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隨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3W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教育隨筆(15篇)

關於教育隨筆1

做一個“懶”老師

每當遇到問題總是喜歡向老師告狀“老師,他搶了我的玩具;老師,他打我這裡了;……”,回頭想想,孩子們確實長大了不少,能力水平也有所提高,但還是有不少不會獨立解決問題、勇敢面對問題的小朋友。

對於這一現象,我也有一些見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造成這一現象,與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關係。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不少家庭都存在著幾個大人圍繞一個孩子轉的現象。在許多家庭中,由於孩子父母的工作關係,孩子往往由爺爺、奶奶照顧。老人由於受舊觀念的束縛和影響,在育兒方面都會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易溺愛、放縱、“言聽計從”,特別是老人家生怕孩子碰傷了,難交待,怕孩子的父母會怪責,所以更限制和溺愛幼兒,使幼兒的依賴性比較強,性格比較內向、膽小。這對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影響。

不妨試試做一個“懶”老師。這裡的“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懶”,應該是對教師目標的把握、時機的選擇等方面的綜合素質的要求。教師應該給予幼兒幫助,但並不是當幼兒一要求馬上就給予。當幼兒跑來告狀時,教師應當首先判斷幼兒是不是真正需要幫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難題,不要讓孩子產生依賴。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你試試自己解決!”“你和他商量一下該怎樣辦!”不是太嚴重的事,老師都不要插手,讓幼兒自己解決。無論解決後是怎樣,事後教師都要給予孩子教育和指導。如:幼兒一起玩時許多時候都會發生糾紛,“老師,她搶了我的玩具。”這時如果老師馬上幫孩子出頭就會讓她產生依賴。很多時候我會這樣說:“那你們兩個商量一下該怎樣玩這個玩具吧。”把問題扔還給幼兒。如果他們解決不了那兩個停下來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到收完玩具後再把他們叫到跟前瞭解事情的經過再教育一下。當你觀察後發現,孩子確實是遇到了問題,也不必急著幫他解決,而應該指導他通過自己的能力來解決,老師的提示策略指導可以多一些,問題還是應當留給幼兒。

通過教師的“懶”、鼓勵和教育,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都會漸漸長進,告狀也會少,還可以從中學會包容。

關於教育隨筆2

當今社會,孩子的教育成為家庭中一件大事。之所以這樣,原因很多,憑藉大學聯考改變命運後的家長有意無意地感受到學習帶來的生活改變,希望自己孩子有更好地改變,同時擔心已有的改變也會因為孩子的學習而失去;一部分學校轉嫁教育責任,家長承擔了越來越多課後作業監督與檢查的任務;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學校補課,課後輔導等氛圍給家長帶來無形壓力;競爭的環境給教師與家長無形壓力,這些壓力轉嫁到家庭教育中……

在如此這般的境遇之下,很多家長犧牲了自己,為了孩子的學習辭掉工作做了全職媽媽;有的家長放棄職業規劃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長甚至陪讀;陪考……

是的,父母能夠陪伴孩子的關鍵期沒有幾年,這種陪伴的缺失會給孩子成長帶來較多問題。但是這不能成為父母犧牲自己成全孩子的充足理由。每個人都有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與家人和社會的認可聯絡在一起的。如果體會不到價值感,多數人會焦慮、失望或者煩躁,這樣的狀態對家人和孩子來講都不是好事。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滋味母親帶著一雙兒女要去跳樓,原因是丈夫出軌。我不知道這位媽媽是不是全職媽媽,但很顯然她把重心完全放在家裡,才會出現遇事後用這種極端方式威脅來解決問題。

我見過,也聽說過很多做得特別好的父母,尤其是媽媽。為孩子包攬一切日常事務,為孩子安排好一切課餘時間,為孩子學習自己重新學習中國小內容,還有的家長為了孩子有更好的教育不惜夫妻分離……昨天聽到一位學習很好的孩子,每週額外做八套試題,中學生考試和滿分差一分挨一巴掌……這樣的孩子心理負擔有多重!

我不是說,父母不要管孩子,適度地慢慢放手,在孩子嬰幼兒階段,陪伴很重要,家長要抽出較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但國小以後,家長就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慢慢退出,給孩子越來越多自主選擇的權利和機會,讓孩子逐漸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學會在不同狀態下去調整自己心態。

同時,家長的自身發展是很重要的,家長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成長自己,發展自己。用自己積極的狀態、上進的工作態度和獲得的社會成就激勵孩子,給孩子塑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生活狀態和工作作風。

另外,學習成績不是孩子成長的唯一。家庭裡有爸爸媽媽,有爸爸的擁抱和幽默,有媽媽的嘮叨與微笑,有爸爸媽媽相互支援、相互欣賞帶來的幸福溫暖的感覺會伴隨孩子成長,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有溫度、有責任感的人。

關於教育隨筆3

下午,到了孩子們自由活動的時間了,他們兩人一夥,三五一群,各自玩著自己喜歡的玩具,高興地玩著。

我正在和幾個孩子玩沙包,於佳怡拿著跳繩來到我面前,跳了起來。"佳怡,這兒人多,你到別處跳好嗎?"我隨口對佳怡說,佳怡拿著跳繩看了我一眼走開了。可是不一會兒,她又來到我面前,開始一下、兩下、三下……的跳起來,她跳的很好。忽然間我明白:原來佳怡這是跳給我看的,讓我知道她現在跳的很好了。明白她的心思後,我馬上用驚歎的語氣對她說:"佳怡,你可真棒,跳繩跳的真好了。走,我們到那邊去跳吧!聽了我的話,佳怡高興地點點頭,然後像只飛快的小鳥,飛快地跑到那邊去了。

