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讀後感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9W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效課堂》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效課堂》讀後感8篇

《高效課堂》讀後感1

高效課堂是每個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帶著教學中的困惑和對高效課堂的追求,假期裡,我細讀了於春祥老師的《發現高效課堂密碼》,被這位博學多識的“草根教育專家”所折服。數十載,於老師堅守在教育改革一線,但從未改變過初心,勤於研究,樂此不疲。他不僅是我們教師的楷模,更是我們教育事業的指路明燈。

在研讀《發現高效課堂密碼》之後,深深地體會到這本書不僅是一縷清風,為我們教師吹散迷霧;也是面鏡子,讓我們教師看清課堂缺陷。下面我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個人體會。

在第二章中,於老師總結的“課堂教學規律”,給我指明瞭方向。其規律概括起來講就是“動手做、動腦思、動眼看、動耳聽、動嘴議、動身演”,以上“六動”可以界定為高效課堂“生命狂歡”的基本形式。這就是於老師的課堂效率觀。其中“學習快樂律”和“二八”教學律,讓我印象尤為深刻。

關於“學習快樂律”,於老師說“快樂源自成功,成功源自展示,展示源自自信,自信源自預習”。換言之,“預習催生自信,自信激勵展示,展示孕育成功,成功繁衍快樂”。回顧自身教學,我給予學生的“預習權”和“表達權”少之又少。學生對英語教材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在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督促學生的預習,並花時間進行檢查,讓他們養成預習的好習慣。針對學困生,我還會對他們進行相應的預習方法指導。並在新課開始之前,告訴學生新課上會解決哪些問題,讓他們有目的、有方法的去預習課文,熟悉教材,從而讓他們在課堂上自信學習且快樂習得。

關於“二八教學律”,即一般情況下,課堂上20%的屬於重點、難點的內容需要教師教,而80%的內容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學掌握的。在我們的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教”建立在“學”的需要的基礎上,從而實現“以學定教”,“以教導學”,“學教互動”,“動態生成”。回顧自身教學,往往不相信學生的自學能力,常常課堂上“滿堂灌”,這種錯誤的課堂教學觀念,日後我一定改善,且爭取給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

在第十章中,於老師的傳統課堂“十八怪”,讓我陷入沉思。十多年前,新課改,新理念就傳入到了我們教師群體中,可是真正實施的卻寥寥無幾。教師依舊做主宰課堂,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依賴課件無法自拔,學生依舊天天膩於題海,應試教育魂魄猶在。我不僅回想了自己平日的教學,我給了學生多少思考的空間?學生有多少展示自己的機會?是否可以精選題目,讓學生跳脫離題海,減輕他們的負擔,實現真正的高效學習?英語課堂是否一定要依賴於課件?我能否用更高效的方式來整合知識?帶著這些疑惑,我再次深入於老師的高效課堂中,並解讀他的密碼。於老師說“課堂上指望一個老師帶四五十個學生,再苦再累也不會帶出高效來,一旦把小組帶成‘動車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我明白了,要讓小組合作更多一些,實一些,課堂教學才能更加高效。民主是課堂的基礎。只有讓學生動起來才會有“精彩”。學生的精彩才是課堂的精彩。

細細品讀這本書,不論是於老師的`博學、樂學、專研精神,還是其提倡的高效課堂教育理念與方法,都是我們教師這一生所要解讀的密碼。教育生活一旦成為我們研究、探索、創新的資源,“幸福美感”就會不期而至。研究不管是其過程,還是結果,都伴隨著一種“幸福美感”的體驗,這種體驗便是對生命的滋養和回饋。

將來教師之間的競爭,主要取決於誰學習的速度快。現代版的遊戲規則是“快魚吃慢魚”。學習速度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必然被淘汰。如果你要這個世界有更多的愛,那麼你就要在你的心中創造更多的愛;如果你要這個世界更優秀,那麼你也要先讓自己更優秀。學習是生存的需要,生命因讀書而精彩!

