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2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曾國藩傳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1

在恥辱中忍辱負重

曾國藩的一生非常坎坷,首先他的資質較差,無論是智商還是身體狀況,與常人相比都處於弱勢,這估計是和基因與環境有關,曾國藩的家鄉至今還是個交通不便、訊息閉塞的地帶,那個地方的人自然也不怎麼聰慧,曾國藩的父親在家教十分嚴厲的條件下,仍然連考了十七次秀才均以失敗而告終,曾國藩本人也如此,十六年寒窗苦讀,六次考試均落榜,還受到了考官的當眾諷刺,然而也正是這次恥辱,如當頭棒喝、醍醐灌頂,曾國藩竟咬牙發奮,第七次終於成功,從此開啟了自己飛黃騰達之路。

曾國藩一生經歷過五次恥辱,分別是:剛才所說的參加秀才考試被考官公開批責;金鑾殿中向皇帝奏摺,為解釋清楚畫了一張圖表,但“畫圖甚醜”遭同事譏笑;因不滿官場的惡俗風氣及皇帝的渾渾噩噩,公開批評皇帝並被“京師權貴唾罵”;由於治軍手段太過強硬,在長沙“打脫牙和血吞”;還有最後的,由於觸及了當地官員的利益而引發的江西之困。

曾國藩為什麼會遭受這麼多挫折?其實他的心確實是好的,一直想維護大清朝的長久統治,一直想為百姓謀福利,但在真正做事時卻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蠻幹、一味剛強,也就是咱們今天常說的“憤青”,而且總感覺,自己是聖人那麼別人也要有聖人的品質,自己是忠誠的,那麼反對自己的人必定是不忠於大清王朝的,這個邏輯就很危險,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鋒芒畢露,人必非之”。這很可能會觸犯到很多人,或損害到很多人的利益。

曾國藩後來也反思到了自己的這些問題,並開始轉變,其實很多人認為,曾國藩經歷過官場的磨鍊,由正直變得圓滑了,由潔身自好變得阿諛奉承了,其實並不然,雖然他的行為方式轉變了,但忠於大清、造福人民的心絲毫沒變,他的這些轉變只是為了能在官場上生存下去,而只有生存下去,才是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首要前提。除此之外,真的很佩服曾國藩忍辱負重的大心臟,這麼多屈辱和艱難險阻,放在其它人身上估計精神早已崩塌,但曾國藩硬是挺了下來,因為通過早期讀書受過經典文化的薰陶,曾國藩始終以“聖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是一個有信仰、有理想、有精神力量的偉人,而這種精神,絕不容許他遇難而退!

在愚笨中克敵制勝

曾國藩的治軍之道完全符合他的性格特點,他雖然天生愚笨,但時刻督促自己持之以恆,再難的事也要以強硬的態度和毅力去攻克它,肯下笨功夫,治軍也是如此,曾國藩從不選有官場經驗的`軍官,也從不選有作戰經驗的戰士,而是“選士人,領山農”,專用沒有打仗經驗的讀書人做將領,專用長時間在山間勞作的農民做士兵,其實這裡面有兩點需要注意:首先這些將領雖然都是文人,但都經歷過理學思想的薰陶,從而對自己對國家有堅定不移的信仰,而有精神力量的軍隊,往往更加勇敢,更能把生死置之度外;其次沒有官場經歷的人更樸實,更容易改造和教化,這也符合曾國藩十二個字的選人標準“有操守、沒官氣、多條理、少大言”。這也是為何湘軍總能保持高效率的原因。

曾國藩的作戰手段也很獨特,他的做法是“結硬寨、打呆仗”,就是要攻城時,先把自己的營寨扎得十分牢固,這樣先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然後再進攻對方,攻城的方式更別具一格,先在城外挖兩道長壕,以阻斷城中的糧草接濟和城外的援軍攻擊,然後再把城池團團包圍,硬是讓裡面的人糧盡彈絕,困死在城中,所以曾國藩的作戰方式也是相當笨拙,等戰爭結束,城外的地形地貌都被湘軍改變了。

