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讀《三國》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8.2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三國》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通用)讀《三國》有感

讀《三國》有感1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那就是三國。

而三國演義裡有許多錯誤,比如撥打都郵,並不是張飛打的,而是劉備打的,羅先生為了重點突出劉備的忠義和張飛的暴躁,才張冠李戴。

三國有許多英雄,能文能武,就說趙雲,他曾在公孫瓚那兒,後來投奔劉備,他最著名的一場戰役就是千里走單騎。

據說,劉備被被曹操打敗,等跑出來以後,才發現趙雲和甘夫人,阿斗不見了,趙雲帶著數十騎左衝右衝,猶如無人之境,冒死找到劉備的夫人和兒子,他單騎殺出重圍,出來時身上已血跡斑斑。

再說一些文人,我們常常想到孔明就會想到,“絞盡腦萃”這個成語。劉備四十多歲時,諸葛亮才二十幾歲。草船借箭的故事家喻戶曉,不過不是真的。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孫權有一天在渡河,曹軍拿起弓箭,一陣猛射,都射在一邊,眼看這邊箭太重,孫權急中生智,讓船轉了個“身”,然後就這樣化險為夷。

三國聳立,金戈鐵馬,英雄輩出。一個戰亂的年代似乎展現在眼前。

讀《三國》有感2

我從小就喜歡看幽默風趣的書籍,《幽默故事》.《幽默笑話》都是讓我廢寢忘食的書,幽默三國讀後感。

《幽默三國》就是這樣一系列具有幽默風格.引人入勝的書。作者以幽默和諧的語言記載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和個性鮮明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善良的“老好人”魯肅;嫉妒心強的周瑜;善用人才的劉備;出口成章的曹操;才華橫溢的曹植;武功蓋世的曹章;文武雙全的曹丕……

其中,曹家四公子曹熊,最令我佩服。

某年,魏國要舉辦一場“狗年”徵文比賽。

曹家四個公子接到訊息後,都躍躍欲試想參賽。

大公子曹丕和二公子曹章想到自己才氣不如三公子曹植,於是苦苦哀求曹植幫他們寫一篇徵文。曹植點頭答應了。

大賽設有一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三百個優勝獎。

後來,曹植寫的.三篇文章分別獲了一.二.三等獎;但由於他暗中幫哥哥寫作文,因此沒有機會得獎。因為一.二.三等獎原得主失去了獲獎資格,所以以前所有參賽者的排名都要往前移三名。

曹熊的作文原是306名,往前移3名,就是第303名,也拿了優勝獎。

“大忙人”曹操原來只想頒發一.二.三等獎得主的獎品,現在卻要求頒發所有的獎品。

他給自己兒子曹熊頒發獎品時,對兒子說:“爸爸永遠為你驕傲。”

曹熊——可以算是四子中最弱勢的一個,但他沒有利用別人的才華贏得榮譽,他要擁有“真實的高度。”相信他的人生,將是一部“經典作品。”

以前,我並不喜歡歷史,甚至認為歷史是枯燥無味的東西。但是《幽默三國》改變了我的看法。儘管它上面的許多故事是虛擬的,但它讓我看到了歷史人物的妙趣橫生,使我喜歡上了歷史,讀後感《幽默三國讀後感》。這本書勾起我興趣的地方就是——幽默.

幽默,永遠會放射它那智慧,耀眼的光芒使書本和語言“閃光”,吸引大家的眼球,讓人在歡笑之餘深思。

幽默,永遠是一個亮點!相信,有了幽默,我們的生活也會充滿快樂的陽光!

我讀過很多書,有《幽默三國》、《木偶奇遇記》、《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可是我最愛讀的一本書是《幽默三國》,總是看不厭。這本書很厚,很搞笑,封面深深地吸引了我,淺藍色的底面上有一些圖案,一位大將正在一邊騎著木牛,一邊冒著冷汗。

喜歡讀《幽默三國》有三個原因。

一是知道了魏蜀吳三國中的重要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想到的點子別人想不到。有勇無謀的張飛,動不動就發脾氣,還常常喝酒誤事。嫉妒 成性的周瑜老是輸給諸葛亮,自負貪婪的曹操就是管不了自己的兒子……

二是書中的語句幽默風趣。戲劇性的把三國中的人物串聯到現實社會裡,把三國中的智慧和道理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不信,你聽“母親不嫌兒醜,大地不嫌腳臭”。怎麼樣,風趣吧!

