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專題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4W

同學們,為了讓您的讀後感寫得更精彩,本站小編特地為您整理了范仲淹專題觀後感的作文,歡迎您參考與學習!

范仲淹專題觀後感

范仲淹專題觀後感一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他拋下家室與韓琦一起鎮守陝西,屢次擊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全;在那“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荒山野嶺上,他也曾想過家,沉吟過“濁酒一杯家萬里”的詩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歸無計”,就在那裡餐風飲露度過了半輩子。文天祥在元軍兵臨城下時,明知前去談判凶多吉少,考慮到“國事至此”,就“不得愛身”了。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幾度掙脫元軍魔掌,以期重整旗鼓,為國雪恥。臨死時還一心要挽救祖國。他在《指南錄後序》中發誓:“生不能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還在一首詩中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

范仲淹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幾度掙脫元軍魔掌,以期重整旗鼓,為國雪恥。臨死時還一心要挽救祖國。真是太令人敬佩了!

范仲淹專題觀後感二


大概內容是這樣的:范仲淹出生在江蘇一個貧困人家,兩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帶著他改嫁到一戶姓朱的人家。到了上學的年齡,由於繼父實在也不富裕,范仲淹只有通過自學來識字。白天,他去別人家幫工,晚上就點上小油燈來讀書。

有一天,他看到一個免費招學徒的佈告。就趕緊跑進去請求老師收他為徒,老師說我的學生必須很刻苦才行,你能做到我就收你為徒。范仲淹說老師我什麼苦都能吃。就這樣老師收他為徒了。

有一天晚上,范仲淹仍在挑燈夜讀,老師見他很用功,晚上又沒吃東西,就從廚房裡拿了一張大餅給他。看到他專心致志的樣子不想打擾他,悄悄地放到他面前石桌上就走開了。范仲淹一點也沒有覺察到。當他起來踱步思考問題時候隨手拿起了麵餅,但又放下了。雖然肚子餓得咕咕叫但由於也不知是誰放在這兒的,他看了兩眼又專心致志地讀書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想很多,我們至少從范仲淹身上學到兩點可貴的品質,一是他不畏貧困,熱愛學習努力向上的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二是他注意修身,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無論是一塊麵餅,還是金銀財寶,對他來是說不是自己的就堅決不要,同時也告訴我們別人的東西不要隨便拿。

范仲淹專題觀後感三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精髓,是以儒家的哲學思想為基礎的,泱泱大中華,淵源五千年,肥沃的土壤孕育出璀璨多姿的文化之林,而這文化之根、思想之源誰又能說不是出自孔子之門?

單看一部《大學》,就讓我們如沐春風,感受到了精神的陶冶與思想的成長。 “大學”,顧名思義,就是“大人的學問”,是針對於“詳訓詁,明句讀”的“國小”而言的,是關於成年人個人修養和治國安邦的學問。在《大學》之中,提出了做人的三個綱領,即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還有八個總的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儒家所提倡的人生準則是以個人的道德修養為基礎,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從而達到“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目標。

在儒家經典中,提的最多的就是“君子”一詞,而一個人只有完成了上面提出的各專案標,才算具有了“君子”的品性,才算達到了立於天地間的基本要求。那麼,什麼樣的人才算是一個“君子”呢?

一個君子,不只是要有知識、能力,翩翩的風度,更要時時注重自己的人格修養,並且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相連,所謂“治國安邦”、“兼濟天下”。這正是杜甫“窮年憂黎元”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的政治抱負;也是李賀“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報國之志。多少的先賢志士,把個人的榮辱發展和國家人民興衰聯絡在了一起,他們心繫天下蒼生,一心為國為民,不計個人得失,潛心踐行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理想信念,為後人樹立了一座又一座生命的豐碑。我們崇拜他們的,不是他的才華、權勢,而是他們的人格魅力和民生情懷。

《大學》在講,《論語》在講,歷代的先哲聖賢都在孜孜不倦地告誡我們:要做一個君子!

