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後感15篇(精)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7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名人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傳》讀後感15篇(精)

《名人傳》讀後感1

寒假,我頗有興致地閱讀了《名人傳》,拜訪了羅曼羅蘭筆下的三位名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瞭解了他們不同凡響的成就,以及他們那佈滿荊棘的成功之路,窮困潦倒、悲慘痛苦的生活。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勇者在不幸與艱苦面前所表現出的執著、堅毅,我也領悟到了人生的內在意義。

《名人傳》中,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傳》,雖然它字數不多,篇幅短小,但貝多芬對命運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卻深深地感動了我。

貝多芬的一生是痛苦的,但他的一生也是充實的。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要成為偉人,總要經歷一些磨難。貝多芬有著卓越的音樂天賦,前途本來應該充滿光明,可想不到的是,不幸就在他展望美好未來時悄悄降臨了。作為一位音樂家,自身最寶貴的財富——他的聽力大大衰退,他的愛情也因此而不順利,這對貝多芬來說是多麼沉重的打擊。他傷心欲絕,甚至想到以死了卻一生。但終於,他沒有向命運低頭。理智戰勝了他,他以自己的勇敢、堅毅、執著戰勝了命運,就像他說的一樣:“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將無法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頑強地克服了種種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完成了鋼琴曲《第三奏鳴曲》、《葬禮進行曲》的《奏鳴曲》、《第九交響曲》等偉大之作,用他堅強的意志譜寫了壯麗的生命之歌。

讀了《貝多芬傳》,我才真正明白這位受到萬人敬仰的偉大作曲家背後的血淚與汗水,煩惱與苦痛。我十分慚愧,想想自己在平時生活中遭到一點點的挫折就垂頭喪氣,輕言放棄,但這點困難跟貝多芬的不幸比起來,這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不值一提。也許我們沒有貝多芬的音樂天賦,但他的這種敢於鬥爭的勇敢精神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並且做到的。當我們在人生中遇到不順意時,想想貝多芬;當我們在埋怨上天的不公、命運的坎坷時,想想貝多芬;想想這位音樂奇才與命運的頑強鬥爭,你就會領悟到: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中跌倒了並不要緊,關鍵是要重新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擦乾失敗的淚水,就當命運是你的對手,像貝多芬一樣“扼住命運的咽喉,不被它所屈服”。從貝多芬身上,我還看到他對音樂的那份執著,他對自由的那份追求,我終於明白:我們每一個人要都有自己的理想,為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我們要堅守自己的人生原則,向著夢想勇敢飛翔,決不隨意放棄。只有做到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命運的主人,才能成就輝煌的人生!

《名人傳》教會了我許多深刻的人生哲理,陪我度過了一個特別的寒冬!

《名人傳》讀後感2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

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名人傳》就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一流的傳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譯者,使這部作品很快即成為經典名著,時至今日仍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二十世紀的前半期是人類歷史上風雲激盪也苦難深重的時期,羅曼·羅蘭創作《名人傳》,傅雷先生翻譯《名人傳》,都是有感而為,是要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鬥的勇氣。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裡,《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傳》非常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譯林出版社新出版的《名人傳》在尊重傅雷先生原譯的基礎上,校訂了舊版本的排印錯誤,對一些常見的人名和地名採用了現行譯法,原來夾在文中未譯的一些外文人名和地名也儘可能地補譯成了中文,這是為今天的讀者做了一件好事,使他們能夠更方便、更好地閱讀這部作品。

《名人傳》讀後感3

名人,我的理解是:偉大的出名的人,令人仰望。直到讀了《名人傳》後,才知道名人並不像我所想,一生輝煌,這些名人經歷的坎坷遠遠比常人多得多。

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貝多芬傳》。貝多芬是個偉大的音樂家,作曲無數。他不是什麼名門望族,出生於一個貧窮的家庭。幼年時,在父親一次次嚴格訓練下,貝多芬顯現出了他在音樂上的非凡才能。跟隨大師莫扎特學習作曲,莫扎特也為他的演奏感慨,預言他有朝一日能夠震驚全世界。

這個預言一點沒錯。但是因為家庭的次次拖累,貝多芬的求學生涯也經歷了不少的磨難。三十歲時,他才開始寫他的第一部交響曲。他感到聽覺日漸衰退,但他沒有選擇放棄,他對生活的愛和對藝術的執著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與絕望。在不停地與病魔作鬥爭時,他還創作出了許多作品。《第九交響曲》是他人生中的一部鉅作,但也預示著他生命的結束。