三是文章短小,內容豐富。一般的小說頂多目錄才一面,不超過250頁,而這本書的目錄卻有二面,有300多頁內容呢!這本書分章節但是不連續,每次都能很快看一個完整有趣的故事,還一點也不累。怎麼樣,夠炫吧,夠酷吧!

當我將這本書看完之後,我明白了兩個道理,那就是中國應該以和平為貴,不應該搞分裂;軍令狀不是兒戲,而是紀律,我們每個人在學校裡要遵守紀律,認真學習,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讀《三國》有感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相信大家一想到這首詞,就能想到兵荒馬亂、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

寫三國時代最好的一本書,莫過於《三國演義》了。俗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三國時代也確實出了不少豪傑。有人喜歡足智多謀、學富五車的諸葛亮,有人喜歡文武雙全的奸雄之絕——曹操,也有人喜歡忠勇雙全、重情重義的`關羽……而我卻敬佩那一身是膽的常山趙子龍。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他身高八尺有餘,長得魁梧英俊。他是蜀國的大將,身經百戰,其中數那次長阪坡單騎救少主最為著名……

曹操派兵攻打新野之時,殺得劉備節節敗退。無奈之下,劉備派張飛斷後,趙雲保護妻小,帶領大軍撤退。趙雲為保護劉備妻小,四更時分便與曹軍廝殺,一路尋找他們。他找到甘夫人並送走她後,又去尋找糜夫人和少主劉禪。誰料尋找到之後,,糜夫人自盡了,將劉禪託付給了趙雲。於是,趙雲懷抱後主,殺出一條血路,迅速撤離。這一場戰鬥,趙雲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難怪後人有詩:“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於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三國的故事精彩紛呈,還有許多故事給人啟迪,值得我們進一步學習和研究。

讀《三國》有感4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我知道古代三國時期蜀魏吳三個國家鼎立的事情。我最喜歡的有三個人。

我喜歡的第一個人是劉備,因為他仁慈,善於聽從部下的意見。雖然在東吳大將殺了關羽時不聽諸葛亮等大將的勸告,興動幾十萬大軍攻打東吳,最後幸好被趙子龍救下,才保住了小命。但絕大時間聽從部下的意見。

第二個是諸葛亮,子孔明,被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後請出山輔助劉備。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曾火燒新野、藤甲軍、赤壁,還水淹于禁七軍,利用草船向曹操借十萬之箭,七擒七縱南蠻王孟獲,使其心服口服,設空城計擊退司馬懿十五萬大軍。體現了他的.善用計謀。

第三個是曹操,他生性多疑。曾在草船借箭時懷疑敵軍兵多,直叫弓弩手射箭。還興動全軍攻打新野,分五隊進攻光第一隊就被孔明燒的寥寥無幾了。五隊攻佔新野劉備全軍都以撤出。火燒新野後軍隊所剩無幾。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他不像紅樓夢的悲慘故事,不像西遊記的神話傳說。但其中每個故事都生動有趣、有血有肉。真不愧是一本名著啊。

讀《三國》有感5

“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東漢末年,三足鼎立,戰火紛飛,英雄輩出。劉玄德寄人籬下,陰雲,亭下,驚雷隱動,青梅煮酒論英雄。敢問曹劉,誰乃真英雄?

曹操有著“捨我其誰”的梟雄之氣,起初,曹孟德名微而眾寡。但卻能大敗袁紹,挾天子而令諸侯,一舉擁得半壁江山。劉備謙恭溫厚,與關、張桃園結義,以“隆中對”為核心方針,得荊州,收益州。廣納賢才,外結孫權,內修政理,成就霸業!

