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9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三國演義有感(通用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1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一樣的時期讀它,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國小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好處的鴻篇鉅作。對裡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因此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善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就應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讀三國演義有感2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聲享譽世界,不同的時期讀三國,有著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永恆的傳奇故事,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赤壁之戰令人讚歎不絕!除此,我還明白了一些俗語,比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含義。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我看的是青少年版的《三國演義》,雖然我還不全認識當中的字,但它讓我學會了豐富的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一個個呼之欲出的人物:性寬仁和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粗心魯莽的張飛、狡詐奸猾的曹操、出生入死的許諸現在六年級的我,再次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非常有意義的鴻篇鉅製。我對裡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新的認識。

我最喜歡的是三國中有勇有謀的奸雄—曹操,他不像張飛那樣的粗心魯莽!而最終曹操能夠大局在握,也說明了凡事成於細心,敗於嬉戲。我們做事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讀三國演義有感3

看了《三國演義》後,一直被周瑜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悲鳴弄得心神不寧,難免心生感慨:周瑜字公瑾,也是千古風流人物,曾經有多風光,最後就有多悲情。

論相貌,周瑜不比諸葛亮差,而且還是個美男子。《三國演義》裡有這樣一句話形容他的帥氣“姿質風流,儀容秀麗”。當時江南人多呼孫策為孫郞,呼周瑜為周郞,甚至稱“美周郎”,可見周瑜的帥一點不摻假,絕對不是現在整容整出來的。

論才氣,諸葛亮善琴,但周瑜也精通音律。就算是周瑜喝醉了酒,他也能聽出樂師在彈奏中出現的細微失誤。每次一聽到不對的時候他就會回頭看一下,於是就有了“曲有誤,周郎顧”的典故。

論謀略,周瑜16歲出道,跟著孫策征戰江東。孫策平定江東6郡,周瑜就參與了其中4郡的戰爭。周瑜24歲為中郞將,26歲成為孫策託孤重臣,隨後幾年又扶助孫權平定賊亂和徵劉表的戰役,收服甘寧,擒鄧龍。在周瑜34歲時更是指揮了歷史上非常著名的“赤壁之戰”,大敗曹操三軍。

可就是這麼個有才有貌,有勇有謀,有遠大抱負的青年,偏偏在遇上了諸葛亮時就處處受挫。交鋒三次生生讓諸葛亮氣了三次,最後年紀輕輕(36歲)就去了黃泉路。來看一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怎樣來氣周瑜的。

第一次被氣,是在周瑜大敗曹軍,準備攻打南郡時,劉備和諸葛亮駐紮江油口也想取南郡。周瑜和劉備商量好,先由周瑜攻打,若敗了再任由劉備去取南郡。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周瑜也是豁出去了,親自領兵打仗,不幸中箭。但他忍受箭瘡用計最終將曹仁打敗。就在南郡唾手可得的時候,卻被諸葛亮不聲不響把南郡佔了。周瑜辛辛苦苦忙了一場,最後被“黃雀”在後撿了便宜,這個黃雀就是諸葛亮。他哪裡咽得下這口氣,當場吐血,箭瘡裂開。

第二次被氣,是周瑜使用“美人計”騙劉備,想把劉備幹掉。因為周瑜早就看出劉備“非池中之物”,恐對東吳不利。但諸葛亮將計就計,不但令劉備全身而回,還真的娶了孫權的妹妹孫尚香。周瑜追到江邊,岸上軍士大聲叫喊:“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周瑜二次在與諸葛亮的交鋒中栽了跟頭,當場氣暈過去。

第三次被氣,是周瑜領了南郡太守一職,想報諸葛亮兩次戲弄之仇。周瑜讓魯肅去找劉備歸還借去的荊州,哪知魯肅寬仁,聽不得劉備聲淚俱下,答應從長計議。周瑜知道這是劉備不肯還荊州,便又生一計,說他們東吳願意去征討西川,到時候路過荊州時讓劉備迎接並送些糧草,其用意欲取劉備性命。卻不想諸葛亮早猜出周瑜志在取荊州之意,並將計就計,《三國演義》中有詩為證:“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裡釣魚鉤。”結果周瑜中了埋伏,四面受敵,而劉備,諸葛亮還在山上飲酒作樂,這大大刺激了周瑜,讓他箭瘡復裂,墜下了馬。最後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鳴,死於巴丘。

