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假日》電影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8W
《羅馬假日》電影觀後感1

在《看電影學外語》這節課上,老師向我們介紹了這部經典浪漫的好萊塢電影《羅馬假日》。

《羅馬假日》電影觀後感

愛情是永恆不變的熱門話題,在影片中安妮公主與記者喬·布萊德裡在浪漫的羅馬邂逅,暗生情愫,成就了一段公主與平民之間無階級的愛情佳話。影片的安排非常巧妙,把完全不同階級,不可能產生愛情的兩人放在充滿浪漫氣息的羅馬。他們原本互不相識,就由於記者喬·布萊德裡一時的同情心,把流落街頭的公主帶回家,使得兩人的生命開始有了交集。兩人在羅馬街頭度過一天的假日,一起騎摩托車遊走,甚至亂竄街頭,到室外咖啡廳喝東西,到舞會跳舞,還一起反抗王室的追捕後跳入海里。兩人在這一天的經歷,可謂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兩人的愛情種子就此種下,也同時將永遠被掩埋,相愛不能愛。兩人在片尾記者會的眼神交流中,一切愛意盡在不言中。戲中男女主角愛得糾結,戲外觀眾也看得糾結。雖然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人們寧願相信這段經歷真的在羅馬存在過,哪怕只有一天。

作為一部帶有幽默元素的愛情片,《羅馬假日》不止給我們傳遞愛情的純潔美好的資訊,還有呼喚當時冷漠的人們的人性迴歸,學會相信,關愛他人。拍攝這個影片時,美國政府正在尋找、揪出共黨分子,首當其衝的就是文化界的好萊塢。好萊塢裡面演員、導演和編劇,人人自危,擔驚受怕。為了逃離這個處於懷疑與被懷疑極度緊張的環境,劇組就萌生到羅馬拍片的想法。既通過這個片子遠離驚恐,也希望能夠讓觀眾在看電影后學會相信,不再冷漠,不再猜忌,人們關心融洽。

這部片成為經典的原因,不僅是愛情、關愛主題選得好,而且男女主角選擇得當,尤其是公主的扮演者——奧黛麗赫本。安妮公主是這部劇的靈魂人物,擁有良好的教育,高雅的生活,為國民塑造良好形象,但沒有自由,不能放縱自己,做想做的事。奧黛麗赫本從內而外散發出高貴、淡雅,眼神還透露出淡淡的憂傷,都非常契合安妮公主的這個角色。可以這樣說,沒有了奧黛麗赫本的《羅馬假日》,不會是人們心中美好的羅馬假日,沒有了奧黛麗赫本的愛情,浪漫度將減弱。

總而言之,《羅馬假日》裡唯美的愛情讓人神往,它是人們心中永遠的“羅馬假日”,它註定在觀眾心中留下深深印記,不可磨滅。

《羅馬假日》電影觀後感2

大不列顛王室的安妮公主作為王位繼承人將出訪歐洲的各大城市,訊息傳出,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歐洲之行的最後一站是羅馬,安妮公主很想盡情地飽覽一下她的優美風光,可侍從們以公主身份高貴、不宜在黎民百姓面前拋頭露面為由拒絕了,並給她注射了鎮靜劑,公主假裝睡著了,待侍從們出去後,她偷偷越窗溜了出來。然而沒逛多久,醫生給她注射的鎮靜劑就發生了效力,她在廣場附近噴水池邊的一條長椅上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這時,美國新聞社的窮記者喬·布萊德裡恰好經過那裡,以為這是一個在狂歡中被灌醉的少女,就租了一輛計程車想把她送回家,但是公主睡得個性沉,怎樣也叫不醒,無奈,喬只好把她帶回了自己的住所。

第二天,報紙上的個性公告使喬意識到他帶回的少女就是安妮公主,於是他欣喜若狂,打算寫一篇關於公主內幕的獨家報道。公主醒後發現了陌生的喬,喬連忙解釋,公主才安心了。她向喬借了一些錢,然後告別了他,又到羅馬大街上閒逛了。

喬連忙給他的攝影師朋友歐文打電話,同時跟蹤公主,在花園廣場上佯裝和她偶遇,便自告奮勇地要為公主做導遊,騎著摩托車帶著她遊覽羅馬城,同時,歐文也駕駛著小汽車跟在他們後面,拍下了許多珍重的鏡頭,而這一切,公主渾然不覺。

