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讀書心得(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7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暑假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暑假讀書心得(通用15篇)

暑假讀書心得1

暑假閱讀了美國當代哲學家,兒童哲學的開創者馬修斯的《哲學與幼童》,剛看到題目,一看“哲學”兩字,以為將是一本理論著作,生澀難懂,但細細品味後,不知不覺深陷其中,感覺是與一群孩子在心靈對話,與一位可愛的老頭兒交談,可以說是受益匪淺,最大的感受有兩點。

首先是謙遜與樸素。作為有著“兒童哲學之父”之稱的馬修斯,將撰寫這本近十萬字的《哲學與幼童》輕描淡寫地稱為“編寫小冊子”“,並不忘對許多友人及編輯社、出版社、作者對於自己編寫小冊子時提供的幫助,不禁使人肅然起敬。整本小冊子,沒有高深的理論知識,沒有生澀難懂的文字,有的只是一個個幼童的生活趣事案例所帶給我們的思考。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成年人,彎下腰蹲下身子,平靜地注視幼童,安靜地傾聽他們的想法,輕聲與他們交談思考,體現了馬修斯發自內心的對每一位幼童的欣賞與喜愛。馬修斯對成年人,對幼童都有著一份謙遜與樸實,對哲學的思考也是樸素的,他從哲學的起源說起,從兒童的現象分析,體現了一種樸素的哲學觀,即哲學觀點是自發、不成熟地形成的邏輯依據。

我想對於我們教師而言,馬修斯先生身上所體現的謙遜與樸素,也正是我們職業所崇尚與要求的'。作為人民教師,在對待上級領導、同事、家長、學生、社會時,都應該保持一份謙遜與樸素,不因面對領導與家長時卑躬屈膝,不因面對未成年人或弱勢群體時高高在上,不因面對物慾橫流的社會時心浮氣躁,時刻保持對人對物有應有的一份謙遜,不妄自菲薄但也不驕傲自滿。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有一份樸素的觀念,淡泊名利,樹立樸素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懷著一顆包容的心,體現自己的價值。我想,我們教師如果能像馬修斯先生那樣工作、生活、思考,那他就將是一個幸福的教師,一個有趣的教師,一個受人尊敬的教師。

其次是尊重、理解與呵護。

我們說兒童是有哲學的,兒童的哲學表現在他們的對周圍世界的疑問中和推理中,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幻想、遊戲和對話中則是表現他們的哲學的方式。馬修斯說相比12或14歲的孩子,五六歲也可以是7歲的兒童更有可能提出哲理性的問題,並作哲理性的評論。每個人在幼兒時期就開始運用哲學了,但隨著社會生活的需要,很多人放棄或者說失去了這種能力。

看看周圍,我們看到的是原本對世界充滿好奇、腦袋中充滿幻想的兒童變成了墨守成規的“乖小孩”,原本活潑好動的兒童變成了沒有活力的“小大人”,原本特立獨行的孩子變得循規蹈矩,唯唯諾諾。

我不禁想起了發生在我女兒身上的兩件事情,一是在她四歲多的時候,我的奶奶剛過世了,她問我:“太奶奶到哪裡去了?”我原本刻意避開這樣一個悲傷的話題,故意淡淡地說:“太奶奶和太爺爺現在都在天上看著你。”她卻主動挑明話題:“他們是不是死了?”“等我長大以後你是不是也要死了?”“我很難過,我不想你們死。”。生死大概也是人生中最深沉的話題了吧,小小的孩子已經被這樣的陰影所困擾,不禁讓我感慨。二是最近她馬上要上一年級了,我對她說:“到了一年級,你去競選班長吧。”她說:“為什麼?”我說只有優秀的孩子才能做班長。她若有所思說:“那做不到班長就不是優秀的孩子?”,我頓時啞口,就這樣你來我往,你一句我一句,最後她妥協:“那好吧,我去競選,但是這是為了你。”

寫到這裡我不禁反思,中國的很多成年人缺乏對孩子尊重和呵護,馬修斯先生強調兒童有自己的哲學,成人不應把孩子看做“未成年人”,而應平等待之,甚至視之為“成人之父”,但我們中國的家長往往對孩子說的話是:你小孩子懂什麼?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成年人往往是讓孩子成為我們想讓他成為的人,做我們想讓他做的人,而不是成為她自己想成為的人,最終每一個孩子都像是模子裡刻出來,千篇一律的順從、聽話、老實。

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想我們應該要保持這樣一個觀點,就是尊重、理解、呵護每一位孩子,不把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孩子,不礙於所謂的尊嚴和麵子,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在孩子面前示弱,給孩子自己發展的空間和權力,尊重他們的想法,呵護他們的好奇心和純真,讓每一個孩子做真實的自我,快樂地綻放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暑假讀書心得2

