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傅雷家書》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5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1

自古以來,父母都是最疼愛孩子的人,可是夫婦間總有著不一樣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傅雷夫婦將這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或許這就是《傅雷家書》能夠暢銷不衰的原因吧。

傅雷是有名的翻譯官,而他的兒子聰又在國外發展音樂,所以家書中的家教家風,顯現的底色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家書中濃濃的父愛與母愛,有時卻不能直接表達出來。因為父親總是在國家和聰的角度思考。一次,聰想要回國,作為父母,當然是期望漂泊海外的兒子能回家看看。可傅雷的回信中卻有這麼一句:“每年回國一次,在體力、時間、金錢方面都太浪費。期望多研究。”夜色中他合上書,強壓著心中的不忍與思念寫下這句話的場景漸漸在我眼前浮現。

這父愛是要有多強,才能到這種不顧自我,只顧外界和兒子的境界啊!

聰的音樂天賦一點也不低,再加上刻苦努力,演唱會往往很成功。這個時候,父親總會寄來這麼一句:“在獲得成功的同時必須深深的檢討自我的缺陷。”,以此來澆滅聰驕傲自大的小火苗。

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期望,可成功卻必然需要付出努力。對於聰刻苦的'練習,傅雷卻又常常勸說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需要讓自我太辛苦了。”只是不明白,聰有沒有把這句忠言聽進耳朵裡呢?

母親卻又與父親截然不一樣。“究竟派你在哪個團體裡學習?與夏部長見過面了嗎?樓伯伯那裡去了沒有?”母親的信裡,出現最多的就是問號了。既然傅雷承擔了一個嚴師、嚴父的形象,那麼母親就當起了一位“慈母”,“小棉襖”,不斷的溫暖著在異國的兒子。時不時穿插的幾句告誡,讓聰心裡的警鐘又一次被敲響。

之後聰結婚之後,母親又更加展現出了她的母愛:“記得有時候要放下工作,多陪陪妻子。”……

相對於父親的嚴厲來說,母親的溫暖能撫平聰心中因嚴厲而起的不滿。也就是因傅雷夫婦的相輔相成,才讓聰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少了幾分煩惱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2

讀了這一則家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話是:“你說常在矛盾與快樂之中,但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證明。”

初讀《傅雷家書》,令我記憶最深的便是傅雷的第一封家書,因為那是一封我從未?過的如此真切動人的父愛表露。第一封家書主要講述了傅雷舉家為傅聰送行的過程以及傅雷對兒子培養過程中的反思。說真的,家書的開頭樸實無華似乎有種白描的手法,只簡單地勾勒出送行的痛苦場面,讓人不禁心生厭倦,而接下來,傅雷的一句:“像失去了什麼東?似的,”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內心。在我看來這句話是多麼的`難以讓一個男人說出,他雖然深切地表達了難捨難分的情感,但他卻又表達了一個人的難以取捨,不敢對孩子撒手讓他自己勇敢地拼出自我。

初讀這句話還讓我誤認為是傅聰母親之言,沒想到此書卻為傅雷所書,所以我不由得震驚傅雷這一句如此柔情的言語。他彷彿讓我深深地走入了一個父親的內心最深處,他帶給我的不再是一個剛毅、堅強、冷漠的父親形象,卻令我看到了一個鐵?柔情的大愛男兒。是這封樸實無華、不加繁綴的家書使我一下子便走進了一位父親的內心,他讓我走到了從未進入的境界,更令我從內心又一次重新定義了父親這一形象。

對比傅雷與我的父親,我想在下文我又發現了共同點,下文中傅雷進行了一次反思,就他在傅聰少年時曾打過傅聰,他感覺自己很對不起傅聰,不該那樣的粗暴。我想,傅雷能如此柔情而自己的父親又何嘗不是呢?每一位父親不可能是不愛自己子女的,然而有時方法或許不當,我們也應暫時接受,事後哪怕多多地溝通校正也是可以的。畢竟我們最起碼要尊重父親,在細細地體會父親,體諒父親,理解父親不輕易流露的愛。

