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槐鄉五月》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9W

聽《槐鄉五月》有感1

老早就在《國小青年教師》上認識了武老師,一直以來就期待著能目睹武老師的課堂風采,盛夏的濟南,第三屆名家人文教育高階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如期而至,雖酷暑難耐,但武老師的《槐鄉五月》讓我們如沐春風。在感受到五月槐香的同時,再次感受了武老師的教學魅力。她的課堂教學,突出了生本思想,處處以學生的學為目標,以讀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通過語言文字型會槐鄉景色的美以及孩子心靈的美,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實”。

聽《槐鄉五月》有感

《槐鄉五月》是一篇文質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槐鄉五月迷人的景色和槐鄉孩子的美好品格。一句“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將這種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一、 從詞語入手,引領全文教學

在學生通讀全文之後,武老師給大家兩分鐘時間劃10個可以積累的詞語,然後交流,再讓學生讀。之後,武老師問:從這些詞語中,你知道五月的槐鄉是什麼樣的?引領學生說出初讀課文的感受。抓住這一切作為教學的起始,猶如“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可以引導孩子步步深入,漸入佳境。而這一步教學,其意義還遠不止這一點。首先,學生學習看生字新詞,並對已經學過的詞語進行了複習鞏固;其次,武老師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的學習離不開詞語的積累,這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也是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其三,用積累的詞語說出自己讀文的感受,是幫助學生內化文字語言的過程,因為積累最終的目的是為了運用。

二、 靈活多變理解詞語

武老師的課堂上,對於詞語的理解,其方法總是靈活多變。今天的課堂上,理解“披散”時,武老師說到了自己飄逸的長髮;理解“衣襟”時,武老師講到了衣服,雖然老師和學生今天的衣服上都找不到衣襟,但是學生們肯定是明白了。所有的理解都是信手拈來,自然而然,沒有任何造作的情節。足可見武老師的教學機智。在引導學生理解“山山窪窪”和“坡坡崗崗”時,武老師則畫了一幅簡筆畫,讓學生分別指出“山”、“窪”、“坡”、“崗”的位置。有了這樣的理解,學生在讀這兩個詞的時候,頭腦中的畫面感一定特別清晰。

三、 品讀理解,想象畫面

《槐鄉五月》描繪了五月槐鄉的“景美、人美”。開得滿山遍野的槐花、浸在香海中的槐鄉、生長在槐鄉的淳樸的孩子,對於城市的孩子是多麼遙遠,能夠在腦海中再現作者描繪的畫面、感受到字裡行間蘊含的情意,是課文教學的難點。在教學第一段的時候,武老師讓學生找出印象深刻的鏡頭,並說說“是什麼讓你難忘”。當讀到“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時,武老師又讓學生說說玉的顏色,感受玉的潤,玉的有光澤,由此想象到槐花的晶瑩剔透,感受槐花的美。之後,武老師又讓學生聽蜜蜂的叫聲和孩子們嬉戲打鬧時的笑聲,再讓學生說出想象到的畫面。然後回到課文中的描寫,學生在讀文的同時,頭腦中的畫面與文字語言有了一個激烈的碰撞,對內容的理解則是更加透徹。特別是讀到“他們大大咧咧的,不時就朝嘴裡塞上一把……”時,武老師讓在場的男孩子們說說:“小小子們會在什麼時候吃槐花呢?”於是,“遊戲的時候”、“想吃的時候”、“玩累的時候”、“早晨、中午、晚上的時候”……學生在想象的同時,更多的感受到的是槐花帶給槐鄉孩子們的快樂。

聽《槐鄉五月》有感2

南京共青團路國小張靜老師,初見其人,就覺得年輕、儒雅。次聞其聲,言語間充滿智慧。她的課堂,看不出精心雕琢的痕跡,平實,樸素,洗淨鉛華。看得出的,她在追求一種語文的感覺,一種語文的本色。“什麼是有感情?就是有一種感覺,沉入進去,融入到課文,身臨其境!”對孩子寫字的要求是“字是人的第二張臉,臉可以長得不漂亮,字一定要寫漂亮!”真的,於細微處見理念。

觀摩張靜老師所執教的《槐鄉五月》,以“順其自然”的最高境界,展示出“本色課堂”的無限魅力,生命力。

學科的本色,學生的本色,教學的本色。這三個本色在整堂課中處處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語文學科的.本色源於迴歸文字語言文字,縱觀張靜老師的整堂課,從課的匯入,到課的結尾,處處都以文字語言為核心,內化文字語言,體悟文字的表達形式,修辭手法。如教學“槐鄉的山山窪窪,坡坡崗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張靜老師有機地引導學生體會槐花的多,開得漫山遍野,槐花色彩的白,並借學生有聲地朗讀,展示它的美。張靜老師此時,巧妙的出示“ 像 , 如 ”這樣的語言結構,讓學生體悟文字語言的基礎上,在頭腦中想象,浮現出生動的畫面,吸收課文精彩的語言。這樣,語言與畫面相結合,邊讀邊想,把文字中經典、優美、蘊涵豐富情感的語言轉化成學生的語言。更巧妙的是,張靜老師還在最好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用這三處語言表達結構,讓學生用“槐鄉五月似 ,像 ,如 ”這樣的方式表達,這樣就是在吸收文字語言的基礎上的一種外化。整堂課上,立足於文字語言的內化、吸收、表達的教學處處得以體現,所以說語文學科的本色源於迴歸文字語言文字。

語文學科的本色在於教師語言的準確與“一字千金”

語文學科就是學生感受中華語言魅力,學習語言,語言表達為目的的學科教學。它不僅反映在學生身上,也從側面反映在教師的語言功底上。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本色的語言去引領學生的思考,引領學生語言的發展。

張靜老師課堂上的語言,準確、凝練、到位,又不乏幽默。這是語文學科教師本色語言的最佳定義,也給我們所有語文老師一個很好的啟發。語文學科的本色,不僅源自於教師對文字語言的傳授,更來自於自我語言的提升,表達的準確,“一字千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