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隨筆(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2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育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育隨筆(彙編15篇)

語文教育隨筆1

《國中課程標準》與傳統語文教學比較,一個重大的突破就是重視基礎功能的人文性,把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教學的重點之一:“培養學生高尚的美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因此,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應該注重探索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努力把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結合起來,不能把知識的傳授作為教學的唯一,漠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現就國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情感教育談談我的一些探索和實踐。

一、深入教材,挖掘情感

文學評論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景非獨為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所謂的境界也就是作者描繪的蘊涵深意的藝術形象。催人淚下的《背影》、搏擊風浪的《海燕》、生機勃勃的《春》、天人合一的《天上的街市》、稚趣盎然的《社戲》都給人以意境的感染和美景的陶醉。作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細心地體味情感,深入挖掘意象,這是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前提條件。因為教師是作品的欣賞者也是情感的傳遞者,只有對文學作品進行感悟體驗,並通過自己的情感來領悟作家的情感脈搏,引起情感共鳴,才能把學生引入作家描繪的藝術境界,領略藝術風光,引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情感,感悟文章底蘊,在審美的娛樂中接受情感教育。如在《背影》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教學片段:回憶自己父母一次送行的情景:她(他)是怎樣說的?做了些什麼?神態怎樣?可以看出什麼?當時自己感受到什麼?於是在學生說的過程中對文中情感領悟便水到渠成了。

二、引情入境,激發情趣

教師在挖掘語文情感因素的'基礎上,應引導學生走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國中語文大多是文學篇章,文學是生活的反映,它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學生處於豐富多彩的生活中,並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與體會,這些體驗與體會跟作品中的某種生活相仿或相似時,教師巧妙點撥,引情入境,使他們情感交流,形成非思不行、非說不可的學習興趣。引情入境的方法很多,這裡僅舉幾例。

1、感性入境法。國中學生限於知識與閱歷的因素,對作品的時代背景、人文地理等方面缺乏瞭解,使之覺得久遠而陌生,難以產生興趣和情感共鳴。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知識與經驗,用感性的方法使學生對陌生的生活情境產生親近感和熟識感。比如《最後一課》,故事發生在法國,歷史又久遠,學生對人文地理和戰爭背景知道甚少,於是我在課前要求學生蒐集關於普法戰爭以及當代戰爭的文獻資料,進行交流,使學生對普法戰爭的歷史背景有所瞭解,並以當代戰爭帶來的危機和慘況認識戰爭的殘酷性。這樣一來,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失去國土淪為亡國奴的痛苦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共鳴。

2、平移入境法。入選課文的文學作品,雖然大多是時代久遠的名篇佳作,但作品人物形象和地理環境,總能從現實生活的身邊找到相似的形象和環境,讓學生從身邊的人物和環境找到情感共鳴處。如《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寫的是新疆的一個仙境般湖泊在逐漸消失,學生體會不甚深切。於是我要求學生蒐集身邊的環境汙染情況,體現人為破壞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的重大災難,學生不僅感悟深切,還產生了保護環境的情感共鳴。

3、直接入境。作品中的大量人物就活生生地活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平時不怎麼關注而已。對於這些作品,教師就可以直接帶領學生走進教材,認識人物,體味情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主人公的年齡與故事學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我直接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思考:

①為什麼其他孩子都能爬上山崖而“我”不行?

② “我”在山崖上的心理活動如何?

③為什麼在父親的指導下能一步一步的走下山崖?

討論時學生髮言活躍,只要稍加點撥,就能理解如何化解困難,實現成功的道理,切實地感悟人生。

4、感悟入境法。學習語文,並不僅僅是為了理解課文,對課文的人物環境、情況等具有深入地認識和體味,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從中感悟人生,從作品中學會認識如何對待社會,對待自然,對待自己所以我幾乎在每一篇課文的講授中都要求學生談談學習課文後對自己的人生有何啟迪作用。如學習《居里夫人》後,你認為居里夫人哪一點品質對你最有啟發?學生意見很多,但都針對自己的人生實際,入情入境,既啟迪了自己也啟發了別人。

三、歷練語言、美中含情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是用語言來雕刻描寫的。幾乎每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都蘊涵真、善、美的情感,給讀者以賞心悅目的美感。作為語文教師也應該具備飽含感情色彩的語言,因為教師的語言可以從不同程度感染學生的感情,特別是教師的朗讀,可直接給學生一種美的情感輸入,使他們很快體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師生一同讚美、一同思考、一同悲憤、一同愛和恨。文體和內容不同的作品,教師的聲音語調也要做相應的變化。有的作品高,如同浪中行舟,跌宕起伏,有的作品層層深入,漸入高潮,讀時語調要步步上升,如同登臺階,有的作品對比鮮明,色彩斑駁,讀時要精心安排。以詩歌為例,繪聲繪色的朗讀對體會詩人的感情有很重要的作用。

