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傅雷家書有感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9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傅雷家書有感精選15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1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在生活細節方面,傅雷先生對於傅聰的要求是極嚴格的。他在1954年8月16的信中寫到對於傅聰習慣的改進建議,例如“手插在上衣兜裡比插在褲兜裡更無禮貌”,“雙手不拿刀叉時要平放在桌面上等。從表面上看他是一位嚴格、只知道批評兒子的父親。但他心中充滿了對兒子的愛。只是他將嚴厲轉化為愛,將批評化作關心,將懲罰化作呵護。在與兒子往來的家書中,很多方面都對兒子提出了好的建議,想盡全力為兒子分擔,幫兒子出謀劃策,解決問題,從而引領兒子成為一位人格卓越的人。

在情感及生活中的小事方面,傅雷也會關心自己的兒子。在傅聰年輕時,傅雷叫傅聰要經得起誘惑,以事業為重。在交友方面傅雷總強調待朋友一定要真誠,藝術家總有很強的情感,但仍要用理智控制自己。傅雷總是給傅聰寄自己看好的書,以此薰陶他的思想。傅雷的教子之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

讀傅雷家書有感2

一封封家書是連線起遊子與父母的橋樑。一句問候,一句關心,看到了他熟悉的字跡,心裡的那塊石頭就緩緩落下了。

曾幾何時,是那樣的盼望著信箱裡的新的信件,包裹渴望、擔憂,思慮,帶著幾分期許,想收到他的回信,哪怕只是一句“我很好”。

哪一位父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離開她的身旁,走到異國他鄉,獨自一人奔波呢?就像園丁以血淚澆灌的花果,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那割捨不得的情緒呢?傅雷夫婦的心中也有同樣的不捨,徹夜的不眠,哭腫的雙眼,無盡的思念正如涓涓的溪流,幽深的潭水一樣,一樣長,一樣深。也許他們會懷念傅聰的孩提時代吧。呀呀學語到姍姍學步,小手撥開了他們心中的那扇大門。愛便從此一股腦地傾瀉在聰的身上。

“努力加餐飯!”“注意身體!”“別累著!”這大概是朱梅馥家書裡最多的話吧。母親日常的碎碎念總也總是縈繞在耳畔。即便接下來要忙於學習了,當看到旁邊的一杯熱騰騰的牛奶,總會情不自禁的笑了起來,然後一口,“咕咚咕咚”的喝下去。“嘭”的一聲,敲一下桌子再放好。好讓門外的母親甜了眼灣。

父親的角色向來都是很嚴肅,學業上,做人上,都是孩子的引路人。每一次提筆寫家書時,內心就如波濤洶湧的大海,滔滔不絕的江河,但落在了紙上,一江春水緩緩流出。討論源遠流長的古典詩詞,欣賞悠揚唯美的西方音樂。洽談深邃複雜的人生哲理,父親就如花園裡的大樹,修剪旁枝,施加肥料的園丁。他從不小氣,也不吝嗇於讚揚自己的孩子,但他更期盼孩子變得更棒,更好。

一遍遍傳送泛黃的紙信,想讓墨香仍留的紙張回報他們的愛,讓他們知曉,我也很愛他們。

讀傅雷家書有感3

一個月前,在書店看到這本家書,父母曾經推薦過,於是買了下來,怎知這本書竟使我一月心境忐忑,思想波動。

剛開始讀便想提筆寫書評、寫讀後感,似乎每篇書信都可以傳言,曾想過多少關於偉大與崇高的辭藻來修飾它!怎知心中激盪澎湃,竟無從下筆。如今,讀完最後一頁家書,凝視傅聰手捧先生遺骨的眼神,似有千言萬語,怎奈斯人已逝。

最後一頁了,漸漸,心從這令人驚歎的感動,到發自肺腑的共鳴,以及最終離人兩界的傷懷中平靜下來,回思著。除去合頁後的孤獨,先生那股子力,似乎在為我醞釀這什麼,召喚著什麼。

我有一個理想:有這樣一個世界,文化上歷史悠久,但民族年輕,生命力旺盛。用科學的方式在嶄新的世界裡構建著以正義、高效、公平、自由為原則的合理社會,人們高尚文明,美醜分明。也許永遠沒有這樣的世界,崇尚這一切的人太少了,世俗的世界中人們甚至不願意有他們的存在。

正直、高尚、堅毅和智慧,這些美的東西是多麼可貴,追求這一切是如此純真的信仰,為什麼這樣的追風者要受到無盡的痛苦?追求不到美的,便把追求美的人定義為虛偽,追求不到理想的,便把追求理想的人定義為輕浮,甚至在童年期就斷絕他們的理想,讓他們沒有機會想象理想,扼殺他們的追求。先生棄世一生,痛苦幾人堪知!

