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讀書筆記通用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8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稀缺》讀書筆記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1

這本書主要討論了稀缺對於大腦造成的影響,有些部分讀來還是頗有些震撼——“無能可以導致貧窮,貧窮也可以導致無能”、心理賬戶等。

回想起來具體都看過什麼總是很難,這個讀後感就不知道從何寫起,作者說的很多東西都很有道理,很有啟發,對於個人來講,最難的不是看不懂道理,而是認清自己的現狀。在別人看來也許一個人被生活所累,大腦頻寬被嚴重佔據,那麼在他自己看來是否是這樣呢,根據我的經驗來看怕是未必如此。

從概念來說,我的理解是人的精力,腦力是有限的,被一些東西佔據了你的大腦,那麼勢必會錯過另外一些東西。從貧富來說,顯然窮人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富人則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分配到更遠大,效益更高的事情上面去。從銷售的角度來講,如果一個銷售把心思都花在如何處理客戶抱怨上,那麼他是沒什麼精力去開發新客戶,滿足新的業績增長了。

想要改變稀缺,重要的工作是留出餘閒,餘閒的金錢,餘閒的時間,餘閒的精力等等。但這一切談何容易,書中救助印度貧民的實驗也證明了要改變這一切並不容易。給了啟動資金的貧民在經過一年後並沒有如同學者所設想的改變生活面貌,走向富足生活,而是絕大多數重新回到了舉債做買賣的日子。並且在那個階段穩定下來。

究其原因就會發現,被救助者對於改變自己生活的難度並沒有清醒的認識,救助金短暫的改善了他們借債做生意的窘境,贏得更大利潤,可也讓他們對自己的要求更加放鬆,親友送禮出手變得闊綽,不懂得儲蓄,保險,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和其他意外情況很快會讓他們重新墜入貧窮。

話說到這裡其實很明白了,對生活的認識不發生改變,認知水平不提高,生活永遠不會有大的改善,哪怕有意外之財,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還是會很快跌落到相對應的'認知水平上面去。同樣,通過貧民救助實驗,也可以看清楚要改變自身的處境到底有多困難,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清晰計劃,不能抵禦外界聲音對自己的困擾,還要加上一些運氣,才可能完成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階層的跨越,真想要有徹底改變,可能需要兩三代人的不懈努力。

回到身邊的例子,出身於內地貧困縣農村的出身,讓我看到了很多活生生的例子,真正能夠改變自己家庭處境的人,都經歷了遠超一般家庭的困難。農村要供養一個大學生太不容易,眼看著跟自己情況差不多的家庭,蓋房子,添新家電,新傢俱,買摩托車等等,可供養大學生的家庭基本上把所有的收入都用在了孩子的學業上。自己家裡多少年的傢俱,家電沒有更新,也沒有新添。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抵擋這種誘惑,而且讀了大學之後到底是什麼樣的未來,對於他們來說也許無異於一場賭博,僅靠樸素的理念支撐著這一切。所幸,從我周圍的少量樣本來看,生活水平都還是得到了明顯改善。

對於個人來說,最難的不是明白稀缺,餘閒等這些概念,而是徹底認清自己的現狀和和想要改善的目標。王陽明說“未有知而不幸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的確是這麼個道理,李笑來在自己的書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我的看法是,不管處在什麼的環境,人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稀缺,這是人生路上永遠存在的東西,對於大家來說,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想要的,認真想清楚,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取捨了,至於達到目標消滅稀缺這種事情,那是想都不要想了,總會有各種稀缺在前方等著你。加油!

讀後感寫的很是蒼白,主要是記得的內容實在有限,對於我這種腦子不太清楚的人來說,這本書值得一讀,通過這本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2

古人云,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窮。嫌與不嫌是會相互轉換的。有奶吃是娘,沒奶吃長大了就變成了白眼狼。這樣的故事想必也聽過不少吧。

那一個人天天面對的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日子時,他已經失去了選擇的權利,如何有口飯吃,就是最大的事情了。醜與窮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斤斤計較的人,表面上看是小氣,摳門。他會為了省5毛錢,走一里路去搶購打折的超市雞蛋。但他也會為了給孩子過生日,去KFC吃漢堡薯條。

斤斤計較的人,更加對價格變化敏感,他也會謹小慎微地選擇真正需要的物品。而不是為了折扣而瘋狂地塞滿購物車。

書中講到,一個富人買菜為了5塊錢,也會討價還價半個多小時。而在買車時多了500塊無所謂。原因是二者在他消費時所佔的比重不同。此時評價富人到底是節儉,還是奢侈,都不太合適。只能說不同的消費選擇前,他少了一點理性。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做一些傻事。同樣是優惠5元,原價10元的物品你會心動,原件1000元的物品你卻無動於衷。為何呢,你覺得1000之5不值得你去多花時間去做,但它也是真真正正地為了省了5塊錢。

這種非理性的消費認知,就是人們沒有計較對地方,該計較絕對值時,只記得計較比重了。生生的一種浪費。

計較往往與講義氣是相左的。講義氣,說的是跟著我有酒喝,有肉吃,大哥派頭十足。但誰都知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在大哥那裡天天混吃混喝久了,早晚會還的,說不定是自己的'命的代價。

計較也是一把尺子,對於正在奮鬥的人來說,它可以鞭策你做事更守時,更嚴謹。因為吃到的代價、錯誤的懲罰,都是奮鬥的人生活不能承受之重。

多一點計較,讓你更珍惜時間,讓你更善用資源,讓你更多一些思考,讓你做出多一點理性的選擇。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3