孩子的內心多麼豐富呀!有時他們會給你一個不經意的暗示,讓你驚奇,感嘆。這細膩的感情需要我們教師多觀察,並用心去體會,這樣才能走進孩子心中那一片五彩斑斕的世界。

關於教育隨筆4

班裡有個叫妮妮的小女孩,長得非常漂亮,白淨的面板,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可愛極了。 這個小女孩頭腦很聰明。但我發現她有一個特點,上課別的小朋友大聲讀兒歌時,她的嘴巴基本不動,課下也不愛說話,戶外活動時,她也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熱愛做遊戲,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呆在一邊,每次我催促她參加活動時,她不是說肚子疼就是說腿疼。 這天,又到了戶外活動的時間,我跟孩子們玩丟手絹的遊戲,妮妮又悄悄的走開了,當孩子們圍成圓圈蹲下後,我走過去拉著妮妮的手:“來,妮妮,跟老師站在圓圈中間看其他孩子玩好嗎?”出乎我的意料,妮妮站在中間很活躍,一會提醒這個看後邊,一會兒提醒那個快跑,顯得很興奮。活動後我問妮妮:“今天玩的高興嗎?。”“嗯,很高興。”“那你以前怎麼不愛參加呢?”“他們總是在我耳邊大聲說話,太吵了。”喔,原來這是個喜歡安靜的小姑娘。

從那以後,我儘量安排孩子們做一些安靜的遊戲,或者我抽出時間單獨和她做一些小遊戲,讓她慢慢的適應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漸漸地,妮妮變了,變得愛說愛笑了,也比以前合群多了。 由此我想到,由於成長環境和家庭環境等諸方面的影響,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特點,有的孩子活潑好動一點,有的孩子內斂含蓄一點。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該具有一雙洞悉幼兒一切的眼睛,讓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於教育隨筆5

在我班裡,早上家長送孩子入園時通常會這樣問我們:“我家的孩子在幼兒園裡表現怎麼樣?”有時我們會這樣回答:“其他方面都還好,就是膽子小了點兒,表現慾望不強!”確實,不少幼兒在日常生活、班級活動和同伴交往中,都表現出“膽小”。

這不僅影響了幼兒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對其身心的全面發展造成了一定障礙。為了消除這個障礙,幫助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老師和家長都有必要重視起來。班裡的孩子表現出種種不勇敢的行為,比如大型玩具不敢上,犯了錯誤不敢承認,老師一批評就哭鼻子,不敢在集體面前說話、表現。當然孩子對某些事情有種天生的恐懼,但除此之外,還會因為不愉快的經驗、陌生事物等產生不良的情緒。

另外,幼兒的“膽小”還與他們的自信心水平有著很大的關係,他們常常會因為對某一事物缺乏足夠的自信而產生畏懼心理。這一點在幼兒身上有現例項子,他們會因為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沒有確信的答案,就不舉手發言,覺得自己做不好而放棄許多自我表現的機會。針對以上分析,我認為關鍵是要找出孩子“不勇敢”的根源,對於自信心不足的孩子,主要應從改變家長和老師等成人對孩子的評價開始。因為,幼兒自我評價的最初形成主要是受他們生活中“重要人物”評價的影響。另外,膽子也是練出來的,成人多鼓勵、多促進,為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每一個“膽小”的孩子都會變得勇敢起來,變得更加自信!

關於教育隨筆6

看到此刻的孩子進入圖書館的自如,不由得讓我記起小時候對圖書的奢望……

那還是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每一天最大的奢侈就是看小人書,有幸教我們數學的韓教師就兼管著學校的圖書,韓教師是一個平易近人,不苟言笑的中年男教師,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的記憶就是長長地脖子,一走進教室首先出現的就是韓教師特有象徵的脖子,我們還偷偷的給教師起外號呢!“長脖子教師”,可是,我們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議論,可從來不敢叫出聲來,那時的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上數學課,不是因為我的數學成績太好,而是為了得到看小人書的允許,因為每當韓教師給我們佈置完數學作業,他就蹲在門口,等待我們的完成,這個時候也是我們紀律最好,作業速度最快、最認真的時刻,因為誰做的作業全對了,就有看一本小人書的權利,你想,那是多麼幸福的時刻啊,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的數學成績一向都是考一百分的緣故吧,所以,那時候的我們,誰先拿到小人書,就是最大的獎勵,遠比獎勵一個鉛筆頭來的慾望大。(小時候班主任教師每當週六上午放學時,會把一週學生們撿來的鉛筆頭,根據表現分到個人手裡,這就是當時最好的物質獎勵。)

看看此刻的孩子,隨著新圖書不斷地增加,想看就看,想買就買,有時候還不懂得去珍惜,家裡的新書到處都是,什麼全綵的、動畫的、連載的、漫畫、帶香味的、帶聲音的,真是無奇不有,無所不能,正因為物質生活的提高,此刻的孩子們遠沒有我們那時對圖書的珍惜。來之不易的感覺,也許僅有“物以稀為貴”才該有的吧,說歸說,圖書的不斷改善,為此刻的孩子學習知識帶來了方便,孩子們能夠盡情的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並且還能夠根據畫面資料隨手進行貼上與創作,既動腦又動手,有時候我們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會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謂是,時代的提高,書籍的變遷。

