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邊城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7.61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邊城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邊城讀後感

邊城讀後感1

外面的天慢慢被拉上了黑幕,白天的熱烈瘋狂都菸捲雲散了,心一下子有一種落寞的感覺,走進屬於自己的房間,隨手捧起《邊城》,再度進入書中那唯美的湘西和翠翠那純潔的心靈世界。

《邊城》,總會讓人陶醉於湘西那夢幻般的世界,青山綠水,浮雲淡淡,這一座熱鬧又平和的小鎮,養育了多少善良的人。翠翠就是這其中普通的一個,很質樸,沒有任何的奢望。她與祖父相依為命,簡單又快樂地活著,直到那個人劃過她的天空,在她的心中留下一股淡淡的悸動。

第一次讀《邊城》,覺得翠翠好可憐,一個人痴痴地等待他歸來。他,儺送,一個曾為她在月下唱情歌的人,現在的他是否像湘西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了,留下翠翠一個人獨自等過一個秋,兩個秋,等到淚乾了,心碎了。

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感情清澈得如水一般,他們之間沒經歷過什麼轟轟烈烈,也沒經歷過生與死,只有平凡中的溫馨,而這一切翠翠已滿足了。少女的心思很細膩,她把對儺送的愛寄託給了山間的浮雲,而儺送,你是否聽到了,飄走他方的你是否聽到翠翠對你的呼喚,因為愛你,她可以承受住祖父去世的巨大悲傷,堅強地站在湘西口等待,可是你會回來替她抹去心中的傷痕嗎?既然愛她,又為什麼不肯回來面對這份感情呢?

十幾歲的翠翠是否得捧著對他的思念過一輩子呢,我不禁為這位船家少女憐惜。

再次品讀《邊城》,又覺得翠翠的等待何嘗不是一種美呢?那是一種悲傷的美,清澈至極,淡淡地流淌在心中。

世間的一切都充滿了善,然而到處都是不湊巧。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感情也許是眾多不湊巧中最唯美的一個吧。兩個人廝守著對彼此的思念,而她也甘願耐心地等待,多悽美啊,悽美得讓人感覺有種淡淡的痛。或許她的等待換不來他的回頭,可是這等待編織了一段人世間最美的情。一生可以擁有一個自己甘願等待的人,也不會讓日子變得太過空虛。

誰說錯過一定是悲慘的,誰說等待的過程是讓人心碎的,或許等到心累了,才發現這其中的悽美。

每次讀《邊城》心中總會留下一股淡淡的似心痛又似感動的微妙感覺。這個單純的少女是否會讓風吹乾心中那痛心的淚,然後守著這份思念,捧著這份愁人的美麗,繼續簡單又快樂地生活下去?而儺送是否會在那個綿綿細雨的春天回到翠翠的世界裡?

邊城讀後感2

《邊城》的結尾也揮灑的十分悲壯幽深,意境深沉:“到了冬天,那個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沈先生詩歌般精妙的幾筆點綴,給人留下了悠長的惋惜和無限的牽掛期盼。

讀沈從文《邊城》之隨想

昨晚看完了沈從文的《邊城》,說不出的感覺,心裡好像有點堵。慶幸自己生活在今天——一個可以不必再壓抑情感、不再那麼緩慢的時代。當然,也被文中秀美、恬靜的自然風光和純樸的民風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為邊城的一員,呼吸著那裡純淨的空氣。

其實,瞭解一個社會的生存狀況,從男女之間的婚戀關係中最可明晰,雖呈現的是男女間的關係,可暴露的卻是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道德的狀況。男女間那源於自然的神祕吸引,中間隔著整整一部人類的艱辛歷史。

美麗的邊城,由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其實還是一個人性受束縛程度較低的環境,可是,我們依然從生活在那裡的人們身上感受到深刻的歷史痕跡——那已經深植於中國人血脈中的痕跡。

翠翠,一個青澀、情竇初開的女孩兒,她的羞澀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卻是中國幾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個女人血液中的沉澱——是的,是經濟文化的產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屬於東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類社會的產物,而非動物的本能。——是的,那深刻在女性血脈中的面對男性的自卑,那壓抑真實感情、等待幸福降臨的被動,都是人類幾千年歷史所賦予女性的性別特質。

那位深愛著孫女、渴望孫女能夠得到幸福的善良、可愛的老船伕,亦無法跨越歷史和時代所賦予他的侷限性。為了孫女的親事,他內心所呈現出的渴望、焦慮、自尊、自卑、掩飾、吞吞吐吐、欲說還休、矛盾、掙扎——是那樣令人痛心和無奈。是的,他豈是在與自己的內心鬥爭?他是在與整整一部人類歷史較量,他怎能超越時代給孫女一份自己把握的了的幸福?——最後,老船伕帶著一生巨大的遺憾走了,他無法把握女兒的幸福,亦無法把握孫女的幸福。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還能有第二條可以通向幸福的路嗎?

