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集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2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集合)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兩封簡簡單單的書信被入選中學語文課本,被視為家庭教育的成功範例,受到世人的推崇和效仿。它有什麼獨特之處呢?這些家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從日常生活出發,既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通過書信往來,傅雷和傅聰,已經超出父子、朋友的界線,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

讀完《傅雷家書》,我感受最深的有三點。第一,“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洩,又哪裡去發洩呢?”。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兒行千里母擔憂”,無論孩子年齡多大、地位多高,在父母眼中永遠是孩子。而現在,人類已經進入“資訊時代”,通訊、網路、媒體高度發達,但是眾多的為人子、為人女者,卻不願與自己的父母交流、溝通,聽不進父母意見。喜歡特立獨行、我行我素,形成逆反心理,其實,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條件,更何況是與自己的父母呢?

第二,“早預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們都當做等待什麼禮物一般地等著。”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唐朝大詩人杜甫《春望》中的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古代物質生活貧乏,書信作為交流思想、傳遞資訊的主要工具,被視為至寶。今天書信的功能隨著科技的進步而逐漸減弱,有了更為方便的聯絡媒介——電話、網路。可是有些遠離父母的孩子,其中不乏大學生、甚至中學生,平時很少給家長報平安、交流思想;唯一使用電話的時候,就是囊中羞澀、伸手向父母要錢之時,真讓人不可思議!

第三,“眾多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能做到“勝不驕”,面對鮮花和掌聲,而保持清醒的頭腦,這需要高度的智慧。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人物,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取得過驕人業績,就是因為不能正確對待別人的擁抱和讚美,而功敗垂成,讓世人感嘆!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洪秀全定都天京後,自立為王,只顧享受、不思進取而遭遇失敗,即是明證。在現代化建設時期,許多為國家、為人民,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高階幹部,醉心於燈紅酒綠的`環境中,忘乎所以,最終走向反面、悔恨終生!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形象地說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良好的傳統:孟母三遷,成就儒學大家;岳母刺字“精忠報國”,造就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

今天,在一個條件如此之好的環境中,父母更應該從小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質,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在快樂寬鬆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傅雷家書》讀後感2

翻開《傅雷家書》,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簾,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覺已流入心間。

《傅雷家書》,創作於9~9經歷了___初期,___前,傅聰去波蘭留學。此後與父親傅雷常常書信來往。___時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聰的書信只剩下殘餘的幾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為傅雷對傅聰寫的書信,故名“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臺,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能夠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資料。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我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些功勞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著一種罪惡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

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裡,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一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

的琴。可是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著琴,突然來了靈感,彈著彈著就跑到自我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

去。但這次,傅雷不僅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我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齊研究,並將剛才的曲子命名為《春天》。

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向陪伴著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著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後,當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裡得知噩耗後,頓時天旋地轉,熱淚縱橫。

人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

似的處境裡,好像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我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

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永遠影響著下一代。

《傅雷家書》讀後感3

這個網路世代,人們彷彿已經和書寫漸行漸遠。書信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現在是視訊聊天的時代,可是人與人之間距離不見得比舊時代近多少,反而生出很多的隔膜和冷漠。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憎厭。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

雷先生這段文字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的關懷,也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翻譯家傅雷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彙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著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裡傳承著!

用心詮釋什麼是父愛,用文字詮釋父愛,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如此父愛,但是我想他說出了世上所有父親想說卻又埋藏在心裡的那份真愛。

父愛就是一本書,值得你一輩子用心去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很真誠,他與孩子交流音樂、文學和歷史,又對孩子為人處事等方面進行指導。比如:

對待金錢的態度:

"生活要過得體面而節儉;要小心而勿小氣;慷慨而勿易於上當;享受生活樂趣,但切勿為滿足一時慾望而過分奢侈,即使當時覺得這種慾念不可或缺也罷。"

對於婚姻的態度:

"人在宇宙中微不足道,身不由己,但對他人來說,卻又神祕莫測,自成一套。所以要透徹瞭解一個人,相當困難,再加上種族、宗教、文化與政治背景的差異,就更不容易。因此,我們以為你們兩人決定先訂婚一段日子,以便彼此能充分了解,尤其是瞭解對方的性格,確實是明智之舉。"

