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購物的教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6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購物的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購物的教案

購物的教案1

設計意圖:

如何讓幼兒的數學學習迴歸到實際生活中去,即數學活動生活化是這節課的宗旨。活動中我通過創設購物環境,將購物情境中的購物行動貫穿始終,從一開始的“寶寶超市”中物品名稱與價格的介紹,到用5元可以買一樣、兩樣東西的層層遞進,都是“生活數學”精神的體現。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進一步瞭解“正好”和“夠了”的錢幣概念。

2、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3、幫助幼兒體驗到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手指偶、每位幼兒一張5元錢、畫紙、彩筆。

2、超市商品圖每桌一張。

3、超市的環境創設。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複習5的組成,匯入活動。

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誰,願意和他們做遊戲嗎?

教師介紹遊戲做法:師說:動動我的小手指,我出1。

幼說:我出4,4和1組成5.

師幼齊說:5個手指做遊戲。以此類推。

(分析:遊戲可及時調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且通過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整理已獲得的經驗。)

二、幼兒嘗試用5元錢買一樣、兩樣不同的商品。

1、我們的小手真能幹,看,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什麼(出示5元錢)?小朋友還知道有哪些面值的錢(1元、2元、10元、20元、100元等)?我們用錢來幹什麼?你去超市買過東西嗎?是自己去還是跟爸媽去?

2、第一次購物:下面我就來考考小朋友,如果給你5元錢,找出用5元錢可以買一樣的商品。(翻開超市商品圖,先認識一下商品和標價)

幼:可以買5元的、1元的、2元的、3元的、4元的,6元的能買嗎?

師:誰能總結一下,為什麼6元的不能買,別的可以買,強調“正好”和“夠了”的概念。

3、第二次購買:找出5元錢可以買兩樣不同的商品。

小組討論,共同找出答案:可以買1元和2元的、1元和3元的、1元和4元的、2元和3元的。

小組介紹:

教師評價:進一步讓孩子理解“正好”和“夠了”的概念。

師:剛剛小朋友在找的時候,有的小組漏掉了,有的小組重複了,為什麼他們這一組找的很全?大家能看出他們是用什麼方法找到的嗎?

幼:他們先將草莓找完了再往後接著找。

總結:原來這樣有順序的找,能夠一個不漏的找全。你們也願意嘗試一下嗎?(讓沒找全的小組再嘗試一下)

(分析:教師根據小組合作情況進行總結提升,這是本節活動的難點。)

4、能不能用5元錢在商品圖上買三樣不一樣的商品?

幼:不能,錢不夠。

三、遊戲《超市購物》

玩法:小朋友真棒,剛才都很快找出了商品,現在,老師每人給你5元錢,到我們的超市裡買你最喜歡的東西,商品上都有標價,要不多不少,正好花完5元錢,買一樣也可以,買兩樣也可以,我特意請了張老師當收銀員,你們拿了商品要到她那兒去付錢,付完錢就拿著東西到我這邊來,我有獎勵,買的不正好的可以再重新去挑商品。

總結:小朋友都很棒,都是購物高手,以後就能幫爸媽到超市買東西了,但要買我們需要的,千萬別浪費錢。

(分析:角色遊戲的創設便於孩子體驗到真實的購物場景,孩子參與的熱情很高,很好地體現了數學生活化、遊戲化的特點。)

延伸:現在小朋友都把我小超市的商品買光了,我們班還有很多小朋友沒來參加購物活動,我還得去進貨,這樣吧,為你的好朋友畫一張購物單,購物單就是畫出商品並標出價格(可以只寫上數字),不多不少也正好5元(可以畫一件、也可以兩件商品),可以畫跟自己一樣的,也可以另外挑選,這樣畫清楚了,我就可以進貨了。

你們回去告訴其他小朋友,我去進貨了,讓他們一會來買我新進的商品。

活動反思:

活動中通過環境的創設,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學習過程;通過提供給孩子們可以反覆操作的材料,讓孩子在觀察、擺放、思考、調整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老師沒有將自己的經驗介紹給孩子,而是讓孩子在反覆試誤中走出困境,悟出一些數學應用的經驗,將抽象的數學符號生活化、遊戲化。

購物的教案2

設計思路:

“數學是在孩子的生活中,數學是有用的”,作為幼兒園的數學活動,其主旨是激發幼兒對“數”的興趣,引導幼兒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認識貨幣後,結合幼兒的關注點和對超市遊戲的興趣,我們決定以“超市購物”這一實踐活動為主線,組織幼兒進行“活動前的討論——活動前的準備——超市中的交流——購物時的合作——快樂的分享——活動後的感受”,使之在實際的操作中體驗交流、選擇、合作、分享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探究交流的主動性。

2、使幼兒在嘗試交流、選擇購物中懂得做出決定需要考慮諸多方面問題,並在購物過程中體驗交流、選擇、合作、分享的快樂。

3、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1、活動前一天組織討論,選擇購物區域。

2、具體準備由幼兒與老師一起討論決定。

活動程序:

(一)活動前的討論

1.選擇購物區域:

師:明天,我們要去大統華超市購物,因為地方大,而我們的時間有限,只能選擇超市中的一個區域,下面請大家講一講,超市裡有哪些區域?

幼:洗滌用品區,日常用品區,餐具區,兒童食品區,糕點區,蔬菜區……

師:選擇那個區域呢?請小朋友決定。

(教師貼區域名稱,準備好貼上畫“蘋果娃”,以便幼兒決定後在其名稱下貼一標誌。)

師:請小朋友說一下作出準備的理由。

2.選擇路線:

師:去大統華超市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從步行街穿過,另一條是從城中菜場穿過;距離差不多,小朋友願意走那條路呢?

師:請小朋友說出理由。

(大家各抒己見,發表選擇路線的理由,遵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最後決定步行街到超市。)

(二)活動前的準備:

師:我們去大統華超市購物,需要準備什麼呢?

幼:要穿園服,要告訴爸爸媽媽,讓他們給我準備錢。

師:準備多少錢?

(結合幼兒剛剛接觸了5以內的加減運算,經過協商,大家一致同意明天穿園服,帶5元錢,自己儲存好。)

(三)超市中的交流:

1 .認標籤(認識價格):

幼:老師,我想買這包餅乾,我的錢夠不夠?

幼:老師,我想要這個魔方,我的錢夠不夠?

(面對琳琅滿目的各類食品,真得很誘人,然而,馬上出現了問題:小朋友大多數不認識價格標籤。)

師:不認識標籤上的價格,是嗎?那麼你們想一下,除了問老師還可以去請教誰呢?

幼:我知道了,我去問問售貨員阿姨吧,請他教我。

幼:我可以問問買東西的顧客。

(日常生活中,購物的經驗並不缺乏,然而,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去教孩子認識價格標籤,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會嘗試與周圍的顧客、服務員去交流,並注意到使用了“謝謝、請、再見”等文明用語。)

2.同伴間的合作:

選擇購物時有幼兒發現了自己的5元錢買不到自己喜歡的那種物品,怎麼辦?