《高效課堂》讀後感2

利用暑假的時間,一個人靜靜地把李炳亭先生的著作《高校課堂22條》學習了一遍。之前我們一直在提倡課改,也不斷在摸索中前進,但對於我來說還是比較迷茫,找不到正確的課改方向。但是讀完這本書後,我對課改有了新的認識和體驗,也為我找到了前行的路。

這本書裡向我們介紹了許多教育改革中的先行者,也提出了傳統教育的弊端,更舉出了一些高校課堂的模式供我們參考學習。李炳亭先生將高校課堂喻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真是妙筆生花,在這裡學生可以“鬧起來、活起來、動起來”。因此,高校課堂主張不僅要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而且要把學習的能力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體現出“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的高效課堂的中心。

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我覺得要想課改取得更大的進步,首先教師的觀念要轉變。正所謂“開放的程度決定了教育的高度”。我們的學校一直提倡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也都有“放手”的意願,但做的還不夠徹底,還是“抱”著學生往前走,總覺得學生什麼也做不好,影響教學進度、考試成績等。其實,這都是需要一個過程,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更高效。正如我的語文教學,以前我總覺得他們小,什麼都不會還浪費時間,但經過課改的洗禮以及到各個學校去參觀,我也轉變觀念。比如在教學生字時,我以一課生字為例,講了生字的結構特點、識字方法以及易混易錯點等。我先讓學生“臨帖”按照我的模式講解以後要學習的生字,掌握了規律和技巧,由“臨帖”變成了“破帖”,在課堂上各抒己見,特別在交流識字方法時,學生想出了很多識字的方法:猜謎語、形近字比較、加一加、減一減等等。學生在自己動腦記憶比老師枯燥的.講解效果會更好。

在我的意識裡,我始終覺得“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在工作中亦是如此,不要覺得學生小,知識少,我們有很多驚喜的發現都是從學生那裡得出來的。聽過“102中學”老師的講的課後,我更堅信把課堂還給學生,他們會還給你一份精彩。

近兩年,我們也不斷出去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像“杜郎口中學、洋思中學、102中學”等,我們並不是死板硬套照著中學的模式下來,因為我們是國小,我們在此基礎上尋找出一套更適合我們學校自身的一些學習方法。我們也推行了導學案,目的在於使課堂高效,高效課堂倡導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組為單位,以獨學、對學、群學的形式來實現課改的自主、合作、探究。課堂上老師也放手讓學生自學、交流、彙報,較注重學生的“先學後講”,形成了具有一小特色的“一三一”課堂評價模式。經過不斷地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導學案也在不斷完善,由原來的在四、五、六年級推行,到現在的全校使用,可以說這就是課改的一大步。如何正確、高效地使用導學案,使學生在課堂都能動起來,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而不是隻是少數人成為一節課的亮點,這些問題是我們還需在工作中不斷探索的,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做到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是臺灣作家張曉風在送兒子上學的第一天,向學校發出追問:“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我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人呢?”如果我的家長這樣問我同樣的問題,我該如何回答呢?我是低年級的老師,孩子們在上幼兒園的時候都很可愛,很優秀,自從來到學校後,孩子們的天性就被無情的壓抑,只會死記硬背知識,慢慢的讓學生只注重成績,而忽視了在學習中去發現快樂,在學習中去學會創造。作為一名國小老師我有責任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成長,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解放學生、發展自身個性、尋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因為“考試成績並不能代表實際能力,更不能預示將來的成就。”

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們,要始終走在課改的前列,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摸索出一套適合自身的高效地教學方法,讓課堂生活化,把小課堂變成大舞臺,以實現高效課堂為目的。

《高效課堂》讀後感3

學習,對於老師而言,是我們職業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們一生的課題。儘管現在我們的工作任務重,工作壓力較大,但學習的步伐不能停止。我們常常對學生說,要向40分鐘要效率,其實對於老師更是如此。如何將每一個40分鐘運用好,如何達成高效課堂,這對於我們職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利用空餘時間仔細拜讀了於春祥老師撰寫的《發現高效課堂密碼》這本書,收穫良多。

全書分為“高效課堂大揭祕”、“課堂規律有幾多”“課堂醫案巧拾零”、“模式建構與重建”等十四章內容。其中第二章課堂規律有幾多,讓我思考頗多。結合自己這幾年的教學經驗,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反思和總結。