讀傅雷家書有感4

一代藝術巨匠,付諸一生的光陰,用高尚的靈魂為子女鋪平人生的道路。傅雷的舐犢情深,為如何培養子女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舐犢情深,用無私的愛塑造國家棟梁。傅雷用嚴格的標準去培養傅聰,在信中,無處不滲透出他愛子教子的精神。傅聰遠赴波蘭留學,父親化作一面“忠實的鏡子”,給予兒子生活上、學習上真摯的忠告。他用另一種更加偉大的方式詮釋了父愛,事無鉅細的叮囑後隱藏著不可抑制的思念。當兒子的生活趨於穩定時,他不忘在信中插入對兒子事業上的勉勵及對藝術的不斷追求。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力爭做到最好,這就是傅雷對兒子的要求。當兒子遠在英國成家立業後,儘管思念之情未曾斷過,儘管自己的身體日趨衰老,但一切都無法阻擋對於遊子諄諄不倦的教誨。

舐犢情深,知識的傳遞遙隔千里。讀完書發覺,這對父子更多時候是一對無話不談的知己。“知子莫若父”,兩人對於藝術、文學的共同熱愛,讓他們即使相隔遙遠,心卻緊緊相貼。在信中討論音樂,交流旅遊心得,郵寄書籍唱片……在這個過程中,父子倆的心靈得到了充實,精神得到了昇華。傅雷對於知識永不停息的追求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傅聰,塑造出一位品德高尚的音樂家。

舐犢情深,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傅雷的家庭受到了殘酷的遭遇,但他的愛國之心不會改變。在給傅聰的信中,傅雷為了讓他不要忘記祖國,常會提及國內的社會形勢。即使在病魔纏身的時候,傅雷也不忘告誡孩子,要不斷進行“自我改造”,為國家作出貢獻。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無疑也是他不斷學習的結果。海外遊子生活的艱辛無法想象,不僅是物質上的匱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壓力。父親對國家的貢獻,同時也激勵了兒子,為了回報國家,為了回報社會,應該克服一切困難,培養堅持不懈的毅力,用自己的力量建設祖國。

輕輕合上書頁,傅雷的身影浮現在眼前。“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父子倆的確是這樣做的。

讀傅雷家書有感5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讀後感。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裡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拿起這本也許並不太重的書,卻覺得沉沉的。

瞭解過傅雷,為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裡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內容,第一層是傅雷作為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為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啟發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

《傅雷家書》可以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雲暗湧的年代裡,傅雷通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可以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徵,並且還能從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著一顆期盼之心,希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努力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可以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讀傅雷家書有感6

和父母一起生活了很久,和家人書信往來,感受不到距離帶來的淡淡的哀愁和甜蜜。我很嚮往這種感覺,所以看了這本書《傅雷家書》。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深有感觸:“說到不完整……你說的完美,其實完美根本不存在。整個生命,整個世界,整個宇宙,都談不上完美。我們一生的追求,歷史上很多代人的追求,無非是盡善盡美,卻永遠無法追求,因為人的理想和幻想是無窮無盡的,……”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以前有一面破鏡子,碎成很多塊,其中一個想找剩下的來重建原來的鏡子。一路上,它因為稜角而慢慢翻滾,從而享受著一路上的美食。當它煞費苦心地找到所有的碎片,“第二次繞”的時候,它變成了一個完整的圓圈,飛快地滾動,一路上的風景瞬間就過去了。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只是我們目前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方面的相對完整。而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髮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可能會失去很多。

傅雷的教子以嚴格著稱。我以為他們父子關係不是很好,但是看了這本書之後,他的想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傅聰出國留學時,他與父親的聯絡只能依靠信件,所以父子之間的感情是在一系列信件中透露出來的。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音樂的內涵,交換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母子交流時不需要噓寒問暖,但是他們之間的默契是不可替代的。

翻看完之後再回頭看這本書,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在藝術上的造詣之深,傅雷對於理解藝術,尤其是音樂,有自己的見解。這讓我覺得在文學上有很大成就的人,在藝術領域的研究也更高,也許是因為文學和藝術是一樣的。不同的優秀文學作品讀完會有不同的心理效應;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都會帶來類似的結果。優美的散文,在欣賞了歡快的詠歎調後,帶來愉悅;沉重的小說像哀婉的交響樂一樣給人以震撼。幽默的小品文會帶來歌劇般的優雅場面和之後無盡的思考。仔細看完這個《傅雷家書》,感覺像是一部劇,給人很好的氛圍和回味的空間。

《傅雷家書》整本書都是一個很有說服力,讀起來很友好的父親。對兒子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對父親特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能和父親交流幾封家書,會是什麼樣子?

