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路上》觀後感 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6W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上學路上》觀後感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上學路上》觀後感 15篇

《上學路上》觀後感 1

暑假學校建議我們看幾部電影,其中有一部是《走路上學》。我看了這部電影后受益匪淺。

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活在雲南怒江邊上的小姐弟倆——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上學的感人故事……

學校在江對面,為了能上學,姐姐每天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過江,因為通往學校既沒有路,也沒有橋。看著姐姐能天天上學,弟弟瓦娃羨慕不已,但媽媽一定要爸爸回來帶他溜索才放心。可爸爸在外打工總也不回來。於是瓦娃就偷偷溜索過江,來到了日思夜想的學校,偷聽了老師講課。

時值冬天,聶老師卻發現孩子們都穿著拖鞋甚至光著腳上課,課堂上滿是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操場上是一片歡歌笑語。聶老師為孩子們的腳細心地量了尺寸,給每個孩子都買了雙雨鞋。瓦娃偷偷溜索過江,媽媽知道後大怒,最後他以姐姐的紅雨鞋做為不去溜索的交換條件――他實在太愛那雨鞋了,睡覺時都抱在懷裡,夢裡都露著笑容。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平靜地過了,有一天,娜香在給家裡買鹽的時候,看到了一雙適合瓦娃穿的鞋。很便宜,才十六塊五。可是她的手上只剩下找回的一塊錢,她認真地看了看那鞋子,最後把鞋輕輕放了回去。正巧聶老師看到這一幕,她把鞋子買下來,讓娜香送給弟弟。興高采烈的娜香,帶著滿心歡喜急著溜索回家,溜索到一半時,鞋子從書包裡掉了出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一不小心卻從溜索上翻下來,掉進滾滾怒江中……

瓦娃因為姐姐的離去遭受重大打擊,從此後再不說一句話。當聶老師給他上課時,要看看他的畫。瓦娃無聲地帶著老師來到一處房樑前。那是一座美麗的橋,橋下是滔滔的江水,橋上是姐弟倆,手拉著手,快快樂樂地去上學……這是是瓦娃的夢,能走路上學,不再溜索。可是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的畫了……

春暖花開的季節,馬吉鄉第一座“愛心橋”在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下,順利建成,瓦娃終於得以第一次走路上學。在初春的陽光裡,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倆手牽手,小鳥一般從橋上飛過……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很感動,這走路上學的約定、這永不逝世的姐弟之情、這上學的慾望在我腦海裡浮想,我也不會在抱怨爸爸媽媽,說他們沒有給我好的生活,我也再不會埋怨自己的弟弟,跟他鬧意見,跟他打架,而是去愛護他,保護他……同時我也希望,在那些偏遠的山區的孩子們,需要溜索到對岸上學的孩子們,讓他們得到援手,在那條江上,建造一座“愛心橋”,讓他們能排除生命危險,每天快快樂樂地走路上學。

《上學路上》觀後感 2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一部名叫《走路上學》的影片。它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瓦娃和他姐姐娜香,在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貧困山區生活。娜香每天上、下學,都要從急匆匆的河水上面滑索回家,那是非常危險的之後,來了一位深圳的自願者,她是聶老師,教山區的孩子們讀書。同學們在冬天裡沒有鞋子穿,就穿拖鞋,聶老師發現後,將朋友們捐助的第一批貨物――鞋子、襪子和書包,便發給大家每人一件物品。看到瓦娃那麼羨慕,娜香非常想給伊娃買一雙鞋子,但要16。5元,於是老師幫娜香買下來,送給瓦娃,娜香很開心,滑索回家了。中途鞋子掉出了一半,娜香想去救鞋子,可是滑索鬆了,娜香掉進河裡摔死了……政府為了能讓孩子們走路上學,就修了一座橋,實現了瓦娃和大家盼望已久的夢想―。。。於是老師幫娜香買下來,就穿拖鞋;他們非常的……他們有著說不完的優點,在寒冷的冬天裡能忍受寒冷穿拖鞋來上課,聶老師發現後。

我覺得。同學們在冬天裡沒有鞋子穿,瓦娃和他姐姐娜香,送給瓦娃,便發給大家每人一件物品,可是他們能堅持下來,娜香很開心,那是非常危險的,娜香非常想給伊娃買一雙鞋子,她是聶老師,只要機會在面前他們就不會放棄,來了一位深圳的自願者今天。中途鞋子掉出了一半。娜香每天上;他們非常的勇敢,但是他們的有著遠大的理想,娜香掉進河裡摔死了……政府為了能讓孩子們走路上學,將朋友們捐助的第一批貨物――鞋子。看到瓦娃那麼羨慕,他們雖然是貧困山區的孩子,娜香想去救鞋子、下學,實現了瓦娃和大家盼望已久的夢想――走路上學,都要從急匆匆的河水上面滑索回家,但要16,說明他們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我和媽媽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一部名叫《走路上學》的影片:主人公,教山區的孩子們讀書,等待著被實現,當天學習的內容有些聽幾遍就記下來了,在山清水秀;他們非常懂得珍惜,雖然非常的貧窮、鳥語花香的貧困山區生活。之後。5元、襪子和書包;他們非常的聰明,滑索回家了,可是滑索鬆了,就修了一座橋。

