他。

當然,小說還寫了《學校裡的女教師》,她們溫和、樂於助人、為人善良《病中的老師》生活拮据,重病中卻想著孩子們,如小說中:“我在發高燒。我病得快死了,記住,要用心學算術,多做練習,開始做不出,休息一下繼續做,還不行?再休息一下,再從頭開始。要慢慢來、向前走,不要著急,頭腦發熱。……”寫出了一個盡職盡責的老師形象,正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真實寫照。

身為教育工作中,我們從書中“先生”的故事讀懂了什麼樣的先生才是深受學生愛戴的。即使是幾十年後,學生還依然能記得老師的好,會想著去探望。文中的“愛”不是浮於文字表面,而是透過言行舉止的描述傳遞出“愛的力量”。“師者”是傳道受業解惑的人,同時也是培育“正直友愛的人”的人。俗話說:“言教不如身教”,自身的示範最能影響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3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作品,當我第一次觸控它時,我便被這書名深深的吸引。愛,好比一個又一個的環,把一顆顆心聯絡在了一起。生活中、學習中時時處處都充滿著“愛”,但往往我們很少有機會去合理表達自己的愛或者是理解別人對自己的愛,從而忽略了“愛”真正的存在方式。這本書便是通過一個個短小精悍、平凡又真實的小故事表現了父母情、師生情、友誼情……帶著對“愛”的探索,我深深的融入了愛的世界中,久久無法自拔……

這本書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個名叫《犧牲》的故事,而故事中我最受感動的人物便是雪爾維姐姐,她的懂事、體貼、寬巨集、善良的品質正是值得我們任何人學習的。我摘選了雪爾維姐姐的一些語言描寫來表現。

“母親和父親剛才在說什麼呢,好像已出了什麼不幸的事了,很是悲痛。母親在安慰他。說家裡要困難了,家裡快要沒錢了!父親說,要做若干犧牲才得回覆呢。我們也一同做犧牲好嗎?非犧牲不可的!”“母親,我覺得非一同犧牲不可,你不是說到了五月底給我買扇子嗎?

還答應給安利柯弟弟買顏料盒呢。現在,我們什麼都不要了,一個錢也不想用,不給我們也可以。”“我們已經這樣決定了,在父親沒有錢的時候,水果、玩具什麼都不要,只要有飯吃就好了,早晨單吃麵包就夠了,這麼一來,飯費多少可以省些出來吧,你們一向待我們太好了,我們決定只要這樣就滿足了!”“無論是衣服或是什麼,如果有可以犧牲的,我們也都歡歡喜喜的犧牲,把人家送給我們的東西賣了也可以。如果能幫助父親母親,父親母親再像從前那樣快樂,無論怎樣辛苦的事情,我也都願意做。”這些語言描寫的是雪爾維姐姐在得知家裡遇到困難的時候,主動與弟弟安利柯商量要為這個家做出犧牲,他們表示要放棄父母答應他們的扇子跟顏料盒來為家裡減輕負擔,雖然這種力量是微弱的,但我覺得彌足珍貴。

現在的我們基本都是要什麼父母就滿足我們什麼,就跟書中雪維爾姐姐的父母一樣,即使家裡經濟再困難,仍然守信自己的兒女,用愛和善意的謊言滿足了兒女的心願。我們中很多人都會認為這些事情就是父母理所當然應該付出的,根本就沒有理解過父母的用心良苦與賺錢的不易,他們努力供我們讀書、上興趣班、買課外書……我們擁有是比雪維爾跟安利柯更好的生活環境與學習環境,卻沒有好好珍惜,浪費父母金錢的同時,我覺得這也是對父母的一種不尊重。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我覺得我們更要學會愛父母體諒父母,現在最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刻苦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他們。

這本書中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沒有華麗的語言,也沒有乏味的說教,故事平凡,人物善良,愛的教育是一種真誠的教育,它是一種偉大的力量。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我覺得愛有很多種,愛生活、愛學習、愛祖國、愛同學老師、愛父母、愛每一個需要被關愛的人……只有先學會去愛別人才能夠感受到無盡的被關愛,愛是博大、無窮、善良的,愛是互相的,它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身邊,等待我們自己去發現。作為一個國小生,以後我更會努力學習來回報父母跟老師,做一個學習好、聽話懂事的好孩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