讀傅雷家書有感7

心與心本沒有距離,距離是由疏遠而得到的,而拉近距離比疏遠還難。——題記

開啟《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以書信的形式對傅聰、傅敏的諄諄教誨。雖然傅雷在他們童年的時候,曾因傅聰、傅敏的淘氣而出手,即使沒有使他與孩子們產生心靈上的隔閡,但傅雷還是覺得愧對孩子們,對他們表示出強烈的歉意,傅雷在給傅聰的信中寫道:“跟著你痛苦的童年一起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這也使他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更加的近,難道這並不值得我們感慨嗎?

傅雷對孩子的關心更多的是讓我看到了我的生活。沒有分離,也沒有書信,但仍有那種熟悉的感覺,那種愛的關懷。父母對我們的幫助,也是無私的,他們教會了我感恩,細緻,對學習、對生活的熱情……家書記錄的,不僅僅是傅雷他們的生活,也是我的生活,它教會了我懂得珍惜,珍惜父母給予我的那份愛,因為它只有一份。有時候父母無法給予我們什麼,可他們卻把什麼都給了我。

天下的父母都是無私的。我誕生在一個與傅雷完全不同的時代,一直以來的幸福團聚讓我們缺少了書信的交流,但那份來自父母的細緻關懷,那些點滴的愛仍然熟悉在我的腦海裡。感謝《傅雷家書》,感謝它使我懂得了感恩,感恩父母對我的關懷,也感謝父母,感謝他們對我的教導,我們要珍惜父母對我們的愛,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

讀傅雷家書有感8

父愛如山,母親如水。雖然紙短情長,但卻奔赴千里,終於見字如見面。很多年前就讀過傅譯的《約翰克里斯多夫》,在書店裡也見過各種版本的傅雷家書,也曾耳聞傅雷家書入選教科書,與曾國藩家書地位相當等,但軍規愚見,一直不看好書信體的“作業”,以為這種作品未免難成系統,又不免陳詞濫調,絮叨瑣碎。然而,最近一個多月,軍規利用午休前晚飯後的時間,在公司陸續讀完這本傳世家書,不時或掩卷深思,或喟然長嘆。其中鮮活之形象,謙虛之人格,無私之父愛,細膩之筆觸,深刻之見解,讓此書不負其盛名,為人父者當讀之,為人子者更當讀之。

家書內容在此不再贅述,讀者讀完自有道不清的感悟。軍規只說本書最後附的傅雷朱梅馥遺書,傅雷在遺書中詳細列出家中重要資產歸屬,委託妻弟代為處理,如補繳房租,遣散保姆費,甚至他們夫妻的火葬費!在遺書中,傅雷違心地稱兒子傅聰為“人民的叛徒”,與整本家書中其部分,傅雷與子信中提到如何以傅聰為其驕傲,又鼓勵他在藝術上繼續進行,知感恩培養高尚的人格等——態度迥異!遺書中這最後幾句是傅雷先生在如何極端殘酷環境的環境下的無可奈何之語,正如朋評論家家所說,傅雷先生的死不是絕望之死,而是有尊嚴的死。傅雷的家書,會像一盞明燈,照亮一代又一代堅強、正義和值得尊敬的父輩與子輩們。

讀傅雷家書有感9

而我說有所感觸的一篇是傅聰在遭受困難後傅雷寫給他的一封信。兒子在國外雜魚挫折。作為父親,傅雷極力的開導他,“只要高潮不過分是你緊張,低潮不過分是你頹廢”,闡述了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正如“常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在生活中難免會有挫折,挫折是對我們的一種磨鍊,在“雨過天晴”之後,我們會發現天空是格外的藍,前途是無限的美好。我們必須經歷挫折,瑤充分地發現自己的不足。就像中國人在最危險,最困難的時候,一位位英雄帶領大家走出困境,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才有今天。擋在不斷的探索中,遭遇了無數次的困難。