《上學路上》觀後感 3

今天中午,從高中同學的微信中看到:20xx年4月11日,我國曾經先後獲得華表獎、金雞獎和上海國際電影節等重要獎項的、有深圳出品的影片《走路上學》,在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首次展演。晚自習後,我將這部影片仔細進行了觀看。

《走路上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生活在雲南怒江邊上的娜香和瓦娃小姐弟倆,姐姐娜香為了到對面去上學,而不得不每天命懸一線、溜索過江。弟弟瓦娃嚮往上學卻因溜索的危險而被呆在家裡。後來因弟弟瓦娃的新鞋而墜落江中,弟弟從此沉默寡言,直到政府修建了一座新橋,他才得以“走路上學”。

“走路上學”,多麼簡單的字眼,多麼簡單的動作,而觀看了《走路上學》這部影片後,我瞭解了“走路上學”是那麼的不平凡。當我看到娜香不顧危險溜索去上學,弟弟瓦娃在繩索這端望著對岸時的期盼眼神,我感受到了他們對知識的強烈渴望;當我看到他們把一個簡易風車,一雙便宜的雨鞋視為最寶貴的東西;娜香為了弟弟的鞋子而失去生命,我感受到了一種深深地心酸、無奈、痛心;當我看到聶老師為孩子們買鞋、家訪,不遺餘力尋求每一種可以幫到孩子的方法,我感受到了一位老師對學生的無私幫助和關心熱愛;而當最後瓦娃站在新橋上面對奔湧怒江時綻放的笑臉,我感受到了他的釋然,他的滿足,他的如願以償。

家庭環境,生存環境,都不是他們可以自己去選擇的,而如何更好的生活,如何改變生活,卻是他們一直在努力、堅持、不放棄去追尋的。這不禁使我聯想到現在的孩子們,他們每一個都過著父母提供的幸福無憂的生活,什麼事情都不需要去擔心,只因為他們的父母無論是富有還是普通,都拼儘自己的全力去給孩子提供最優越的條件去生活學習。可是,大部分的孩子都不知道如此的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不懂珍惜。父母的愛是深沉的、無私的、偉大的,而孩子們應該做的就是去珍惜,去懂得,去回報!

作為一名老師,當看到了片中那位聶老師的一系列做法,再想到如果把我放在她那個位置,我可以確定,我一定沒有她做得那麼好。她給予孩子們的無私的愛,不遺餘力去幫助孩子、幫助家長去解決問題,都讓我深深地觸動了,讓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聶老師非常值得我去努力學習。

《走路上學》是一部優秀的適合家長和學生觀賞的勵志教育影片,呼籲中國小利用班會讓學生觀看,通過觀看讓學生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上學路上》觀後感 4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走路上學》,看完之後,感觸良多。

電影發生在雲南福貢縣馬吉鄉,主角瓦娃是一個七歲的傈僳族的孩子,奶奶因病臥床不起,爸爸外出打工,媽媽獨自一人要照顧一家老小,還要打理田裡和家裡的大小事情。他除了姐姐娜香之外,只有一條叫明明的狗陪著他玩。

瓦娃羨慕姐姐能夠溜索過江去讀書,但因媽媽一次不明原因而差點墜江,從此,便不讓瓦娃溜索,媽媽要瓦娃等外出的爸爸回來後一起陪同瓦娃才能溜索,可瓦娃不聽卻悄悄地溜到了江對面,他來到學校多次偷看被聶老師發現,一次家訪,媽媽得知後大發脾氣,瓦娃答應媽媽,只要把姐姐得到的紅雨鞋給他,他就不再溜索。第二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鞋給了姐姐。後來,娜香又得到了一雙新鞋。急著給瓦娃送去,卻一時失手而墜入江中,活生生給淹死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娃娃從此不再說話。

幾個月後的一天裡,一坐愛心橋建成了,瓦娃踏上了橋彷彿看見了他和姐姐,在初春裡,兩人一起走向那座通往希望的橋。

瓦娃七歲,一個多麼美好的年齡,卻被困在一寸之地,無法看到大千世界,他的姐姐娜香為了上學,每天都靠一根尼龍繩、一個自制的滑輪,從200米的鋼索上滑過日夜奔騰的怒江,去對面的學校開始一天的學習。每天都要冒著生命危險,生死一線,一個疏忽就能讓她失去生命,她太喜歡讀書了,但她離開了這個世界,娜香為了讀書得到知識,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瓦娃是幸運的,因為世界各地的人們都伸出來一雙雙手,獻出了他們的愛心,建起了一座橋,讓那裡的孩子終於能夠走路上學了,也許一座橋對於別人來說彷彿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對於那群渴望讀書,渴望得到知識的滋潤的孩子,卻如大雪中的碳火,沙漠中的甘露。但願能有更多這樣的希望之橋,讓那些人處在貧困邊緣的孩子得到物質的滿足,心靈的慰箱,讓娜香的故事不再發生,讓千千萬萬的瓦娃能無憂無慮地舉著童年的紅風車,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影片結束我哭了,為娜香悲慘的命運而哭,為生命的不公而哭,也為這個世界的大美和大愛而感動。但願能有越來越多的人擺脫這片苦海,站在這個世界,擁有屬於他們的快樂。