這本感覺挺普通,沒什麼特別之處,整本書我歸納成三句話的話就是:調整稀缺心態、不要有管窺之見,規劃和管理好“頻寬”。老外的書就是這樣,論點的提出會有非常多的論據和例子佐證,所以用掉了大量的篇幅,說句大言不慚的話,我拎出來的筆記已經對觀點進行了歸納彙總,如果你認可書內的這些觀點並理解的話,就沒必要看這本書了,重點還是操作層面的問題,如何實踐、如何更好地指導工作和生活,我準備採用李笑來《把時間當做朋友》書裡的一個方式,就是除了記錄每天做的事情之外還要對所做事情消耗的時間做一個記錄,通過記錄及歸納幫助我們調整稀缺心態。前段時間和同學討論一個贏家路徑依賴的問題,他說贏家最可怕的就是路徑依賴,會導致盲目自信,其實我覺得不光是贏家的路徑依賴可怕,普通人的路徑依賴更可怕,因為我們會陷入忙碌且浪費時間的陷阱而不自知,周而復始地重複而不打破,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不要陷入自己營造的陷阱。

1、稀缺是一種心態。當它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方式。當稀缺俘獲大腦時,人們的注意力會集中在如何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資源上,從而會經歷一個短期獲益,長遠看會付出代價的過程。

2、認知具有高度的相對性。雖然相對性認知是大腦處理資訊時的固有特徵,但經驗與專業技能還是能讓我們擺脫這一限制。專業技能,也就是對某一領域知識的深度理解,能夠對認知形成改變。

3、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為了獲得某件東西而需要放棄什麼,那麼就很難想清楚這件東西的成本和價值。餘閒以及權衡的缺失意味著我們無法擁有對物品進行價值判定的簡單、直接的方法。(機會成本的概念)4、當今天的'資源,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能在當下為你帶來比未來更大的利益時,借用就是行得通的做法。而當我們有了管窺之見時,借用就會超越得失均衡的限度。當面臨稀缺狀況時,我們的借用,從長期來看通常是不合理的。管窺心態會限制每一個人的視野。當有了管窺心態時,我們就只能區域性地、暫時性地解決問題。

5、數十年的研究顯示,在資源最為充裕的時期,而且特別是在這樣的時期,我們尤其容易犯下拖延的毛病。(從大時代到小個體都要引以為戒)

6、許多系統的正常運轉,都以餘閒的存在為前提。真正有效率的勞動者,不會整天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閒庭信步般輕鬆愉悅地處理事務。因為真正重要的是,將有效的頻寬最大化,而非將工作的小時數最大化。

7、你以為保持靈活度是在幫自己,但卻讓自己產生了拖延和分心。(小聰明難敵大智慧)

8、逃離稀缺陷阱需要的不是偶爾表現出來的警醒,而是持續、永恆的警醒——一種在任何時間裡都能抵禦所有誘惑的能力。(最喜歡的一句壓軸)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4

《稀缺》是我在讀《反脆弱》讀不下去的時候,拿起來看的書,《反脆弱》不好讀,是因為翻譯不夠流暢,還有很多學術術語,而《稀缺》的問題,就在於淺薄和牽強附會了,這算是我讀書生涯中少有的負面評價,雖然有一大堆大牛寫了讀書推薦,但我還是不得不實話實說。這本書的確暢銷書排行榜上也盤桓了一段時間,大概是因為他的副標題——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和忙碌的。

很顯然,這是一本“一句話”類的書,作者自己覺得自己發現了一個名為“稀缺”的概念,就是說當人們缺少某樣東西,這樣東西就會變為意識裡的“稀缺”,人們會把注意力集中在“稀缺”之上,比如窮人就會關心錢,胖子就換關心脂肪,對於樣貌不自信的人就會關心美貌,由於注意力都被“稀缺”佔據,所有大腦在思考其他事物的時候,就會出現目光短淺,缺乏長期規劃,注意力不集中,簡單來說就是智商下降,由於智商下降,以及“稀缺”帶來的其他因素,所以窮人就會更窮。所以,導致貧困的是“稀缺”這種意識

“稀缺”會讓人感到焦慮,讓人分心,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因此就說自己發現了一個新的心理行為,而且這個名詞可以用全新的角度完美解答解釋人為什麼無法脫貧,那麼這本書的論述就缺乏力量和證據。裡面很多例子和試驗都類似於“人們在焦慮的情況下會忘記事情,回答錯問題,所以,稀缺導致的焦慮讓人能力下降,判斷錯誤,惡性迴圈”我真的很想說,這些難道還要作者去試驗和重複嗎?難道焦慮症的人就沒有賺錢的能力了嗎?哪個大佬沒點抑鬱症什麼的,他們都因此惡性迴圈了嗎?“稀缺”這個概念用來調節個人心理問題是可以的,但是非要牽強附會到國際問題,就有點裝大瓣兒蒜了。

說道作者提出的”稀缺“如果我們把它當做一個心理作用,並且成為一種潛意識來看,在人生選擇的方向上,其實可以得出更有意思的解讀。

先給大家說一個例子。我認識一個姑娘,小康家庭,從小也沒吃過什麼苦,長得漂亮,學歷很高,工作薪水也是中上,唯一有一個問題,就是她一去高階餐廳,酒店之類的地方,就總是特別緊張,話裡話外總是覺得有錢人高人一等的樣子,跟有錢人做朋友也會有點不自然。我就很奇怪,不知道她為什麼總是這麼不自信,而且,她的這種不自信,就會讓周圍的朋友覺得她有些過於在意金錢或者階級,地位,感受很不好。有一次我與她聊天,她講起她母親在她小時候為了激勵她努力讀書,就經常帶她去五星級酒店上廁所,跟她說”你看人家廁所都這麼豪華,只有有了錢才能享受這種生活,balabala“。在這種教育下,姑娘雖然是很努力,但從小就被灌輸了——我和有錢人不同,我得努力奮鬥才能去那樣的廁所,我是窮的。從心理學上來說,小時候留下的深刻烙印,覺得“稀缺”的東西,長大以後就會一直覺得缺乏,而這種缺乏,除了產生心底裡的不自信,還會讓人很容易被金錢所誘惑,做出不當的選擇。

