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2W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兵馬俑》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兵馬俑》觀後感

《兵馬俑》觀後感1

西安,一個凝聚華夏五千年曆史的文化古城,這裡,曾是十三朝都會,藍田遺蹟在這裡,半坡文化在這裡,烽火戲諸侯這裡,這裡更留下秦始皇兵馬俑統一天下豐功偉績的歷史足跡。"一支埋在地下兩千年的軍隊/正雄赳赳地復活在不遠處/準備你去看"。抱著美好的憧憬,我來到西安,跟團到了臨潼,來看這個曾經橫掃六國的精銳部隊。

只進入一號俑坑的展示大廳,我眼前豁然開朗象牙海岸特價機票,一排排安靜、威武、嚴肅的兵馬俑盡收眼底。我不禁一個個細細觀看欣賞起來,將軍俑和武士俑甚是氣宇軒昂。導遊的講解道這是一個長230米,寬62米東西方向坑,四周各有五個門道。坑東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各有一邊廊,中間為九條東西向過洞,過洞之間以夯土牆間隔。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合編隊。軍陣主體面向東,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擔任護翼和後衛;東面三排武士為先鋒。九個過洞內排列著戰車與步兵的龐大主體軍陣,每個過洞內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戰袍,有的著鎧甲,中間配有戰車,每輛戰車後有馭手一名,車士兩名。

看著這些兵馬俑如同真人一樣,神態各異又形神兼備;連身邊的戰馬也塑造得栩栩如生。整個場面陣容鼎盛,軍威雄壯,像是出征之前接受人們的檢閱。

我不禁陷入深思:秦始皇的殘暴給當時的百姓帶來多少苦難,卻給後人留下了兩千年前的文明見證。何謂進化,何謂退化,人類歷史真是呈螺旋狀上升嗎?浪花淘金多少英雄人物,付諸笑談中!"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短暫的生命裡,我們在這片生長不足一百年的土地上是否也該留下什麼?說不盡活著的意義。

離開臨潼之前,懷著不捨的心情回頭在望秦始皇兵馬俑模里西斯特價機票,在清風的伴奏下,在藍天的映襯下,寫著"西安康輝旅行社明德門旅遊公司"大字的紅色旗幟似乎在曼舞中熱情地宣告離別,而唯有秦始皇兵馬俑依然如古時一樣,嚴肅而剛硬,迎來了,卻又送走了一撥又一撥的遊客。

《兵馬俑》觀後感2

來西安已經數次了,可都是三點一線,機場—賓館—現場,嚴冬的西安,氣溫回升,一望路兩旁綠油油的冬麥,恰似冬去春來,給人們帶來氣候陌生的感覺,上午去網公司辦事,約定下午,正好有幾個小時的空閒時間,便和同事去參觀一直想親眼目睹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眼見為實,景點不算大,落成的就幾個,銅車馬大廳,一號坑大廳,二號坑大廳,三號坑大廳,還一個環幕電影廳。

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它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文明。那巨集大的氣勢,製造兵馬俑的工藝,是現代人們意想不到的,所以故稱“奇蹟”。看到秦朝時的物品,便可想到秦朝時期的生產力是多麼發達,人民的智慧是多麼高,但也從中反映出封建帝王的奢侈,草菅人命的社會剝削制度。

聽導遊介紹,秦始皇為了享受和活著的時候一樣的榮華富貴,足足花了38年的時間來修築兵馬俑,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巨集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秦始皇的觀點“世生如世死”陽間有的東西,陰間都要有,所以陪葬的東西種類齊全,現在只對秦始皇陵發掘了萬分之三點五,鑑於技術原因,目前無法挖掘。記得曾經在網上瀏覽過不敢相信的資訊,具專業人員推測,可能秦始皇的遺體可能還沒有腐化,不到挖掘和保護技術不成熟的時候,是不會過早去動它。從導遊介紹,雖然點點的挖掘,就創造每年大致4億的旅遊收入,那麼很難想像如果若干年後,如全部挖掘,能給後人留下多少的經濟價值?

參觀完後,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心裡隨著車速的急馳,在沉思看完的感受,秦始皇靠暴力手段建起的自認為萬世不倒的基業,在短短的幾十年之後就土崩瓦解了,看樣,無論遠古的歷朝,還是現在面臨金融海嘯各個所有制的國家,究竟一個國家建立什麼樣的制度?什麼樣的文化?體制、機制能否適應當時生產力的變化?怎樣長期保持社會繁榮?怎樣長期保持和諧穩定?永遠是一個國家面臨的課題!“勝不驕,敗不餒”是人們永遠牢記的真理!秦朝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短暫的輝煌和慘痛的教訓,對後人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同時也遐想在經濟和科技全球化的今天,我們給後人留下點什麼奧祕和財富呢?