師:那你們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

幼:我可以找好朋友和我一起買,重新換新的商品買。

(自己喜歡的東西已經拿在手中,可是錢不夠,確實挺可惜的,但是,在老師稍加啟發下,聰明的孩子們馬上想到了合作,並迅速的找到了合作伙伴,共同商議買什麼,有的還計劃好了怎樣比較公平的分享。這一過程,是一個合作意識到合作行動的嘗試,他們能從嘗試中體會合作的快樂。)

(四)美食大家分享:

師:小朋友帶回這麼多好吃的,真能幹!這些東西是我們自己吃了呢還是與別人分享呢?

鵬鵬:給老師吃,老師最辛苦。

婷婷:和爸爸媽媽一起吃。

小鈺:我給奶奶吃,因為她每天都來接我送我。

文文:我給爺爺吃,因為他年紀大了。

(五)活動後的感想:

在整個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幼兒作出選擇嘗試最有效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常識、自己的努力積極參與超市的購物、快樂分享時,相信他們會從中獲得思考、交流、合作、認知等很多很多,更會體會到購物帶來的成功喜悅。

本活動通過“超市購物”使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經驗,不僅僅嘗試著自己的選擇,合作購買,而且通過嘗試與周圍人的文明交流解決問題,其中的心理體驗遠遠大於外在的活動本身。真正體現了讓孩子“走進社會、開拓視野”的理念。

活動反思:

社會課程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為目標。基於這一點,我在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上也是綜合的。通過教學培養孩子合理消費、節約資源的良好習慣,學習選購商品的生活技能。讓孩子在與生活聯絡的活動中體會成長的快樂。

超市現已成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們所熟悉。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長的配合,帶來各類超市購買的物品,在讓幼兒動手佈置超市之前,讓他們參觀超市,孩子們的觀察力是豐富的,觀察到超市裡的貨物是分類擺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還有,孩子們發現了標價,知道了爸爸、媽媽是根據這上面的價格來付賬的。即幼兒取相應價格的物品。超市少不了收銀員,由於擔心中班的幼兒在計算方面較弱,不能找出幼兒們購物後付賬時的是否正確。於是我請了2位老師來做收銀員,來檢查幼兒在購物時出現的問題和及時解決問題。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生動地鞏固了所學知識。

在這節課中,我們從認識各種各樣的物品開始,與幼兒一起探索各種不同的物品,進而瞭解錢幣與購物的關係,培養幼兒正確的學習機會,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讓幼兒自己動手擺放,把他們有關超市的認識轉換成各種有趣的遊戲。總之,在這個生活化的課裡,我們將以開放的態度,陪伴中班的幼兒一起經歷這個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購物的教案3

設計意圖:

廢舊物品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隨處可見,在吃完、用完後,往往是一扔了事,而孩子們年齡小,對事物的分辨能力較差,而從小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對今後的成長有一定的幫助。如何讓幼兒切切實實地感覺到"廢品是有用的",懂得"廢品不廢"的道理。

本次活動我利用了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如:掛曆紙、報紙等在遊戲情境過程中讓幼兒動手製作,通過折一折、撕一撕等技能製作出精美的物品,充分了解到廢物不廢,一雙勤勞的小手也可以變廢為寶,為自己的創造感到驕傲。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購物袋的外形、作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折、撕等技能,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各種廢舊掛曆、報紙。

2、教師用廢舊材料製作的購物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看一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出示購物袋)

2、"你見過的購物袋是什麼樣的?。屈,老師。教案。網出處。它們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3、"它有什麼用處?"

小結:我們知道了購物袋有的用紙做的,有的用塑料做的;有的大、有的小、有長方形的、有正方形的;出去購物沒有它們拿起東西來就不方便,所以購物袋在我們生活中很重要。

二、廢物利用,瞭解製作方法

1、幼兒觀察購物袋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自己製作的購物袋,你們看一看是用什麼做出來的?"(出示成品,幼兒欣賞講述)

小結:我的購物袋是用廢舊的掛曆紙和報紙做成的,原來這些看上去沒用的紙,經過我們製作後,變成了精美的作品。

2、教師講解購物袋

(1)"看看這購物袋是怎樣做成的?"(學習'對摺'的技能)

(2)"袋身粘好了還要裝上什麼東西才可以拎?(學習'撕'的技能)

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對摺和撕兩個本領,用廢紙製作出了一個漂亮的購物袋,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做一個購物袋?

三、教師指導,幼兒嘗試製作

1、我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用老師教過的方法把掛曆紙、報紙等進行改造、裝飾,使它變成有用的購物袋。

2、幼兒製作購物袋,老師對完成任務有一定困難的幼兒進行幫助。

3、幼兒展示作品,進行簡單介紹。

小結:你們真厲害,用靈巧的小手把我們身邊不要用的廢紙做成了一個個漂亮、有用的購物袋。

四、變廢為寶,感受成功喜悅

以後我們要記住,不要隨便把吃剰下的紙盒、瓶子扔掉,我們把它們洗乾淨,帶到幼兒園,我們一起讓它變一變,使它成為我們的好朋友。拿著你的購物袋去給客人老師欣賞一下吧。

購物的教案4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幼兒初步懂得要根據不同物件的喜好

需要選購不同的禮物,激發幼兒真摯的情感並用行

動來表達他們對熟悉和喜愛的人的一份心意。

2、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3、學習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活動重點:

為不同的人選購禮物。

活動難點:

合作購物。

活動準備:

佈置禮品商店的場景。

活動建議:

創設氛圍——引導參與——形成內化。

一、創設氛圍

1、引導幼兒猜測今天會遇到的熟悉的人。

2、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準備些什麼?

二、引導參與

1、我們買些什麼禮物送給他們呢?為什麼?

2、他們可能會喜歡什麼?

3、錢不夠,怎麼辦?

4、幼兒自由購物。

三、形成內化

1、說說你們為誰買了什麼禮物?為什麼挑選它?

2、嘉賓出場,幼兒贈送禮物。

購物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與同伴分享使用購物袋的經驗。

2.樂於演唱歌曲,並能即興表演。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幼兒蒐集塑料袋帶到幼兒園。

2.不同款式的購物袋。

3.歌曲《購物袋》(歌曲及音樂欣賞CD或磁帶)。

活動過程

1.幼兒出示帶來的塑料袋,一起討論:

這些塑料袋是從哪裡來的?

家人怎樣處理這些塑料袋?

你有什麼方法減少使用塑料袋?

2.出示不同款式的購物袋,請幼兒互相分享與家人用購物袋購物的經驗。

3.播放歌曲《購物袋》,與幼兒一起唱歌曲:

4.再次播放歌曲,請幼兒邊做動作邊唱歌。

活動評價

能與小朋友分享使用購物袋的經驗。

能演唱歌曲《購物袋》。

活動建議

幼兒做的動作可以是在活動8中創編的動作,也可以鼓勵幼兒根據節奏和旋律即興創編適宜的舞蹈動作。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幼兒主體作用,教師的引導作用。活動中,幼兒都是按自己的意願進活動的:自由逛超市,自由討論袋子的做法,獨立地完成作品到最後的提自己的作品去購物。總之,幼兒對本次活動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情緒一直非常飽滿。

購物的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一些購物的策略,會根據購物的多少選擇比較優惠的。

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估算購買物品的總價,選擇比較優惠的購物方法。

教學策略:

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合作學習,並與實際生活相聯絡選擇材料。

教學準備:寫有問題資料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三家商店為促銷一種飲料分別推出的優惠:

甲商店 買一大瓶送一小瓶

乙商店 一律九折

丙商店 購物30元以上八折優惠

1、要買1小瓶飲料,去那個商店較為合算?