更可怕的是,這個“稀缺”的潛意識的種子,會讓你無法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小時候因為面貌自卑的人,潛意識裡最想要的就是美貌,不自覺的`也會把很多人生課題的答案歸結為“因為我還沒有得到美貌,如果得到了,一切都會好了”,就這樣,她/他的潛意識就被稀缺所矇蔽,無法發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現代的整容技術,讓很多人得到了一直想要的美貌,很多人說在整容後更自信了,因為這是個看臉的社會,所以人生也因此改變了,其實是,真正讓整容者改變的,是多年以來的潛意識被滿足了,這樣才終於開始重新規劃生活,把精力關注到生活本身,才開始全心全意的去解決一切問題而不是逃避。

這種”稀缺“的潛意識範圍很廣,它會讓孤獨者永遠孤獨,悲哀者永遠悲哀,讓人們痴迷於自己”沒有的“,然後生命就不斷重複。

反過來說,”滿足“也是一種潛意識,經常會有人說”家裡的老小到哪裡都有人疼“,我們會發現,在家裡最小的那個孩子,好像天生散發著惹人疼愛的氣場,從小生活富足的人,長大了也常常有我們所說的“貴氣”,這都是因為在他們潛意識裡,這些東西都已經深深被滿足。宇宙彷彿就是有這樣一個規律和能量,你滿足的就越是要給你,你缺乏的,就越讓你永遠缺乏。

我缺乏的,就是我想要的——很多人都陷入這種思維,其實這是再明顯不過的一個陷阱,讓人們去為了自己並不是那麼喜愛的事情,狂熱的奮鬥了一生。我的朋友有一個忘年交,白天看大門,晚上在家看書,他的藏書堆滿了一整個家,從經史子集,到醫學哲學。他沒錢,沒地位,沒有崇拜他的學生,但是,他想要的就是知識的樂趣,滿足了,就很幸福。人生,不過如此。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5

這兩天一直在看《稀缺》這本書,整本書看完覺得還是挺震撼的。表面寫的是一種稀缺心態,實際上說的是貧窮的思維模式。當然,這裡的貧窮模式不單單是金錢上的貧窮,也包含了時間上的貧窮,也就是陷入了瞎忙的狀態。上一次有相同類似的閱讀體驗還要回到大學時代,有兩本書,一本是《影響力》,另一本則是《無價》。碰巧的是,這三本書都是由小紅帽湛廬文化出版的。

貫穿於整本書的線索:

1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種名為稀缺的心態,或者說是稀缺的思維模式。當我們的大腦被這種思維模式長期佔據之後,它會影響我們的認知能力和控制能力,從而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行為。到這裡,我們應該要清楚一個概念,何為“稀缺”?書裡給了一個答案:擁有<需要。當我們擁有的少於需要的,那麼稀缺心態就會不自覺,不加意識地作用於大腦。

2 、有了稀缺心態,就產生兩種結果,一種是“專注紅利”,另一種則是“管窺”。專注紅利是說當處在稀缺心態下,我們會保持專注,著眼於最緊迫並且是重要的事,能夠高效的完成這些事,而管窺是指當我們全身心的專注某一件緊迫且重要的`事時,會把那些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暫時擱置起來,甚至是完全忽略。前者是利,後者是弊。短期來看,利是要大於弊,而從長遠的眼光來審視,弊則大於利。

3、如何避免這種稀缺心態?靠的是自我控制和外部監督。

在這本書裡,作者給出了大量的實驗以及案例,透過這些案例可以瞭解到稀缺心態是如何作用於我們的大腦,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決策。

我們總是看到了“管子”裡的事,而看不到“管子”外的事,如果經常看到這些管子裡事‘就會忽略到管子外的事。比如窮人,他們由於收入比較少,所以在買東西時會更加在意價格,喜歡價效比,喜歡比價。表面看起來他們似乎贏得了優惠,這在他們眼裡是最容易被看到的,也是最顯眼的,也就是管子裡的事,但是他們在比價做各種權衡利弊時,卻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這就是管子外的事,而在管子外所花費的成本是經常被忽略的。這就是稀缺心態的具體表現。如果長期以往都被這種稀缺心態所佔據著,那麼窮人就陷入到這個稀缺陷阱中,反覆迴圈,而窮人也會一直貧窮下去。

時間管理上也有類似的案例,比如今天晚上原本計劃寫一篇工作報告,但是臨時收到朋友的邀請,參加一個聚會。於是在你的權衡比較中,決定參加聚會,但是在聚會中你一直在擔心明天要交給領導的工作報告。這樣也就導致了既無法完成工作報告,同時也享受不到跟同學聚會的樂趣。你不得不在把工作報告延後到明天,但是明天也有其他的工作需要佔據工作時間。最終你就一直停留在用明天的工作時間來填補今天工作的陷阱中,從而也導致了工作上低效率的忙碌。

在這本書的第三部分,作者給出解決以上問題的措施,如自我控制和外部監督,個人認為比較有效的方式還是在外部監督上。這裡也不做太多贅述,如果你有興趣,不妨找來看看。

why having too little,mean so much。在這本書裡,這句英文一直反覆出現。中國人說: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其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些很不起眼的事,一些看起來很細微的思維模式,或許卻在影響著我們一生的財富指標。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6

雖然本書讀起來有點辛苦,因為有很多新的名詞,稀缺,管窺,借用等。但是本書一大好處在於讓人們意識到自己的某些行為,並不是自己的能力引起的,而是稀缺的心理造成的。而一旦意識到這一點,就可以讓人從自責中走出來,結合書中的建議去尋找解決方案。而不是說類似“我就是一個沒有意志力的人”這種話,自暴自棄。

比如,裸辭中的金錢焦慮。即使你在裸辭前根據理財書中的建議準備了六個月的`準備金,但可能從第二個月開始,你就會下意識的覺得自己缺錢,買生活必需品時也會花很多之間去比價,糾結買不買。看到一些“快遞賺錢”的文章,也會不自覺的想要點進去看一看,甚至還會去實踐,想去碰運氣似的賺一點點錢。大量的時間資源被浪費。

作者提出應對稀缺最有效的方式是有空閒。我認為六個月的準備金根本不足以讓你去認真思考自己喜歡什麼,或者下一份工作要找什麼,至少要準備一年的生活準備金。兩年當然更好。

