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優秀1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4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優秀13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感受經典魅力,體會百味人生。瞧,同學們,這就是我最喜歡,並要向大家推薦的一本好書——《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被譽為我國古典文學的四大名著之一。在這部書中,作者羅貫中以開闊的筆觸,全景式的展現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到三國歸晉的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文中的許多精彩故事,如“桃園結義”、“三顧茅廬”、“千里走單騎”、“青梅煮酒論英雄”等至今仍廣為傳頌,膾炙人口。

在講述了無數精彩故事的同時,作者還在文中為我們闡釋了許多深刻的人生哲理。亂世梟雄曹操雄才大略,深謀遠慮,“挾天子以令諸侯”為自己贏得了“天時”之利,終成一代霸業;西蜀帝王劉備忠義仁愛,德行天下,靠“人和”贏得麾下五虎上將以及“臥龍”、“鳳雛”等眾多人才的忠心輔佐,亦成就一代偉業;而東吳霸主孫權據長江之險,繼父兄基業,縱橫捭閭,知人善任,終以“地利”之險而三分天下。相較而言,四世三公的袁紹因繁禮多疑,勇冠三軍的呂布因見利忘義,雖曾一度走上前臺,但最終沒也能成為歷史的主角。一部《三國》告訴我們,作人要忠義賢德,做事要揚長避短才會取得成功。

此外,《三國演義》的魅力還在於它為我們刻畫了眾多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如仁德賢良的劉備,狡詐奸雄的'曹操,神機妙算的孔明,忠肝義膽的關羽等等,無不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當然,談到這部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首推還是被譽為“一身都是膽”的常勝將軍——常山趙子龍。這是一個在羅貫中筆下幾乎沒有缺點的完美人物。論忠,他在當陽長阪,單騎救主,在浩淼長江,隻身截阿斗,捨生忘死,盡忠職守;論勇,他汝南單騎挑高覽,長阪坡殺的七進七出,即便年過七旬,依然在鳳鳴山連挑曹魏西涼大將韓德父子五人,可謂勇冠三軍;論智,無論是在箕谷的置疑兵退敵,還是在劉備破壞孫劉聯盟時的進盡忠言,都體現了其高超的軍事素養與開闊的政治胸懷;論仁,在平定益州,劉備準備分封行賞時,又是趙雲提出了勿損民財,毋傷民心的建議,為蜀漢的百姓安居樂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總之,常山趙子龍的形象已成為我心目中完美偶像的化身。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但一部《三國》,卻寫盡春秋。下面,就讓我們隨著明代楊慎的一首《臨江仙》去體味《三國演義》帶給我們的歷史畫卷和人生哲理吧!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在這個寒假中,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讀了這本書之後,使我受益匪淺。

其中,這本書是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互相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事情。《三國演義》一書中,刻畫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氣量狹小的周瑜,重情義的關羽,以及聰明的諸葛亮等。

首先,來說一下曹操這一人。曹操,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刻畫的形象是屬於那種陰險狡詐型別的,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在我看來,曹操絕對算得上一代梟雄。在他統治魏國時,可以說是百戰百勝,擁有強大的兵力,手下有厲害的大將。同時,他也十分的有才,如果不是,又怎能寫得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樣的詩來呢?還有值得一說的是,不管是官渡之戰,還是倉亭破本初,曹操不僅是個很有才而且在用武方面很強的人。雖然曹操有很多的優點,但,他還有著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生性多疑。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他又怎麼會因為周瑜的一些小計謀,殺了忠臣蔡瑁和張允,導致在那個時候,沒有好的水軍將領,被孫劉聯盟打敗了。

接著,來說一下劉備這個人。其實,劉備是一個會以大局為重的人,就想三顧茅廬那樣,為了統一亂世,放下身段,犧牲了很多的時間,去請諸葛亮。與此同時,諸葛亮還是個重情義的人,他與張飛,關羽雖然不是同一個母親,卻結為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年同日死的好兄弟,共同為天下的`百姓做事,一生無悔。但是,在他一生中,犯了一個很大的糊塗,那就是當他得知張飛關羽被殺之後,不聽諸葛亮的話,執意要去伐吳,導致被陸遜火燒連營,最終,死在了白帝城。