2、買1大瓶和1小瓶飲料,去那個商店較為合算?

3、淘氣要買3大瓶飲料和3小瓶飲料,他回去那個商店?

4、班裡舉辦聯歡會,要給每位同學準備毫升飲料,如果參加聯歡的同學共有35人,去那個商店購買比較合算?

學生猜測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商討答案

1、討論交流三個商店推出的優惠的意思,理解:到甲商店買1小瓶飲料不能享受優惠,到乙商店享受九折優惠,再到丙商店不能享受優惠。

2、說一說要買1小瓶飲料到三個商店各用多少元,比較到哪家去買合算。

3、交流買1大瓶和1小瓶飲料去那個商店合算。

4、交流第3個問題。

5、計算第4個問題,先要學生確定買多少大瓶,多少小瓶。再算出到三個商店去買各用多少元。

三、說一說自己的收穫,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四、練習

做"練一練"中的題目。

板書設計:

購物策略

1、甲:2元 乙:1.8元 丙:2元

2、甲:10元 乙:10.8元 丙:12元

3、甲:30元 乙:32.7元 丙:28.8元

教學反思:

購物的教案7

設計意圖:

家長們會經常碰這樣的事:帶著孩子逛街,路過玩具櫃、食品櫃前孩子哭鬧著要這要那,弄得家長很尷尬。為了培養幼兒的合理消費意識,我設計了《購物》這一活動,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哭鬧著讓家長買東西是不好的行為,要挑選自己需要的物品買 ,樹立合理的消費觀。

活動目標:

1.知道購物時要挑選自己需要的物品。

2.初步樹立合理的消費觀。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課件。

2佈置"樂樂超市"。

活動過程:

1.引題。

出示小頭爸爸、圍裙媽媽、大頭兒子的形象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他們是誰啊?他們在幹什麼呢?

2.根據需要和要求,幼兒練習購物。

(1)播放課件一小頭爸爸:大頭兒子,我們明天全家要去福利院看望那裡的小朋友,好不好?

大頭兒子:太好了,我正想帶點禮物去看看他們呢?小頭爸爸,你說,我們該帶些什麼禮物給他們呢?

圍裙媽媽:孤兒院的院長打電話告訴我,她們的奶粉吃完了(出現奶粉圖片);小寶寶的襪子破了(出現襪子圖片);夏天的太陽太火了,寶寶想要頂太陽帽(出現太陽帽圖片);紅紅要表演舞蹈想要一條漂亮的裙子(出現裙子圖片);小朋友們還想做手工玩油泥(出現油泥圖片);廚房裡的叔叔說醬油沒有了(出現醬油圖片)。

大頭兒子:啊,這些都是他們很需要的東西呀,可是我們今天沒有時間去買這些東西呀。咦,我們就請小班小朋友幫我們去"樂樂超市"把這些東西買回來吧。

評析: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還有圍裙媽媽都是幼兒喜歡的動畫人物,利用幼兒喜歡的動畫人物向幼兒提出要求,幼兒都能高興地接受。因此提高了幼兒接受新知識的慾望。

(2)師: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助他們一家把東西買回來嗎?(願意)(出示錢)這是圍裙媽媽給我們買東西的錢。來,拿著。

問:數一數,你們拿到幾張錢?(五張)一張錢能買一件東西,我們在超市只能買圍裙媽媽需要東西呀。

師:走吧,帶上錢我們去逛超市了。

師:小朋友,快把買來的東西給圍裙媽媽看看,對不對。

(3)請幼兒將買回來的東西和課件上的東西對應。如有買錯掉的東西請幼兒說說買的理由,然後播放課件二圍裙媽媽傷心地說:這不是福利院裡的小朋友需要的東西,浪費了。

評析:當孩子們高興地在超市購物時,有些小朋友看到了許多玩具和吃的東西,忘記了圍裙媽媽提的要求了,就多選了和選錯了東西,教者先用簡單的語言提示幼兒,可是幼兒被眼前的玩具吸引,把圍裙媽媽的要求都忘了。這時教者不再強調,留著下一個環節評價。這樣幼兒就能發現自己買了許多不需要的東西,結果沒錢買需要的東西了。

(4)請買錯了的'小朋友說說為什麼要買奶粉、襪子、太陽帽、裙子、油泥和醬油的理由。

(5)買錯掉的小朋友去調換貨物,重新買回最需要的東西。

(6)播放課件三圍裙媽媽:小朋友們,你們真棒,東西都買對了,謝謝你們了!

3.對比寶寶貝貝不同的購物行為,進一步鞏固幼兒按需消費的良好習慣。

師:小朋友們今天的表現真不錯。賺錢很不容易,買東西不能說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一定要買自己最需要的東西才行。今天我在超市看到寶寶和貝貝也在買東西的,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買了什麼?

播放課件四寶寶和媽媽來到玩具商場,看到商場裡有好多東西。寶寶說:"哇!這麼多玩具啊!媽媽,寶寶要買汽車。"媽媽說:"好的。" 媽媽給她買了汽車。寶寶忽然看見邊上有一輛更漂亮的大汽車,又說:"媽媽,寶寶還要買這輛大汽車。"媽媽說:"寶寶,我們已經買了一輛了,不要買了,好嗎?"寶寶想了想:"嗯……好的吧!"播放課件五貝貝和媽媽來到商場,貝貝手上抱著芭比娃娃在玩具櫃前,他又哭鬧著說:"媽媽媽媽,我要買大汽車!!""媽媽媽媽,我要買喜洋洋!!!"媽媽說:"貝貝,我們已經有芭比娃娃了,不買大汽車了,好不好?"寶寶哭著說:"不嘛不嘛,我要買!!不嘛不嘛,我要買!!不嘛不嘛,我要買!!不嘛不嘛,我要買!!"(大哭)。媽媽滿頭怒火的模樣。

提問:⑴你喜歡寶寶還是貝貝?為什麼?

⑵貝貝做得好不好?為什麼?

⑶我們來幫助貝貝,應該對貝貝說一些什麼話呢?

⑷逛商場時,怎樣做個好孩子呢? 鼓勵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引導幼兒總結出不能哭鬧。

評析:讓幼兒觀看寶寶貝貝買東西時的表現,並進行比較,進一步明白哭鬧著要買東西的行為大家都不喜歡,不哭鬧的寶寶在幼兒的心裡也樹立了榜樣。

4.結束活動。

師:今天小朋友的表現都很棒,這麼乖的孩子應該獎勵噢。來,老師每人發一個錢,去超市買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回來玩吧。

活動反思:

經過精心的準備和用心的引導,這節活動課效果良好,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基本完成教學目標。作為幼兒教師,我深感還要學習和補足幼兒的教學經驗,分析和總結孩子的學習水平和個性特徵。我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他們主動表達的積極性。但是對於活動中出現的小狀況,我還需要多關注每個孩子的特點,爭取做到提供自己最小支援幫助孩子最大發展。在師幼活動方面,我將及時根據孩子們的表現調整教學進度和環節設定,多鼓勵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讓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再提升一個臺階,為早日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購物的教案8

師:曹老師有一件事想麻煩大家。(出大螢幕)這位是哈爾濱市花園國小的李老師。她聽說我到太原出差,就託我給她即將上國小的女兒買樣東西。昨天一到太原,我就去了康達商城,想為她的女兒買個文具盒,可是挑來選去就是拿不定主意。後來我聽說太原濱河國小四年一班的學生特別會買東西,所以就想請你們幫這個忙。願意嗎?