邊城讀後感3

以我心換你心,始知相憶深。

——題記

因著“愛”與“美”的特質,我被沈從文身上那股獨特的氣質所吸引,既富於幻想,又在心靈上積澱著沉痛隱憂。他是很喜歡強調自己農村背景的作者,在《習題》裡他這樣寫道:“我實在是個鄉下人,說鄉下人我毫無驕傲,也不自貶,鄉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遠是鄉巴佬的性情,愛憎和哀樂自有它獨特的式樣,與城市中人截然不同!”讀完《邊城》,我才似乎向他邁進了一大步,理解了他心中的“愛”,領悟了他筆下的《美》。小說中湘西秀麗的風景畫和清新、淡遠的牧歌情調深深感染了我。

在小說中,地處湘川黔三省交界的邊城茶峒,青山綠水,美不勝收。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化著茶峒白塔下兩個相依為命的擺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卻精神矍鑠。翠翠情竇初開,善良而清純。他們依著綠水,伴著黃狗,守著渡船,向來往船客展示著邊城鄉民的古道熱腸。誰又能想到,在這個古樸而絢麗的湘西畫卷中,鋪衍的竟是一個美麗而淒涼的愛情故事。翠翠與外公失散,幸得美少年儺送相助,從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無法明言的心事。正是以“我心換你心,始知相憶深”而願“兩心永相依”的美好愛情的萌芽,誰知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翠翠。為了成全儺送與翠翠,天保外出闖灘,不幸遇難,儺送也因此離開翠翠架舟出走。疼愛著翠翠併為她的未來擔憂的外公終於經不住如此打擊,在一個暴風雨之夜溘然長逝翠翠守著渡船,深情地等待著那個用歌聲把她的靈魂載浮起來的年輕人,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翠翠也知道,“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她也希冀,“也許明天回來!”令人無限感慨。

我最不能忘記的是翠翠那雙清明如水晶般的眸子,是那樣盈滿了對那個人的痴情。我不禁想起韋莊的那首《思帝鄉》:“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一寸相思一寸灰,翠翠的愛情不若詞中女子那般衝動熾烈,卻也分外耀眼,志不可奪。她一生都在用她那份含情脈脈的溫情守候一段飄渺的希望,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這段愛情,是如此可悲、可嘆、可敬!

這座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她一直留在溪邊無盡地等待。我們每個人心裡也有一座邊城,它既是我們的枷鎖,也是我們的歸宿。

邊城讀後感4

剛剛讀完了沈從文的《邊城》,感慨頗深。

小說並不長,卻把我帶進了長長的思索當中。小說以川湘邊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當時當地特有的風土著土偶情為基本,以渡舟人的孫女翠翠的愛情悲劇為線索而鋪開。

小說的主人公,也就是老舟夫的孫女翠翠,其父母迫於內心的道德壓力而殉情而死,留下翠翠與白叟相依為命。固然身世有些許悽慘,但也許是在錦繡的大天然中長大的原因,觸目為青山綠水,翠翠卻依然長得無邪活潑,單純害羞,引人垂憐。她不諳世事,只懂得乖巧地絕力幫忙爺爺守好渡舟。就是這種樸素的錦繡,也使得當地舟總的兩少爺都喜歡上了翠翠。

愛情是夸姣的,但卻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能夠等閒擁有的。大少爺天保性格豪爽,他本想退出玉成弟弟儺送與翠翠,但卻不幸溺死,在原本有發鋪機會的翠翠與儺送之間形成了隱形的障礙。守舟白叟因操心孫女的幸福而不中斷的向人摸索,更加深了舟總順順與儺送對他的誤會,使得儺送好幾回見面都表現寒漠。翠翠的羞怯,本應是翠翠錦繡的一面,但卻讓儺送錯解了。

猝不及防的大雨衝倒了白塔,爺爺的死讓翠翠明白了更多,翠翠也許真的再也聽不到曾觸動她的歌聲了,也許錦繡的愛情終究註定在悲劇中讓人留下遺憾。原本只要說清晰就能得到的幸福就這樣在讀者面前生生地錯過了。一切像是冥冥中自有安排,近在咫尺的幸福,本可以得到的快樂,卻就這樣在現實中硬生生地被錯過了。