最後,還要說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那就是智勇雙全的關羽了。關於關羽,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關於描寫他英雄無謂的事,但是,最令我震撼的是他刮骨療毒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名醫華佗幫他療傷,而療傷的方法是用刀子割開皮肉,用刀子颳去骨頭上的箭毒。這聽起來是一個多麼駭人聽聞的的治療方法啊,可是關羽在療傷的過程中,眉頭都沒有皺一皺。讀到這裡,我的內心被關羽的鎮定和頑強深深地震撼了。

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應該學習關羽那樣不畏艱難,鎮定自若,樂觀直爽的精神。從劉備身上學到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好都要從容,鎮定的去面對,畢竟船到橋頭自然直嘛!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今年暑假,我認真閱讀了《三國演義》一書,頗有感慨,故作此篇。

《三國演義》是由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所作。小說寫的是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小說取材於像《三國志》之類的史書和民間的三國故事。《三國演義》前八十回敘述東漢末年,各個軍伐之間的混戰,後四十回寫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鬥爭。東漢末年,軍閥割據,他們之間互相吞併,明爭暗鬥,致使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曹操、劉備、孫權在這段時間裡招兵買馬,廣納賢才。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從而統一了北方。孫劉聯軍又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魏、蜀、吳三國之間爾虞我詐、互相爭鬥。後來,司馬懿奪取魏國政權,他的.兒子司馬昭建立了晉,相繼滅掉蜀吳兩國。

《三國演義》的作者通過對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劉備忠義仁慈,諸葛亮足智多謀,呂布有勇無謀,曹操陰險狡詐,周瑜氣量狹窄,司馬懿詭計多端,關羽忠誠正直,張飛脾氣火爆,劉禪昏庸無能等等。我認為在故事中作者對劉備和曹操的人物描寫最具有特點。

劉備是一個愛民、仁慈、忠義、能任用人才的人。他愛戴人民,也深得人民的尊重,他始終堅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與曹操作戰失利後,他帶著滿城百姓一起出逃,百姓也很願意跟著他。劉備待人仁慈、寬厚,在劉表病危,想把荊州讓給劉備時,劉備卻不忍接受。由此可見劉備的愛民和仁慈之德。在劉備幾十年的征戰中,他打的都是興復漢室的旗號,只要有人投靠,他基本上都接受,人們對此都感慨萬分。由此可見劉備的忠義之道。劉備求賢若渴,在第二次去諸葛亮的草廬之後,他的部將都以為諸葛亮沒有才能,認為諸葛亮不敢見劉備,勸劉備不要去了,但劉備執意要去,才得到這個百年不遇的奇才。由此可見劉備的任人唯賢之心。劉備不愧為一代賢君。

曹操是三國演義中典型的反面人物,被寫成了一個陰險狡詐的人,大家都稱他為漢賊。曹操一生幹盡了壞事,但他總是要千方百計地去掩蓋自己,把自己裝成一個好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南征北戰,是為了得到天下,取代漢朝,但他卻說自己是為國家除害。他為了防範別人行刺,在侍者給自己蓋被子時,殺死了侍者,卻假裝不知道。他還是一個奸詐的人,他的軍隊因糧少而抱怨,就把倉官殺了,並說他盜竊官糧,就此來安定軍心。這些都體現了他“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思想。但從歷史上看曹操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為後來晉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曹操堪稱為一代梟雄。 我們現在雖然距三國時期將近有20xx年,但三國的歷史還是很值得我們研究,《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仍然值得我們去借鑑。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週末,我又鑽進自己的“三味書屋”,沉浸在《三國演義》的字裡行間。

我徜徉在“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的三國世界裡,我喜歡諸葛亮的“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但我更欣賞諸葛亮在“空城計”裡“瑤琴三尺勝雄師”的智慧。