生:(異口同聲地)願意!

師:待選的文具盒樣品都在這裡,請大家看看。(出大螢幕)這些文具盒怎麼樣?請你說說看。

生:這些文具盒圖案新穎,美觀實用。

師:像這樣說就叫做概括說。的確,這些文具盒都有各自的特點。能說得稍微具體些嗎?

生:這些文具盒圖案各異,有聰明的小一休,有可愛的米老鼠,有勇猛善戰的拳王,還有造型精美的照相機、小汽車。

師:這些文具盒各具特色。那你準備建議我買哪一個呢?

生:我建議您買米老鼠申奧的那一款文具盒。

師:為什麼?

生:因為北京申奧成功是一件值得紀念的大事,所以我建議您買這一個。

師:還有理由嗎?(生不語)要想讓別人採納你的建議,必須把推薦的理由說充分,說具體。特別是文具盒上的圖案要說得詳細些,生動些。該怎樣介紹呢?老師先說給大家聽。(手指大螢幕)我比較喜歡小奶牛圖案的文具盒。在藍藍的天空上飄浮著朵朵白雲,下面是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草地,有一頭快樂的小奶牛手裡提著個小奶桶,正悠閒地散著步。看它那高興的樣子,彷彿在說:草原牛奶味道好極了!好了,請大家仔細觀察你最喜歡的文具盒,該怎樣介紹,自己先練習一編。(生自由練習)

師:剛才同學們練得都很認真,誰能站起來說給大家聽?

生:我選擇米老鼠申奧的那款文具盒。

師:是選擇嗎?

生:是推薦。

生:曹老師,我向您推薦米老鼠申奧的那款文具盒。

師:說好推薦第一句話,這很關鍵。請繼續說。

(生介紹這款文具盒外形的特點)

師:說得很好!還有理由嗎?

生:這個文具盒價錢也不貴,才5元錢,可以說是物美價廉。(說明:每個文具盒上都標有價格。)

師:別忘了,推薦的最後一句話該怎麼說?

生:曹老師,您把這款文具盒買給李老師的女兒,她一定會喜歡的。

生:希望您能採納我的建議。

師:如果把剛才幾個同學的建議合起來,就是一份比較完好的推薦詞了。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下面我們分組合作,繼續準備,現在你可以離開座位,到你喜歡的文具盒那裡,和你的夥伴們交流交流。

(學生走下座位,自由組合,繼續練習。)

師:剛才同學們練得都很投入。現在請你們當面向我正式推薦。

生:(介紹另一款文具盒的外形及圖樣)

師:講得好!還有同學推薦別的嗎?

生:我建議曹老師買裝有一休圖案的文具盒。(師:是裝有嗎?)印有。(師點頭)它外型美觀,色彩鮮豔。上面印有兩個小一休,非常活潑可愛。一休是小朋友們都很熟悉的卡通人物,他擁有聰明的智慧,(師:聰明和智慧只能用一個。)他擁有非凡的智慧。(師:非凡用得太好了!)瞧,他坐在智慧迷宮的門口,伸開雙手,好像在說:歡迎小朋友們進入智慧迷宮!

生:這個文具盒價錢也很合理,雙層的,才6元錢。單層的還要5元錢呢!

師:你還別說,聽了你們的建議,我還真動心了。這樣吧,我們現在就去買。行嗎?

生:不行!

師:是的。別忘了,我們是替李老師選文具盒,在買之前,最好能徵求一下她的意見。否則,買回去,人家不喜歡,無法物盡其用,豈不是遺憾!可是李老師遠在哈爾濱,該怎樣和她聯絡,把我們挑選的情況告訴她呢?

生:(寫信,打電話,等等)

師:今天,我帶來兩部玩具電話機,我們練習給李老師打電話。誰願意給李老師打徵詢意見的電話。

生:(撥號)喂,請問是花園國小嗎?

師:是的。你是誰呀?

生:我是太原濱河國小四年一班的學生,我叫xxx。我幫曹老師給您女兒挑了一個文具盒。它綠顏色,像個小汽車。裡面共有三層,最上層是小書架。特別實用。不知道您是否喜歡?

師:我很滿意。謝謝你。

生:不用謝。再見。

師:再見。這個同學電話打得怎麼樣?

生:他很有禮貌。只是文具盒介紹得不夠細緻。

師:你為什麼這樣介紹,能說說理由嗎?

生:因為這是長途電話,說話不能太多,要浪費錢的。(眾笑)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經濟頭腦。的確,能節約的就不要浪費。還有誰願意打電話?

生:喂,請找一下花園國小的李老師。

師:對不起,她不在。(眾笑)

生:她去哪兒了?

師:不知道。(眾笑)

生:(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半天)那請您給她捎個信兒,就說太原的小朋友替她挑好了文具盒。

師:多少錢?

生:三層的,15元。

師:有點貴。能不能10錢元買下來?

生:讓我去講講價,試試吧!

師:剛才,這個同學已經答應了要去講價,爭取10元錢買下來。你有把握嗎?(生:有!)

師:講價,打的是心理戰。都有哪些策略呢?請各小組討論。(討論後)現在我就是售貨員,請一個同學到前邊購買。

生:這個文具盒多少錢?

師:沒聽見。(眾笑)

生:阿姨,請問這個文具盒多少錢?

師:你挺有禮貌的!不貴,15元。

生:15元,太貴了!

師:那你想多少錢買?

生:10元。

師:你們認為他還價還的合適嗎?

生:他還高了,應該再低一點兒。7元。

師:(點頭)7元,不賣。

生:阿姨,就給點兒面子吧!(眾笑)

師:哀求是沒有用的,還是動動腦子,想辦法找找商品的毛病。

生:(拿起文具盒看看)阿姨,這個文具盒摺頁鬆動了,便宜點吧?

師:12元,怎麼樣?

生:這純屬偽劣商品,還賣這麼貴,我要去告你!

師: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值得表揚!

