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做人》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2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與做人》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書與做人》讀後感

《讀書與做人》讀後感1

《讀書做人》是胡適頗具影響力的散文集和公開演講集。眾所周知,胡適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人。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否認他的歷史地位的重要性,無論是在文學史上還是思想史上。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閱讀這本書來深入瞭解胡適的思想精髓。

看完這本書,心裡千言萬語,卻不知道如何吐槽。我首先要說的是,胡適絕對沒有過時。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他提出的各種觀點和方法,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

我最喜歡的作家一直是魯迅,他一直在讀魯迅,卻很少讀和魯迅同時代的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胡適,從互相理解到筆墨攻擊。他的名字我們大多數人都很熟悉,但很少有人去看他的作品。與魯迅相比,胡適的作品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陌生。很多人說這是因為胡適的文學水平不如魯迅。是這個原因嗎?我不想不同意,也沒有資格去比較他們。但是以我拙見,看完這本書,我不敢說也沒有能力說胡適的文學有什麼優劣。我的感覺,我最真實的感覺,就是他的文章平淡真實,打動我,感染我。在胡適的時代,這樣的文章激勵和啟發了很多年輕人!即使現在,我還是那麼感動。我還是想說胡適絕對沒有過時。

看了《我的兒子》中胡適與王關於父母與子女關係的信,覺得兩人都有道理。而且,我真的很欣賞學者之間的這種爭論。他們不僅可以維護和加強自己的觀點,還可以在不同意對方觀點的情況下捍衛對方的話語權。文人之間的較量,與利益、恩怨、仇怨無關,只是真相。他們互相尊重,但也不甘示弱。就像魯迅和胡適一樣,太多人願意說自己的委屈。我只覺得這是學者之間的較量。我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一定要反對胡適和魯迅。為什麼一定要區分哪個高哪個低?我只相信他們會“相逢一笑泯恩仇”,相信他們對彼此的尊重。我一直在想象這樣一個場景,魯迅和胡適握手,然後因為各自的觀點而面紅耳赤。最終胡適還是會盡全力出版魯迅的書,因為他對魯迅作品的價值是有把握的。魯迅心裡敬重胡適,雖然不肯放手。我不敢讀出我老公內心的`想法,但我相信他是。

想到以上場景,我會不自覺的笑出來。笑過之後,又想哭。被他們感動,感嘆過去的已經不在了,感嘆今天的稀缺。多有價值的氛圍啊!你看,有了胡適的委婉批評,能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更清楚、更堅定、更具體。爭論越多,真相就越多。在這裡,我想多談談王先生的觀點,因為它其實很新穎,很少涉及,很容易被誤解。他從為人父母的角度出發,認為教育子女,使其不成為罪人,是父母的基本義務和責任。因為孩子的到來是父母的選擇,而不是孩子的選擇,父母有責任塑造孩子。這不是善良,是義務,這是合理的。而且就像他說的,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內心也會有善良。但是,作為父母,他並不認為自己是善良的。我們不能簡單地說他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觀點。我能看出王先生的獨特感受!感受他心中的博愛!

其實,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不要以為都是簡單明瞭。捫心自問,你做到了嗎?最後,我想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我反覆強調,胡適沒有過時。我用他的三篇文章做了一些解釋。鑑於他能力有限,我可能無法信服。所以,真心希望朋友們能自己閱讀,自己品味,自己發現。之前看到過很多貶低胡適的論調,說他是漢奸,是利己主義者。對此我不做任何評價。我想說的是,請你想一想。我們為什麼學習?我們從書中得到了什麼?看了很多書,對一個人評價這麼淺,我覺得真的很難過。另外,信書不如無書。請補充你的思考,你獨立思考。想了解前輩,不要聽別人主觀評價,看作品。即使,在1000個讀者眼裡,有1000個哈姆雷特,也是來自於自己的思考。

《讀書與做人》讀後感2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所以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作為一名教師就更應該有孜孜不倦的態度,要在書中汲取營養。

寒假中,我讀了季老的《讀書與做人》一書, “一本好書,良師益友”的箴言再次迴響在耳邊。季老在本書中用最通俗的語言闡述一個最深刻的道理,即讀書與做人是完全統一,密不可分的。在我們一生當中,讀書是一個重要的過程,而做人則是一生的事業。好好讀書,真誠做人,應該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追求。

季老通過他的書告訴我“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正如他所說:“我的'工作主要是爬格子……能讓人愛國、愛鄉、愛人類、愛自然、愛兒童,愛一切美好的東西。”這些真誠話語,使我深深體會到:讀書可以明智,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現實中我們總是說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讀書,季老的一席話讓我很是慚愧:“時間是一個常數,對誰都一樣,誰每天也不會多出一秒半秒。時間尤其珍貴,要爭分奪秒,但個人處境不同,對一些人來說就有一個怎樣利用時間的‘邊角廢料’問題。”是啊,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想不起讀書,在今天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經常出現在每個人的身上。我們做教師的就更感受頗深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終身職業”的時代已經結束,“終生學習”的時期已經開啟,我們必須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不能為自己找藉口,今後我要學習傳承季羨林先生珍惜時間的“邊角廢料”,把藉口化作動力。作為教師,我們肩負著傳承智慧,承上啟下的重任,所以我們教師更應多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心靈之旅,當成一種和古之先賢、智者名士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交流的過程,當成人生的一種態度,當成一種充實更新知識的重要方式。我認為我們應從兩方面入手:首先我們要廣泛地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其次,要精讀自己本專業的書。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淺嘗輒止。不斷充實自己,與時俱進,為提高自己的素養而讀書,厚積而薄發,努力做一位負責任的老師。

這本書的第二部分的主題是做人,相對第一部分的讀書,我認為更有現實指導意義。書中,季老結合自身人生觀、處世觀、享樂觀、長壽觀及道德觀等方面的見解與讀者共享,讓人從閱讀中受到啟迪和感染,書中說:“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 季老的諄諄教導使我堅定了做事、做人的標準和籌碼。人活著不要為名利所困,首先要用真心、真情對待身邊的人,有困難伸出手幫助。其次,人與人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即便被別人誤會也要學會換位思考;即便別人的做法不合自己的意,也要想想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別人也不接受。我一定會牢記,做人要真誠、寬容,多為別人著想。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多些知足,多些有為,多些敬畏,多些真情,多些實意,多些容忍,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要把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放在承擔對社會有益的責任上。

書能怡情,書能養性。業餘時間,置心於一方書的天地,與書相知,任思緒翩躚,人的心靈會一片祥和、明淨與曠遠。讀完季老的《讀書與做人》,我的心靈再次得到淨化,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懂得了怎樣在今後的人生路上綻放青春的美麗,為了無悔的人生不停地奮鬥,體現人生的價值,感受生命的精彩。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唯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的提升,今後,我一定多讀書、讀好書,不斷完善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做一個稱職的教師,為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貢獻自己所有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