當然,情感教育的內涵非常豐富,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豐富多彩。不過我們必須高度認識教師對學生情感教育所起的重大作用,因為教師是指路明燈,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理解和體驗作品中的感情,使學生在情感的海洋中獲得啟迪。

語文教育隨筆2

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 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

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引有幾基礎好同學把課文中散步的男人因為受兒童救魚的影響也跟著救魚為內容來讀寫,這時我又問:“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麼別的遊人會不會受到他們倆人的影響呢?”這幾個學生恍然大悟,進而又讀寫下去,更多的遊人不斷參與救魚的活動,最後所有的魚都得救了。

語文教育隨筆3

所謂的精神豐富,需要從智力和情感兩個方面去充實。智力是認識和思考能力,情感是感受能力。作為一個人,我們要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做事,還要運用感受能力去體驗世界的美和人生的意義。同樣的,我們也要正確地去引導孩子的內心世界。

人人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每個人看待世界卻不同,很大程度上,你的內心狀態決定了你所看到的世界的面貌。一個心靈貧乏的人,他看到的世界也必定是貧乏的,如果他只關心物質和利益,他在世界上也就只能看到物質和利益。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才可能發現和欣賞世界的豐富的美。孩子的世界多姿多彩,我們需要用心去發掘並加以引導;孩子的心靈純粹美好,我們更要給予守護和關懷。帶他們看世界,思考這個世界的未來,體會這個世界的美好。

要給孩子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我們也需要從自身做起。

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心靈豐富呢?當然,可以有各種途徑,比如到大自然中去體驗,到有文化積澱和特色的地方去遊歷,欣賞藝術作品,等等。另外,閱讀也是一項豐富體驗和開闊眼界的絕好途徑,書中的世界堪稱地大物博,能夠讓人對這個世界充滿無限的期待。還有就是你自己的經歷,應該通過某種方式把你的外在的生命經歷轉變成你的內在的心靈財富,讓孩子從生活細節中去學習去成長,就像自己每經歷一件事就生成一項經驗一樣。

經歷是一個人人生中非常寶貴的財富,以及你在經歷中的感受和思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真正說來,金錢是並不可靠的財富,無忠誠可言,它無名無姓,今天在你這裡,明天會到別人那裡去,後天又可能回到你這裡。物質的東西都是這樣,可以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唯有你的經歷,你在經歷中的感受和思考,是僅僅屬於你的,如果你珍惜,誰也奪不走,可是,如果你自己不珍惜的話,丟了就到哪裡都找不回來了。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言傳身教的過程,孩子的`成長也是我們的成長,樹立好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孩子的世界也會變得很美好。

人在世上生活,常常要和他人交談,但不能缺少兩種最重要的交談,一個是和活在書籍中的偉大靈魂交談,一個是和自己的靈魂交談。換句話說,人不能缺少兩個最重要的朋友,一個是好書,一個是自己。無需用一些條條框框去責備約束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的發展,就像尊重自己一樣,帶著孩子一起尋找自我,活得更漂亮一些。

本真意義上的閱讀和寫作都是非職業的,屬於每一個重視心靈生活的人,只要你想過精神生活,你就一定會覺得這兩樣都是缺不了的,你就不由自主地要讀好書,就不由自主地要拿起筆來寫你的感受。喜歡上這種豐富內心世界的方式,也不防引導我們的孩子來共同感受一番。閱讀和寫作,能夠讓人沉靜,開闊內心世界,這是沒有專業之分的,不管你是理工科還是文科,都應該是這樣的,都一定是這樣的。

語文教育隨筆4

教育問題,是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問題。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以及兩千多年後的陶行知,他所推行的,都是平民教育。

在經濟全面發展的今天,我們提出共同進步的不僅僅是農村和城市的生活消費水平,更多的是應該從小抓起的教育。在魏書生老師的專題報告中,他講了許多有關學校教育在新形勢下的發展,以及過去乃至現在當教師的親身實踐。直至結束,我的默默告訴自己:“要用心守護孩子的世界”。

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發展形勢,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所需要做的,很重要的一點,是端正自己的心態,辛勤地耕耘,守護那寧靜的心靈。

張全民老師在講豐富教師精神世界的路徑時,從閱讀、欣賞、行走、寫作四個角度,用深厚的理論修養和契合教師實際的生動的事例,講述了教師豐富自己的精神方法,令人感慨良多。選擇了這個職業,應該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事,珍惜每一個人,關愛每個人,把平凡的工作當作大事業來做,不鑽牛角尖,和學生一起,與學生打成一片,就會從內心感到無比快樂,就無所謂吃虧、划算了。

孩子的世界,就是我的世界。從孩子的成長中,我們可以進一步成長,每一個階段都帶來不同的`人生體驗,不僅僅是付出得到的內心滿足,孩子的成長總會是純淨、喜悅的。

講臺就是展現我們才華的舞臺,“教書育人”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和職責。讓自己活的有價值,就這樣善待自己,使自己的心靈寧靜,守護孩子的成長,呵護孩子的性情,豈不樂哉?