閒暇之餘,讀幾本好書,不僅僅能夠修心養性、陶冶情操,更能夠開闊視野學到豐富的知識。所謂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讀書的諸多好處,讓我深有體會。從兒時愛上讀書,從最初的小兒圖畫到百科全書、天文地理、唐詩宋詞,無一不成為了我的喜愛。之後,書讀得多了,也從中悟出了很多做人的哲學,更深的瞭解讀書的重要性,在以後的事業裡書中所學也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忙。

正因讀書,成功的例子很多,張海迪就是其中的一個。她5歲時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無法上學。而她卻以頑強的毅力,學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後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視窗》、《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她又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鍼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張海迪從一個殘疾人,到一位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奇才,她完成了人生最美的一次演繹,她的人生彷彿是一道彩虹、美麗著無數人的眼睛。

可見,書中自有黃金屋,確實有道理啊,書籍就像一塊巨大的寶藏,我們永遠也開發不完!讀書的好處恰又似長江之水源源流長,讓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年少讀書,志在千里,而中老年讀書則別有一翻情趣來。

閒暇之餘,當你去欣賞一篇美妙的散文。它能夠隨時帶你走進風景秀麗的田園風光、或是感受異域風情、或是欣賞春花秋月,無論遠古還是未來,都彷彿是身臨其境。若能讀到勵志之作,從中吸取足夠的堅強與毅力,也能夠把自己培養成一位生活中的強者,適應瞬息萬變的世界。若是有幸讀到幾首好詩,品幾闋宋詞,更能讓人心曠神怡了。此是讀書之樂也,正如孟德斯鳩所說,喜愛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無聊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暑假讀書心得3

在兩個星期的時間裡,我把日本作家黑柳徹子所寫的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讀完了。

“每個人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自己陽光燦爛的童年”這句讓我“看不透”的話,是在書的封面出現的。我想,這也許是作者想要表達什麼吧!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作者的童年都發生了什麼,說不定還能在其中發現奧祕呢!

“每個人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自己陽光燦爛的童年”這句讓我“看不透”的話,是在書的封面出現的。我想,這也許是作者想要表達什麼吧!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作者的童年都發生了什麼,說不定還能在其中發現奧祕呢!

在巴學園,小豆豆學會了熱愛書本,學會了關心別人;在這裡,沒有歧視,沒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與愛心,寬容與真誠;在這裡,同樣會體驗到恐懼、無奈與憂傷,所有這一切,讓小豆豆成長為一個情感豐富、心地善良而又單純快樂的孩子,就像校長先生經常說的:“你真是一個好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遠比知識的.學習重要得多。

對於勒令退學的小豆豆,巴學園敞開了大門,不僅愉快地接納了她,而且還給她和同伴足夠的快樂。在巴學園裡,沒有固定的課程表,每一節課都是按孩子們的喜好而決定上什麼;孩子們可以在大廳的地上畫畫,可以光著身子在泳池裡游泳,可以帶著毛毯來大廳露營,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樹。這些快樂的事情是興趣的營養劑,使小豆豆不僅學會了知識,更學會了怎樣待人,怎樣做人。巴學園作為一所學校成功在於,當別的孩子說,這個學校是破學校時,孩子們一起喊:這是一所好學校。

在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巴學園被美軍飛機投下的炸彈,炸燬了,歡笑聲、歌聲消失了,巴學園也消失了。看到這兒,我的心情無比沉重,我難以想象,平日載著孩子們“奔跑”的電車教室,他們最愛的圖書館、游泳池……都被熊熊的烈火包圍著、吞噬著……

我很喜歡《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希望自己能和小豆豆一樣,在一個快樂、自由的環境中成長。

暑假讀書心得4

這幾天看了一本關於家教方面的書,裡面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吸引了我。今天把看到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1、教會孩子尊重自己的老師

一些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批評,回去後會跟家長說自己的老師不好,而有些家長也對老師千挑骨頭萬挑刺的。其實,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學習非常不利,尊重老師首先是一種品質,其次是孩子往往會因尊重老師而努力學習,對於這些父母都應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同時把握好分寸。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起負面作用,不說孩子的老師這不行那不行,要對孩子說:他們之所以能成為自己的老師,一定具有老師的資格,有許許多多值得學生學習的東西,它包括知識,人格。歷朝歷代的領袖人物都尊重老師,我們普通百姓更應該尊重老師。要知道,家長如果在孩子面前說哪個老師不好,那麼孩子就不會再聽這個老師的課了,因此教育孩子尊重老師,其實就是幫助孩子自己。

2、學會對孩子放手

曾幾何時,為人父母后,我生活的全部中就是孩子,為了他我可以犧牲很多很多,對他更是百依百順,著重於孩子智力培養和身體健康,卻忽視了孩子們的心理感受。並且有時教育孩子的方法過於偏激,方式簡單粗暴。對於孩子出現的問題和家庭教育中的困惑,我總是和同事親朋好友唸叨而不主動和孩子主動交流。李開復老師在培養孩子能力自主選擇方法提出幾點很值得思考:

①要教孩子自己想辦法的.習慣

②選擇權給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③培養孩子的負責心

④要信任孩子

⑤不要太多規矩限制孩子的自由

僅僅幾點,告訴我們不要過多插手孩子的事事情,剝奪孩子自己的選擇權。覺的自己為孩子安排的路就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孩子只要服從就行。不要什麼事情都說“不”,給孩子一個機會。

有一句是這樣說的:“偉人後面必定有一位偉大母親”,希望天下每一位母親都能重視自己孩子,教育問題,特別是德育教育,為了孩子、為了自己、“愛”就要受得其所。

暑假讀書心得5

20xx學年的開學如約而至,伴隨著此,《開學第一課》在9月1日的晚上也和大家見面了。其中,有一位名叫“夏伯渝”的老人令我印象頗深。

歌德曾雲:“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餘力去實現自己的信念。”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為自己的信念而不留餘力的,夏伯渝卻做到了。26歲時,他開始了與珠峰頂峰之間的偉大對話。在7600米時,他被凍傷,失去了雙腳。然而,這並沒有阻擋他攀登珠峰的腳步。也許你會問為什麼他不放棄?為什麼能如此執著?

答案就像那句話所說:熱愛為信念種下了一粒叫做“珠峰”的種子,並用努力、堅持去澆灌它,靜靜地守護著這粒種子在自己的生命的某個角落萌芽、花開,終而枝繁葉茂。

20xx年,他第2次攀登珠峰,遭遇雪崩,尼泊爾發生山難,最後攀登計劃被迫取消,再次錯過了僅剩下的244米;20xx年第3次攀登,遭遇了尼泊爾大地震,此次地震和雪崩摧毀了他們的帳篷,最後死裡逃生;20xx年第4次攀登珠峰,在距離頂峰94米的地方颳起了高山風。他曾下定決心:“哪怕我只剩下最後一口氣,我也要站在珠穆朗瑪峰的頂峰!”但面對年輕的嚮導,他又動搖了:“我不能為了我的夢想,去犧牲他人的生命。”他做出了他這一生最艱難的抉擇——下撤。憑著他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在20xx年,69歲高齡的他再一次向珠峰發起衝擊、。這次,他成功了!他完成了“登峰”的.巨集偉目標。他成為了中國第一位無腿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殘疾人!

在時光的流動中,他感悟到了生命的力量,他的生活昇華成了一曲壯麗的詩歌,而他自己也成了那詩中的一抹豔陽,指引著無數後人的登峰之路。

而這一切就是因為夏伯渝老人為自己的人生種下了一粒叫做“登峰”的種子,樹立了堅定的信念,他便收穫了那獨一無二的人生,達到了那常人所不及的高度!

暑假讀書心得6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書吧!我也不例外,我喜歡的書有許多,其中有一本叫《第七條獵狗》這本書我看了之後,眼淚像水滴一樣流淌下來。

我喜歡的這本書是沈石溪寫的,沈石溪又叫沈一鳴,我很喜歡看他的動物小說。第七條獵狗的名字叫“赤利”,它很忠誠。但是,有一個謠言傳開了,大家都說“赤利”是會帶來不吉利的事情,於是它的主人知道了,終於到它的“末日”了,大家都很開心,它的主人拿起木棍,就要砸到它了,它突然跳起來,躲開了木棍。它不明白主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它傷心透了。有一次,它的主人帶它去捕捉獵物,它突然“汪汪汪”的叫了起來,是應為它發現了一頭豪豬,它的主人在對付豪豬的時候,赤利在一堆草後面的發現了一條巨大的.眼鏡蛇,它怕那條蛇傷害主人,於是它去對付那條蛇,突然豪豬把大豬手拍向它的主人,它的主人急忙喊著:“赤利、赤利。”可是赤利正在對付那條眼鏡蛇,根本沒有聽到主人在叫它。主人看赤利沒來,就以為它是怕死鬼,不敢來。突然豪豬抽搐了一下,原來豪豬是被身後的刺扎進肉裡了,於是它的主人立刻拿起武器往豪豬身上打,過了一會豪豬死了,赤利也剛好把眼鏡蛇殺死了。它的主人不知道它殺了眼鏡蛇,以為是它怕死不敢來救自己。回到家後,赤利的主人又拿起木棍打它。最後一次捕捉獵物,赤利為了救自己的主人死了!

這本書十分感人,一隻好獵狗十分忠誠,以前有許多出賣國家的人,這些人還不如這條忠誠的獵狗,我們長大後可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國家,一定要有出息,加油!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哦!長大報效祖國。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希望大家以後也要多多看書哦!

