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精誠》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4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醫精誠》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醫精誠》讀後感

《大醫精誠》讀後感1

風華正茂的歲月裡我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為生命之花的綻放而孜孜不倦,霓虹繁華的世界中我們依然心境平和地安坐桌前只為探尋那神聖生命的奧祕!當歲月漸漸磨平年輕的稜角時會不會也麻木了我們悸動而敏感的心靈?當我們有一天不得不迷茫於生存本身而為生活所累時,是否會忘記自己滿腔熱血時對萬物蒼生許下的承諾?遙望千年之前,蒼生大醫孫思邈正用一雙洞悉世事的眼睛凝望生命,正用一雙悲憫眾生的手醫治百病,《大醫精誠》

讀後感。他將一種“大醫”的智慧傳之後人——那是洞穿人性之後對生命的瞭然和珍惜,是親身經歷人間疾苦後對生命的尊重和同情,是深入普遍的生命從而能夠跳脫出自己的生活舞臺之後的無私和忘我。大醫謂精誠,“精”於高超的醫術,“誠”於高尚的品德!醫學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

精勤不倦”,一個醫生若無精良醫術,即使厚德仁心,也不能救人於疾患危難之中,不能被認為是一個合格的醫生,醫德縱然也成為一句空話。“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醫生必須精進醫術、仔細診斷,才能正確得知病情,準確用藥。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醫生的服務物件是人,分秒中決定著一條性命的去留、一個家庭的悲歡,因此作為醫生需時刻謹慎,一絲不苟,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除了細心行醫以外,醫生還要有紮實深厚的醫學基礎知識,

“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我們尚在醫學基礎知識學習期間,只有勤懇奮鬥、持之以恆,才能為以後的行醫打下堅實基礎,而在臨床工作時,更要精益

求精,學而時習之。醫學博大精深,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領悟,即使能領悟所有,也有更多未知的醫學原理等待去探究,只有讓年輕躁動的心平靜下來,不好高騖遠,不急功近利,才能真正步入醫學的聖殿。我們這些醫學生所謂的聞雞起舞,所謂的低調拼搏,失去與擁有,放棄與爭取,既格格不入,又息息相關,甚至互相轉化。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經歷軀體與靈魂的考驗,我們才能在疾病面前鎮靜自若,才有可能在死亡面前重獲生命的權利!救死扶傷,解除病人的痛苦,維護病人的健

康,是醫務工作者的神聖職責。醫務工作者除了要有過硬的業務技術外,要有一顆全心全意為

人民服務的心,決心拯救人類的痛苦。孫思邈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讀後感《《大醫精誠》讀後感》。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我不禁感嘆:這些話裡蘊藏著怎樣的博愛和對蒼生的憐憫。作為醫者,他看透人生百態;作為茫茫眾生中的一員,他和所有生命個體一樣歷盡滄桑。他看著眼前的生命,濾過表面一切浮華,用心體會患者的痛苦,關注生命本身,也只關注生命本身,還原生命的本色。

他將“誠”字發揮到極致,“至誠者”又怎會盲目行醫,將生命棄若塵土?我相信,在任意領域求精至精之人必對人世間有一種公開或隱密的熱愛。貧苦與羞辱多加的中國近代,中華民族被列強推向了生存的邊緣,連溫飽都已成了問題,何言求醫問藥。悲慘永珍深深刺痛著每位醫者的'心。許多國外和本國的醫生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隻身來到這片硝煙瀰漫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譜寫著“醫魂”!也許紛飛的炮火將他們掩埋,也許汩汩的時光將他們的

名字沖淡,但他們有一個共同而不朽的稱呼“醫生”。“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與此”,在一千多年前,孫思邈如是說,而一千年後的今天,千千萬萬的醫者依舊是如是行。這些年,由於醫患關係的緊張和大眾信任的危機,白衣天使的形象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社會地位貶低,而“醫生”這個詞曾經帶給人們的溫暖和安

慰正慢慢地被人淡忘,整個醫療行業也被重重地籠罩上委屈、迷惑、無奈,有些醫生因此喪失了自我。人的確有貴賤,貧

富,老幼,美醜,可是,誰可以輕視這些人的生命以及生命之後的故事?醫生的使命不就是為了使這些生命永遠充滿活力,張開雙手擁抱明天嗎?我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些醫生僅僅是為了病人沒有醫療費而放棄對他的治療,難道他們就聽不見那些對生命的熱情的召喚嗎?我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些醫生必須收紅包才能認真的為患者服務,難道做好本職工作必須用金錢才能衡量嗎?就連有些醫學生,只知道考取高分數而不知道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沒

有“見彼苦惱,苦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何其可悲!然而幸運的是,更多的醫生還是在堅持著默默地工作、不懈地奮鬥,因為,在他們的心中,奮鬥的方向一直都是幸福感和意義感!