這好像也在啟示我們,良多時候,該勇敢時候就千萬不要懦弱。

之前我聽有些同學說過“《邊城》,是沈從文‘理想主義的破滅’”,我做不出如斯深奧的評價,但我卻能深刻感觸感染到沈對他自己筆來世界的向去。那裡的人民善良暖情,淳樸勤勞,人與人之間沒有猜忌,更多的是彼此之間的匡助與理解。

我彷彿可以望到老舟夫把錢逐一拾起硬塞歸到渡客的手上,然後從腰間拿一小束草煙扎到渡客包袱裡的場景;我彷彿可以望到老舟夫善意的勒迫過路人使用他的藥方,喝那一碗解暑的涼茶;我彷彿可以聽到竹篁裡黃鳥與杜鵑的啼聲,和歸蕩在山間如竹雀啼聲一般的儺送的歌聲;我彷彿能感觸感染到滿眼碧綠,流水潺潺的舒服與悠閒。這是一個錦繡而難以尋得的世界。

邊城讀後感5

初讀《邊城》,未覺其中苦味;再讀《邊城》,不禁潸然淚下。

一條窄窄的渡船,一方圮坍的白塔,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一個出落得亭亭玉立的翠翠,一隻黃狗,還有那江流竹排上意氣風發的天保,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這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邊城,仿若那陶潛的世外桃源般處處洋溢著淳樸真摯的氣息,惹人心生神往。

湘西的生活無疑是清苦而艱辛的。沈先生一句話卻讓我明白,一個人對一片土地的熱愛,是懂得它的殘酷以後去心疼那背後醉人的風光。

那個遠在湘西邊境的小鎮,那個美麗的世外桃源,那個像湘水一樣溫婉清澈,彷彿不食人間煙火的妙齡翠翠卻遭遇了一場似乎未曾開始就已經結束了的纏綿愛戀。正值醉人年華,美麗的翠翠情竇初開,那份青澀,那份膽怯,那份愛慕,恰如人間的尤物,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天不順人意,山崖上再也聽不到天保和儺送兄弟月夜的山歌,大老溺死在湍急的漩渦之中,二老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決心由於哥哥的死也變得不再堅定如初,加之父親的反對,他毅然離家出走。

翠翠心中的儺送,那個美麗如岳雲般的男子,那個唱歌又軟又纏綿的二老,無人知曉他何時會回到茶峒,來劃那隻老渡船,來給生如觀音樣子的翠翠唱那三年六個月的山歌,黃昏時來陪翠翠坐在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烘成桃花色的薄雲,聽那杜鵑叫個不息,嗅那草木的味道……

翠翠再也沒有在夢裡聽到過讓自己的靈魂為之浮起來了的美妙歌聲。更令人心碎的是,與翠翠相依為命,形影不離的老船伕也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撒手人寰,碧溪岨的白塔塌了,小溪邊那隻方頭的渡船也沒了,茶峒中彷彿只留下了一個孤獨的翠翠。

直到最後翠翠才明白了始末,她哭了,哭的苦澀而又無奈。

爺爺再也不會回來了……

在那年的冬天,那座白塔又重新建起來了,但翠翠心中那個心心念唸的人,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中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青年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沈先生在文中寫道:“楊馬兵想起自己年青作馬伕時,牽了馬匹到碧溪岨來對翠翠母親唱歌,翠翠母親不理會,到如今自己卻成為這孤雛的唯一靠山唯一信託人,不由得不苦笑。”楊馬兵對於翠翠母親的愛戀化作了一堆子虛烏有的泡沫,翠翠母親隨了那自己愛慕的軍人一起共赴黃泉,而留下的翠翠同那美麗的儺送卻同樣也是愛而不得。

邊城讀後感6

初讀了《邊城》,讚歎於茶峒的淳樸的民風。堅持要給過渡錢的渡客,堅持不要過渡錢的、會去買菸草和茶葉送給渡客的老船伕。這裡的人如這裡的風景,純淨美好,質樸真誠。

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細細的淌著,沒有扣人心絃的懸念,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更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就是這樣的文風,卻能夠深深的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襯托出一座純淨的邊城。

在苗族居住的茶峒,既有通過媒人上門求親的方式——所謂的走車路,也有男子站在溪邊、山崖上唱歌給女子聽,一人獨唱或二人對唱,在唱歌中瞭解和認識對方,知道或分手或結親——所謂的走馬路。這後一種方式,表現了湘西民眾在婚姻問題上的寬容和自由,也反映了這塊地方人們善歌的才能。

《邊城》它不僅僅是一部描寫民風、景色的小說,它更是一部堪稱絕美的愛情悲劇。翠翠,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天真善良,溫柔清純。他對填報兄弟的愛帶著少女的羞澀和幻想,或者說這種愛似乎一直是以夢幻的形式出現的。