《三國演義》吸引著我,鼓勵著我。我思考著:為什麼要閱讀《三國演義》?我敬仰的諸葛亮是怎樣的人?一生謹慎的諸葛亮為什麼要用“空城計”?這一切,都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我從扣人心絃的“空城計”中知道了答案。

在古老的西城城牆上,只見諸葛亮凝視著城外遠處,那裡塵土沖天,司馬懿正帶著十五萬魏兵蜂擁而來。而諸葛亮的'身邊卻沒有大將,沒有精銳的士兵,只有城裡區區兩千人馬,眾官也是“盡皆失色”,危急關頭,諸葛亮鎮定自若,“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這時他叫人把城門開啟,讓老兵裝成老百姓灑掃街道,自己戴綸巾,披鶴氅坐在城樓上焚香彈琴。大家百思不得其解,騎在馬上的司馬懿,看見諸葛亮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更加疑惑。因為他知道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他不可能會這樣,城裡肯定有埋伏。這時他只好帶著大軍轉身而退。

每次看到這裡,我都緊張極了,我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懂得他為什麼這次能化險為夷,是他每次都認真思考,冷靜分析:司馬懿的特點是生性多疑,用兵謹慎,不敢輕舉妄動,所以,諸葛亮能夠大膽用“空城計”。

從中我明白了: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充分的準備。我捫心自問:碰到問題的時候,我提前做好準備了嗎?學習上我的弱項是計算經常有錯誤,每一次看到題,我都認為沒有問題,可是每一次都有小錯誤,這讓我感到心中很慚愧。有一次數學單元檢查,課前老師提醒複習,而我覺得自己已經懂了,沒有仔細認真複習,當我看到有一題的問題是沒有做過時,心裡一陣緊張,答案計算不出,後悔不已。以後一定要做好充分預習,才能事半功倍。

記得杜甫在《蜀相》這首詩裡描寫諸葛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有著心懷家國,志存天下的雄心壯志,他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

《三國演義》為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空間”,我一邊讀,一邊自由穿梭於古今中外,在閱讀中重新經歷、重新感受書本中的生活。我還需要多學習,多讀書。讓我們一起去領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豪情,一起去走煙雨縹緲的江南,看春華秋實;一起去跋涉烽燧塞外,品味大漠孤煙;一起去聽雲動風來,體驗金戈鐵馬的意境。

我仰望著名著星辰,遐想不斷。你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當我為一次故事新編絞盡腦汁時,當我為一篇作文靜觀水的沸騰時,我和文學就真正的遇見了。就像人籟寂寂,天籟其歇,時鐘的嘀嗒聲是世界的全部一樣,情緒劍走偏鋒時,文學是我的良藥。它就是我上衣靠近心臟的口袋,而不是我的包裹。它的裡面裝的是我的快樂,而不是負擔。

我在最清澈的年紀就開始調整自己看待外界的視角,我曾經試圖用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睛去看你。我以為十惡不赦、功不可沒是劃清人物美醜善惡最完備的標準。我自以為你們是主角或者不是。可能是“演員表上前兩行的名字、千古流傳的罵名或美譽、照搬過來的評判標準、和他人口中的你”在混淆我的視與聽。

初見你,你是誤殺呂伯奢的殘暴之徒。“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負我”讓人深惡痛疾。再見你,你是宛城強佔張濟之妻鄒氏的無恥之徒。“今宵願同枕蓆,隨吾還都,安享富貴,何如?”讓人疾首蹙額。在雲裡霧裡採花,固執地相信親眼所見的就是最真實的,卻忘記了世上本就有“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的不解之謎。你應該帶走它,或等待著,在一個月明風清的日子真正地走近它。

誰人知?你的“負”不是辜負天下,而是揹負天下——揹負天下人的期望。你被迫捲入分崩離析的天下大勢,卻主動接受政治家們的爾虞我詐。誰人知?戎馬一生、彰顯英雄本色的你,臨終前竟“分香賣履,留戀妾婦”,一派不成體統的.作為,被當做小家子氣。然而,蘇軾的一句“平生奸偽,死見真性”道出了不為人知的曹操本色。