生:我只有10元錢,不賣我就到別處買了。

師:成交。

師:看來,太原的小朋友們很會講價。(出大螢幕)今天,你們幫李老師買到了稱心如意的商品,瞧,她正衝你們揮手致謝呢!下次有機會,見到她的面,再把我們今天砍價的情景當面說給她聽。(下課)

購物的教案9

【活動內容】社會活動:不出門的購物(社會文化)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網上購物的簡單過程,知道疫情期間網購是一種方便的購物方式。

2、能較清楚地和同伴交流自己參與的購物經驗。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和父母共同購物的經驗

材料準備:教學ppt圖片、網購順序圖卡小組一份。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提出問題,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 小朋友們,這個假期因為病毒明明一家都被要求呆在家裡,不能出門。他們家裡的糧食都快吃完了,明明看著自己心愛的小零食都沒了,傷心的哭起來了。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怎樣可以不出門買到東西,幫助明明嗎?那在網上能買到什麼東西?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通過手機軟體上網買到超市和商店的物品,網上購物讓我們不出門,就能買到自己需要的各種各樣的東西。

二、回憶購物經驗,瞭解網上購物軟體和支付方式。

師:誰來說一說平時你和爸爸媽媽都在網上買了什麼東西?是怎樣通過網上進行購物的?你知道有哪些網上購物的軟體?網上支付的方式又有哪些呢?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通過下載美團、餓了麼、淘寶等手機軟體,註冊繫結賬號、微信、銀行卡等方式進行網上購物。

三、動手操作、瞭解購物過程,對購物順序進行排列。

師:你們想不想去網上購物?我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網上購物的圖片,請你們和好朋友一起商量商量網上購物先要做什麼,然後做什麼,試著將圖片按順序排列在板上。最後每一個小組派一個人來介紹自己的購物過程。

1、分組活動

2、小組派出代表說一說自己的排序方式

3、驗證答案:開啟軟體——進入頁面——選擇商品——確定購買——網銀支付——耐心等待——送貨上門

小結: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還可以通過各種軟體在任何地方,不出門就能買到想要的東西,真是太方便了。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給我們幫了很大的忙。

【活動延伸】

你們還知道其他的購物方法嗎?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商場購物,超市購物,電話購物)

購物的教案10

活動目標:

1、練習7對應計數的表達。

2、能進行了7以內數量、物體及空間位置的二次對應關係練習。

3、增強分工合作學習的興趣和願望。活動重點:練習7對應計數的表達。

活動難點:

能進行了7以內數量、物體及空間位置的二次對應關係練習。

活動準備:

“田”字形玩具架一個;數字卡片一套;圖畫書5本,橡皮泥4盒、小皮球7個,毛絨玩具6個;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7以內數量練習,建立物品與數量之間的對應。

1、楊老師送給我們班很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什麼:圖畫書5本,橡皮泥4盒、毛絨玩具6個,小皮球7個(教師分別出示這些物品,請幼兒進行計數練習,正確出示數字卡片)

2、和幼兒進行快速計數練習,教師說出禮物的名稱,幼兒用搶答的方式迅速說出物品的數量,並用數字卡表示。(引導幼兒發現各種物品的數量都不一樣。)

二、進行物品與空間方位的對應練習。

1、教師:楊老師想得很周到,還送給了我們一個玩具架。我們把這些禮物放在哪兒呢?怎麼放?(引導幼兒把物品分類放在田字格玩具架上。)

2、幼兒熟悉各類物品的空間位置後,進行快速反應練習。教師說出禮物的名稱,幼兒迅速地用相對應的四肢來表現物體的空間。幼兒可以分別用晃動左右手和踏左右腳來表示物品在田字格的位置。

3、師幼互換角色,教師分別晃動左右手或踏左右腳,幼兒迅速說出該位置物品的名稱。

三、進行物品號空間位置及數量的二次對應關係練習。

1、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兩組,教師說出某一物品的名稱,一組用動作表示物品的空間位置,另一組則迅速說出物品的數量。

2、兩組交換角色,繼續遊戲。

四、開啟幼兒用書,完成操作練習。

1、教師幫助幼兒理解題目的要求。

2、教師指導、幫助能力較差的幼兒。

3、幼兒之間互相檢查,交流討論。

購物的教案11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購物遊戲,感受自己準備秋遊物品的快樂。

2、設想合理的購物計劃,能根據自己的情況挑選合適的物品。

活動準備:

1、與小組數相同的小錢包(每個錢包內放10元硬幣),購物籃。

2、佈置超市場景,包括貨櫃、品名提示卡、價目表等。

3、春遊所需的各類物品,如奶製品類、飲料類、水果類、零食類、糕餅類、其他類。

4、購物統計表。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購物

1、再過幾天,我們就要去秋遊。這次我們不請爸爸媽媽幫忙,自己來準備秋遊物品好不好?今天我們就來做個購物遊戲,挑選自己最喜歡、最需要的物品,為秋遊作準備,好嗎?

2、幼兒嘗試購物,教師主要觀察幼兒購物量是否合適。

3、啟發幼兒討論。

①數一數,你買了幾樣東西?(教師做小組統計表)

②展示個別幼兒所購物品,討論帶這些東西是否合適,為什麼,帶多少東西比較合適。

③小結:秋遊時帶的食物應當適量。帶得太少不夠吃,帶得太多裝不下,背不動,玩起來也不方便。

4、請幼兒將物品放回原貨櫃,自查或互查是否放對。

(模擬的購物情境,大大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而讓幼兒數一數、說一說的環節有助於幼兒建立"適量"的概念。)

二、第二次購物

1、在這次購物前,我們要先想一想:買多少東西比較合適?哪些東西是必需的?

2、幼兒嘗試購物,教師觀察幼兒的購物情況,重點了解幼兒購物的數量、種類及他們的想法。

3、引導幼兒討論。

①這次買了幾樣東西?買了些什麼?合適嗎?(教師做購物統計表)

②出示一個物品種類相對較全的購物籃,引導幼兒討論以下問題:

哪些物品是必需的?(如餐巾紙、飲料、水果。)

餐巾紙有什麼用?

為什麼大家都要帶飲料?哪種飲料比較解渴?

水果一定要帶嗎?為什麼?

4、請幼兒將物品放回原貨櫃,自查或互查是否放對。

(教師從物品種類入手,引導幼兒交流生活經驗,瞭解哪些物品是必需的,使幼兒從直覺行動過渡到理性思考。此外,教師適時地對幼兒進行關心同伴的教育,不但激發了幼兒的情感,而且促使幼兒更全面、更整體地考慮購物需要,落實購物行為,以增強購物的目的性。)

三、第三次購物

1、看來購物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定要考慮周到。比如,帶多少東西合適,什麼東西是一定要帶的,帶什麼東西是不合適的。下面要開始真正的購物了。你們每人一個小錢包,錢包裡有10元錢,記住要算好了花。

2、幼兒購物,教師觀察、指導幼兒價錢是否算對,10元錢夠不夠用。

3、幼兒互相介紹自己購買的物品。

4、小結:許多小朋友都買了必需品,而且不多也不少,真不錯。我們要告訴爸爸媽媽,以後由我們自己來準備秋遊物品,說不定我們想得比爸爸媽媽還周到呢!

購物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設計:

一、情境匯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們就要進行一次購物,請同學們看掛圖!

二、探索新知:

213元 42元 12元

1、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說說圖意,在講給同桌講一講;

2、誰能提出數學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

3、誰願意把自己的問題說給大家聽?

4、誰願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

5、重點講解一道乘法題:

例如: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錢?

12×4=48(元)

6、引導學生討論演算法,彙報演算法。

(1)12+12+12+12=48

(2) 12 (3)12

12 × 4

12+ 12 48

48

三、拓展應用

1、試一試:

買兩個書櫃需要多少錢?