此刻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琳琅滿目的書籍裝滿各個架子,不一樣的書籍分佈明確,讓看書的人一目瞭然,既省時又省事,你看吧,原先看書可是小孩才有的功夫,此刻是一家人都在不斷地充實自我,“好的書籍,讓人受益終生”,真是學習的時代啊!所以,我珍惜我每次進圖書館的機會,我更會對書籍情有獨鍾,即使電腦的時代,我也會抽時間看我的書,書籍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精神財富。

關於教育隨筆7

一個都不能少

以前,為了把公開課上得精彩些,我們總會習慣地把調皮或學習後進的孩子抽出來,臨時安排到其他教室;而把乖巧、聰明的孩子留在課堂上。這種做法,對於那些所謂的“壞”孩子來說,失去的不僅僅是一次學習的機會,還是一個接受公平教育的機會。我時常想:這些看似精彩的公開課真的完美嗎?

很快,我也要上公開課了。按照常規,我應選取一小部分孩子上課,但我沒有這樣做。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有客人老師來看小朋友活動。黃老師知道每個小朋友都有許多優點,所以我想請所有的小朋友都留下來做遊戲,好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喊道:“好!”我發現其中一個名叫盛利的男孩,喊得格外響,眼睛也發亮了。因為在以往類似的活動中,他幾乎都被臨時“請”到其他教室,這次突然得到老師的“關照”,他幾乎是歡呼雀躍了。儘管對盛利這部分孩子,我心存憂慮,擔心他們會搗蛋,擔心他們會答非所問,擾亂我的思路,但我還是決定“鋌而走險”一次。

活動中,我發現盛利出奇地認真。期間,他競也舉了好幾次手,每次回答也都很精彩,我心目中的那些“好”孩子的表現與他相比反而遜色多了。為此,我表揚了盛利,他表現得更加積極了。盛利的積極行為也帶動了許多平時喜歡聽、卻不願說的孩子,他們也勇敢地舉起了小手。孩子這種飛躍式的進步,不僅消除了我心中的擔憂,而且還讓我真切感受到:給孩子一個機會,孩子就會給你一個精彩。

活動結束了,雖然留下了一些遺憾,但我仍然高興,為自己的冒險而擊掌。因為活動留給每個孩子尤其像盛利這樣的孩子,肯定是快樂的體驗,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以,我們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參加每一次活動,尤其公開活動課,孩子一個都不能少。

關於教育隨筆8

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是一個提高認識的過程,更是一個付諸實踐的過程。由於幼兒年齡小,凡事缺乏堅持性,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所以禮儀教育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啟發、引導和感染幼兒,需要將禮儀教育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下面,我談幾點自己開展禮儀教育的認識和做法:

一、教師應注重自身的隱性教育。

“教師是幼兒每日必讀的書。”教師的言談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的發展,因此教師對幼兒的態度應親切和藹、能營造平等、尊重、關愛、和諧、友善的環境,接納每一個幼兒,併為他們提供與同伴及周圍環境充分交往、接觸的機會,讓幼兒在這樣的環境中學會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彼此互助、彼此欣賞、彼此合作。

幼兒對教師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們對教師的各種行為表現都認真地模仿和學習。我們教師每天站在門前接待家長時,都會面帶微笑並主動和小朋友問好,開展問候禮儀教育時,教師的行為就是最好的榜樣。一日三餐是幼兒學習進餐禮儀的最佳時間,我會用讚語表揚表現好的幼兒:XX小朋友用餐的姿勢正確、XX的桌子上沒一粒飯粒、XX拿筷子方法正確、XX喝湯沒有聲音……等等。我們教師在上班時舉止端莊,坐立行的姿態就是為孩子樹立楷模。雙手接過幼兒交來的作業,批改完後再雙手遞給幼兒,幾次以後幼兒都學會了雙手接物。我們教師語言文明,禮貌對待幼兒,尊重幼兒的人格,工作中不與同事爭吵,不體罰、變相體罰幼兒,就是為幼兒樹立了良好的禮儀榜樣。

二、讓家庭與幼兒園保持教育的連貫性。

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時,如果家庭沒有以同樣的禮儀規範來要求幼兒,兩者之間就會出現教育斷層。而這樣的斷層,一來會對幼兒園的教育造成衝擊,二來會使幼兒在禮儀教育中出現時好時壞的反覆現象。另外,幼兒在家庭中的時間要多於在幼兒園的時間,由於父母與幼兒的親情關係的影響,他們往往對來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響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養幼兒的禮儀,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使禮儀教育連貫起來,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我們與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絡,不僅瞭解幼兒在家庭中的活動與表現,掌握幼兒在家庭中變化的情況,以便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我們還經常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內的學習情況和表現,宣傳幼兒園的教育主張,促使家長能夠按照幼兒園的要求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這樣,幼兒園與家庭之間,就架起了一座“禮儀教育”的橋樑,確保禮儀教育在持續穩定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把禮儀培養與遊戲相結合。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它能代替枯燥的說教,加深幼兒的印象,便於幼兒記憶,但僅憑感性的認識還不足以形成習慣,還必須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進行行為練習,從而避免只是機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與說的不一致。因此,必須寓禮儀教育於遊戲活動中。在幼兒園,通過《熊貓的客人》、《金花學說話》、《小猴請客》等角色遊戲,幼兒感受到友愛同伴,禮貌待人的好處;通過《今天我值日》、《讓座》、《對不起,沒關係》、《拉拉勾》等歌曲的表演,鞏固禮貌用語,使幼兒懂得與同伴、長輩交往的一般禮儀。另外,評選小明星、給予小獎勵等都可以有效促進幼兒改正不良習慣,如開學初,有許多孩子進餐和午睡習慣較差,吃飯不專心,愛講話、東張西望、吃得很慢、挑食,老師的提醒也無濟於事。為調動幼兒的內在因素,激發他們的上進心,讓幼兒變被動為主動,自覺遵守紀律,於是“最佳餐桌”產生了,怎樣才能成為最佳餐桌呢?幼兒討論得非常起勁,吃飯吃得很認真,不呆看、不講話、不挑食、桌面整潔都被幼兒列為標準。好習慣就在孩子們的相互競爭中養成了。

