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紀錄片的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7W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征紀錄片的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長征紀錄片的觀後感

長征紀錄片的觀後感1

在一九三四年,有一件事在世界上引起巨大的反響,這就是紅軍的長征!

長征中紅軍走二萬五千裡。走二萬五千裡?這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不可想象的,這不是寬闊的道路上開著車,而且是徒步行走在崇山峻嶺間,危險叢生的大草地上。其中翻過二十座大山,有五座是終年積雪,還有三十多條洶湧的河流和險峻的峽谷。書中寫道:在雪山上一個戰士喝了一口雪水,就倒下了;一個戰士抬頭望了望天就暈倒了。一個小戰士快掉隊了,大家卻說:“紅軍一個也不能掉隊。”攙扶著他向前走。再加上還要與數倍的各有敵人作戰。書中寫道困難還不止這些,紅軍內部還爭論不休,從李德、博古的堅守防禦錯誤,張國燾的紅四方面軍南下錯誤,在噶曲河邊,張國燾帶著大部隊南下,毛澤東帶著中央紅軍堅持北上,最終到達了由紅26軍創造的`川陝根據地,那時中央紅軍不足8000人。但紅軍挺過來,為中國解放勝利打下基礎。

長征已經遠去了,成為歷史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要學習長征那種不怕困難,認真改正錯誤的精神。讓我懂了在學習上,遇見難題不要緊,只要認真仔細地去對待,不要輕而易舉地放棄;碰到錯誤不要緊,只要改正就行。

有一次,我在做一道複雜的應用題,做完了發現了錯誤。看著一大堆繁瑣的算式,讓我不覺地產生一個念頭:算了,不用改,反正不就是一道題嘛。可正當我想不改時,我想起剛看不久的《長征》,想起了紅四方面軍連南下那麼大的錯誤都改正過,為什麼自己連一個小小的錯誤也改不過呢?想到這裡,我馬上動手改了起來。

長征,不僅是一條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精神!

長征紀錄片的觀後感2

看了大型紀錄片《長征》第三集,深受震撼,深受啟迪,深受鼓舞,深深感動!這一集以巨集大的敘事方式,細膩生動的筆觸,為我們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共黨史、紅軍長征史上最為光輝的篇章——遵義會議。這是我們黨的歷史上生死存亡的轉折點,是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標誌。讓我們感嘆的是,對於這樣一個重大事件,本片進行了精彩的描述,在學術上、藝術上都充滿新意,堪稱精品。

與以往電視文獻片的敘事方式不同,本集在剛開始時,首先以相當的篇幅,反映了湘江之戰的慘烈,紅軍的英勇頑強,戰況激烈,驚心動魄。黨和紅軍所陷入了巨大的危難之中。這既是歷史的表述,同時又以強烈的對比藝術表達手段,揭示了遵義會議召開的重大意義。

而講到遵義會議本身,又從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一直講到遵義會議,層層遞進,一氣呵成,人們更加明晰地看到“遵義會議”具有的歷史必然性。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對於遵義會議不僅以嚴謹的史學方式,描繪了它的全過程,而且有歷史當事人的影像敘述,如對楊尚昆、伍修權等的採訪;不僅有會內的`內容,也有會外的內容,如紅軍指揮員耿飈對歷史的回顧,為遵義會議做警衛工作的紅軍戰士王道金的回憶,這就使本片的表態具有很強的立體感,使人們更加切實地看到歷史事實的跌宕起伏。

本片史實準確,思想深刻,編導藝術成熟、豐富而流暢,許多畫面感人至深,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如遵義女紅軍李小俠的深情回憶。

最後,本片引用了毛澤東會見外賓時的影像,和他對遵義會議的評論:

“有先生有好處、也有壞處,不要先生、自己讀書、自己寫字、自己想問題,這也是一條真理……我們認識中國,花了幾十年時間,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這真是畫龍點眼之筆。

長征紀錄片的觀後感3

長征精神代代傳“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飲斷糧,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想必大家也聽過這首歌吧!但大家知道這首歌背後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嗎?

今天讓我們重溫長征中的故事,感悟長征精神,並傳承長征精神吧!在艱難的長征路上,有許多和我們年紀差不多大的小紅軍,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他們不怕流血、不怕犧牲,他們穿的是破舊的軍裝和草鞋,爬雪山過草地。吃的是野菜、樹皮!而我們呢?我們平常挑三選四的,什麼菜不合胃口就不吃,什麼衣服穿不舒服就不要。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在你不喜歡這不喜歡那時,紅軍可是想都沒有想過,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挑三選四的呢?

在長征途中,有一位叫陳賡的紅軍迷了路,他在尋找隊伍時,發現了一個和他差不多大的紅軍,經過尋問,陳賡知道他也是掉隊了。於是,陳賡叫他上馬坐一會兒,他拒絕了,叫他把一小包青裸面吃了,他也不肯。沒辦法,陳賡只好無奈地走了。剛走沒多遠,陳賡就發現自己被騙了,等陳賡回到那兒時,他已經停止了呼吸。這個故事中的小紅軍再三拒絕陳賡,可是,等陳賡明白一切時,小紅軍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這說明了當時的生活是多麼艱苦,他們卻從來沒有後悔過,不論他們多麼艱難,都是以積極樂觀向上,持之以恆的精神來克服,他們在長征途中,有多少人陷在了深深的沼澤地裡,又有多少人因為沒有吃的`,嘗野菜中毒,又有多少人因為戰敗給疲倦和飢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們並不服輸,就算只剩一個人,他們也會走下去。

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就是革命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幸福!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為祖國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長征紀錄片的觀後感4

紀錄片《長征》反映了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戰略大轉移的歷史,再現了當年長征中湘江之戰、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草原等的壯觀場面,謳歌了紅軍戰士勇於挑戰自我極限、敢於戰勝惡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影片並沒有交待長征的起因和背景,故事是從紅軍搶渡湘江開始的,由於博古、李德對撤退所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部隊帶著大量的緇重滯留在湘江橋,幾天幾夜也沒有能夠完全通過湘江。這時,敵人的飛機狂轟爛炸,前面有蔣介石佈置攔截的防線,後面有幾十萬敵人的追兵。面對紅軍長征的第一道難關,幸虧紅軍的後衛部隊拼死抵擋追兵的猛烈進攻,為中央紅軍過河搶得了寶貴的時間,否則後果則不堪設想。

我認為,紅軍避免覆滅的原因,在於將士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特別是後衛部隊的敢打猛拼的勁頭,阻滯了追兵前進的腳步,給紅軍帶來了喘息的機會。如果沒有五萬犧牲將士甘願流盡最後一滴血,沒有他們的壯烈情懷,也就不可能取得長征的偉大勝利,更不要說軍隊的發展壯大,以致最後消滅蔣介石反動政府、建立新中國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戰略指揮出了問題,如果部隊亂成一團,沒有凝聚力,沒有眾志成城的決心,同樣也不會取得長征的勝利。廣大的紅軍指戰員具備了這些優良的素質,終於使決策失誤的紅軍起死回生,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我們要汲取經驗教訓,發揚紅軍的精神,克服困難,不怕犧牲,眾志成城,面對一切艱難險阻,必將無往而不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