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感恩勵志教育的幾點思考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1W

感恩教育是素質教育最好的切入點,它通過挖掘學生人性的本真使學生心靈的麻木得以化解,進而激勵學生自我發展,使學生個人的潛能得以激發。感恩教育簡單的說,就是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幫助學生既要學會感恩於心,更應懂得回報於行。

有關感恩勵志教育的幾點思考

感恩教育與習慣養成教育、自信教育一同構成了我班德育教育的基本框架,也成為了我班班級文化建設的特色。在此,我將自己在班級開展感恩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加以總結並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感恩教育是一個活動體驗的過程

感恩教育不是乾巴巴的說教,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才是最直接、最有影響力的教育途徑。感恩教育需要教育主體的積極參與,在既定的情境中,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感恩,為什麼要感恩。為此我們精心策劃了豐富多彩的從形式到內容都符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感恩活動。

比如,孩子們喜歡過節,於是我們便以那些傳承文明與情感溝通的節日為載體,抓住節日背後的教育資源與教育契機,讓孩子接受傳統美德的教育。

“三八節”我們開展了“感恩母親,我與媽 媽換角色”活動,讓學生在角色互換的過程中體會媽 媽的辛苦與不易,並將自己的活動感受寫下來,與媽 媽一同分享。

“母親節”我們開展了“送媽 媽一份神祕的禮物”活動,孩子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著對媽 媽的愛。聽:“媽 媽不在家,寫完作業我就開始準備禮物,明天給媽 媽一個驚喜。”“本來想為媽 媽買件禮物,想想還是自己動手做吧,這樣更有意義。”“這是我第一次送禮物給媽 媽,我用自己的壓歲錢為媽 媽買了一朵頭花。”“我在上面畫了一隻兔子和一隻烏龜,兔子代表我,烏龜代表時間,我要和時間賽跑,考個好成績讓媽 媽放心。”“吃完飯我端來一盆溫水,把媽 媽的腳放在裡面,輕輕地洗,洗完又抹上潤膚露,這是我第一次給媽 媽洗腳,媽 媽高興地哭了。”孩子們在生活情境中通過親身體驗獲得了感性認知,並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

教師節、重陽節、父親節、植樹節、春節……節日成了孩子們學習感恩、表達感恩的愛的載體。除此之外,我們還配合學校開展的活動,為災區獻上一份愛心,為環保畫一幅宣傳畫,為社群演出準備一個節目,為綠化校園提一個建議,引導學生在已有的認知水平上、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會感恩他人,感恩社會

  二、感恩教育是一個氛圍薰陶的過程

感恩教育需要氛圍的薰陶,尤其是需要班級文化氛圍的薰陶。孩子們的感恩意識之所以淡化,是因為他們缺少發現真善美、感恩真善美的眼光——是誰撿起了地上的垃圾?是誰擦去了牆上的汙跡?是誰愛惜盤中的糧食?又是誰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你?沒有一雙發現真善美的眼睛,就不會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於是,我把感恩教育點點滴滴地融入到班級文化建設的靈魂中,通過班級活動的開展形成一個感恩的班級文化氛圍。

比如,我班開展的“班級新聞聯播”和“班級成長日記”活動就是為了訓練孩子們發現美好事物並對其感恩的眼光。每天,“值日班主任”都會提醒大家,睜大一雙慧眼,去發現班級裡的真、善、美,並利用放學前5分鐘的時間,組織同學們把自己的發現以及自己的感受和觀點以“新聞聯播”的方式在全班進行交流。當天晚上,輪流上任的“值日班長”還會把這些真、善、美的發現以及自己的感受一一記錄在“班級成長日記”中。

從發現真善美的《班級新聞聯播》到記錄真善美的《班級成長日記》,活動的持續開展讓孩子們的目光不再只盯著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他們思考的中心也不再只圍著自己的利益,漸漸地,營造出一種識恩知恩的班級氛圍。學生在這種班級氛圍的薰陶下學會了感恩他人,學會了回報他人。感恩教育悄然融入班級文化這種隱性的教育力量中,在班級氛圍的薰陶下,像春雨一樣悄悄潛入了學生的靈魂,滋潤著他們乾涸的、缺失感恩的心田。

  三、感恩教育是一個聚沙成塔的過程

感恩教育不是一個班級開展一次活動就能完成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感恩教育其實是一個聚沙成塔的過程。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集合教育力量,從學校到家庭,從社群到社會,感恩教育只有成為全社會的必修課,才能把由學生而始的感恩教育擴大到每個社會成員身上,營造一種知恩圖報的社會氛圍,繼而這種社會氛圍又會對學生形成一種春風化雨的感恩教育,從而達到一種良性迴圈。

其次,感恩教育需要融入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日行一善——回家給父母端一杯水,幫助父母打掃一次房間,為同學做一件好事,幫助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班務,讓學生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體現自己的一種責任,而這種責任某種程度上也是回報父母、回報老師、回報他人的一種感恩之舉。只有當感恩的行動成為一種習慣時,學生才會具備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自然的良好品質。

  四、感恩教育是一個持續漸變的過程

僅為父母洗一次腳算不得知恩感恩,僅參加一次“護蛋行動”也不一定就能懂得母愛的偉大。感恩教育不能像霧,時有時無;感恩教育不能像風,時斷時續;感恩教育只有像陽光,滲透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並持之以恆,才能源源不斷地為學生輸送做人的力量。

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次詩歌朗誦會,一次送溫暖活動就能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回報的。感恩教育是一個持續漸變的過程,在這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學會感恩,學會回報,並逐漸達到感恩的最高境界——勵志,因感恩之心而生鴻鵠之志。

X年X月X日我們的班級部落格《靜聽花開欣賞怒放的生命》開通了,此前的班級報紙《靜聽花開》移居網路,班博成為提高寫作興趣的媒介,也成為記錄孩子們成長足跡的天空。每期習作,我都將他們的優秀作品分主題錄入班博的電子報紙《靜聽花開》,為此,身體狀況不佳的我失去了不少本就不多的休息時間。但孩子們卻很興奮,他們以自己的文章能被錄入《靜聽花開》為榮。

隨著孩子們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讓我卻且喜且憂。喜的是孩子們的成功與進步,憂的是,我的打字水平已無力應付偌大的.錄入量了。這時,一雙小手高高地舉了起來:“老師,我媽 媽說,她想幫咱們錄入習作,她打字可快了。”“老師,我也會打字,我來幫您吧。”“老師,我想申請做班博的編輯。”多可愛的孩子呀,他們稚嫩的心也已然感受到了老師的期望和努力。付出終有回報,在班博編委會成員和老師、家長的共同努力下,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就在這和諧的氛圍中、在孩子們的參與與合作中留下了孩子們成長的足跡。

《靜聽花開》讓孩子們驕傲著自己的進步,欣賞著他人的精彩,也體味著老師和家長的良苦用心。一個小小的部落格,讓他們讀懂了師愛,讀懂了母愛,也讀懂了他人的關愛。正是這份愛,激勵著他們要拿出更好的作品;也正是這份愛,激勵著他們立下鴻鵠之志,勇敢地去追逐“小作家”之夢。可喜的是,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孩子們在追夢的旅途上已小有收穫——我班的話題討論實錄《春節知多少》在XX年的《國小生作文》第三期發表,XX的習作《我的小狗》也已在《XX教育報》發表。

感恩勵志教育是一項塑造靈魂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不斷地去體會和實踐。孩子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踏上了成長之路,我和我的同仁們也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感恩勵志教育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因為我們堅信,有了感恩的心,就有了飛翔的天空;有了感恩的心,就一定能托起鴻鵠之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