讓我們把幼兒禮儀教育從有意識變成無意識的自覺自願、隨時隨處的教育,為幼兒提供各種實踐的機會,讓禮儀與幼兒的生活密切聯絡起來,及時抓住機會,適時地啟發、誘導,培養幼兒的禮儀行為。通過反覆地演練,讓幼兒獲得情感的體驗,促進價值內化,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提高幼兒的禮儀水平。

關於教育隨筆9

(一)由“天使”惹了禍所引發的思考

我身邊圍繞著一群天使,一群惹事生非的天使,有些來自農村,但他們並不是田野裡的那株紅高粱,也不是水田裡的那株黃稻穀。農村孩子那種吃苦耐勞、勤奮好學、謙讓含蓄的精神品質在他們身上逐漸消失了,以前我們這一代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小時候大都憨厚朴實,可是現在的農村兒童呢?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大有人在。

在學校的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有一些學生,他本身就是屬於“牙膏型”的人,你擠,他就出;你不擠,他就順勢躲著。可有的時候他們已經違背了我們班的班規,每當這時候,我都知道苦口婆心,大都是沒有什麼教育意義的,那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冗長說教,從時間成本上來說,實在是很不划算的。班規貼在班級裡不是拿來看的,既然明知故犯,明知山有虎,還偏向虎山行,那豈不是觸動了底線?應該剎住這股歪風。再說了,在一個聽不進道理的學生面前純粹講道理,除了白費口舌之外,還會有什麼收穫呢?有時和風細雨不成,乾脆只好暴風驟雨,跟他們來個殺雞駭猴的遊戲。有時候在班級管理時,因為學生個體的不同,就不能企圖自己統一用耐心去等待他們的“浪子回頭”,就算望斷天涯,也見不到他們華麗轉身的影子。

我總以為自己早已經煉成了金剛不壞之身,任孩子怎麼折騰,我的“五指山”總能矗立不倒,但是有些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就轉化了,那是神話,我有這個自知之明,教育創造不出這樣的神話,學生身上缺點形成也不是一日之功。很多人不犯法,不是因為他善良,也不是因為他的素質高,實在是害怕法律的制裁,因為害怕而不犯,這又說明了什麼呢? 所以說,制度遭到破壞之後就該懲罰,就該給他們套個緊箍咒,教育專家孫雲曉老師認為:教育本身就是十八般武藝,表揚和批評,懲罰和獎勵,什麼都應該有,沒有處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處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只要不傷害學生心靈,又能讓學生接受,還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處罰的教育是完全可行的。有時蒼白的說教無異於對牛彈琴,有些東西離他們現在的實際還很遙遠,說教的內容與他們的現在產生不了聯絡,說教的價值幾乎是為零。要知道真正的道理是悟出來的,而不是靠講出來的,悟出來的東西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難怪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要給了“巴掌”之後,再給顆“糖”,“燒火燒到八分旺”,該滅火順氣的事,事後再做。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學生拿班級制度不當一回事。這對其他遵守的孩子來說,是絕對的不公平!

當然還有的時候,只要一上課,你就能從下面收到不愉快的訊號,某某某又沒有寫作業,某某又沒有背書,歇斯底里真的很抓狂,有時真想像個庸醫不把脈,不分青紅皁白,來頓聲色俱厲地批評。但是轉念一想,如果這樣,教學時間又被佔用,任務無法完成,而且也容易讓師生之間產生對立情緒,影響上課,“地獄就在天堂的隔壁”,算了,表揚公開,批評私下,對生對己都有利。張文質先生說得對:“教育是慢的藝術”,我認為是這樣的,慢就是需要我們老師等待,所以教育也是等待的藝術。班級管理制度就是實現這個目的的通道,只不過對於“慣犯”,不能急功近利!

都說教師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之下有牛頓,譏諷之中有愛迪生,學生的未來我們是不能輕易下結論的,也沒有這資格下結論,我們不是上帝,但我們作為老師的人,卻要增長智慧,而智慧不是天然形成的,是在不斷地琢磨中修煉出來的,如果說我們老師是孫悟空,學生就是唐僧,學生身上的種種不良習慣就是各路妖魔鬼怪,我們真正要對付的是附在“唐僧”身上的妖怪,所以教學之餘,我們每個作為老師的人,都要練出一雙火眼金睛,擁有降妖除魔的金箍棒!