在夢裡,她“聽到一種頂好聽的歌聲,又軟又纏綿”,於是她“像跟了這聲音各處飛,飛到對溪懸崖半腰,在了一大把虎耳草”。她只有在夢中才能品嚐到愛情的甘露,而現實卻似乎離她很遠,於是,她只能“痴痴的坐在岸邊”,淒涼地守候,孤獨地等待。

從翠翠身上,可以看到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種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因為她的淳樸,他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白,但儺送駕船遠走後,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心上人的歸來,愛的那麼堅定執著。一個弱女子,滿心盛的都是“愛”。

作者說:“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給讀者留下了悠長的惋惜,無限的牽掛期盼。也許冥冥之中真的有歲月輪迴,母親的悲劇在女兒身上再一次重演,但不管未來會怎樣,自己的未來終究要靠自己去爭取,但願她等到的不是無言的悲哀,不是追悔莫及的淚水,而是應屬於她的那份幸福。

我總是會在想,為什麼這個小說叫做“邊城”?是不是沈先生在心中在守護著什麼?在懷念著什麼?但這恐怕只有沈先生自己才知道了。

邊城讀後感7

課堂上讀了幾遍節選,頗為不過癮,便於暑假買此書重讀。

開篇,便被書中主要的故事發生地點的景色陶醉:“小溪流下去,繞山阻流,約三裡江入茶峒大河。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的差異。小溪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或靜靜地小溪或深致一篙不能露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計數。”山間小溪,清純可人,好一幅自然畫卷。如此美麗的景色當然培育著同樣自然無雕飾的翠翠:“風日裡長養著,把面板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為人天真活潑。”好山水養好人。在繁華嘈雜的都市中,此般人物,恐怕難覓其影吧!可惜,這樣清純動人的姑娘有著不該有的命運。

山間的偏僻與隔絕,至使她對一切外來事物充滿著極大的好奇,當她聽見未曾聽爺爺說過的事物時:“翠翠必爭著做渡船伕。站在船頭,懶懶的攀緣纜索讓船緩緩過去。花轎到岸拉,又必跟著走,直到很遠,且獨自學習羊叫,採野花敷在頭上,肚子裝扮新娘。”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灣泊小小蓬船。”又有軍旅人士多駐紮於此,又使其城中人誠實勇敢,愛利仗義,不拘救人救物。書中男主人公亦有相同的性格。

每逢端午,就不同與往日,擂鼓打鑼,龍船競渡,岸上吶喊助威……翠翠也會與爺爺進城,看龍頭上好生俊朗的二巷。恰巧,兩兄弟同時愛上自然純樸的翠翠。

此後,便有二老月明之夜的歌詞,又軟又纏綿,把靈魂輕輕浮起,使翠翠舒適而睡。

一切都好似圓滿,媒人來往於兩家。而正當時大老溺水。家中逼迫二老洗禮碾坊的姑娘。翠翠又有什麼呢?

白髮蒼蒼的爺爺心中最放不下的就是翠翠的婚事。但二老杳無音訊,卻在雷雨交加的夜裡沒放下又走了。

繁瑣禮俗致使有情人沒能終成眷屬。爺爺的心願沒了就走了。不知翠翠獨守船至何時。

沈從文的家人大多是軍籍,躲在年年不變的無聊的工作崗位,所以就不再接觸文學。故寫了此篇。

該文有許過美麗的自然風光描寫,就如展現在眼前,身臨其境。對於小說,環境描寫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作者僅幾句,便可勾勒出。可見其文學功底的深厚。還有許多具有特色的語言描寫,致使人物更加生動,性格更為鮮明。塑造許多令人難忘的角色,鮮活的走向腦海,記憶猶新。

邊城讀後感8

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有一個地方:那裡沒有城市的高樓大廈,只有綠竹搖曳的山林和清澈見底的小溪;那裡沒有刺耳的汽笛聲,只有清涼的山風和動人的山歌;那裡沒有玻璃般易碎的情感,只有善良淳樸的民風和如清風的心動……那裡就是茶峒,湘西的一個無人知曉的小山城,宛如一個隔絕塵世的世外桃源。茶峒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令人嚮往——那裡的景,那裡的人,那裡的情……然而就在這樣一個如詩如畫的美境中,悄悄地上演了一場令人憂傷和無奈的生命之曲。