曹操重視人才,但也忌妒英才。哭呂韋,惜郭嘉,卻怒殺楊修,導致陳宮離他而去。劉備則不然,三顧茅廬,屢挽趙雲,送別徐庶時,還不惜砍掉擋在徐庶面前的竹林。他的誠心使得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使得諸葛孔明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曹操心胸狹窄,疑神疑鬼,借居呂伯奢家,其家人慾磨刀殺豬款待他。可曹孟德疑心病起,誤以為呂伯奢想要殺他,於是屠盡呂伯奢全家。對故友無情無義,還理所當然的丟下了一段喪心病狂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比之其冷血,劉備就胸襟寬廣太多了。他可以不介意二弟投奔過曹操,他可以寬容地原諒利用來刺殺他的人。不愧於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只為會和他。

曹操,劉備,各有所長。但倘若問我:誰堪稱英雄,則非劉備莫屬。因為他有善心。

茫茫歷史長河,從未缺少過善。如果管仲沒有選擇和鮑叔牙和善相處,就很有可能在戰敗後被斬死。如果張良沒有選擇在橋上恭敬地幫助那位老人穿好鞋子,就不會獲得《天子兵法》而幫助劉邦成就大事。如果沒有那位登山者沒有選擇幫助那個凍僵的'人,就不會使自己身心暖和,從而走出困境。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說明了選擇善良,將會帶來的巨大好處。

中國有句俗語:“予人方便,自己方便”。是啊,每次你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無異於幫助自己。正如劉備,擇善待人,才能創立蜀漢,掙輝吳、魏。正是因為他深知善的力量,才會臨終前告誡阿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只有選擇善良,才能塑造優秀的自我,才能使自己生命的銀行中飽藏財富,才能為自己的鋪平前進的道路。

擇善是火,點燃生命的燈;擇善是燈,照亮生命的路;擇善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因此心靈的選擇,一定要擇善而從。

讀《三國》有感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話說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政治黑暗,人民痛苦不堪。為了維持正義,使老百姓儘早擺脫這種水深火熱的生活,各地區紛紛組織起義。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支完全由農民所組成的起義軍就是由張角所率領的黃巾軍。張角自稱天公將軍,他的兩個弟弟張寶和張樑則自稱地公將軍和人公將軍.他們打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這支由農民自發組織的起義軍雖然獲得了一些小的勝利,但由於是各自分散作戰,沒有統一力量,再加上張角已死,最後還是被一些地方的勢力集團所擊敗,從而導致了起義軍的最後滅亡。但它動搖了東漢集團的統治,也為其它起義軍打響了一炮。

在這之後,主要有曹操、孫權、劉備、袁紹、張鏽、馬騰、公孫瓚、劉表和劉璋等主要勢力。經過了地方勢力與地方勢力的吞併和統一,終於形成了魏(曹操)蜀(劉備)吳(孫權)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曹操與袁紹所打的官渡之戰堪稱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曹操當時兵力遠不及袁紹,只有7萬大軍能與袁紹作戰,而袁紹卻有70萬大軍。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曹操正是利用袁紹的弱點來掩飾自己的弱點。而袁紹身邊本來都是文臣武將,但他卻一意孤行,不聽許多良言,終究釀成大錯—他失去了許多文臣武將,更不幸的是,原來在他身邊的這些人都投靠了曹操。曹操也正是採納了袁紹舊部謀士許攸的建議才打敗了袁紹,從而統治了整個北方。

曹操乃一代梟雄。他的優點便是愛廣交天下豪傑,這也成為他日後為何有如此多的.謀士和大將的緣故了。但他有著一個致命的弱點—多疑,這個弱點常常被諸葛亮和周瑜所利用。在火燒赤壁逃到華容道上便可以體現出來。還有,一個侍衛過來給曹操蓋被子,曹操竟然殺了這個侍衛,醒來後只好以是夢中殺人為藉口下了臺階,並厚葬了這個侍衛。

相比之下,孫劉兩家雖然沒有曹操那種富裕和奢華的生活條件,但同樣為我們演義了一出非常精彩的大戲。

蜀國當時的地理位置要比吳國差,北方有曹操的阻擋,東面又是自己的盟國,南方又有南蠻的搔擾,可以說整個國家都被包圍成一小塊了。但畢竟劉備有一位智謀超人的軍師—諸葛亮,才得以使這個國家有繼續發展下去的餘地。

人人都說諸葛亮好,說他如何得盡忠,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想著國家的安危……

總之,歷史上是批評者少,讚揚者多。當然我不是說我反對這些讚揚,因為他的優點太多了,在此不免也對這位“智聖”提一些意見:

一、劉備在臨死前曾千叮嚀萬囑咐地跟諸葛亮說千萬不要重用馬謖,他只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但諸葛亮還是派他守街亭,結果馬謖還是不聽諸葛亮之言,結果只能讓諸葛亮迫不得已使用“空城計”來趕走魏軍。如果萬一司馬懿用一隊小人馬去打探虛實,諸葛亮豈不是“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二、諸葛亮沒有把該用的人用到該用的地方上去。

1、明知道像馬謖這類人只適合用於一起研究軍事、討論問題,卻把他也作為一位將領來看,害得連自己也只能自貶三級來重新樹立威信。

2、其實像魏延這樣的人很會帶兵打仗,但諸葛亮對其一直存有戒心,因為“觀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所以不會讓他打一些大仗,或許真像他說的,若丞相聽我一句話,早就攻破長安了。但我想你一個諸葛亮智力還會筆他差嗎?魏延想要做什麼,諸葛亮還會不知道?

我料魏延就算有這顆心,也沒這個膽。所以我認為在用人這一點上還不是很恰當,很合理。

在諸葛亮死後,就沒有什麼可拿地出手的大將了。真可謂“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我想這也是諸葛亮死後遺憾之所在吧。雖然姜維也是有能力,但他在很多方面都不及諸葛亮,只落了個盡心而已。而劉禪和孫皓真可以說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只不過劉禪是到了“樂不思蜀”罷了。

最終,以司馬政權的勝利而結束了這場歷時70年(從公元190年算起,到公元280年結束)的天下大亂。真可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興亡誰人定啊,盛衰豈無憑啊。一頁風雲散啊,變幻了時空。聚散皆是緣啊,離合總關情啊。擔當了身前事啊,何計身後評啊。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歷史永遠不會退色,他時刻警戒著人們。以史為誡,做個智者吧!

讀《三國》有感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借暑假時間讀完了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臺,作者把眾多英雄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使我好生佩服。

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點。

先說說劉備。劉備的性格非常保守,人們都打趣的說劉備是“哭來的江山”,劉備的膽子小,當年他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下英雄,惟操與使君耳。”當時可把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劉備的性格使眾人賦予它窩囊和懦夫的頭銜,更有人說劉備除了有兩個結拜的摯友,其他的就一無所有了。但劉備講仁德,愛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關羽、張飛、趙雲等大將忠於他。

蜀國有一個足智多謀的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他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發明家,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表現在“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不僅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他智勇雙全、沉著冷靜、知己知彼、膽識過人,實在令人欽佩。

我最喜歡曹操,曹操可謂真英雄!三國演義上作者貶曹褒劉,為了襯托劉備,無限的貶低曹操,三國志上,曹操並沒有那麼壞,除了“寧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是一敗筆,曹操並無其它的壞處:“曹操割發代首”,曹操帶兵去徵張繡,行軍路上,見麥子熟了,便下了一道口令,誰要是踐踏麥田,就斬首!碰巧有小蟲子經過,曹操的馬受到驚嚇,衝進了麥田,曹操守信,正要割頭自刎,曹操的手下們紛紛勸阻,經過大家的一番勸說,曹操割下自己的頭髮,代替自己的頭!曹操謹慎、多疑,只是自我保護,可有些人總是抓住曹操的這一點,貶低他是一個有心計的壞人,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可以更好的存活下去。我看好曹操!

三國時期是一個是戰亂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多少傑出的英雄為了國家獻出了自己的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啊!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讀《三國》有感8

有人說,三國是個戰亂紛爭的年代,可我不這麼認為,因為三國時期是歷史上最引入注目的一瞬間。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裡英傑輩出,魏、蜀、吳三國鼎立,翻了歷史嶄新又極富輝煌的一頁。

提起三國這段歷史,相信大家都能說出幾段吧!眾所皆知的神機妙算之諸葛孔明,亂世豪傑曹操,才能出眾的孫權,斬黃巾的關羽,深得人心的劉備......真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呀!說完人物再談情節,諸葛亮大擺空城計,智退司馬懿,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曹操煮酒論英雄;雲長策馬刺顏良;孔明祈山破曹真......讓你大飽眼福。