其實一個人的能力,智慧,體現在對手是否強大。與高手過招,應該是一件快意的事,既磨練了意志,又能提高自己的才能,更會練就一顆睿智從容的心。大智若愚,心態平和贏得起也要輸得起,方能成就大業。可週瑜急功近利,縱使滿腹才華也終究被其自己貽誤。

但話又說回來,周瑜只是《三國演義》中的千古風流人物之一,他在羅貫中老先生筆下曾經有多風光,最後就有多悲情。而後人從他身上能學到什麼,就各有各的看法了。

蘇軾有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寫的就是周瑜。此時我也正是這種心情,借這首“古今絕唱”來懷念一下週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讀三國演義有感4

讀了《三國演義》,它讓我獲益匪淺,《三國演義》是說東漢末年,由於漢獻帝無能,使吳、蜀、魏三國鼎立,其中我最欽佩趙雲和張飛,最瞧不起袁紹。趙雲長阪坡單騎救主,連戰幾十員曹將,救出糜竺等將。他武藝高強,在千軍萬馬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勢不可擋。張飛一喊,聲如巨雷,曹軍嚇得個個兩腿發軟,又一喊,嚇得曹操不由自主地後退一步,又大喝一聲,竟把曹將夏侯傑嚇得膽肝破碎,一頭栽到在馬下。而袁紹卻沒有一點主見,在官渡之戰中,竟然會聽郭圖的建議,去偷襲曹操的大本營,結果大敗而歸。從此一病不起。

在《三國演義》中,使我領悟到戰士並非要在戰場上廝殺,要以德服人。劉備的仁慈厚道、曹操的胸懷大志、關羽的智勇雙全、趙雲的重情重義、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學習。我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

讀了《三國演義》有感這次暑假,我拜讀了明朝大作家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這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爸爸媽媽一直推薦我看,這次總算有機會了。

《三國演義》不僅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中國歷史演義小說的顛峰。在所有同類作品中,無論是影響力之大還是流傳面之廣,《三國演義》都佔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故事起於東漢末年的黃斤起義,終於三國歸晉。描繪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時代,再現了群雄逐鹿、鬥智鬥勇的一個個精彩瞬間。

在《三國演義》中,我認識了關羽,關羽身高九尺(古代單位),胸前長鬚飄飄,臉色像紅棗一樣。關羽很講義氣,使一把青龍斬月刀。我不光認識了關羽,還認識了諸葛亮。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他神機妙算,被人稱為臥龍先生。古時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諸葛亮最著名的故事是七擒孟獲。有人說,他比西周初年的姜子牙和漢初的張良還要厲害。讀了《三國演義》,我知道了做人要正直,要有勇有謀。要像劉備那樣仁慈,像關羽那樣勇敢。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好讀書,讀好書。

讀三國演義有感5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此詞懷古傷今,又將我帶入了這部歷史鉅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是中國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是明代小說家羅貫中依據有關三國的正史,描寫了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複雜鬥爭。《三國演義》肯定了人的智慧謀略,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曉地理。魏國的曹操、司馬懿,吳國的周瑜、陸遜,蜀國的龐統、姜維,都成了後人眼中智慧的錦囊。

生活中,智慧無處不在。我的夢想就是——用智慧武裝自己!

智慧,能使你以弱勝強。1941年11月19日,黃昏時分,澳大利亞威名遠揚的巡洋艦“悉尼”號和德國戰艦“盧茲”號相遇。“盧茲”號艦長道麥知道“悉尼”號的厲害,不管“盧茲”號是逃跑還是迎戰,結局都是被擊沉。道麥艦長立即將戰艦偽裝成商船,降下德國國旗,換上挪威國旗,並且裝作船已經起火,向“悉尼”號發射了“SOS”求救訊號。“悉尼”號艦長巴尼特上了當,發出訊號答應“盧茲”號,冰箱“盧茲”號側面靠攏,“盧茲”號突然向“悉尼”號發射了兩枚魚雷。這時“悉尼”號發現中計了,可是已經來不及了“盧茲”號上的機槍大炮一起射擊,“悉尼”號的船尾中彈爆炸,船舵被炸飛,被“盧茲”號炸成兩瓣,645名官兵全部葬身大海。