對待人生的態度: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這一切人生方面的指導對傅聰甚至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我們這一生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種種事端,從對待工作、對待生活到對待婚姻、對待生死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摸索著去處理。如果能有一個真誠的長者把自己的人生經驗溫婉的講述給你,作為參考,那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受益良多的。

傅雷很嚴謹,他每天都會到三樓書房認真的工作接近十個小時,他經常給傅聰寫信又煩惱於收到的.的回信太少。比如:

對於工作:

"我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

對於稿件:

"每次給哥哥的信都編號,記下發信日期,同時由媽媽抄錄留底;哥哥的來信,也都編號,按內容分門別類,由媽媽整理成冊。"

我做事沒有長性,興致來了才會認真的對待一陣子,興致一走,也就半途而廢了。還中了斷舍離的毒,面對自己曾經做事留下的案底,又欲扔之而後快。若能像傅雷那樣,每日堅持做事,又帶著輕微的強迫症對待自己的資料,從容而又踏實的讀過每一天,大概每一個人都會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吧。

我想成為傅雷那樣的人,對別人真誠,溫婉的提出自己成熟的的觀點;對自己嚴謹,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我想像傅雷那樣,用赤子之心過此一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5

父愛如山,這個比喻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父愛厚重而強硬。而在許多人的際遇中,也確乎輝映了這種感受。

而好的教育者,從不被這類印象束縛。剛柔並濟才是好的教育,也才是好的愛。母愛如此,父愛依然。我想《傅雷家書》之所以被推崇,便是因為當代許多教育者意識到了這點吧。傅雷對傅聰的教育,確乎出眾,值得讓每一個人都去細品其中的滋味。

傅雷動筆寫下一封封家書時,大約並不會認為日後他們會彙集成冊,對外發售。自然,許多溫情而懇切的部分便可略去不細看。

《傅雷家書》中有三條貫穿全書的線:藝術、道德、情感。傅雷與許多知識分子不同之處,便是將情感放在了末一位。

有些人認為人的根本是情感,而後才能有才藝。這當然是對的,但這裡講的只是親情中最淺而摯的部分,因而這反駁不成立。或說,藝術與道德的輸入,其根基均為情感,那兩者倒也可共存。

一份好的父愛,須凝聚教導、嚴正、體諒、溫柔這類情感,而不是人們所以為的強悍而淡薄。真正厲害的人是剛柔並濟深摯的,教育也是如此。

傅雷在信中一直是以探討的語氣同傅聰講話,而幾乎沒以父親的身份來壓人一頭。這至少可明確得知,這對父子的尊重是相互的,而不只是兒子對父親單方面懷有敬畏。

傅聰學琴的路途波瀾跌宕,而其父的態度卻從未改變:支援、參謀、安撫、糾正。他相信兒子,是因敬重兒子;敬重,又是因其可見的.道德與才華。想必在其心中,這德與才並不全是其成為教育的功勞吧。

當然,這份尊重中便包含了教導與糾正。每當傅聰氣餒或抑鬱時,父親都會以自己的智慧來聯絡兒子的智慧,從而解決問題;每當兒子獲得些成就、自詡快樂時,他也總是能及時予以肯定,對自滿予以警戒。

許多人認為,傅家這對父子的情誼,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無法做到的。事實也確乎如此,我們確乎無那樣的智慧,也無那樣的文藝。

傅雷多次在信中與傅聰探討生的意義、個人的偉大與渺小。因這是家信,不必嚴正過頭,因而其思想得以明淨地表露,而引起許多讀者極大的共鳴不知還有幾人同我一般想?,我們可明確,思想同我們一般,甚而更深邃的大有人在。這是勿要妄自尊大,而這同者與甚者,相對過者還是很少。這是我要妄自菲薄的。

同樣令人產生共鳴的還有傅雷關於物質上對傅聰的教導。在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年紀裡,出生讀書人家、志存高遠、想幹一番大事業的年輕人們,總是不屑於物質,一心認為其太過俗氣、太過表面。但他們明知精神也是寄託在物質上的啊!戰勝它,控制它,這是真實而懇切之極了的,精神並不高貴,物質也並不低俗。