公主的失蹤引起了人們的驚慌,國王祕密派出了許多便衣四處尋分開心。趁著混亂,喬帶著公主逃之夭夭……

一天過去了,公主最後要回宮了,可此時她和喬發現彼此間擦出了愛的火花,墜入了情網。怎奈公主畢竟是公主,平民終究是平民,兩人只能依依惜別。喬拋棄功成名就之良機,將照片送予公主留念,在深情的四目對望中,公主輕輕地對喬說了聲再見……

奧黛麗.赫本一鳴驚人的處女作,不但當選金像獎影后,並且以其清秀典雅氣質在五十年代掀起了“赫本熱”,不少女孩模仿其髮型服裝。就影片的娛樂效果和藝術價值而言,經典作。導演威廉.懷勒以羅馬的名勝風光生動地溶入劇情之中,英俊瀟灑的格利高裡.派克亦與奧黛麗赫本十分登對,將一部浪漫感情喜劇拍得十分溫馨悅目。

這部浪漫的感情喜劇影片堪稱經典之中的經典,多少年來屢映不衰,一代又一代的影迷為之傾倒。同時,這也是一部無法言說的迷人影片,語言在它面前失去了顏色。

影片最成功之處,就在於它塑造了一個美麗而不圓滿的感情,就像幾十年後的《泰坦尼克》一樣。感情的魅力就在於它的轉瞬即逝和無可奈何。影片在成功的營造了一個喜劇氛圍之後,又轉回頭來成就了一個杯具結尾(當然,這也是別無選取的),兩者結合竟然如此成功,難怪會成為絕世經典。純粹的喜劇和單調的杯具都無法脫離自身的侷限而上升一個檔次,這種笑過之後眼角帶著淚花的影片才能抓住觀眾的心。

世上的感情大多是不圓滿的,人世間的杯具莫過於此。在影片中這對男女來說,真正遺憾但又真正欣慰的是,兩個人都沒有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就像《大話西遊》中悟空對紫霞一樣),只有深深一吻。但兩個人心領神會的無限愛意和無奈又豈是語言所能表達的,這正是影片之因此成為經典的關鍵。

《羅馬假日》電影觀後感3

看完《羅馬假日》,很是惆悵。作為這樣一部傳世名著,或許中間的情節我們能夠簡單猜到,我一向好奇的是影片如何結尾。於是在我的翹首以盼中,Joe沉重地邁著步子緩緩離開。說好了不說再見的,說好了不好回頭的,但是,JOE怎樣做得到?所有人散去,空曠的大廳,迴盪著的是他和她的感情。凝住淚眼才敢細看,只因你的背影太好看,太好看。

美麗的羅馬,美麗的公主,美麗的邂逅。憋得難受的高貴與優雅全部扔掉,ANN只是一個跟著陌生的“高大而健壯”的男生回家的女生。“是喝醉了酒麼?”“不,不,我只是太快樂。”小小而簡陋的公寓飄蕩著“HAPPY”的聲音,只是快樂。ANN最後逃脫了那些高跟鞋那些見面會那些禮節那些舞會,她只是要一張能夠安睡的床,以及醒來時一個讓她放心的紳士。我想在一開始時JOE是為了利益而跟蹤她保護她,甚至按照行程來寫他們的《公主流浪記》,然而當他把手伸進真理之嘴來嚇唬ANN時,兩人一片嬉鬧,更重要的是,是ANN的嗔怒。露天咖啡館,公主的第一支香菸;摩托車,肆無忌憚地開著;警察局,這是兩人新婚的慶祝。陌生人帶著義大利人特有的熱情與浪漫讓ANN嚇了一大跳,她高興地理解著大家關於新婚的祝福,甚至開起了玩笑——“我可沒有強迫你必須要娶我”。如果能夠,JOE會說“你願意嫁給我嗎?”而ANN會說“我願意。”嗎?