最終,這個蕩人心絃的畫卷由魏國終結,由“合久必分”演變成了“分久必合”,無數英雄為此拋頭顱、灑熱血。真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

當年的金馬鐵戈已經成為歷史,但他仍以那獨具一格的魅力吸引著我。翻開油墨般清香的紙張,徜徉於歷史長河之中,憶過去,展將來,三國這段歷史又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在當今這個競爭的時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強者留下來,反之,弱者終究要被淘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不能滿足於那一點點的小成績,而是應該刻苦努力,勇於拼搏,有長遠的目光。家長總是對我們說,讓我們好好學習,考個好成績,那麼你是否做到了呢?如果沒有,也不要氣餒,畢竟是“聖人千慮,總有一失”嘛,但還是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如果你考得很好,那麼你是否是第一名呢?即使你是全班乃至全校第一,那全省、全國呢?所以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高估自己,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好好學習,只有那些付出了努力的人,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成與敗,也許只有一門之隔,而開門的鑰匙也是唯一的鑰匙,就是兩個字——努力。

強者製造機會,弱者等待機會,成功的關鍵在於行動,此時的你準備好了嗎?

讀《三國》有感9

讀了《三國故事》這本書,裡面許多的英雄人物、歷史事件和典故讓人意味深長。不愧能成為家喻戶曉的古典名著,讓人受益終生。

剛開始讀的時候,我還覺得這本書刻畫的人物形象特徵生動有趣。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中就讓我對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非常重情重義,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但是因為他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眾多人的尊敬。最後他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又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抱憾病逝於白帝城。

做人以德為念,重情重義,的.確值得頌揚,但同時也要明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道理。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二年級的時候,一天晚上,宿舍的舍友滿頭大汗地跑回來,急急忙忙地說隔壁宿舍有人搶了他的東西,叫我們都去幫他一起拿回來,其他幾個舍友聽了也趕快爬起來跟著他往外衝出去了。就這樣,我們一群人浩浩浩蕩蕩地來到了那位搶東西的同學宿舍,當時,也許見我們人多,三言兩語的他就把東西還回來了,我們一群人凱旋而歸。

正當我們打鬧談論間,班主任老師就來到了宿舍,旁邊還站著那個帶著哭腔的同學。經過一番義正辭嚴的彙報,我們被批評教育了一番,還寫了檢討,彙報給了家長……在我們看來是義舉的行為,實則是給其他同學帶來了心理傷害,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遇到事物應當第一時間向老師彙報溝通協調解決。這也讓我們更明白了同學之間應當團結友愛。

讀完了這本書以後,受益良多。尤其讓我明白應該寬以待人,與人為善,嚴於律已,戒驕戒躁,真誠交友。

讀《三國》有感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俗話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最近,我利用假期時間看了《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其中《赤壁之戰》最讓我難忘

《赤壁之戰是孫、劉聯盟一同破曹,曹操大軍八十三萬應對孫、劉五萬大軍,而且孫、劉還大勝,真不愧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戰啊!

要說《赤壁之戰》還得從群英會蔣幹中計開始說起,蔣幹可是曹操的大謀士,蔣幹和周瑜是少年朋友,曹操讓蔣幹來說服周瑜投降,周瑜已料到蔣幹之來意,想借曹操的`刀殺了曹操的水軍大都督蔡瑁和張允。周瑜寫了一封信放在書檯,故意讓蔣幹發現,信上大概內容是:蔡瑁、張允要和周瑜聯盟除曹操,曹操聽蔣幹的話後,把蔡、張兩人就殺了!周瑜真是智勇雙全,很讓我佩服!

讀《三國》有感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我讀到這一首詞,我的腦海裡就會浮現出《三國演義》中的英雄。

在《三國演義》的眾多英雄好漢中,我最敬佩的就是劉備了。劉備雖然是皇室宗親,但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三顧茅廬的故事吧。劉備第一次去請諸葛亮,碰巧諸葛亮出去遊玩,不在家;第二次去時,大雪封山,可劉備依舊去了,還是沒有找到;第三次去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就讓童子不要打擾,自己在外等了一個時辰。當時,張飛非常生氣,揚言要放火,被關羽制止了。又等了一個時辰,劉關張站得都腰痠背痛了,這時諸葛亮才醒了。後來他被劉備的.誠意打動,終於答應出山幫助劉備。