你有了餘閒之後,可以花時間去嘗試,比如找一份短期實習等看看到底是不是自己喜歡的。一年時間,與六個月時間相比,你可以嘗試(犯錯)的次數都多了很多,你更可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7

為什麼窮人會更窮、富人會更富,而拖延症患者永遠沒時間?針對這一現象,社會學家稱之為馬太效應,經濟學家稱之為稀缺現象,經濟學家穆來納森和心理學家沙菲爾用心理學的實證研究重新解讀了經濟學的核心概念“資源稀缺”,發現貧窮和忙碌並不是簡單地因為缺少金錢和時間,而是一種心態和能力的匱乏;也就是,不只是缺魚,而是缺漁,而缺漁會導致更加缺魚,如此迴圈惡化;稀缺這本書引用了大量的實驗資料和案例分析,主要闡述了以下幾個方面:稀缺心態、資源稀缺的利弊、專注紅利與管窺之見、頻寬負擔的負面影響、權衡式思維、借用與短視、稀缺陷阱、餘閒的重要性;稀缺心態:稀缺並不僅僅只是資源和慾望之間的鴻溝,也是一種心態。作者提出,資源的稀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的心態。稀缺俘獲注意力,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所見和所見的速度,還會影響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無論它的存在是以毫秒計,還是以小時、天或星期計。對稀缺的感覺會縈繞在大腦中揮之不去,從而影響我們所關注的事物,影響對選擇的權衡,影響思維方式,並最終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比如“專注紅利”,更容易集中力量解決當前的難題。但由於“目標抑制”,會令我們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只看眼前突出的矛盾,而不看廣闊的全域性;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損失更大,我們會忽視其它需要關注的事項,並且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不那麼有成效。

落入稀缺的陷阱原因:稀缺陷阱並不限於實物資源的短缺。它的根源在於對資源的錯誤利用,從而出現了實際的短缺。稀缺陷阱就是一直在落後一步,一直在償還上個月的支出。用這種方法管理和使用資源會讓我們感覺所擁有的資源變得更少了。當我們為了解決眼下的難題而極度專注時,就無法有效地規劃未來。規劃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問題,而稀缺則令這一問題變得更為嚴峻。缺少正確的長遠規劃以及借用,導致稀缺進一步放大,就像複利一樣,使最初的稀缺變本加厲;避免稀缺的陷阱:建立起應對突發事件的緩衝機制;同時調整心態,避免稀缺影響到自己的思維模式,這是逃離稀缺陷阱的希望。餘閒可以應付突發事件,心理上可以較為放鬆,不會加重頻寬負擔,也不會導致管窺和短視。人們可以考慮長遠,不用打補丁,有效的規劃和利用資源,製造適量餘閒。(計劃不要太滿);若有可能,應當先思考,首先尋找一次性解決的方案;集中注意時,不忘被忽略的;根據時間的寬緊,安排任務的順序;將一次性截止日期改成階段性截止時間。(把我們的任務分段)

稀缺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無處不在,且常伴人們左右。它不會因為我們的意志而消失,但我們可以通過對其的深刻理解來掌握靈活應對的方法,培養足夠的認知和技能與之共舞;《孫子兵法》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守正出奇,規規矩矩打仗能打和;用多餘的兵馬創新變通,增加餘閒頻寬,出奇方可制勝。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8

讀了《稀缺》這本書,終於知道我們為什麼總是不停的忙眼前的事,沒有時間來考慮別的。下面是讀了以後的一點感受:

眼看開會的日子(或者交稿的日子)就要到了,沒有時間了這時候——稀缺,會迫使我們做出選擇,所有應該做的事都會變得具體。一旦時間不夠用我們就會開始集中精力。不論各種工作還是娛樂,只要時間有限(很緊迫),我們都會盡量將時間利用得淋漓盡致。這就是稀缺俘獲大腦產生的積極效果——“專注紅利”。

專注紅利能夠讓我們抓緊時間完成工作,如放下手機、不刷微信、不再想晚餐吃什麼……稀缺會自動將干擾和誘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讓我們憑一己之力完成很難做的事情。

這不是很好嗎?回答是不一定哦。專注一件事情就意味著我們會忽略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形成“管窺(也叫隧道視野)”。讓我們一門心思地專注於管理手頭的事情,不會通過得失利弊的謹慎思考來進行權衡。

“我上了速讀課,用20分鐘讀完了《戰爭與和平》,然後知道這本書與俄國有關。——伍迪·艾倫”

想一想也挺有趣的,用速讀的方式來讀《戰爭與和平》雖然用的時間很短但是隻是知道了和俄國有關。如果用普通讀書方法20分鐘,至少是可以讀完前面的序言、作者的介紹或目錄,甚至第一章也讀完了。記住的遠遠要超過速讀所獲得的東西(至少會了解一些背景資料吧,本人也沒看過純粹猜的)。

引用書中的原話;“稀缺會改變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讓我們做出不同的選擇。這種現象會讓我們變得更有成效;但同時也會讓我們為此付出代價:這種‘專心致志’會令我們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

稀缺會導致人的認知能力下降,削弱分析、判斷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還會導致執行力下降,削弱抑制行為和控制衝動的能力。

故事:一位最重要的大客戶通知你,他要將業務轉移到其他公司去。你請求他最後聽一次你的推介,他答應了但只有第二天有時間。於是,你推掉了所有的應酬,暫緩了其他工作。將所有時間都用於推介的準備上,但有一件事沒有辦法推掉:女兒當天晚上要參加城市冠軍盃壘球賽。不去看比賽的念頭劃過腦海,但一番掙扎後,“好爸爸”的一面還是戰勝了這個念頭:對於女兒來說,她的這場比賽就像第二天的推介會一樣重要。在趕往比賽的路上,女兒突然想起自己的幸運符落在家裡了。還沒掉頭回家取幸運符,你就開始衝女兒大發雷霆。等你的情緒穩定下來時,已經太晚了。女兒對當天晚上的比賽感到惴惴不安,現在你的脾氣讓她更害怕了。本來很有樂趣的一件事情,現在卻讓你們之間充滿了緊張氣氛。看比賽時,你一點也不享受。腦子裡一直想著第二天要做的'PPT。你也知道,現在根本沒有辦法做PPT,可就是不能集中精神觀看比賽——你很是心不在焉。女兒在比賽間歇偷瞄了你一眼,她看出了你的心不在焉。但你很走運,女兒的球隊獲得了勝利,慶祝的歡樂掩蓋了你犯下的錯誤。但不可否認,當晚得你,肯定不是一位合格的家長。