沒有如果,正因她是公主,他是平民。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這有多致命!兩個世界的人……兩顆心靠得再近,竟然中間隔了一個空間。我在下方仰望你,你多麼想靠近我——這是之後記者釋出會ANN看到JOE不由自主往前靠的動作——我願意為你下凡塵,可你告訴我,你是不是我的董永?我不能夠挑錯人,然而然而,即使我們都對了,我們還是錯了。誰讓,我們是兩個世界的?——似乎是一個不可反駁的理由。有句話這樣說:“世上的感情,但是兩種:一種是相濡以沫,卻厭倦到終老,一種是相望於江湖,卻懷念到哭泣。”因此以前看到過一個論述是“最厭惡郭靖,正因他把黃蓉這樣一個尤物變成了一個普通女生”。ANN明白作為公主的職責,因此她的羅馬一日遊終究是“假日”,終究是“回憶”——得病的回憶嗎?是啊,最珍重的回憶。不如相忘於江湖吧,這樣我能夠懷念你,你能夠懷念我。雖然我們痛得不知味道,可我們終究不必說那一聲再見。

因此在我的明白下,電影就是這樣一種惆悵。不是所有感情都有始有終,孤獨盡頭不必須惶恐。我們都沒錯,只是不適合。世間有多少痴男怨女正因這樣的那樣的原因錯過了真愛,那時候不剩恨甚至不剩愛,只剩懷念。當然,若是我,我更傾向於拼搏,為自己的愛爭一回。只是,我們真的能夠麼?我是說,真的有這樣的權利嗎?ANN是公主,因此她不能放下她的國家。JOE也不能,正因他們彼此相愛,因此更明知並且要保護尊重彼此的位置。多麼艱難,又多麼高尚。

24小時的感情,要忘記一輩子。因此說,感情太短暫,而遺忘太長。但是,有昨日還是好的,明天卻是自己的。終究,美夢會醒來。江湖依舊惺風血雨或者貌似平靜,少了你我的感情,不見得如何。只是一道深深的印痕,是怎樣抹也抹不掉的。哪怕是在羅馬,亦是其他,都是這樣。

多麼美的電影,好似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羅馬假日》電影觀後感4

美妙年華的公主,短暫逃出皇室的藩籬,在街頭喧鬧的陽光下放肆真性情,貪婪地享受作為平民的自由,做一回真女孩。這就是盡人皆知的電影《羅馬假日》。

奧黛麗-赫本在1993年就已經作古了,天使回到了天堂,從此人世上就再也沒有了安妮公主那瞬間乍現的率真和天然。這個世上缺了一種元素。愛赫本的人,甚至認為這種元素就是活著的唯一依據。

我們是為愛而生的,如果愛得偏狹、愛得固執,愛得只識得一種情趣,那愛就變得艱難。正如活著就必須圓滑一樣,愛,也要見風使舵、順水推舟,否則要我們怎麼活下去呢?赫本肯定是走了,在某片雲朵上面,用蹙起的眉頭看著我們把愛擺在脣齒間,看著我們一次次為了照顧其他東西把愛放在一邊,看著我們把愛玩成了競技,看著紙上的愛那麼多、心靈的愛那麼少,看著我們用錢幣購買很多東西,包括愛。是啊,我們要活得象樣,我們要HOUSE那樣的房,要BMW那樣的車,要Sophie Marceau那樣的女人,甚至要馬爾地夫海景房的清晨,要塞納河邊咖啡館的黃昏,即使我們暫時還不能擁有遊輪和小島,我們靠以上這些武裝起來時,就已經感到自己也可以去追求赫本了。

於是我們就出現在羅馬的街頭了,黑白的羅馬,五十年代的羅馬。我們口袋裡的銀子感覺可以買下羅馬的半條街,我們目的明確:找到安妮,擺平她;我們狂妄至極。我們不會象電影裡的那個老跟人借錢的窮記者那樣捉襟見肘,我們會把安妮直接領到鬥獸場門口,腦袋一擺,問她要不要這處房子,我們還會把那位理髮師包下來,把那場舞會也包下來,我們甚至會買通警察局長好好看護場子。跳舞的時候我們會毫不慚愧的說:安妮,我家裡還有一老大,你不介意吧?沒聊幾句我們又大方的說:亞運村那邊剛來一批新車,我看白色的廣本挺適合你的。我們清楚地記得她的生日,並且打死也忘不了在2月14日向她獻花,還會在聖誕節來臨前預定好一間KTV,我們最得意的事是她把我們信用卡的密碼記在手機上,因為那是我們最樂意拿出來的東西。我們自認為最能打動她的一句話是:你看,我今天那份 20xx萬的合同都沒簽,專門過來陪你的。