《傅雷家書》帶給我一次與眾不同的心路歷程。

《傅雷家書》讀後感3

讀這本《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傅雷夫婦對兒子孜孜不倦的教導,同時我彷彿感受到了自己的父母正在與我交流,不時地提醒我、鼓勵我、教導我……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傅雷一家人的優秀,無論是在藝術上的造詣,還是對國家民族的榮辱感,對人格尊嚴的的高度要求,這些都從書中字裡行間體現了出來。

這是在上世紀前期的中國,當時我國國力不足,一時不能滿足學生的高效學習,但是傅雷卻適時地為國人翻譯了很多的世界名著,在藝術上也體現很深的造詣。傅雷的長子傅聰,彈了一手好鋼琴,多次在國際大賽上獲獎,並努力鑽研多種語言……這需要多強的毅力才能實現呀!我得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對兒子的愛,他與兒子的'書信往來一直不斷,每一封都體現了傅雷對兒子的牽掛,他的每一封家書都十分認真地完成,毫無草草了事的意思,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穩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

傅雷在這些家書中強調了一些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問題等一系列問題,其中,傅雷對兒子的日常行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書中說“你車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見只要有實情、實事,不會寫不出好信”,爸爸經常告訴我寫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實感,老師也強調寫實,我突然覺得他們就在我的面前

這世界上的感情不侷限於那信中,全世界的父親都是這樣。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父親在細緻的呵護著我的生活。就像那時我考試失利,他就對我說:“孩子,不要怕我門要勇敢的面對一切困難,不論那困難有多強大。我相信你,因為你可是我的孩子啊!”他還在我學習過程積極的幫助我。他教育我,讓我更加堅定的在學習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我知道他總是和我並肩前行,這樣我的心裡總會多了那種令你安下心來的保護感陪我漸行漸遠……是他讓我挺起胸膛大踏步的向前走,綻放出最燦爛的自己。

用心詮釋什麼是父愛,用文字詮釋父愛,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如此父愛,但是我想他說出了世上所有父親想說卻又埋藏在心裡的那份濃濃的真愛。

父愛就是一本書,值得你一輩子用心去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4

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在這眾多的父母中,有一個父親有些特別——他用一封封家書,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強烈的愛國之情。字裡行間都流露著對兒子的愛與教育。這,就是傅雷。

傅雷是一位傑出的翻譯家。他一生翻譯法國文學作品和學術著作30餘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丹納的《藝術哲學》等,為中法之間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

傅雷還是一位嚴厲、盡責同時不乏愛心的父親,這個主要體現在他對兒子的教育中。在他去世的幾十年後,他的家人將他與兒子來往的書信輯錄為《傅雷家書》,收錄了1954年到1966年間,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兩個兒子的家信100多封。這本書信集出版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對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獨特見解。他認為,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這些家書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對居住海外的長子傅聰,傅雷只能通過書信對其生活和藝術追求進行悉心指導。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經歷為例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得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是我與我媽媽一起閱讀的。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和媽媽都受益匪淺。媽媽表示,傅雷的教育方式很特殊,並沒有過多的動作,只是用一封封書信來教導孩子。她還說,從今往後,她會每年寫一封書信給我,會在信中鼓勵我,激勵我,關愛我,像傅雷一樣。

傅雷是偉大的父親,用平凡的家書,造就兒子的成功之路。我也感謝《傅雷家書》出現在我生命中,給予我指導。

《傅雷家書》讀後感5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河流,川流不息,那激起的浪花,折射著靈魂最耀眼的光芒。 ——— 題記

傅雷先生曾在給兒子傅聰的信中說:“孩子,你就像那歐洲的河,萊茵,江聲浩蕩,鐘聲復起,天已黎明,碧波盪漾。” 這句話中不乏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欣賞、讚美與拳拳愛意,但更多的卻向我們闡明瞭一個哲 理:人人心中都有條河流,或源遠流長,或洶湧澎湃,都展現出別樣的 風采。