靠智慧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有很多,鉅鹿之戰就是其中之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率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調原駐上郡的王離部20萬秦軍南下,圍困趙王歇於鉅鹿(今河北平鄉)。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紮在鉅鹿城北,沒有人敢前去迎戰。楚懷王遂封項羽為上將軍,並令英布和蒲將軍兩支楚軍也歸其指揮。

項羽先派遣部將英布、蒲將軍率領兩萬人為先鋒,渡過黃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然後,項羽親率全部主力渡河,並下令全軍將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攜帶三天的乾糧,以示決一死戰之決心。

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秦軍。鉅鹿之困因而得解。

智慧是天邊璀璨的星辰,照亮黑暗;智慧是炎熱夏天的清風,讓你心曠神怡;智慧是醇香的涼茶,幫你提神醒腦;智慧是永久的護膚品,讓你永葆青春。讓我們用智慧來武裝自己!

讀三國演義有感6

智謀故事樁樁件件,歷歷在目。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單刀赴會這些故事都出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講述了東漢末年到晉朝初年的歷史故事,小說塑造了眾多的英雄人物,個個個性鮮明。小說中的經典故事層出不窮,其中最令我難忘的當數諸葛亮歸天,魏都督司馬懿見木像喪膽的故事了。

我敬佩諸葛亮,但看到司馬懿如此“畏懼”,也敬佩上了司馬懿,為什麼?因為木偶像是諸葛亮的退敵之策,算中司馬懿會撤軍。為什麼會撤軍?因為諸葛亮料定司馬懿很聰明,知道自己一死,三國不久必將統一,魏王會加害司馬,司馬想爭天下也不可能了。

如果司馬懿看到木像時就識破諸葛之計,而不做後計就衝鋒陷陣,自己也就不會成為後來的晉國先祖了。為什麼司馬能成功?因為他完完全全看清了事情的真相,採取了相機行事。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情況,比如為了分數好看而考試作弊,最後反為聰明誤;為了金錢而迷失理智大肆擴張,最後家裡破產損失慘重;為了長生不老而買各種“仙丹”,最後卻事與願違。為什麼明明白白的不可能,卻有如此多的人上鉤?為什麼為了一點點眼前小利,讓那麼多人不計後果往前衝?正是因為他們沒仔細看清楚事情的本質。

看清本質,預見後果,不作迷信行為,懂得獲利同時不受害,才會讓你的處境更加完美,這是我從《三國演義》中悟出的道理。

讀三國演義有感7

《三國演義》這本書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長篇回體小說,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更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

“三國”講的是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故事。故事起於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終於三國歸晉,描繪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時代,再現了群雄逐鹿、鬥智鬥勇的一個個精彩瞬間。我最喜歡劉皇叔(劉備)的軍師—諸葛亮。他料事如神、才華橫溢、膽大心細,關於他的故事多著哩!例如:諸葛亮火燒新村、諸葛亮三氣周瑜、用奇計孔明借箭(諸葛亮: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人稱臥龍)、諸葛亮七擒孟獲等等,我最喜歡看:用奇計孔明借箭:

周瑜非常嫉恨諸葛亮,總想找個理由殺掉諸葛亮。

一天,周瑜讓諸葛亮造10萬枝箭,並說10天內就要,諸葛亮痛快的答應了,說:“我3天之內就能送10萬枝箭過來。”周瑜很吃驚。

諸葛亮問魯肅借了20只船,600名士兵,把每條船用布蒙上,兩邊堆滿稻。

到第3天,天還沒有亮,諸葛亮對魯肅說:“請您和我一道去取箭!”當時長江上霧很大,對面看不見人,魯肅不明白,問諸葛亮怎麼回事。諸葛亮只是笑,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諸葛亮命令將船頭朝東船尾朝西。曹操的弓箭手將一枝枝箭都射入了稻草中,過一會兒,諸葛亮又命令西朝東排,又過了一會兒,船的兩面都射滿了箭。這時太陽已經快升了,霧也散了。諸葛亮立刻調轉船頭,划走了,曹操想追也追不到了。

周瑜已經派500名士兵在江邊等著搬箭,一共有十二三萬枝箭。魯肅見了周瑜,把諸葛亮借箭的事說了一遍,周瑜聽了,嘆氣說:“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實不如他啊!”