稀缺會減少頻寬——減少其當下用得上的容量。就像故事中說的,你總想著做PPT這件事,它佔用了你大腦思考的頻寬,你的憤怒、心不在焉把整個晚上的都搞糟了。

稀缺的本質——沒有餘閒。

試想一下,如果是下星期做推介的話還會發生這些事情嗎?稀缺來自資源相對寬裕階段所犯下的錯誤。要控制好餘閒不能太多,多了會產生拖延和分心;少了會管窺和頻寬不夠。通過外力將環境進行小小的改變,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窺”視野,就能緩解稀缺帶來的不良後果。當頻寬有限時,讓“疏忽”等同於“默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對應稀缺,要在富足和寬裕時開始行動。重要的是,要留有應對突發事件的餘閒(追著事情做比被事情追著做要好很多)。

書裡還說了窮人為什麼窮,富人為什麼富。還有大量有趣的心理學案例和作者做的心理實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看看。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9

這本書適合粗讀,實際上,一些帶有很多調查性質的書,都應是如此。

稀缺本身是《影響力》一書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他五個因素還有:互惠,社會認同,承諾一致,喜好和權威。

我們稀缺的除了時間還有金錢,這都屬於心智資源。當然,對於家境富裕的人來說,後者顯然沒有那麼重要,而前者,時間的稀缺,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樣的,儘管每個人的工作略有不同。

每個人的認知能力和執行能力皆不同,所以能同時處理的事情也各不一樣,就像計算機一樣,你一臺計算機處理資料的方式是串聯計算,而多臺計算機可以實現並聯計算,當然處理資料的能力成倍增加,這就是AI的作用;同理,5G也是高頻寬,低時延。“頻寬”一詞好比你的心智資源,它像一條有一定寬度(你的認知和執行力)的高度公路,而你要處理的事情就像是通過的汽車,這條路上通過的車越多,你的滿足感越強,而當這條路的寬度容納不下過往的車隊的時候,車隊的`無序就會使得這條路“癱瘓”,這條路的頻寬就會被“擠爆”。

稀缺,一指時間,二指資源(當然時間也是一種資源,除此之外,還有你的心智,注意力等)。稀缺一書,就是告訴我們:我們人生有限,你的資源有限,唯有認清自己所能承載資源的能力(“頻寬”),才能有效的掌握資源,資源配置和運用最大化,才能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這也同時意味著,我們要聚焦目標,明確方向,不必要耗費過多心智,時間,注意力在不必要的人和事情上。

人一輩子能掌握的時間有限,能交的朋友有限,能實現的目標有限。很多人,一輩子回過頭來看,才發現自己浪費了很多大好光陰,交了很多沒有必要的朋友,沒有全身心來做幾件成功的事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這全是因為沒有聚焦;而少部分人,他們專注於自己的階段目標和人生目標,一生可能只做好一件事,兩件事,交幾個真正的朋友,把時間留給真正關心自己和愛自己的人,他們的人生過的很精彩、很輝煌。

後者便是聚焦有效頻寬的稀缺真理。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10

稀缺是什麼?

果然作者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窮人缺錢和忙碌的人缺時間背後有一個共同之處,稀缺。

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你擁有的少於實際需要的。你看,缺錢、缺時間、缺朋友、節食缺熱量,都是擁有的少於需要的,於是統一命名為稀缺。

稀缺會導致什麼呢?有節食經驗的人知道,節食過程中,需要不斷抵禦食物的誘惑?你這邊工作呢,頭腦中抑制不住的不斷想吃東西,除非你立刻吃了東西,否則這種誘惑會持續一段時間。很無奈,作者把這個現象叫做俘獲。哈哈好形象啊。

俘獲,想想這個詞吧,有那麼點不由自主,無法主觀控制或選擇不出現的意思。想想節食過程。或者我們大家都是不太有錢的人,每個人都有過差錢的日子,想想那個時候,是不是注意力放在錢上了。晝思夜想的就是你,錢。

稀缺導致頻寬下降,智商降低。

接著,還沒完呢。你我和所有人一樣頭腦的頻寬是有限的,想想你的電腦,如果開啟太多軟體執行變慢的事實。形象的說明大腦的認知資源的有限性。這邊廂聚精會神的學習,旁邊開著電視,你肯定無法同時看電視和看書。

貧窮等一切稀缺形式就像電腦裡已經打開了的`程式,電腦執行變慢,咱們的大腦的頻寬也下降了。

頻寬是什麼意思?

想象一下道路,就是這個意思。稀缺降低頻寬不是把頻寬的總容量降低了,就是道路不是變窄了,而是變堵了。頻寬影響你的兩個東西。

一是認知資源;二是執行控制力。認知能力下降,智商下降。作者明確的結論說,長期的貧窮會導致人的智商下降;而執行控制力就理解成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力吧,雖然不完全是一個意思,但也差不多。

有一個比喻說,意志力就像肌肉,會疲勞的。稀缺會導致執行控制力下降。你有沒有覺得某一段時間事情一多缺少休閒之後,整個人都不好了,變得脾氣很差,很煩躁,特別容易光火。放心吧,跟更年期不一定有關係,可能你稀缺了。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11

“階級固化”這個詞第一次在大腦中揮之不去是從大二時看了郝景芳的《北京摺疊》開始,當時就一直在想這個社會莫非真如其中所描述的那樣,每個階級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維度空間,而生活於高維度空間的人永遠掌控著低維度空間的人的生存命運,除非敢於打破固化的階級屏障一步步向更高的階級爬升,否則只能固守自身所處階級,而甘當他人獲取財富與自由的墊腳石。每每思之,總覺得殘酷至極!心想我輩命運自當由自己掌控,豈能由他人操縱,雖滿腔義憤,但隨著對社會的體會加深,又往往生出許多無力之感。終究身處其中,且如今自身的能力尚且超脫不了自己的野心,思想仍未能擺脫所處環境的束縛,又怎麼不靜下心來細思解決之道呢?