暑假讀書心得7

從教將近十年,一直在思考怎樣“教好”數學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的數學課,伏案回眸,發現我是一種“什麼都想抓,什麼都想要”的狀態,總想把會的都教給學生,讓學生什麼都學會,最後發現:這種“一廂情願”的學習狀態不僅沒讓學生學的很好,而且老師和學生都很累。

今年暑假,拜讀了俞正強老師寫的《種子課》這本書,特別是書中的一句話“蒔也若子置也若棄”,讓我思緒良多,感觸頗深。“蒔也若子置也若棄”源於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他用“蒔也若子置也若棄”來描述樹的態度。俞老師在書中很形象的這樣描述:如果將某一知識系統作為一棵樹,這棵樹的生長過程表現為若干節“課”,那麼,一定有一些課需要蒔也若子,充分理透脈絡;一定有一些課可以置也若棄,讓學生充分自主。“蒔也若子”的課,通常處於起點或節點,謂之“種子課”。“置也若棄”的課,通常處於點與點之間,謂之“生長課”。

俞老師的這段話寓意深刻,愈品愈感其厚重,愈品愈明晰。之前的一些困惑也都豁然開朗,是啊,學好“種子課”,後面才會有“生長的力量”,而不是沒有生長的.重複。比如《釐米的認識》就是一節“種子課”,這節種子課就是可供遷移、可供生長的關鍵課。它的意義在於將數學知識植根於學生的經驗之中,這樣,學生的所有經驗就會支撐種子的芽進行生長。因此,種子課的特點是深耕細作,不怕花時間。只有把這樣的“種子課”上好了,後面的《分米的認識》、《米和毫米的認識》這些“生長課”才有生長的力量,才能更“放心”地放手給孩子。當然課堂上的40分鐘肯定是不夠的,但俗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功。”刀磨透了,當然是費時一些,但後面就會省時間了。

其實,我們的學生本身便是一顆來自天地的種子,無論是否願意,都會生長。既然是種子,那麼,就不是白紙任意塗鴉了,就像華應龍老師所說“學生不是工業、是農業”,需要施肥、等待、守望。是啊,學生是帶著能量、帶著春夏秋冬的記憶、帶著生長的使命而來,需要我們去體會、去感悟、去尊重、去喚醒。

暑假讀書心得8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的老師”,我想作為父母的責任就是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

我在小的時候很喜歡閱讀,那時沒有什麼別的玩樂,第一代獨生子女的我只能用閱讀來充實生活。特別是武俠小說和古典名著《紅樓夢》,其中金庸、梁羽生等名家的全部作品幾乎全部讀過,紅樓夢中所有詩詞都能背誦。現在想一想,這應該就是興趣的力量。所以,我沒有對悠悠的閱讀書目強行規定,而是順應她的心理特點,選好她愛看的書,使她對書產生好感。

營造良好的環境。讀書首先要有氛圍,有了讀書的環境孩子才會有興趣去讀書。為了營造讀書的氛圍,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我為悠悠買來兒童專用書桌,放到屬於她自己的房間。怎樣佈置,只給一個指導性意見,讓悠悠自己去安排和管理。

分享閱讀的樂趣,鼓勵悠悠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說出來,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和我一起分析討論,從而加深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

學會在閱讀中成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許多的'問題,比如怎樣對待生活和生命?如何面對挫折和失敗?面對膽小和煩惱怎麼應對等等。這些問題是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遇到的,有時做家長的我們,還真不知道應該怎樣回答,尤其是面對現在的孩子,她們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想法,所以我給悠悠購買了一套《瑪蒂娜的故事》全60冊,這套圖書講述了一個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片段,非常符合悠悠的性格和年齡,悠悠非常喜歡,重複的閱讀,在書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學會觀察和想象力。

閱讀的過程,我和悠悠一起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與幸福,一起成長,一起豐富自己。

暑假讀書心得9

知識是人們溝通和交流的通行證,如果說知識的缺乏是由於認識上的不足所造成的話,那麼不懂裝懂就是對知識的褻瀆,更會成為別人的笑料,因此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謙虛一點,謹慎一點,彌補自己的知識上的缺憾才是最應該做的。在做人上,不乏那種沒有真才實學還高喊口號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當然並不是說不能有崇高的理想和目標,不能有高傲不羈的心態,最關鍵的是你是否有這種資本,所以腳踏實地做人才是真。昨日從《中學生閱讀》國中版讀寫的20xx年第1——6期的封面上讀了6則文言文小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小故事在讓人發笑的同時,更引起了我的反思。

故事一:對軍數

宋太祖召武臣問軍數,其識字者,預先寫軍數於笏上,臨時高舉笏當面,見字,隨時即對。党太尉不識字,不知他人笏上有字,亦照樣舉笏加額,近前大聲曰:“啟覆陛下,軍數都在這裡。”(明·樂天大笑生《解慍編》)

感受:何謂不懂裝懂?何謂照葫蘆畫瓢也不盡然?党太尉的這種只看外表不注重實際引來群臣譏笑的做法會給我們一個正確的答案。在古代,像党太尉這樣不識字的人有很多,關鍵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無知,倘若掩蓋則會欲蓋彌彰,不如正視不足,問清緣由,學習別人的做法,逐漸提高自己。三國呂蒙是一介武夫,孫權勸學,開始呂蒙以軍中多務推辭,最後孫權以身試法,最終呂蒙成為了好學的典範,也讓我們懂得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道理。同時也告訴我們學習不能只顧及外表,更要抓住問題的實質。

