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優秀]

來源:果殼範文吧 6.99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國演義》讀後感[優秀]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三國演義》的主要人物是劉備、曹操、孫權,以及他們手下的一群文臣武將。故事講的是,劉、曹、孫之間進行的爭鬥。一開始,曹操的勢力最大,在火燒赤壁那一戰,孫劉聯盟以少勝多,讓曹操損失了不少兵馬,改變了三方的.力量。劉備成立了蜀國,孫權成立了吳國,曹操成立了魏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三國演義》裡,我最喜歡的文官是諸葛亮。諸葛亮料事如神,精通兵法,幫劉備打了不少勝仗。比如,火燒赤壁之前,周瑜一直想為難諸葛亮,讓他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承諾三天之內完成任務。他巧借東風,草船借箭,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萬支箭。火燒赤壁之後,諸葛亮料到曹操會走華容道,便讓關羽帶一隊人馬攔截曹操,差一點要了曹操的命。在諸葛亮死之前,他精心排兵佈陣,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已死,便率軍去攻,沒想到諸葛亮的軍隊後隊變前隊,進攻有序,司馬懿還以為諸葛亮沒死,只好退兵。等到諸葛亮的大軍全部撤退後,司馬懿才得知諸葛亮真的死了。司馬懿再去檢查諸葛亮的軍營,只見軍營撤退留下的痕跡整整齊齊,這說明諸葛亮的大軍不是慌亂地逃跑,而是有秩序地撤退。真是死諸葛嚇跑了活司馬。

我最喜歡的武官是趙雲。趙雲武藝高強,可以一擋百,比如在單騎救主當中,他一個人殺退了曹操的十萬大軍,救出了阿斗。他不但打仗勇猛,而且足智多謀。比如空城計中,趙雲帶著一點人馬,就敢大開城門,放倒軍旗,疑惑司馬懿,嚇退了敵人的大軍。讀後感:

另外,我也很喜歡曹操,雖然大家都說他是個奸雄,可是我認為他是一個有謀略,有勇氣,有魄力的人。他能夠吸引人才。比如官渡之戰後,曹操發現很多手下跟袁紹通訊,可是他果斷地一把火將所有的書信全燒了,徹底地消除了大家的恐慌,贏得了人心。曹操最終能夠成功與他的大度睿智是分不開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四大名著更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傑作。最近,我利用課餘時間讀了《三國演義》這部著作。故事起於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終於三國歸晉。書中刻畫了眾多的歷史人物,有寬厚仁義的劉備、狡猾多疑的曹操、忠肝義膽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勇猛粗魯的.張飛以及視死如歸的趙雲,都是盡人皆知。

書中描寫的經典故事更讓人回味無窮,有桃園三結義、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其中我最喜歡“借東風”這個故事。周瑜的“連環計”成功後,準備起兵用火攻攻打曹軍,可當他發現外面現在颳得是西北風時,當時就昏倒在地。因為他需要的是東南風,否則火就算燒起來了,被燒的也是東吳自己的大營。周瑜的朋友魯肅見大都督一直昏迷不醒,便把諸葛亮請來出主意,諸葛亮沒說什麼,只是提筆在紙上寫下十六個字:欲破曹公,宜用火功;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時,周瑜醒了,見諸葛亮看透自己的心事,便問:“這病該用什麼藥醫治啊?”諸葛亮笑笑說:“都督若要刮東南風並不難,只要建一個七星法壇,我來做法,一定給您刮一個三天三夜的東南風。”周瑜大喜,病馬上好了一大半,命人趕快建好了七星壇。到了三更天的時候,果然颳起了東南風,這才有了火燒赤壁的故事。

難道諸葛亮真的會呼風喚雨麼?當然不會,其實他早就算好了這幾天會刮東南風的。原來諸葛亮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會做好充分的準備,並且考慮好結果再行動。他為了輔佐劉備成就大業,一生都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覺得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也應該學習諸葛亮的這種精神,要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有今天用心的準備和不懈的努力,才會有明天的成功和收穫!