自古亂世出英雄,但沒有哪個時代能如三國時期湧現出如此之多的經典人物,書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結構巨集大的敘事方式,生動凝練的語言藝術,無不令人拍案叫絕、歎為觀止。

讀三國演義有感8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出自四大名著中最廣為人知的《三國演義》。這部書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關羽千里走單騎、諸葛亮草船借、趙子龍單騎救主等等。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九州四處戰火紛飛,一些實力招兵買馬,四處征戰,不是爾虞就是我詐。魏、蜀、吳三國爭霸,沒想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被司馬家族奪得了天下。

在眾多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一向嫉妒諸葛亮的才華,總想借機除掉他。一日,他讓諸葛亮造十萬之箭,可諸葛亮不僅說只用三天,還立下了軍令狀,周瑜很高興自己的計劃將要成功。可是諸葛亮早已謀劃好了一切,他利用大霧和曹操多疑的性格,成功“借”到了十萬支箭。諸葛亮可真是神機妙算,他早就知道周瑜想害他,便故意說只用三天,並且立下軍令狀,讓周瑜開心,其實他早已想好了對策,好像把周瑜當成一個小屁孩耍似的,使周瑜又氣又惱,自嘆不如。而周瑜也太沒有氣量了,他好歹也是個大都督,居然因嫉妒而生害人之心。既然覺得自己不如諸葛亮,那就堂堂正正地贏他一把,何必要用陰險的手段呢?

這本書讓我瞭解到東漢末年的生靈塗炭,而且使我懂得了要“以德服人”,比如劉備正是因為仁德,才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得到很多人的援助。我也懂得了做人不能“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要多動動腦子。

讀三國演義有感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讀起這首《臨江仙》,就想起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心底原本平靜的湖面泛起漣漪,思想像插上了翅膀,隨著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穿越千年,重回這段令人深思的歷史。

《三國演義》中說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北方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大敗袁紹,佔據中原;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打著“匡復漢室”的旗號,聯吳抗曹,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孫氏家族在六郡八十一州站穩腳跟,擁有長江天險,到了孫權時代,實力更為強盛。三國鼎立局面就此拉開。然後,孫權趁關羽和曹兵交戰時,派兵偷襲荊州,導致關羽死於東吳之手。曹操病死後,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劉備建立蜀漢,為報關羽被殺之仇,討伐東吳,結果被陸遜打敗,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後,諸葛亮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伐魏,病死於軍中,姜維代替軍師之位。司馬炎篡位建立西晉,天下再次統一。

讀《三國演義》我們會發現,書中人物個性鮮明。劉備寬厚仁德,深得民心,寧願自己被曹兵追趕,也不撇下百姓逃跑。曹操善權謀,“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孫權知人善用,東吳文有魯肅,武有黃蓋、呂蒙。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表現出他的英勇無畏與忠心耿耿。“刮骨療毒”表現出他的勇敢。周瑜才智過人,卻氣度狹小,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中死去。諸葛亮是本書中智慧的代表,他博學多才,志向高遠。“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是他一生的功績。

《三國演義》中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更是耐人尋味。三顧茅廬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甘願去做,天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刮骨療毒告訴我們:勇敢是我們最寶貴的武器。

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它字裡行間蘊含著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體會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有人說:“每一本書都是一盞明燈,照亮求知者的路。”《三國演義》就是一盞明燈,我心中永不滅的燈。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三國演義〉〉是一部名著經典,在羅貫中的筆下,敘訴了一個又一個的情節,塑造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在這些人物裡,我最佩服義薄雲天的關羽了。

在桃園三結義之前,張飛和劉備認識了關羽,他說的一句話使我感慨萬千:“快拿酒來!別誤了我去投軍!”這說明了關羽是個有血性的漢子,願站起來為國家,為百姓做點事。

在曹操正為華雄而苦惱時,一個雄渾的聲音便喊道:“我願意出去斬下華雄的人頭!”那就是關羽。在袁紹看不起關羽時,關羽卻無所畏懼,並立下軍令狀,說如果不勝華雄,甘願被砍頭。不出所料,在曹操為關羽斟上熱酒等待那會兒,酒還未冷,關羽便提著華雄的人頭走了進來。這也是關羽的“義”。