故事二:與黃帝之兄同年

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戰國·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

感受:無論社會如何發展,總有一些無聊爭論不休的人,正所謂吹牛不納稅,他們爭論誰的年齡大,紛紛以老者自居,而這種無聊的爭論、這種沒有任何事實理論依據的爭論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做人做到這種虛偽的程度,做到這種臉皮厚的程度,也的確夠可悲的了。比無可厚非,因為有競爭才有進步,但比要有意義,就像我們的'學生,不要去比誰家有錢有勢有房有車,不要去比誰穿的更是名牌,比的是誰有一個更好的習慣,比的是誰的學習態度更端正。

故事三:石學士

石曼卿善諧謔,時乘馬出街,御者失鍵,馬驚墮地,從吏遽扶掖升鞍。曼卿笑曰:“幸我是石學士,若瓦學士,豈不跌碎乎?”(明·樂天大笑生《解慍編》)

感受:生活中,我們會時常因一些偶然因素突然情況而造成一些尷尬的境界,而面對這種尷尬,尤其是主要由於別人的原因所造成的,我們更多的人選擇的往往是將責任全部推卸到別人身上,甚至是破口大罵更有甚者大打出手。而如果我們有點做人的底蘊甚至有點交流的藝術,這種尷尬的局面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既不會讓自己難堪,更會展示自己一顆寬容美好的心靈。生活中,我們應學習石學士這種處理問題的態度,學點做人的藝術,不要斤斤計較,寬容一些,幽默一些,給自己一點做人的空間,給別人一點寬容的天地,生活會更美好。

故事四:頭巾

一僕隨主人應試,巾箱偶墜,呼曰:“頭巾落地矣。”主人曰:“落地二字不好,當叫及地(第)。僕頷之拴好,復曰:“今再不及地了。”(明·陳眉公《即興笑話》)

感受:漢語文化博大精深,8被人們想象成了發,6被人們想象成了順,7被想象成了起,這表現了人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所以不管是電話號碼還是車牌號等人們都希望即使多拿上兩個錢也希望有個吉祥的數字,正如落地和及地,本來是同一個詞同一個意思,但放在讀書人身上它的意思就變成了,才會有這樣的笑話的產生。其實語言數字就是一個符號,只要擺正心態,有真才實學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五:下飯

二子午餐,問父用何物下飯,父曰:“古人望梅止渴,可將壁上掛的醃魚望一望,吃一口,這就是下飯了。”二子依法行之。忽小者叫雲:“阿哥多看了一眼。”父曰:“鹹殺了他。”(清·遊戲主人《笑林廣記》)

感受:“望梅止渴”是在行軍極其艱苦的情況下,曹操為了安撫軍心使用的一種方法,而如今卻被一些吝嗇鬼用來安撫自己那顆狹隘的心上。節約是一種美德,而吝嗇則是一種自私,正如畫餅充飢,也如白日做夢,最終的結局也只能是自欺欺人。

故事六:出醜

有屠牛者,過宰豬者之家,其子欲諱“宰豬”二字,回雲:“家尊出亥去了。”屠牛者歸,對子述之,稱讚不已。子亦領悟,次日屠豬至,其子亦回雲:“家父往外出醜去了。”問:“幾時歸?”答曰:“出盡醜自然回來了。”(清·遊戲主人《笑林廣記》)

感受:依葫蘆畫瓢是一種最簡單的學習方式,但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關注一些細節,模仿的時候要注意情境的變化、物件的變化、詞語的變化,否則,你的拙劣的模模擬得就是在出醜,就會洋相百出了。模仿不僅要在形式上,更要注意內在的聯絡。

暑假讀書心得10

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是呀,一本好書可以鑄就我們的未來,因此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現在來想想看,書櫃裡的書中,你認為哪一本是你最喜歡的書呢?如果你問我的話,我會肯定的對你說這本《魯賓遜漂流記》。

雖然這本書很普通,但它總是會激起讀者的一番熱情,而且有一股讓人想繼續讀下去的好奇。。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出生於英國中產階級家庭的`人---“魯濱遜”。從小,他就有漫遊四海的雄心。一天,他覺得自己是該出去闖了,於是便悄悄地離開了家鄉,開始了自己第一次冒險生涯。在經過一些奔波後,他開始有點想家,於是在1686年,魯濱遜離開了自己苦心經營的海島,帶著一個名叫星期五的僕人回到了早已闊別35年的家鄉。到家後,他發現父母早已逝世,只剩下兩個妹妹和兩個侄子。他在家又沒待多久,又來到巴西的種植園,到那他才發現,原來還有一些忠實的朋友一直為他保管著錢財。後來,他又到英國成了家,有了三個孩子。幾年後,他的妻子逝世,傷心之餘,他心中又燃起了冒險的雄心,便又一次航海經商。魯濱遜在路經曾住過的荒島時,發現島上的人很興旺,一片繁榮景象。他滿意地離開了小島,繼續著冒險的征程……