《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這樣精彩的故事,請大家也跟我一起進入三國時代吧,看看誰到底能成為最後的霸主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小說。它是羅貫中根據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創作的。

這本書剛開始是一首詞,這首詞是明代大才子楊慎所作。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書中有很多很多的人物,他們都有各自鮮明的特點。劉備的仁義善良,為人謙和;曹操的陰險,奸詐;關羽的重情重義;張飛的`魯莽、粗暴;諸葛亮的料事如神;周瑜的心胸狹窄等。

在這本書中讓我有深刻記憶的故事是火燒赤壁和三顧茅廬。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攻打吳國,因魏軍不善水性,所以諸葛亮決定火攻。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魏軍船隻用鐵鎖連在一起抵禦風浪。周瑜假裝打黃蓋,然後黃蓋假裝投靠曹操,還帶了數十條船,裡面裝滿了柴草。快接近魏軍的時候,黃蓋點燃了柴草,火藉助風向向魏軍燒去。魏軍不善水性,船又連在一起,最後慘敗,死傷無數。

三國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諸葛亮。他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成為他的軍師,也是蜀國丞相。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他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獲、上演空城計等。書中是這樣描寫諸葛亮的: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諸葛亮病死與五丈原,他的死令人惋惜。

書中很多英雄都是慘死。比如,龐統,軍師中郎將;獻連環計,議取西蜀,最後被張任射死與落鳳坡。周瑜,指揮赤壁之戰,最後被諸葛亮氣死。曹植,曹操之子;七步成詩,最後憂鬱而死。黃忠,定理山斬夏侯淵,最後中馬忠埋伏,被流箭射中肩窩,後箭瘡迸裂而死。三國裡還有很多英雄慘死。

看完這本書之後,又讓我想起了,書最開始的那首詞。回過頭去再看,原來那首詞就是這本書的寫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放寒假了,我在假期的時間裡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本書中的每個故事都非常的精彩,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草船巧借箭這個典故。

草船巧借箭這個典故講述的是諸葛亮料事如神、神機妙算,周瑜嫉妒他,就想剷除他,於是周瑜就想給諸葛亮出點難題,要諸葛亮負責緊急打造十萬支箭,十天內完成,可是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就能完成任務。周瑜讓其部下魯肅不要提供做箭的材料給諸葛亮,並讓魯肅去打探諸葛亮造箭的情況。第二天諸葛亮讓魯肅借他20條小船並鋪上綠色的布,又讓魯肅借他1000個稻草人。第三天清晨,天還未亮,大霧濛濛,連對面站著的兩人都看不清對方,諸葛亮拉上魯肅上了小船,開往曹丞相的軍營附近的水面上,快到曹操的底盤,諸葛亮下令,讓所有的船調轉,一字排開,將有稻草人的那面面向曹操的軍營。並讓士兵一邊打鼓一邊吶喊“殺啊!殺啊!”半夜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以為是孫權打過來了,到江邊檢視,發現霧很大,看不清對方來了多少士兵,讓大家不要輕舉妄動,下令讓所有的弓箭手朝江面上的船上射箭,密密麻麻的箭向下雨一樣得射到了稻草人身上。一邊射滿了,諸葛亮又下令調轉船隻的方向,讓箭射到另一邊的稻草人上。這時候,霧還沒有散,但是天已經漸漸的亮了,諸葛亮就讓士兵吶喊:謝謝曹丞相的箭,並讓士兵趕緊把船往回開,這樣諸葛亮就載著滿滿的箭回了自己的'軍營。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我們應該向諸葛亮學習,他在去“借箭”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才順利的完成了任務,所以我們在生活、學習上也應該要這樣,比如上課前,我們應該做好課前的預習及閱讀準備,考試前做好全面的複習,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而不能像周瑜那樣,高傲自大、心胸狹隘,容不下比自己更有才華的人。我們應該向比我們更有才華的人學習。

希望同學們這個寒假讀更多有趣的書,增長自己的知識。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後三國時期比較熟悉,也就不一一介紹了。

《三國演義》中刻畫了x多個人物,印象最深的,文屬諸葛亮,武屬關羽。

說起諸葛亮,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後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算得上模範軍師、模範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

至於關羽,則是忠、義、勇的象徵。但缺點就是有些自負,此處也就不再一一列舉。

由於《三國演義》是戰爭小說,描寫戰爭題材,從圍繞大小戰爭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節去觀察,也可以理出一個結構脈絡。xx《三國演義藝術欣賞》就嘗試這樣去分析其結構,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彝陵之戰三大戰役為主線,中間夾雜一些較次要的輔助性戰役,貫串了全書,形成一個戰爭系統。xx和xx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們以赤壁之戰為例:從起因到結束,共計八回,其間包括曹操下書,諸葛亮舌戰群儒,蔣幹中計,黃蓋用苦肉計,孔明借箭,借東風,華容道釋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點組成了大重點,成為組織嚴謹的結構。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雖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們去探討,但是它留給中華民族的意義是深遠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我看過很多書,其中我感興趣的屬《三國演義》了,我從四年級時就十分喜歡三國。