其中於老師談到學習快樂律:於老師認為生命舒展的過程,就是快樂體驗的過程。給快樂一個機會,就得給展示一個機會;給展示一個機會,就得給自信一個機會;給自信一個機會,就得給預習一個機會。在這條規律上我自己深有感觸,也收益頗豐。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本身就比其他考試類學科更多幾分樂趣和實用性。所以在我平時的教學中,我在重視考點的基礎上,也會注意課堂趣味性的提升。在學習《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8單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這個單元的教學中。我讓孩子們先去預習課文,瞭解製作香蕉奶昔的步驟,工具等,在課前先將相關短語進行聽寫,讓孩子們先掌握基本內容。課堂中,我將製作材料,工具都搬進了教室,讓孩子們真正上了一堂“動手課”。一堂課後,孩子們們既掌握了單詞短語,更直觀學習並感受了教材的魅力。我還記得在九年級畢業的最後一節課,我問孩子們印象最深刻的一節課是什麼,不少孩子都說到了這節課,甚至是成績基礎很差的孩子都還能記得這個單元的單詞。從這一節課中,我真正理解了於老師所講的學習快樂律,讓孩子們帶著目的,參與課堂,這樣的學習才會是快樂的課堂。

另外一個讓我深思的規則就是“二八”教學律。於老師說到,教學的“二八定律”是指,一般情況下,課堂上20%的屬於重點,難點的內容需要老師教,而80%的內容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學掌握的。“學”絕不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凡是沒有教師指導參與的.“學”,往往是低效的。“教”也未必就是教師的專利,所謂“兵教兵”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的方法。這個規則特別適用於習題課當中,在上習題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有自己在演“獨角戲”的感覺。因為對於基礎好的同學,這些練習題他們早就已經掌握很好了;而對於基礎薄弱的孩子,有課堂注意力低下的問題,上習題課就更加嚴重了。所以針對這個問題,在習題課上,我會讓孩子自己起來分析語法點;或是給程度較好的孩子分配任務,讓他們來當“小先生”。這樣一來,因為要起來講解,程度低的孩子注意力提高了;程度好的孩子也有了新的挑戰。

細節決定成敗,同樣適用於高效課堂。在本書中第七章,於老師談到了高效課堂的15個細節。關於點撥方面,於老師講到這樣一個細節,就是高效課堂的生成。書中講到,就生成而言可分為橫向,縱向,系統三種形態。橫向偏重於拓展,指向多元;縱向側重於深化,指向深刻;系統著眼於全域性,指向結構。儘管有很大的會考壓力,但我認為英語學習上,我們不僅僅要教給孩子們應試的單詞、短語和語法。這些對於孩子們以後未來的發展,其實微乎甚微。我們更應該教給他們中英文化的差異,英語語言的魅力,思想上的多元化。這些才能幫助孩子們走得更遠,更好。

在達成高效課堂的目標上,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在國中英語教學的道路上,我也還有更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希望我能保持初心,保持學習的積極性,Stay hungry,stay foolish.

《高效課堂》讀後感4

看完《高效課堂》這本書後,我一直在思索:什麼樣的課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呢?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真正的高效課堂就是師生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效率。暑假期間,拜讀了劉金玉老師的《高效課堂》,受益匪淺。這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著作,作者結合洋思中學新課程改革的成功經驗,揭示了高效課堂形成的內在機制以及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本書中,劉老師指出“高效課堂不僅要讓全體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分數的提高,更要使全體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素質的提升。僅此還不夠,還要使教師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最終實現師生共生雙贏。”所以,課堂高效關鍵就在於教師的高效和學生的高效。

教師高效是學生高效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作為個體應該追求自身的發展,教師高效就是通過實施課堂教學,使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如何使教師高效呢?本文中提到可以採取走出去、請進來和校本培訓的方法,但是最重要的是教師自己的需求、內部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進行自我培訓、自我打造、自我提升,而其中的關鍵就是要走進課堂、走進學生、走進問題。走進課堂就是要正確的看待課堂,擺正心態,帶著積極、愉悅的心情好好上課,這樣就能事半功倍了,反之,則不然。

走進學生就是正確的看待每一個學生,熱愛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抱有有教無類的思想,盡心盡力的提升每個學生。走進問題需要教師去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把握住每一個問題,去想法設法的引導學生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等到發展和提升。當然教師的發展還離不開課後的及時反思,只有反省到自身的不足與缺陷並加以改正,才能茁壯成長。教師決定學生、影響學生、發展學生。