傅雷的教育確乎成功了,卻難以模仿。

傅愛如山,是一座由藝術、道德、情感壘成的高山。

《傅雷家書》讀後感6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物件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

《傅雷家書》讀後感7

星星點綴於天幕,殘月斜掛於蒼穹,皎潔的月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星星點點的灑落在桌面,書頁……

手捧著《傅雷家書》,細細閱覽傅雷及家人對遠在他國的孩子的關愛與教導,那嚴厲的要求下暗藏著深沉的父愛和苦心孤詣的諄諄教誨,感慨萬千,不知不覺中誤以為自己就是主人公,獨自求學的我總是用電話與父母交流,因為補課,在這酷熱的假期,只有我一人生活在偌大的房子裡,夏日是炎熱的,但不與父母在一塊兒的生活卻是涼冰冰的,在傍晚聽著此起彼伏的蟬鳴,孤寂之感緩緩湧上心頭。

傅雷可能無法體會這種孤獨之感,但他卻知道遠在他國的傅聰應是孤獨的,於是寫信給他的孩子:"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洩,又到哪裡去發洩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這段話簡簡單單卻觸動了我的心,此刻好像隱隱聽見以往與父母打電話時他們對我說的話:"我們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為你好,能夠有助你的,我們會盡全力,不開心要和我們說,有事情也要和爸爸媽媽說……"他們雖會慢慢老去,但卻不甘落後,想永遠跟隨在我的身後為我護航。他們是商人,幼時的自己總認為他們眼裡只有金錢,倏忽間我才幡然醒悟,原來:他們眼中閃耀的金幣上刻畫的是我的影象。

對於學習,我總是很懶散,沒有動力,《傅雷家書》告訴我,在自然的殘酷鬥爭中,多少堅定的勇氣,多少頑強的意志,多少鮮活的生命為此付出,我此刻安然的學習機會,是千千萬萬人為之負重前行,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

我悔:悔這濃濃親情,現在才透徹體會,悔這與自然殘酷鬥爭中無法出力。

我感:感謝《傅雷家書》的開導,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激那千萬負重前行的天使。

我喜:喜這漫漫求學路上不只有我一人身影,在我的身後,有傅雷,傅聰,有爸爸媽媽,更有繁榮的祖國,強大的華夏人民做後盾。

在這原本沉悶、孤寂的求學路上,《傅雷家書》使我領悟親情,讓我不覺孤單,給予我充足的學習動力,告訴我什麼是藝術,藝術中的真誠,名利,與我漫談人格修養,讓我對人生有更深入的瞭解,它淨化了我的思想,救贖了我的靈魂……

風輕輕的吹,蟲靜靜地鳴,月光寂靜的散落,多少封家書,多少暗藏的父愛,多少嘔心瀝血的教誨皆傾此筆墨。那悠悠人生路中,萬道金光透過,若隱若現的是無數身影,是啊,漫漫求學路不止我一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傅留家書》,它收錄了傅雷在傅聰海外留學期間寄給他的一百多封信,這些信中蘊含著一個普通普通通的父親對兒子的關懷與愛,它如潺潺流水,細膩而又深沉。傅雷時時刻刻擔心和關注著傅聰的方方面面,無論是讀書求學、人際交往、生活細節還是感情處理等都盡力運用自己的畢生經驗與知識,指引著年少、涉世未深的傅聰繞過人生道路上一個又一個的圈套與陷井。

在讀書求學這一方面,傅雷対傅聰的學業煞費苦心!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法國留學時與之前的自己作對比,言傳身教,說明了“語言以隨時隨地應用的關係”;以煦良雖在談翻譯上極有見解,但真正落筆譯稿時的一塌糊塗為例子,論證了空談理論是設用的,主要是自己動手。他會為兒子的成功而高興——當傅聰通過數月練琴最後取得國際樂壇競賽中的第三名時,他深深地為傅聰感到驕傲,感到自豪,感到喜悅!但大喜過後,他也不忘教導傅聰“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傅雷的信從頭到尾貫穿的最本質的東西就是這個;他也會為兒子感到的矛盾與困難而憂心,去思考,他這樣鼓勵傅聰:“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蓮勃的明證。”