也正是這一次次的跌倒,才讓當發現了適合我國發展的路線,沒有失敗哪來的成功?我們要學會用另一種心情對待過去的事,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以客觀的現實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在黨的陽光的沐浴下,要認識到我們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現在所面對的挫折並不可怕,要戰勝自己,其實最大的敵人也就是自己。戰勝自己,相信自己。一個認為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所侵蝕。

讀傅雷家書有感10

我在暑假看完了《傅雷家書》,有許多感悟。

《傅雷家書》是我國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對兒子提出的意見,對青年人都有幫助。

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在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他總是在信中和兒子討論藝術和技巧,讓兒子養成一些藝術修養,十分關心兒子在藝術道路上的成長,無論是去波蘭學習,還是參加比賽,他總是在不斷指點他、幫助他。

在信中,傅雷對兒子有批評,有誇獎,還有對他提出的一些意見。這些信對兒子有許多作用:1、可以討論藝術、音樂。2、可以激發他的一些想法。3、還可以鍛鍊他的文筆和思想。4、傅雷可以做兒子的一面“忠誠的鏡子”,無論在做人方面、在藝術修養、在生活細節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隨時提出問題和建議,來幫助他。

這些信對我也有著一些影響:1、可以學習一些傅雷希望兒子養成好習慣。2、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3、提高語文的能力。

《傅雷家書》是本好書,我要認真讀這本書,反覆閱讀,斟酌它的優點,使其被我完全吸收。

讀傅雷家書有感11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的溝通也越來越少,感情也逐漸淡化。

在傅雷家書中,傅雷經常與其兒子傅聰以書信的形式交談,每一次交談都那麼的親切,字裡行間無不流露著父親對兒子的關愛,在前幾章父親總是懊悔自己之前對兒子那樣不好,使得兒子的母親也日漸消瘦,剛剛醒悟之時,離別也來臨了,他曾說“我從來沒有愛你,像現在這樣愛得深切,而正在這愛得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離別。”親情是世界上最難以割捨的情感,是多少時間與距離都無法沖淡和阻隔的情感,這裡麵包含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濃濃的愛。

傅雷想要盡力的補償自己的兒子,他知道,儘管他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這是一個嚴厲的父親對自己的自省,流露出他對兒子愧疚之情,後面也能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日趨豐滿,既不忍心打擾兒子工作,又想和兒子交談的那種矛盾的心情,立然紙上,這是多麼的符合實際呀!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懂得了什麼是愛,什麼是藝術,什麼是一個真正有有有文化,有教養的人,我彷彿可以看到傅雷博大開闊的胸襟,善良溫厚的精神。

讀傅雷家書有感12

我在暑假看完了《傅雷家書》,有許多感悟。

《傅雷家書》是我國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對兒子提出的意見,對青年人都有幫助。

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在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他總是在信中和兒子討論藝術和技巧,讓兒子養成一些藝術修養,十分關心兒子在藝術道路上的成長,無論是去波蘭學習,還是參加比賽,他總是在不斷指點他、幫助他。

在信中,傅雷對兒子有批評,有誇獎,還有對他提出的一些意見。這些信對兒子有許多作用:1。可以討論藝術、音樂。2。可以激發他的一些想法。3。還可以鍛鍊他的文筆和思想。4。傅雷可以做兒子的一面“忠誠的鏡子”,無論在做人方面、在藝術修養、在生活細節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隨時提出問題和建議,來幫助他。

這些信對我也有著一些影響:1。可以學習一些傅雷希望兒子養成好習慣。2。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3。提高語文的能力。

《傅雷家書》是本好書,我要認真讀這本書,反覆閱讀,斟酌它的優點,使其被我完全吸收。

讀傅雷家書有感13

有沒有那麼一種書,既適合家長讀,又適合孩子讀。看了《傅雷家書》後,我肯定了,有的。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吧。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畢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師,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兒子教育成才,讓人讚口不絕。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較獨特,他是通過書信把真情傳遞給遠方的孩子,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真誠地指導,而且還暗暗透露了對兒子的牽掛和愛。

不錯,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一個優良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適當地教育好孩子呢?