《上學路上》觀後感 5

今日,我們在多媒體教室觀看了《上學路上》這部電影。

大風捲著黃沙,漫天飛舞;大地在太陽的暴晒下,幹成了塊塊。故事發生在黃土高坡上個小山村。所學校裡,這是上學的最終天,教師在交代作業,還說了下學期要交24。8的學雜費。故事在這樣的場景中開始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個12歲的小女孩王燕。她喜愛上學,也十分聰明,還有2個調皮、不喜歡學習的弟弟。暑假到了,她告訴媽媽她還想之後上學,可媽媽覺得24。8的學雜費太貴了,就不讓王燕再上學了。

但最終,在王燕的請求下,媽媽只好說“要上學,就自我去掙學雜費。”之後,王燕把雞蛋拿去賣,又被人踩爛了,好不容易才讓那個人賠了她2。5元錢,用了1。7買到了支筆,賣給了教師,得到了5元錢,之後她用錢買了只小羊羔。可因為弟弟們的調皮搗蛋,沒有掙到很多的錢。之後,費盡了千辛萬苦最終掙到了24。8。在開學那天,她路奔跑著來到學校,交好了學雜費,才得以繼續上學。

她的掙錢路多麼的艱難困苦啊,可她絲毫不放棄,她對上學的期望是多麼堅不可摧啊。她是那麼的渴望上學啊。

王燕生活的地方,不但貧窮,條件又不好,並且他們父母思想還很落後,像王燕的同學“三花姐”18歲了,連五年級還沒有上到,就被迫出嫁了。而王燕如果沒有湊齊24。8的學雜費,那麼她也就會像“三花姐”樣輟學了,並且會被逼迫出嫁。他們那裡對讀書點也不重視,只是期望孩子們早點出嫁,對男孩子還好點,可女孩子呢,就是點也不期望她們去上學。“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點也不正確。

看著看著,我不由得想到了我們此刻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啊,不像王燕那樣的貧窮,連瓶糖豆都不捨得下子吃完。他們那兒房屋矮小、破爛,而我們那裡卻是座座高樓,寬赦美麗;他們那兒的學校條件點也不好,喝水要從井裡打,教室裡沒有燈,課桌課椅又小又破,而我們學費不要交,書本費不要操心。

學校像個大公園,又大又美,教室明亮寬敞,張張課桌課椅整齊的擺放著……我們的生活條件和他們比起來好多了。學習環境好,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上學來回都是車子接送,每一天就光寫寫作業,學習知識,其他的事根本不要太操心。是多麼幸福啊。這好不公平啊,我看了這部電影,不禁為王燕的生活水平而感到不公,看了這部電影,我不僅僅要向王燕學習她堅持不懈和對做事永不放棄的精神。影片留給我們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她那樣艱苦還依然走在上學的路上,做為同齡的我們,她留給我們深思的東西是那麼的多……

《上學路上》觀後感 6

我們城市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坐自己的私家車上學,《走路上學》觀後感。但我們都覺得這沒什麼,沒有把這當成一種享受。當我看完《走路上學》時,我感覺我們的條件太好了。上個星期,我們學校組織在市民中心看了感人至深的電影《走路上學》。

《走路上學》講了怒江邊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溜索上學的感人故事。娜香和瓦娃住在怒江邊,娜香的學校在江對岸,沒有橋,她每天只能冒著生命危險,溜索上學。

而瓦娃還小,媽媽不讓他溜,等爸爸打工回來才行。瓦娃整天悶在家裡,他是多麼渴望去對岸上學啊!於是有一次,他瞞著媽媽,偷偷去對岸看姐姐上學。不料被城裡來的老師發現了,並且在一次家訪中,無意中暴露了這個小祕密。誰知媽媽一聽,氣急敗壞,瓦娃只好答應媽媽不再溜索。

城裡來的老師知道學生們生活艱苦,就給每個同學一雙鞋,其中也給了瓦娃一雙。當時我真為他們高興。但正高興時,悲劇又發生了。娜香回家時,瓦娃的鞋從書包裡掉了出來,她想去抓,但一翻身,人卻從索上摔了下去,我一驚,心立刻沉了下去,娜香就這樣離開了,觀後感《《走路上學》觀後感》。六個月後,政府在怒江上修了一座橋,瓦娃終於可以上學了!但他多麼渴望和姐姐一起上學啊!他體會到了失去親人的痛苦,他一定會加倍努力學習。