語文教育隨筆5

從生活中寫起,從細微處入手

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當然離不開作文教學,不過我的作文教學實在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也沒有什麼很突出的指導,一般以學生自己寫為主,然後從生活中,從細微中著手,讓孩子們樂於表達,樂於寫作,我常對孩子們說:“我們的作文寫下來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只是為自己的成長留下一點記憶,等我們稍大一點,拿出它來讀時,會覺得自己那時候多有趣,達到這一目的就好了。當然如果有寫得好的,與同學與老師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本著這一思想,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以學生自由寫、多寫為主。 讓他們每天寫日記,記下當天最有趣的事,有則長,無則短。每天選出幾篇較好的,讀給孩子們聽聽,有時會把孩子們的作文收集彙編成冊,在班級中傳看。他們聽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學寫進了作文那是一種幸福。那麼寫作的興趣也就被調動起來了。

二、抓住各種機會滲透寫作方法 剛開始要求寫日記時,每天放學,我會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今天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說說聊聊,一方面幫助孩子們回憶,也拉近自己對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幫助孩子對當天發生的事進行一個梳理,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可以寫些什麼。 經常給孩子們讀到一些好文章,我們會共同探討哪些地方讓你感動了,他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它給了你什麼啟發。如果我們碰到這樣的事,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說呢。這都是我在給孩子們創造的一些機會。 其實這樣滲透,對國小生們來說暫時是不會有什麼明顯的`用處的,可是我想,如果長來以往,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機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學習方法,寫作技巧,對提高孩子們的習作興趣,習作能力一定會有所幫助的。

三、關於評價 一般來說我對孩子們的作文改得不是很多,大多尊重其原貌,以鼓勵為主,發現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我都會加以表揚,所以我讀的作文有時只讀一句,有時會讀一段,當然全篇好的,我絕不會吝嗇時間,通篇全讀,以此來調動孩子們的習作興趣。 總之,我覺得作文我們在定位時不要給孩子過高的要求,只說是寫出自己所想所感,平時再注意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學生多寫,老師多鼓勵,孩子們一定會愛上作文的。

語文教育隨筆6

在與孩子們相伴的日子,在邊揣磨邊前行的路上,專業成長在提升了一步,隨之心有點滴。

一、檢查預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二年級的識字量之大,因此,在每節課前我都要求學生預習,每一堂課剛上課前,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隨後請一位同學來回答問題,必要時給予適當的獎勵或是表揚(如評選預習之星)。這樣以來,學生們的積極性被提高了,每個孩子的心裡就像揣了一隻小兔,他們是既希望被老師點到又怕被點到。於是在一般情況下我都會請中下游的學生來回答這樣的問題,偶爾也請比較好的。讓那些在家裡沒有預習的學生能夠在老師檢查別的同學的時候,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認識儘量多的漢字 。

二、多維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閱讀了《杜郎口課堂教學》,感受其中的教學理念,我深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學文,並通過個人、小組、分角色讀文等方法,由表及裡、層層深入、探究主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多維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採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手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引領他們通過多讀、多寫、多說、多聽、多交流、多積累,來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字,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備課時,領會提高課堂的有效性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學習的主動權實實在在地給學生;上課時,相信學生,根據不同內容,合理的“引”,關注關注心靈的碰撞,智慧火花的迸濺,學生靈感的生髮,這樣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化解重點、難點,誘發學生對學習的激情達到學習的愉悅、快樂之目的。

三、利用藝術魅力,創造美麗的課堂。

對於剛從一年級走進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講,他們的`思維習慣是直觀的,孩子的天性就愛動,上課不到十分鐘,他們的手就控制不住,但他們比高年段更有表現的慾望,特別是表演慾望、動手的慾望,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或是穿插進歌曲、遊戲,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語文教育隨筆7

教書育人用心去做

作為一名入職近一年的語文教師,雖然時間不長,但感觸良多,化為最樸實的一句就是:教書育人、用心去做。入職初期的新鮮感是會很快過去的,隨之而來的是重重壓力,如何處理好工作、學習和生活一起它們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其決定了人生這個階段的質量,我找到的解決問題的鑰匙就是“用心”。

用心對待教書育人這份事業。教育是一份愛的事業。教育不同於一般的職業,這是一份需要投入愛的事業,因其教育物件是孩子、是成長中的人,所以需要為人師者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的一片愛心。這不是在唱高調,而是我的深切感受,這份愛心體現在教學的各個方面:在課堂傳授知識的時候,教師充滿感情與平鋪直敘的不同講述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接受效果;在備課的時候,教師的愛心體現在對學生學情的用心分析上,以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在課後,教師的愛心不僅體現在對學生作業的認真批改,更體現在對學習習慣的關心,等等。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教育理念,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會無私地傳授給徒弟自己寶貴的教學經驗,如我的師傅廖豔瓊老師,面對學校安排的這份“結對子”工作,她欣然接受,並無私教導,小到課文字句分析,大到教學理念,我都從中受益匪淺,而這種無形中傳達給我的這種充滿愛心的教育理念最為寶貴,因為,教育之路漫漫,要使工作的激情之樹常青,就要內心飽含深愛,才能克服職業倦怠、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精彩。