這裡有一條小溪,溪邊有一座白塔,塔下住著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和一條黃狗。女孩梳著長長的辮子,黑黑的面頰上兩隻眼睛清明如水晶,在山林間自由成長的她總是洋溢著甜蜜的微笑。她是那麼淳樸善良,宛如天空中的白雲,宛如含苞待放的山花——她就是翠翠,與爺爺相依為命,靠擺渡為生。小溪那邊有一個男孩,他有著被天使吻過的好嗓子,卻只為她一人唱響整座山城;他不太會說情話,卻總是為她一人遮天蔽日。他就是性情爽快卻情感細膩的二老——儺送。他們的故事從那個河邊的晚上開始:懵懂的心在朦朧的夜色中,在流淌的溪水邊相遇,愛的萌芽從小小的誤解與吵嘴中滋生。儺送打開了她心靈的窗扉,守住了她心中的那座城。翠翠和二老本該譜寫一段令人羨慕的愛情故事,而命運卻給他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同樣愛上翠翠的大老為了成全弟弟,出海做生意卻意外落水身亡。儺送不怨翠翠,只恨自己,於是他選擇了逃避——儺送走了,離開這個讓他想念卻又傷痛的地方和人。爺爺也走了,擺渡船上只留下了翠翠,一個人守著那條小溪,望著對面的山城。茶峒還是原來的茶峒,那裡的翠竹依舊搖曳,有情人的山歌還是一句接著一句地響著,而翠翠的心卻是涼的,她孤獨地等在白塔下,抱著一絲微弱的希望——“這個人也許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也許有一天,那個曾經跟她拌嘴卻深愛著她,願永遠為她高歌的儺送會回來,他們的故事仍然會繼續。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這個故事沒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情,沒有王子與公主童話的浪漫,它卻帶給每個讀者那麼多的憂傷和惋惜。它本沒有結局,可是常常在我的夢裡,翠翠終究等到了儺送,他們在春天爛漫的桃樹下相擁,粉嫩的花瓣在他們身邊飛舞——原來驀然回首,她永遠都在那裡,等著那一樹桃花,等著他抵達。

邊城讀後感9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裡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邊城》裡的文字總是不經意的撩撥著我的心絃,文中處處浸潤著湘楚景色,處處是淳厚質樸的風味人情,字裡行間飄散著一種淡淡的詩意。讀起它時你便會被憂傷圍繞,像是觸及到了什麼,是懷念兒時那個有著暖陽的冬日午後?還是現在這個讓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這便是沈從文先生帶給咱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著什麼。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非常遠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文中的結局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裡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複著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沈從文先生從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著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靈世界,融入湘西這片純樸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群溫良率直的人們中,他用詩一般的語言的輕聲述說著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咱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為愛得這般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著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為何取名《邊城》,在心裡它就這麼“遙遠”嗎?還是在沈從文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著什麼?其實咱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都有一座“邊城”嗎?也許那座悲天憫人的城已經隨著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給咱們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深深思考。

邊城讀後感10

捧讀著名作家沈從文的《邊城》,一抹淡淡的愁雲縈繞於心。恍惚間,似來自原始山野的清風輕拂臉頰,如夢如幻……

《邊城》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邊城》裡的故事悽美動人,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著我心靈的一隅,不知不覺間已潸然淚下!

青山,綠水,河邊的老艄公,16歲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

翠翠那青春的夢如同一顆晶瑩剔透的玻璃球,被天保的殞命,儺送的出走和爺爺的離世碰撞的支離破碎……

《邊城》裡的文字清幽深遠,處處是溼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

清瑩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亂的碎石;微風吹過竹林,發出沙沙的輕響;乳白色的霧靄靦腆地在薄暮的夜色裡飄浮……

那潺潺的流水,涼爽的山風,青翠的竹林,白日喧囂夜晚靜謐的渡船,構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邊城》裡的情感真摯坦懷,那詩意的情緒,出塵而卓然的清麗,讓我陶醉於一曲林泉深處悠然飄出的牧歌,清新悠遠……

是的,牧歌!小說中始終洋溢著的牧歌的情調。看多了高樓華廈,看慣了車水馬龍,我的心憧憬著一片遠方的土地,一片朦朧勾勒出的天堂……

湘西淳厚純樸的人情世態,健美古樸的風俗習慣,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調爽朗明快,色彩絢麗清新……好一幅優美別緻的風土人情畫卷!!

可誰又預感到,隨著“城市化”“現代化”的愈演愈烈,這樣的邊城和邊城裡自然古樸的原始和諧,將如夢境般一去不復返,僅存於幽幽的回憶之中?這自然的人性將為崇拜物質的功利和擴張慾望所湮沒??