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貧苦的人們為了求知,竟冒著生命危險去上學。他們沒有汽車,沒有空調,甚至連路都沒有,只靠一根繩索都能堅持上學,而且沒有一句怨言。他們一出生就"落在"後面,需要更多的汗水,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挽回一些,這不公平,他們只是生在農村。而我們,有汽車接送,有電扇,有空調…那麼好的條件還有怨言,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鄉村的人們過著貧苦的生活,他們想得到知識,否則他們的視野只能侷限在農村裡,只能侷限在怒江,就像井底之蛙。他們需要知識,知識可以改善他們的條件,生活就不會那麼辛苦。他們也有目標,他們也有夢想。他們的目標不只是怒江對岸,他們的夢想不僅是想去上學,還有很多很多,有夢的孩子總能找到幸福。這需要他們加倍的努力,也需要我們奉獻愛心,幫助他們。

我們有好的條件,更應該好好珍惜。讓我們和農村的孩子們一起努力,實現我們的夢想,共創美好明天!

《上學路上》觀後感 7

昨天下午學生軍訓完,給孩子們買了雪糕,作為獎勵陪著他們觀看了一部電影《走路上學》,今天寫一下觀後感。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小姑娘娜香為了保護弟弟的新鞋,在翻身去抓鞋的時候,娜香被那來勢凶猛的怒江給吞噬了。從此,離開了人世。

看到這裡時我的心不禁顫了一下,淚水不斷的湧出,是的,對於我們來講一雙鞋子並不稀奇,但對於山區的窮孩子來說,是多麼的珍貴,因為他們無論是春夏秋冬,腳上永遠是那雙破舊的涼鞋,當從深圳來支教的聶老師問校長:“孩子不冷嗎”,校長回答說:“他們都已經習慣了”。

時值冬天,聶老師卻發現孩子們都穿著拖鞋甚至光著腳上課,課堂上滿是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操場上是一片歡歌笑語。聶老師為孩子們的腳細心地量了尺寸,給每個孩子都買了雙雨鞋。當聶老師為孩子們募捐到新鞋的時候,孩子們如珍寶,娜香就是為了這雙來之不易的新鞋而獻出生命。

看到這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我的內心被震撼著,生活在大城市的我們,條件優越、交通便利、不愁吃、不愁穿。有時走一點路也不想,打車上學,甚至父母煮的飯菜、買的衣服、鞋等不稱心,還責問父母不會買東西,強烈要求在買,山區裡的孩子們沒天天不亮就走路上學,而且溜索很危險,常年是那兩件洗的發白的衣服和四季不變的涼鞋,與他們相比之下,我們真是太幸運了,但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吃要好的、要穿名牌、要喝飲料、住要高檔,不比學習,而講物質,不講節約、而講奢侈。

同學們,我們要學習山區裡的孩子,要學習山區孩子們那吃苦耐勞的精神,要學習山區孩子那團結和睦的風格。

我們不但要向他們學習,更需要一顆溫暖的愛心,去幫助他們,讓他們也像我們一樣幸福快樂的成長。現在,我也呼籲大家伸出你們援助的手,去幫助生活在貧困山區的孩子。

不是有這樣一句歌詞:“只要大家都獻出一點愛心,世界的明天會更美好。”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少買一件名牌衣服,少喝一瓶飲料,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看完這部電影,我心頭微微一震,不由得羞愧起來。現在我們有這麼好的生活環境,卻不懂得珍惜,電影裡的小男孩和他的姐姐都要冒著生命危險滑溜索上學,而我們遠的坐車,近的走路,還要什麼有什麼,都不懂得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條件,而且也不想上學。

看了這部電影,我哭了,不知是被這部電影所感動,還是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羞愧。我心裡暗暗的想,一定要珍惜生活,珍惜時間,努力讀書。

《上學路上》觀後感 8

本日,我看觀了一部依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片子 《 走路上學》,觀完之後,感觸良多。

片子發生在雲南福貢縣馬吉鄉,主角瓦娃是一個七歲來自傈僳少數民族的孩子,奶奶因病臥床不起,爸爸外出打工,媽媽獨自一人要照顧一家老小,還要打理田裡和家裡的大小事情。他除了姐姐娜香之外,只有一條叫明明的狗陪著他玩。

瓦娃羨慕姐姐可以或許溜索過江去念書,但因媽媽一次不明原因而差點墜江,從此,便不讓瓦娃溜索,媽媽要瓦娃等外出的爸爸回來後一起陪同瓦娃能力溜索,可瓦娃不聽卻悄悄地溜到了江對面,他來到學校多次偷觀被聶先生髮明,一次家訪,媽媽得知後大發脾氣,瓦娃准許媽媽,只要把姐姐獲得的紅雨鞋給他,他就不再溜索。第二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鞋給了姐姐。後來,娜香又獲得了一雙新鞋。急著給瓦娃送去,卻一時失手而墜入江中,活生生給淹死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娃娃從此不再說話。

