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讀書筆記作文集錦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8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書筆記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讀書筆記作文集錦5篇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自己的小夥伴——讀書筆記本。

這個筆記本是我生日時媽媽送的,到現在已經有一個多月了。媽媽叮囑我一看見好詞好句好段,就立刻記在上面。我聽了連忙點頭,可是說起來容易做到難呀!

一天,我看到了一個好詞:慢條斯理。我認為很容易記,就沒把它記在筆記本上。剛好被媽媽看見了,只見她眼裡射出嚴厲的目光,說:“你怎麼不記下來?”我漫不經心地說:“這個詞很容易記,如果寫下來豈不是多此一舉!”媽媽聽了,生氣地走來了。

後來的一次測試中,用到了這個詞,可我又記不起來了。沒辦法,只好留空白。在回家的路上,我小心翼翼地告訴了媽媽,結果被媽媽狠狠地批評了一頓。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悄悄地從臉上滑落下來。

我想:以後我一定要做好讀書筆記,免得到用時又留空白。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拜堂》是臺靜農的作品,描寫了年輕窮困的汪二偷偷買了香表,蠟燭與有身孕的寡嫂草草拜堂成親的情景,叔嫂二人為度日,圖吉利,決定拜堂成親。這是一件很難堪,羞於公開而又不得不向社會公開的事。

在《拜堂》裡,我看到了他們的恐懼與無奈地追求正常的人性的生活;看到了封建制度與無知迷信力量的強大;也看到了底層人民間的相互理解。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最近,我看了一本關於古時候的書——《史記故事》,其中裡面有飛將軍李廣駐守邊塞的故事;還有大禹治水的傳說;有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的故事,但使我最受教育的當然是趙括的“紙上談兵”啦。

趙括是趙國大將軍趙奢的兒子,他從小熟讀兵書,談論軍事,大家從來都駁不過他,但是他父親不相信趙括能真正運用兵法,因為他沒有親身上戰場的經歷。

趙括驕傲自大、剛愎自用。趙括父親每次都將大王賞賜的寶貝分發給下屬,而趙括都將寶貝藏起來,佔為己有;趙括父親有很多的朋友,並且和下屬的'關係也像朋友,而趙括的下屬都很懼怕他。

沒有戰場經歷而又不得人心的趙括最終戰死在沙場上,這是他只會紙上談兵的代價。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軍事家,他們帶兵打仗,身先士卒,與士兵親如家人,才得以取得勝利,像趙括這樣的人註定是失敗的。

我們小朋友可不能像趙括那樣,只知道誇誇其談,只有親身體驗,才能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才能實現我們的理想。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蘇格拉底模式”:科學研究的客觀條件尚不具備,智力條件也不那麼充足,儘管做出了主觀努力卻得不出令人滿意的結果,並且也意識到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很可能一事無成;而人文世界的探究卻不受這種條件的限制,它為一心想要探索世界而自知不能解開自然之謎的人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天地,也為富有創造力而無法在科學領域裡施展的人提供了舞臺,這是一種“理性選擇”。

“帕斯卡爾模式”:人生的特殊經歷可以使在科學研究上極有天賦的人放棄或基本上放棄先前所熱衷的事業,轉而沉浸於在他看來是更有意義和價值的人文探究。這是一種在信念變換的驅使下所作的自主選擇。

“愛因斯坦模式”:對科學的探索使學者的眼光轉向形而上的疆域,轉向人文關懷的終極問題;而對科學侷限性和科學家責任感的雙重把握,使科學家有可能走向對科學的人類性效應的深切關注。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將繼續追求更新的科學成就,同時致力於發掘其人文意義,實現其積極的人類性價值。這樣,科學事業和人文事業成為可以統一的事業。

之所以不斷提起這三種模式,是想啟發更多的教師建立起自己的學術自信,同時也想表明,在中國小,如果我們不具有龐大的圖書館資源,也不具備高品質的實驗室與科研條件,但是,我們同樣可以走出我們的學者之路,成為基礎教育領域裡可以與高等教育領域的學者專家們比肩的代表。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有人說《雙城記》是一部偉大的愛情小說,著眼於卡頓對露西的博大的單戀,為了後者的幸福,前者不惜犧牲自己去搭救後者的丈夫。不過如果從情節和人物關往中,比較難以感受到卡頓怎麼會深深愛上露西,在單戀的前提和基礎似並不牢靠的情況下。

