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羅馬假日的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8.67K

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羅馬假日的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羅馬假日的觀後感

電影羅馬假日的觀後感1

先說演員,毋庸置疑,奧黛麗·赫本是一個國色天香的女子。

其次是影片的故事情節。

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有關這句話的正確與否,在縱觀影片的發展史時,不難發現,以愛為主題的影片多到難以計數,而自古以來,題詠愛的詩歌,小說等也是不可勝數。我是一個比較喜歡電影的人,所以也看了很多。大多離不了公主和平民,王子和灰姑娘的情節,經典如《羅馬假日》也不例外。但因為此片拍攝時間較早,此後的應為跟風之作,從側面,這也反映了此片的成功之處,不提。

我最想說的是,這部影片反映的主題:愛與自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情觀,有人相信一見鍾情,而有的人不相信。這是一部描述24小時浪漫愛情的影片,邂逅,以及相愛,時間都是那麼的短暫。我之所以想說,是因為我對這種愛情存在著很大的質疑。

先說男主角,他的身份是一個報館的小職員,為生活和自由疲於奔命。把流落街頭的安妮公主撿回家,是他的善良,但是這份善良在知道他公主的身份後染了色,而成為有目的的接近。對他的懷疑是因為在舞會大出逃的前一秒他都還在和同伴謀劃得到照片,大出逃後,如何就有了河畔的深情一吻在這方面,男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即使在細節方面的描述我也找不出。

再說女主角,她是英國的王位繼承人,什麼都有,除了自由。看得出來,男主人公帶給她很多驚喜包括她嚮往的自由,那為什麼我們不能這樣想呢,她愛的與其說是男主角,毋寧說是男主角帶給她的自由。可以設想,如果把她撿回家的'是另一個溫文爾雅的男人,她會不會也愛上他呢

人生的本質是痛苦,幸福是我們的追求,得到了我們沒有的,是幸福的一種形式。所以,我可以理解講故事的人想要表達的意思,我喜歡本片的結尾,因為它的理性,而愛情最大的本事就是衝昏戀愛中人們的頭腦。

當他們形同陌路,故事就該結尾。就像小時候看過的所有童話,“王子和灰姑娘從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誰願想,他們日後的瑣碎呢

電影羅馬假日的觀後感2

在《看電影學外語》這節課上,老師向我們介紹了這部經典浪漫的好萊塢電影《羅馬假日》。

愛情是永恆不變的熱門話題,在影片中安妮公主與記者喬·布萊德裡在浪漫的羅馬邂逅,暗生情愫,成就了一段公主與平民之間無階級的愛情佳話。影片的安排非常巧妙,把完全不同階級,不可能產生愛情的兩人放在充滿浪漫氣息的羅馬。他們原本互不相識,就由於記者喬·布萊德裡一時的同情心,把流落街頭的公主帶回家,使得兩人的生命開始有了交集。兩人在羅馬街頭度過一天的假日,一起騎摩托車遊走,甚至亂竄街頭,到室外咖啡廳喝東西,到舞會跳舞,還一起反抗王室的追捕後跳入海里。兩人在這一天的經歷,可謂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兩人的愛情種子就此種下,也同時將永遠被掩埋,相愛不能愛。兩人在片尾記者會的眼神交流中,一切愛意盡在不言中。戲中男女主角愛得糾結,戲外觀眾也看得糾結。雖然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人們寧願相信這段經歷真的在羅馬存在過,哪怕只有一天。

作為一部帶有幽默元素的愛情片,《羅馬假日》不止給我們傳遞愛情的純潔美好的資訊,還有呼喚當時冷漠的'人們的人性迴歸,學會相信,關愛他人。拍攝這個影片時,美國政府正在尋找、揪出共黨分子,首當其衝的就是文化界的好萊塢。好萊塢裡面演員、導演和編劇,人人自危,擔驚受怕。為了逃離這個處於懷疑與被懷疑極度緊張的環境,劇組就萌生到羅馬拍片的想法。既通過這個片子遠離驚恐,也希望能夠讓觀眾在看電影后學會相信,不再冷漠,不再猜忌,人們關心融洽。

這部片成為經典的原因,不僅是愛情、關愛主題選得好,而且男女主角選擇得當,尤其是公主的扮演者——奧黛麗赫本。安妮公主是這部劇的靈魂人物,擁有良好的教育,高雅的生活,為國民塑造良好形象,但沒有自由,不能放縱自己,做想做的事。奧黛麗赫本從內而外散發出高貴、淡雅,眼神還透露出淡淡的憂傷,都非常契合安妮公主的這個角色。可以這樣說,沒有了奧黛麗赫本的《羅馬假日》,不會是人們心中美好的羅馬假日,沒有了奧黛麗赫本的愛情,浪漫度將減弱。