與其說《邊城》帶給風華正茂的我們一個與自然親近的夢,不如說作者希望通過這部小說,把他靈魂深處的吶喊告知我們這新一代的接班人,希望引起讀者由衷的共鳴——

自然的人性啊,你不要是易逝的夢,請你駐留,像那邊城的小溪,永不幹涸,永不,永不……

曾有人這樣說:“世間最痛苦的人是藝術家,因為他們最敏銳地看見美的逝去;可世間最快樂的人也是藝術家,因為他們可以活在自己編織的夢境裡。”

而我想說,今天最幸運的人是《邊城》的讀者,因為他們在心底留存了一個夢,它駐留在湘西的一座邊城……

邊城讀後感11

世界是一個充滿競爭充滿物慾的地方,很多人都會這樣說。對於正處於人生關鍵時期的我們,我們無法抗拒人類生存的本能——競爭,我們無法脫離世界,因為我們承擔著對世界,對人類,對社會,對家庭的那份責任。既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就讓我們用心去感受人類本性真善美的一面——品味《邊城》。

人之初,性本善。翠翠正是人性真善美的化身,她用她那種最獨特的方式詮釋著人類最美的語言——愛。

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愛情是美的。他們之間既沒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叛道的驚世駭俗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金錢和權勢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這種感情是純潔 的,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自然。

翠翠與爺爺之間的親情是美的。湘西渡口的寧靜是祖孫倆生活的主旋律,爺爺身上那種淳樸厚道的倔強似一臺加速器,使翠翠一步一步走向愛河的邊緣,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微,內心悽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 為了翠翠的幸福,他一次又一次地打聽儺送的訊息,當他聽到儺送為翠翠半夜獻歌時,心中的那份高興勁,幾乎讓他徹夜難眠。他為翠翠唱歌,帶著翠翠走過人生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刻。

渡口周圍的民風是美的。類似與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淳樸互助互愛的民俗展示了湘西自然與人性的交融,渡口也成為了展示人性美的平臺。即使是最卑微,身處最底層也依然保持著湘西人特有的那份淳樸。

儺送與大老之間的兄弟之情是美麗的,儺送為哥哥在月色下唱歌,平等向翠翠示愛,他沒有自恃有唱歌的才能而把自己置於有利的位置,讓哥哥失去競爭真愛的機會,後來大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而死,更彰顯出了兄弟之間真摯無私的情誼。而儺送也因此而內疚,忍痛割捨了這段難能可貴的愛情,從此離家出走,杳無音訊。

或許美麗的背後總是深藏悲傷,爺爺死了,帶著未完成的心願,走了。翠翠孤獨了,最愛的兩個人都離她而去,留下的只有無盡的等待,等待那遙遙無期的愛,等待......

到了冬天,那個塌了的白塔又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中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茶峒。

淒涼樸素,憂傷無語。

那幅寧靜的畫卷,那段動人的愛情.......

親愛的朋友,人性中並不缺乏美,關鍵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用真心去發現,領略人性光輝。讓我們的人生行囊充滿人性的真善美,讓我們的腳步邁的更加堅實,更加豪邁。

邊城讀後感12

新年的鐘聲敲響又是一年的寒假,在這個寒假中我做了一件對我而言充滿意義的事情。這件有意義的事情就是閱讀了沈從文的中篇小說《邊城》。

《邊城》這部小說敘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全書的字裡行間無不泛著淡淡的憂傷,這種憂傷不是作者強加上去的,而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的,這種憂傷讓人心痛卻說不出緣由,我想這便是中國式的憂傷吧!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美麗的山城茶峒,在這裡民風淳樸,有著未被現代化“文明”所汙染的深厚,生活在那裡的人生性善良、勇敢,為人忠厚老實不貪慕虛榮,儲存著那未被自然汙染的純真。

小說的主人公翠翠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成長的,翠翠有著悲慘的身世背景,她是一出生就失去父母的孤雛。她與年邁的爺爺相依為命,但她不為自己的身世感到可悲,在環境的影響下,祖父的教導下依然存在自然的清純、天真。

情竇初開的翠翠在追逐愛情的道路上面臨著人生中的生離死別,但翠翠仍然不改初衷,為愛守候最初相遇的地方。

在翠翠第一次遇上儺送的時候,翠翠已對這個少年充滿了好感,而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翠翠,爺爺不想翠翠重踏父母的後路在翠翠的逐愛之路設下了百般阻撓,在天保得知弟弟儺送也愛上了翠翠之後,兩兄弟決定來一場愛的角逐,而在這場愛的角逐中大佬天保輸了,輸了比賽的天保留下一抹孤寂的背影,獨自退出。最終以為無法承受失戀的痛苦,帶著失望葬身於魚腹,以悲慘的結局結束了生命。而儺送在面對哥哥因競爭失利而死的陰影和“碾房陪嫁”的誘惑,在家人的逼迫下又得不到翠翠半點的暗示下無奈的負氣離開,形單影隻的去闖天下,老船伕得知天保死了的訊息之後,帶著百般的悔恨在風雨交加的夜晚與世長辭。而翠翠也變成了這個世界上等待愛人歸來的孤雛。