赫本的形象典型極了,俏皮的劉海,美妙的下巴,靈動的眼神,輕盈的小骨架,永遠的平底鞋,緊束的腰身,飄逸的裙襬。在北電和中戲的校園裡,不難見到這樣的女孩。不難見到這樣的女孩,優雅地鑽進一部碩大的轎車,6缸的馬達只一轟就已經從你五十年代的眼界裡絕塵而去。

這個女孩,是去羅馬了嗎?

這是一個狂妄的年代,狂妄到靠賣路遊器和晶片發家的人要運用商業智慧得到一個著名女人的芳心,狂妄到一個學舞蹈的女孩要運用肢體語言贏得二環邊一處樓盤,而這一切,都是在愛情的名義下進行的。在愛情的名義下進行的交易跟在友情的名義下進行的生意沒有任何的不同,不,可能有場地的不同:後者在桌上,前者一般在另一樣傢俱上。

將愛變成為交易是濫情的結果,而濫情會使我們喪失愛的能力。伴隨我們泡妞指數的增高,我們愛的通路就象被高血脂阻塞了的血管,硬化,脆弱。在面對如安妮般率真的目光時,我們的情感通路時常阻塞,而支配智力和情慾的神經卻如拆除了收費站的五環路一般暢通,於是我們行動了,於是我們偏離了,於是我們再次增高了泡妞指數,於是我們患上了“情愛高血脂”。我們再也不會愛誰了,我們得到一件刀槍不入、水火難侵的“鐵布衫”。擁有金剛之體的我們,優遊在任何情色遊戲中間,毫髮難損。

想去羅馬過一個假日嗎?我這裡隨時有一張機票。

赫本更象一位舊時的戀人。那時的我們還穿著燈心絨的獵裝和水洗布的褲子,那時的我們還留著掩蓋雙耳的長髮,那時我們喜歡甩一甩頭,把落在額前的發綹擺向右邊,喜歡沒事把手插在褲袋裡,喜歡遇見空癟的易拉罐就一腳踢開。那時侯赫本離我們不遠,可能在馬路那邊,可能在走廊那端,可能在同學家隔壁單元,可能在遇到紅燈時跟你一同單腳著地的一個青年的身後。簡單的衣著,乾淨的頭臉,明媚的神情,可能沒有束腰的長裙,沒有精緻的的平底鞋,但你能說那就不是赫本嗎?在一個宿醉醒來的清晨,呆坐在床上的我們,痴望著樓下依然燭照的路燈,偶爾會有一個赫本象一枚柔軟的手指在心頭一紮,就再也難以睡去。你在嗎?你在哪兒?我怎麼會在這裡呢?面對樓下這個正在預熱、即將準時轟鳴起來的城市,我們恍若置身夢幻。夢幻中,我們格外渴求那種失去的元素,正如我們在宿醉後渴望喝水。 永遠的紳士和淑女

永遠的紳士派克和永遠的淑女赫本都已經辭世,但他們共同締造的這部愛情片成為電影史上的絕對經典。印象最深刻的是窮記者和安妮公主都已經心靈互屬就亟待一個爆發點了。記者把公主帶到羅馬的真理之嘴,騙說把手伸進去如講撒謊就會被獅口吞食。當他伸入再出來時真的是不見了手掌,善良純真不諳世事的公主驚恐萬分,記者把縮排袖管的手掌展開,觀眾和公主才對這個小小的詭計如釋重負,公主自然也腆嗔地投入男方懷抱。觀眾們無不為這對金童玉女的愛情契合而歡欣鼓舞,似乎也實現了自身對理想愛情的情感寄寓。此片段也是大學男生的泡妞啟蒙課程 -----除了正直,善良,才華,帥氣,很重要的是還要懂得機智,也就是關鍵時候有那麼一點壞,才能擄獲芳心,抱得美人歸。羅馬的真理之嘴也因此片而更加名播海外,成為世界各地遊客的必去。20xx年盛夏,我們旅遊團成員走了很長一段路才到達電影中的場景,鐵柵欄內牆上一個滄桑而光溜的獅口,長長的排隊遊客,都是為了把手伸入據說是羅馬早期的一塊殘破的市政窨井蓋內。