用心對待教學工作很多細節。教學工作需要有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各個教學

環節:備課、教學、課後反思、作業批改等等,單是備課一環就有很多細節要琢磨,作為新教師,我在文字研讀方面注重細節,如分析學生情況以更好地以生為本進行教學。另外,落實基礎不放鬆,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但這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課堂不能減少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否則其他的一切活動都將成會空中樓閣。在具體教學中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如:聽默寫、課前預習、課前背誦、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性記憶、個別提醒、反覆強調等方法。針對不同班級的學生特點,教師也應該對基礎薄弱的學生特別關注、持續關注、不斷鞏固落實。對他們的輔導,僅僅顧及個別還不夠,還要擴大輔導面。僅僅掌握國中生的普遍心理特點、學習態度還不夠,還要針對七年級階段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輔導。

用心對待師生關係這條紐帶。學生的發展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自認為再優質的課堂仍需要學生的接受情況去檢驗。所以,對學生的瞭解應該由淺入深,瞭解他們的性格、習慣、優缺點、長短處,以配合教學工作,使得課堂教學、作業佈置、知識落實、問題分析、習慣養成等方面都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而瞭解學生並不能簡單理解為問卷調查,而應該致力於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這個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感情基石。錢理群教授在《語文教育門外談》中強調:我們應該在語文教學中貫穿人文精神,能夠給予學生思想的`指引、人生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和美的感染,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真誠表達的習慣。

用心對待自身成長關鍵階段。作為一名新教師,回首不到一年的成長之路,收穫之多令自己不勝感慨,那些關於教學理念、教學思路與方法的認識,除了自己的思考,還離不開學校的關懷,同事的幫助,家人的支援,比如學校安排多次外出學習機會、有師傅的指導、有領導和同事的關心,有學生家長期待的目光,有家人默默的支援,這些都是我前進的動力,在此,再次表示衷心感謝!我會繼續努力,用心對待自身成長關鍵階段!

踏實用心便可以平心靜氣,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內心修煉。因為教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見成效的事,在教育方法的摸索過程中、在教育理念的逐漸形成中,在教育智慧的慢慢積累中,平心靜氣的心態有助於教育教學的持續進步和教師的持續發展。教育教學並不侷限於課本,能夠善於發現和運用教育資源需要一顆審美的心,因為教育離不開真善美的薰陶,需要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用心交流。平心靜氣,教育才會到達更高的境界。總之,還是那句樸實的話:教書育人、用心去做!

語文教育隨筆8

三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應著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結合有關內容,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能找到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知道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一、讀段

在段的讀、說、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應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要突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路。對於重點段落,要讓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講讀,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三要熟讀。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使學生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說段

說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剛開始說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說,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說。在指導說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說和具體地說結合起來進行。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可以聯絡課文,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能寫就不說,能說就不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寫段

在三年級段的教學中,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學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絡,認識段的組合規律,真正讀懂一段話。然後及時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段的組合形式,進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吸收在前、表達在後,既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對段的理解與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寫的能力,學會寫好片斷,讀寫相互促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告訴學生寫段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

1、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敘;

2、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

3、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本冊教材後有很多寫段的練習題,應儘量讓學生多動筆進行寫段訓練,使學生語文能力有所提高。

國小少三年級語文教育敘事優秀範文合集四

最近我班的小朋友總是犯點小錯誤,總是惹到自己發火。人常說,當你生氣時,要數到100再說話。現在的自己,好像動不動就衝他們大聲訓斥,自己也知道不對,應該多誇獎少批評,多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因此也在努力改進,也在努去當好一個“啟蒙老師”。

今天,我班正指導寫字,突然一個小朋友不知怎麼著了,竟然打起了響,彷彿在安靜的班級中扔出了一枚炸彈,頓時班內有些混亂。本來心情好好的自己,心情像突然被風飄來一團烏雲,“陰天”即將也要打雷了。該怎樣說,怎樣教育呢?雖然是那麼想,但是“憤怒的火苗”還是終於被點燃了,我把學生狂吼了起來。事後自己也挺後悔自己那麼做。這些孩子還小,為什麼當時就不能剋制一下自己的脾氣呢?

是啊,何不應該對孩子多一些包容心,多一些愛心,把學生當做神來對待,誰不偶爾犯點錯誤呢?