翻開《傅雷家書》,書中不止有傅雷夫婦的噓寒問暖,更有父子、母子對哲學的探討,對人生的理解。“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 ‘通’, 方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 一句句的話語如一道道靈魂之浪,啟迪著傅聰的心靈。我認為傅雷先生心中的河流是長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他有父親的寬厚與仁慈,也有嚴肅和認真。面對孩子,不辭辛勞地寄去一本本書籍,一封封家信,有時展現江平岸闊,風正帆懸,對生活充滿信心;有時展現大浪淘沙,驚濤拍岸,嫉惡如仇的態度;更有遇到不公,寧折不彎、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 這一切,都在他心中的江水裡奔騰著翻滾著。

長江的偉大,在於其深厚淵博,寬廣無垠的胸襟;而京杭大運河,則在於其哺育眾生,敦厚淳樸的品質。我認為,傅聰的母親朱馥梅心中便有一條這般的河流。她的'文字樸實無華,卻仍能感受到滿紙的母愛溫暖,如那平緩如鏡的運河之水溫潤婉轉,晶瑩剔透;她所表現出來對兒子的關切,對丈夫的體貼,化為那涓涓河水,悄無聲息地浸潤著我們的心靈。

心靈的碰撞,迸發出熱烈的火花;精神的河流之交匯,亦在交融之間,使思想變得愈發深刻。傅雷夫婦在家信中常提及對文學、音樂、藝術的見解。“要使你的思想深邃,必先訓練你的文筆。”傅雷先生對傅聰如是說。百川入海,方見大海的廣闊。傅聰在與父母一次次的書信交談中也昇華了自己的思想。傅雷先生也毫不拘束,在與兒子的信裡,宛若知己攀談。父親充滿正義,言行一致的性格深深地影響了傅聰,如一雙無形的手,指引著他,讓他永保一顆赤子之心。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條河流,每個人都是世間獨特的存在。但惟以淡薄、專一的心態,不懈努力,方可明靜如初,閃耀出奪目的光彩!

《傅雷家書》讀後感6

第一次聽到傅雷先生的名字,以為他是個外國人,後來瞭解到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同時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我對他是十分敬佩的。

因為傅雷先生的關係,我買了《傅雷家書》來看,雖然只是簡單的書信,可裡面包含的卻是濃濃的愛子之情。

因兒子離得較遠,因此傅雷先生自能用比較獨特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寫信。當然,在這些書信中也透露出傅雷先生對自己孩子的牽掛和愛。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傅雷先生總是耐心在書信的指導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或許有的人認為這是一種嘮叨,這不是嘮叨,這是愛,是無私的父愛,是不求會好的父愛。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父愛在無形中教你如何堅強、自立。

在書信中,傅雷先生自責自己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這是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先生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裡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

傅雷先生對兒子的教導方式,是中國父母的好榜樣。但我不希望家長不要只學傅雷先生的一個“打”字,那樣光打孩子只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痛苦,要是“打”會有樂觀的結果,那麼孩子們還有什麼生活的餘地。我只希望家長能用平和的口氣和的'口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談談。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麼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啊!

父愛如山,他們雖然沉默,卻用寬厚的肩膀承載起子女的每一次成長,母愛如海,她們用柔軟的胸懷,包容我們一次次的任性。《傅雷家書》不僅父母需要讀,孩子更需要讀,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父母,讓所謂的“代溝”不再成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障礙。

《傅雷家書》讀後感7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在一生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有時候挫折也是我們人生畫卷中的一筆濃重色彩,如果人生道路上只有成功沒有失敗,那這個人生便變的單調乏味。

傅雷在兒子受挫後,對兒子說:“人一輩子不可能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只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像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我只求得心裡平衡”。這值得我們每個人引以為鑑。世界上多數偉人的成功哪個不是經歷了艱難,挫折及打擊呢?居里夫人為研製出鐳而不惜放棄自己的美好生活及家庭,歷經艱難困苦才取的了成功。無人知道她的`成功裡包裹了多少汗水,人們看到的只是成功後的她,也許無人關注在研製過程中她到底有多難!

