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力量》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的力量》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的力量》讀後感

  《教育的力量》讀後感1

最近拜讀肖川的《教育的力量》這本書,猶如與老朋友娓娓交談,那麼親近、真切、理解,因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與勞累感覺是那麼值得,幸福感與成就感就會縈繞心頭,努力學習、追求上進自然也成為我的一種願望。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寫道:“遇到問題現在很多的人只會想一想,發表一點意見和個人看法,而不會思考。所以,那些意見和看法,往往經不起推敲,顯得膚淺,甚至似是而非。”

作為教師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但在教學過程中做法仍是膚淺。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想”,更要發展學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識與能力。教師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而不僅僅是讓學生髮表意見,更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獨立研究與探索的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是高品質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於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駕馭課堂,更不能做到遊刃有餘,從而造成課堂效果不滿意。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還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潛心研究,才能紮紮實實的上好每一節課,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教師的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專家引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為教師,如果沒有向學之心,即使再高明的專家,恐怕也不能對其起到引領的作用,“我們可以把馬牽到河邊,卻不能按著馬的頭讓它飲水”。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亂想,而是有理論支撐的,高度自覺的對自己實踐的回顧與審思——這本身就是很好的學習過程,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作為基礎,自我反思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至於同伴互助,是一種相互切磋、相互勉勵和真誠分享。

作為教師,教育探索並不一定要有研究課題,如果你真是為了提高自己,為了更好地勝任你的工作,為了更好的成長,而不是因為外在功利的誘惑,那麼,只要你願意,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可進行。它不需要高精尖的儀器與裝置,它只需要一顆忠誠、明敏的心,只需要我們對那些視而不見、習以為常的事物進行批判性的審視,對那些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事物用心去發現,只需我們不斷咀嚼、反覆琢磨、再三玩味。

  《教育的力量》讀後感2

再次拜讀肖川老師的《教育的力量》這本書,像再次聆聽智者談心。書的封面有這樣一段話:“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夠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矇昧的雙眼帶來清明,給孱弱的身軀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樑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們帶來自信”。多麼振奮人心的話語,這不正是我們教育者需要的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嗎?它像一盞明燈,為我的教育導航。肖老師那靈動的文字在向我召喚,洗滌了我的大腦;那樸實的例項讓我心悅誠服,不斷改變著我的教學行為;想想自己沒有規劃,懶於思考,整天穿梭、忙碌於繁瑣的事情,實在是慚愧。

《教育的力量》是一本隨筆集,正如肖川博士自己所說的,隨筆就在一個“隨”字:隨和,隨意,隨緣。但我卻要說,肖川博士的隨筆有別於一般人的隨筆,他的隨筆更具有思想性,思想在於他對教育教學的深刻思考中,思想在於他對新舊課程的透徹分析和詮釋中,思想在於他對完美教育的無比堅定的信念中。他的隨筆折射著一種靈性,時刻有靈感的火花在閃爍;他會讓你頭腦中那些深藏已久的言語一下子迸出來;“他的隨筆體現著一種對美的追求和趨從”,“或似淡雅的香茗,或勝陳年的烈酒。”的確,讀肖川的隨筆是一種享受,一種教育的享受。

《教育的力量》篇篇都是美文,篇篇都給人美的享受和心靈的震撼和啟迪。在《幸福的意蘊》一文中這樣描述:幸福的時候我們總是渴望向關愛我們的人們展示我們的心緒——那澄靜、清明、亮麗、鮮活的心緒。這時,自己感到有一種東西在心中悄然湧動,就像一個容器裡盛滿了液體,而容器裡卻有一個物體緩緩得膨脹,這液體便不有自主流溢位來,將幸福向外傳播。《幸福的意蘊》揭示:心靈是一份奇特的賬本,他只有收入沒有支出,因為真誠的奉獻是不求回報的,然而他總是會得到豐厚的回報。生活像我們昭示:當我們用真誠的言論和行動去振奮別人的同時,同時也振奮了我們自己;當我們用廣博的愛心去溫暖別人時,也就溫暖了我們自己。幸福,不過是一種體驗。真正的幸福,使我們對自己充實、豐富、純潔、高尚的精神體驗。這便是幸福的意蘊。

