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進校園觀後感200字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8W

戲曲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是人文精神與傳統文化的瑰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戲曲進校園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和參考。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200字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1

今天,在我校開展了第一屆“戲曲進校園”活動,我們懷著興奮的心情去觀看了戲曲表演。

小時候,看見自己的爺爺和奶奶看戲曲時,我總認為他們實在很老土,趕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賞了戲曲後,我才被戲曲震撼了。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川劇變臉。看了很長時間,經過仔細觀察,我終於知道了變臉的“廬山真面目”。其實變臉人的衣服後面有一個機關,每次要變臉時,我都注意到變臉人的手會往背後伸。

還有使我高興的一齣戲,一個白鬍子老爺爺,頭上戴個有“翅膀”的帽子,這個節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爺爺戲沒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厲害。他頭上的兩個“小翅膀”很神,爺爺頭晃晃它就一直在轉。老爺爺走路,走著走著摔倒了,倒下時還一直在吹鬍子,從中看出老爺爺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後,主持人說爺爺練了二十多年了,我都驚呆了,不愧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吶。

戲曲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2

現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歡京劇,可我對京劇卻十分感興趣。

我對京劇感興趣都是受了爺爺奶奶的影響。他們酷愛京劇,只要電視裡有京劇節目,如《九州戲苑》之類的,他們總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發現,京劇中有許多傳統文化的精華。

可說實在的,我對京劇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劇講究的是“唱唸做打”,只知道京劇分為“生旦淨末醜”五個行當。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為一談,甚至有時統稱她們為“小旦”。完整的戲我只看過三部:《秦香蓮》、《九江口》、《九道本》。現在文藝節目或是綜藝晚會中所演出的京劇,大多是名劇名段,像這樣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較喜歡的是《鎖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蘇三離了洪洞縣”一段。

有人認為京劇節奏慢,聽著不耐煩。其實不然,京劇節奏感強,速度有快有慢,但這都是根據劇情而定的。快,快得讓你聽都來不及聽,還沒弄明白是什麼意思,它已經唱過去了。像《秦香蓮》中“駙馬爺近前看端詳”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電視機螢幕上不打字幕的話,那是根本聽不清的。為什麼這樣快呢?就是為了表達包公憤怒的感情和急於讓陳世美認下秦香蓮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個字拖半分鐘的音。像《貴妃醉酒》中楊貴妃的唱詞多慢啊,這是為了體現楊貴妃那雍容華貴的氣質和失落的心情。

總之,京劇藝術極富魅力,只要細細鑑賞,就能發現無窮無盡的妙處來。我會繼續看京劇、研究京劇的,並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劇,喜愛京劇。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3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時候,看見自己的父母看戲曲時,我總認為他們實在太老土,趕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會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話說:“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嚐嚐。”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呀!今天的語文課上,當我珍惜仔細欣賞了中國別具一格的戲曲時,我真是為之震撼,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是那麼的有藝術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這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外國人又怎麼能比得上?難怪呀,老一輩的人都是那麼的熱衷於這些戲曲,那麼喜愛戲曲。

我現在才感受到什麼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們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路,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其實,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

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4

今天,秋高氣爽,襄陽市藝術劇院的叔叔阿姨們來到我們學校表演戲劇!

我最喜歡的節目是《變臉》,表演變臉的叔叔身穿黑色披風,腳穿長靴,頭戴彩色面具,一副嚴肅的樣子。過了一會兒,叔叔走到臺下和一位同學握手,“譁”的一聲,叔叔變出了蜘蛛俠的臉,大家看得目瞪口呆。叔叔的表演贏得了全校師生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我覺得叔叔的黑色披風好神奇啊!一晃,臉就不再是蜘蛛俠的臉,而是藍色的臉了。叔叔黑色的披風似乎有千萬隻手在幫他拿面具換面具,那千萬隻手我們看不見,只有叔叔才看得見,最後叔叔把自己帶的所有面具都變沒了,露出自己本來的面目。哈哈!叔叔原來是光頭啊!又引來同學們的一陣歡笑聲。

通過這次戲曲進校園的活動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戲曲進校園觀後感5

中國的戲曲文化源遠流長,在老一輩人的眼裡,聽戲是他們最高的享受,在悠久的歲月中,戲曲在逐漸的演變,也在不停地拓寬視野以及創造新的種類。

然而,隨著現代電子時代的到來,流行音樂似乎成了人們的首選,戲曲作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漸漸地走出了我們的視野。

週三下午,我們迎來了一個有趣而又有教育意義的活動,當然就是“戲曲進校園”了。剛一入座,就被那有趣的講解和生動的比喻吸引住了,戲曲,將生活中的平常動作進行渲染和藝術化,讓我在心中大呼古人的智慧和文化造詣。

看!老師開始唱了,細膩而又柔和的.聲音好像拐了十八道彎,緩緩流入我的耳朵裡。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經常開著電視,放著戲曲,我只當是煩人的噪音,根本沒有認真的聽過或者去仔細的看過。到現在發現了其蘊藏的真正的藝術美,真的是後悔當初啊。

我們是河北人,自然不能忘了本,老師在講完國粹京劇後,又細細的講解了一下河北的地方劇種——河北梆子,這還不是主要內容,最主要的就要屬發源於唐山的評劇了。不僅如此,我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每一位戲曲名家都會有自己的特點,唱相同的戲,唱出來的味道、感覺也各不相同,這就是在戲曲中聽到的各種不同的派別。實在是有趣。

講完這些之後,老師又向我們描述了一下中國戲曲現在的處境,真的是不容樂觀,戲曲的演唱家,國家的非物質遺產保護部門也在不懈的做著努力,只是希望中華民族這幾千年來的文化精髓不要就這樣沒有了後代,我們這些祖國新一批的花朵,也要擔負起這傳宗接代的重要使命!

仔細想想,這些話實在是那些藝術家發自內心的吶喊,我認為,我們確實應該讓這個垂暮的文化重新煥發生機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