《羅馬假日》電影觀後感5

20xx年6月5日我參加了每日新報與左岸影城聯合舉辦的經典觀影活動。

很久就已經聽說這部經典的影片了,因為聽說是黑白片,所以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去看,但當我在影院看完時,我發現經典就是經典,兩位著名演員奧黛麗·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的表演徹底征服了我。先不說兩位偶像級的容貌,單單就兩位出色的表演就足以征服很多人。在那個年代就可以拍出那麼精彩的影片,我由衷的佩服。

先說說整部影片的感覺吧,從開始不久,影片就給了我們一些笑點,像公主接見眾人時,不小心鞋子掉了,腳的動作很惹人發笑,還有後來她溜出住處,一個人躺在街上睡覺時,男主角與她交流時,她的那種高貴語氣令不知道她底細的人看來也很不自然,但還是很有意思的。還有她的那種單純無邪的樣子,都給人深刻的印象,相比那些市儈的人,她簡直很完美了。在後部分,公主還有男主角、理髮師等一起大鬧水上舞會現場,同便衣扭打的鏡頭都堪稱經典,等等。

除了這些有些搞笑的地方之外呢,影片傳達的愛的含義也令人印象深刻。當孤獨的公主來到民間,除了第一個遇見並幫助她的男主角,她只能自己到街上游蕩,而有私心的男主角決定假裝一次偶遇,接著才發生了眾多有意思的事情,經過很多事情後,彼此產生了好感,並依依不捨的分開了。

發現愛上公主的男主角喬·布拉德雷最後認為不要公佈那些偷拍的照片,並說服了他的朋友,在最後一次的記者見面會上送給了公主,他們交接照片時的會心一笑多麼的傳神。但是那種感覺也只能埋藏在心底。這樣一段短暫的感情只能結束了!

《羅馬假日》電影觀後感6

“我將會永生永世珍惜我訪問此地留下的回憶。”這是公主離開前最後的話。雖然很希望公主能夠和布萊德利走在一起,可是卻又不得不承認對他們來說這應該是最好的結局。席慕容說:為什麼歡樂總是乍現就凋落,為什麼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好的時光,為什麼…是啊,為什麼,為什麼讓兩個人相愛卻有那麼多無奈?難道這就是最完美的愛情?微笑著,然後離開…太多的事例告訴我們對兩個相愛的人來說,在一起並不是最好的結局,亦不是最後的結局。細節打敗愛情,距離則產生美,生活不是電視劇可以在最幸福的時候收尾。安徒生總是在童話的結尾寫上: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永遠。只是,童話終究是童話,他戶口了生活中的瑣碎,王子和公主走在一起是幸福,可是當兩個人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幸福又是否能夠繼續下去?安徒生沒有深究,因為他怕破壞了那一份美。

可是,我們卻無法對生活的瑣碎忽略不計…生活在繼續,每一個故事都在不停地書寫著續集,我們面對的麻煩就像水中的瓢一樣,按下去,再浮起…劉易陽尚且對童佳倩說:“我們的愛情被細節打敗了。”我們又拿什麼來預言公主和布萊德利走在一起就會幸福呢?畢竟公主有她要肩負的重任,而布萊德利只是單純地為了生活而活著的人,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兩個本不該交集的人生,相遇已是一場意外,想要相守又談何容易?不在一起是煎熬,在一起卻是痛苦的繼續,雖然我替公主和布萊德利感到惋惜,因為他們都錯過了一個愛自己的人,但是卻又慶幸他們可以擁有最美好的回憶,可以不用看著自己的愛情被生活,被細節所打敗,雖然沒能在一起,卻可以如此深愛。有人說,理智多一點,愛就少一點。可是我們就該憑藉著他們理智的選擇分開來否定他們彼此的相愛?愛,依舊還在,只不過埋得很深很深,埋在心底守護起來,不輕易開啟……把愛埋在心底,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出更多的愛,最後滿是愛。