喜歡到連上課都看,我的三國被老師沒收好幾次,好不容易才要回來,可是馬上又被沒收了,老師同學都叫我三國迷。

我知所以那麼喜歡三國是因為裡面的人讓我太感動了,比如趙雲他讓我十分震驚,一個敢獨闖曹營,殺死五十多原大將,他對劉備忠心不二,一心為劉備拼了60多年直到老死,我就納悶,他本來可以回到營寨,帶點兵馬,再去救人,可見趙雲多麼英勇,別人老說呂布是三國第一。可我不這麼認為,呂布雖然有勇但一點某略都沒有,還貪圖財富,認了三個父親,殺了三個,一點也不忠義,所以死得很早。我認為趙雲為天下第一。

然後就是諸葛亮,他這個人是受徐庶之託,才在劉備帳下做事,可是他本來不想投劉備,因為劉備是當時勢力最弱的,他投劉備之前有著很大的壓力他投劉備等於去自誤,但是他看劉備如此用心想拜他為軍師於是才投劉備,他還沒得諸葛亮時,與曹操交戰是屢戰屢敗,劉備得他是如虎添翼,百戰百勝。一開始,張飛關羽等人對他不服氣,可諸葛亮在博望破一戰不得不讓張飛關羽等人心服口服。

在六出祁山時,一次,大部分武將都去救糧只剩一批文官,手下只有三千兵馬。司嗎懿帥十五萬大軍前來攻城,諸葛亮,讓手下200人扮成老百姓,城門大開他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一看心想:“孔明一項用兵謹慎,從不冒險,四個城門大開,無半點伏兵,必有奸計。”然後大叫:“撤退”。

再一個就是曹操,他疑心很重。一次,一個叫陶佛的人見他在帳中睡覺,雙腳露之外面,馬上去幫他蓋被,曹操北驚醒,誤認為它是行刺,將他斬首。還有華佗。曹操頭很痛,無藥可醫。華佗給他開了一拂藥,吃了馬上不疼了,他讓華佗留在他身邊為他看病。華佗說:“將軍的.病為腦瘤,需馬上開啟頭顱取出腦瘤,可是曹操認為華佗要趁機行刺,將華佗斬首。不久頭疼發作無藥可醫與世長辭。

在這些人中最擦慘的是曹操,因為疑心丟了性命。所以大家別疑心太重,不然會誤事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外面陽光明媚,陽光的味道芬芳沁人心脾。 在這麼好的天氣裡,我拿起了我最喜歡的書——三國演義。

《三國曆史演義》中最讓我喜愛不已的場景設計便是通過火燒赤壁了,那一把大火燒得曹操大軍暈頭轉向,連曹操也差點因此喪命。但在我們這次的戰役中,最大的功臣就是還是黃蓋,如果企業不是他詐降,曹操也不會自己上當學生受騙。

讀到這個故事,我的腦海裡漸漸浮現出一團火,一艘戰艦被慢慢燒燬,船上的士兵逃離現場,彷彿看到曹擔心火的逃離,結果被關羽現場抓住了。 就連窗外的樹葉也沙沙作響,好像在說:“我們的祖先見證了赤壁之戰“。 這本書讓整個故事在我我的腦海裡,這本書真的很精彩!

燒紅懸崖的主要是朝臣,呂布在三次英國戰爭中做了真正的事。從《呂布人,馬紅兔》可以看出,呂布是一個非常強大的人物,呂布是一個不顧生死的英雄。但是任何有膽量挑戰呂布的人,都必須是特別的人。三個冒著生命危險與呂布決鬥的人,一定也有這樣的勇氣和智慧。

我坐在一個椅子上,彷彿自己感覺學習到了戰場上穿過來的陣陣殺氣。這時,我覺得,就連天也陰沉沉起來,太陽可以躲在雲中不敢表達出來,彷彿被他們進行四人的武藝和智謀給嚇壞了。就連窗外的小狗也“汪汪汪”地大學生叫起來,彷彿我們看到了中國什麼問題異常重要危險的事情。