所以,當時天下為什麼大亂,因為聰明人太多了,相互欺詐。湘軍最後成功,靠的就是兩個字,一個是拙,一個是誠。

在疾病中獲得重生

曾國藩的身體素質確實很差,一是因為天生身體底子就不好,二是後期對自己要求過於嚴格,又事務纏身,所以身體狀況更加惡化,還沒到三十五歲,曾國藩就已經出現了早衰的徵兆。在曾國藩的日記和家書中,我們能經常看到他被疾病折磨的苦狀。首先是耳鳴,非常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其次稍一用腦就會頭昏,影響他的工作效率;然後是身上大面積長癬,奇癢異常,經常讓他癢得徹夜難眠,抓撓得滿身是血;然後是失眠,經常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還有眼睛漸漸失明,曾國藩36歲時就已經開始戴老花鏡,到了46歲,老花鏡也不起作用了;另外還有血壓高、眩暈、經常腰疼、脾胃不好經常腹瀉腹痛、得過疝氣、經常牙疼、出汗很多等等,所以我們發現曾國藩幾乎全身是病。

我真的無法想象,疾病纏身的曾國藩是如何熬得過度日如年的病痛,在身體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又如何經受了那麼多恥辱,頂得住那麼大的精神壓力。曾國藩靠的是兩個字,一個是“強”,一個是“勤”,即便是有重重困難也要頑強拼搏,人的一生不應該順著自己的本性來,隨波逐流,而應該逆著自己的本性,這樣才能增長才幹,成就事業;其次一定要勤,一勤天下無難事,用心天下無難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在讀書過程中,無時無刻不被曾國藩的艱苦卓絕而感動,無時無刻不被他的砥礪向前所折服,他靠著頑強的精神,把自己的精力和體力逼到了極限,越過了極限,每天承擔著超過普通人十倍的工作量,發揮出超過上天賦予的十倍能力。僅從這個意義上講,曾國藩絕對算得上是一個英雄!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2

近日,拜讀了張巨集傑先生的《曾國藩傳》,感慨良多。縱觀曾公之一生,從科舉“七不中”到翰林帝師,一介書生,草創湘軍,平內亂,幾經生死,倡洋務,開眼看世界。立德、立功、立言、為師、為將、為相,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名滿天下人不妒,功高蓋主主不疑,無愧千古完人。曾公之智慧值得終身學習領悟,我年少淺薄,妄自分享兩點個人體會。

一是下笨功夫。“大道至簡”,“天道忌巧,去偽守拙”、“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結硬寨,打呆仗”是曾公大智慧的最好體現。要終生保持“笨小孩”的空杯心態,下笨功夫,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不走捷徑,不學投機取巧,不計較眼前得失,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用恆心和毅力紮實走好每一步。保持韌性,日拱一卒,死磕到底,終能星火燎原、水滴石穿。

二是心誠。“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有善念,方得始終”、“其身正,不令而行”,心誠要有必勝的理想信念,更要有真誠待人的坦蕩從容。曾公之一生,光明磊落,心胸豁達,內聖外王,把一個“仁”字發揮到了極致。不耍小聰明,不陽奉陰違,不兩面三刀,學會感恩,有包容萬物之心,保持一份善念,恪守君子之道,精誠所至,方能金石為開。(景天宇)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3

《曾國藩傳》,今天我有幸讀到這本書,受益匪淺。是什麼讓中國近代兩位歷史大人物毛澤東和蔣介石相繼把他當做自己的精神偶像與導師?是他天資聰穎?不是。曾國藩資質平庸,每次考試都不能如願,是他名門之後另有能人?也不是。在曾國藩之前的曾氏家族中,甚至沒有出過一個秀才。

立功、立德、立言,曾國藩全做到了。就立功而言,他從一介書生起家。創立湘軍,統率群雄,力挽狂瀾,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使中國傳統文化免遭徹底毀滅的命運,延續清王朝的生命六十餘年;就立德而言,時時以聖賢標準要求自己,道德修養基本接近純粹;就立言這方面來講,近代中國之大儒非他莫屬,對理學研究身體力行,造詣很深!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使命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巨集大志向,民族自強是支撐曾國藩在艱難困苦忠奮力拼搏的精神動力。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的認知傳統使他從前人、從他人、從自身,學到智慧總結經驗,應對複雜的時事和風雲動盪的朝堂,至誠待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使英雄為我所用,終成大業。