幾個月後的一天裡,一坐愛心橋建成了,瓦娃踏上了橋彷彿觀見了他和姐姐,在初春裡,兩人一起走向那座通往希望的橋。

瓦娃七歲,一個多麼美好的年齡,卻被困在一寸之地,無法觀到大千世界,他的姐姐娜香為了上學,每天都靠一根尼龍繩、一個自制的滑輪,從200米的鋼索上滑過日夜奔跑的怒江,去對面的學校開始一天的學習。每天都要冒著生命危險,存亡一線,一個忽略就能讓她失去生命,她太喜歡唸書了,但她離開了這個世界,娜香為了唸書獲得知識,支付了生命的價值。而瓦娃是幸運的,因為世界各地的人們都伸出來一雙雙手,獻出了他們的愛心,建起了一座橋,讓那裡的孩子終於可以或許走路上學了,大概一座橋對付別人來說彷彿只是一件小事,然則對付那群盼望唸書,盼望獲得知識的滋潤的孩子,卻如大雪中的碳火,戈壁中的甘露。但願能有更多這樣的希望之橋,讓那些人處在貧困邊緣的孩子獲得物質的滿足,心靈的慰箱,讓娜香的故事不再發生,讓千千萬萬的瓦娃能高枕無憂地舉著童年的紅風車,愉快地學習和發展……

影片停止我哭了,為娜香淒涼的命運而哭,為生命的不公而哭,也為這個世界的大美和大愛而衝動。但願能有越來越多的人開脫這片苦海,站在這個世界,擁有屬於他們的愉快。

《上學路上》觀後感 9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一部名叫《走路上學》的影片. 它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瓦娃和他姐姐娜香,在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貧困山區生活.娜香每天上、下學,都要從急匆匆的河水上面滑索回家,那是非常危險的.之後,來了一位深圳的自願者,她是聶老師,教山區的孩子們讀書.同學們在冬天裡沒有鞋子穿,就穿拖鞋,聶老師發現後,將朋友們捐助的第一批貨物――鞋子、襪子和書包,便發給大家每人一件物品.看到瓦娃那麼羨慕,娜香非常想給伊娃買一雙鞋子,但要16.5元,於是老師幫娜香買下來,送給瓦娃,娜香很開心,滑索回家了.中途鞋子掉出了一半,娜香想去救鞋子,可是滑索鬆了,娜香掉進河裡摔死了……政府為了能讓孩子們走路上學,就修了一座橋,實現了瓦娃和大家盼望已久的夢想―...於是老師幫娜香買下來,就穿拖鞋;他們非常的……他們有著說不完的優點,在寒冷的冬天裡能忍受寒冷穿拖鞋來上課,聶老師發現後.

我覺得.同學們在冬天裡沒有鞋子穿,瓦娃和他姐姐娜香,送給瓦娃,便發給大家每人一件物品,可是他們能堅持下來,娜香很開心,那是非常危險的,娜香非常想給伊娃買一雙鞋子,她是聶老師,只要機會在面前他們就不會放棄,來了一位深圳的自願者今天.中途鞋子掉出了一半.娜香每天上;他們非常的勇敢,但是他們的有著遠大的理想,娜香掉進河裡摔死了……政府為了能讓孩子們走路上學,將朋友們捐助的第一批貨物――鞋子.看到瓦娃那麼羨慕,他們雖然是貧困山區的孩子,娜香想去救鞋子、下學,實現了瓦娃和大家盼望已久的夢想――走路上學,都要從急匆匆的河水上面滑索回家,但要16,說明他們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我和媽媽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一部名叫《走路上學》的影片:主人公,教山區的孩子們讀書,等待著被實現,當天學習的內容有些聽幾遍就記下來了,在山清水秀;他們非常懂得珍惜,雖然非常的貧窮、鳥語花香的貧困山區生活.之後.5元、襪子和書包;他們非常的聰明,滑索回家了,可是滑索鬆了,就修了一座橋.

《上學路上》觀後感 10

今天,我觀看了《走路上學》這部電影,看完後我深有感觸。

故事發生在美麗的怒江邊上。姐姐娜香,弟弟瓦娃。學校在江對面,為了能上學,姐姐每天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過江,因為通往學校既沒有路,也沒有橋。看著姐姐能天天上學,弟弟瓦娃羨慕不已,但媽媽一定要爸爸回來帶他溜索才放心。可爸爸在外打工總也不回來。於是瓦娃就偷偷溜索過江,來到了日思夜想的學校,偷聽了老師講課。

時值冬天,聶老師卻發現孩子們都穿著拖鞋甚至光著腳上課,課堂上滿是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操場上是一片歡歌笑語。聶老師為孩子們的腳細心地量了尺寸,給每個孩子都買了雙雨鞋。瓦娃偷偷溜索過江,媽媽知道後大怒,最後他以姐姐的紅雨鞋做為不去溜索的交換條件――他實在太愛那雨鞋了,睡覺時都抱在懷裡,夢裡都露著笑容。