立志成為醫者的人大多心懷善意,溫柔敏感,對人世間的疾苦有一種特有的感知力,只不過這種感知力過於平淡以至於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漸行漸遠……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銘記“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重任,履行“救死扶傷”的諾言!即使當我們慢慢的融入世俗,踏著紅塵的腳步前行,伴隨我們的仍舊是生命至上的信念,心中充盈的仍舊是博愛眾生的仁慈……..。

《大醫精誠》讀後感2

從醫已經十五年了,對於我的職業也有了很深的理解。醫生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健康神聖的捍衛者。今年衛生局要求衛生系統職工學習《大醫精誠》,發現落在醫生身上的關鍵詞就是責任。《大醫精誠》其實不是書名,而是出自中國唐朝孫思邈所著之《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為習醫者所必讀。作者孫思邈是唐朝著名的醫師與道士,他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譽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而《備急千金要方》是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世簡稱為《千金方》。孫氏以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以“千金”命名。《備急千金要方》卷首以顯著地位論述了《大醫精誠》與《大醫習業》,突出地強調了作為一位優秀醫生,必須具備高尚的醫療道德修養和精闢的醫學理論、醫療技術。為此,該書一一作出了醫德與醫術的嚴格要求,成為歷代臨床醫生修養的準繩。孫思邈的《大醫精誠》,被譽為是“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明確地說明了作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光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還要擁有良好的醫德。這篇文章廣為流傳,影響深遠。直到現在,我國的不少中醫院校仍用它作為醫學誓言,並用它作為準則來嚴格要求自己。每個醫生都秉承“大醫精誠之心”,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通過學習,我總結了醫者必需的四種品質:

一是細心:《大醫精誠》中有這麼一句話“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意思是說:“疾病有內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狀不同,和內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狀相同。因此,五臟六腑是充盈還是虛損,血脈營衛之氣是暢通還是阻塞,本來就不是單憑人的耳朵眼睛所能瞭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診脈來了解它。”放到當今醫學就是說不能單純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做全面細緻必要的檢查。這就是為什麼診斷學要我們深刻的認識每項檢查的臨床意義的原因。醫療活動也應該屬於服務性的行業,服務的物件是人,活生生的人,責任感是必不可少的,要對患者關心、細心,來不得半點馬虎。所以孫先生提到“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就是說寸關尺三部脈象有浮、沉、弦、緊的不同;腧穴氣血的流通輸注,有高低淺深的差別。肌膚有厚薄、筋骨有強壯柔弱的區分,只有用心精細的人,才可以同他談論這些道理。

二是專心:除了行醫細心以外,還要有紮實深厚的醫學知識基礎。文中提到“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就是說學醫的人一定要廣泛深入地探究醫學原理,專心勤奮不懈怠,不能道聽途說,一知半解,就說已經明白了醫學原理。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這要求我們在醫學基礎知識學習期間,要勤懇奮鬥、持之以恆,以後行醫的過程中要精益求精,學而時習之。

三是靜心:有人說學醫苦學醫累,甚至有某些醫生說學醫要辛苦一輩子,我覺得他們說得是很實在的.話。但是我們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的生活健康水平還不高,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祖國的衛生事業而獻身。現在越是勤勤懇懇地學習,是為了行醫時能更好的為人們治療疾病,減輕身體上的痛苦。所以孫先生說:“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譽,甚不仁矣。”與“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譁,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從而我們知道行醫就更修道一樣,要“六根清淨”。這就是為什麼古代西方的很多僧人行醫的緣故。

四是仁心:醫者仁心,在我國古代,醫術又稱作仁術。孫先生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也就是教育我們行醫要一視同仁,不可此重彼薄。細心、專心、靜心、仁心----這四種行醫的高尚品質正式我們要學習和達到的。作為醫務工作者來說,要把大醫精誠的實質深刻領會並體現在我們的整個行醫過程,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努力解決好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我縣的衛生事業儘自己的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