(二)由“天使惹的禍”引發的再思考

有些學生你在說教了之後,他會有一段時間表現比較好,但是尾巴只夾了幾天,就原形畢露,有時候覺得跟學生之間的博弈真像是一場正兒八經的沒有硝煙的戰爭。我是一個對待工作很自律的人,同時我也想影響我的學生,將自律應用到學習當中,希望學生能夠發自內心地做一個自律、積極向上的人。一個靠威脅長大的人,要麼是去威脅別人——這種情況極易付出代價;要麼繼續接受威脅——一旦威脅撤離,就會對自己的作為不加約束和控制。難怪有些學生和有些家長都需要“嚴格管理”的老師,實際上大都時候,他們是在需要能夠“威脅學生”的老師!這種環境中出來的人,是不是將來做事都會很被動?

當然也不是說一味地“潤物細無聲”,溫言軟語不成,必須厲言疾色,因為真正的教育實情是:有些孩子,你用溫情、說理、師愛是難以抵達他們的心靈的,只有通過一定的手段,去震撼他們,甚至是捶打他們,觸及靈魂的影響,才有可能抵達他們的心靈。其實學生大都不是品德問題,而是習慣問題,慢慢磨吧,熬煮石頭湯不是兩三天的事。故意裝聾作啞,有時是“無為而為”。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細心留意一些“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顏色就開染坊”的孩子,提醒我們的班幹,針對這類學生,不要過多地爭辯什麼,就把他們的狂妄之語和不羈之行記錄下來,到時候一起秋後算賬。

我有時候也覺得自己挺力不從心的,這些所謂的“後進生”,怎麼與我朝夕相處,浸潤一年有餘,怎麼就沒有學到我的一鱗半爪呢?口無遮攔的仍然口無遮攔。哈佛大學心理學

授丹尼爾·戈爾曼指出:預測一個人未來的成就,智商至多解釋其成功因素的20%,其餘80%則歸於其它因素。其實這個“其它因素”就是指情商。蘇霍姆林斯基說:不管孩子難教到什麼程度,都必須讓他學會思考。書籍應當成為他的歡樂的源泉。書裡的話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為他的個人財富。所以,用

對啊,學生也沒有向我彙報啊。我拿著剛買的新筆記本,急促地走進了校門,我的心裡頓時放寬了一半,因為沒有特嚴重的事情,校長辦公室的門是鎖著的。興許是家長將電話打到值日的辦公室,剛好被楊揚老師接住了。

我強使自己鎮靜下來,故作淡定問道:“有什麼事嗎?”她說我班的李傲輝同學與別班同學在排路隊的時候打架。李傲輝的父親非常生氣,說是去年他兒子就被別人欺辱,自己還花了幾百元醫藥費,這次怎麼又發生類似的事件?現在李傲輝的後腦勺腫而且非常疼痛,並且他爸爸跟我說,走路時,頭不經意晃動都會疼。我想:完了,這麼嚴重?我新上班主任的

孩子媽媽接通了電話,我仍用低沉而故作深沉的嗓音介紹:我是孩子的班主任,剛不久已經給孩子爸爸通過電話了。我想知道孩子現在好了沒有?有沒有護理?孩子媽媽說:“不清楚,特地問了孩子,孩子仍然咬定說有點痛。”我一五一十地說,其實他那趟車人數非常少,只有18人,當時路隊老師發現的時候,只是看到孩子已經哭了,路隊老師當時也看了,並且還安慰安撫過他,看到他沒有腫,也沒有流血,判定沒什麼大礙後,就讓孩子上車了。像平常如果有出血、紅腫之類的,一般都會立刻到校醫室進行處理。”

可是孩子媽媽說:“孩子還是很痛。”我接話茬說:“是啊,小孩不論磕到哪裡,都會覺得痛的。更何況當時因為趕車急,沒有用手立馬按住碰到的部位,當時沒有活血按摩,所以有點腫痛。這個應該是正常反應,明天早上就一定會沒事的,如果還痛的話,明早就來學校吧。”說到這裡,我沒有立即結束通話電話,我轉換了也孩子媽媽郊交談的話題,其實,我早就聽說她的孩子比較調皮。不過我接班的這兩天,我發現孩子的表現還算不錯,連昨天我沒有講的黃岡,他都做得非常好。還有,我今天還特意當著全放同學的面表揚了他,還給他發了張學校的綠卡作為鼓勵。

說到這裡的時候,孩子媽媽在那頭激動地笑著說:“是啊,他今天回來還高興地告訴我,我們的新班任表揚了我。”孩子真的是要老師的愛及認可才能有勇氣,有耐心地改變自己。

我繼續說:“其實孩子挺能幹的,個子高,做什麼都給力,並且我覺得他很聰明,我很喜歡,我打算這個學期好好培養他。”他媽媽聽到這裡,接著說:“那謝謝教師的用心,以後還要多多麻煩你們了。”霎時,我感覺自己又掌握了話語主動權。我發現她的思維已經由“討一個說法”轉變到“感激我”,我立馬說:“會的,會的,我很喜歡這孩子,發生這樣的事情,我也覺得實在對不起。”末了,我還試探性地加了句,如果過了今晚還有大礙的話,明天可來校面談。她連忙要收場說:“好,謝謝你啊。”我就說:“不用謝,再見。”我知道她沒有再繼續關於“傷痕”的話題說,就知道99%明天肯定不來了。或許孩子需要老師的尊敬,哪怕是讚許的眼神,小小的一朵紅花,對於長期貼“標籤”的孩子來說,猶如一汪清泉,流入早已乾涸的心底;而家長在剛想放棄孩子的教育問題時,難得碰到如此愛並瞭解自己的孩子的老師,又是多麼的開心,什麼“冤仇”都不報了,只報老師的關懷之心了。