文臣,各有所長,雖然我很羨慕武功將軍,但我還是很佩服的文臣機智聰明。我想我最崇拜的諸葛亮文臣,他的.草船借箭廣為流傳,面對艱鉅的任務,他能保持冷靜的頭腦,曹操箭搭手,所以周瑜自嘆不如。

這時,窗外安靜了下來,就淡淡的清香的波浪,彷彿我們都是諸葛亮敬佩不已,都不敢說話了,連花諸葛亮提出了他們的鮮花。

外面的天漸漸地已經亮了學生起來,空氣也清新了,鳥兒的清脆歌聲進行再次響了發展起來。而我的心中自己卻是對文臣武將的敬佩之情。《三國曆史演義》,這本書我們真是妙不可言!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頓時有感於懷。人們都認為三國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這90年裡,實際上真正的三國是在“三分天下吳蜀魏”那個時候,但要是隻寫真正的三國,那麼曹操和其他三國名人就沒有出場的機會了,《三國演義》也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梟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但我們肯定最先想到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令他威風八面,加上他平時南征北戰,在人們心中自然會成為梟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納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將還有許多他想要的東西,但是,曹操隨著自己的發展,野心也開始膨脹,從梟雄搖身一變成奸雄,從騎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沒當皇帝了。當我看完曹操的事蹟後,再回顧他以前的事,我不得不承認他很了不起,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其中,我還喜歡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於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後終於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有很多人都說劉備是梟雄,我卻不這麼認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衝在前面,劉備就很少出馬,但他戰黃巾,鬥呂布時,他打的很英勇。劉備是靠著諸葛亮和那一群大將奪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稱號和攜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將豐功偉跡,在人們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氣和地位飆升到什麼層度。

孫權是個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業”這幾個字使他很難堪,但他帶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國演義》裡孫權既沒有曹操那麼凶猛,也不像劉備那麼懦弱,因此名聲比較好,活得比曹操和劉備長,使得吳國的壽命長。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這三國正所謂: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三國演義》是一部我從小就開始讀的書。喜歡就是喜歡,百看不厭。這次問老師借來看,總有一氣呵成、略帶遺憾的感覺。蜀國為什麼就不能統一中原啊!就是這種淡淡的遺憾吸引著我再次看這本書。

其實縱觀歷史小說都添加了許多作者的主觀色彩。“擁劉反曹”就是全書中最鮮明的一個特點。同樣作者在描寫兩個統治者的時候,還用運了對比的手法。曹操的奸詐、凶殘與劉備的寬厚。仁慈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在描寫小說另一個主人公——諸葛亮時,他的形象比起曹操、劉備來,就更有民間傳說的色彩了。如果說曹操大殲大惡的權臣典型,劉備是“仁君”的典型,那麼諸葛亮則是賢相的典型,智慧的化身。無數例子在小說中足以證明這點。在這也不一一多說了。總之我覺得《三國演義》歌頌了“仁君”“賢相”。其實這一歌頌與當時封建社會有關。每個老百姓都希望能過上吃得飽,穿得暖的生活,而這希望的現實就與當時的`仁君、賢相有著必然的聯絡。“仁君”“賢相”則民盛,“昏君”“庸相”則民衰。我想作者就是想表達這個意思的吧。

當然小說不僅如此,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特別是描繪人物時,關羽、張飛、趙雲、孫權、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被刻畫的栩栩如生,個性非常鮮明。而且小說又擅長於戰爭的描寫,赤壁之戰,從戰前的準備和運籌策劃,寫到戰爭的過程及戰後的餘波,前後用了八回左右的文字,緊張的場面時見悠閒的插曲,有詳有略,有虛有實,波瀾起伏,搖曳生姿,真的十分精彩。

同樣《三國演義》還宣揚了“忠、孝、節、義”。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我十分欣賞作者在小說這方面的構思。當然受封建社會的影響迷信之處也是有的:如“玉泉山關公顯聖、于吉左慈興妖法”等。小說基本上包含了中華民族的特性,我覺得這方面完全能與《紅樓夢》相媲美。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一部跨度近一個世紀,出場約400個人物的歷史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以浩瀚篇章,深入描繪了從漢末群雄割據到三足鼎立的歷史畫卷,以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等為藝術典型的數百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以絕不相同的方式寫下自己獨特的一頁,並由此將三國時代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展現在讀者面前。