貝多芬一生都經歷著坎坷磨難,然而苦難孤寂的生活沒有打垮他,他始終堅定地守望著自己的信念,在孤獨並失聰的境況下,頑強地遵循著自己藝術的箴言,創造出古典和浪漫主義音樂藝術的巔峰,無人比肩!他的精神令許多人感動,征服了很多人。也包括我。他不屈不撓的、執著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米開朗琪羅傳》分為上下闋。上闋“搏鬥”,下闋“放棄”和尾聲“死”。米開朗琪羅一生痛苦,但他仍把全部的生命獻於事業,米開朗琪羅一生聖神,因為他偉大的心靈雕塑了永恆的靈魂!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工作狂,一腔熱血的不停工作。他沒有歡樂,只有超乎常人所能承受的痛苦,他也因此變得憂鬱,孤獨,脆弱,但他還是為了繪畫和雕刻傾盡一生,儘管換來的總是希望的破滅和意志的摧殘,但那是一個偉大的靈魂。他在極度痛苦煎熬中卻還能把他的全部奉獻給工作,他一生經歷過無數的挫折,然而總是沒有什麼能將他打到。我們生活中經歷的那些挫折,在他眼裡不過是一顆沙子,小小的沙子比起沉重的巨石根本不值一提。

“一百年前,俄羅斯一位偉人為我們這一代點燃了一支最純真的火炬,照亮了我們的青春。”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他有想象力,常為自己想象的故事傷心落淚,他那從不休息的大腦總是努力去思索人們內心之所想,他早熟的觀察力和記憶力,他銳利的目光,能在喪禮參加者的臉上看出他們是否真的悲痛。羅曼。羅蘭評價道。“絕對的真誠”救了他,在他行為最放蕩的`時候,他也能頭腦清醒地對自己作出毫不留情的批判。這種獨立判斷的做法,在他念大學時候已經用來批判社會習俗上和思想上的迷信。他看不起大學傳授的知識,不願做正規的歷史研究,因思想大膽而被停學。羅曼。羅蘭把托爾斯泰的一生比喻為“八十二年的生命為戰場的戰鬥”。“生命的全部力量,所有罪過和德行都參與了這場既光榮又具有悲劇性的混戰。——一切罪過,除了一種,就是他窮追不捨,即使到了最後的避難所也不肯放過的謊言。

三位名人的精神和思想帶給我許多感觸。他們有個共同點,那就是不怕困難,越挫越勇。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名人傳》讀後感4

當我翻開了這本記載了三個不同時期,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國籍,但在各自的領域裡有著巨大成就的人。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對於偉人,我們更多的懷著的是羨慕和崇拜。但是我們卻沒有想過偉人背後的辛酸付出和努力。膽識這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卻為我們描述了名人背後我們鮮為人知的故事。

貝多芬,一個在音樂領域上獲得極大成就的人,也是一個音樂的奇才。他的許多作品現在仍在被我們所熟知和被奉為經典。在我的想象中,貝多芬因該是一個長相較為英俊的人。但在這本書裡面。“短小臃腫,外表結實,生就一副運動員的骨骼。”竟然是對這偉人的描述了。

如果說是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在少年時期母親去世了的話,那麼他絕對是一個大家都會幫助和同情可憐的人。但是貝多芬,在1789年的時候,他的母親去世了,他不得不開始獨立自主生活起來,因為他的父親酗酒。因為從小的經歷,貝多芬開始漸漸變得難以讓人理解起來。

但是我相信,任何一個人倘若遇到了這種情況的話都會變成貝多芬這個樣子吧!但是不幸似乎再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身上。一個學音樂的人,他竟然雙耳失聰了。這個打擊,放在任何一個人的身上,怕事都會接受不了的吧!何況,名人、偉人,他們也適合我們一樣的普通人。貝多芬開始並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自己身邊的人。但是到了後來,他的雙耳越來越聽不見聲音,再也無法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他寫信給了自己的`醫生向他傾訴。

在別人看來,貝多芬是高傲的,是沒有人可以和他站在同一高度的。但是,我卻通過羅曼羅蘭的描寫,看到了一個在深夜中會哭泣的貝多芬,他的內心是痛苦的,別人不可以理解特,疏遠他,不與他來往,這個事情讓貝多芬的內心收到了嚴重的打擊和刺激。在我們看來,一代音樂家,因該是高傲的,偉大的,他的一生必定是光輝璀璨被眾人所景仰的,但是,他們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那麼順利。