213×2=()(元)

213× 2 答:

2、 14 31 123 214

× 2 × 3 ×3 × 2

3、7×3+4 8×6+3 5+2×8

2×6+5 4×9+6 3+6×7

4、一件大衣的價錢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一件大衣多少錢?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貴多少錢

羊毛衫132元

5、填表。

2輛 3輛 4輛 5輛 6輛 7輛 8輛

大車乘客數 60

小車乘客數 24

購物的教案13

《綱要》指出:幼兒的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應充分利用社群資源,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借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潛在的、有理喻孩子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價值。

超市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場所之一,超市裡各種各樣的物品吸引著幼兒。為此,我們選擇了幼兒感興趣的題材——“超市”開展主題活動。將幼兒從“課堂”帶到“社會場景”中,並通過參觀、遊戲、談話、繪畫等多種活動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經驗整合起來,促使孩子瞭解超市的結構,體驗購物的快樂,感受超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在開展主題活動中,我們經常聽到孩子們談論去超市購物時自己買了多少東西,付了多少錢、但是,對於人民幣的概念仍然模糊,於是生成了這節數學活動——《超市購物》。旨在創設一個“超市購物”的遊戲情景,在多次去“超市購物”的過程中認識硬幣,學會使用硬幣。整個活動過程,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學習,願意與同伴分享快樂,學會處理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增強了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當幼兒親自購物之後,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購物體驗,也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認識1角、5角、1元的硬幣,及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

2、掌握購物時不同的付錢方式,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感受購物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

(1)活動前幼兒對人民幣有初步認識,有“超市購物”的經驗。

(2)幼兒認識漢字“角”“元”。

2、物質準備:

(1)佈置“超市”,貨架上擺著個各種實物,並標明價錢。

(2)裝有10個1角、2個5角、1個1元硬幣的盒、幼兒人手一份。

(3)付錢方法展示板四塊。

(4)直觀演示1角、5角、1元硬幣之間換算關係的課件。

(5)幼兒人手一張存錢卡。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認識硬幣

(1)讓幼兒感知、發現貨幣的特徵。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份禮物,請你們輕輕地開啟盒子,看看裡面裝著什麼。”(幼兒開啟盒子。)

師:“哇,好多硬幣!小朋友們看看,都有多少錢的硬幣?”(1角,5角,1元。)

“好,現在請小朋友把盒子蓋起來,老師要考考你們。”

(2)出示1角課件

師:“小朋友們看,這事多少錢的硬幣?”(1角。)

“你怎麼知道它是1角錢?”引導幼兒觀察硬幣上的標誌。

教師小結:對了,它的上面寫著“1角”,它就是1角錢。

以同樣的方法分別出示5角、1元課件,讓幼兒認識。

師小結:5角的硬幣是金色的,上面寫著5角,硬幣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幣,它的上面寫著1元。

遊戲:取硬幣

師:“我們一起玩一個取硬幣的遊戲:老師說出多少硬幣,請小朋友快速舉起這個硬幣,看誰舉得又快又準確。”

老師釋出號令:“請舉起1角(5角,1元)的硬幣。”幼兒取相應的硬幣。

師:“小朋友們真棒!今天我們有這麼多錢,想不想去超市購物?”(想。)

“去超市購物時,小朋友要先看看貨架上都有哪些商品,價格是多少,然後選一樣自己喜歡的,到收銀臺付錢。老師先請小朋友拿著錢盒到1號貨架購物。”

評析: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幼兒對已有的經驗進行整理。幼兒在活動前對硬幣有了粗淺的認識。活動過程中,教師藉助實物,通過遊戲,從1角,5角,1元三種硬幣最明顯的特徵入手,引導幼兒準確認識1角、5角、1元硬幣,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

2、幼兒第一次購物,探索1角、5角、1元硬幣之間的換算關係

幼兒帶著錢盒,到超市1號貨架選商品(師設計的沒一件商品均為5角錢或者1元錢),併到收銀員處付錢。(收銀員由老師擔任:展示幼兒付錢方法,幼兒只有付錢正確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經驗,知道硬幣之間的換算關係。

提問:“誰願意說出你買的是什麼?多少錢?你是怎樣付錢的?”

幼兒分別說出5角強的兩種付錢方法:用1個5角來付錢,用5個1角來付錢。

師小結:“這些小朋友買的都是5角錢的東西,有的小朋友用1個5角錢付錢,有的用5個1角付錢。”

出示課件梳理:“5個1角的硬幣合起來是5角錢,1個5角的硬幣也是5角錢。”

提問:“誰買的是1元的東西?你是怎樣付錢的?”

幼兒分別說出1元錢的多種付錢方式:“我買了一個1元的xx,用一個1元的硬幣付錢”“用10個1角的硬幣付錢”“用2個5角的硬幣付錢。”“用5角的硬幣和5個1角的硬幣付錢。”

出示課件,梳理1元硬幣之間的換算關係:2個5角的營部合起來是1元錢:10個1角硬幣合起來是1元錢:5個1角和1個5角合起來也是1元錢。

師:“原來硬幣裡還藏著這麼多祕密。我們剛才只買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裡還有很多不同價格的商品,你們想買嗎?購物是請小朋友仔細看看上面的標價,想想怎樣付錢簡單些?好,請大家拿著錢盒去購物吧!”

評析:教師在幼兒認識了1角、5角、1元這三種硬幣的基礎上,給幼兒提供了親生購物的機會,進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種硬幣之間的換算關係。每個幼兒都只有在付錢正確的情況下才能買到商品。幼兒必須先觀察商品的價格,然後思考如何正確付錢,並將付錢方法貼上在展示板上,最後通過課件梳理幼兒經驗,為下一環節做鋪墊。

3、幼兒第二次購物,發現多種付錢方法

幼兒到超市選商品,教師觀察。收銀員由老師擔任,展示幼兒付錢方法。

集中討論,梳理多種付錢方法。

師提問:“你買的是什麼?多少錢?你是怎樣付錢的?”(幼兒邊講,教師邊演示課件。)

(1)6角錢的商品的兩種付錢方式:用6個1角的硬幣來付錢:用1個5角和1個1角硬幣合起來也是6角,這種付錢方法只用了2個硬幣,簡單多了。

(2)8角錢的咪咪蝦條付錢方式:用8個1角錢來付錢,用1個5角錢硬幣和3個1角的硬幣合起來也是8角錢。

(3)師提問:“如果我買的東西是1元的,請小朋友幫我想想怎樣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幣來付錢呢?”

師小結:“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幣來付,也可以用2個5角的硬幣來付,因為他們合起來是1元,還可以用10個1角來付。還樂意用1個5角和5個1角來付。”

師:“原來同樣的價錢可以有很多付錢方法。”(請小朋友將商品放進桌子底下的籃子裡。)

評析:這一環節教師巧妙設計,讓幼兒在一次次購物遊戲中發現多種付錢方法,既拓展了幼兒思維,又進一步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探究學習、發現學習的特色。

4、第三次購物,鞏固幼兒經驗,體驗成功的喜悅

(1)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樣神祕禮物——存錢卡(出示存錢卡)。這回要求請小朋友將你的付錢方法存在存錢卡里。去超市購物時,請小朋友選一樣自己喜歡的商品,看看多少錢,然後回到位置上,將你的付錢方法粘在銀行卡的背面。”

(2)幼兒自由購物,將付錢方法黏貼在存錢卡上。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付錢方法。

5、分享商品,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1角、5角、1元的硬幣,學會了不同的付錢方法,到超市買了好多商品,真開心!就那天也來了這麼多的客人老師,我們請她們一起來品嚐我們購買的商品好嗎?請小朋友把自己購買的商品送與客人老師一起分享吧。”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始終貫穿“超市購物”這一主線,以遊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在不短的超市購物中認識1角、5角、1元的硬幣。從認識硬幣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幣之間的換算關係,再引導幼兒發現多種付錢方式,層層深入。活動過程中充分調動幼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購物的教案14