很喜歡唐禹哲的那首《最溫柔的懸念》,公主和布萊德利的愛又何嘗不是那曲最溫柔的懸念?“…思念讓一個人變得更強,只要我呼吸的一天,你是我最溫柔的懸念,懸在心中牽動我所有的感覺。真愛不只是擁抱那麼淺,不管你在不在我身邊,都是我最溫柔的懸念…曾和你創造的回憶夠我度過沒有你的時光…愛你是最溫柔的懸念,懸在心上我和你有了連線,什麼都會改變,只有我的愛不會變。”

試想,若干年後,紅顏變白髮,布萊德利依舊會說:“安妮是我一生中最愛的人。”而公主也會珍藏那些記憶的照片知道永遠,或許他們沒能在一起是一種遺憾,可是卻讓他們的愛情更加美麗動人。可以不用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愛情被生活消光磨淨,被細節所打敗,可以不用小心翼翼的守護卻無能為力的看著那份美好一點點的充滿裂痕,直至破碎,更不用眼睜睜的望著枕邊人離自己越來越遠而自己卻無力挽回…原來,離開也是一種深愛。

《羅馬假日》電影觀後感7

<<羅馬假日>>講述的是大不列顛公主安娜在羅馬訪問期間,巧遇窮記者喬,並與喬相愛的24小時愛情故事.它於1953年拍攝完成,1987年才在中國上映,公映後的'反響巨大,直到今天它都屹立在電影界的顛峰,不可逾越。

在我高中時期便聽聞此作是愛情電影的經典作品之一,其中的女主角奧黛麗·赫本更是一直被譽為最美麗的女人。初次觀影,發現影片是黑白膠捲所拍攝的,略有不習慣。但是看慣了這七彩色,沒有了繽紛,黑白反而是一種純粹,毫無矯柔做作之感的美;演員的眼裡,彷彿只剩下了一種真摯和溫情.導演的巧妙安排,演員的真實演繹,將這部影片推崇到了奧斯卡金像獎的寶座,一部片子攬下三項大獎。

此次在中西愛情詩研究比較的課程中,再度觀看了這本經典之作。

愛情似乎總是來的突然彷徨,走的莫名其妙,除了措手不及這四個字,沒有別的可以來形容。而如何才能留住愛情,有一個說法便是在最美麗的時候戛然而止。

《羅馬假日》的劇情便做到了這一點。我們都期待過在最後的那人群散盡,格里高裡獨自站在欄杆前的一幕,是否會有公主的出現。可是格里高頹然地插兜折返,整個空曠又奢華的教堂穹頂投在他頭上方,他英俊、憔損、無視世界地一步一步前進,直到走過了,一整段羅馬的時光。而恰恰本作的魅力就在於此,當人長大成熟後,便知道童話故事中的“王子與公主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並不是真正的結局。《羅馬假日》即歌頌了愛情擁有偉大力量,可以讓金錢權利瞬間失色。

然而從女主角公主方面,又將愛情提升到了另外一個更高的高度。雖然安雅看似回到了“國家”的牢籠中,但是公主卻因為一日所誕生的愛情而成長了,自由和愛情,責任和國家同時在“安雅”的身上得到了體現。

這就是西方的自由愛情觀,純真的那份感情深深的流露於其中,感動著每個觀影者。

《羅馬假日》電影觀後感8

在上這門選修課期間總共看過兩遍這個電影,不知道老師是出於什麼用意,不過我每次看收穫和視角都不一樣,第一次看的是故事情節;而第二次,看到的就不僅是情節了,也許是由於心裡早已定下基調,讓我看這個電影時,不免用另一種視角來欣賞這部經典影片。

影片中女主角奧黛麗.赫本,一位純潔美麗的公主,男主角是一名報社記者,他們之間地位如此懸殊,卻依然發生瞭如此美妙的愛情。由開始的假作,到後來的情不自禁,愛情就這樣降臨。從帶她去參加舞會開始,也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優美的舞蹈,近距離的接觸,愛情也在這個時候真正萌芽,之前有一個漫長的愛情前奏,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之間的好感滋生暗長著。愛,是相互傾慕。愛,喜歡相互在一起的那種感覺,在一起的那份開心、和契合。赫本在謊言中的那一幕,由開始的害怕,擔心和後來嬌嗔的撲倒男主人公胸膛都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了這一點。一起歷險的經歷,讓他們更加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時刻,他們情不自禁的相愛了,一切都是那麼自然不過,以至於後來當赫本再次回到男主人公的住處時,才會出現的那些對白和場景。最揪心的一幕是車上別離,一句:“答應我,我走以後一直往前開,不要回頭。”那種無聲的理解和包容,支援和關愛,都化在濃濃的愛和淡淡的鏡頭中。