何為曹操本色?正如易中天所言的曹操是“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派,閻王脾氣,菩薩心腸”。大家風範是昔日官渡之戰曹操面對謀士許攸的投奔的跣足而出。小人嘴臉是曹操殺死得意忘形的許攸的狠毒。英雄氣派是曹操濮陽攻呂布、赤壁遇周郎、花容逢關羽、無數次失敗後的捲土重來。閻王脾氣,菩薩心腸是曹操與丁氏大吵之後“撫其背”的溫柔,是看緣分已盡,令丁氏再嫁的溫情,是面對陳琳千言檄文仍接納他的念舊憐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是你博大胸襟吞吐的宇宙奧祕。你是“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你也曾面對“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而“念之斷人腸”。或氣魄雄偉,或慷慨悲涼。你的詩囊括了整個宇宙,是潑墨如雲的大手筆。而你,是真男子。

你的事蹟在古今中外的笑談之中醞釀發酵,誰人月下,沉吟良久,喟然長嘆,為你平反?當你的形象臉譜化,當偏見與無知掩蓋歷史事實,眾人笑你是在漢室衰微之時張牙舞爪作惡的奸雄。可是歷史上若無曹操的戎馬一生,將何如?

我所追求的,黑白分明的眼睛,是成長賜予我的剔透玲瓏的視角,以此平反因誤解而來的錯案。

我只盼,月下有人,沉吟思索,一步步靠近,只為真正懂得。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今天我從講義上學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學完後,我感覺到了很多原理。這篇課文講了三國時期氣度狹小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隨處比本身強,便懷狠在心,想害死諸葛亮。於是,他以軍中缺箭為名,讓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卻匠意於心地承諾了,還說只要用三天,他趁著漫天大霧,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支箭,使周瑜的設計落了空。作文

值得我們思考的照舊周瑜那妒忌的生理。有些工錢什麼會有吃醋之心呢?那就是畏懼別人高出本身。當別人有了後果,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慕的時辰,這種人不是去探討別人取得後果的緣故起因,不是客氣進修,固執拼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是冷眼調侃,乃至惡語中傷,這是何等屈曲矇昧的示意啊!我禁不住想到了本身,妒忌的生理不是也有嗎?好比本身測驗後果欠好,諸葛亮怎麼會那麼智慧呢?由於他說謊擅長動思維,遇事鎮定,以是才會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活仙人。令各人對他欽佩。而我呢,為什麼看上去沒有諸葛亮智慧?緣故起因是我沒有他那麼擅長動腦,遇事張皇,遇到一點堅苦就哭,急躁不安,也不願去篤志想一想,以是我常常遭遇失敗。此刻,我必然要把這部規則的立場糾正過來,做一個優越的本身、真正的本身,不要以碰著堅苦就七上八下,要把心靜下來,才有也許樂成地做完一件工作。

不是靜下心來說明緣故起因,而是但願別人在下次測驗也出一些過錯,好和本身拉平。功效,本死後果沒上去,還衝擊了別人進修的起勁性。這樣妒忌的生理不是也有嗎?這種設法不也是妒忌生理在搗蛋嗎?追念起來,是何等忸怩呀!

熟悉了吃醋生理給我們帶來的'危害,我們從小就應該杜絕這種心態的滋生和成長,做個正直向上的人。已故的聞名數學家陳景潤就給我們樹立了模範。他上國小的時辰,進修後果並欠好,可是他並沒因此而吃醋進修後果好的同窗。他常想:“各人都同在一個班裡進修,都聽統一個先生授課,人家能學好,莫非我就不能?此後我決不再貪玩了。”因為他能正確地看待別人的後果與本身的不敷,勤勞進修,吃苦拼搏,因此進修後果很快就在班上首屈一指。由此可見,只有氣度坦蕩,才氣站得高,看得遠,具有遠見高見,成立豐功偉業。妒忌著物件,害處真長短常大。以是,我們必然要杜絕它,做一個德性高貴的人。