想了很久,我決定放下教師的架子,並向那位被我發火的學生道歉,並且教導他以後如何去做。當時孩子被批評的時候,只是低著腦袋,但是聽了我的道歉和教導後,眼中充滿了淚光,這時,我的眼中也是如此。

我知道他們現在雖小,但是他們已經有些懂事了,他們都是一個個小人兒,懂得老師的苦心了。

看著他們一天天長大,一天天進步,作為一名新老師,再苦再累,心裡也頓時感到知足了。我啊,希望他們這些孩子可以在快樂中學習,懂得成長中應該知道的做人道理。當他們長大成人後,偶爾還能想起我這個老師,想起我是愛他們的,是希望他們都好的老師。

也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裡有愛迪生。”所以,老師們不要太禁錮他們的思想,形成定性思維,還給該屬於他們的童年時光,多給他們一些自己的自由思想空間吧!

語文教育隨筆9

在會議室裡,我認真地、有針對性地拜讀了所有語文老師的教育教學隨筆,看到他們那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以及許多教育教學中湧現出的“火花”,我受益匪淺,也感慨萬千!

現實教學活動中,我和少數教師一樣,往往在學期結束後,為了應付學校的檢查,就像一些學習馬虎的學生一樣,匆忙地補上教育教學反思;有時候在平時雖然也記下一點,但也只是如同記“流水賬”,只是對教學經驗作簡單描述,有時只是把教案“壓縮”一下。現在想想,這些做法,背離了教學反思的初衷,不利於教師對自我教學進行深度的反思,當然更談不上個人的成長了。反思應該記什麼?反思點應該在哪裡?面對歲歲年年重複的教學工作,寫點什麼?這些讓我很困惑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得到了答案。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寫:

 1、反思自我感覺成功的教育教學案例。

在看了老師們的隨筆後,我才發覺自己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也寫下了一點有關成功教育的隨筆。原來,我只是興趣愛好記下的有關學生方面的材料,其實也是一篇不錯的教育隨筆啊,比如那篇《為成功的管理者鼓掌》。

 2、反思自我感覺不成功的教育教學案例。

在教學實踐中,有時候在上課時會感覺“堵”得慌:學生反映不積極,自我感覺良好的教學設計,學生不買賬。一節課上完,總覺得好像少點什麼似的。反思不成功的教學案例,尋找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的.差距,可以促進新課程理念向教學行為方式轉變。如此不斷地追問,可以促進自我行為的改造和重塑。

 3、反思教育教學的“大”問題。

一個優秀的教師或者一個想成為優秀教師的人,應該關注教育教學、關注本學科的前沿問題,應該有問題意識。問題對於喚起教師成長的渴望、探索的衝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大多數教師只是關心自己的“自留地”,真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聖賢書”。我認為走出課堂這個小小的世界,走進語文教學甚至教育這個大大的天地,是十分必要的。

語文教育隨筆10

一、培養孩子樂於傾聽的習慣

樂於傾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這是現行的教育形式中孩子獲取知識的最主要途徑。樂於傾聽,關鍵在於“樂”,要讓孩子願意聽,那麼首先老師的語言要抑揚頓挫、富於魅力,再配上一些肢體語言幫助孩子理解,不枯燥,單調,孩子才會被吸引。告訴幼兒會聽,是一種能力,及時表揚聽的“傾聽”能力強的孩子,讓不會聽的孩子有個努力的目標,久而久之,聽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其實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課要認真聽講”,因為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幾乎每天都會跟他說這樣的話。但往往有的孩子上課弄這樣弄那樣,從來不聽,那為什麼他們不聽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掌握聽的方法,孩子不知道怎樣才是傾聽。所以,我們要細化聽的要求:每天,提醒幼兒,老師講課時眼睛看著老師,指著黑板時眼睛盯著黑板上的內容,要讀書了,眼睛就得看著圖畫書等等。讓眼睛和耳朵同時工作。面對這樣的孩子,通常的做法就是請他複述剛才小朋友發言的內容,當然往往是答不出來的,於是提醒孩子會聽別人發言很重要,是向別人學習的好機會,或者是請他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因為沒有準備往往也會答不出來,於是教育孩子要積極動腦。有時,處理這樣的情況時也可以換個思路,就是讓認真聽講的幼兒起來複述,老師用具有稱讚性的語言說:“我最喜歡用眼睛看著發言的那位小朋友了,他一定聽清楚了,請他再來說一說。”說完,及時表揚獎勵。有的孩子老師講課時很會聽,可是輪到其他小朋友發言時,他就不會聽了,不是低頭幹自己的事,就是急不可耐地大聲喊“我來,我來”。這個時侯,我們教師就要非常有耐心地正面引導。面對這樣的情況,首先肯定他在聽,只是沒有聽完,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不禮貌。那麼,老師可以停下來對喊的小朋友說:“你愛動腦筋,很好。可是,沒聽人家講完就要發表意見是很沒有禮貌的,你可以等他講完之後,再補充自己的想法。”之後,再給他機會表現,及時表揚。

當然,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光靠一兩次的說教是沒有用的,也不能指望一兩次之後就有效果。多教孩子一些可行的方法,長期堅持下來才會看出成效。