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在1927年的三月二十六日與世長辭。結束了他光輝也可以說是坎坷的一生。然而,替他合上雙眼的,不是他的父親,也不是他的兄弟姐妹,更不是他的朋友。而是一位與素不相識的年輕音樂家—安塞爾姆·許滕布倫納。

成功的背後,不一定是努力和汗水,也有可能是是淚水和辛酸。

偉人,之所以是偉人,是因為他們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做到了常人不能做到的。、

一朵梅花,無聲的落在了桌上。香盡、茶涼。炭火也燒成了灰,我只覺得心頭起立,站起來推開窗子往外看,一片迷茫,原來霧大了。霧點凝結在松枝上,千百顆的松樹,千萬條的送針尖上,跳著千萬顆晶瑩的淚珠。——冰心《回憶母親》

賞析:這段話,把霧點比作淚珠,生動的寫出了眼淚很多。一朵梅花,可以看做是她的母親,把它養育成人,撫養長大。最後,確實無聲的落在了桌子上,悄悄的離開了。香盡、茶涼,卻是她母親最終結果。也看出了天底下的母親無私的奉獻和犧牲了。

《名人傳》讀後感5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他父親開始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

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

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 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裡,《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 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

《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志。

《名人傳》讀後感6

如果你說人的生命本質是快樂,無憂無慮,無牽無掛,那麼第一個跳出來反駁的人,一定是羅曼·羅蘭。因為他認為,“人生是艱苦的。”這在他的作品《名人傳》裡,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

《名人傳》,是羅曼·羅蘭選取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三人的故事,整理成傳記,組成的一本小合集。通過描述他們坎坷的一生,讚美他們高尚的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這三個人,分別是音樂家、藝術家和小說家,他們的出身不同、經歷不同、命運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在人生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創造不朽傑作而奮鬥畢生。他們被羅曼·羅蘭稱為“英雄”,而這種英雄,不是我們平日所指的戰績赫赫的勇士,而是“認清了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的真正的英雄。

貝多芬出身貧寒,一生坎坷,終年都在與命運多舛作鬥爭,在羅曼·羅蘭看來,他是真正的英雄們這支英勇的隊伍裡,最為堅強的,所以不惜花了濃重筆墨來描述貝多芬的外表:“額角隆起,寬廣無比。烏黑的頭髮,異乎尋常的濃密,好似梳子從未在上面光臨過,到處逆立,賽似“梅杜薩頭上的亂蛇。眼中燃燒著一股奇異的威力,使所有見到他的人為之震懾,但大多數人不能分辨他們微妙的差別。因為在褐色而悲壯的臉上,這雙眼睛射出一道獷野的光,所以大家總以為是黑的,其實卻是灰藍的。平時又細小又深陷,興奮或憤怒的時光才大張起來,在眼眶中旋轉,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們真正的思想。”貝多芬的命運主旋律就是“孤獨”,親人背叛、朋友疏遠,而他自己又疾病纏身,但是他不肯屈服,即便耳聾之後,也能戰勝痛苦和困難,創作出流傳至今的震世之作!

米開朗基羅物質上不像貝多芬那麼清苦,出生於佛羅倫薩一個富裕家庭,擁有較好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底,但是生不逢時,國家動盪不安,多災多難,他受時政約束不能盡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內心悲憤不得志,但他並未屈服,而是通過大量充滿力量的作品,去表現自己熱愛祖國和自由的精神,抵達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

而生於貴族的托爾斯泰,則清高而純潔,衣食無憂的他卻蔑視自己所擁有的物質上的一切,不肯虛度年華,也不肯享受榮華,他心懷悲憫,同情下層民眾,在思想上,他是孤獨的,但是他把偉大的抱負都付諸於偉大的作品,成為了精神苦難之上的英雄。他的故事,在《名人傳》中被描述得最詳細,讓我們在《安娜·卡列寧娜》《戰爭與和平》《復活》等作品之外,看到了一個博愛、敏銳、虔誠的托爾斯泰。

其實每個人的生命中都要經受這樣那樣的困境,而《名人傳》裡這三位英雄,就如突破黑暗後的日出般耀眼,他們在孤獨與靜寂中與命運進行著頑強的鬥爭,或貧窮、或禁錮、或煩惱……但他們從未跌倒。“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而他們正是憑藉堅強的信念,闖過一關又一關,最終成為歷史長河中永遠生輝的星!