劉備待人真誠,請了三次諸葛亮,最後一次還等了兩個時辰。劉備是真心要請諸葛亮出山,所以諸葛亮才會被劉備的誠意打動。如果劉備沒誠意,請了一次就會再也不去了,當然諸葛亮也就不會去幫助劉備,也就沒有後來的劉備奪天下了。其實這跟我們做人的道理一樣的,如果你對待被人真誠友善,朋友也會真誠回待你的。相反,如果你待人虛情假意,朋友們也都會離你遠去,換不來別人的真心的。

再聯絡到自己,平時我會對我的同學都很真誠,同學有困難也都會伸出手。誰有困難,我會在我的能力範圍內竭力幫助,所以我也感受到了同學們對這份真誠待人的迴應:有一次美術課上,我沒有帶彩紙,同學們都把剩下的彩紙給我用,幫我度過難關。看來,待人真誠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會招來許多朋友的相助。

《三國演義》是一部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小說,它像一面鏡子,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使我們受益匪淺。

讀《三國》有感12

《三國演藝》中我認為最經典的戰役是赤壁之戰,當時曹操83萬大軍無論怎麼樣都可以團滅孫權和劉備,可能是曹操太不走運了吧!當他準備進攻是風向突然改變了加上劉、孫的士兵們血戰,他那83萬大軍居然全軍覆沒!最後落到敗走華容道的地步。

當曹操的大軍全部被殲滅時他決定逃走,而逃跑的路線必須經過華容道。諸葛孔明給張飛、趙雲下了任務後竟留下關羽,這是關羽急了,說到:自從我跟隨大哥以來每一次大戰都沒落下我,這次怎麼。”諸葛亮說:“雲長兄有一處本來要你去把守的可是我怕你。我知道你講義氣,你把守的那個位置是曹操的必經之路,所以我怕你放了曹操。”關羽這時說到:“軍事你太多心了,當初我斬顏良、誅文丑,替他解了白馬之圍,已經報答了他的恩情;今日相見,我自然不會放了他。”“既然雲長兄都這麼說了,我還能有什麼好阻攔的呢。”隨後關羽又立下軍令狀!然後便離去。

我們來分析一下,諸葛亮這個人生來就是個小心的人,如果他要殺曹操絕對不會只派一個武將去阻攔,而現在他就派了關羽一個人,這就說明他早就知道關羽不會殺曹操!所以他才派關羽去。他為什麼要派關羽去呢?當時劉備沒有什麼實力,而劉備是要發展的`,現在發展最大的阻礙就是曹操,所以他要討好曹操,當曹操成功逃回魏國後一定不會忘了劉備的人情,所以會對劉備手下留情。說到這了很多人就不理解了,既然要討好曹操為什麼當初諸葛亮要去東吳遊說周瑜打曹操呢?這一下又要體現諸葛亮的聰明瞭。當時他去遊說周瑜開戰就是要挑起曹操與孫權之間的戰爭,所以他去遊說周瑜。他在當時就算到了後面幾十年的事情,不得不說諸葛亮的聰明瞭。

在赤壁之戰中還有很多故事體現諸葛亮的聰明,如《草船借箭》。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只船,每隻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 魯肅答應了,並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準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 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從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此時順風順水,曹操想追也來不及。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隻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我們來看一下吧!三國中沒有描寫諸葛亮的生活習慣,我相信作者也不會寫,因為他不是腦殘。在這裡周瑜要諸葛亮造箭,諸葛亮沒有半點推辭,我想諸葛亮早就想好了用草船借箭的方法,但是他怎麼就是到第三天就有大霧,看來諸葛亮是個生活很有規律的人,而且每天都看天氣的情況,其次他肯定對天文是很瞭解的人,因為後面他又一次證明了自己,接東風可不是吹的吧!看來“人活著就是為了一次一次的證明自己”這句話一點也沒錯。還有一點,就是諸葛亮把船開到曹操的水寨邊,他怎麼就知道曹操一定不會派兵出寨,如果曹操派十艘戰船出戰那我就損失了一個天才呀!看來諸葛亮是很瞭解曹操的而且不是一般的瞭解,能夠把曹操的心思找琢磨透,就算是朝夕相處的人也不一定可以,就更不用說曹操跟諸葛亮這中敵對關係的人了,他們能說句話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以上是我對諸葛亮的評價,我覺得做人能夠做到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是少之又少,我很敬佩諸葛亮!