劉備徐州戰敗之後,關羽被困,曹操看重關羽,他馬上派張遼去勸降。可關羽是個有血性的漢子,寧可頭斷,也不屈服。可他為了兩位嫂嫂,也只能忍辱負重。他的做法也可以說是“義”。雖然曹操給關羽許多金銀、美女,關羽也無動於衷,全部交給兩位嫂嫂。曹操給他新戰袍,他也把新袍穿在裡面,仍把劉備送的新袍穿在外面,說看到舊袍就彷彿看見兄長劉備了。真是個義氣人士。

和關羽相比,呂布就“不義”了,他貪圖美色,本是董卓的義子,司徒王允為了保住大漢的.江山,就必須剷除董卓和呂布。於是他派出舞女貂禪,讓他們為貂禪而爭起來。最後,呂布聽從王允,殺死了董卓。真可稱之為小人。

如今,人們已對這個“義”看得

很輕,經常為一些小利而出賣朋友、民族、國家的利益。我想,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該講個義與誠信。中國人一向以誠信為本嘛。一個人如無小“義”,絕難成大氣候。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三國演義》。

放假時,媽媽給我定了一個計劃,那就是看《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古典名著之一,雖然我已經六年級了,可是初看時的感覺只有兩個字——痛苦。裡面那麼多生僻的字,難懂的詞,複雜的政治紛爭,看得我頭昏眼花。看過之後,我的腦子裡一片空白,那些繁多的人物故事,複雜的故事情節,就象一陣風颳過,沒有在我腦子裡留下一點痕跡。而且內容艱深難懂,枯燥無味。哎,真沒意思啊。

真想把它燒了。無奈母命難違,只好硬著頭皮,咬緊牙關繼續看下去。“每天看五十頁!”這是老媽的死命令。“堅持到底!加油!”我給自己打氣。為了防止打盹,只好動用嘴吧了。一頁一頁的念,內容倒是記住了一點,可是慢極了,一天只能看那麼十幾頁,這可怎麼辦呢?正當我的耐心到了極限的時候,,諸葛亮出現了。他的出現,使我興致勃勃,精神抖擻,就像酷熱的夏天突然嚐到了冰鎮西瓜。我以前就知道諸葛亮神通廣大,現在,我可要好好見識一番了。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他一出場,我就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隱居在山中,竟然對天下大局瞭如指掌。對天下的英雄人物,就像鄰居一樣熟悉。這是多麼神奇啊!他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是千古奇才。正如劉備所說“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諸葛亮初出茅廬,小試牛刀,就屢屢獲勝:博望坡用兵,火燒新野,給了曹軍極大的打擊。緊接著他舌戰群儒,智激周瑜,奇謀借箭,七星壇祭風。每個故事都顯示出了他非凡的智慧。

諸葛亮草船借箭,令我吃驚不已。這個故事以經是家喻戶曉了,他能算出三天後必有大霧,還料定曹操生性多疑,必不敢出兵,因此輕而易舉的借到了十萬支箭。他真是神人啊!赤壁之戰時,周瑜想破曹軍,可是在江上又很有難度攻破,於是一次想起這事竟口吐鮮血,不省人事。孔明早知周瑜心事,密書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周瑜大驚,心想:“孔明真是神人呀!”於是便說:“先生已知我病源,將用何藥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賜教。”諸葛亮說,要建一個“七星壇”他在壇上作法借東南大風,幫助周瑜用兵。不一會兒,東南風就大起。看到這裡,我不得不又一次驚歎諸葛亮的神通。

他知天時,懂地利,曉人和。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神通廣大,非比同人。連他自己都說:“為將而不通天文,不時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啊!我都不知道用什麼詞語來形容他了!我這本書只看到這兒,也只能說這麼多了,我現在已被這本書深深的吸引住了,放都放不下。