生活往往就是如此殘酷,只有經歷過失敗的人才人更加明白“成功”的來知不易。但是他們都沒有因為遇到挫折與失敗而臨陣退縮,卻是樂觀的面對人生中坎坷與低潮。所以我們也要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去分析,徹底的感悟,才不至於被過去的陰影所侵蝕。在生活中很多現實是不能逃避,錯誤還需正視,冷靜的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吸取失敗的經驗及教訓,引以為鑑。這樣就能夠無堅不摧,就可以不怕打擊和挫折,鑄造一個在現實生活中的強者。

杜牧的一首詩說過:“勝敗兵家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對於那些挫折與,打擊,關鍵在於是否能把失敗的壓力轉化為成功的動力,讓失敗成為我們人生路上的一筆寶貴財富。所以我們應學會微笑看待人生的每一次失敗,這不僅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境界。微笑著面對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煩惱,而贏得的卻是整個世界。

我們應該相信,人生不可能永遠烏雲密佈,太陽總有出來的一天,而當風雨過後,將會是更加明朗湛藍的天空,以及五彩斑斕的彩虹。

《傅雷家書》讀後感8

“真誠待人,認真做事”寥寥八字,便是傅雷夫婦對傅聰教導的根本。在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傅雷夫婦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談藝術感受,談日常瑣事,發自肺腑的關心匯成了一句句教導,而句句教導匯成了封封家書,從而成就了《傅雷家書》這本永恆的經典。

“今天睡午覺,剛剛朦朧閤眼,又是心驚肉跳地醒了。昨夜月臺上的滋味,多年來沒嚐到了,胸口抽痛,胃裡難過,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今兒一天好像大病之後,一點勁都沒得。”當兒子遠走異國他鄉,做父母的自是免不了傷感。讀到這段話時,那六十多年前月臺送別的場景彷彿就在我眼前。雙親眼裡掩不掉的離別愁緒,兒子心中藏不住的雄心壯志,隨著月光的流瀉蔓延開來。可憐天下父母心!

“以演奏而言,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又是一段讓人感觸頗多的文字,這是父母為孩子取得成就發自肺腑的高興,也是衷心的鼓勵。很多父母不懂得鼓勵孩子,在孩子做錯事時又打又罵,在孩子取得成就時卻一帶而過,長此以往,孩子便會失去對成功的'期待與渴望,很容易走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不得不說,傅聰真是有一雙好父母。

最讓我記憶尤深的是,傅雷要求孩子對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一定要心懷感恩,時常對別人表示問候,不能因為工作忙為藉口,就不和別人聯絡交流。是啊!人家幫助了你,你可不應該感激?如果不和別人保持聯絡,在那一面看來,你豈不是一去便杳無音訊的白眼狼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常懷感恩之心,將別人的幫助牢記心底。

“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的生活準則成就了傅聰這樣的天縱之才,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也應將這八個字鐫進腦海,時刻提醒自己呢?

《傅雷家書》讀後感9

疲睏的眼光從書本的190頁上脫離,合上雙瞼,此時,我的內心波翻浪湧。端起桌角的綠茶,輕泯間無意發現,杯中綠茶折射出一位盡職的為人父親的形象。

一場道別儀式在1954年謝了幕,傅聰同志出國求學。從此,無盡的思念寫在父母的皺紋上。的確,疇昔的笑語,現在已成為回憶,所以,只有讓紙張和筆削去天涯對海角的牽掛。

在與兒子分別的這二十幾載春秋中,父親對自己過去的過錯進行檢討,對初出茅廬的兒子生活的囑咐,對兒子道德品質的教育,與兒子藝術的交流及母親對

兒子的牽腸掛肚,都只有漫天紛飛的家書才足以言盡。父母對兒子來信的盼望,使得沒有一次來信讓他們感到意外,有的也只是差點若狂的欣喜,甚至信中“親愛的爸爸媽媽”這簡單通俗的七個字也能讓他們對眸而笑,畢竟,他們慾望的極限只停留在“平安”這道坎。