讀《三國》有感13

三國這本書,讓我有很深的感受,裡面的計謀啊,政治啊,戰爭啊等等,都讓我有很深的感受。

先說說周瑜被諸葛亮給氣死的`吧,周瑜何必怎麼妒才呢,知道自己才識不過人,何必要跟諸葛亮這種高階謀略家鬥呢?真為他感到悲痛啊!怎麼好的一個人才,就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驕傲。

再說說曹操為什麼敗赤壁吧,他把船給連起來是不會讓士兵暈倒啊,可是,船一被火一燒就全完了,想事不夠全面啊!光知道眼前的,卻不想後果啊!

關羽為什麼敗荊州,他和周瑜一個樣,但沒關羽這麼傲的,傲到目中無人,自以為天下無敵,最後還不是給呂蒙宰了!

再說說關羽的戰績,雖然他是被他的傲骨給殺了,但是他也有很多的戰績啊,比如誅顏良,斬文丑,其實顏良文丑不是很不行的,只是顏良不是打不過關羽,是因為心中無底,關羽又是個不怕死的,心理上關羽已經必勝無疑了,所以才被殺死,文丑為什麼一刀就被殺了呢,因為文丑和顏良武藝差不了多少,因為顏良被關羽斬殺,所以心中有恐懼感,關羽一刀下來,文丑就已經絕望了,所以才被斬殺。還有水淹七軍,被來是輸的但是由於,于禁貪功,不讓龐德立功,否則關羽命喪黃泉了,關羽主要是仔細觀察地區,才會打贏的。

讀了三國這本書,讓我受益很多,讓我們知道了人生的道理埃!

讀《三國》有感1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對詞中的英雄一詞發生了疑問,書中講到的人物驍勇善戰,然而,群雄逐鹿於亂世之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有人說,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這一點。然而,我認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為。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孔明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

我倒覺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儘管書中說他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能者居上,為何偏姓劉的能當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變的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敵我力量

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當然嘍,他太多疑,以至於剛愎自用。但功大於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

那再看他人:孫權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為,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關羽,太驕傲;張飛,勇有餘而謀不足;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

總之,我以為,三國英雄,曹操一人而已。

讀《三國》有感15

中國有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其中,我最愛不釋手的是《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不但寫得生動有趣,也讓我瞭解了一些道理。另我最印象深刻的道理,莫過於團結合作了。

當初赤壁之戰時,曹操率大軍二十萬,對外號稱八十萬,一路南下,揚言要滅了東吳。東吳國君孫權憂心忡忡。大將周瑜自信地說:“主公只要和劉備聯合起來,我只需三萬精兵,便可破操。“孫權覺得這是一條良計,便派使者勸說劉備與其合作。劉備聽了猶豫不決,諸葛亮耐心地說:”主公,雖然我們和東吳實力薄弱,但只要我們團結一心,互相支援。曹軍並非堅不可摧。“於是劉備派趙雲、關羽等大將領軍二萬,支援東吳。在劉備和孫權的緊密配合下,以五萬兵力擊敗了四倍於自己的二十萬曹軍。這就是團結合作的力量!

團結體現在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籃球比賽。有一次,我們籃球訓練時打了一場練習賽。我們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突然,我的隊友搶到了球,他的`突破能力十分優秀,運著球一個靈活的轉身就晃開了第一個防守隊員。可第二個防守隊員馬上又上來防守,第一個防守隊員也立刻轉身防守。這時,我已經跑到了籃下並拍手示意。可他一意孤行,接著強攻。但一個人畢竟難突破兩個人,於是,他沒有成功,也沒有把球保護好,球被搶斷了。輪到對方進攻了,他們一起進攻,互相配合,擋拆、傳球、假動作……所有能消耗我們體力的招兒全部都用上了。我們一下子就感覺體力不支了,他們乘機突破我們的防線,上籃得分。就這樣,對方贏得了比賽。

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團結會讓你在社會上獲得成功,有一席之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