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科學習醫療衛生職業精神有感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9W

目前我院開展了“凝鍊中心醫院醫者文化,全心全意服務人民健康”的職業精神大討論活動。通過對裘沛然、吳孟超、王振義等名醫大家事蹟的學習,我對醫生這一職業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下面談談自已的感想。

神經內科學習醫療衛生職業精神有感範文

記得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家裡的父母及長輩都說學醫好,當時自己也覺得醫生這個職業很好,很高尚,很受尊敬。考上了醫科大學以後才知道學醫比別的專業累得多,因為醫學涉及的內容很多,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不但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但想到以後我們面對的是一條條生命,肩負的責任重大,這些苦這些累也是必須的。那時覺得學好技術和本領,將來能看好病就可以了。而現在看來光有技術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高尚的醫德,才是一名真正的好醫生。醫德,是衛生工作者在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行為規範和準則。最起碼的要求是尊重患者,對患者負責,醫療行為自始至終認真規範。高標準的醫德醫風要求醫生做到對患者極端的熱忱,對工作極端的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作為一名醫生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態度和奉獻的'精神,要做到“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它要求醫護人員對待每一位病人,應像對待自已的親人一樣,在診療過程中,千方百計的將病人的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對病人的合理要求和願望最大限度的滿足。 患者把自己的健康交給你,你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崗敬業的精神,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在名醫大家裘沛然老中醫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如何為患者服務,他不畏權貴,平等對待患者,只求為患者解除病痛,在生命的最後時段,即使疾病纏身,仍堅持每天出診。吳孟超則是我國的“肝臟疾病之父”,通過自己的鑽研開創了多種肝臟疾病手術,解除了許多肝病患者的痛苦。王振義院士則是本著科研與創新精神,勇於嘗試,開創了急性白血病的化療方法。這些名醫大家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可能我們不會有他們那麼卓越的成果,但是我們可以像他們那樣本著“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宗旨,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堅持從每件小事做起,從每個細節著手,時時刻刻將每一位患者放在心上,在平凡而又光榮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履行白衣天使的職責。

現在的醫療環境不盡如人意。從病人的角度來說,他們抱怨看病難、看病貴;從醫生的角度來說,醫療糾紛多,個別時候還有暴力傷害,原因很複雜。看病難、看病貴、醫患關係不正常這些問題都不是醫院所能解決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個別醫生的行為道德標準、醫德醫風也有缺陷。無論如何作為醫生我們仍應堅持“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職業道德。可能僅僅是我們醫務人員一句耐心的解釋,一個為患者著想的細微動作,都會讓患者感到溫暖。作為醫務人員我們應當做到拒收紅包,對待患者熱情,解決患者的病痛及困難。確實為患者著想。在臨床工作中有些醫護人員對待患者及家屬沒有耐心,愛答不理的,這些都是造成醫患矛盾的根源。如果我們能耐心、細心些,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給予詳細的解釋,從患者及家屬的角度考慮問題,為患者著想,我們可以避免很多醫療糾紛。而這些也是作為1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應該具備的。沒有高尚的醫德和良好的職業操守,只能讓患者敬而遠之,不能產生認同感。

因此我覺得醫生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將愛心、耐心、細心、上進心入腦入心,在醫療衛生戰線上能夠自覺遵守醫德原則和規範,以高尚的醫德醫風,精湛的醫療技術戰鬥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為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作出重要的貢獻,從而推動我院的醫療衛生事業更上一層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