小說這樣的愛過於深沉,深沉的讓我們無法承之受之,在如畫般的山城演繹瞭如詩般的愛。在現在對於我們來說最沉重的愛莫過於父母的愛,就好比每個星期天回學校的時候,母親總是早早的煮好豐盛的晚餐,怕的是我在學校吃得不好,然而每次打電話在短短的幾分鐘裡我能說話的機會沒有幾句,因為媽媽總是噓寒問暖的關心我現狀,沒事卻不敢打我電話,怕打擾我學習,雖然我自知不是非常熱愛於學習,但父母的心又承載了多少對我的希望啊!

在《邊城》中的愛可以用純潔無私形容。而我看邊城可能不夠深透,但就算粗略一讀也為之感動。

邊城讀後感13

文學巨匠沈從文一部《邊城》,將他魂牽夢繫的故土描繪得如詩如畫,如夢如歌;書畫大師黃永玉走遍了世界,卻固執地用一座“奪翠樓”書寫他濃烈的戀鄉情懷。也許你會好奇,那到底是怎樣的一方土地,會使他們如此眷戀。我也有過這樣的疑問,但當你真的踏上那千年鳳凰的土地,相信你也會對鳳凰有一份莫名的情愫。

閒適地踏上歲月滄桑的青石小巷,輕輕地撫摸著斑駁的灰牆,他彷彿正在喃喃訴說著鳳凰千年的歷史。左手邊,從沱江引來的江水緩緩流淌在鳳凰人家門前,一座風韻小橋悠悠架起。嗬,頗有一種徽派建築的情調。

悠悠走出小巷,在亭子裡吹著微風可真是個享受。面前就是沱江,平穩、靜謐得如同一塊上等的綠寶石。只有當古城裡的居民在江邊洗衣時,泛起的圈圈漣漪才會又把你拉回現實。江的那邊是一排吊腳樓,雖不如紫禁城般雄偉,但也隱隱透出一種威嚴。據說,這可是當年土司王的避暑勝地呢!

繼續向前漫步,穿過虹橋,又走進了鳳凰城內條條相通的古樸小巷。巷內安靜得不可思議,朝陽宮精美的雕飾透露出鳳凰當年的雍容。不過,如今的鳳凰更像一位古稀老人,歷經滄桑才能如此淡定。如此,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油然而生,令所有身心疲憊的人都卸下了偽裝。鳳凰又多了一種純淨之美。

不久,我們就踏上了鳳凰古城的城牆。城牆上的一個個小孔,據說是當年鳳凰勇敢的人們把槍伸出去擊退侵略者的通道。遊客們都靜靜地沿著望不到頭的城牆漫步,輕輕地撫摸著古舊的城牆,好像也在回憶著點滴的過往。

依著城牆緩緩流淌的沱江,哺育著古城世代的兒女。坐上烏蓬船,聽著艄公的號子,看著兩岸已有百年曆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沱江的水十分清澈,水流或緩或急。如果幸運的話,還能看見水底招搖的水草。忍不住把手伸進江中,一股沁人心脾的涼意迅速蔓延。鳳凰這座古城,似乎要替你洗淨所有的凡塵喧囂。

難怪鳳凰古城會被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城內石板小巷,明清古院;城外沱江蜿蜒,槳聲舟影。這一派寧靜安詳的小城風光,怎能不令人動情呢?

邊城讀後感14

筆墨暈染,勾勒出遠處青山。霧崖忽現又彷彿若隱。幾處依稀閣樓面江而立,小船依樓而停,船下波瀾微起,循波望去,綠水之上數只黃鴨拍翅嬉戲。這便是我心中沈從文筆下的茶峒風光、農家之意。

我領略過秦地的粗獷豪邁,心性也易焦易躁,但書中的江南之景卻也實實讓我平靜下來。細細品味靜態的村舍,不斷勾起我對江南生活的嚮往。我所說的靜態並非定格下來的畫面,只是一種奇妙不知從何而來的感覺,我大抵就預設是江南的村莊獨特的秀氣,似是內秀的世家公子,溫潤如玉卻不矯揉造作,更沒有女人的妖豔。

說來也是有些好笑的,我時常和同學說書中的人物並非同江南那般協調,人物略帶了些俗氣,可深入文章後,我也漸漸體會出茶峒村民同江南的共性——清新而不摻假。在我看來落後之中的淳樸更顯人間真情。文章中令人流連的小鎮就足以將我體內對真善美的追求從體內文火慢煮,一點一滴的流淌顯現出來。