二、培養勇於發言的習慣

勇於發言,關鍵在一個“勇”字。要培養孩子的大膽與自信。有些孩子不發言是什麼原因呢?主要是因為害怕自己回答錯了;膽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講;已經習慣不舉手回答了;話在口中,不知怎樣表達;問題太難。我認為對待發言的幼兒,要以鼓勵為主,對於經常發言的不管對錯,先肯定。對待沒發言的孩子,還是要以鼓勵為主,尤其是膽小的孩子,偶爾一次發言也要大大地表揚。另外,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發言句式,比如:我認為……,我覺得……,我來補充……等等。

有時,和小朋友一起看圖畫書時,教師可以適時指導幼兒看著圖畫書上孩子們積極發言的情景進行引導,或者在多媒體課件中播放國小生上課積極發言,回答問題的場景,來激發幼兒積極發言、勇於發言。

語文教育隨筆11

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家長打罵教訓孩子,我們從來都不曾想過自己的言行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心理陰影。

“你真沒用,才考了這麼一點分”

“這道題你做錯了”

“你的字寫的難看極了”

········

每每聽到這些,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啊?我相信一定很不爽。

可是我們的孩子受到的評價不就是這些嗎?

我們的眼睛總是聚焦於孩子的缺點與不足,每每與他們的.閃光點視而不見。孩子們和我們一樣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有自己的個性,是人就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倘若之盯著孩子的缺點,孩子覺得在父母和老師的眼裡自己一無是處,自卑壓抑由此而生,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嚴重,他們會覺得,反正自己怎麼做都得不到認可,乾脆破罐子破摔。一無是處佔據的領地不斷地擴大,閃光點就像躺在河床的魚兒奄奄一息。孩子的自卑一天天“黑雲壓城城欲摧”,心中有話不和父母說。於是沉默寡言,心事重重。

有時候,我們還是要反思一個問題,“扶不起的阿斗”裡邊還有一個“扶不起阿斗的諸葛亮”。

當孩子怯生生的拿著試卷讓你簽字的時候,當你總是數落孩子沒用的時候,你可知道,孩子的心本來就很脆弱,在這個時候就更加敏感無助,數落就讓他們將自己的內心封閉,失去很多的勇氣,即使心裡在滴血,卻不敢吭聲。

孩子所犯的錯,往往都是大人無能。面對孩子,我們需要多一點愛心、耐心以及信心,多多給他們鼓勵和支援,多多看到他們的優點,自己的心情也會好很多。

請用全面視角去看我們的孩子吧。唐代的李白曾經寫過“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許他的外語很差,但是他的數理化數一數二;也許他連作文也不會寫,但是隻要他聽到美妙的音樂就興高采烈:也許他一看到數學公式就頭疼,但是他的畫栩栩如生,充滿靈氣。甚至他更本不愛學習,不喜歡學校,但不知你看到沒有:他常常在家裡做好了飯菜等父母回來······

這時候你驚訝的發現,你的孩子是天底下最棒的。

“不錯,這次考試雖說沒有及格,但比上次進步了不少”

“除了這道題,別的題都做對了,你真棒!”

“只要你認真,一定會把字些的很整齊!”

······

多說一些正面積極的話,你會發現,孩子眼中閃過一絲亮光。孩子,總是大人嘴真實的寫照,他們就是我們的鏡子,孩子優秀了,不也正是大人的成就嗎,多多鼓勵他們,他們總是最棒的。

語文教育隨筆12

開學三週了,我從還沒有對三二班的小朋友們說過?白老師愛你們?這句話,可是今天我說了這句話。就像在家長會上說的,賞識教育加嚴格要求。開學了,我沒有很寵他們,而是用我的眼神,用我的語氣,用我的動作,用我的心去喜愛他們、觀察他們、保護他們。

說到保護,是有來由的。因為與全班小朋友分享了夏雪桐編的故事,今天夏雪桐在沖澡的時候,給我講了一個她自己編的故事,因為她還不會打字,所以我幫她記錄了下來,很有意思。《愛吃麵包的小貓》有一隻小貓特別愛吃麵包,於是,他跑到商店買來了稻穀種子,並問他的好朋友小狗小兔和小猴,要不要和他一起去種稻谷,小狗、小兔和小猴正在玩遊戲,他們都說不去;於是小貓只好自己一個人去種稻谷了;到了豐收的季節,小貓要去收割稻穀了,問小狗、小兔和小猴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收割稻穀,可小狗小兔和小猴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小貓又只好自己一個人去收割稻穀了;等小貓收割完稻穀,把麵糰揉好把麵包烤好的時候,麵包的香味把小狗小兔和小猴都吸引過來了,小貓端出自己親手做的麵包,自豪地對他的`好朋友說:這是我用自己種的稻穀做成的麵包,請大家吃麵包!————雪桐口述,媽媽記錄聽完後,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感悟,有說要勤勞的,有說不要貪玩。