學生高效是課堂高效的'核心和關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只有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了“又好又快的發展”,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學生高效了,它表現在:全員高效、全面高效、全程高效。全員高效就是所有人的高效,要使每一位學生都高效就是要做到“一個都不能少”“每個都要抓”,而作為教師的職責就是要想方設法的教好每一個孩子。全面高效就是既有分數又有素質的高效,對於成績的高效,作者強調“現實教育是不能離開分數和成績的,離開了分數和成績的教育是不現實的教育”。

分數具有公信力,是最為重要的評價依據之一,就拿大學聯考來說,想要上好的學校必須要拿高分,一個學校排名離不開分數,而評價一個教師的能力也是看學生的成績。素質的高效就需要學生有“真善美”的品質。全程高效就是每一分鐘都高效,課堂效率=課堂有效學習時間/課堂實際使用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下功夫,從課頭抓到課尾,做到科學化、層次化、有效化。

書中提到高效課堂必須把握以下三點:

1、高效課堂必須符合“三個標準”:

(1)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新課標下,強調關注每一個學生,這個理念不是一個時髦的叫法,而是保證課堂高效的必須條件。

(2)厚積知識、破疑解難、方法優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

(3)學生在課堂上心情舒暢,有安全的學習心理環境。

2、高效課堂要符合三個“量”:

(1)資訊量;(2)思維量;(3)訓練量。

3、高效課堂要達到三“動”:

(1)形動,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

(2)心動,思維在動;

(3)神動,思想在動。

總之,高效課堂應該是學生學會學習的課堂,是教師高效和學生高效的結合,是樸實、簡易的課堂:沒有學生的認真自學,不新授;沒有學生的充分獨立的思考,不交流;沒有發現學生學習的障礙,不講解。讓學生在自主嘗試中探究學習,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學習,在討論合作中探究學習,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學習,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學習,在實踐活動中探究學習,突出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高效課堂》讀後感5

經常聽這麼一句話:“向四十分鐘要質量。”這不正是高效課堂的體現嗎?做教師的都知道要提高教學質量,課堂上是關鍵,但具體怎樣才算高效課堂,老師們不一定理解的那麼透徹。我通過讀《高效課堂22條》才真正明白高效課堂的含義,明白了要想有高效的課堂並非簡單地說說就成為高效課堂了,還需要教師思想的轉化、課前的精心準備等做基礎才行。

傳統課堂是教師抱著學生走,高效課堂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跑著走。飼養員不應該代替“豬”吃食,而只應該把豬養肥;家長讓孩子吃飽吃好,而不能替代孩子吃飯。因此,課堂上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師生智慧的共同成長。

所謂高效的課堂,一定是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在新課程條件下,我們強調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不是時髦的理念,而是保證課堂高效的必需。

其二、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具體的一節課中學生能達到厚積知識,破難解疑,方法優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的境界。

其三、高效的課堂應該讓孩子們過得心情舒暢,有良好的安全學習心理環境。高效的課堂即學生學習的高效。為什麼就不可以少講,有針對性地講,把學生的作業消滅在課堂中呢?其同點是:課堂教學的目標是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它針對的主體是學生群體。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通過這一節課,使每個學生個體都有所發展,課堂教學的目標才能算實現。

作為一名教師,就要與學生做朋友,對孩子各種各樣的想法、探索精神給予理解接受,這就是高效課堂的一箇中心:“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只有這樣,孩子的心靈才能得到自由,舒展自我,超越自我。比如,從高效課堂的評價要求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要求:傳統課堂是“地心說”,高效課堂是“日心說”.學生是“太陽”,課堂教學教師要繞著“太陽轉”轉。因此,1、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讓學生學會的課才叫好課。讓你學生學會的老師才叫好老師。2.要“三看”學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深度。一看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人數,是100%參與,還是大於或小於100%;二看學生參與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飽滿;三看學生的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情況,以便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適時匯入下一各環節,準確做好課堂決策。3、“四看”教師:一看課中是否堅持了“學生中心”二是否依據模式備課、上課;三是否體現了三維目標,培養了學習能力;還要四看教師的學案、備課。高效課堂的終極目標是致力於學習能力的培養。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儘管自己力求轉變新的教育理念,可當遇到困難時,自己卻退縮了,前功盡棄了;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儘管自己力求把學習主權還給學生,但當遭遇學生的沉默時,遭遇時間的`緊迫時,遭遇教學成績的影響時,自己卻又沒能在這條路上披荊斬棘,堅持下去。