傅雷是一個偉大的父親,更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自身便有著極高的文學素養和知識底蘊,也正是如此,傅雷從小便對子女要求嚴厲,直至長大,在傅聰國外留學期間,他也希望能儘自己的力量為兒女提供更多幫助。在信裡,他會特地查閱各種資料,拜訪許多專家在樂理知識上為傅聰非常細緻地分析、解說,如在彈琴的技術上——不能機械的把“手”孤立起來。在對藝術的理解上,他說“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當傅雷得知傅聰最近在研究莫扎特和舒伯特,便給他仔仔細細地整理了莫扎特和舒伯特的各種寶貴資料,有他們的生平事蹟、樂曲風格以及作曲特點,還有深遠的意義等等,有時,他還會附上其它音樂家的資料,如貝多芬的作曲風格及經歷,用作對比,以便傅聰更加方便、迅捷地理解。從那一篇篇音樂筆記中,能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傅雷對於孩子的愛與用心。

傅雷在傅聰的生活中擔當著“親人”“老師”,有時也會成為“朋友”“知己”,他從不在對待孩子時端著父親的架子,更多的是謙虛和藹的態度,從他與兒子的交談便能屢屢感受到,他經常在交代完一些事情或感受和看法後,都會寫“你覺得呢?”“關於上述各點,我很想聽聽你的意見”“你覺得如何?”……

傅雷用自己的耐心、細心、虛心與畢生所得的經驗和知識數導著傅聰,最終他成功了,以他獨有的方式,培養出了一枚冉冉升起的新星!

《傅雷家書》讀後感9

那年火車的汽笛聲隆隆,年少的他拎上行李獨自踏上前往異國的路,火車緩緩開動,漸漸遠去,餘下一個空曠的站臺,與一對攙扶的依然。望向火車逝去的地方。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給你,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幽夜,無邊的夜色涼的似水,寒寂的黑暗裡一盞暖黃色的燈光亮著,而已有些蒼老的他正伏在桌上,筆端沙沙移動洇開一片片墨色。“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跟你說……”寫到這了裡,那微蹙的眉眼不由地舒展開了些,他也許是想起了孩子那蹣跚寫不的姿態,嘴角悄然勾起一抹溫情的笑意。然而又想到孩子現在已遠在他鄉,他又不免微微惆悵。起身站到到窗前,他眺望的目光融入那蒼茫的夜色,似一根綿長的線,一直系到海洋的彼岸,孩子的身前……

《傅雷家書》,就是這幾載時光裡,一封牽掛的合集。初讀它,就為那細緻深切無微不至的關懷而感動。讀著它,我似乎就是那個孩子,在家的千里之外,卻能聽見那一聲聲關切的呼喚,聽見那一句句苦心的唸叨。在信裡,傅雷是傅聰導師,是友人,是知己,更是父親。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傅雷在各個方面都予以了孩子他自己的教導。這不敢說是最權威的思維,卻一定是最真心的話語。他將自己的'人生經歷,把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融入了對傅聰的諄諄教誨中,教他如何成才,如何立身,如何處事,如何愛國,如何做人。

再翻開它,那濃濃的父愛就在文字間流淌。為傅聰用幾個星期時間手抄的一本六萬餘字的書,在他口中那樣輕描淡寫。怕傅聰身在異國而陌生了中國傳統文化,她又那般嚴厲地強調,又不顧麻煩與困難,堅持郵寄有關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再到自己的譯作。在信裡他一次又一次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明令要求傅聰用中文回信,並糾正其用錯了的字詞。這份愛,便因這種家園責任感而更加醇厚。

用文字詮釋何為父愛,用心將天涯海角相連,這是《傅雷家書》給我的最深感觸。即使身隔千山萬水,傅聰也一定能看著信,與父親談著心,因為家書就像一根長長的線,無心中連線著彼此,將凝聚成珠的相思與一顆一顆串起。