“貧窮和忙碌並不是簡單地因為缺少金錢和時間,而是一種心態和能力的匱乏乏。”

開篇的這一句話直擊我的心窩,這不禁讓我思考我們常常說自己很窮很忙碌,或許造成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我們的心智的匱乏呢?

由於“稀缺心態”的作怪,我們一方面對於當前所要完成的事情格外的關注,這給我們帶來了“專注紅利”;而另外一方面,由於太過於專注,我們容易陷入“管窺”,即關注一件事的同時又容易忽略其他事,這降低了我們的“頻寬”,我們的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因此變得低下,智商也隨之拉低。

(這裡對於認知能力要簡單說一下,其本身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可以隨著一個人經驗的積累和專業能力的增強而逐漸提高,所以我們不能自我設限。要認識到思想水平是可以通過學習不斷提升的,也即IQ是可以提高的,並非完全由基因所決定,因此我們要敢於打破“宿命論”。)

因為“稀缺”,我們做事謹慎,不斷的權衡利弊,用“權衡式思維”精打細算的生活。我們錯誤的'以為自己精明能幹,能將所具有的每一分資源用的恰到好處,殊不知卻陷入了“短視”和“雜耍”的管窺心態中不能自拔。我們不停的“借用”,拆東牆以補西牆,沒有長遠的戰略意識和眼光,總以未來的利益為犧牲代價,不斷的透支著未來。我們忙碌而又幸苦的像一條狗,常常覺得自己付出太多卻又收穫甚少,也因此我們總憤世嫉俗,不斷的埋怨社會不公!而對於“短視”背後的原因,我們又是否認真地去思考過呢?

“餘閒”是和“稀缺”相對立的一個詞,也是擺脫稀缺心理的唯一解決之道,只有擁有餘閒,我們才能有足夠的空間容忍我們犯錯和週轉,才不至於被生活中“最後一根稻草”壓倒。至於如何擁有餘閒,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積累生活的資本,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為未來可能發生的意外提前做好準備,比如可以從現在起就開始學會投資和理財,給自己購買保險,通過投資實現財產的增值。

餘閒(slack)就是我們在擁有很大空間,不存在稀缺心態時的產物,也是我們在資源豐富時進行資源管理的特定方式

書中對於窮人為什麼窮的討論尤其引人深思!我們身處其中渴望擺脫貧窮的困擾但又難以尋求解脫之道,我們以為只要自己不斷的辛勤勞作也許就能擺脫其對我們的束縛,為此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但也許我們都該好好的問問自己是否深受“稀缺心態”的毒害?又是什麼造成我們產生這樣的心態的呢?我們又如何擺脫它對我們的影響呢?

無能可以導致貧窮,貧窮也可以導致無能。窮人的稀缺心態,是導致他們無能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窮人的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更弱。他們的大腦中裝滿了稀缺,就沒那麼多心思去想其他事了。窮人不僅缺錢,更缺頻寬。反過來,頻寬負擔會致使他們的智力下降。窮人的無能,其主要原因就在於貧窮本身。只要生存於貧困之中,我們所有人都會變得無能。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12

稀缺,會佔用你的一部分腦子,讓你做其他的事的時候可能心神不寧。但不是所有讓你心神不寧都是稀缺導致的。

你的錯誤決策會導致你陷入稀缺,比如在時間或者金錢充足的時候大肆揮霍,後面就陷入了稀缺,需要借入之後的資源來幫助現在。避免陷入這種稀缺的方法是在充足時分割,把錢分成一小份一小份,其中一份儲蓄以備不時之需;把一項大任務按最後的deadline分成一個一個小的任務,各自設定截止日期。這算是理財和時間規劃吧。

當遇到的確物資短缺,比如朝鮮,比如以前的大饑荒。砍掉那些因為比較形成的稀缺,那只是你腦子裡的,砍掉了不影響實質生活。再好好規劃,尋求幫助,再實在不行就是命運了。

在幫助窮人時,不要只補窟窿,因為窮會佔據他一部分精力。首先,最低限度的補窟窿,現在農村會給貧困戶免費蓋房或者補貼蓋房;其次,提供不太佔他精力的技能幫助,因為佔有太多精力成效很慢他很容易放棄,不太清楚農村的`精準扶貧和科技扶貧是不是這種策略。更長遠的是幫他把那些重要的但是不緊急的事納入他的視野之中,讓他在分配資源做決策時更理性,農村合作醫療算是吧。這麼看,國家還是在改善的~

重要且緊急的最先,再重要不緊急的,緊急不重要的可以麻煩比爾,最後不重要且不緊急的。希望能夠更好地安排和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13

首先,不知道這是不是一本暢銷書,整體看下來,不是特別推薦,僅個人感覺

第一,整本書的邏輯基礎,都建立在第一章的概念定義,為何稀缺,餘閒,頻寬等等新穎的概念,我不知道是不是翻譯問題,但是這真的很奇怪,如果讀者對於他的所謂的基礎界定和邏輯不認同,那麼整本書都不認同,因為所有都是圍繞一個點展開的

第二,為了驗證所謂的理論的真實性,舉了大量的例子(有很多,個人認為是編造的,而且無法說明問題),丟擲了很多實驗,但是看起來,不是那麼可信,而且,整本書充斥太多的`所謂的舉例和實驗了

第三,刨除掉他的理論框架,就填充的內容來了,很多人會非常有認同感,但是這個是有迷惑性的,這個可能和整本書的機理沒有任何關係,你跳出來也發現確實是這樣的,而且這些東西就和星座解析一樣,你會發現,哇哦,這個就是說的我,非常貼切,其實是總結和統計了大多數的特徵,少部分不一樣的就被你自然的忽略了

