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養成教育認識講求養成教育方法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8W

提高養成教育認識講求養成教育方法_1650字

提高素質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抓好養成教育有利於提高素質。因此,我們在落例項《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以下簡稱“規範”)的工作中,必須立足於素質教育,強化養成教育。

提高養成教育認識講求養成教育方法

提高對養成教育的認識。學生形成良好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主要是依靠教師的指導。為此,應切實重視抓好教師隊伍的思想建設,尤其要重視提高教師對落實《規範》的認識。在落實《規範》中將思想統一到以下幾個方面:

(1)落實《規範》是知與行的統一體。日常《規範》表面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是包含人類傳統和人類優良品質的複雜的道德體系,是將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成果簡化為具有明顯行為標誌的倫理綱要。“聽膩了”,正說明我們長期停留在口頭說教階段而忽視了行為的養成,應當把“講”的過程深化為對學生進行指導、訓練的過程。《規範》是知與行的統一。“知”是簡單的(這裡指口述或背誦而言,徹底的“知”應指真正理解其複雜的'道德內涵)。“行”則困難得多,所謂“困難”主要是難在持續不斷,難在養成習慣。實踐告訴我們:時斷時續的教育結果往往是功敗垂成。

(2)落實《規範》需要全體教育者形成“合力”。學校的教育工作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只是分工不同,培養學生的大目標都是完全一致的,班主任抓了行為規範,為任課教師上課創造了條件;任課教師以自己的良好習慣影響學生,並時時配合班主任抓好行為規範,又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了方便。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使行為規範較快地影響到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認真品味“養成”二字,可以認識到,它就是連續的、一貫的,而決不是時續時斷的。

(3)落實行為規範與提高教學質量是相輔相成的。落實《規範》中關於“學習方面”的準則,實際上是“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它對於大多數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有著極其重要的幫助。應當在抓學習成績的過程中落實《規範》,應從落實《規範》的實際行動中要學習成績,兩者是不可分割的。

講究養成教育的方法。養成教育的方法論,首先要求我們必須端正指導思想,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按教育規律辦事,根據國小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其行為表現,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講求養成教育的方法,努力提高養成教育的質量。

(1)定時專一法。行為規範的內容廣泛,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次訓練達到要求。可定時重點抓“一”條(專一),要求學生對照《規範》,努力改正“一”個缺點。只有目標專一,才便於強化訓練,也易於見到成效。第8條規定:“不挑吃穿,不亂花錢,愛惜糧食和學習、生活用品,要節約水電。”在進行教育時要求學生對照這一條,進行檢查。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於“愛護學習用品”這一具體的“點”上。如,有一學生有十幾支圓珠筆,經常亂丟。集中了一條後,他主動把多餘的圓珠筆放回家中,只帶一支到課堂上;這時,教師給予表揚,使其他學生也受到教育,紛紛仿效。

(2)分類突破法。在落實《規範》的過程中,學生既有菜性的問題,也有個性的問題,有落實起來感到困難的答款,也有落實起來相對容易的條款。對共性的、難以落實的條款,可組織學生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行為目標”,或由教師把《規範》分解成具體細緻的“規章制度”,要求學生按照這些“行為目標”或“規章制度”進行學習、實踐。教師利用班會時間單獨立項檢查,經常給以鼓勵表揚。通過檢查、鼓勵,提醒學生時時注意自己的“行為目標”是否落到實處。

(3)自我教育法。要求每個學生自己教育自己,在週記本中,每週開闢幾行字的專欄,以“教師”的口氣評判己一週的表現,由教師閱讀這些評判,看看是否與事實吻合。應該看到,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過程,是教育者、被教育者在資訊傳遞與行為反饋活動中的協調過程,只有充分發揮被教育者的主體作用,使之與教育者形成“合力”,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如果被教育乾缺乏主動性,就不可能把《規範》轉化為個體的日常行為。進行養成教育必須藉助一些具體的,便於觀察和操作的手段,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國小生依賴性和衝動性的心理特點。

(4)說理引導的主要措施有:聯絡學校實際表現舉辦專題講座;組織學生開展日常行為問題討論;找不同型別學生談話;到校外進行調查、參觀、訪問等等。

(5)督促檢查法。在養成教育實踐中,可建立檢查機構。如學校可成立三個檢查組,一個是紀律檢查組,一個是衛生檢查組,一個是愛護公物檢查組。

每天對全體學生進行檢查,認真做好記錄,每日反饋一次,每週小結一次,半月評比一次。有些學生家離學校比較遠,應該既做學生的工作,又做家長的工作,使之克服遲到現象,養成遵紀守時的好習慣。此處填寫內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