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1200字讀書筆記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8W

初次瞭解到納蘭其人是在大學聯考前模擬考試的語文閱讀中,不知是那篇文章寫的太好,還是我多看了一眼,於是心裡對那個人生出一絲敬仰,時因大學聯考,未來得及拜讀,後因瑣事繁多,亦未能靜心品讀,等到大一的第一學期,路過校園外的書攤,無意間看到一本《納蘭詞》,我自認為從那時與它結緣。

《納蘭詞》1200字讀書筆記

我習慣了稱他為納蘭,那是很漂亮的兩個字,似乎也符合他濁世佳公子的形象,他全名為納蘭性德,字容若,其父明珠,為清朝大學士,在官場上,他是康熙皇帝身前的一等侍衛,常伴康熙出巡。從他的家境和自身成就來看,他確確實實是一個貴族子弟。有人說:“詞中往往含有貴族的風氣”,若是如此,則無論是家貧還是家富,平民或高官,總有一面是可以稱得上是貴族的,家境富貴,身份顯赫,是貴族;或是精神內心世界豐富,心中自有天下,也可以被稱是一個貴族的。納蘭能夠當上一品侍衛,並不全是靠其父的關係,據當時滿人入關的情形來看,他精善騎射,自有當一名侍衛的資本,而使人為之驚異的是,一個御前侍衛,怎麼會寫出如此細膩的詞來,讀完納蘭所寫的詞,瞭解了他短暫卻精彩的一生,就會更瞭解他這個人。納蘭的詞分為兩部,《側帽集》與《飲水集》,後多稱為《納蘭詞》,納蘭由此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後有王國維評價:“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納蘭之詞之所以高妙絕倫,是因為“未染漢人習氣”,也就是說他有著滿人的質樸天真,又有漢人的`文化修養。

“人生若只如初見”,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這句,同時也被很多人引用,經久不衰。讀完《納蘭詞》之後,覺得這句是佳作中的佳句,歸根結底,是因為這句堪稱是經典佳句,在那麼一個瞬間,細心品讀者,或是觸景生情,或是回憶過去,黯然之色者,大有人在,更甚者潸然淚下。短短七字,便將過往一筆帶過,讀者若是有心於讀起,往事難免浮現,一幕幕關於過去的畫面出現在腦海,因此很多人便把這句認為是憂傷,我卻不這樣看,它不僅僅是憂傷,好的作品,好的詩句,當哀而不傷,不該是過於憂傷,讀者感染了全身是悲傷的氣息,讓人難過不已,安然的句子可以與人達到共鳴,心境平和,而在安靜中又帶有一絲憂傷,情由心生,回首往事,只見“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當過往已然成為過往,記憶裡的過去成為一場接一場的回憶,經歷其中的人,方解其中味。人生如果是一場旅行,那麼旅途的相遇相伴,沿途的風景,還有看風景時的心情,本是浪漫溫馨的一幕幕畫面,也確實是一場詩意的人生,而人生終究是人生,再詩意的比喻,它也只是人生,當現實冷冰冰的站在人的面前,人們把現在變成昨天,追逐現實已成今天,憧憬未來而成明天,而納蘭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好似一把穿過時間的劍,準確、肅然的打到時間,那一刻是時間與生活、人生無關的短暫瞬間,追溯往事,若時間停在初見那一瞬間,一切美好,滯留在那片刻的永恆,五百次回眸換來的今生擦肩,百年修得的同船共渡,巍巍湯湯的高山流水情,都只是那一刻的初見,百感交集。佛曰:“剎那永恆”,如此足矣。

因才疏學淺,我記憶中的那些詞人,下筆迥異,筆下所述之情也各不相同,細想之,卻沒有與納蘭相同者,其實我妄圖找相同點只是自擾罷了,個人境遇不同,經歷不同,文筆又怎會相同?即使形似,而神終不相同。李煜一代君王,國破家亡,於是成就與詞,其詞哀傷,滿懷愁緒,只因對自身經歷的感慨;蘇軾一聲豪放,因為一夢亡妻,才有悽婉之作《江城子》;陸游憂國憂民,一場“一懷愁緒,幾年離索”,而作《釵頭鳳》,以託深情。今看古代詞人,佳作皆因經歷為基本,在加上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情景,才造就而成。沒有經歷,寫出的詞就顯得浮華,空乏蒼白,而沒有合適的外界因素,文思、靈感不能達到統一,也不能創作好的作品。

看了納蘭的愛情、友情就不難明白為何一個集富貴權勢一身的皇帝近臣,卻可以寫出清新婉麗的細膩之作,讀者讀其詞,都會或多或少有所感受,繼而感慨,詞間所含深情、經歷,好像發生在身邊,感同身受,所以,讀完《納蘭詞》,把詞所引起的那些憂傷、對往事的感慨都去坦然面對。

“人生若只如初見”是一種詩意,往事卻是一番經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