讀了這部作品,我感想頗多。“魯濱遜”這個形象是上升時期生機勃勃的資產階級的典型,體現的資產階級的思想和他們的階級本質。他具有頑強奮鬥的意志力,在困難面前不悲觀和絕望,也不對生活抱怨任何實際的幻想,而是腳踏實地去戰勝困難,用行動去實現目標。他是一個具有冒險精神的資產者,還是一個敢於追求理想的殖民者。

這,就是這部作品給我的感受。看來認真地讀一本書,它終會給你意想不到的結果,因此,我們一定要讀好每一本書,領會書中的韻意。

暑假讀書心得11

暑假有幸參加了xx省農村國小班主任培訓,在學習的過程中,xx省很多學校的優秀班主任介紹了自己的經驗,我也學習到了很多有關班主任工作的知識。其中有老師介紹了《班主任兵法》一書,於是利用假期的時間進行了仔細閱讀。

孫子兵法說:“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這是一條至高無上的原則,也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我認為這也是一切學生工作的核心思想。平常,我們碰到學生做錯了事,可能抓到辦公室就是一頓批評;我們想讓學生好好學習,就是加以強力;我們總是按自身的理解去要求學生,規定學生必須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學生總是很容易反抗,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的反抗(這在高年級更加明顯),如果我們採取強硬的手段,即使學生最後就範了,心裡也不服氣,由此會造成學生的心靈扭曲,從長遠看,對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與健康發展不利,而班主任兵法對我們處理這些問題給出了很好的借鑑。

《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計》主要提出了一個概念,即震撼教育。震撼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活動,與普通教育方式不同的是,它突出體現了“震撼”的作用,對於受教育者來說,它如醍醐灌頂,直指人心。在平常的教育中,我們總是苦惱與學生的“左耳進,右耳出”,這樣的教育並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我們作為教育者,要有一些出其不意的言行,通過節奏或是強度的“變化”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撞擊他們的心靈。

書中針對實施震撼教育提出了四種策略,即極致行為策略、相反預期策略、自然懲罰策略和高峰體驗策略,並且根據這四種策略提出了兵法36計,通過這些實際案例的學習,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體會。

首先,教育也是一種藝術,是人與人心靈的溝通,必須用心去研究。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愛學生。對待學生,無論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還是個令人頭疼的學生,均應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學生信服。教師只有用愛心對待沒一位學生,才能收穫學生的愛。愛就是要寬容,面對天真可愛的孩子偶爾的`小缺點,得寬容處且寬容。

其次,教師要善於觀察,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優點,並且利用機會去激發孩子的潛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從而讓學生往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當然,對於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也不能忽視,但是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評,而是要讓學生自己反思,認識自己的錯誤,從而產生心靈的震撼。最後,作為班主任,最重要的還有一個是班級活動。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老師把班會課並沒有認真的把它當一堂課去上,只是強調一下學生個方面的紀律要求,但作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他們善於抓住機會,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體驗和感悟。

總之,作為一名國小教師,需要正確處理與學生的關係,蹲下來看學生,不是一味的嚴厲訓斥學生,要懂得關注學生的需求,瞭解學生的心靈,尊重學生的願望與尊嚴。當然,在兵法三十六計不是固定不變的,在我們平常的教育中,我們無法生搬硬套,而是應該觸類旁通、隨機應變,我相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也會創造屬於自己的三十六計。

暑假讀書心得12

作者王曉春說,許多人教了很多年書,卻沒有找到當老師的感覺,他們要麼把自己看成“當官的”“管人的”。要麼把自己看成家長,要麼就是把自己當成技術工人和教書匠,雖然這些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也都是需要的,但他們不應成為主旋律。作為青年教師的我貌似也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王曉春老師的思想讓我一度開始思考,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

一、不做“腦力勞動中的體力勞動者”

王曉春老師指出,多數的教師工作主要靠的是拼體力而不是動腦筋,這種工作方式對人的心靈是一種磨損,其體力則往往會透支。因為教師本來不應該主要靠體力來工作,教師並沒有體力勞動者的體力,這不是在發揮自己的強項,而是在拼命使用自己的弱項。

新一代的教師,應該身體健康,精神愉悅,生活豐富多彩,而不應是一副慘兮兮需要他人同情的模樣,總之我們從一開始就要避免成為“腦力勞動者中的體力勞動者”,但是要邁小步不要張揚。作者認為,一個優秀教師暈倒在講臺前,無論上級怎麼表揚他,我們都不要學他,我們可以敬佩他的精神但不需要學他那樣的活法。