娜香在給家裡買鹽的時候,看到了一雙適合瓦娃穿的鞋。很便宜,才十六塊五。可是她的手上只剩下找回的一塊錢,她認真地看了看那鞋子,最後把鞋輕輕放了回去。正巧聶老師看到這一幕,她把鞋子買下來,讓娜香送給弟弟。興高采烈的娜香,帶著滿心歡喜急著溜索回家,溜索到一半時,鞋子從書包裡掉了出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人卻從溜索上翻下來,掉進滾滾怒江。

瓦娃因為姐姐的離去遭受重大打擊,從此後再不說一句話。當聶老師給他上課時,要看看他的畫。瓦娃無聲地帶著老師來到一處房樑前。那是一座美麗的橋,橋下是滔滔的江水,橋上是姐弟兩個,手拉著手,快樂地去上學……這是瓦娃的夢,能走路上學,不再溜索。可是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的畫。

這部電影,讓人感動的事太多太多。看到瓦娃抱著紅雨鞋來到江邊給姐姐時,用袖子擦著姐姐的腳,把鞋子套在姐姐腳上;看到娜香穿著新鞋子來到學校,再把鞋子脫下來愛惜地放到一邊時;看到瓦娃一個人坐在屋頂上,寂寞地放著風箏時;看到新橋落成時,孩子們站在橋上笑成一片時;看到瓦娃手舉風箏,在橋上大叫著“姐姐”迎風向前跑時;瓦娃的一家,是不幸的,娜香為了得到彼岸的知識,瞭解彼岸的世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終於建起了愛心橋,橋這邊的孩子們可以走路上學了,再不用溜索了。多麼希望,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橋,通過這些橋,讓那些仍處在貧困邊緣的孩子們獲得知識。也多麼希望有很多很多的心靈之橋,把我們和他們緊緊地連在一起,讓我們與他們一起,獲得心靈的慰籍。

《上學路上》觀後感 11

星期二下午,學校組織全校師生觀看電影《上學路上》。得知這個訊息後,教室裡就像炸開鍋一般,我們開心地一蹦三尺高。熬呀熬,終於熬到了電影開始。我們整齊地排著隊,歡呼雀躍地來到美術室。老師安排好我們的座位後,電影就拉開了序幕,螢幕上出現了“上學路上”這四個大字。看到這個標題,我就像:我們在上學路上都是很快樂的,我們就像是快樂的音符,譜寫出一支支歡快的歌曲。這個電影中的主人公是否也和我們一樣呢?帶著這個疑問,我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看完之後,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這部電影敘述了一位生活在乾旱地區的小女孩,由於家庭貧困,供不起她上學,家長要求她退學,但是小女孩熱愛學習,她為了自己的理想,放棄了暑假,外出打工的曲折故事。

24.8元錢,在我們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它實在是太渺小,連我的一隻鞋子都買不到。24.8元錢,簡單的數字後面隱藏著心酸。對於王燕來說,它就像一座大山緊緊地壓著她,是王燕喘不過氣來。

24.8元錢,平凡的數字後面有凝聚著不屈不撓的精神。落後的生活,貧困的家庭,使她那稚嫩的肩膀上負擔著重任。她利用暑假期間,每天奔波在外。當我們在父母懷中撒嬌時,王燕可能還在烈日炎炎下忙碌著。我常常為王燕打抱不平。與其說是家庭貧困打破了她的上學路,不如說是以前的封建思想阻止了她。誰說女子不如男,“楊家女將”,“花木蘭”等等。她們這種“女中豪傑”難道也不如男嗎?

為了掙足24. 8元錢的學雜費,王燕先是偷偷地拿家中的雞蛋去賣錢,可是雞蛋被一個行人踩碎了,她纏住那個行人,要求他賠償,行人不耐煩了,只給了2.5元就跑走了;接著她又買了和她相親的男孩的一枝筆,又以5元錢轉賣給她的老師;她還向那個男孩買了一隻小羊羔,一個大人告訴她,當羊羔長得比一個拳頭大的時候,就會賣到一個好價錢,可是由於弟弟太調皮,王燕只好以低價賣出那隻小羊羔;然後,她又幫人談成了一筆生意。終於,她賺到了10元錢的車費,她終於可以去摘枸杞了。

開學了,王燕也回來了,她跑向學校,站在老師和母親面前,鬆開那緊緊攥住錢的手,她的手心中全部是晶瑩的汗水,王燕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她興奮地說:“我賺到了!”這句話是多麼感人呀!這24.8元錢是多麼來之不易呀!王燕就像是一隻燕子,終於飛過了坎坷不平的道路,她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飛向了她的“上學夢”!