在這濤濤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英雄人物聞名中外,又有多少英雄人物能在根本無法戰勝的困難中突出重圍。在三國中,我便欲將趙雲談論一番。趙雲曾兩次救阿斗,他憑寥寥無幾的兵力,在曹營中東跑西竄,擊退百名士兵,數名大將,併成功救出阿斗,衝出重圍。這故事,嘴上說起來簡單,可換成你,就不一定能做到了。還記得書中有描繪到趙雲曾一個回合就將夏侯恩刺死,又兩個回合將淳于導刺落馬下,還用了不到三個回合,一槍刺死了凶猛的確晏明。可見其英勇無畏,就如書中所說:“一員虎將在千軍萬馬之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勢不可當。”古代人的體質都不是很好,而趙雲能做到如此地步,真可謂是奇蹟。趙雲最後回到府中,對劉備說道:“趙雲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報答您的大恩。”又看出趙雲是一個十分講義氣,懂得報恩的.好漢,趙雲這一人才,真是罕見,不禁有些羨慕劉備有這一大將。

趙雲,論武勇,不及呂布、黃忠、魏延等人;論功夫,也不如關羽、張飛、馬超等人。論地位,不僅不如關羽、張飛,而且不如馬超、黃忠。但趙雲有著一點不同凡響的優秀品格,深明大義,忠直敢諫,公正無私,謙虛謹慎。歷史上的趙雲,雖然在功業上比不上別人,卻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這一切,為塑造趙雲這個藝術形象提供了堅決的歷史生活依據。

我們應該具有諸葛亮的“識”,趙雲的“膽”,這就是“膽識”。《三國演義》有三絕,義絕、智絕、膽絕。關羽見證了義絕,諸葛亮見證了智絕,在我看來,趙雲就見證了膽絕。

讀《三國演義》,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四大文學名著之一。這本書由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後漢書》及元代的《三國志》為依據,經過熔裁在元末明初創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動盪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治集團內部鉤心鬥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而又相互爭奪的關係,向讀者展現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他夜讀春秋、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主公訊息,毅然投奔主公,是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誅顏良,斬文丑,使敵人聞風喪膽。

再說曹操。曹操被譽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對曹操的評價直到今天褒貶不一,他既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又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野心,既有“一統北方”雄心壯志軍事才能,又有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的領導風範,就單單的詩詞歌賦方面無人能及,雄才大略,醞釀出很多蒼涼雄健,才華縱橫,同情民生,追求事業,擁抱山河的詩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樣的琅琅上口的詩句不勝列舉。

然而,《三國演義》除了給我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著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在今天,我們地震健兒,意氣風發、鬥志昂揚、艱苦奮鬥、頑強拼搏、跨隔壁、穿沙漠、越高原、踏雪山,征戰萬里,以科學的態度,精湛的技術,譜寫地震事業的新篇章,我們也是英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我是一個外表文雅的小姑娘,但是,我的性格特別像男生,愛研究兵書戰策。每當我拿起這些書津津有味地看時,一些女生就會來逗我:“瞧瞧你,簡直是一個小男生!”而我總是一笑置之。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本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那裡面的人物才華出眾,武藝高強。對於我這個“內心小男生”來說,那可是令我愛不釋手的珍寶了。我下課捧著它、放學捧著它,甚至睡覺前還捧著它,似乎它對我的生活,已是必不可少的了。

我最喜歡趙雲趙子龍,他是一名文武雙全的大將,因公孫瓚自盡,劉備又對其有知遇之恩,所以轉投劉備並拼命地保護劉備。每當我讀到趙子龍大戰長阪坡,他那英姿就浮現在我的面前。他為何大戰長阪坡呢?是為了保護主公劉備的獨子劉禪和妻子。在八百萬曹軍陣中殺進殺出,如入無人之境。有時候我真有些想為趙雲鳴不平,他赤膽忠誠武藝高強,為什麼不可以和美髯公關羽一樣成為武聖呢?