不得不又一次回到原點,條分縷析地“講”,事無鉅細的“灌”,一遍又一遍地“澆”.學生相應地只能一次一次地聽,一字一句地記,一條一條地背。自認為完成了教學任務,可是,當孩子一旦面對新的知識時,依然是難看的手足無措,一籌莫展,成為永遠不會自由飛翔和主動覓食的“待哺”的幼雛。

作為新課改時代的老師,我們應該堅信,守住傳統的人等於是在守墓!誰都不可能把時代的巨車,再拖回到“原始社會”!傳統的車轍,註定會被水泥和瀝青覆蓋,一條教育的高速公路必然會通達到每一間教室!雖然,傳統並未消失,課改任重道遠,但讓我們一起挑起重擔,乘坐人性化的教育之船從此岸出發,揚起教育解放這一希望的風帆,駛向高效課堂的彼岸!讓我們充滿希望地拭目以待!

《高效課堂》讀後感6

高效課堂現已成為我們每一位老師的追求,但是高效課堂到底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高效,這是我們首先要知道的問題。《高效課堂八講》這本書就係統的通過高效課堂的追求、發展目標。指導思想、操作策略、前提、關鍵、基礎、保障幾個方面闡述了高效課堂,給我很大的指導。

新課程改革從20xx年開始,至今已有10年的時間。10年過去了,新課程改革是否達到了當初的預定目標,這是我們都關心的,十年前,我讀國小,十年後,我教國小,在我看來。雖然前後有變化,但變化的不過是表面的一層,以應試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拔苗助長式的教學依然佔著很大比例。此時的我們真的需要一種革新,這種革新從課堂開始。

讓“和諧”進課堂。課堂上的各種關係如果不和諧,問題就會產生,就會蔓延,就會變得嚴重,以至一發不可收拾,這樣,課堂就是抵消、無效甚至是負效的了。和諧是高效課堂的追求。要建立“和諧課堂”,是學校真正的和諧起來。

“和諧課堂”也是以人為本的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應用。老師要深入瞭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發展需求,從智力、性格、興趣、成就、情誼等方面,不斷提供符合其發展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從事有意義的實踐活動,而不是困在“知識的海洋”。在和諧課堂中,要處理好各個方面的關係,如師生關係,生生關係,教育學的關係,人與本的關係、現代教學裝置與傳統教學裝置的關係、減負與増負的關係,文明規範與個性張揚的關係、動起來與靜下來的關係、過程與結果的關係。

構建高效課堂兩個核心因素是學生和教師。課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學生和教師是否在課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高效課堂的核心目標,而教師的發展是學生髮展的有力保障。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高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就其外延而言涵蓋高效的課前精心準備、返歸教學本質的課堂教學中實施和教師課後的反思與研究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穫,有超常提高,有超常進步。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再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製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

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要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課堂就是我們的主戰場。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課堂教學因素佔了相當的比例,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周密準備、課堂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思考去實踐。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一定會探索出高效課堂新途徑。

《高效課堂》讀後感7

看了《高效課堂》這本書之後,使我對高效課堂有了一個進一步的認識。通過學習,結合自己所教學科的實際情況,讓我深切到高效課堂:要求老師的教學是高效的,在課堂上用最短的時間完成高效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自主、主動、合作、和諧的探究,並且讓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得進其所。在課堂教學中要側重以下各方面: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課堂生動活潑。

高效課堂的核心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快樂起來,因為意識決定形態。在學習上的快樂對應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加。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會產生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數學是理性很強的學科,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學生知識體系的建立,在教學中尋找知識的切入點,使學生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我課堂設計的重點。

2.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課堂有理有趣。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索知識的來龍去脈,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合理進行分組,讓課堂精誠團結。

在學生群體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引導者,及時點撥。合作學習的好處:第一,培養和訓練了口頭表達力;第二,拓寬思維,深化學生的認識;第三,可以培養合作精神。由於自尊心學生會在小組中更好調整自己的狀態,爭取組員間的認同。