第四,灌輸了心理和行為知識,但是把經濟,心理,行為經濟學雜糅在一起,也沒有闡釋清晰,反而繞來繞去,誤導性比較強第五,讀完對自我認知有一定幫助,因為這本書的解決方案是,調整自己都心態,合理的規劃自己的資源(金錢或時間),這對任何人來說,可能都是適用的,但是實際上,你是窮人,你做好了這一切,你還是還個窮人,你終將陷入死迴圈,調整好心態就是默默的接受這一切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14

在螞蟻私塾的學習,很快,這已是第18周了。認識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是一種收穫,因為每個人都有獨具特點的迷人之處,激勵自己還可以做的更好。最根本的是,懂得了一個道理,所有有價值的東西或知識,只有通過交換才更有分量,才會好好珍惜,才會對自己起到作用。

從免費到付費,是一個從粗識到精進的過程,也是一個階層進化的裂變過程。既然有一顆追求上進、武裝自己的心,就是為了能從芸芸眾生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處,不一定超凡脫俗,但也要獨具一格。

而輕而易舉得到的,往往是廉價的、營養價值不高的,還會無形中耗費你的時間精力。與之對比的是,就是有選擇的針對性強的專業學習,如果說付費能解決問題,還在猶豫的你,只能說你想改變突破的慾望還不夠強烈。

書中講到的心理帳戶,最直白的表達。所謂心理帳戶,就是我們對每一種東西的價格都有一杆秤,我們肯為什麼東西掏多少錢,是事先就想好的。

心理帳戶因人而異,首先反映的是一個人的消費觀念與消費選擇。好多家長省吃儉用為了孩子學習卻不懼高昂的補課的費用;有的人不講究吃穿,但吸菸從來不省。

省與不省之間,折射出每個人的心理帳戶不同。但心理帳戶更大的不同是,你選擇的消費觀念是滿足當下的享受,還是投資於未來的.升值。省吃儉用的家長選擇的是孩子的美好未來;而騰雲駕霧之人,留戀的眼前的幸福感。

你的心理帳戶,無論是積蓄,還是透支,都是想著改變擁有更好的生活。而你的眼光且,還是不確定而又美好的未來,都會影響到你的心理帳戶的升級換代。何去何從?

下面這段話,就是最好的答案。

一個人的貧窮主要由其思維導致,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只要其思維還擺脫不了“稀缺”的控制,那麼哪怕在物質上暫時解決了小範圍的稀缺,終究還會在更大的層面上造成滑坡。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15

看完賽德希爾·穆萊納森的《稀缺》一書,讓我有種如夢初醒、豁然開朗的感覺,很多生活中常常陷入的困境找到了根源性的原因,也對應著相應的解決方法。我覺得有必要對書中幾個關鍵詞定義進行摘抄,以便於更好的理解全書。

稀缺,是“擁有”少於“需要”的感覺;稀缺心態,是稀缺的一種心態,當稀缺俘獲注意力時,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決策和行為方式;頻寬,即心智的容量,包括認知能力、執行控制力。

窮人之所以越窮、忙碌之人之所以越忙碌,是因為他們被稀缺捕獲了大腦,增加了頻寬負擔,從而影響認知能力以及執行控制能力。

我們都有這樣的時刻:要完成一件事,如果距離截止日期很久的話,那麼在截止日期之前的很長時間裡我們都不會開始著手這件事,而當意識到時間來不及時,就會抓緊時間,雖然這段時間專注力、執行力都大大提升,但很多時候由於時間不夠,完成的不盡如意;此時你可能會想,為什麼不早點開始,早點開始的話我肯定能將這件事做到更好,下次一定要早點開始;然而下一次,我們還是一如既往的拖到最後時刻才著手。

讓我們不斷陷入“充裕——稀缺”陷阱的原因是:當我們在時間充裕做出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後面的`走向,按理說,在時間充裕時,我們更應該提前安排,在不慌不忙中完成一件事;然而現實情況是,我們很多人都不懂得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

稀缺會讓我們形成管窺之見,只能看見當下對於我們很重要的事,而把那些需要花長時間才能看到收益的事放在管子之外,讓我們忽視這些事情,也就是對於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我們總是覺得還有很多時間,應該先完成眼下最緊急的事情,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等有時間後再去做。當然,我們也很清楚,很大概率這些事情都是沒有做的,因為每一個當下都會有你認為緊急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做一件事只是因為時間不夠才導致做不好或者完不成既定的目標,但其實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頻寬。稀缺會增加我們的頻寬負擔,從而讓我們做一件事情時不能全神貫注。

那麼,如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稀缺問題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凡事不要安排太滿,要留有餘閒。我們時常會因為一個突發情況而打亂一整天的計劃,其根本原因是我們把時間安排得太滿,當有突發情況發生時,我們就會手忙腳亂。如果凡事留有餘閒,即使有什麼突發情況,我們也能從容的面對。

將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拉入“管子”之內。想想對於我們來說哪些事是重要但不緊急,比如閱讀、寫作、健身、存錢等等,這些事情,如果不在外力的“干擾”下,我們很難將其納入我們的”管子“視野內;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定期傳送簡訊、藉助助理等“外力”提醒自己,將這些事拉入管子視野內。

人們很容易忽視長遠利益而只看到眼前利益,但是人的一生恰恰是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由於長期的積累而發生改變。因此,我們可以試著從現在起,找到屬於自己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持之以恆的去做,說不定未來的某一天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要合理的利用自己的頻寬。認識到做一件事除了時間,頻寬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我們要合理安排,將需要頻寬的事安排在頻寬比較富裕時去做;而當我們意識到頻寬不足時,要採取動作減輕頻寬負擔。

書中講到很多的知識點都沒法在這裡概括,以上只是我看完後能記住的幾個點。現在能明白為什麼有些書值得重複看,因為每一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每一次只能get到其中的幾個知識點。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16