在湘軍的建立過程中,把訓和練完美集合,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思想動員與宣傳,樹立了湘軍不怕犧牲、勇於向前、忠君為民的思想,把一隻團練隊伍也就是今時今日所說的民兵組織,發展成為後來保家衛國抵抗太平天國運動的中流砥柱。左宗棠、李鴻章都是後清時期影響歷史程序的重要人物,都是曾國藩的得意門生,尤其是左宗棠的以德報怨更是讓後輩敬仰。

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其弟曾國荃謊報戰績稱洪秀全之子,被焚燒致死,曾國藩深信不疑奏報朝廷,朝廷通令嘉獎。然而後來左宗棠發現洪秀全之子蹤跡未通過曾國藩而直接上報朝廷,朝野震怒。其時,左宗棠也不想活在其師曾國藩的光環下,因而有此一出,自此師徒不睦。然後來左宗棠出師西北,糧草軍餉均需曾國藩籌集相助,左宗棠擔心曾國藩會為了以前的事情而報復,然而並非如他所料,曾國藩摒棄前嫌,用心辦公,以德報怨,左宗棠終於承認自己的過錯承認自己確實不如其師。

說了這麼多,曾國藩確實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至誠待人,在維護民族大義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奮力拼搏。曾國藩在那個年代是為了民族大義,而現在的我們又該為了什麼而去拼搏,大概不用我多說了吧。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4

讀完這本書後,我沒有急著寫書評,停了一天才寫的書評,目的是為了以後再回顧的時候有個參照。

原先看書的時候有時寫書評,有時沒有書評,後來通過看書我喜歡上了看大家的書評,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看過的書過一段時間內容情節都忘記了,所以感悟後決定以後哪怕是一句話也要自己反思一下。

我對本書的自我看法_這本書有具體的參考日記和書信,更能真實的反饋曾國藩一生的成長和人生的結束的全過程。以下幾點可供自己參考和學習!

1.從現在開始學習記筆記,可以是書寫版本的也可以是手機的記錄本,做筆記目的是反思自己每一天和回顧人的一生自我成長的軌跡。

2.人聰明和笨是相對的,只要是一個正常人,其實都不笨,重要是有一顆進取的心和不斷的堅持。最後可能成功的反倒是笨人!在目前的社會中充滿了各種的誘惑,要有一種不畏浮雲遮望眼,堅持自己真誠的內心和誠實的人生態度,自己會過的坦然。有時感覺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動就是靜,靜就是動的自然發展規律,把握規律。

3.其實曾國藩剛開始人格是不健全的,自傲,偏見,自負等問題挺多,多次處理不好人際關係,但是我最想知道這種人格的形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沒有寫出來,有點遺憾,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但是通過主人公自我反思和聽取別人意見中,改正了自己在特定環境下生存的的特點,但是在骨子裡的自我個性還是保持了自己的初心,在目前的職場中也是這樣的,寧直不彎的人是很難生存的,要學會職場中的人生法則。

4.通過看書,要學會明辨是非,從我的觀念中認為八國聯軍侵華,簽訂各項不平等的條約,不瞭解當時的背景下,自己認為清朝末期是非常可憐的,但是從書中我也學到了末期的政治昏庸,不誠信,不負責的國家主要人員的真實做法。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5

曾國藩是一個善於反思的人,他一生得力處在一“悔”字,他每天都寫日記,還拿出來和大家討論,接受大家的監督批評建議。他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就是說,笨拙勝過機巧。辦事笨拙,才靠得住。

他並不是一個聰明的人,但絕對是一個勤奮努力的人,這跟他內心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思想有莫大的關係,是個有信仰的人,常以聖人之心要求自己。

經歷了三個皇帝,包括慈禧垂簾聽政的同治,從七次科考失敗到翰林院,到太平天國運動(鴉片戰爭)、洋務運動、天津教案等等,說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也說不上,畢竟以一人之力,無法挽回傳統社會積千百年形成的強大頹勢。那不是一個人的失敗,是整個政權的腐敗。

但他一介書生,建立湘軍,統率群雄,帶兵打仗,曾兩次絕望到自殺被救,到後來力挽狂瀾,剿滅捻軍,使中國傳統文化免遭徹底毀滅的命運,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續了六十年,其功不可沒呀。就連毛澤東和蔣介石都稱之為偶像。

除了建功立業外,他還成就了很多人,還培養了最得意的弟子李鴻章,李後來的造詣也輸於師傅,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成全別人也就是成就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