4.運用電教手段,讓課堂豐富形象。

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使知識的生成更形象。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效的數學課堂是一個充滿數學味的魅力課堂,也是讓學生學有所得的效率課堂,還是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的生命課堂。作為一線教師我將主動把高校課堂理念落實到教學工作中,讓自己的教學變得更成熟、更有效。

5.教學調控要靈活

教師要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努力創設民主、輕鬆、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我們不是倍受關注的亮點,應該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要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使他們從心底愛上這堂課。還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想象力。

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要善於用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和科學態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並充分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尊重學生人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根據學習規律,學生們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就20分鐘,因此,我們在40分鐘的時間安排上,要重點突出,把重難點內容儘量安排在前15分鐘裡,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理解和記憶的效果最好。剩下的時間裡,可以安排討論、練習、拓展思維等等,當堂檢測,當堂反饋。要想使高新課堂落到實處,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這就要求教師精心備課,精心選擇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練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

《高效課堂》讀後感8

閱讀於春祥老師的《發現高效課堂密碼》並寫成讀書心得就成為其中一項。

在此之前,於春祥這個名字也只是偶爾在一些培訓中聽別人提起過,並未引起我的關注。為此,在讀他的書之前,我特地到他的部落格中去了解了一下。在他的部落格中我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平民化”的一個教育家,一個很務實的教學工作者。於是我開始讀這本《發現高效課堂密碼》,由最初的心不在焉到後來的深入閱讀,這本書給我帶來巨大的震撼,這真是一本實用的好書!

在這本書中,於老師圍繞怎樣打造高效課堂提出了很多新穎的觀點和具體的操作方法。全書分為“高效課堂大揭祕”、“課堂規律有幾多”“課堂醫案巧拾零”、“模式建構與重建”等十四章內容。其中第二章《課堂規律有幾多》更是讓我印象深刻。我們應該仔細審視一下自己課堂教學,有意識的運用規律。書中所講的“二八教學規律”,讓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更深了一層。

所謂“二八教學規律”是指一般情況下,課堂上20%的屬於重點、難點的內容需要教師教,而80%的內容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學掌握的。這個定律告訴我們“教”是建立在“學”的需要的基礎上,從而實現“以學定教”,“以教導學”,“學教互動”,“動態生成”。這裡強調的“學”絕不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凡是沒有教師指導參與的“學”往往是低效的。“教”也未必就是教師的專利,所謂“兵教兵”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的方法。回憶自己的教學,要麼是一直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要麼是置之不理、一放到低,這兩種極端都是嚴重錯誤的。

於老師十分強調教師與學生的分工,這與新課標中提出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是一致的。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相信學生的能力,常常犯“滿堂灌”的錯誤,一講到底,一節課下來老師累,學生更累。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改正的.課堂模式。關注學生,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高效互動是從根本上克服傳統課堂弊端的出路。

對於“教師在教學中?教?什麼”的問題,於春祥老師也作了明確的解釋。就教學內容而言,教學生預習以後依然不懂的問題,教課堂討論後生成的問題,教由教學內容本身延伸演繹的問題。就生命關注而言:教會探索問題的方法,教授正確習慣的養成,教育生命活力的彰顯。重建教師師德觀,遵循教育規律,交給學生他所需要的正確的東西;重建課堂效率觀,將學習知識的過程成為溫暖生命快樂生命的歷程。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促進課堂的高效,()我認為教師首先應該嚴抓基本常規,如學生的預習。學生對文字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應採取一系列措施督促學生的有效預習。對非書寫作業,學生的態度往往是消極的,教師一定要花時間進行檢查,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而在檢查的過程中,教師對“教什麼”的問題更能做到心中有數。不僅如此,針對一些學困生,教師還應對預習的方法給予相應的指導。同時在新課開始之前,教師應告訴學生新課將解決哪些問題,讓學生有目的、有方法地預習課文。如能做好這一步,對教師的教學無疑是大有裨益的。當然,要打造高效課堂,僅靠學生的預習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對學情的分析、對教材的把握等都是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然而我相信,只有把每一步常規環節做踏實,才有實現高效課堂的可能。

總之,我認為,教師要促進課堂模式的轉變從而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促進觀念的轉變,思想指導行為,只有在正確思想的引領下,我們才能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對於打造高效課堂,於老師提出的很多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嘗試,而只要教師秉承正確的教學觀念也應該能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