《名人傳》讀後感7

音樂家、藝術家、文學家,三個巨人。

忍者永不言棄

“我窺見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標,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如果我擺脫了這疾病,我將擁抱世界……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絕不能讓我屈服……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是多麼美!”

這是貝多芬發自內心的呼喊。

從1815年開始,貝多芬就只能和別人在紙上交談了——一隻無形的手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拿走了。這對他無疑是致命的打擊,他曾想放棄作曲、離開祖國、過隱居生活。但經過了不知多少個不眠之夜的思考,不知多少次激烈的思想鬥爭,他終於開始面對命運、頑強耕耘,寫出了交響曲《英雄》《田園》《命運》,鋼琴協奏曲《皇帝》,小提琴奏鳴曲《克魯採》,鋼琴奏鳴曲《華倫斯坦》《熱情》,歌劇《菲德里奧》……

有個叫密契爾的人,他也許沒有貝多芬著名,但也有貝多芬的精神。他曾自認為世界上最倒黴的人:46歲時因車禍燒得面目全非,51歲時又因墜機造成癱瘓。但他不甘心屈服於命運的安排,最終憑藉自己的頑強意志,成了既是受人愛戴的演說家,又是事業成功的企業家。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不管他們是平凡還是出名,凡是有貝多芬精神、與命運抗爭的人,都是偉人。

貝多芬的堅強意志在他的音樂中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他的精神和音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的墓碑上,刻著這樣的話:“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並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能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

勇者無所畏懼

米開朗琪羅的性格可真不是太好:軟弱、膽小、多疑、優柔寡斷、做事有始無終……但在藝術上呢?為了尋找好材料,他在採石場一呆就是幾個月;為了運送精心挑選的石料,他親自帶領工人開山築路;為了使壁畫保持鮮豔不脫落,他摸索顏料配方,一有差錯就得從頭再來,於是嘗試了又失敗,失敗了再嘗試;為了建造陵園、鑄造銅像,他不得不從頭學習自己完全陌生的領域——鍊銅術、建築學;為了掌握人體的結構,他用屍體來解剖,不僅惹來人們反感,還累得大病一場……他在生活中也許不勇敢,但在探索藝術時,他從未膽怯過!

馮剛,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也有著這樣超人的`勇氣。為了將野生動物的美展現在人們面前,從而喚起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他揹著十幾公斤重的照相器材,足跡遍及天山南北。為拍藏羚羊,他克服了高山反應,擺脫了重重困境;為拍野犛牛,他孤身步行8小時,凍壞了雙腳;為拍蒙古野驢,他曾在40℃的高溫中迷路14小時;為拍大白鷺,他裹在雨衣中等了4個多小時……他和米開朗琪羅一樣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勇氣十足。

米開朗琪羅一生作品無數,他卻因未完成的太多而認為“虛度一生”。其實他不知道,只要是勇敢地與艱難搏鬥的一生,都是成功的一生。

《名人傳》讀後感8

 一、貝多芬傳

在生活當中是不是會出現音樂大師貝多芬的影子——比如說像他一樣在逆境中成長出來的人,等等。而且你一定會在某些地方聽過《命運交響曲》等一系列偉大的作品。那麼好,現在我就帶領大家從書中來讀一讀他吧!

貝多芬的一生可說是一部史詩般壯烈的悲劇。路德維夕,凡,貝多芬一七七零年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可隆附近的波恩的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貝多芬的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洶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一個僕人,一個廚子的的孩子。艱苦童年,愛情失敗,疾病纏身,貧困交加。貝多芬的童年是艱苦的,不象摸扎特般享受過家庭的溫暖。一開始,他的人生就是一場艱苦而殘酷的鬥爭。他20歲就離開了自己的家,到外面謀生,就當他在音樂界嶄露頭角的時候,他的耳朵幾乎聾了,但是,他憑著對音樂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賦,創作了許多著名的鋼琴奏鳴曲和交響樂曲,成為聞名世界的一代音樂家。眾所周知,貝多芬不僅身材矮小,容貌醜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後來發展到耳朵失聰。可是這位自尊心極強的音樂家仍然相信,“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握住命運的咽喉。”顯而易見能看出他對命運不屈服的堅定信念及超凡脫俗的高尚精神。

他是一個心靈偉大的音樂大師,性格激昂,有著偉大的人格。他竭力為善,愛子尤甚於一切,追求真理。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但他卻創造了歡樂給予世界!