妒忌像把雙刃劍,害別人也害本身。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看待比本身強的先輩人物呢?我們要進修他們的利益補充自身的不敷,儘快遇上乃至高出那些先輩的人,而不能只是想盡步伐為別人配置“路障”,“絆腳石”,偶然不必然能把別人絆倒,反而會像周瑜那樣搬起石頭砸了本身的腳。

讀了這篇文章,我分明白吃醋會讓民氣眼變細,本心變壞,以是我們應闊別吃醋,要氣度遼闊,這樣才氣做一個有效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四大名著中最喜歡看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繪了一個動盪的時代,一群動盪時代的崛起英雄。 時代是大環境的必然趨勢。 善,惡,智,愚,信,疑,明,暗。 但是,真正英雄的境界不是為自己創造舞臺,而是為人民創造時代。 其中,我喜歡最好的“桃園”這個好故事。 上面寫著:劉蓓,張飛和關羽,偶然在一家茶館見面,三個人在各個方面都相處融洽,在桃園成了兄弟,一起參軍。

故事主要講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書中那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空城計等早已是家喻戶曉;那些閃爍著藝術光輝的典型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關羽和狡詐多疑的'曹操等也是人盡皆知。

在這其中,我最喜歡關羽這個人物,他重情重義,忠肝義膽,英勇無比,在華佗給關羽刮骨療傷時,關羽還依舊和手下將領喝酒吃肉,談笑自如,由此可見,關羽的氣度是多麼豪邁!可無奈“驕兵必敗”,在關羽攻打樊城時,陸遜只不過用了一個計謀、一封信,就把一代名將騙得暈頭轉向,最後步步緊逼、咄咄逼人,關羽的性命竟落在孫權的手上!我為關羽而感到惋惜,惋惜他一生銳不可當,卻敗在自己的虛榮心下。同時,我也從關羽的失敗上悟出了一個道理:謙受益,滿招損。我要把這句話運用到平時的學習、生活中。

有人問:你覺得哪一部分讓你感觸深刻?我會回答:當然是諸葛亮三氣周瑜。

諸葛亮一氣周瑜講的是諸葛亮如何奪荊州和南郡。他先讓周瑜去打,周瑜使計讓敵人出城,準備改天再把兩座城攻下。可諸葛亮卻趁沒人時,攻下了兩座城,把周瑜氣得箭傷冒血。

隨後諸葛亮又幫劉備娶到了孫權的妹妹。這件事差點沒把周瑜氣死!

最後一氣是諸葛亮不光破了周瑜的計謀,還寄去了一張連勸告帶挖苦的信。這封信氣得周瑜頭昏目眩,又因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所以長嘆不已。最終周瑜哀嘆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最後合上了眼睛,一命嗚呼了。

讀到這裡,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睿智以及他寬廣的胸懷。她不僅把周瑜耍得團團轉,還能趁機拿下兩座城……他的智慧讓我十分敬佩。同時他在周瑜死後給周瑜弔喪,還為周瑜題詩,陳述了對周瑜至死的傷心之情。這讓我覺得諸葛亮的心胸寬廣,畢竟他們還是一對敵人啊!

除了諸葛亮,我覺得周瑜死的活該。如果一個人的心胸太狹隘,一定會像周瑜一樣被活活氣死;如果一個人像諸葛亮一樣心胸寬廣,這樣的人才算聰明。

請大家做個聰明的人,心胸寬廣的人吧!這樣世間會充滿和諧,沒有嫉妒。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既有精緻細膩的細節描寫,也有簡練概括的輪廓勾勒。故事情節曲折跌宕,引人入勝,以至於我是常常看的廢寢忘食。這樣一本《三國演義》,會是我終身受益。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暑假裡,我讀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書中,有一個舉世聞名的人物:諸葛亮。提到諸葛亮,你一定會想到“神機妙算”、“料事如神”這樣的詞。但是,諸葛亮的一次次成功,真的是因為他神嗎?