二、新型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

多數教師提高業績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靠向外部爭取資源,尤其是爭奪學生的時間,比如搶佔體音美課,搶自習,多留家庭作業等。青年教師應側重向內部挖掘潛力,以少做無用功,提高效率,爭取業績。

教師甲以犧牲孩子的優點為代價提高分數,教師乙卻是主要靠發揚孩子優點的辦法提高孩子的分數,兩位老師都是現實主義者,都希望提高孩子的分數。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顯然教師乙的方法優於教師甲。這就告訴我們,完全可以在不放棄教育理想的前提下抓分數,我們也完全可以在抓分數的同時把考試的負面作用降到最低,這樣應試教育的負面作用就會一點點被蠶食。

三、讀書要有“學漁”的'心態

讀書主要不是看作者的結論和招數,而是揣摩作者的思路,看看人家是怎樣提出問題的,怎樣展開思路的,怎樣驗證自己的想法的,怎樣質疑自己的想法的,學習人家的思維方式,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即使遇到問題一時不知道怎麼辦,你也知道通過什麼路子去尋找辦法。現在很多教師最致命的弱點不是遇事沒有辦法,而是不知道怎麼想辦法,於是只好伸手向別人討招數。人家要是不給他“拿來就能用的辦法”,他就說人家理論脫離實際。要想當先生,先要當學生,如果一個人處於學生地位時,總是一副“買魚”的學習態度,它處於教師地位時一定是個“賣魚”的,找不到授人以漁的感覺。可見我們的學習模式決定著我們的教學理念。要改革我們的教學,先要改造我們的學習,學會讀書。

王曉春老師的這本書給我們的建議貼近教育教學實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暑假讀書心得13

時光荏苒,轉眼間,20xx年已經是我從事教師行業的第三個年頭,身為一名青年教師,滿腔的熱情毫無疑問是有的。然而,在這種不知不覺中越來越發現自己的認知,自己的角色定位似乎有些模糊。對於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如何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如何處理與其他同事的關係,如何處理與學生的關係,如何處理課堂上的一些問題,如何更加有效率地提高學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自己不知如何著手。

前段時間,學校發給每位青年教師一本由王曉春主編的《給青年教師的100條建議》。當然,它不僅僅一本書,它充分地寄託著學校對每位青年教師的殷切期望,提醒著身為青年教師的我們要有不斷學習的態度。細細地去品讀這本書,發現這本書正好主要談了教師的自我認識與自我超越、思維方式、教育、教學等幾方面。對於我來說,實用性、實踐性都很大。

王老師在書中建議所有青年教師都成為“學習型”的教師,做一個思想者,建議我們用一隻眼睛盯著學生,用另一隻眼睛來盯著自己,觀察和分析自己。身為教師,首先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王老師提到“自我心理暗示”要正確:

1.學的意識強於教的意識,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終究是學生,對誰都是學生,他的`學習是全方位的和不間斷的;

2.交流意識要強於傳達意識,與學生一樣,教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學習者,教師的任務已經從知識的單項傳遞,逐步向師生交流的方向轉化。學生要逐漸成為主體,教師也要正確地確立自己對知識的主導地位,不能放棄自己擔負的指導者、啟發者和管理者的任務,做一個“主導型學習者”;

3.幫的意識強於管的意識,幫以被幫助者為主體,我要幫助你,大主意你得拿,事情你得幹;

4.長遠意識強於短期意識,切勿只顧眼前的分數,要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要去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提高。

王老師在自我認識與自我超越這一面,不斷地提到教師一定要避免去做“腦力勞動者中的體力勞動者”,而要去做“真正的腦力勞動者”,青年教師要更多地憑智慧,從“老黃牛”變成“智多星”,成為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反思我的工作,確實不像腦力勞動者,更像體力勞動者——很多時候,我不會去問為什麼,只管著怎麼去做。遇到問題,我不去探究發生的根源,而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找到立竿見影的方法。

王老師在思維方式這方面則是去不斷地提倡青年教師多問為什麼而不是怎麼辦。遇到一個問題要學會橫向思考,縱向思考,發散思考和類比思考,要學會用好奇、探究的態度思考問題,用好奇心抵抗憤怒,用好奇心抵抗焦慮,用好奇心抵抗沮喪。與此同時,王老師強調在人生活在科技產品中,不要被網路“網”住,少上網,多讀書,多動腦勤思考,少說話多做事。

其次,在教育教學方面,王老師提到的“教育是慢功”,我深有同感。在剛剛開始教學時,有時候覺得自己講過了,學生應該馬上就會的,總是希望教育能立竿見影,其實這種做法不但違背了教育本質規律,還讓自己產生了挫敗感。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教育沒有神話,教育是老老實實的、耐心細緻的,急功近利只會拔苗助長、適得其反。