在現代社會,更需要“君子”。有善良、端正的`品行,積極樂觀的心態,不但自己生活得快樂、幸福,也讓身邊的人感到快樂和幸福,同時敢於擔當社會和家庭給予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該做的一切,這就是一個當代的“君子”所為。

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但應該率先垂範,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修養,踐行君子的品行,更應擔負起承上啟下的歷史責任,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美德的傳承盡心盡力,讓我們的學生都能沉浸於傳統文化和美德的薰陶之下,感受先哲們偉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內質,從而做一個有文化、有品位、有追求、敢擔當的社會公民,將來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中堅力量,這也是我們的教育實質。

“富潤屋,德潤身”,以修身為本,胸懷家國天下,這是我們的先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標,也是我們後世炎黃子孫應該恪守的理想抱負。

范仲淹專題觀後感四


功底深厚,紮實的基本功遊刃於整個課堂。深深佩服她的課上得精彩:教學藝術高超,善於把握教學環節,很好地調動和引導了學生,整個課堂十分流暢,視野開闊,對教材的理解和解讀十分準確、透徹,能夠很好地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教給學生她用自己優美圓潤的音色,親切大方的教態,靈活的教學機智,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運用,層次清楚的課文分析,使學生在她的步步引導下深入理解了課文,把握了 文章的主旨。

一、文章設計獨特到位,大膽引用卻不落俗套。

教學機制抓住學生為主體的特徵,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敢於提問、善於提問,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在討論中訓練思維,並在課後作業中得到拓展

二、學習方法多樣,學生興趣高漲

作者簡介上,侯老師讓學生用事先蒐集的材料,對作者進行了介紹,用多媒體出示了范仲淹的《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讓學生對范仲淹的生平及為人處事有了大致瞭解,為下一步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字詞講解採用卡片式,解決方式新穎;感知課文,有課文視訊 朗誦、齊讀、範讀、自由朗讀、指名朗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朗誦中感悟。並在朗讀時,給予了學法指導,適時點評打分的方式也對學生起了激勵作用。

三、疏通文意時“授之以漁”

侯老師運用參與式教學的理念,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疏通文意,教師巡迴指導,傾聽小組討論,適時點評、鼓勵,在她的啟發下,課堂 氣氛輕鬆和諧,學生興味盎然,能主動探究,積極發言,既增強了學生合作參與的意識,也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然後,侯老師又對文言文翻譯的組詞法和 換詞法,進行了簡潔明瞭的介紹,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字

范仲淹專題觀後感五


經學習國文近兩個學期的時間了,至今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在上這門課的第一節課時,老師的熱情,老師的博聞強記的演說,都已經深深的讓我喜歡上了《國文》這堂課。這些,都是《國文》在第一堂課上,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直到如今我仍然對上課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但是,我更認為的是,是《國文》這本書和認真負責的老師,讓我記得了這一堂課。從那以後,如果,不是因為有特殊的情況,我都一定會按時的來上課。每一次的上課,都能夠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這些東西,讓我加深了對書中,一些名家的認識,我懂得了他們的故事,我懂得了他們的心酸。《國文》讓我學習到的更多的是對人性的認識和人生的理解,而不是空洞的理論以及說教。而這些是我在別的書本上學不到的。 二為什麼學習國文以及學習國文的意義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生活的任何內容都離不開語文。語文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它有優美的線條和斑斕的色彩,既道出了語文的複雜性,也說明了語文的重要性。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天生重要。”可見語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每一個從事高等教育的人都應當清楚地認識到:大學語文課是一門基礎性課程,是高等院校各個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除外)都應該開設的一門必修課;大學語文課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完善學生的人格、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等各個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門課程都無法替代的。概括起來講,大學語文課在學生求知、做人和終身發展等方面具有以下幾個作用:

1、豐富人文知識,提高人文素養。人文教育說簡單了就是人文學科的教育,包括語言教育、文學教育、歷史教育、哲學教育、藝術教育、道德教育等內容。大學語文課不僅包容了這一切,而且賦於其更加博大的內涵和更為生動的形式。如:本書中所選的《論語》、《老子》、《孟子》、等無一不是絕好的道德教育素材。大學語文課是大學裡最好的人文課程。屈原的憂國憂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朱自清在貧病交加中拒領美國的麵粉,這些都說明文學對人的巨大影響。政治說教是蒼白無力的,文學的影響卻是深入人心的,大學語文課在大學生人格塑造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門課程都無法替代的。

2、改善思維品質,提升創造力。人最關鍵的能力是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是創造力的核心。漢字是象形文字,漢語言是極易喚起人的形象思維活動的語言,是一種詞、句都富有形象暗示的語言;文學作品是形象思維的產物。因此,學習漢語言和文學,可以大大豐富人的想象力,增強人的形象思維能力,改善人的思維品質,提升人的創造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