二、米開朗基羅傳

米開朗琪羅生於義大利的佛羅倫薩,那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他是一個精神的貴族。他是個天才。可他的意志卻不是英雄式的。他心地膽怯,優柔寡斷,謹小慎微。危險來臨之際,他第一個動作就是逃避。他從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極少的麵包與酒來支援他的生命。他是一個極其矛盾的悲劇人物。

可是他對帶上天的不公依然堅持著活下去,它無以倫比的勝的'決心是可敬的!所以大師留存下來的作品,無論是建築、雕塑還是繪畫,任何一件都已成為不朽,它們與他一樣名垂千古。

三、托爾斯泰傳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髮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脣,寬闊的耳朵,因為無法改變醜相,童年時倍感痛苦。他在一個叫卡讚的地方讀書,成績平庸,他是孤獨的。

他為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變成了實用的性質與物質的了。他慢慢地也學會了放蕩自己。但最後,有一樣東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

在托爾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對現實的無情批判以外,還熱切鼓吹悔罪、拯救靈魂、禁慾主義、“勿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等觀點,宣揚一種屬於托爾斯泰自己的宗教“博愛”思想,人們稱之為“托爾斯泰主義”——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惡,博愛。

《名人傳》讀後感9

學校叫我們所有人買一本《名人傳記》,我買後就開始讀起來,在書大部分的夫人都是愛漂亮的,但是居里夫人不是這樣的,她漂亮是漂亮,但是她並不愛漂亮,她把金錢,外表和權力都看做身外之物。她的祖國波蘭被侵略者給侵略了,並且不給她讀書,這可是對她沉重的打擊。她從小就愛學習,所以,她和她姐姐商量,最後決定去英國開始她們新的學習之路。在英國的學習生活中,她愛上了一個小有名氣的科學家,他的名字叫做埃爾·居里。他們在無意之中達成共識,後來慢慢的相愛。他們結婚以後,在無意之中發現了鐳這一元素。當時,還沒有多少人同意居里夫人這一觀點。後來,居里夫人為了證明這個觀點,搞到了一些可能含有鐳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裡搭起一口大鍋,當提煉的工具,他們就在院子裡煉製鐳,再到實驗室分析。那是,他們還沒有正規的實驗室,他們就在一個以前停放屍體的小木屋。在這種環境們學校叫我們所有人買一本《名人傳記》,我買後就開始讀起來,在書中,叫我最記憶猶新的名人是居里夫人。

大部分的夫人都是愛漂亮的,但是居里夫人不是這樣的,她漂亮是漂亮,但是她並不愛漂亮,她把金錢,外表和權力都看做身外之物。她的祖國波蘭被侵略者給侵略了,並且不給她讀書,這可是對她沉重的'打擊。她從小就愛學習,所以,她和她姐姐商量,最後決定去英國開始她們新的學習之路。在英國的學習生活中,她愛上了一個小有名氣的科學家,他的名字叫做埃爾·居里。他們在無意之中達成共識,後來慢慢的相愛。他們結婚以後,在無意之中發現了鐳這一元素。當時,還沒有多少人同意居里夫人這一觀點。後來,居里夫人為了證明這個觀點,搞到了一些可能含有鐳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裡搭起一口大鍋,當提煉的工具,他們就在院子裡煉製鐳,再到實驗室分析。那是,他們還沒有正規的實驗室,他們就在一個以前停放屍體的小木屋。在這種環境裡,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她終於發現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鐳。

她本來可以去申請專利,從而獲得大筆的財富,可是,她沒有這麼做,她毫不猶豫的將鐳的提取方法公告天下。後來,居里夫人竟然連買一克鐳的錢都沒有,最後,還是一個女記者幫助了她。

我十分欽佩居里夫人,她金錢和名利為糞土,她一生中一共得到 10 項獎金, 16 項獎章, 107 個榮譽稱號,特別是倆次諾貝爾獎。她將所有的獎金給了科研和戰爭中的法國,將所有的獎章送給 6 歲的小女兒做玩具。

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就想她科學成就一樣,在人類文明史上崇仰的熠熠生輝。她堅強,她意志純潔,她嚴幹自律,使我不得不肅然起敬。

《名人傳》讀後感10

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名人是多麼偉大、多麼光鮮亮麗、多麼幸福,受到人們的尊敬,多麼優秀、完美。有些的確如此,但在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筆下的三位名人,在他們優秀的品質下面,卻有著並非常人能夠接受得了的遭遇。他們有各自的性格,各自的優點,也有各自的缺點,這證明了常人所認知的偉大無缺點的錯誤觀點。這一系列說明,名人、偉人並非一生下來就是名人、偉大的人,而是奮鬥,是努力拼搏到的。

作品裡,作者一共就講述了三位名人的一生歷程: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

一、貝多芬。貝多芬一生挫折不斷,從小就家境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時,就挑起整個家庭的生活重擔。二十五歲時剛剛在樂壇嶄露頭角,不幸耳朵又開始失聰,這一切的一切,並沒有將他擊敗,而是所有的磨難只是使他變得更加堅強、執著。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貧窮卻不趨炎附勢,亦不迎合潮流,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誠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歡樂,卻創造了歡樂奉獻給了全世界。聽吧!那從未停斷過的《命運》,那對生命的呼喚,是多麼悲壯,多麼悲壯!