另外,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的`武侯諸葛亮更是令我十分敬佩。這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來的。孔明一生善用火,神不知鬼不覺地不知放了幾把火呢!火燒新野、火燒樊城、火燒赤壁……我最愛看孔明六出祁山與司馬懿鬥智的情景。有書上說,三國演義裡最精彩的就是司馬諸葛鬥智的故事。每當讀到孔明獲勝的環節,我就不禁拍手叫好,而讀到仲達(司馬懿)獲勝的環節,我就連聲嘆息。但是,天有不測風雲,美好的東西總是不能永恆,誰知孔明病歿五丈原!讀下去,我真想號啕大哭。為何劉禪信黃浩,活活把孔明累死?為何孔明不注意自己的身體?為何魏延踢翻本命燈?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調寄《臨江仙》

《三國演義》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聽到這首歌,就會想到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主要描寫了公元三世紀時,沒落王族劉備在偶然機會下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在諸葛亮的幫助下討伐過黃巾賊、董卓,後來建立了蜀國,與曹操、孫權為首的魏國和吳國爭天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由於各國後主過於無能而亡國。蜀後主劉禪被擒於成都,吳後主懼戰而降,魏後主被迫移位於司馬炎改年號為晉,從此天下皆歸司馬掌控。小說中的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氣周瑜”、“火燒赤壁”、“三顧茅廬”等都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經典故事。

小說中對人物的刻畫可以說細緻入微,給我印象最深的要說關羽,“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在小說中可以說是個傳奇人物,小說中多處描寫了他的英雄事蹟,“刮骨療毒”的情節就是其中之一。關羽率先向樊城進攻,不料被曹軍毒箭射中右臂,華佗來給他治病,說要刮骨療傷,關羽在下棋,直到縫完傷口,關羽連眉頭都沒皺一下,我被關羽的堅強與勇敢深深震撼了。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帶我去醫院,我聽見要打針就嚇得跑出了診療室,最後在媽媽和醫生的連拉帶拽以及我的哭哭啼啼下打完了針,雖然過去很長時間了,我還記憶猶新,再看看關羽,感覺好慚愧呀!

這本書我可以說讀了好多遍,像關羽這樣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還有很多,我從他們的英雄事蹟中也明白了許多道理:做人要像關羽一樣勇敢、堅強,像劉備一樣寬厚、仁愛,像張飛一樣忠義、仁德,但不能像劉禪一樣懦弱無能,更不能像周瑜一樣嫉妒人才;諸葛亮的博學多才、足智多謀,劉關張三人的兄弟情深更是值得我學習的`。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我要學習《三國演義》中英雄人物的優秀品質,努力爭做品學兼優的好少年。我相信,只要我從現在開始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將來就一定能實現我的夢想!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4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四大名著,而這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三國演義》。因為它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其中多數都形象鮮明,不少還讓人可親可敬;講述的故事更是引人入勝,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常常彷彿把我也帶入了那刀光劍影、鼓角錚鳴的戰場,與英雄豪傑們一起運籌帷幄、衝鋒陷陣。

俗話說的好:亂世出英雄。而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正是一個戰亂不斷、群雄逐鹿的年代,所以英雄輩出:羽扇綸巾、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英俊瀟灑、機智過人的`周瑜,胸懷大志、禮賢下士的劉備,老謀深算、陰險狡詐的曹操,還有驍勇善戰、忠肝義膽的關羽、張飛、趙雲……每個人物都性格不同特色鮮明,而作者都刻畫得淋漓盡致。

《三國演義》中的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過五關斬六將、官渡大戰、赤壁之戰、火燒連營、長阪坡、單刀赴會……它們個個令我難以忘懷。而桃園三結義的情深意重、志同道合,讓我替劉關張一起快慰慷慨;三顧茅廬的遠見卓識、舉足輕重,讓我欽佩之餘又替劉備一道高興和長長舒了一口氣;單騎救主的驚心動魄,真是可歌可泣、感人肺腑,令我對趙子龍肅然起敬。所有這些都是那樣的刻骨銘心,回味無窮。

我認為,當年赤壁之戰時,諸葛亮把關羽安排在華容道最後一關,使其放走曹操,從而奠定三國的基礎是不對的。如果安排張飛或趙雲在那裡就好了。因為曹操他們當時已精疲力盡、人困馬乏,憑那時的那點殘兵敗將,無法與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人對抗,更主要的是他們不會像關羽一樣放了曹操。俗話說:擒賊先擒王。若讓他們在那裡殺了曹操,曹操的手下們不久也會投降。那劉備他們不就能平定中原了嗎?然後,再讓諸葛亮採用“攻心為上”的方法安定少數民族,將所有佔取領土歸還漢室。那樣,劉備就真的報國安邦、恢復漢室了,就能安心當皇叔了,而諸葛亮還有可能當漢朝的丞相呢!

讀《三國演義》,既能瞭解歷史,又能明理通達,它使我受益匪淺,真是一部不可不讀的佳作。

熱門標籤