這本書講的是人們缺少的東西是如何變本加厲的變得更加缺少的深層次原因,稀缺的東西會變得更加稀缺的內在邏輯。瞭解了這個邏輯,就瞭解了為什麼有的人一直都很忙,有的人一直都很窮,這是因為稀缺思維導致新的稀缺。

當然,知道了不一定你就能改變你什麼,只是多了一種可能性而已。要改變稀缺,要改變稀缺心態,要增加自己的頻寬。有了足夠的頻寬,才能更高效的處理事情。所謂頻寬,就是你的注意力的總量,你能操心的事情,總是有限的。所謂三心二意,到底是提高效率了,還是降低效率了呢?你解決的問題數量雖然多了,但是質量卻會下降,很多問題需要返工,實際上花費的時間卻更多了。

缺失時間的人,他總會處理最緊急的`事情,會用加班的辦法來解決時間缺少,但是這樣做,會導致效率下降,這樣會導致新的問題,還會導致他處理其他的事情的事情減少,比如說,你用晚上的時間用來加班,那你晚上陪孩子游戲的時間就被佔用了,那麼,這兩個事情目前看來似乎是工作比較重要,但長遠來看,哪個重要呢?這其實是得不償失,你只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到了眼前,以後的事情,顧不上考慮了。那麼,就是意味著,你解決問題的同時,帶來了新的問題,你借用了將來的時間,你的時間會越來越稀缺。

貧窮也是一樣的道理。你總有眼前的煩心事要處理,卻忘了更重要的很久以後的事情。你眼前的看起來明智的判斷,長遠來看,正是你陷入貧窮陷阱的原因。

其實,我覺得,知道了這個道理也不會對我們有太大的影響,所謂規律,就是客觀的現象,我們很難改變的,我們很難去改變我們的思維規律,這也許也是人生的一種樂趣吧,讓我們保留著改變現狀的希望,繼續保留現狀。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17

持續的加班,沒有晝夜,沒有周末。每到月末大家拿著日漸豐腴的荷包時,人人都笑逐顏開。一月,兩月;一年,兩年;大家開始吐槽加班太多了。忙的都沒有時間去消費,掙太多錢有什麼樂趣。

可為什麼要加班呢?除了保證公司的業務正常開展意外,一個現實而深刻的問題就是窮。只有工作加班,才能掙到更多的錢,才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工作與生活中充滿了太多的不可調和的矛盾。當你沒有足夠的財力與時間時,詩與遠方也就是某次飯後的談資罷了。

自己就正處於一個尷尬的年歲,上有老下有小。問我啥稀缺,時間不夠用,錢也不夠花,精力也常常透支。這些常常感覺稀缺的東西,在現實生活中就是明晃晃的負擔呀。男人累不累,看看自己身後的隊伍就知曉了。

昨天二寶生病發燒,到今天還在持續發熱。看著還未學語的二寶翻來覆去的難受勁,我心急如焚。摟著哭,抱著也鬧,使勁十八般武藝,小姑娘也愛理不理。

怎麼辦?此時大腦裡想這想哪,恨不得一下子有個靈丹妙藥出現。這時,誰與我說話,都聽不見。急呀,愛子心切,一切的一切都沒有讓二寶好起來更讓我專注,讓我焦急。

當還在上班的孩子媽打來電話問長問短時,我的心情更加煩躁,感覺那時所有的`外來資訊就是添亂,就是幫倒忙。恨不得直接把電話掛掉,也聽不進去她說的話。

現實的千頭萬緒,就是洪水猛獸一樣,讓自己的思維亂作一團。正如書中所說,當我們高度集中在某件事上時,對於其他事,你會表現出愚鈍、還會有智商降低的跡象,還失去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力。

在重重壓力或突如其來的負擔面前,我們會一下子變了一個人,變得猶豫不決,變得膽小甚微。如何改變這種局面,就需要我們平常有意識地去訓練自己,適當地製造一些壓力,給自己不定時的考驗。

知道了現實的骨感,訓練窮則思變的能力,從而去實現更加豐滿的理想。你所經歷的苦與痛,從長遠來看就是財富積累的基礎,堅定走下去。

《稀缺》讀書筆記通用18

最早聽到有關時間管理的概念還是在李開復的新浪部落格上面,那個四象限盡管到現在都不能很好的執行,但是從學校到工作這麼多年應該是反反覆覆的聽到耳朵磨繭。對於任何人來說,處理事情第一優先順序絕對是“重要而緊急”,然後是“不重要緊急”,接著是“重要但不緊急”。

《稀缺》裡那種每個人都缺乏的點(金錢or時間)應該屬於“重要緊急”的事情,就像你缺時間想停下來歇一歇,越關注越沒時間,各種大事小事推著你走,這是為啥吶?學過吸引力法則的同學們就會疑惑:不是越關注越吸引嘛。但是醫學角度的“牙疼醫牙,腳痛醫腳”你們覺得對嘛,治標不治本對吧。這個問題也一樣,當你缺乏某種東西的時候需要去深入的分析深層次的原因從原始病根出發去根治問題才能得到有效。“重要緊急”的事情大都是“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量變導致的,留出足夠的空閒時間去處理“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就不會導致著著急忙慌的被各種事兒和人欠著鼻子走,這樣“重要緊急”的事情發生概率就降下來了。這樣“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就有了足夠的時間去應對,然後剩餘的時間留一點兒去做“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作為消遣,是不是“忙”的這個病就治好了呢

總結一下:我現在理解的時間管理策略是什麼:重要緊急的事情確實需要優先處理,緊接著不要停,留出大量的時間去梳理和處理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時間盈餘),接著是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最後呢閒來無事不要瞎琢磨,咱來做點兒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說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場了呢

《稀缺》是我在讀《反脆弱》讀不下去的時候,拿起來看的書,《反脆弱》不好讀,是因為翻譯不夠流暢,還有很多學術術語,而《稀缺》的問題,就在於淺薄和牽強附會了,這算是我讀書生涯中少有的負面評價,雖然有一大堆大牛寫了讀書推薦,但我還是不得不實話實說。這本書的確暢銷書排行榜上也盤桓了一段時間,大概是因為他的副標題——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和忙碌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