諸葛亮有兩次成功的借。

第一次是“草船借箭”。

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於是讓他十天造十萬支箭,以此來害他。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還立下軍令狀。他找到魯肅,請他準備20條船,船上插滿稻草人,蒙上青布幔子;每條船上要有20個軍士擂鼓吶喊。他的計劃不能讓都督知道,不然就全完了!魯肅答應了。第一天,第二天,沒有動靜。第三天凌晨,諸葛亮叫上魯肅去取箭。到了江上,霧很大,隔著幾米看不見人。諸葛亮逆水行舟,到了曹操的水寨。諸葛亮讓軍士們擂鼓吶喊。曹操看不清虛實,於是讓將士們射箭。射到天明,霧漸漸散去,諸葛亮讓軍士們一齊喊“謝謝曹丞相的箭!”又吩咐調轉船頭,順水行舟,很快就駛遠了,曹軍再追也來不及了。回到岸邊,軍士們一數,每條船上都有五六千支箭。周瑜感嘆:“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矣。”

第二次是“孔明借東風”。周瑜因為發愁曹軍實力太強,所以病倒在床上,無數的名醫都治不好。諸葛亮來了,他對周瑜說了十六個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還說自己可以借來東風。周瑜一聽,病馬上好了。諸葛亮讓周瑜為自己準備一個臺子,插上旗子,臺子周圍要站著士兵,眼睛都看著旗子。準備好了,諸葛亮登上臺子開始做法。做了三天法,東風驟起!

這就是諸葛亮兩次成功的借。仔細想想,諸葛亮的成功其實是靠著三識:識天文、識地利、識人心。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知道第三天必有大霧,借東風也是他預料那夜必有東風,這是識天文;知道什麼時候改順水,怎樣順水,這是識地利;知道周瑜心胸狹窄,一定會加害他,東南風起之時,就是他逃回之日,魯肅忠厚老實,以大局為重,一定會幫他完成任務;曹操疑心重,決不敢派船出戰,這是識人心。把“識天文”、“識地利”、“識人心”,總結來說就是一點:知識全面而準確。所以諸葛亮的“神”,其實就是因為他有廣博而雄厚的知識。

諸葛亮在幫劉備平西川、定益州、安西羌、六出祁山的征戰中奇計倍出,都是知識雄厚、靈活運用的成果。製作木牛流馬,發明連發強弩,真是識多而活用。看來諸葛亮深居茅廬中,卻在刻苦攻讀高階科技

在生活中,一些科學發明,如高鐵、飛機、航天飛船等都離不開全面廣泛的'知識。如果只有單一的知識,是無法做出更好的東西的;而當知識全面了,才有能力創造出更先進、更便捷的東西。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向著能力的全面性努力,學習中也要向著知識的全面性努力呀!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羅貫中的作品《三國演義》,從劉備、張飛、關羽三人桃園結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為統治而相互鬥爭為主要內容,描寫了從東漢到晉朝統一之間的許多的戰爭故事。而在《三國演義》中,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人物更是讓我難以忘懷,使我敬佩不已。

諸葛亮不僅神機妙算,而且為了蜀國鞠躬盡瘁;趙子龍忠得義薄雲天……而我更加敬佩的是武力群超、盡忠盡職的關羽。他面對曹操的.的百般誘降毫不動心;為了送劉備的家人平安回到家,不惜自己的生命,過五關斬六將。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後,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然後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於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後終於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後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矇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麼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最後讓司馬家一統了亂世。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了我們做什事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會了我們忠臣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會了我們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我是一個特別現代的學生,並不習慣接觸那些古典文學,因為我覺得裡面枯燥乏味,毫無生氣可言。那些書在我眼裡是古板的,讓人剛拿起就想扔掉的感覺。這種感覺持續了好幾年的時間,直到朋友送給我一本書——《三國演義》。