抑或是,父愛就是那一封家書,在泛黃的褶皺裡在微褪色的墨跡裡,在漫遠的時光中,卻越發地濃醇,深沉……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聚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而一對父子之間的通訊,能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得到如此多的認同,這就是《傅雷家書》不同於普通家信之處。

如果我們現在提起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和他的《人間喜劇》,可能不少人都聽說過。可是你知道是誰把它們介紹到中國來了嗎?他就是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他就致力於法國文學的譯介工作,並翻譯了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大部分作品。同時,傅雷還是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仍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修養進行悉心的指導。這些家信匯編成冊,就是《傅雷家書》。

這些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有“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的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傅聰說,透過父親寫給他的那麼多家書,足以看出父親是一個非常熱情的人,充滿父愛的人。《家書》談的是做人得原則,藝術的修養。父親既熱情又細緻,細小到衣、食、住、行都要管,什麼都替你想到了。傅聰很坦率地說,有優點必然有缺點,他以為父親過於嚴格慎微,他大笑道,幸虧他一半像父親,另一半像母親,他從母親那裡繼承了寬容、樂天的品格。

傅聰記得,當他的琴藝有了長進之後,父親讓他退學,在家專門習琴。父親親自編課本,教他中文。傅聰說,父親教我,從未採用“旁敲側擊”。父親提出一個問題,讓傅聰回答,如果答不上,父親就講一個故事啟發他,再答不上,又講一個故事一直到他經過自己的思索,講出了答案。傅聰頗為感嘆地說:“這樣,學問就成了我自己得來的,不是道聽途說,不是拷貝,不是抄書。父親這種教育方法,使我永遠受用不盡,那就是獨立思考。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就不會停留於一,就會舉一反三,在面前展現廣闊的知識天地。如果說我以後在學問上有所成就的話,那就歸功於獨立思考。我的基礎就是這樣打下的。”

家書是真情的流露,苦心孤詣的教子篇一切都為了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傅雷家書》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夫婦寫給兒子傅聰和彌拉的書信,十幾年前就曾粗略的讀過本書,如今身為人母再次讀來又有了不一樣的收穫。

從最初幾封家書裡,我看到了一位對以往家庭教育中過於嚴格,過於苛刻,過於殘酷而追悔莫及的父親形象,他曾一度回憶說:“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否也是如此呢?嚴厲苛刻到不近人情,過後卻又不停後悔。

慢慢的讀下去,我又看到一位小心翼翼的父親,對兒子細緻、入微的關心,以及藝術造詣上的引領,處處彰顯著偉大父愛。父親可以充當很多角色,比起來我的父親好像粗獷的多,他可能不會和風細雨的與我們侃侃而談,始終是一副嚴肅的生人勿近的樣子,但他對我們的愛,卻一點也不少。依然記得母親說過,2002年初去德州求學的我,第一次中秋節不能在家和父母團圓,父親吃著水餃,眼淚悄悄的流下來,他對母親說:“閨女,這個中秋節吃不到你包的水餃了。”聽到母親這麼說,我也忍不住哭了,我從來都不知道那個粗獷嚴肅的父親也有這麼感性的一面。

2003年非典疫情大半年沒有回家,父親專程開車來德州看我,看到父親頭上有了許多白髮,第一次感覺父親老了,在我心裡他一直是大樹一樣的形象,大山一樣的存在,我一直以為他不會變老,他會一直強大,看到這樣的'父親,我的心中也有莫名的心疼,心疼他靠自己的努力撐起的這個家,心疼他把最好的都給我們,連一個蘋果都捨不得買給自己吃。臨走時看著父親的背影真的是理解了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那種感情,是的,父親對我們的愛是嚴厲的,是無私的,更是不計回報的,我愛我的父親!