在教學上,王老師提出要處理好管理與教學的關係。管理與教學,它們既相互支援,又可能相互干擾。好的管理能給教學創造良好環境,良好的教學也能促進管理。在課堂上,一般說來,教學是第一位的,管理要為教學服務,須知學生到學校主要是求學來了,不是表演紀律來了。他還向青年教師提出了問題——“離開教參,你能備課嗎?”教師搞公開課,只有拿教材上沒有、教參上也沒有、網上也查不到資料的課文讓教師當場備課、設計教學方案,才能看出其真水平。這個問題也給我們青年教師提出了高要求,要求必須磨練好內功,不斷地去挖掘自己的內部潛力,為我今後的備課提出了努力的目標。

讀完此書,受益匪淺,收穫頗多。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身為一名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一定要去找準自己的定位,多讀書,多思考,多研究,多反思,去無止境地提升自身的學養和精神境界。

暑假讀書心得14

在學校青年教師大比武總結會上,校長給每位青年教師發了一本“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幫助新教師學習進步。我有幸拿到了鄭傑校長的《給教師的100條新建議》,翻開這本書,第一句話就是“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非常普通又不普通的一句話,就讓人感受到了他的真誠和質樸。這些天讀這本書,有一點小感悟。

1、做自己

當老師,首先是當回自己。老師,在不同人的眼裡有不同的形象,像媽媽,像朋友;回憶我的學生生涯,老師的形象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那麼,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老師呢?這本書告訴了我,我不必做的像老師,我就是老師,不必刻意扮演,不必急於證明,只要自己真實,善良,有學問,真誠對待學生,就會成為學生眼中最美的你。

但是做自己又不是無限制的放飛,而是要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主人就是從自我認識到自我選擇到自我設計到自我評價的完整過程,做自己主人的人是昂著頭自信地走路的人,是每一天都活在真實世界裡的心地純真的人”。這就是要我們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在遵守教學基本規範的前提下發揮出自己的特色,做好自我反思和評價,在每一個過程中得到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老師。

2、終身學習

教師要擁有精神空間,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精神空間,“無限相信書的魅力,多讀書以滋養身心,多經事以歷練處人。”因此要多讀書,多學習,學習別人的優點,經驗,學習新的知識,技能。多學習,多掌握一些技能,也是現代化中提高自己價值的有效途徑。

而現在社會日新月異,新事物新理念新方法越來越多,學生接觸網路資訊越來越廣泛,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不能再拿著老一套的方法來對待新一茬的學生,只有我們學到的方法越多,才能更好地應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只有我們學到的知識越多,才能更好地做到教學實際相結合,提升自己的威信;只有我們學到的思想越多,才能更好地正確引導學生的道路。因此終身學習是一個教師生涯保持持久活力的祕訣。

做教師不易,做好教師更不易,但是既然選擇了成為一名教師,就應該積極應對,真誠,善良,有學識,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教師。

暑假讀書心得15

每次看《紅樓夢》,總也看不到結尾,原因無他,只是覺得林黛玉的生世可憐本就可憐,可為什麼結局也那麼的悽慘,為何要讓她知道寶玉成親,最後氣結而亡。這個結局知道就夠了,沒必要去一遍遍的溫習那種心痛。

我知道很多人寫了紅樓夢的續篇,以前對於這種書,我總是排斥的。覺得那些人搞出一個個大團圓,或死而復生或仙境重逢之類的結局,實在是沒有意義。這麼粗劣的改續,無聊的緊。不過這次去圖書館,見到書架上好幾個版本的這種書,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卻使我萌動了重讀紅樓結尾幾章的想法。

讀至尾章,聽甄世隱說著什麼“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對於黛玉的遭遇,我依然惋惜哀嘆不已,但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裡麼?

以前,我一直是不喜歡薛寶釵的,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的更令人嘆惋。

薛家也是大家族之一,薛寶釵從小就家境富足,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於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林的一段。現在想來,其實也並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惡毒舉動。她從小生長在皇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凶”的法門應該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許認為人理所應當就該這樣應對。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為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著。

在封建社會的禮教中,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是身不由己的。她只是一個典型的循規蹈矩的服從者。她是聰慧有才的,卻被教育著認為女子讀書也是無用,香菱和湘雲談詩她說道“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著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為這些淫詞巧句是不能為端莊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當母親為了賈府的權勢而把她嫁給痴痴傻傻的寶玉時,因為母親告訴說她已經應承了,也就只有流淚接受。直到最後寶玉出家,她的悲劇達到高潮。即使在這時,她依然是不能由著本性而為的。王夫人說“看著寶釵雖是痛哭,他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難得的!”可想想寶釵如此人物,又這樣年輕,此時想起自己的一生將如何結束,她的痛苦其實並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剋制著,這是她的“尊重”!

與黛玉相比,寶釵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黛玉至少曾得到過那虛無縹緲的愛情,且她沒有看到家族沒落的悲慘下場,而是一死解脫了時間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

本應是一個敢愛敢恨,個性灑脫,恣意生活的寶釵,卻成了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對於她的一生,曹雪芹先生應該也是嘆惋的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