《上學路上》觀後感 12

我們學校組織全校師生觀看電影《上學路上》,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看完它真是受益匪淺。

《上學路上》講了主人公王燕為了上學克服困難的故事。由於王燕家不富裕。家裡還有兩個弟弟也要上學,她媽媽就不準備讓王燕上學,說是家裡條件差,供不起就讓王燕退學回家嫁人。可是,王燕不願意嫁人要上學。她媽媽卻讓王燕自己掙錢去交24。8元錢的學雜費,如果王燕掙不到學雜費就不讓她上學了。王燕為了能夠上學,把家裡雞下的10個雞蛋拿到集市上去賣,回來還被媽媽責打。想要到水庫去摘枸杞掙學雜費,卻由於沒有路費去不成,就把自己的筆賣給老師,用所得的5元錢買了一隻小羊羔,本想把羊羔養大一個拳頭以後再賣掉。養了一段時間後,由於兩個弟弟的調皮把當初量羊羔的棍子折了一小段。王燕不知情,量了後以為可以賣了,就把小羊羔抱到收購場去賣,卻因小羊沒有養夠時間,只賣了85元錢。還給了羊主80元后,自己只剩下5元錢和以前的錢加在一起離車費還剩1。2元錢。於是,王燕又給別人做中介。幾次三番的掙夠了剩下的錢。用自己千辛萬苦掙的錢買了去水庫的車票。一段時間過去了,學校已經開學了,可還沒見到王燕,媽媽焦急地等待著,老師焦急地等待著,王燕終於回來了。把自己摘枸杞掙的錢交給了老師。

王燕為了能夠上學,不怕挫折、坎坷,不向困難低頭。而是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精神,戰勝困難。但我們有些人,只要一遇到困難,就不戰而退,向困難低頭。我想:我們與王燕比起來,我們是多麼幸福。從小到大,我們都吃得飽穿得暖。在家裡有爸爸媽媽疼愛我們,在學校,有老師同學關心我們,不用為了交學費而發愁,但平時有些人總是以條件差,困難多作為不能取得成功的理由。但是,和王燕相比,我們生活的條件是多麼美好,生活的是多麼幸福。這些困難又顯得多麼微不足道呀!一個人只要懷有遠大的目標,並且為這個目標不懈的努力奮鬥。就不會向困難和挫折低頭,而是戰勝困難,越挫越勇。

看完了《上學路上》後,我深刻的認識到:我們應該向王燕學習,學習她那永不放棄的精神,不要以條件差為自己找藉口。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功,不在於條件的好壞,而在於有沒有奮鬥的精神,只要我們有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就能戰勝一切困難和挫折。

《上學路上》觀後感 13

講述了生活在怒江邊上的'小姐弟倆姐姐叫娜香.弟弟叫瓦娃,姐姐為了到對面去上學,而不得不每天命懸一線、溜索過江。弟弟嚮往上學卻因溜索的危險而被呆在家裡。後來姐姐因弟弟的新鞋而墜落江中,弟弟從此沉默寡言,直到政府修建了一座新橋,他才得以“走路上學”。

走路上學,在常人眼中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對於怒江邊的國小

生而言,卻是難以實現的夢想。在怒江的對面,散落著幾戶人家。一直以來,國小生每天都靠一根尼龍繩、一個自制的滑輪,從鋼索上滑過日夜奔騰的怒江,去對面的學校開始一天的學習。

其中瓦娃的爸爸外出打工,奶奶病在床上,媽媽要照顧一家老小和田裡的農活,姐弟倆沒有玩伴,陪伴他們的只有一條叫明明的狗。姐姐每天溜索過江上學,弟弟望眼欲穿等待姐姐歸來。因為常有人掉落湍急江中,或溜索受傷,所以媽媽堅決不讓瓦娃過江,買鹽打醬油的事情,也都由姐姐承擔。但調皮的弟弟暗中學習溜索,幾次過江爬在牆外看其他小夥伴唸書,玩遊戲。

催淚之1:所有的孩子們,不管冬夏,都穿塑料拖鞋。在1月的寒冷季節裡,他們依然快活地玩遊戲,深圳支教女教師看到這一幕,心痛如割,感人的一幕出現在深圳支教女教師將孩子們安排在泥牆上坐下,一個一個用尺子量他們的泥腳板的大小……姐姐娜香漂亮的紅雨鞋,令弟弟瓦娃愛不釋手,一雙鞋子的歸屬問題,尤其是弟弟在姐姐過江之前,用衣袖給姐姐擦腳穿鞋的一幕,極為感人。

催淚之2:全劇最震撼一幕。我們雖然可以猜得到姐姐肯定要出事,但電影沒有表現母親和老師在出事後的呼天搶地。湍急的怒江依然在流淌,只是母親徹底呆傻了……隨後配上的電影音樂,極富雲南民族特色,一詠三嘆,像在招魂,又像在送行,令我們泣不成聲。

催淚之3:弟弟瓦娃,受姐姐事情的打擊徹底變成了呆人。終於能過江上學了,卻在不經意看到姐姐掉落在江裡的紅雨鞋被衝到了岩石上,他再一次發瘋,玩命地衝向了那雙紅雨鞋,觀眾無不為之動容。

催淚之4:茅草屋的院廊上,弟弟瓦娃幾個月沒說一句話,用粉筆畫下了一座漂亮的橋樑。橋樑上,姐姐領著弟弟歡快地走在上學的路上……

《上學路上》觀後感 14

下雨的週六,我觀看了電影《上學路上》。從電影院出來,我的思緒仍停留在那個叫做王燕的女孩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山裡孩子對於上學地無限希望。