傅雷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從一封封家書中看出他對兒子從樂理知識的學習到彈琴技巧的引導,從詩詞文學到生活起居,從戀愛婚姻到理財娛樂,人生中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指點、引導,以及像朋友似的的傾聽,出謀劃策。他說:“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人生沒有一樁幸福是不要付代價的。”讀了這本書,確實能夠教我們學習做一個好父母,學習站在孩子的角度,把孩子當成朋友來相處。

傅雷先生在家書中對兒子的關心是點滴、細微的,像兩人面對面閒聊一樣。雖是閒聊。卻也涉及極廣,愛情、樂理、練琴、生活等等,這完全和一開始所說的嚴厲到苛刻的父親形象截然不同,這分明就是一位心繫兒子,關心入微,身體、心理都能給予指導的導師形象,又是一位充滿偉大父愛的老父親形象。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那裡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我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

僅有經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能夠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僅限於此,還有,傅雷先生由於自我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

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提議,便是期望經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

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麼規範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我,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其實我早就受了毛澤東的影響而這麼要求自我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於感情(活力)和理智的關係,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侷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以上便是一讀《傅雷家書》後的一些感想。

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後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穫,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本來讀書筆記、讀後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並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終目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關於音樂的見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導外,最記得的就是他告訴傅聰,進屋脫大衣時要連絲巾一起拿下來,站立著跟長輩說話時,要身體站直兩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褲袋裡,是很不禮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裡,則更不禮貌。看到這些文字時,我的驚訝甚至大過了我的感動。這是怎樣的一個父親呵!這樣的瑣事,也要不遠萬里點點滴滴地寫在信中。其間洋溢的彷彿盡是生命愛的樂章。看著這本書,就彷彿傅雷夫婦的音容笑貌都躍然於紙上,就彷彿傅聰的琴聲流淌在字裡行間。我感到這是博大而精深、感天而動地的一本書。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因為它的不對外發表,導致了它的隨意天然。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半點的防範心理也不必有。所以,讀信讀到後頭實際上讀的是人。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吧。“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高尚的父母,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作為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父親,每一個父親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像傅雷先生那樣嚴格、那樣細緻、那樣富有原則性、傾注那麼多心血教育子女的父親,卻是世上不常有、不多見的'。

我相信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樣的,都希望兒女能夠有成就,我也是做家長的,雖然對孩子的管教還是很嚴,但是比起傅雷的耐心和愛心,相差甚遠。傅雷的博學多識和極高的個人修養值得我們學習,正是他的言傳身教和循循善誘才培養出了傑出的兒子。為了孩子,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向傅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那樣的質樸。家書因自然親切而容易貼近讀者心靈,家書因飽含真情而生動感人,每當夜深人靜我在翻閱家書的時候,總能在幻覺中隱約聽到一縷琴聲從書頁間傳出,那是兒女內心深處的琴,穿越千山萬水千年萬載的空間和時間,永不停息地在我們心頭奏響。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傅雷家書》是由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與長子傅聰的書信集,一氣兒讀完,我不禁為傅聰“我越彈越好”裡的傲嬌失笑,為傅雷“我們心神不安半個多月,都是郵局害的。”中的孩子氣莞爾。這本書信集從文學藝術到家長裡短,從為人處世到訂正錯字,無一不足,堪稱一本小小的百科全書。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人間煙火,字裡行間都凝聚著父母對子女深沉、質樸的愛。縱使萬水千山也無法阻隔。

書中大量的篇幅是父子二人在音樂文學等藝術方面的討論。讓我大為吃驚的是傅雷雖是嚴父,卻不擺父親的'款兒,常常在信中談到自己對藝術的感悟、觀點,虛心聽取傅聰的意見。一次他在信中寫道:“我很高興,我從一般藝術上了解的音樂問題,居然與專門的藝術家毫無分別。”言語間的自得好像一個答對問題向大人討糖吃的孩童,讓人忍俊不禁。這種口氣真和母親有幾分相似。母親在我學畫四年後成為了我的“師妹”,我們常常一起去看展覽,交流意見。記得一次我們去看現代藝術,剛進展廳,便見一件巨大的藝術品猶如四道連綿起伏的冷白“山脈”豎立在展臺上,左看右看足有五分鐘,不得其解。突然,母親一拍腦瓜,興奮得兩眼放光,“竟然是四把砍豁了口的菜刀!它說得是濫捕濫殺後只剩下一座空山!”這時我發現角落裡有個銘牌,上書“四把刀組合”。母親心有不甘地嘟囔著,“不如‘鹿失空山’來的好。”我立刻附議,“你的解讀更有溫度!”母親展顏一笑,拉著我繼續觀展。母愛似水,輕靈婉轉常伴左右。她是母親,更是知己。