總而言之,《羅馬假日》裡唯美的愛情讓人神往,它是人們心中永遠的“羅馬假日”,它註定在觀眾心中留下深深印記,不可磨滅。

電影羅馬假日的觀後感3

從上週五就開始看羅馬假日,一遍看了近三天,還是漢譯版的,聲音和影片不大同步,姑且用這些給自己找個藉口吧。

在這部影片裡,我沒有看見愛情的影子,厭倦了公式化生活的公主的一次出逃,就像我們,總是幻想去遠方,去做另一個人,過另一種生活,說的矯情點就是幻想自己是童話裡的灰姑娘。

昏睡中的公主處於半昏睡半清醒間,為自己的出逃感到快樂,同時讓我們看到作為公主的高貴、威嚴、純真。當然此時出場的記者也很善良,已經無錢付房租了,還拿出錢來叫司機送陌生少女回家。不知道在當下社會會不會有這樣的人。或者僅僅是導演或編劇為以後情節的一點過渡吧。

將公主帶回家睡覺的這段好搞笑,被公主搶了床後,絕不妥協,不能鳩佔鵲巢,美女也不行。看來當時還不流行美女經濟,或者又是導演為了幽默一把,此情節和次日記者知道她的真實身份後,又把她抱上床,前後呼應。從中也似乎體現了權利的作用,如果僅僅是個鄰家女孩,估計他繼續工作,重複一直重複的生活,半夜撿個少女回家的事情,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吧,時間,遺忘。

公主清醒以後,有了戒備,有了謊言。我以為小丫頭睡醒後會急著回去,補救她一時任性闖出的禍。沒想到對她而言,這才是夢想的開始,從剪成一心想要的頭髮開始,慢慢地滿足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願望。作為一個公主還要去做灰姑娘的夢,這句臺詞有點不合時宜吧。

還是很佩服的,責任、壓力那麼大,還有勇氣去放肆一下。

男主角開始時對金錢的渴望,採取的一步步計劃,欺騙及知道被騙的反欺騙。故事中有歡笑、有。我不想提愛情,我不懂愛情。

我認為僅僅是公主的一次任性,一次想做另外一個人的夢想成真的故事,她枯燥生活中的一束浪花而已。結尾時當公主知道他的身份時的`緊張,平靜的掩飾,心裡肯定波濤洶湧吧,對自己的任性行為被公之於眾的擔憂,尤其是看見微型照相機之後。她不聲不響,高貴的笑容下選擇主動出擊。一反既定的安排,與記者們握手問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調查他的身份,甚至隱含著威脅吧。

此處又想反駁些什麼,就算他們之間有什麼,那麼男二號主動遞交照片的動機是什麼呢

電影羅馬假日的觀後感4

<<羅馬假日>>講述的是大不列顛公主安娜在羅馬訪問期間,巧遇窮記者喬,並與喬相愛的24小時愛情故事.它於1953年拍攝完成,1987年才在中國上映,公映後的反響巨大,直到今天它都屹立在電影界的顛峰,不可逾越。

在我高中時期便聽聞此作是愛情電影的經典作品之一,其中的女主角奧黛麗·赫本更是一直被譽為最美麗的女人。初次觀影,發現影片是黑白膠捲所拍攝的,略有不習慣。但是看慣了這七彩色,沒有了繽紛,黑白反而是一種純粹,毫無矯柔做作之感的美;演員的眼裡,彷彿只剩下了一種真摯和溫情.導演的巧妙安排,演員的真實演繹,將這部影片推崇到了奧斯卡金像獎的寶座,一部片子攬下三項大獎。

此次在中西愛情詩研究比較的.課程中,再度觀看了這本經典之作。

愛情似乎總是來的突然彷徨,走的莫名其妙,除了措手不及這四個字,沒有別的可以來形容。而如何才能留住愛情,有一個說法便是在最美麗的時候戛然而止。

《羅馬假日》的劇情便做到了這一點。我們都期待過在最後的那人群散盡,格里高裡獨自站在欄杆前的一幕,是否會有公主的出現。可是格里高頹然地插兜折返,整個空曠又奢華的教堂穹頂投在他頭上方,他英俊、憔損、無視世界地一步一步前進,直到走過了,一整段羅馬的時光。而恰恰本作的魅力就在於此,當人長大成熟後,便知道童話故事中的“王子與公主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並不是真正的結局。《羅馬假日》即歌頌了愛情擁有偉大力量,可以讓金錢權利瞬間失色。

然而從女主角公主方面,又將愛情提升到了另外一個更高的高度。雖然安雅看似回到了“國家”的牢籠中,但是公主卻因為一日所誕生的愛情而成長了,自由和愛情,責任和國家同時在“安雅”的身上得到了體現。