父子二人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是藝術研究上的知音,父親以自己資深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著萬里之外兒子的心跳,預想著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送著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而母親的舐犢之情借風傳遞到兒子耳畔引起兒子思鄉的迴應。

家書的文字質樸,如山間潺潺的清泉,碧空舒捲的白雲,父愛從家書中與兒子論說藝術,激發兒子的感情,訓練兒子的文筆與思想,要他做一面忠實的“鏡子”從中體現出來,目的就是希望兒子能成長,報效祖國。終於,兒子的事業更上一層樓,思想上也成熟了許多,也只有懂事的孩子才懂得將家書收藏起來,然而,在兒子終於有所成就的.時候,傅雷卻還來不及享福清閒,就擺脫了黑暗的束縛,到天堂享福去了。

迂闊的草原上,一隻風箏起飛了,他在天空自由地翱翔,但是,他累的時候,不能放棄,他飛高的時候,不能驕傲,他掉下來的時候不能頹廢,他成功的時候還得執著追求……因為他的線被牽在一個人的手中。

確實,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汙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群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個偉大的心靈對話,一個為兒子嘔心瀝血,辛苦付出的父親,你一定有與之對話的慾望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有人在教育的斜坡上滑雪。而他們的故事,劃出國界。

傅聰,隻身漂泊海外,遠赴重洋,追逐夢想。東歐很冷,赤手彈琴沒一會兒手就凍僵了。傅聰,就像藍天上翱翔的風箏,無論飛的多高多遠,傅雷,他的父親,心緊緊繫在長長絲線的一端,那一頭,中國成立之初,根基不穩,時局動盪不安,政治輿論如銳利刻刀,稍有不慎,家財性命便零落成泥碾作塵。但是,傅雷隨著“風箏”的每一次飄搖而悸動,目光隨著線的痕跡追隨遙望。用素質墨香為兒子帶來深沉愛意。那時訊息閉塞,通訊艱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隔著萬水千山的`父母,在首都放飛紙薄情濃的書信。無論時局多麼瞬息萬變,只有那堅定不移的愛永恆,為漂泊在外的兒子構建意一隅溫馨港灣。

傅雷嚴厲,卻又慈愛,信中的他僅體現出他是一位盡職盡責的父親,卻又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他寫給傅聰信,大多講述生活瑣事,人生之道。傅雷是兒子最忠實的粉絲,且提供著寶貴的意見。沒有華麗的辭藻,卻飽含深情。最樸實的愛打動著我,打動著每一位讀者。款款的引導,悄悄的深淺,細細的回味,靜靜的領悟。純真的情思常含在層層遞進的意會當中。像一燭燈火,溫暖心房,似小小棉布,包裹著心最柔軟的地方。

傅聰是否會懷念那段在飽含濃濃父愛書信,浸潤在親情中的那段時光?可後來,周多變故,陰陽兩隔。無奈,落絮隨風飄塵埃。但是,父愛卻永遠保留下來了吧!

陽光下,傅雷家書的書頁被風吹動,我想,人生路上,所有的成長都有父母的見證,所有的瓶頸都有父母拔開,羊有跪乳之恩,烏鴉尚有反哺之意,更何況我們?我們,該用多少感恩去回饋這傾注了所有心血浸滿愛意的無私?我們,又如何能回饋在迷途中親人給你的慰藉,在你難熬的時候和你一起難熬,高興的時候比你高興,天地之間,哪裡有比這更真摯,更無私,更永恆的愛呢?