在黃土高原上,生活著一群樸實的人們。故事講述了一個名為王燕的女孩在暑假裡掙得24塊8的學費。

由於家中困難,若王燕無法在假期裡賺到學費,就必須像好友三花一樣嫁人。對於知識的渴望催促著王燕開始了她漫長、艱辛的一個假期。在相親男孩的幫助下,王燕終於湊夠了去枸杞園採枸杞的車費,而她也終於看到了上學的希望。開學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王燕用掙來的錢買了一枝筆,趕在三花被接走前送給了她。接著她奔向她最嚮往的地方_學校。

看完電影,我深有感觸,特別是那幾個飽含蘊意的場面令我印象深刻。如王燕追趕接三花的迎親車,將筆插入三花為那隻筆準備的空筆套時,我強烈地感受到,王燕送給三花的不僅僅是一隻普通的筆,她贈予三花的是一份最好的紀念品,留戀三花最後的少女時光,用一隻帶著知識光芒的筆填補了三花最遺憾的地方。山村的女孩是多麼地無奈,她們不能留在課堂上,十三歲,正是我們吸取知識地時候呀,但三花卻無法上學,她必須挑起一個成年女性才需承受地擔子,那場面是何等令人心寒。

還有一個場面,就是王燕手攥學費氣喘吁吁跑向學校時,我可以理解她的心情,整個暑假過後,她終於成功了,返回那個能夠圓她的夢想的地方,她心中是多麼地快樂,這是我們無法感受到的。我們城裡孩子,過得衣食無憂,有些在家中還是小皇帝、小公主,哪個不是白白胖胖,高高在上?而片中的孩子,面板粗糙而健康,他們奔走在黃土上,快樂地唱著歌,王燕的笑容簡直是本片的“招牌”,那充滿童氣的稚臉,可愛至極。和他們相比起來,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不就是24.8元錢嗎?一掏口袋就是十幾或一百的,可那在我們眼裡可憐巴巴的24.8元錢,是王燕的希望啊!

上學路上,同樣是孩子,我們走的是寬闊的大道,而山村孩子,他們不是奔走在泥濘的小路上麼?

《上學路上》觀後感 15

在一節作文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走路上學》。我看了這部電影后受益匪淺。

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活在雲南怒江邊上的小姐弟倆——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上學的感人故事……

學校在江對面,為了能上學,姐姐每天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過江,因為通往學校既沒有路,也沒有橋。看著姐姐能天天上學,弟弟瓦娃羨慕不已,但媽媽一定要爸爸回來帶他溜索才放心。可爸爸在外打工總不回來。於是瓦娃就偷偷溜索過江,來到了日思夜想的學校,偷聽老師講課。

時值冬天,聶老師卻發現孩子們都穿著拖鞋甚至光著腳上課,課堂上滿是孩子們明朗的讀書聲,操場上是一片歡聲笑語。聶老師為孩子們的腳細心地量了尺寸,給每一個孩子都買了雙雨鞋。瓦娃偷偷溜索過江,媽媽知道後大怒,最後他以姐姐的紅雨鞋作為不去溜索的交換條件——他實在太愛那雙雨鞋了,睡覺時抱在懷裡,夢裡都露著甜蜜的笑容。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平靜地過了,有一天,娜香在給家裡買鹽的時候,看到了一雙適合瓦娃穿的鞋。很便宜,才十六塊五。可是她手上只剩下找回的一塊錢,她認真地看了看那鞋子,最後把鞋輕輕放了回去。正巧聶老師看到這一幕,她把鞋子買下來,讓娜香送給弟弟。興高采烈的娜香,帶著滿心歡喜急著溜索回家,溜索到一半時,鞋子從書包裡掉了出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一個不小心卻從索道上翻了下來,掉進滾滾的怒江中……

瓦娃因為姐姐的離去遭受重大打擊,從此以後再不說一句話。當聶老師給他上課時,要看看他的畫。瓦娃無聲地帶著老師來到一處房樑前。那是一座美麗的橋,橋下是滔滔的江水,橋上是姐弟倆,手拉著手,快快樂樂地去上學……這就是瓦娃的夢,能走路上學,不在溜索。可是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的畫了……

春暖花開的季節,馬吉鄉第一座“愛心橋“在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下,順利建成了,瓦娃終於得以第一次在路上學。在初春的陽光裡,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倆手牽手,小鳥般從橋上飛過……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很感動,這走路上學的約定,這永不逝世的姐弟之情,這上學的慾望在我腦海裡浮想,我也不會再抱怨爸爸媽媽,說他們沒有給我好的生活,我再也不會抱怨自己的弟弟,跟他鬧意見,跟他打架,而是去愛護他,保護他……同時我也希望,在那些偏遠山區的孩子們,需要溜索到對岸的孩子們,讓他們得到援手,在那條江上,建造一座“愛心橋”,讓他們能排除生命危險,每天快快樂樂地走路上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