“孩子,你為什麼老叫人牽腸掛肚呢?預算你的信該到的時期,一天不到,我們精神上就一天不得安定。”兩句話立時映照出一顆拳拳愛子之心。這樣的語句整本書裡隨處可見,甚至會連用六個問句,三個感嘆句。不光文字,連標點都承載了傅雷對愛子的患得患失。父親工作很忙,無法經常陪伴我,難得有天下班早,進門見了我便會劈頭就問:“今天過得咋樣?午飯吃得好嗎?上課舉手了沒?作業都會做嗎?晚飯想吃點啥?單詞背了沒有?……”問得我張口結舌,卻不知從何答起。父親是個多面手,洗衣做飯修馬桶樣樣頂呱呱,我和母親碰到任何難題第一個想到就是他。每當生病最先想到就是父親寬厚的肩膀。父親也曾給我寫過信,指出我的問題,點明我的缺點,為我指引努力的方向,一針見血卻不失鼓勵。父愛如山,深沉厚重,是最可信賴的依靠。他是父親,更是榜樣。

母愛似水,父愛如山,山水間有個小小的我。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在資訊交流並不發達的年代,書信便成為與遠在他鄉的親人交流的重要方式。由於運輸技術的原因,很多時候,一封信難免需要翻山越嶺,消耗許多時間才能送到對方手中。讀傅雷夫婦寫給孩子的家書,感受字裡行間滿滿的愛。

與其說這是一本書,不如說是傅雷夫婦在與孩子對話,與我們對話。傅雷與孩子對話,對遠在他鄉的孩子深表掛念,像每一位普通的中國父母一樣,擔心孩子的近況,擔心孩子有沒有受欺負,錢夠不夠花。但卻又遠遠不止這些,更多的是傅雷憑藉自身在音樂方面的高超造詣,對兒子傅聰進行學術上的指導;有時會安慰、鼓勵,讓傅聰在失落,疲倦時能夠給足馬力,繼續前進。都說老話說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見,兒子傅聰後來在人格和學術上那些閃耀的亮光,離不開作為榜樣的父親背地裡的悉心教導。

正因如此,《傅雷家書》也時常成為現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指明燈。書中飽含滿腔愛意的語言和一個個沉穩有力的人生道理,讓我們感受到親情的美好與溫馨,或許這也正是這一封封活靈活現的家書能夠流傳至今,每一絲傅雷讓我們感受到的精神都能夠昂揚不滅的原因吧。

“一個人的修養是無盡的,不但在技術學問方面是無盡的,尤其在做人方面。說話與態度方面,也都是學不完的。”這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要是把這句話放在以前,大多我只會把它當作一句前輩對於晚輩的教導便罷。時間是良藥,總會治癒身體和心靈的不足,也便是成長。人的成長,也便像那句話所說的`,進無止境。

我們總歸得讓自己變得更好的。雖然我們的父母不如傅雷那樣知識淵博,大多數也無法給予我們像皇帝般的生活。但無可否定的是我們的父母會用盡他們的全部心血和全部精力,目的永遠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給我們更好的生活。又或許所有的父母都會想,該怎樣才能讓我的孩子未來過得比我們更好。他們的生活開始變得周而復始,對我們的期待也日漸增加。有時,我們在成長路上得到的小成功,父母會比我們還要高興;要是跌倒,父母便會安慰、鼓勵,但誰也不知道,在夜深人靜時他們會有多心疼我們。

世間美好的情感莫過於親情、友情、愛情,但血濃於水,只有父母是無時不刻都在為我們著想,雖然有時忠言逆耳。我得感謝這本《傅雷家書》,它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親情的溫暖與力量。我相信,父母永遠都會站在我的身後。

願所有的雛鷹都展開雙翅,終有一天,我們定在空中翱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