《兵馬俑》觀後感3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去臨潼兵馬俑研學。我非常激動,但更多的是滿滿的期待。我們先在學校多功能廳集合,首先局長講話,接著是學生代表講話,最後校長宣佈活動開始。隨後我們坐著研學大巴車開啟了旅程。

我們最先參觀的是“夢迴大秦”,前一部分有一些兵馬俑,中間的部分最有趣,有的人說他是過山車,坐上去感覺像是又去另一個世界。裡面有故事和一些機關,我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子叫電影版過房慢車。最後參觀是大兵馬俑和小兵馬俑,小兵馬俑比較迷你、小巧,大兵馬俑高大,表情比較清晰。

第二個景點是“夢迴大秦兵馬俑研學基地”,我們進去之後找了個座位,坐下來,我和王澤瑄坐在一起,桌子上放著一大塊兒陶土和一個大一個小的兩個模具。接下來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做的過程,老師告訴我們這個模具是用來吸陶土裡面的水,如果陶土裡的水被模具吸乾了就不能再用了,經過老師的詳細講解我終於明白怎麼做陶俑了。接下來我就開始動手做了,雖然明白了怎麼做但是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簡單,我做了兩次,第一次怎麼做也沒成功,第二次在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我終於做成了一個小小的兵馬俑,真是開心極了。

同學們看著看著都覺得餓了,肚子咕咕叫。老師說:“同學們是不是餓了,那我們先吃飯吧!”然後老師就安排我們開始吃飯,我們的飯很豐盛,有肉加饃、炒米飯。吃完飯我們繼續參觀。

第三個景點是“兵馬俑坑”。我們先去的是一號坑,裡面有樓梯,所以看起來比較淺,通過講解員的講解,終於解開了我心中的一個謎團,我以前老以為兵馬俑是沒有顏色的、灰灰的,現在我知道了兵馬俑是有顏色的,只是出土後見了空氣,慢慢的顏色褪去了。接下來到了三號坑,它沒有樓梯,所以感覺很深,通過講解員的講解三號坑是總司令部,專門管理前鋒和後鋒的人員。最後才是才是二號坑,它是一個兵器庫,裡面有五花八門的兵器,小兵拿的一些兵器如矛、戈、戟、刀、劍等,將軍拿的是青銅劍。

研學完後,我最喜歡的是第二個景點,我們可以自己動手做出想要的兵馬俑。我覺得走出課堂學到的知識會更多,如果有下一次,我還要去參加課外研學活動,今天過得可真開心呀!

《兵馬俑》觀後感4

兵馬俑是世界著名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歷史見證,更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但這些陪葬品到底是屬於誰的?相信大部分都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秦始皇的了!”其實不然,我認為兵馬俑並不屬於秦始皇,而屬於他的高祖母“羋月”,也就是宣太后。

最早提出這個想法的人是工程學專家陳景元,我認為陳景元的理由很充分,雖然目前只是推理,但是他有足夠的證據。因為,在兵馬俑的手臂殘片上有一個古代文字,為“羋”字。先開始,袁仲一教授認為這是個“胖”字。但陳景元卻通過調查,翻閱古文字典無數,終於有了結論:在字的右邊一部分為“羋”,而左半邊卻為“月”字。為了確信這個想法,陳景元又準備再次調查,湊巧的是在另一位專家手中,他看到了另一個字為“羋”。古代人寫字時常將左右兩邊弄混,這樣一來,“月羋”‘“羋月”很有可能都是都“羋月”。於是,陳景元推想,那麼宣太后的`名字有可能就是:羋月。正好,在湖北地區又有一個姓為“羋”,那麼宣太后就又是楚國人!

不知有誰留意過,在《羋月傳》中,楚國人的衣物花枝招展,且他們崇尚禮樂,衣服色彩大多分為:粉、綠、藍、橙這幾種亮色。而秦國卻是大相徑庭,一般只為:紅、黑兩種顏色,甚至還以黑色為主。在兵馬俑中,一些陶俑出土時還有顏色,戰袍顏色鮮豔亮麗,更像是楚國人的穿衣風格樣式。可能因為羋月是楚國人,在她預感到自己已老,想起了母國——楚國,所以便命令手下將兵馬俑們都打造為楚人模樣陪伴她。再加上楚人才有歪的髮髻,這些兵馬俑就更像是楚人了呢!