朋友遠在廣東,他十分了解我的脾性,嘆息過我此生註定無法探尋出古典文學的奧祕。但此次,他還沒跟我打聲招呼就給我寄來這本黃色封皮的小說。並且在msn上給我留言道:“推薦你看這本書,以你最好的朋友的名義。”

他從來沒有這麼認真過,以至於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這本書。

這本書的封皮上鍍著四個銀光閃閃的大字——三國演義。

但很顯然,我一整天就這麼看下去了。這個城市籠罩在泛濫的白光裡,在清晨星光還沒有隱去的時刻,就已經悄悄塗抹起了天空,像是一個悠閒的'公爵,在耐心地塗抹著他手上的全麥麵包。

驚覺已經晚上七點時,這本書我已經囫圇吞棗似的看完了。這裡面的人物讓我記憶深刻,原本並不瞭解的諸葛亮與劉關張三兄弟的故事,在這本書裡,我漸漸瞭解了他們。

諸葛亮是誰?是劉備三顧茅廬好容易請出的人。臥龍先生熟讀兵法堪稱有經天緯地之才,神出鬼沒之術。先生舌戰群儒,智鬥八方,三氣周瑜,令其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增灶退兵,唱空城計,更是智勇超人,鎮住司馬懿不敢輕舉妄動……更有草船借箭,借東風,八陣圖,七擒孟獲……先生的天縱之才讓人言之不盡,道之不完矣。先帝兵敗,在白帝城託孤於先生,先生流著淚接下遺詔,誓要輔佐阿斗平定天下。淚潸潸,雨綿綿。天降小雨,為此哭泣。

劉關張三兄弟是誰?他們雖不出同一族系,但在桃園之中,以天為證,各喝下三杯酒,留下了“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千古美談。劉備手持雌雄雙股劍,關雲長揮青龍偃月刀,張翼德舞丈八蛇矛,就這樣一個陣容,欲要平定天下,創造太平盛世,真不愧有雄心壯志。關雲長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劉備死前的“愧對兄弟矣”,張飛因雲長陣亡而大發脾氣,從而喪失性命,劉關張的兄弟情真是感天地,泣鬼神。

吐一口濁氣,心中波瀾起伏,三國演義中的種種事,讓我如同身臨其境,沉醉其中,幾乎無法自拔。

想起朋友那句語重心長的話,可能古典文學真的有它吸引人的一面。這讓我明白一個道理:不漂亮的眼睛可以有美麗的眼神,不夠標誌的面容可以有可愛的神態,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儀態和舉止,這都在於一個人靈魂的豐富和坦蕩。或許美化靈魂有不少途徑,但我想,閱讀其實是最好的途徑。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資料多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間書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修改後,就成了一本中外聞名的鉅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為主導,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傑,正因志同道合,因此三人於桃園結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後約九十年的晉渡江吳為終,其中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傳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閱讀的念頭。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漂盪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了仁、忠、勇三種典範的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劉玄德攜民渡」、「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數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樑之才,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於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述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徵刻劃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而三國演義一書,由宋朝開始有書藝人用之作題材,只但是都總是沒有連貫性,但是何以我會言及書藝人?其實書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國演義中,最為所熟悉的都算是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正因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並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狀況大抵只會出此刻尊儒的.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但是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正因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能夠透過這本書瞭解當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大抵是正因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的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溫文儒雅寬大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為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權欺壓有多大厭惡。

其實我還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一樣的趣味,更有不一樣的感受,我認為身為中國人,務必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相比之下西遊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但是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瞭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因此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一詞出自《三國演義》,這個假期,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我國最為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的是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混戰。曹操,孫權,劉備的英雄人物風雲再起,紛爭不斷,生動地描寫的蜀魏吳三國之間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和最終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涿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中前期劉備和曹操之間相互征戰,中後期司馬懿和諸葛亮鬥智鬥勇。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歷史畫卷,這幅畫卷裡既有鼓角爭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臣武將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紛爭,同時也有情意深長的友情。