大愛無聲,唯愛永恆。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善於溝通,得出共識;敢於提問,問出真理;勇於質疑,尋得智慧;勤於磨礪,煉出實力。溝通是父慈子孝的最好的通行證,這一點在《傅雷家書》中很明顯。

通過書信,傅雷先生與兒子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內涵,交流彼此的思想,激發出新的思想火花。一封封家書猶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父子倆樂享其中。

傅雷希望通過自己對人生和藝術的理解,教育和領導兒子,激發兒子通過書信暢所欲談,一方面及時發現兒子的問題,給予幫助和指導;另一方面也希望從兒子的成長過程中獲得新的思想、藝術和生活感悟。

傅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做人要謙虛,嚴謹,面對困境不氣餒,面對順境不驕傲。當兒子情緒低落時,他告訴傅聰:“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的酒漿。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晒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對於兒子的矛盾,他又這樣剖析並激勵:“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沒有完美的一天,人生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一天!”字字句句,都蘊含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啟迪。

傅聰也遇事主動寫信,漂洋過海尋求溝通交流,主動為自己減壓,改正錯誤,放下包袱,降低風險。一個虛心好問的孩子形象躍然紙上。

正確溝通,是父慈子孝的最好的一劑良藥。沒有溝通,哪來廉頗與藺相如的'將相和呢?

想起正在冷戰的我和父親,每次和他在一起便會有怨恨的目光,但我心裡也很愧怍,可每次吵架兩人總是無法溝通,最後我總是免不了挨一頓揍或者受一陣責罵,只能在週末獨自抱著冰冷的手機,想要找個訴說的物件,卻也不知道做什麼……多與父母通通電話,或視訊聊天,說說學習生活,一吐為快,撒嬌,加深自己與父母的感情吧!

謹記:正確溝通,父慈子孝的通行證。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互相往來的書信,它由傅雷次子、傅聰胞弟傅敏所編。整本書記錄著從1954年傅聰應波蘭邀請參加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並留學波蘭開始,到1966年傅雷夫婦逝世結束。傅雷的夫人朱梅馥寫的信側重於生活瑣事,傅雷本人寫的信則側重於啟發教育。

我只讀了兩封家書,這兩封家書中飽含傅雷對兒子的愧疚之情。事情應當從1953年的正月說起,那時,傅雷和其子傅聰正在就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哪一首最重要的問題爭論激烈,傅聰根據自我的音樂感受,傅聰不一樣意父親認為第九首《“克勒策”奏鳴曲》最為重要的觀點,認為《第十小提琴奏鳴曲》最重要,最終使得傅雷勃然大怒,倔強的傅聰毅然決定離家出走住在父親好友家中一月餘,最終傅雷覺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認真,感慨萬千,便讓傅敏陪同母親將傅聰接回了家,雙方所以和解。

為什麼父親會所以而感到愧疚呢?我思考了良久,在書的前言和結尾找了很久,最終在代序處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代序處是樓適夷寫的,裡面有許多傅雷的“教子日常”,總結來說就兩個字“規矩”,吃飯時不許挑食,學習語文時不能用自來水金筆,坐著的時候要坐端正,手肘不能碰到別的人……傅雷的這些幾乎是不近情理的規矩使妻子感覺到了痛苦。可是,傅雷在做這些後,感到了愧疚,在給傅聰寫信時,他為自我不近情理的做法感到自責,所以他用家書地方式來表達歉意,最終,他和傅聰冰釋前嫌。

生活中,有很多家長都和傅雷一樣,對孩子十分嚴苛,不許他們做一些事情,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對孩子的愛,因為“愛之深,責之切”,他們想讓自我的孩子學到更多,走上人生巔峰。可是又有幾個家長能做到像傅雷那樣真誠地的對孩子表達歉意,又有幾個孩子最終能像傅聰一樣理解父母,和父母冰釋前嫌?