二、米開朗琪羅。米開朗琪羅比較幸運,既無殘廢、又不貧窮,出生在頗有聲望的市民家庭。然而,他在精神上受的折磨比誰都多,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得不為教皇們的光榮勞碌彈終身,拿他當牛馬使喚。然而,他也有弱點,軟弱、多疑、優柔寡斷,做事常常有始無終,不止一次屈服於強權。當然,這也再正常不過了,畢竟名人也是人,而不是神——但這無損於他們的偉大。然而,沒有人比米開朗琪羅更不滿足於宗教藝術,更醉心於表現人的力量,尊嚴和意志,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一,他的藝術理想是巨人式的。

三、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的情況完全不同,他是名門貴族,地位優越,衣食無憂,總之,他是個“什麼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蔑視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他的文學聲譽,惟獨渴望擁有他的所未知的——生命的真諦。旁人眼裡的幸福生活非但不能給他帶來幸福感,反而成為精神上的`沉重負擔;他因執著於自己的信念而受到來自壓迫者和被壓迫兩方面的壓力,甚至得不到親人的認同和理解。

這三位名人的故事,讓我們受益匪淺,人這一生的價值,是靠自己創造的,要想讓生命迸出火花,沒有任何的捷徑,也不必乞求於神靈。生活是廣闊的,並非是到處陽光滿地,有時也會遇上風雷雨電。人生是平等的,只有靠自己努力奮鬥,幸福也就產生於奮鬥的過程之中。不經奮鬥得來的享受還會帶給人任何歡樂。要始終記住的一句話正是貝多芬所說的:“人啊!靠你自己吧!”

《名人傳》讀後感11

《名人傳》讀後感寒假裡我的生活過得很充實,讀書是其中最令人愉悅的。一本好書,不僅能鼓舞人,還能使人更深刻的認識世界,瞭解人生。《名人傳》就是一部讓我感悟最深的書,它是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的。

《名人傳》描述了處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會令我們啟示更多,獲得更多。雙耳失聰的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與命運抗爭的音樂,為後世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堅韌不拔,自強不息,扼住命運的喉嚨,“用痛苦換來歡樂”。

正如他所說:“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此擔當患難。”“噢,人啊,你應當自強不息!”痛苦的米開朗琪羅用他一生的血淚創作出不朽的.傑作。面對敵人給他的種種困難,他總是以堅定的意志來面對。他那偉大的心靈猶如高聳雲端的山峰,在浩然長空之中,在碧波雲海之間,那麼偉岸,那麼聖潔。文壇巨匠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說中描寫了萬千生命的渺小與偉大,他用自己的不朽作品向世界傳播著愛的種子。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他們都經受了痛苦的考驗。面對人生的劫難和世間的悲苦,他們從來就沒有一絲的惶恐與顫抖,他們英雄的姿態是那麼桀驁不馴,有如波濤,有如飆風,不住的吹響歡快的號角。他們從來就不諱言痛苦,而事實上,他們的痛苦在常人看來又是難以想像的。他們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沉淪,那麼就定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有些人面對困難就畏縮不前,而有些人則勇往直前;有些人面對小螞蟻一樣的小生命就一味的把它給踩死,而有些人善良的人看著它們慢慢遠去……這就是區別,人生的區別,心靈的區別,意志的區別。這些事例,我們的生活中都能遇到。對待命運的不同態度,是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悲慘的命運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頭上,他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享有的盛名並不能免除痛苦的考驗。”

而我們通過閱讀他們戰勝苦難的經歷,也可以自覺的承擔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遭受苦難的不止是我們,還有許多偉大的靈魂於我們同在,與我們分享苦難。《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我們要學習他們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堅韌不拔的意志,遇到挫折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聽,貝多芬雄渾的英雄交響曲,又一次奏響……