面對這樣的常見事情,我並沒有任其發展,而是希望雙方都能愉快接受,而不是讓時間來消除隔閡。在這裡,我主要是用電話溝通,我發現電話溝通,聲音的音色把控很關鍵,儘量用自己的聲音震撼到自己,才能感染到對方,說話的時候問自己:我這種聲調合適嗎?對方能感覺到我的真心誠意嗎?如果不能,立馬轉換聲調和情緒。電話溝通切忌急躁,會讓人感覺唐突,讓人覺得素質不高。

關於教育隨筆10

中國小教師寫教育隨筆,是一種非常好的反思自我、提升自我的方式。總結許多教師和學校成功的經驗,無疑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教師自覺地寫教育隨筆,學校大力提倡寫教育隨筆。因為,這樣做是真正推進教育科學研究發展的根本途徑。

我曾在許多場合講過,我鼓勵教師們參加我的“朱永新教育成功保險公司”,投保條件為每日三省自身,寫千字文教育隨筆一篇。一天所見、所聞、所讀、所寫、所思,無不可入文。每天跟自己對話,每天寫下自己的感悟,解剖自己的心靈,記錄自己的成長,寫下自己的教育行為,十年後持3600篇千字文計360萬字的教育隨筆來本公司,現在投入萬元者可成百萬富翁。我一直主張以這種鐵杵磨針精神鼓勵教師撰寫教學日記,每天堅持寫一篇教育反思類的文章,促進自己快速成長。

怎樣寫好教育隨筆?首先要有教育的熱情與激情。對教育的熱情與激情是寫好教育隨筆的原動力,這種熱情與激情來自對焦與事業的深刻理解與熱愛。其次要多讀書,開展讀書活動,營造“書香校園”。連國小生和中學生都要讀100本中外名著,身為教師怎能不讀書?否則就無底氣,無積澱,缺乏人文精神、缺乏文化視野。不讀書的教師很難寫教育隨筆,不讀書的教師更難“走運”。讀書可以給你啟發,讀書可以豐厚你的底蘊,讀書可以提升你的學養。再次,要勤於實踐。實踐出真知,這是哲學的普遍規律。寫教育隨筆一個極其重要的素材來源是實踐。一線教師最大的財富就是得天獨厚的實踐資源,教育教學實踐中的設計、過程、經驗、失誤、差錯、體會、反思,甚至是日常的教育瑣事等,都是寫教育隨筆的好資料。第四,要學會思考。讀書和實踐只是為寫好教育隨筆提供了極大的可能性,要把讀書的收穫和啟迪、實踐得失與感受行諸筆端,最關鍵的還是要學會思考。思考是總開關,沒有思考就沒有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沒有思考,就沒有概括和提煉;沒有思考,就沒有思路與昇華。第五,要有較好的語言表達的基本功。寫不同於說,要把心裡想的,嘴裡說的變成文字,還是要一點文字功夫的。因此要在不斷的寫的過程中,提高寫的能力。

總之,教育隨筆不是一件深不可測的事情,要克服畏難情緒,要克服高不可攀的思想,要克服一曝十寒的現象,要持之以恆,要勤於實踐與讀書,要勤于思考和動筆。如果能夠做到這一些,你就一定能夠寫出出色的教育隨筆來,你也就一定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專家型教師。

關於教育隨筆11

1月17日,是我第一次參加孩子的家長開放日活動,能有這樣一個讓我們家長零距離感受幼兒園生活的機會,可以走進孩子們的世界,真切的感受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生活的點點滴滴,作為家長我的心情無比的激動。通過半天的開放日活動使我對幼兒園老師的專業、認真負責的態度和辛苦的付出有了深刻的感觸,也對自己孩子在園中的表現有了更深的瞭解。

以前總是聽孩子說在幼兒園裡比家裡玩的開心,但是畢竟自己沒有參與過,不知道幼兒園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這次我充分的體驗了一回幼兒園的生活,使我感觸良多。

室內的主題教學活動不僅鍛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還鍛鍊了孩子的閱讀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孩子們的動手及自理能力在這裡表現的淋漓盡致,不禁讓我驚歎:原來離開家長的孩子們可以表現的這麼好。他們可以自己上廁所、洗手、喝水、搬小椅凳,動作很有規律也很嫻熟,看到孩子們生活的場景,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室外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聽著口令拍打著籃球,既有規律又有節奏,每個孩子都拍的那麼認真可愛,看到孩子們享受著無憂無慮的校園生活,彷彿自己也回到了童年時代。

音樂教室的教學,精彩的教學內容一方面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激發了孩子們的聯想能力和表演天賦,親子互動增強了孩子表演的積極性也增進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度。

本次家長開放日活動,是家長、老師與孩子間的一次親密接觸,不僅讓家長們瞭解到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同時也增進了“家園”之間的溝通力度,拉近了幼兒園與家長的距離,統一了教育思想,為“家園共育”搭建起了交流的平臺。

看到了孩子的進步,作為家長我很欣慰,這些進步和老師們的辛苦的付出是分不開的。在這裡,我要感謝中二班的三位美麗的老師對孩子們的付出和耐心教導,才使得我們的孩子各項技能都能進步和提高,愛上幼兒園!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也希望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一路前行,不斷進步!