李xx說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每個都有每個人自己的事情要做。是啊,爸爸媽媽有自己的事情做,要做哪些事情呢,白老師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做哪些事情小朋友有自己的事情做,要做什麼事情?我發現孩子在講到這些事情的時候具體居多,但細節不多,孩子正處於這個階段,我也不能對孩子要求太高。說到老師要做的事情,胡琛愉說:白老師要保護我們。我當時確實有些震驚。我真的從來沒有給孩子講過老師要愛你們啊,保護你們之類的話語?但孩子就是天使,他們敏感而美好,當我全心付出的時候,他們是在全身心地感受著我的付出。我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播種愛。當我將這點點滴滴播撒在孩子心間時,他們感受到了我很欣慰。

語文教育隨筆13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有了一點想法,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本事,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匯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匯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簡便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一樣的課型,設計不一樣的匯入方式。能夠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匯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進取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本事。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本事、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一樣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經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我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供給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資料。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能夠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永遠記住您,教師》的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這樣引導學生選擇自我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昇華認識。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構成有序、趣味、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許多課外書;經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奠定了基礎。

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學習《鳥的天堂》,我就找相關的資料圖片讓學生欣賞,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此外,我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一樣角度,採用不一樣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本事。

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語文教育隨筆14

任何人導演的‘高潮’‘亮點’都不及學生感情激情思想噴湧時所自然而然綻放的心靈花朵更為燦爛奪目!

——李鎮西

以學生的心靈為起點

我沒有聽過李老師講課,只是在“讀”他的課堂。讀他的課堂實錄,感覺就像坐在他的教室裡一樣!所有的理論在李老師的眼裡都顯得不那麼重要,李老師的課堂是從來都是老師跟著學生的思路走,最關鍵的問題是學生提出來的,師生共同解決的,所有的疑問就在行雲流水般的對話中輕鬆解決!在李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每個問題都恰到好處,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似乎都有一些理論依據,可這些理論又不能完全詮釋李老師的課堂教學。李鎮西的課堂和他的文字一樣有一種魔力,能把學生深深吸引住。《提醒幸福》一課讓人如痴如醉。這節課沒有運用多媒體,沒有精彩的對白,“讀出自己”是這節課的一個主題,李老師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生活體驗和認知能力出發,形成對文字的第一印象,給了學生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後邊學生獨到的發現和見解則是師生共同學習的結果。尊重學生是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可我們有時候卻為了體現某種理論,而忘記了根本,忘記了學生才是我們的課堂學習的主人。只有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認知水平,備課時把自己當學生去研究思考課文,設想在閱讀這篇文章時學生會有哪些興奮點或疑難點,我們課堂教學才可以說是以學生的心靈為起點。

把自己當作學生

語文課上我們常常會問學生,“你聽明白了沒有?”“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什麼?”在學生的意識裡,老師的提問,我知道在哪能找到答案,這就是讀懂了。可怕的是我們的老師也這樣認為,學生能回答出我的提問,這節課也就沒問題了!可是學生真正讀懂了嗎?反思我們的語文課堂,我們也常常胸懷“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可是一旦我們進入到教學中,就情不自禁地開始把我們自己放在課堂的主要位置上去了,學生成了我們表演的道具,那些所謂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孩子學會提問”“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等等也都成了葉公好龍的宣言!李老師認為“讀懂了”不光指的是學生,更多的是我們的老師是不是真正讀懂了?有沒有在文章中讀出自己,在閱讀中有沒有聯想,有沒有共鳴,有沒有審美,有了這些我們的老師也才算是真正讀懂了!我們的教學大多數時間也只是讓學生根據我們的教學設計,按部就班地讓學生學語文,老師站在文字的外邊,想帶著自己的學生走進文字。而且是想走進標準答案!而我們大多數的時間把備課的重點放在自己如何上好這節課上,在我們問學生是否讀懂了有時候,我們這些做老師的是否應該先問問自己:我這篇課文讀懂了嗎?

有利於學生的才是最好的

“怎樣有利於學生的思考,怎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感情,怎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智慧,怎樣有利於學生走進作品,走進作者,走進魯鎮,進而聯想到今天的時代,甚至聯想到自己,我就怎樣上”。李鎮西老師的這幾句話讓我想到我們的語文課。有一段時間我們學“洋思”,要求所有的老師上課,講課時間不得超過15分鐘,說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真正的主人,領導聽課時,只你上課老師講得過多,就一票否決。在後來,新課程改革要求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祖國的語言文字,我們又提出讓學生多讀,認為一節語文課就應該是書聲琅琅,只有這樣的課才可以說是好課,理由是體現的新課改的精神。究竟讀得有效與否,我們不管,你先讀了再說!時間一長,一線的語文老師都不知道這語文課到底應該怎樣上?不知道怎樣上課才能更符合領導評課的標準,沒有人考慮我們的學生在這樣的模式,那樣的指點下有多大的收益,沒有人為我們的`學生想一想,他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語文課堂?你知道李鎮西老師是怎樣教《祝福》的嗎?原定三課時結束,可是快到下課時,他還沒有找到發表自己觀點的機會,是按照課時計劃及時“剎車”,還是維護學生的話語權?李鎮西選擇了後者。他改變了原有的授課計劃,原定的三課時改為四課時。第四課時他更是出人意料,除了少量的師生問答,基本上是李老師的“一言堂”,這節課沒有我們語文課上應該有的書聲琅琅,沒有學生某種能力的體現,沒有……這樣的課在諸多專家的眼中肯定是“敗筆”。可是我們在這節課上看到的是學生的思維火花在李老師發言中的熊熊燃燒!李老師的每一篇課堂實錄都在向我們傳達這樣一個資訊:忠於語文而又面對學生實際的課,就是好課!