《名人傳》讀後感12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書中的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基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印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訓:“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身殘志堅,矢志不渝貝多芬一生挫折不斷,從小父親常用暴力逼迫他學習音樂,又在17歲時痛失母親,年紀輕輕就要挑起家庭的生活重擔。在1799年,他雙耳失聰,可聲音對於音樂家來說無疑是生命。

然而,當這一切磨難降臨到他身上時,他並沒有選擇逃避或放棄,而是一個人勇敢面對,留給後人大批世界名曲。羅曼羅蘭曾說:“這個世界沒有給他應有的快樂,他卻把自己創造的快樂毫無保留、毫無怨言地給予了這個世界。”他的不屈,他的堅強,他的無私奉獻以及他對音樂事業的執著追求,都令我深為佩服,我們應將這個身殘志堅,矢志不渝的偉人牢記於心——貝多芬。超凡脫俗,狂野不羈他,是米開朗基羅。他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芬奇與拉斐爾都合不來。

我不太認同他為人處世的方式,為了生活,他卑怯地在暴力面前低頭,甚至否認自己曾經的朋友。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傑出的雕塑家。與貝多芬相同,米開朗基羅的童年並不美好,父親性格暴烈,母親早逝,所以他自幼便認識到了人生的殘酷。米開朗基羅一生追求進取和自由,從未放棄對藝術以及自我的'要求,也正是這種對藝術的嚴格要求,他鑄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驚歎的作品。而就在死神降臨的前一天,米開朗基羅仍在為藝術工作。這讓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敬業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也只有熱愛生活,感受生活賜予的分分秒秒,才能挖掘出生活中的點滴快樂。我們應將這個超凡脫俗,狂野不羈的偉人牢記於心——米開朗基羅。目光犀利,心靈仁慈他,是列夫托爾斯泰。

與貝多芬和米開朗基羅不同,他出身於貴族,財富眾多,卻生就一副農夫臉。他並非因此而失去對自己的信心,過於成熟的觀察使它擁有犀利的目光,懂得從別人的面容上探尋哀愁,不久後,托爾斯泰就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他深入生活,關注現實,走進民眾,創作出了巔峰之作。托爾斯泰對普通民眾非常親近,也非常尊重他們。他努力去了解百姓的痛苦和要求,領悟人民的道德情操和學習他們的語言,親自看到了社會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努力接近人民,全身心地投入到對人民群眾有益的工作中去。他用自己坎坷和多難的一生書寫著對真誠和善良的堅定信念。這種執著的精神將成為一顆啟明星,照亮和引導後人前進的道路。我們應將這個目光犀利,心靈仁慈的偉人牢記於心——列夫托爾斯泰。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難,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生命充滿意義!

《名人傳》讀後感13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知識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名人傳》描述了處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任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感受他們為去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從而獲得更多。

《名人傳》非常好的印徵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智。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展開恢復其豐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貝多芬從霎那光輝享受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鬥爭,儘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瞭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於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執著,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用痛苦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

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他有力量,他幸生來就是為了奮鬥,為了征服的,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祈望的。他是精神貴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精神與心靈也無能為力。這種瘋狂的激發存在於一個過於柔弱的軀體和心靈中無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從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聖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韌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會衝破精神上的束縛,他在鬥爭的捨棄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

而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時撫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的緊跟著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的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的體會到,他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為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

這僅是我所收穫的,但我覺得只要更加細心定會挖掘出更多財寶。

《名人傳》讀後感14

《名人傳》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學家、小說家、劇作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三位名人的“英雄傳記”。

傳記裡的三人,雖然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兼畫家,另一個是小說家,各有自己的園地,但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立大事業者,不謂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基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這部名著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貝多芬的故事。這位音樂大師是在那鮮為人知的困境中磨練出來的。他的一生飽經磨難,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摧殘,然而正是磨難造就了他的偉大。他的童年可謂悲慘。當他的父親發現了他的音樂天份後,便常用暴力逼他學音樂,把他關在屋子裡練小提琴,從不顧及貝多芬的感受。在貝多芬16歲時,他的母親不幸去世了,他的父親也因此成了一個揮霍無度的酒鬼。這些不幸全都壓到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氣變得暴躁古怪。但他卻更努力,很快他便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當他沉浸在音樂和成就帶來的歡樂時,他卻耳聾了。這對於音樂家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面對接踵而至的困難和痛苦,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命運抗爭,使他的音樂境界更上一層樓,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更是寫下了不朽的《歡樂頌》……