所以,種種跡象都表明兵馬俑的真實主人應當是宣太后羋月。因此,我支援陳景元專家的理論,不管是衣物、武器、字樣都一一說明,這就是我的認識!雖然這一觀點一直不被主流歷史、考古學家所接納,但我覺得陳景元堅持研究這個問題40多年不放棄令我佩服,值得我學習!

《兵馬俑》觀後感5

今天是我到西安的第二天。早晨。我早早起了床,穿好衣服,洗漱完畢,急急忙忙地吃好早飯,就和爸爸、大伯一起出發,去參觀令我向往已久的秦始皇兵馬俑。

大伯開著車,出了西安城,沿著西林高速公路向東駛去。大約半個小時之後,我們就來到了兵馬俑。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約一公里半處,發掘於1974年,是當今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也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我們先來到一號坑。導遊告訴我們,它東西長230米,寬612米。在這個坑內,埋有大約6000個真人大小般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1000多個。走進博物館大廳,只見地下五米深的地方,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上千個像真人大小一樣的武士。他們全身呈古銅色,身材高大,一個個威武雄壯,真是氣象森嚴,令人望而生畏。坑裡還有如真馬大小的陶馬32匹,四匹一組,拖著木質戰車。我想:在地下發掘出數量這麼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實在是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參觀完一號坑,我們又來到二號坑。二號坑的面積大約6000平方米,由車兵、步兵和騎兵組成曲尺形軍陣。曲尺形的東端是弩兵陣,有172名立射武士,還有160名跪射武士。曲尺形的南半部是戰車方陣,八條過洞內並排著八列戰車,每列八乘,每乘車後有二至四名車士。曲尺形的中部是車兵、步兵、騎兵的混合軍陣。三條過洞內排著三列戰車,每列六乘,車後排有徒兵和騎兵。

最後,我們來到三號坑。三號坑面積最小,只有520平方米,總共出土戰車一乘,馬傭四件,武士俑68件。雖然面積最小,但它卻是秦軍陣的指揮中心。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參觀完了兵馬俑。可我總覺得戀戀不捨,因為那些陶俑給我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雖然他們的裝束、神態和髮式各不相同,但都表露出一種堅毅威武、剛強不屈的神情,正是這種神情深深地打動了我。我為我們的祖國擁有如此燦爛輝煌的古老文化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兵馬俑》觀後感6

兵馬俑,我在書上多次看到過它的圖片以及它的介紹,世界第八大契機等褒獎時時在電視中鑽進我的大腦。說到西安,我第一時間便想到了兵馬俑,兵馬俑已經成為了西安的靈魂。去西安遊了個遍卻沒去兵馬俑,別人會說你沒去西安。去了兵馬俑,卻連西安城門都沒進,你照樣可以誇耀你去了西安。這幾點,促成了我和老媽在兵馬俑上打一個勾,成為我們西安之行中必去的地方之一。

匆匆忙忙搭上去兵馬俑的班車,我便在車裡打起了瞌睡。早上起早趕去華清池,現在早就累了。夢中,我開始想象兵馬俑的樣子。

不知不覺中,車子已經到了兵馬俑的停車場,我們下了車,便直奔售票處。到了售票處,我才知道還有另一個景點—秦陵。我們立刻買了秦陵的門票,去看秦陵。

老實說,秦陵只是一個土堆而已,但是很大。我和老媽大失所望,花了一個多小時才走出來。

走啊走,終於走到了兵馬俑博物館門口。我們走了進去,可是,這裡離博物館又有一段路,我們只能坐電瓶車去。這使得急著見到兵馬俑的我又多了幾分厭惡。因為我原本想象我一進門口就能看到兵馬俑。

車子左拐右拐,終於到了博物館門口。我們進了博物館,裡面陳列了不少在秦陵和兵馬俑的文物。我還看到了一些秦代的武器傭拿在手上呢!還有一些石質裝甲,和很多跪射俑、將軍俑這些傭在我的眼中可以以假亂真。可是,博物館裡的展品很少,我們看了一會兒就出去了。

我們先去了1號坑—這是兵馬俑最早發現的坑,也是最壯觀的坑。一踏進1號坑大廳,我心裡唯一的一絲期望開始繃緊了。偌大的大廳,只有1/3是俑坑,因為還沒全部出土。而且只有前面的復原了。2號坑尚未出土,3號坑只復原了一半。這就是兵馬俑的全貌了。

像這樣的東西,為什麼能叫做世界第八大奇蹟呢?在回酒店的路上,我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