關於教育隨筆12

做人要講道德,說老師的工作是良心買賣,無非是要求老師遵守職業道德,真正做到“身為世範,學高為師。”我不知道自己做得怎麼樣,但是兩個月的假期快過完了。我給孩子們說的每天堅持隨筆,可以說言行必果。做到了是他們的榜樣,每天沒有偷懶懈怠。

我相信每天堅持寫作,能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更能積累語言,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作為老師,尤其不是語文專業老師,我告訴孩子們我就是這樣學好語文的,過去如此,現在也是如此,那我就帶頭給大家看。想要寫得好,寫得快,那麼每天堅持用文字記錄生活,文字的敏感度有了,提筆就不會沒有話說。見個作文題目,就能快速搜尋大腦中合適的材料構思成文。因為每天的日記,就是材料的積累過程,也是文字鍛鍊的舞臺。遣詞造句,就是在這不知不覺的日記中提高的。

多讀書,是學好語文的別無選擇的捷徑。我帶頭讀書,讀自己需要提高教學能力的專業書。我讀《作文趣話》,讓我對作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大師的作文課》讓我茅塞頓開,原來作文時可教可指導的,不過不可心急;我讀語文特級教師的語文教學經驗總結,為自己充電,為自己的工作加油。迄今為止的暑假,沒有一天不讀書。《世說新語》、《四庫全書》這些經典,都讓我拿起瀏覽。更多的微信讀書,讓我週週成為閱讀之星。同時因為讀書多,而不用付費,就可以擁有讀整本書的權利。為啥讀書?為了教學語文,為了孩子們學業,就要做到學高為師。

今年暑假有一個孩子,拜我為師,讓我輔導他的英語功課。這個孩子我甚是喜歡,原因是他自己的上進之心。他不是父母所逼,而是自己願意利用業餘時間,改變自己的弱課學習。我和他不相識,卻感覺有緣。因為我們都有一顆上進的心,我說這個假期我們互相鼓勵,互相監督,一定能完成我們假期計劃。昨天清晨的雨,讓我很是犯難,不知是去約定的地點,還是爽約取消。畢竟雨中還要帶著三歲的.兒子,於心不忍啊。可是既然和他約好了,我怎麼能不堅持。因為我知道,學業就是一種毅力的考驗。睡夢中的兒子,由妻子開車送我們提前半小時到,因為她七點要去學車。後來看到他的凌晨的資訊,改為下午。一天的雨,不再回去,就此和兒子玩耍。為了不食言,我要等。

“溫比亞”確實厲害,讓我們內陸濮陽,竟然也降兩天大雨。今天下午,同樣由於雨,我早早到達約定地點。他也按時到達,真的讓你不得不為他豎起大拇指。這個暑假,一個十五歲的男孩,每天練著街舞,還要每天堅持學兩個小時的英語,而且都是自己的選擇。他的街舞,是他的自己的愛好。他給我看他的街舞視訊,那動作真的帥呆了。給我看時,滿滿的自豪感洋溢在臉上。

關於教育隨筆13

開學有兩個月了,孩子的常規還是不是很好,我分析下原因:孩子們都長大了,比較活潑好動,也有自己的主見了,什麼事情都想著親子嘗試一下,有什麼問題當然也要嘰嘰喳喳的一起探討,這一系列的原因導致班級的常規停滯不前,在幼兒園讓孩子們養成一個好習慣是重中之重,所以咱們必須透徹的瞭解孩子們的心理。讓他們做的更好。

咱們兩位老師要一步一步的認真的謹慎的來培養孩子的常規,只有做好了這個工作,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才有提高的可能,於是咱們兩位老師又重新開始對我班的孩子進行常規方面的培養。在一次教育活動開始之前,我要求孩子們要上課了,要用很神氣的樣子坐在位子上準備上課。可是這時候,有的孩子已經坐的很神氣了,有的孩子還是在一起講話,影響整體的課堂效果。這時候我馬上表揚了坐的很神氣的那個小朋友林林,我說:“小朋友們,你們看AMY多神氣啊,她可是一個愛學習的小朋友,咱們小朋友都要跟她學習啊,這樣才有機會做小班長,值日生呀!”這時候在講話的DAN馬上坐的很筆直,看到他這樣,我馬上表揚他,說:“大家看,Dan也坐神氣了!”不一會兒,所有的小朋友都坐神氣了。

原來,孩子是喜歡老師多鼓勵表揚他們的,所以作為老師的咱們也要隨時抓住孩子在生活中的閃光點,隨時給予他們鼓勵與表揚。覺得自己也是很棒的,讓咱們的教育出來的孩子都充滿自信,勇敢面對以後的生活。