我所讀到的李鎮西是一個心裡裝著學生的語文老師,是一個有著執著信念的語文教育改革者。願所有熱愛語文教育事業的人都能像李老師那樣執著一念!

語文教育隨筆15

對提高農村作文基礎差生寫作的幾點想法。

一、結合教材,激發習作興趣,落實三維目標。

對於剛進入三年級的學生,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很重要的。我根據三年級的學段目標,結合教材的特點,首先把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放在第一位。教材中的習作在編排上努力為學生自由習作供給方便,不規定習作的題目,一般都提出一個資料的範圍,使絕大多數學生都有能夠寫的資料。題目由學生自我擬定,學生能夠把想寫的寫下來,存題目也行,設題目也行。這個寬泛的條件不再使學生感到寫作的壓力,學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樣寫就怎樣寫。另外,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如讓學生讀自我的習作,請同學們評價;建立寫作園地,自我欣賞、自我評價;教師口頭,書面評價等形式讓學生感受習作的歡樂。其次,我以賞識的眼光看待能表達真情實感,有創意的習作並及時給予肯定,把三維目標落實在習作當中。

二、體驗生活,寫事實。

學生的寫作都需要佔有真實,豐富的材料。以往作文題目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平時沒有寫作材料的積累,到了寫的時候感到無話可說,無從下筆,更談不上真實情感。許多國小生一提起寫作文就感到頭疼,要麼覺得沒什麼可寫,要麼心中有話說不出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積累,導致動筆時“無米下鍋”。針對這一普遍現象,我結合教材對習作的要求,讓那些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並在評價學生的習作時,既關注結果,更關注學生寫作材料的積累過程,用進取的評價,引導和促進學生經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蒐集生活中的材料。例如,我讓學生寫“熟悉的小動物”,我沒有給學生劃定範圍,更沒有念什麼範文,而是讓他們用眼睛去觀察,把觀察到的寫下來。有一個同學寫我喜歡的“小花貓”,她不僅僅寫出了小花貓的外形以及習性等,還寫出了與小花貓之間的感情。她寫到,“我每一天放學回家小花貓都會跑到我的面前用它的頭蹭我的腿,是在歡迎我回來,讓我抱抱它,還不斷地用它的頭拱我的臉,伸出脖子,這是讓我給它抓癢癢,一邊和它說話,它好像能聽懂似的,等抓完癢癢,它就安靜地回它的窩裡趴著去了……”。我把這篇作文讀給大家聽,當讀到小花貓白天睡覺夜晚出來時,我隨機問學生這是為什麼他們答不出來了。這時,我沒有立刻告訴他們原因,而是讓他們回去做個小調查或者查資料,過了幾天,同學們把調查到的告訴了我,我隨機引導學生要注意觀察寫事實。這就是要求每位學生平時多注意觀察、積累很多的生活素材,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使學生對寫作產生了興趣,樂於把自我親眼看到的事寫下來,加強了寫作與生活的聯絡。

三、要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學生們從國小進入國中後,作文訓練踏上了新的.歷程,要異常注意培養自我良好的寫作習慣。我總結出下頭幾條良好的寫作習慣。

1、“天天動筆,多少寫一點”的習慣。不少獲獎學生說他們的作文獲獎,歸功於堅持寫日記,時間多則多寫,時間緊則少寫,哪怕少到幾十個字,也從不間斷。這的確是經驗之談。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天天動筆,既能使筆頭子練得更靈巧,還能積累許多作文素材。

2、“通篇構思,寫作文提綱”的習慣。寫文章切忌寫了上段還不明白下段寫什麼,必須要通篇構思,並且用提綱的形式把構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來。長期從事寫作的人動筆前也是有提綱,甚至有人把提綱藏在肚子裡,名曰“腹稿”罷了。

3、“認真修改”的習慣。古訓雲,“文章不厭百回改”,這是寫好文章的金玉良言,如是沒有這個習慣,要寫出好文章幾乎“是不可能的”。

4、“堅持文面整潔,書寫力求規範”的習慣。“文面”整潔和書寫規範就是作文的儀表,自然是非講究不可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