這本書人物個性鮮明,令人難忘。有求賢若渴的曹操,氣量狹小的'周瑜,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仁德善良的劉備,樂不思蜀的劉禪,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魯肅,忠心耿耿的趙雲,義薄雲天的關羽等。我最欣賞的人物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諸葛亮出山前三分定天下,出山後連用三把大火,挫動曹軍的銳氣。分別是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其中火燒赤壁更是使得曹軍大敗。他能言善辯,曾在江東舌戰群儒,讓孫權派兵救劉備。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巧借東風,更顯得他神機妙算。連周瑜都輸他一籌,他洞悉敵友利用司馬懿多疑的性格,上演空城計,退了司馬懿五十萬大兵。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一心一意操勞蜀國大小事宜,他六出祁山想盡快收復中原卻不幸在五丈原逝世諸葛亮一生可以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我最佩服的人物是仁德的劉備。他三顧茅廬不顧兄弟的勸告執意進山三請諸葛亮可見他禮賢下士。他寧每日步行十里也不棄百姓於不顧,可見他的仁義。也正因為劉備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君主,才能讓許多賢才為他所用。《三國演義》這本書有許多精彩的內容,如趙雲長阪坡單騎救主,張飛長板坡吼退曹軍,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等。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做事前要思考清楚要考慮這件事帶來的後果在學習上不能驕傲自滿因為驕兵必敗,我們應該像諸葛亮一樣,心胸寬闊,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挑戰!以上是我讀《三國演義》的感想。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草船借箭,借東風,木牛流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民間流傳中,諸葛亮簡直就是智慧與忠誠的化身,但我通讀完《三國演義》,仔細分析後,我對諸葛亮有了新看法。

首先說忠誠:諸葛亮受劉備白帝城託孤,七擒孟獲,七出祁山,病死五丈原;終其一生,即便明知劉禪不是明君,仍全力扶持,因此被認為是忠誠的楷模。

但是,換個角度講,對於一個身處三國亂世的臣子來說,什麼是最高的忠誠?應該是幫忙君主取得成功,也就是輔佐君主,將國家治理好;如果表現更為完美,應該是:結束戰亂,統一國家。

反過來看看諸葛亮他做了什麼,劉備的規劃就是讓諸葛亮輔佐劉禪統一天下,成就霸業;如果諸葛亮在統一天下之後沒有篡權,並幫助劉禪成為一位英主,把國家治理好,那就是真正的忠誠。

而諸葛亮呢?雖然沒有篡權,但他既沒有幫助劉禪統一天下;更沒有把劉禪培養成一代英主,反而讓劉禪出演了“樂不思蜀”的千古笑話。諸葛亮只是成就了自己一代賢相的.美名,對蜀國而言,不管是對劉備還是劉禪,他並沒有真正做到人們所誦揚的忠誠。

再說智慧:諸葛亮是中國古代智慧的化身,借東風、空城計、木牛流馬、草船借箭等,均是耳熟能詳的智慧體現。但在我看來,這隻能算是一些小智慧罷了。如果作為一個普通人,以上任何一件事,都值得自己吹上個百八十年,但諸葛亮是一位國家的丞相,不是普通人;他的智慧應該表現在如何調動整個國家的聰明才智,讓大家共同努力,把國家治理好;他的智慧應該體現在,如何建立規範有效的制度,通過合理的制度來管理國家,而不是事必躬親,把國家的治理完全建立在自己一個人的權威上。

諸葛亮沒有成為一個聰明的管理者,他只是像個工作狂似的不停地工作(到晚年連打兩百棍以上的軍罰都要親自前往監督);他不相信任何人,認為只有自己才能把事情辦好,別人得不到機會;可能諸葛亮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培養人才這件事,以為自己可以永生不死一樣。結果最後只是把自己身體搞垮了,留下了一些看似“人才”的人才,把蜀國推向了滅亡。正可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可以毫不客氣地講,蜀國的滅亡,諸葛亮這位所謂的賢相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我認為諸葛亮只是被無限誇大、吹捧起來的完美先生,像神話人物一樣當故事看看就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