媽媽對我說:“可以睡了沒?以前叫你看不看,現在,叫你放你都放不下!快睡吧!”可是,當我放下書,靠在枕邊時,又想起了諸葛亮。我已無數次驚歎:諸葛亮真神啊!這世上誰與爭峰!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裡邊有關三國時期的工作讓我悟出了許多道理。

《三國演義》裡首要講的是漢靈帝不睬國務,大眾過得十分苦。所以張角創立了起義軍,為了打壓起義軍,漢靈帝招兵買馬。劉備,關羽和張飛一同從軍因而碰上面,結拜為兄弟。後來因呂布的攻擊,劉備投靠曹操,又託言攻擊袁術,領了曹操的五萬戎馬,到徐州打敗袁術,並在哪裡發展起來,預備以來迎戰曹操。再後來,劉備取得軍師徐庶,諸葛亮,龐統與吳國一同抗擊曹操,曹操變弱後,蜀吳分隔。後來,關羽被攻擊而死,張飛對手下過分嚴峻而被手下刺死,劉備不聽勸說而敗病死在白帝城,太子劉禪位,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魏軍進攻蜀國毫無還手之力,劉禪屈服魏軍,蜀國從此消滅。

其間,《王允巧使美人計》講殘酷的董卓被使美人計殺死,我覺得董卓惡有惡報是應該的。《劉玄德草廬三顧》講的是:劉備為請諸葛亮做軍師,先後兩次不怕辛苦,千里迢迢來訪問諸葛亮,諸葛亮看他有誠心,才樂意跟著他。讓我悟到最深入道理的故事是《陸遜妙計燒連營》,裡邊講:孫權殺了關羽,張飛,劉備不聽諸葛亮的勸說當即發起百萬大軍進攻吳國,吳國儘管人少,可是吳國是聰明的陸遜當大都督抗擊蜀軍,先消磨蜀軍銳氣,再找時機進攻,成果一舉打敗了蜀軍。我懂得了:假如一個人不聽他人的好言勸說,只想急著就事,得到的只要失利。

《三國演義》十分風趣,能讓人懂得許多常識和道理,期望我們也能讀一讀。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這次是我第三次翻開《三國演義》這本書了,但是我每一次讀完後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和不一樣的體驗,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主要描寫的是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

書中的每個人物都具有不一樣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讓人看了彷彿身臨其境。氣量狹小的周瑜;忠厚老實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情重義的關羽;招賢才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等等。其中,我最欣賞的是諸葛亮和劉備。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印象,他十分重情義,也很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大業,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

說起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且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百戰百勝。《草船借箭》這一章節中更加突出了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聰明博學的人,致使草船借箭成功,使得周瑜不得不歎服:“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諸葛亮還曾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使號稱有八十萬大軍的曹操敗走華容道,成為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每讀一遍都感觸頗深。從劉備和關羽的身上,我們又能想到哪些呢?在生活中,幹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不懈,遇事要冷靜對待,對待朋友要忠誠,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在學習中,我們應該虛心聽取老師和家長的勸告,不應該因為一次考試失利就失去信心。我們應該像諸葛亮一樣,心胸寬闊,寬巨集大量,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和挑戰。只要我們團結一致,相互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對詞中的英雄一詞發生了疑問,書中講到的人物驍勇善戰,然而,群雄逐鹿於亂世之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有人說,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這一點。然而,我認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為。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孔明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

我倒覺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儘管書中說他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能者居上,為何偏姓劉的能當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變的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敵我力量

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當然嘍,他太多疑,以至於剛愎自用。但功大於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

那再看他人:孫權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為,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關羽,太驕傲;張飛,勇有餘而謀不足;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

總之,我以為,三國英雄,曹操一人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暑假裡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政治、軍事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國演義》刻畫了許多人物形象,其中有人稱奸雄的曹操,庸主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雖然作者羅貫中有著“擁劉反曹”的寫作傾向,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在小說中彰顯。他在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國君主中最有才幹的,魏國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是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

曹操求賢若渴是最令人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賈詡追隨張繡時,用計殺曹操,若非典韋死拒寨門,曹操早就被殺了,而曹操對這樣的仇人,非但不殺,反而予以重用,因為曹操知道賈詡是非常難得的人才。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華容道上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他和他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並稱“三曹”。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曹操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很值得我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