我想《雙城記》並不重在寫情,露西與達奈的相愛結婚,卡頓對露西的單戀其實比較概念化,個人認為《雙城記》是狄更斯對革命和人性痛苦深思所交的答卷。

革命是社會階級的矛盾的產物,當體制失去了自我調節的能力後,下層積累的仇恨最終會大爆發,沖垮舊的體制。由於下層的仇恨缺乏構築合理的新體制的能力,革命往往會演變成單純的毀滅性的暴力,而最終建立的體制可能與舊體制相距並不遙遠,但這個宣洩仇恨的過程付出的社會成本是相當慘重的。在這個過程中,維繫過程中維護人的起碼生命、尊嚴、道德、法律,都被當成舊體制的一部分被否定了,因此種種人間悲劇也就不可避免了。革命政權的官方意識形態傾向於認同為革命的理想可以不擇手段也並非全部,也有相當的一部分人只不過將革命作為改變個人命運的機會,也不排除有些人,包括革命領導在內將革命作為宣洩個人仇恨或是爭權奪利的工具,而革命這種形式制度上的缺陷,更是使一部分人大有可為。可以說包括法國革命在內的一切革命概莫能外。所以人道主義作家對革命無不抱著矛盾的態度,它們一方面贊同改善民眾處境的革命理想,另一方面又痛苦於血腥而非理性的革命現實,如果它們非要堅持個人觀點,那麼在不寬容,不允許中間路線的革命時代,它們個人命運往往是悽憐的。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即從人生角度對以上的部分觀點作了生動的闡述。《雙城記》的兩個主角應該是厄尼斯和卡頓。酒館老闆娘厄尼斯是受壓迫的勞苦人民的代表,她的弟弟和妹妹都被貴族艾弗蒙害死,她因此形成了瘋狂的仇恨,表現為要利用革命的混亂殺掉每一個和艾弗蒙家族有關的人,包括其有人道主義思想的管家,其外甥達奈,以及達奈的妻兒。革命就是報仇雪恨,而且是不受限制的濫殺,這是相當一部分受殘害的普通民眾的態度。

甚至有些人道知識分子在深受迫害的時候,也會喪失理智,產生這一想法。莫奈特醫生被艾弗蒙陷害,在巴士底獄關了18年,在獄中身心具殘,變成了精神病人,獄中他即寫到要向艾弗蒙討回血債,直至他這個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當然當他出獄神志清醒時,其人道思想佔了上風,他能夠分清敵我,可以接受敵人的親戚作為女婿。而正是瘋狂的仇恨使他付出了代價,他在獄中偏激言論最終使女婿上了斷頭臺,差點斷了他女兒的幸福。仇恨使人瘋狂,瘋狂的仇恨造成瘋狂的革命,瘋狂的革命最傷害瘋狂的革命者,作者通過這兩個人的命運豐滿的闡述了這一觀點。

而卡頓則寄託了狄更斯關於人性的理想,書中無卡頓自暴自棄的原因,我想這是人道主義者反對現實人性的種種醜陋而造成了理想的失落,卡頓從事法律工作,他才華橫溢,但看到了太多的爾虞我詐,民眾墮落,他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出路,又不想同流合汙,爭取那些易如反掌的利益,於是不如自暴自棄,甘於被庸才利用。狄更斯通過對這個人物的歌頌告訴我們仇恨對抗仇恨只會使人瘋狂,而自己犧牲利益,它才會帶來福音。當然這也是理想主義的想法,絕大多數人都會達到這種境界。所以這種理想主義,也只能是寒夜中的星光。

狄更斯在全書最後回到了基督教,“主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仰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著;凡活著信仰我的人,必永遠不死”。這句話在托爾斯泰的《復活》中也被引用,看來基督教的道德思想一直被這些人道主義作家奉為圭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