教學目標

1. 通過購物活動,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結合具體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後加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計算。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習了加、減、乘、除的基礎上進行的混合運算教學。

本節課可以分成五部分:一是創設了購買文具的情境,與學生實際聯絡緊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從情境圖中獲取數學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三是探索先乘後加的運算順序,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掌握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式題的計算方法,並嘗試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在這裡要注意讓每個學生都真正參與進來,結合問題情境理解和掌握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四是自我參與解決實際問題,拓展練習,鞏固應用;五是課外購物,將數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使學生養成留意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的習慣。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地處大慶市中心區,學生生活在城市,經常接觸購物活動。本校是第一批國家級課改實驗校,在計算教學方面重視與生活的聯絡,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學習,學生養成了記數學日記的好習慣,這些都有利於學生解決本節課的問題。由於部分家長提前讓學生接受了兩步題先乘後加的運算順序,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但學生並不能真正理解和應用,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鼓勵學生探索先乘後加的運算順序。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寒假生活結束了,你的寒假是怎麼過的?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師:你準備好學習用品了嗎?有一個文具超市剛剛開業,想去看看嗎?

(反思學生在現實、有趣的情境中,會產生學習的願望,提高學習興趣,更主動地進行探索。書中原來的情境是小熊購物(食品),也聯絡學生的實際,但購買文具的情境與學生實際聯絡更緊密些,那麼學生的主動性也就會更好地發揮出來。)

(二)獲取資訊,提出問題

師:觀察圖片,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生:我知道了這個超市有日記本、橡皮、橡皮泥、筆、格尺。

生:我還知識了這些文具的價格分別是

師:你想買什麼?你能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錢嗎?是怎麼算的?

(學生相互說一說,再指名說一說。)

師:小明也來買文具,可是他遇到問題了,你們願意幫助他解決嗎?

出示問題:買3本 和1枝 ,該付多少錢?

(反思問題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因此,我努力讓學生學會看圖,從中獲取需要的數學資訊,引發學生提出問題,從而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探索。)

(三)探索交流,構建新知

1. 根據問題列出算式

師:你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板書學生的不同算式,並讓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生1:35=15(元),15+4=19(元);

生2:35=15(元),4+15=19(元);

生3:35+4=19(元);

生4:4+35=19(元);

生5:5+5+5+4=19(元);

師:這些算式,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學生思考,並請不同演算法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算式的意思,是怎麼想的。其他學生分別對每種列式進行討論,體會35+4是把35=15(元)與15+4=19(元)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用來計算總錢數的。)

(反思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對於學生不是很陌生,有很多學生能直接列出綜合算式。這樣,將學生的不同算式列出來,結合情境大家一起討論算式的合理性,對於學生理解綜合算式與分步算式的關係以及如何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是很有幫助的。)

(評析把所有的演算法都板書出來,使每個人都知道;並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複、確認、澄清他們的想法,比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維的碰撞,使學生從更深的角度重新認識這些算式,這些都是促進討論深入開展的有效做法。)

2.脫式計算及運算順序的提出

師:算式35+4,你們是怎麼算的?

生:我是先算出日記本的價錢,35是15元,再加上一枝筆的價錢4元,所以得數是19元。

師:你們都能很快地算出結果,真好!老師也來算一算,35得15,然後加4,可我忘了用誰加4了,怎麼辦呢?

生:最好是先把15記下來,這樣就不會忘記了。

師:記在哪裡更好?

生:就記在35的下面吧。

教師板書脫式計算過程:

35+4

=15+4

=19(元)

師:這就是脫式計算。

(反思以前,在教學脫式計算時,是教師邊示範、邊講解脫式計算的步驟與注意事項,然後讓學生練習計算。學生是被動地用老師給的方法去做,並沒有產生對這種方式的需要,所以應用起來只是按部就班、機械地記憶。怎樣讓學生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出於這樣的考慮,我進行了新的教學實踐:老師遇到了計算的困難,記不住前一步的結果,怎麼辦呢?激發學生對新的計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學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結果先記下來,有的提出記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學生又一次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以及幫助老師的成功感。)

3.獨立進行脫式計算4+35

(學生先獨立在本子上計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然後相互交流一下,有什麼不同;接著,全班交流。)

板書各種不同的演算法,有:

4+35

=4+15

=19(元)4+35

=15+4

=19(元)4+35

=75

=35(元)師:以上這些演算法,你們有不同意見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說一說。)

生1:第三種是正確的,因為4加3等於7,7再乘5就等於35。

生2:第三種不對,因為剛才我們已經算過了,得數應是19,而不能再是別的數了。

師:這樣,我們舉手表決一下。

(通過表決,只有生1還堅持認為第三種是正確的。)

師:只有生1與你們的意見不一樣,並不能說明他是錯的。如果你認為你們大家的對,誰願意站出來說服他?

生3:我認為生1就是不對,不能先算加法,因為我爸爸告訴過我,有加有乘應先算乘法。

生4:我還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號時,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這時,生1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不改變。)

師:你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很好。你和其他同學再分別想一想,你們先算出的分別是什麼呢?

(學生小組內討論,商量說服生1的辦法。)

生5:我們用35先算出的是3本日記本的價錢,再加上一枝筆的價錢4元,正好就是19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麼的?

(這時,學生都異口同聲地問生1,你先算的4+3是什麼呀?生1想了想,笑了說:我的演算法錯了,應該先算35,先算出日記本的錢數,才能算出總錢數。)

師:那你們再想想,第二種寫法對不對?

生:是正確的,因為這也是先算的35,也就是日記本的錢數,只不過15與4換了位置,得數也是不變的。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在你們的合作下,這個問題終於解決了,老師為你們高興!

(反思以前,先乘後加這個新知識,都是老師告訴學生的。從學生的回答能看出,有的家長已經提前告訴學生,這樣的算式就應該先算乘法,後算加法。這樣很簡單,也很省時。學生接受了這個新知識,再遇到這樣的算式時,就按這個順序來計算了。在我聽過的同樣內容的一堂課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臨下課前,一名學生還提出這樣的疑問:老師,可不可以先加後乘呢?能看出,學生並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要先乘後加,而不是先加後乘。我認為,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觀察、比較,去發現,去揭示,對不同的演算法進行評判、反思,學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則規定的合理性。想說服對立同學,讓他改變自己的觀點,就需要尋找有力的證據,其實就是先乘後加的依據。在爭執中,思維進行碰撞,不但得出了正確結果,而且學生對新知理解得比較透徹、記憶牢固。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探究,學生比較、理解、思考、表達等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精神都將得到發展。)

(評析教學要做有心人。教師真實、具體、深入地反思,為改進教學、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這也為進一步開展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素材。)

(四)自我參與,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幫助小明解決了問題,你們真棒!現在也給你一個機會,可以任選超市中的兩種文具,每種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總錢數不能超過20元。將你的解決方法列成一個算式,並在本子上進行計算。

(學生自由選擇購物,列式計算,並交流。教師深入學生中間,進行個別指導。展示幾名學生的算式,並請學生說一說自己購買了哪些文具以及是怎樣列式計算的。)