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寫道:“遇到問題現在很多的人只會想一想,發表一點意見和個人看法,而不會思考。所以,那些意見和看法,往往經不起推敲,顯得膚淺,甚至似是而非。”

面對新課程日趨深入的今天,肖川博士比絕大多數人都思考得深,思考得早,從他的文字中滲透著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的思想和理念。他說的大學聯考制度,是“‘全面的豐收’,導致全面的平庸。”說得真是精彩極了,“大考小考的排隊分等,使學校成為造就敗者的場所,進而導致厭學和恐學,導致內心的畸變和人格的扭曲。”我們不得不思考,教育到底給了我們什麼,我們到底該如何教育呢?肖川博士又好的告訴我們“現代社會需要培養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廣博深厚的基礎文明的教養、具有某一領域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具有自由與責任的意識和能力。概括地說,就是有靈魂、有頭腦、有專長,能夠創造幸福生活和服務社群的人。”他希望我們的教學是一種完美的教學,並且闡述了新課改下的學習方式,在我們學習新課程的同時,完全有必要好好的研讀一番,因為“有效的教學能喚醒沉睡的潛能,啟用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

  《教育的力量》讀後感3

首先,《教育的力量》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感悟。她讓我領悟到了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教育不同於任何製造業的活動,更不是一個操作流程。肖川先生告訴我們,教育是一個激盪心智,沐浴靈府,貞立人格,彰顯個性的活動,關注學生成長的教育一定包涵著愛,感恩,希望,探索,自由與自主。作為一名教師,愛就是對學生的'瞭解,尊重,責任,關懷和給予。缺乏瞭解,愛就是盲目的,當然也很膚淺;而沒有對學生的尊重,就沒有對學生的信任,愛就會演化為支配和控制;同樣沒有對學生的責任、關懷和給予,我們對學生的愛就是蒼白的、無力的。在這裡,肖川先生對教育中的愛的詮釋是如此的精闢,深刻,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此外,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給予學生的還應該有感恩,有希望,讓我們的學生學會愛,學會憧憬未來,從而在學生心中發掘出向上生長的力量。我想,如果我們的教育若此,那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和諧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而在今天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裡,我們還應該給予學生怎樣的時代精神,肖川先生也給了我很好的啟示,那就是探索、自主與自由、合作創新。探索,就意味著在我們的教學中,在我們給予學生的教育不是固步自封的,不因循守舊,不墨守成規;意味著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得過且過,而應追求卓越。而在我們的課堂上,探索就意味著我們應引導學生去不斷追求知識和能力上的一個又一個的挑戰,讓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引導我們的教學過程。讀罷肖川先生對探索的註解,我才真正理解了自己以前對教育語言的理解是多麼的膚淺!如果我們能引導我們的學生能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主動探索,那我們的教育必將會有質的飛躍,那將意味著學生自主、責任、合作創新精神的養成,意味著我們對奴性人格的摒棄,對專制性格的顛覆!這種教育境界不正是我們所應追求的嗎?

還有,在《教育的力量》的學習過程中,我也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我們有自己的思想,才能使我們興趣廣泛,內心鮮活,才會積極捕捉各種有意義的資訊,使我們的交往更有品味,使我們的生活,特別是精神生活變得豐富,使我們從瑣屑、無聊的單調,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擺脫出來。如此,我們的思想愈豐富,就愈容易變得豐富。這樣,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我們才會潛移默化給學生精神的培養。才會對學生的心靈豐富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有自然的引領。有思想,使得我們不人云亦云,不簡單化,使得我們葆有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如果我們缺乏思想,缺乏對社會、人生和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那我們的教育也僅僅是停留在低層次的“教書育人”上,那我們的教育也僅僅是沒有靈魂的認知結果的堆積。所以,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會學習,會思考,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心靈充滿陽光,讓心靈盪漾在博大、豐富、深邃、光明、溫暖的思想中,讓思想去照亮我們不斷成長,不斷前行的路,那我們一定會在我們的教育人生中走的更加充實,更加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