作為家長,應當勇於承認錯誤,才能像孩子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然而作為孩子,應當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自我是父母,看到自我的孩子養成的壞習慣會如何。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有時候過激的情緒並不是處理問題的最好方法,適當地體諒父母,在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勇於承認錯誤能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從而冰釋前嫌。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去我常問到你經濟情況,怕你開支浩大,演出太多,有傷身體與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為我深知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獨立多麼不容易,而惟有經濟有切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並且父母對兒女的物質生活總是特別關心。再過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後,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心情。”這是《傅雷家書》中的一小個片段,這樸實無華的句子中蘊含的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深切關懷和濃濃期盼。

傅雷先生不僅是一個優秀的文學翻譯家,更是一個極其稱職的父親。他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彙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

《傅雷家書》中有許多讓人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著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裡傳承著!他要培養的不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家,而是一個熱愛祖國,有責任心的'中華兒女。

我的父親在外賺錢,很少回家,他雖然沒有像傅雷先生一樣給我寫信,即使是每次打電話時也是匆匆說幾句話就結束通話了,但我知道他很愛我,他賺的錢全都用在了我的學費或其他開支上了。他雖然不是一個偉大的人,卻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或許不會像母親一樣天天陪在我身旁,但他給我的愛卻一點也不比母親的少。他雖然不會說出“我擔心你”之類的話語,但我知道,他時時為我的成長保駕護航,讓我健康成長至今。

父親的愛很深沉也很深厚,正如歌裡唱的一般“給你的愛一直很安靜……”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裡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孩子離開父母獨自外出打拼,最擔憂的莫過於父母。他們害怕自己孩子在外遭遇風雨,不同父母選擇不同方式去幫助孩子,傅雷和她的妻子用書信表達他們的愛意。

這186封書信不為發表而作,都是發自內心的性情文字,全面展示傅雷夫婦與傅聰的精神交流,再現傅聰成長的家教背景。這裡面既有文化藝術的探討,又有思想上的交流,也有父母對生活小事上的嘮叨。以小見大,展現了傅雷家風。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感慨良深:“說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我們一輩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人們一直在追求完美,可是世上並無完美之事,但追求的過程是令人感動的。

書中的這樣一句話也令我印象深刻:“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謙虛坦然,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這句話給了我深深的啟迪,我一定會永久銘記。

看《傅雷家書》,覺得收穫很多。我總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為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崇高而偉大的事情,同時也會讓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豐富和更加充實的經歷。只要我們朝著目標努力就會有所收穫,就像傅雷說的,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但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努力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帶來未來生活的無憂無慮,但是它起碼可以帶給我們心靈的充實。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一定會得到進步和滿足。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父母是偉大的,無私的!他們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教我們生活的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他們把愛無私的獻給了我們,又毫不吝嗇的向我們傳授生活的經驗。

傅雷夫婦給予了他們孩子最好的教育,那洋洋萬語,字字湧動深情。在信中,傅雷有對過去教子過於嚴格的悔贖;有對兒子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國家和黨的建設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子生活困惑的解答和關心。這些讓兒子的人生少走了很多分岔路口,少走了許多錯路。這種高質量的教育也讓父親自己得到了回報,他和兒子在精神上產生的共鳴,使他感到心滿意足。

我們正處於青春期,正是躁動不安的年紀。很少有人安安靜靜的穩下心來和父母談談志向,談談理想,甚至連平時的嘮家常也已經成為一種奢求。“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趁父母還年輕,趁父母還健在,讓我們靜下心來多陪陪他們吧!

張麗珠

愛,如春日裡明媚的陽光;愛,如心靈上涓涓的細流;愛,如雨後那一抹亮麗的彩虹。傅雷夫婦對他們孩子的愛,造就了孩子們偉大的一生……

在飽含深情的愛的甘露的澆灌下,傅聰兄弟在強手如林的國外出類拔萃,脫穎而出。一封封家書,寄託的'不僅僅是一聲問候,一句祝福,還飽含了父母在背後那份望子成龍的期待。一句句教導,無不蘊含著源發於內心深處的親情。

在書中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看出傅雷夫婦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和諄諄教導。他們嚴格的家教成就了孩子。父母對於音樂的瞭解也許寥寥無幾,但是為了最最親愛的孩子,他們願意從零開始,瞭解肖邦、貝多芬、莫扎特……閱歷此書,你會發現每一句話都包含著一種別樣的深情……

書信,寄託著千萬句關懷,千萬條思念。在這一百多封家書中,我們所領略的不僅是文化的經典,更是那句“諄諄人世語,悠悠父子情”的情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