(反思學生在自主的參與中,加深對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的理解,並靈活運用,解決購物中的問題。)

(五)課外購物,實踐延伸

師: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生1:學習了新知識――脫式計算。

生2:知道了有乘法、也有加法時,先算乘法、後算加法。

生3:我已經能在購物時自己付款了。

師:以後去文具超市購買文具時,你們可要自己計算、自己付款了。

(反思將數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使學生養成留意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的習慣,提高做數學的能力。從學生交上來的數學日記中能看出,他們對實踐活動特別感興趣,而且在解決問題中體會著做數學的樂趣和成功感。)

案例點評

本節課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從生活中引入數學問題,再應用到生活中,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性、價值性、有效性。教學設計注重動靜結合,在開放的同時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並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開發課程資源,教學效果很理想。

編者點評

不少教師有著這樣的疑問,在看似平淡的計算教學中,如何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其實,參與並不僅僅是操作、活動等外在表現,更是思維的投入。從這節課中,我們確實看到了學生們的積極思考,特別是他們之間想法的碰撞。而這正是教師為學生營造了充分探索、表達、討論、反思機會的緣故。

也許,我們總要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一個能用數學方式思考和表達的人。這節課已經做了很好的嘗試。

購物的教案15

活動目標

1、體驗與團隊成員合作的快樂。

2、感知“錢幣”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3、能用多種方法進行10以內湊數購物的活動。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會用多種方法進行湊數購物的活動。

活動難點:

遵守遊戲規則,感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教具:

各種玩具、價格標籤、人民幣代用券、白色即時貼、地墊2塊

學具:數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餘玩具);象徵玩具的卡牌六種,每種相同的若干張;按鈴;兩盒人民幣幣,分別為5個“1元”、5個“2元”。

經驗準備:

幼兒有用替代物進行遊戲的經驗。

環境準備:

佈置成玩具店的情景。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

1、集體談話討論“玩具店”。

(1)師:你們有願望嗎?你的願望是什麼?

(2)師:彭老師的願望就是自己能夠擁有一個“玩具店”。

(3)師:我希望我的玩具店可以賣“毛絨兔子玩偶”,“益智玩具魔方”……你們呢?

2、自主參與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準備出售。

(1)師:在我們的教室周圍也有一些玩具請你們幫我把他找出來放在我們的櫃檯上。

(2)師:根據玩具的大小、質地貼上相對應的價格標籤。

二、嘗試參與

1、教師引導小朋友自主分組。

(1)師:在玩遊戲之前教師要求小朋友分成兩組。

(2)要求:每組7個人,兩組人數相同;每組都要有男孩和女孩。分組完成後在白線後舉手示意。(幼兒自主分組。)

(3)師:分組完成了嗎?請每組的排頭點一下人數。現在人數都一樣多,你們兩隊在人數上是公平的。

2、初步嘗試湊數購物。

(1)師:我們要玩的遊戲叫“湊錢買玩具”。女孩表示2元,男孩表示1元,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有代表“錢”的代用券。

(2)遊戲規則:聽到我報出“×元錢”以後,能湊出這些錢數的人站到自己組的墊子上,其他隊員站回線後,全隊舉手示意才算確定答案;先舉手且湊數正確的隊才算優勝隊,才能拿走商品

3、師幼共同遊戲。

(1)教師任意出示,觀察幼兒的湊數方式,指導幼兒相互檢查別組情況,並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依次完成玩具價格為“6元”的玩具。

(2)對於兩隊湊數方法不同、但都正確的情況。

師:現在已經出現兩種正確的湊數方法了,如果哪一隊還能想出第三種方法,就有權利確定下一回合出售什麼商品。

師:對於兩隊湊數方法、速度相同的情況。

師:我說“變”以後,如果哪組先變化出另外一種湊數方法,就獲勝。

三、鞏固提升

1、師:現在,還剩下不少商品。接下來,我準備兩件商品一起賣。

規則是:每隊站到墊子上的隊員湊出的錢數要正好能買下兩件商品,其他規則跟前面一樣。

(教師同時報出兩個數字,要求先計算總數再湊數。第一次的要求是:兩件商品的總價為9。幼兒分出勝負後,教師引導。)

師:雖然這組已經贏了,但我要對你們兩隊繼續提出要求:想一想有沒有別的方法。

師:如果你們兩隊組合起來湊數會怎麼樣呢?(將兩塊墊子合在一起,讓幼兒繼續遊戲,嘗試9的幾種湊數方法。)

師(小結):你們任何一個人憑藉自己的力量都不能買走我這裡的玩具,必須有同伴的幫助。請你們先和自己小組的隊友擁抱一下。同時,我們後來遇到的比較大的數字,是依靠所有同伴的力量才找到這麼多方法的。今天的遊戲不僅需要本組隊員的合作,也需要所有同伴的力量。所以也請你們和今天的對手擁抱一下。

2、拍賣遊戲

(1)準備材料:數字骰子(5~10),物品骰子(印有六件剩餘玩具);象徵玩具的卡牌六種,每種相同的若干張;按鈴;兩盒人民幣幣,分別為5個“1元”、5個“2元”。

(2)幼兒在桌子兩邊面對面而坐,中間一側放玩具卡牌,人民幣盒置於各人面前,按鈴擺放在兩人中間。

(3)兩人互相商量,一人拿數字骰子、一人拿物品骰子,共同發出口令將自己的骰子投到按鈴兩側。

(4)迅速觀察骰子上的數字,例如,數字骰子上顯示“6”、物品骰子上顯示“玩具卡車”,則說明只要一方先湊出6元,就可以得到“玩具卡車”卡牌。

(5)確定答案後迅速按下按鈴。沒有按鈴或後按鈴的一方檢查對方所拿出的代幣是否符合湊數要求。

(6)檢查確認後,最先按鈴的一方獲得一張玩具卡牌。最先獲得4種不同玩具卡的為勝利方。

四、活動延伸:

1、將本節活動延伸至區域活動中繼續開展。

2不斷更新物品調整價格,加強各活動區之間的分工與合作。

3、逐步投放10元以上的商品,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求,增加遊戲的挑戰性。

活動總結

活動開始時,教師通過環境的創設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學習過程。教師沒有直接把每一件物品都標上價格而是讓孩子根據物品的大小、質地貼上相對應的價格標籤。在錢幣的運用上教師沒有把10元、5元、2元、1元錢發給孩子而讓幼兒自主去取,既照顧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又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使幼兒能夠情緒愉快地參與活動。

活動中讓孩子在觀察、擺放、思考、調整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將抽象的數學符號生活化、遊戲化。這說明教師確實做到了心中有孩子,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將當前的教育目標與幼兒的興趣點有機結合。此外,多種方式的湊數遊戲體現了教師對個體差異的關注,引發了幼兒與材料的有效互動。尤其是兩件10元以上玩具的投放,引發了新的認知衝突,促進了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斷進步。在活動的過程中,自然地整合了社會及語言領域的多個教育目標。

整個活動中教師將角色遊戲與幼兒的學習自然融合,使幼兒自始至終都貫穿在遊戲性的操作過程中。遊戲情景的創設使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理解了數的實際意義,感受到數學對生活的意義及趣味性。教師對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有正確地認識,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數學,而是為了生活而學習數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