這就是貝多芬的一生,他的'一生就如一部史詩般壯烈的悲劇。艱苦童年,愛情失敗,疾病纏身,貧困交加。貝多芬從剎那光輝萬丈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的不幸經歷到老年追求歡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快樂,他卻給世界創造了快樂!我感到他的品格是無比崇高的。

寫到這裡,我不得不對自己作一個深刻的反省。我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磨難也經常阻礙我前進的道路。但與貝多芬相比,我所受的挫折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有好幾次,我的考試成績不理想。為此,我總是躲在家裡大哭一場,沒有勇氣面對這一切,甚至自暴自棄。現在想起來,我覺得自己的行為十分可笑。為什麼我不能勇敢地站起來,直面挫折?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感謝上蒼給予自己一次“小小苦楚等於激勵”的機會,好讓我擁有更大的勇氣向前邁進。現在,我每次聽貝多芬創作的《英雄》、《命運交響曲》等名曲時,都情不自禁地為之動容,隨著旋律的起伏而震撼、感動。貝多芬大師的一生,完全奉獻給了人類社會。他讓人們銘記於心的是久傳於世的史詩樂章。

在《名人傳》中,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崇高精神。今後我會直麵人生,去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名人傳》讀後感15

他,是一個有獨到想法,超凡脫俗,對藝術有主見,思想唯美,藝術創造無與倫比,極其矛盾的悲劇人物。狂野,不羈是對他最佳的形容。他欣賞自己,讚賞自己,從不答應別人把他當藝術家來看。他就是米開朗琪羅。

為什麼讚譽他有獨到想法、超凡脫俗呢?因為他從小被寄養於一個石匠家裡,十分用功於素描與繪畫。人們都說他從小受到石匠的薰陶,仍期盼著一種更偉大的藝術。文藝復興的東風,把這個有著堅定信念的米開朗琪羅變身為希臘雕塑家。在《半人半馬怪與拉庇泰人之戰》這座令他驕傲的浮雕中,充滿著力與美,充分反映出他成熟時期的武士式的靈魂與粗狂堅強的手法。

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使米開朗琪羅對藝術的理解擁有自己的那份主見。說到這兒,就一定要提及那件眾所周知的事情了。一塊巨大的、無人敢上手雕琢的白石,米開朗琪羅勇敢地接了過來。主人去看這座雕像時,為表示他的高見,提出批評:鼻子太高了。米開朗琪羅拿了把剪刀和一些石粉上臺架後,輕輕動了幾下剪子,再慢慢散下若干粉屑,但卻一點也沒有改動鼻子原來的形態。

“現在請看。”

“現在,”主人說,“我更喜歡它了。你把它改得更有生氣了。”

米開朗琪羅走下臺架,暗暗好笑。從這件著名的《大衛》雕像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幽默的輕蔑與悲哀。

再者,他也的確擁有無與倫比的藝術能力及思想唯美的'特質。他將其天賦與創造力全部獻給了藝術。建築莫過於他最榮耀的藝術實踐了。當他被指派為教堂建築師時,他不要報酬,拼命為此設計奮鬥了十六年。

上帝按照自己的樣式造人,他以自己的方式成就上帝。

與此同時,這麼精彩的人,為什麼又稱之為極其複雜、矛盾的悲劇人物呢?他,賦有英雄的天才而沒有實現理想的願望,擁有決斷的熱情卻沒有激奮的意志,這是多麼可悲的矛盾啊!是天才,因為除了天才沒有人會被自己的思想這樣束縛。這如同一個征服者投入他的懷抱把他制服了。他的意志簡直一無所能,甚至也可以來說他的精神與心靈。這是一種駭人的生命,是他太羸弱的肉體與靈魂所不能承受的。有熱情,他也曾寫道:“我為了工作而精疲力竭,從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工作過,我除了夜以繼日地工作之外,什麼都不想。”他總是這樣為事業而瘋狂,被勞作所束縛,沒有誰能夠幫助他。

其實,可悲並非在於他那孤獨、冷僻的性格,而在於他對自己的冷漠。因為他和自己不能生活,不能作自己的主宰,他否認自己,與自己鬥爭,毀壞自己。他的靈魂永遠壓迫他的天才。有這樣一種“反對自己”的命運,所以他不能實現他任何偉大的計劃。

米開朗琪羅,這個一生都在不息的藝術衝動與創造中渡過的人。無數的失敗,無數的成功,成就了他充滿坎坷的一生。最終他用自己的精神和生命為人類留下了無限寶貴的財富,也包括無限的猜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