關於教育隨筆14

因為辦學結構的調整,我結束了十幾年的國小教師生涯,當上了一名幼兒園教師。

人雖走進了幼兒園,我的心卻還在飄蕩。面對這片未曾涉足的土地,面對這些還端著奶瓶,甚至還要人餵飯、把尿的孩子,我的心緒異常紛雜,飄蕩的心難以沉靜。

一天中午,大多數孩子都已經躺下睡著了,唯有昭昭睜著大大的眼睛,不停地翻來覆去。我輕輕走過去示意他閉上眼睛,並輕輕地拍著他。這時,他突然說了一句:“老師,我要喝奶,奶瓶在我的小狗包裡。”於是,我立即找到奶瓶,衝好牛奶遞給他。他一隻手握著奶瓶,一隻手不停地摸著自己的耳朵。喝完奶,他已有了睡意,我幫他拉好被子,在他身邊坐了下來。這時,剛閉上眼睛的昭昭,又突然像想起了什麼似的,睜開眼睛說:“楊老師,你怎麼不睡呀?你也想喝奶吧!明天我背兩個奶瓶,大奶瓶給你喝,小奶瓶我自己喝。”聽見孩子稚氣的話語,我的眼淚刷地流了下來,這是我從事幼兒教育以來第一次流下的幸福的淚水。孩子那份特別純樸的愛撞擊了我那顆飄蕩的心。那一瞬間,我突然感到這份職業的神聖,品味到這份職業的魅力。我的情緒也因此發生巨大的變化。孩子的愛賦予了我力量和使命,我開始用心靠近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堅定地做孩子們的守護神,享受其中的快樂和幸福。曾讀過一個回味無窮的故事:一個小女孩可愛的小狗死了,她十分傷心腸趴在一扇窗邊,看著別人緩緩地埋葬曾經朝夕相處的小狗,不由地流下了悲傷的眼淚。這時,她的爺爺走過來,微微地對她說:“寶貝,你為何不開啟另一扇窗呢?”小女孩聽了,便一邊流淚一邊漸漸開啟另一扇窗。突然,她被面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窗外各種各樣的鮮花競相開放,漂亮的蝴蝶、辛苦的蜜蜂,還有許多很多叫不聞名字的小鳥,正在熱烈地穿行其中。看著看著小女孩不禁轉悲為喜,心境好了許多。

由此想起了我們教師,面對不拘一格的幼兒,利用多種教育手段來教育幼兒,尤其是面對智力低下、或俏皮搗鬼的幼兒,更應為他們開啟另一扇窗秋裝新款......人無完人,每個幼兒都有閃光的一面,不要只看到他們的不足,在日常生活中,有的老師會數落智力低下的幼兒,如做數學訓練時,老師當著別的

幼兒面會說:“她不會的,搞不清的,我不教她了。”“笨猴子,這種訓練我講過幾回了,還不會做。”試想,你是那個幼兒,你的心理睬有什麼感覺?有位心理學家說過:“人人都有巨集大的潛能,只有你抱著積極的態度去開發這種潛能,就會有無限的能量。”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蹲下來和幼兒說話,學會用靈敏的眼睛觀察幼兒的言行,開啟另外一扇窗去對待幼兒,或者他們在數學上是弱項而在藝術上是強項呢?有許多有名的科學家如:愛迪生、牛頓他們也不是全能,只是發掘了自己的強項才有他後來的出色的奉獻。

作為教師,在日常的生涯治理中,應多瞭解幼兒的性情、品德等心理特點。依據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去培養他們的興致,加強他們的自信念,多用賞識教育的手腕去鼓勵、喚醒、鼓勵他們自動學習的內驅力,找到施展幼兒學習潛能的最佳點。獲獎感言筠晗來我們班已有一段時間了,這段期間她表現的很內向,值得欣慰的是筠晗開始與某些小朋友說話了。

一直以來,筠晗都不愛說話,我主動找筠晗說話的時候,她的眼睛總在往別處看,要麼就是低著頭,眼睛盯著地板。“筠晗和老師說話的時候要看著老師,這樣才有禮貌。”筠晗在家從來沒接觸過普通話,我想,這可能是她不愛說話的主要原因吧!後來,我見堅持和她聊家事,一開始她只是點點頭,笑一笑,後來我轉變我的語言。我用方言與她交流,她和我聊的可帶勁了。偶爾我加入普通話,慢慢的,筠晗也開始說幾句普通話了,但還是放不開。

難道是筠晗認生,可是我們相處有一短時間了呀。我們找到了筠晗的家長了解筠晗在家的表現,筠晗在家很活潑,是個特別聽話的小女孩,但是就是不主動找別人說話,在社會交往方面有點差。

瞭解到這一點,我們開始實施措施,首先多和家長交流,得到家園共育,多和孩子交流,多陪陪孩子,多和筠晗談談心,引導她主動與別人玩耍,除此之外,還要多鼓勵她,增強她的自信,讓活潑開朗的孩子帶著筠晗玩,讓平平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關於教育隨筆15

每次吃飯,總有一些不喜歡吃蔬菜的孩子,對他們,我是傷透了腦筋卻又無可奈何。不斷的提醒對他們來說只是耳邊風,達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麼辦呢?

後來,我靈機一動,為什麼不換一種教育方式呢?於是,在一次午餐前,我從阿姨手裡接過飯菜時就故意大聲的說:“今天的飯菜好香哦!你們聞到了嗎?”這時,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來,都翹起小鼻子誇張得聞著。一邊聞一邊說:“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聞起來也很香,一定也很好吃。”說著神祕的偷瞄了一眼今天的蔬菜盆子,大家也都好奇地睜大了眼睛。我又說“那誰來猜猜我們今天吃什麼菜?蔬菜吃了有什麼好處呢?”我剛說完,好多小朋友都爭著要回答,飛飛說:“老師,我媽媽說多吃蔬菜就會不生病,還會更聰明。”小茹說:“吃蔬菜會變得更漂亮。”“哦,是嗎?那還有誰也喜歡吃蔬菜呢?”“我!”“我!”

在我的鼓動下,大家的熱情高漲,就連幾個不愛吃蔬菜的小傢伙也樂在其中。果然,那天的蔬菜是供不應求,而且小朋友吃飯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菜好吃,飯也多吃了。

從此,在每次吃飯前,我總是用生動的形式介紹菜名或討論有關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簡單得吃飯禮儀,用自己的熱情來帶動幼兒吃飯的興趣,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也在無形中逐漸養成了,這就是吃飯中的樂趣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