這就是西方的自由愛情觀,純真的那份感情深深的流露於其中,感動著每個觀影者。

電影羅馬假日的觀後感5

沒有人會介意這是一場起因是以金錢為動機的愛情,金錢誘惑只是這一場浪漫愛情故事的導火線。也許大家看完電影后,會覺得故事發生的太快,剛產生的愛情就被現實無情的拆散,這也就是影片的一大魅力所在。悲劇總是比喜劇更能牽動我們的心,更能衝擊我們的心靈深處。人們在痛惜兩人從此各奔東西命運的時候,便更能回憶起兩人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在每一個細小的情節處去挖掘出他們之間微妙的愛情發展,這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

當兩個人經過愛情的分別後,第二天以不同身份相見時,心中的火在燃燒,可是表面上都是理智的。淑女和紳士的握手,竟是這樣的無奈,這一握,彼此都知道愛情從此只能深埋心中。也許這一天的邂逅是他們今生都難以忘懷,也許這一天的留念,會珍藏到年老時,但現實畢竟是現實,淑女經過一天的瘋狂後迴歸自己的角色,紳士也顯現出內心的本能,沒有將淑女的瘋狂公佈於世。

他們的'相遇是一段美好的回憶,但卻不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他們各自的本色都決定了一顆紅心只能埋於心底。現實世界也是如此,他們之間帶有朦朧性質愛情的友情,一直維持終身。愛情也許不是要得到回報,只要對方過得更好,這就是淑女與紳士的愛情觀吧。

倍受宮廷生活“折磨”的公主嬌俏可愛,她睡在豪華大床上懶洋洋的樣子,與僕人們的對話,接待外國使節時不小心把鞋子穿丟的情節,既令人捧腹大笑,也直接對公主的處境和性格進行了烘托和表現。在她微服私遊羅馬的過程中,“不食人間煙火”的她更是鬧出了不少笑話。而在與記者喬的朝夕相處裡,她不但經歷了情感的波折,也面對面接觸了平凡的勞苦大眾,並且深刻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和義務,可以說“羅馬假日”令她重新找回了自己、認識了自己、完善了自己。

幽默,浪漫,逗趣的打鬧,對白,這電影把最優雅高貴的公主引薦給了我們,魔力一般地淨化了我們的心靈。在羅馬的宮殿裡,兩個人站得那樣近,也離得那樣遠。喬只能說:“你的朋友絕不會讓你失望。”而公主也只能這樣回答:“羅馬,當然是羅馬。”在人的一生裡,即便只有這樣一刻心靈的相通,也會少卻多少遺憾!

但是在現實中,這樣的童話故事好象離我們好遠,只希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電影羅馬假日的觀後感6

羅馬假日,一直想看來著,沒到最後的時候真的很懷疑他真的有那麼浪漫嗎,分明就是一個窮困潦倒的記者為了轉運而通過拍無知的公主賺錢的故事,之前就知道是一個公主與記者的故事,還以為他們互相不知道各自的身份從而開啟的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呢,沒想到他倆之間卻是充滿了謊言與利用,公主隱瞞自己的身份,記者利用公主賺錢。話說這樣說實在就是有點現實,可事實就是這樣啊,如果那個記者不知道公主的真實身份,他還會搭理她嗎,還會有後來的故事麼?而且後來發生的故事中記者也總是在想著怎樣才能拍出照片,總是拿五千美元來說服他的搭檔,電影看到三分之二的時候,我對於那個記者的市儈很是氣憤,認為他根本就不配與公主在一起的,直到最後,或許是因為他們共同經歷的與特務的鬥爭,又或許是因為他們這二十四小時在一起,更或者是因為公主的純真與善良打動了他,反正他是愛上了公主,應該說是互相愛慕上了,反正外國人之間的愛情很奇怪,就一個眼神的事,愛對眼了就行。

雖然他們之間有了愛情,但為了她的國家,公主不得不回去,回去繼續做一個傀儡,她要求他目送她離開,“我現在必須要離開你了。我會走到那個?拐角,然後轉彎。你就留在車裡把車開走。答應我,別看我拐彎。你把車開走,離開我,就如同我離開你一樣。”——《羅馬假日》這個時候他們之間的愛情是無奈的,註定是錯過的。公主回去了,在第二天的記者釋出會上,他們再次見面了,這一次應該是最後的訣別吧,公主以想跟媒體人認識為由,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和名字,與他握手訣別。

最後的最後,依舊是記者目送公主離開,直到只剩下他一個人,孤獨的走了出來。他沒有用公主的照片去賺錢,沒有實現他飛回美國的夢想,相反倒是欠了很多的債務。這也算是他對公主愛意的表達吧。

不明白的是為什麼1939年的亂世佳人可以拍成彩色的,1953年的羅馬假日只能是黑白的呢?

真實感覺就是也沒有想象中那麼浪漫啊,誰讓那個記者開始的時候是不懷好意的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