就是在這樣的比人風景裡,淳樸的民風下,愛情的嫩芽在作者的筆下滋生,等待著不久之後的花開,醞釀著滿腹的芳香,令我不禁神往,想要更快的揭開這淳樸愛情的神祕面紗。

當花苞初現,潔白似雪的顏色,微露出的淡淡清香,這真是樸素中的華貴!更像是聆聽著淳樸的情話、大方的追求、直白的示好。以率真熱情作為養料生長出來的。愛情的花朵在淳樸的民風之下愈發得清新脫俗,芳香優雅。

我永遠忘不了,那才展新綠的嫩芽在風雨中被打散、破碎、消亡。狂風像是惡作劇般撕扯著花瓣,狠狠地打碎了那一朵醞釀已久即將開放的愛情之花。儘管在這近乎樂土的茶峒中,也有苦痛與辛酸。

那一夜,儺送舒暢柔美的歌喉似是流淌的清泉,我想得出涓涓細流中包含著的愛意、羞澀、激動。雖是羞澀,聲音卻愈來愈柔、愈來愈美,用生命譜寫著“我愛你”,用情感打動自己的所愛,我若是聽到這女子,我定當與這樣的男人定下終身,不離不棄。但文中的終章也是這戀情的終結,翠翠的善良不允許自己在天保死後嫁給自己所心愛的儺送,翠翠將天保的死強加給自己。看到相愛之人不能相戀,我落淚了,有一種衝動想從喉嚨裡湧出來,可是我卻只能漠漠的呢喃。我為儺送不值,為翠翠惋惜。

可能也正是淳樸,兩人終究不能相戀,本來我以為茶峒是人間樂土,能相知相愛、鄰里熱情友愛。可作者卻不忘人間百態,也不忘世間無論哪裡都有的人間情苦。

邊城讀後感15

第二年端午,他又去了茶峒,這次她沒有見到儺送,卻見到了儺送的大哥天保,天保也愛上了翠翠,翠翠的命運從此與天保儺送兩兄弟的命運相聯絡了!

翠翠依然記得那年端午節遇到的儺送,和那天發生的事情,又過了一年,新的端午節到了,翠翠在渡船的時候遇到了團總的女兒,準備給儺送做媒的。儺送二老,派人來替他們,接他們二位去茶峒看賽龍舟,他們到了茶峒,翠翠恰巧和那個女孩子坐一起,很多人都來看那個女孩子,翠翠覺得無聊,下樓,卻又聽到了樓上的女孩子準備用一座碾坊來作陪嫁,給儺送做媒,同時也聽說了,二老要渡船,不要碾坊。翠翠心中的失落從這裡開始,卻又不帶有一絲的喜悅。其中有一段話,讓我感覺很真實,當二老的長工告訴爺爺,二老安排翠翠和爺爺坐在樓上,爺爺問翠翠你去嗎,翠翠說我不去,我願意陪爺爺去。感覺特醇厚。

大老天保來渡船,對爺爺誇起翠翠。然後託人在端午節時向爺爺提起了他想娶翠翠的事情了,爺爺很高興得回去給翠翠開玩笑的說,天保大老要娶她做老婆,翠翠不知道該怎麼做,裝作生氣,爺爺也沒敢再問下去,這事情放下了,儺送明白了哥哥的想法,同時也讓哥哥,他不要碾坊,而是要渡船的,但是兄弟兩個卻又不能向其他情敵那樣決鬥,他們只能有自己的解決方法,他們約定為翠翠唱情歌,可是一開始唱歌時,哥哥天保就認定自己輸給了儺送,於是決定離開了茶峒。

不巧,當天保離開茶峒之後,在一次行船中,他在水中死去了,一個水中生水中長的漢子就這樣死了,儺送前去尋找哥哥的屍體,但是毫無進展,途中,遇到了爺爺,爺爺含蓄的一問一答,讓儺送誤會爺爺不願意讓翠翠嫁給他,儺送在回到家之後與父親因為是要碾坊還是要渡船吵了一架,離開了家,而爺爺去船總順順家,順順由於大兒子天保的去世,對爺爺的態度極其不好,爺爺由於擔心翠翠的將來,在憂鬱中死去,他死去的那天,天下雨,雷聲很大,第二天,爺爺死了,屋後的白塔也倒了,可憐的爺爺,可憐的翠翠。

楊馬兵來照顧翠翠,船總順順也來了,並準備迎娶翠翠過門,搬過去住,但是楊馬兵認為不成樣子,要等儺送回來,但是儺送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翠翠阿,你知道麼,你所等待的儺送還能不能回來呢!

平實的語言卻飽含真情,很喜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