在中國,許多家庭的教育不恰當,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瞭解孩子的情況,沒有正當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步入歧途,最後後悔莫及。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家庭暴力,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不但沒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讓孩子變得反叛。用合適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長們應該欣賞這本《傅雷家書》。

其實,作為孩子的我們也有必要看看,因為它可以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謝父母,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生活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

《傅雷家書》不單單是對孩子傳達關愛的書信,更是教育的藍本,適合各個年齡層的人閱讀,如果你還沒看過,那麼你絕不可以錯過如此精彩的書籍。

讀傅雷家書有感14

傅雷家書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如何對待藝術: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生活;家庭等。這三個方面貫穿了傅雷的人生準則和教育子女的方法。

《傅雷家書》的基本要點,還是強調“做人”這是家書的核心問題。整本家書圍繞做人問題,層層展開。他教育兒子要把道德的約束放在第一位。傅雷的這種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

要有一顆“赤子之心”這是最高尚,熱烈,真誠的愛。對待他人要以城相待,誠懇直白。

要時刻愛國。在傅聰鋼琴比賽獲機獎後,他要傅聰首先把這種榮譽看作是新中國的榮譽。

要淡泊名利,名利是個人利益。傅雷要求傅聰要胸襟開闊,不為名利所累,身外之物只是社會一般要求,與個人的渺小和偉大無關。

讀傅雷家書有感15

有人說,親情是這世間最永恆的東西。親情之花是最美的四季常開的植物,親情之蝶是最燦爛的日日飛舞的動物。

很小的時候,我搞不明白什麼是親情,於是抬頭,問母親。現在才知道,母親那眼睛裡閃著光的花蝶,就是親情。直至讀完《傅雷家書》,我才懂得親情無處不在,從眸子到紙間;親情幻化多變,從花蝶到筆尖。

《傅雷家書》主要記錄了傅雷父子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六年的來往通訊。這十二年裡,傅聰在外國學習鋼琴,傅雷與兒子共通訊數百封之多。

從表面上看,很多信字裡行間透著一股專業術語的味道,有關於鋼琴老師的評價,關於藝術的言論……似乎極其難懂。但細讀一遍,又能感到信中洋溢著濃淡適宜、愛意真摯的情愫。這情愫就是父母早起為你做飯時的愛,是為你放棄休息的愛,是千里伴行與你同行的愛。這些言論對傅聰來說是寶貴的提醒。同樣,父母為我們做的點點滴滴,也是應該珍愛一生的東西。

通讀本書,我們還發現,平日裡很嚴厲的傅雷,於信中卻全是父愛。他在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九日的一封信中寫道:“十七天不接來信,有點著急,不知身體怎麼樣?”這是極真實的,從古至今,再嚴厲的父母或再粗心的父母在十七天沒有孩子來信的情況下,定是如此焦慮的。但這句句子的情感編織得又無限細膩,將焦慮託付給了時間,就如每一個擔心孩子又不願孩子愧疚的父母般細心。因為這些家書不是為了發表而寫,這裡的每一個字都是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幻化出來的。所以,我們看到的是最鮮活的親情。

父親母親,亦友亦師。傅雷先生用事件去警示兒子,給他傳達家鄉的訊息,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愛。我相信,傅聰能感受到的,不只是嘮叨說教,還有放手選擇,這與他未來的成功息息相關。有人說,傅聰是天縱之才。但我認為,這與傅雷夫婦的教育關係匪淺。對他來說,父母一定不只是父母,還是師、是友。父親不隱瞞地表達感情,兒子不敷衍地接受感情,這應是世間最深的情感了吧?

第五季《爸爸去哪兒》,小小春對父親說的願望讓我一度淚目——我想跟你做好朋友。在孩子眼中,父母是一個親切又完美的人。且拋開是否存在劇本的可能,至少,我從小小春的眼睛裡看到了這一點。這種眼神是孩子專有的,是對著父母由心而發的。任何一個成人都不會輕易選擇與對方交心做知己,可孩子不一樣,因為他們心中,父母高於老師,親於朋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發現一些與父母溝通上的問題。有時甚至會煩躁,會哭鬧。其實與父母相處很簡單,把他們與自己的角色互換,想一想他們如何為我著想,換位思考就會順利很多。《傅雷家書》中,傅雷父子也有很多的煩惱,但通過思考都得以解決。

亦友亦師亦親,亦深情,父母是值得你一生深情的人。在《傅雷家書》的每一封信中,你都可以發現,每個字裡都有深情。因為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山盟海誓,所以更質樸,更深沉。書中的每句句子都隱藏了父母的希望與提示。因為沒有指手畫腳,規定東西,所以更深邃,更珍貴。父子之間,不論親情論友情,不論友情論恩情,不管論何情,都至深、至愛。

不是親人之情必言親情,兩者含義不同,情感也不同。親人情,亦友亦師亦親,亦深情。這不是一星單薄的苗,而是一簇溫暖的焰。

亦友亦師,亦深情。這是人世間最暖的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