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詠流傳》觀後有感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5W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典詠流傳》觀後有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詠流傳》觀後有感範文

《經典詠流傳》觀後有感範文1

看完《經典詠流傳》給我留下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孫楊傳唱的經典詩詞《亭亭山上鬆》。我不禁想到一句話:做人當如鬆!

東漢劉楨的《贈從弟》這首詩,我七年級就背過了,如今聽著二十七歲的孫楊引吭高歌,才覺得品出了詩的滋味。

“亭亭山上鬆,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劉楨距離今天已經一千八百多年,他的“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經典之作。節目把這首詩選出來傳唱,尤其是讓孫楊來唱,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策劃。因為,這首詩,似乎就是孫楊的寫照啊!

仍記得2016年8月14日,里約奧運會游泳比賽進入到最後一天。中國人都期待著中國名將孫楊的佳音,然而,就在200米自由泳奪得冠軍後,孫楊突發感冒,導致身體狀態欠佳,在預賽中被淘汰。這樣,孫楊也失去了衛冕的機會,他以1金1銀的成績結束了里約奧的運會之旅。我想那時候的孫楊,已經夠難過了,可媒體不放過他,鋪天蓋地的評論向這個大小孩砸過來。

他如果沒有松柏一樣的毅力,如何挺得過來。作為中國男子游泳隊運動員、奧運冠軍、世界游泳健將。哪怕身上一直都有傷痛折磨,但他依舊堅持訓練,盡職盡責地履行他對祖國的承諾,不言放棄!

唱這首歌的孫楊,在經歷了人生的無數風雨後,看起來更成熟了,他以一個體育人的身份,唱出了生命的`自強不息,其實,這種松柏精神,應該是中國人一脈傳承的文化基因,因為做人當如鬆的信念和追求,我們的歷史才得以傳承。所以我希望將中國文化傳承下去,讓古代先賢的情懷、智慧能在時代語境裡觀照當下,並能紮根、發芽、開花、結果,賦予今人以積極的思考和無窮的正能量!

《經典詠流傳》觀後有感範文2

說實話,開啟電視搜尋這檔節目,是因為老師的要求,本沒有太大的期待,可當那清亮的聲音,傳進我的耳朵時,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清澈嘹亮的歌聲伴著吉他聲緩緩入耳,在西安四十度高溫的午後,因燥熱而躁動的心,一下子寧靜了。只留下美麗的音符與詩詞的古韻在客廳裡微微盪漾,漾進我的耳中,漾入我的心靈。

當樑俊老師走上《經典詠流傳》舞臺的時候,他的光芒便被億萬觀眾所知。

樑俊老師,這個普通的山村教師,為了給孩子們帶來更多的知識與快樂,他想將詩融入歌曲,將經典與流行融為一體。但是他不會譜曲,他只能將心中的音符哼唱在一起,配上自己的木吉他,作出一首又一首美妙的詩詞歌曲。曲譜很簡單,卻又那麼震撼人心!

聽者他們的演唱,我彷彿看到,無數個黃昏,樑老師抱著一把木吉他,坐在破舊的教室裡,他的周圍坐著一群可愛的'孩子們,他們一起在唱詩詞。孩子們的神情是那麼專注,那麼神往,彷彿這詩詞裡孕育了無數的力量……

樸實的孩子,普通的樑老師,他們不就像這苔一樣嗎?苔本平凡中的平凡,卻生命極強。很多好看的花草,需要陽光給到環境和營養,才能綻放出美麗,而苔花總是生長在無人知曉的角落,沒有陽光的照耀,沒有充足的營養,那麼渺小,那麼不引人注目,無人鼓勵,更無人喝彩。但它仍努力地,默默地,不屈不撓地生長著,以自信的姿態,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這綠色的苔,代表的就是生命的顏色,代表的就是青春的顏色!

300年前的詩,穿越而來譜成歌。袁枚歌的是苔的勇氣,樑俊老師和孩子們唱得是生命的勇氣。是啊,每一個生命如同花朵一樣,不分高低貴賤,都一樣有綻放的權利,只要花開,都一樣美好。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相信,在今後的成長歲月裡,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像苔花一樣,不懼平凡,追求卓越,在自己的世界裡綻放。

《經典詠流傳》觀後有感範文3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觀看了《經典詠流傳》第四期節目,節目的形式新穎別緻,內容豐富多彩。看後讓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曹軒賓的《別君嘆》令我眼前一亮。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詩人用短短的四句話,將送別友人的心境描寫的淋漓盡致,好友即將西去,前路漫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逢,讀來不禁使人潸然淚下。

“低吟白雪逢陽春,送君別去無知音”,充滿了肝腸寸斷的離別情。優美的詞,動人的旋律,聽著聽著就潸然淚下。

在語文課上,老師曾講過,離別詩是古人詩作的一大主題,而《送元二使安西》更堪稱送別詩的“壓軸之作”,原先我的認識是膚淺的,經過這樣的演繹,我重新認識王維《陽關曲》的重要意義,使我再次強烈感受到:作為一位詩人,只有將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興衰緊緊地血脈相連,才能夠創造出屬於那個時代的偉大作品。詩人王維清楚地瞭解戰爭的無情,也深知友人的遠征可謂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離或許就意味著永別。但他依然為友人祝福,期待著友人能平安歸來,盼望著國家從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來……“勸君更盡一杯酒”,這酒中不僅浸透了詩人對友人的一片深摯情誼,更飽含著他對國家和平安寧的美好祝願!——這正是“陽關曲”千百年來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但在曹軒賓陝西方言的演唱中更讓我體會到了離別之苦。作為一個陝西人,我第一次感覺到陝西方言的大氣磅礴,感悟到詩人的'愁腸百結。我彷彿看到了詩人送別的場景,不捨、無奈、祝願,如此哀傷,如此動人,這種悽苦的感覺在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趙家珍老師用南宋古琴的演繹下更讓人愁腸百結,以歌和詩,給觀眾們帶來極具畫面感的想象和無限回味的餘地。

我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受到經典的魅力!立足當下,再造流行,我們的傳統文化,才會有更長久的生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