愛,是理解和尊重;因為尊重,所以這份感情很輕,輕的不至於束縛住任何一個人;同時也因為理解和愛,所以很重,讓我們在看到故事發展到最後時,都不免有些扼腕嘆息。公主大使這個職稱是永遠都不會變的,這是一份職責,是無法輕易卸下的,而他對她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任性也許只有一次,但他們的這場愛情卻一定會讓雙方記上很久很久。

他們的身份註定了,無法長久在一起。愛情雖然短暫,卻是一份真正的值得歌頌的愛情。犧牲是這個片子的主要字眼。赫本為了國家,為了職責選擇犧牲了自己的愛情;男主角為了愛情,“犧牲”了本輕而易舉可以賺到不菲稿費的機會。“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雖然新聞釋出會上兩人還能再見最後一面,但已咫尺天涯。相見卻不能相認,只能通過凝望對方時專注,深情的眼神,萬般無奈,盡在不言中了。倆人語帶雙關,以示告別,那些照片成了最好的紀念禮物。 “在你出使的國家裡,你最愛的是哪個國家。” “羅馬,無疑是羅馬!”只此一句,已勝過千言萬語。男主角和他朋友決定隱瞞這個“新聞”的舉動,使得這個影片的感情得到了昇華,不論是友情或是愛情,姑且稱為人性美。個人的感情上升到國家和人性的另一種高度,所以這份愛情才顯得那麼可貴,甚至有些脫俗。這樣的結局固然令人扼腕嘆息,但也正是因為這份遺憾的美麗,使得赫本那優雅脫俗的氣質與迷人的微笑在我們的記憶深處永遠地定格。曾經有人想拍攝《羅馬假日》的續集,讓兩位主人公的後代來接續他們的情緣,但最終沒有成功——這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幸事,因為缺陷就是一種美,一種刻骨銘心的美,讓人去想象去思考。一部關於初戀的電影——《羅馬假日》。夢幻浪漫,又甜蜜裡帶有一絲苦澀。

我並不知道什麼是愛情,以前不懂,現在也還是不清楚,它本來就沒有確切講法的事情。愛情,是神聖的。愛情如此複雜,就如人心一樣,可是愛情的本質是美好卻是可以肯定的。真正好的愛情如一汪清泉,滌盪人心。使人變得勇敢,敢於擔當,和麵對。使人寬容,主動的去理解,包容。它叫平凡的人變得平凡而偉大。愛情與時間不成正比,與地位、樣貌、年齡無關,她時而美好如尤物,時而又幻化成毒藥利刃,因為它們是同時存在的。幸福感和失落感總是同時降臨的。必須要有一定的準備。愛情並不是常常美好。需要自己和雙方的努力和經營。愛情是獨立。在愛情中,請一定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因為,愛他人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你認可你自己和承認你自己,愛你自己。因為這樣,你的愛情才是你想要的。你們之間相互需要,而不是相互依賴。在愛中,你能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能變得勇敢,包容。煥發光彩。同時變得崇高美麗。這樣的感覺很棒。為此守候。守候真愛。以誠相待,大家可以很自然地很和諧的一起相處,他有“他的銅枝鐵幹,我有我紅碩的花朵”。他有他的工作,我有我的事業。我們同樣熱愛生活。可以相互理解和偎依,白頭偕老。我會願意為他學做飯

菜和他建立家庭、打掃衛生。但我依然會有我的生活和我的理想。這些犧牲,只是出於相愛。對於婚姻,我還來不及多想。唯一確定的是,婚姻是因為對方覺得可以相守一輩子,會有磨合和很多瑣事,但是,努力吧。這是我想的完美愛情。完美生活。也許很難找到,但是我以此為藍本,努力去營造。不論現實是怎樣,但我把期待放那,能實現幾分就是幾分,不錯的幾分。一份好的愛情是值得你守候的,是人生另一種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